窦桂梅我的爸爸叫焦尼
我的爸爸叫焦尼读后感范文5篇

我的爸爸叫焦尼读后感范文5篇《我的爸爸叫焦尼》本书主要内容是一个非常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孩子可以从中得到情感的认同及纾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爸爸叫焦尼》绘本故事读后感,以供大家参考借鉴!我的爸爸叫焦尼读后感1曾经看过一本书,我读了后当场便流下了泪水。
书的名字叫:<<我的爸爸叫焦尼>>。
书中讲了一个12岁的小男孩,因为父母离异,从何小便跟着妈妈生活。
一年中,他可以和爸爸单独生活一天。
小男孩12岁那年便又一次见到了自己爸爸。
这一天,小男孩早早的起床,吃完早饭后便骑上车子来到了电车站,一个人静静的向远方望去,好像在等着什么。
突然,一阵电车的轰鸣声映入了小男孩的耳朵里,而小男孩的爸爸就乘坐着这辆电车。
“轰隆!”电车门打开了,只见一个成熟的男人从电车门中走了出来。
“爸爸!”小男孩一眼被辨认出了他。
“好儿子!”爸爸也在人群中回答着小男孩。
小男孩被他爸爸一把抱了起来。
“哎呦,一年不见你都比你妈重了!走,我们去度过我们幸福的一天吧!”小男孩说:“我们去游乐园吧!”“好!”于是两人便向游乐园走去。
“海盗船,爸爸我要玩!”“好,我去买票。
”爸爸买了票后,我们便走了进去。
一开始摇的并不高。
到高潮的时候,爸爸突然喊道:“大家来看,这就是我的儿子!最令我骄傲的儿子!”声音大得好像巴不得全世界都听到。
小男孩呆了,不一会便回应着喊道:“这就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又去了咖啡馆,刚到门前,小男孩便对稍低的老伯伯说:“这是我的爸爸,他叫焦尼哦!”老伯伯对他笑了笑。
时间一点一点的在流逝,转眼间还有10分钟就要和爸爸说再见了。
但是,爸爸依然说还早着呢。
一瞬间,爸爸一把抱起儿子,把他抱上了车。
将儿子放了下来,大喊道:“请大家等一下,听我说一句话。
”一瞬间,车上安静了下来,就连在穿袜子的老爷爷也停止了动作。
“这是我的儿子。
”说着,便把小男孩抱了起来。
继续说道:“这是我的儿子,我最爱的儿子。
我的爸爸叫焦尼评课稿

我的爸爸叫焦尼评课稿
我的爸爸叫焦尼评课稿
听了窦老师的读书课《我的爸爸叫焦尼》,感受颇深。
她对于读书课《我的爸爸是焦尼》指导,更让人耳目一新,将课程整合
观念融于其中,我们常常会想到母爱,但今天,在脑海里搜索的,是对父爱的感受,或许快乐或许是伤感,又或许是心灵深处的感动。
这样一小段简短的话语。
加上窦老师有声声色地朗读,学生不自觉地进入了父亲的世界。
然后窦老师边看课件边倾听,犹如心临其境,仿佛自己变成了小狄姆,感受着与爸爸的丝丝情意。
接着,她指导学生把一本书读成两句话:这是我的爸爸他叫焦尼,这是我的儿子,他叫狄姆。
从两句简单的表达中体会丰富的爱。
最后让孩子出现这本书有什么特点?文字多还是图画多?运用色彩有什么特点?构图形状有什么变化?将书本与言语整合在一起。
在主堂课中,她引导学生解读出了父子依依不舍之情,整节课,平静而舒缓,没有快乐的言语,没有畅快的心情,满满承载的是深沉的文学,是充满真情的语言,是学生心灵最深刻的感悟。
她的课忠实于文本,有超越文本,以心灵的最底层启发学生的'心智,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的“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
从窦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敏锐地发现,她的每一节课并不仅仅围绕着课文内容打转,她总会带领孩子们走近文本,最后再走出文本。
听到窦老师的课的人,无不认为窦老师是个美丽的老师。
这“美丽”不仅仅指的是窦老师的容貌,还有她的语言,她的一举一动,她的一言一行似乎都透露着浓浓的美。
正是因为这种美,才能让每个有幸在她的课堂上学习过得孩子,拥有一种学习的幸福。
我则认为这种美属于窦老师独一无二的个性美!。
窦桂梅绘本教学《我的爸爸叫焦尼》课堂实录

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我的爸爸叫焦尼》窦桂梅绘本观摩课以前都是从视频中看窦桂梅老师的课,今天到现场,如诗般的语言,一下子我竟然忘记了记听课笔记,我在想,这样美的课堂,当窦桂梅老师的学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一、叙述导入。
在我们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有那么一个人,也许……也许他帮你系过鞋带,也许教过你骑自行车,这个人就是——父亲?我们常常会想到母爱,但今天,在脑海中搜索的是,父亲。
二、把“父亲”这个词含在嘴里,谈谈你的对父亲的理解和感受。
三、出示今天的作品。
四、听一听。
(长达14分钟,将这个故事讲给台上的同学和台下的我们听。
)第一次提问爸爸带儿子去电影院,进门时,提问:你猜这时候儿子会说什么?生:儿子狄姆会向检票员介绍说:这是我的爸爸焦尼!剩下的故事老师请一位同学讲。
(父子依依惜别。
车站送别场景),老师配乐继续讲故事。
第二次提问爸爸就要上火车了,还有几分钟时间,爸爸焦尼会抱着儿子上火车干什么呢?生:爸爸会带着儿子到火车上认识一些火车上的设备等。
生:爸爸会向火车上的人介绍儿子叫狄姆。
果然,爸爸抱着狄姆上车,跟所有人介绍儿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儿子,他的名字叫狄姆。
师生共同配合完成故事。
五、请学生听完故事后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哪怕一个词,如果是一段话,那将是多好啊!六、故事中一定要来聚焦你印象深刻的几句话。
学生立刻说: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七、书名。
八、一共出现了几次?和学生共同回忆,回放(5次)这是简单的表达!(板书)九、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表达要重复出现达5次呢?让你印象深刻呢?十、看一看。
(出示图)我不会提示你们去观察,你们要自己去整体感受,去想象人物心中的想法)把你心中的想法读出来!在读的过程中,提示同学观察小狄姆的小胸脯和竖起的大拇指。
感悟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时候每一次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或自豪,或夸赞,或感伤。
板书:丰富的感动。
十一、书中一定还有感动你的句子。
聚焦父亲最后的话:这是我的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
窦桂梅《我的爸爸叫焦尼》赏析实录

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聊一聊师:在我们的生命中一定有这样的人,陪伴着你,教你用汤匙、拿筷子,陪着你学会绑鞋带、系扣子,讲着你听过十遍百遍的故事,带你去电影院、图书馆、去能做出美味饭菜的小吃店?带给你无数的回忆。
这样的人,可能是——生:是妈妈。
想起小时候我妈妈教我拿筷子的情景,现在还感动呢。
生:我觉得是爸爸。
我爸爸带我去餐馆,还教我系过鞋带呢。
师:我们常常会想到母爱,但这里,在脑海中搜索的,也有自己与父亲的回忆。
父亲带给我们的感动与思念,却常常埋在心底。
所以这个陪伴着我们的人也许还会是?生:是我父亲。
我父亲经常给我讲故事,还教我学骑自行车。
师:此刻,把父亲这个词,放在口中,轻声呼唤,心中是怎样的味道?生:是一种严厉。
他对我要求很严。
生:是忙碌。
我爸爸每天都很忙碌。
生:我觉得我爸爸表现出来的是坚强。
我从没有看到过爸爸流泪。
师:或许是快乐,或许是伤感,又或许是一种你们形容的严厉、忙碌与坚强,等等这些令人回味的感动。
于是我们用画面,用文字表达对父亲的感受。
那就让我们就走进瑞典画家爱娃.艾瑞克松画的,波.R.汉伯格配文的故事书中,看看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听一听(一)教师讲述图1:火车就要来了,爸爸坐的火车……秋天开始的时候,我和妈妈搬到了这座小城。
从那以后,我一直都没有见到过爸爸。
不过,今天我可以和爸爸在一起过一整天。
“你听到了吗,狄姆?焦尼到来之前,你呆在这里不要动!”妈妈说完,把我留在站台上就走了。
我的名字叫狄姆,爸爸叫焦尼。
图2:火车终于来了,它“唉—”地发出一声好像叹气的声音,“哐当”一下停了下来。
是不是从很远的地方跑来,累坏了呢?车门“吱—”的一声吐了口气,慢慢地打开了。
啊,爸爸!不过,我按照妈妈说的,站在站台上一动也没动。
图3:于是,爸爸奔了过来,一把就把我给抱了起来。
“啊,狄姆!我总算来了,我好想见你。
今天,我们两个人干什么呢?”这还用问吗?放心,我知道。
做爸爸和我想做的事就行了呗。
图4:一出车站,就有一家卖热狗的小店。
【观窦桂梅《我的爸爸叫焦尼》教学实录有感】我的爸爸叫焦尼窦桂梅

【观窦桂梅《我的爸爸叫焦尼》教学实录有感】我的爸爸叫焦尼窦桂梅观窦桂梅《我的爸爸叫焦尼》教学实录有感新课程标准一直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现实中很少能有老师真正做得到,很多老师都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
但是窦桂梅老师的课《我的爸爸叫焦尼》却能真正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这给我带来了深刻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老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窦老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抛出一系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中,并一步步引导先生理解课文。
一开始,窦桂梅老师首先是有感情地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文中的情景中徜徉,进而触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紧接着,窦桂梅老师趁热打铁,抛出一系列问题,如:狄姆会对检票的老伯伯说什么呢?爸爸抱儿子上车干什么呢?然后借助这些问题,引领着学生走进课文中,让学生化身为主人公,亲自去体会课文中主人公内心所隐含的思想感情。
接着,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对读得不好的地方,耐心地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以及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深层内涵的理解,体现了窦老师重视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深刻内涵。
二、老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提问、推动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自主思考问题,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窦桂梅老师在朗读的过程中提问学生,“爸爸,抱儿子上车干什么呢?” 学生纷纷独立自主思考,接着各自谈出自己的理解。
有的学生说爸爸会对儿子说,“跟我一起回家吧。
”有的说爸爸会对全火车的人说,“这是我儿子,他叫狄姆。
”窦老师通过提问,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形成自己的一番见解。
我的爸爸叫焦尼的幼儿园大班一等奖说课稿

我的爸爸叫焦尼的幼儿园大班一等奖说课稿1、我的爸爸叫焦尼的幼儿园大班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读过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的大家都知道,它是一本充满哲理的经典作品,它把人类永恒的主题--父爱,用浅显的文字和精彩的图片表达了出来。
在我们的生命中一定有这样的人,陪伴着你,教你用汤匙、拿筷子子,送你上学,接你放学,讲着你听过十遍百遍的故事,带你去电影院、图书馆、去能做出美味饭菜的小吃店?带给你无数的回忆。
这样的人,我们常常会想到妈妈,但这里,在脑海中搜索的,自己与爸爸的回忆。
爸爸带给我们的感动与思念,却常常埋在心底。
所以这个陪伴着我们的人也许还会是爸爸,让幼儿更加简单的去了解体会父爱,说一说生活中的爸爸是什么样的?师:或许是快乐,或许是伤感,又或许是一种你们形容的严厉、忙碌与坚强,等等这些令人回味的感动。
于是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来看一下小男孩与爸爸的故事。
二.说活动目标:考虑到大班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与绘本本身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的精神。
我确立了本活动目标为1.采取大声朗读的方式,师生共同分享一本书,了解一个故事。
2.关注图画的细节与故事的语言,感受故事的表情与节奏。
3.在角色体验和朗读中,用心体会故事流淌的爱与温馨。
三.说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在仔细观察画面、猜测角色对话、自主阅读故事的过程中理解绘本内容,感受绘本优美的意境和父爱。
虽然大班幼儿思维能力有所发展,但考虑到个体差异性,教师还是要适当引导,所以我们把自己和焦尼对比体会自己现在是多么幸福作为活动的难点四.说活动准备;材料准备;自制《我的爸爸叫焦尼》课件,绘本书五.说教法:儿童早期阅读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帮助幼儿逐渐成为有效的阅读者,我遵循幼儿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理解、想象表达的心理过程,采用了视听讲结合法、悬念导入法、提问法、课件演示法等方法,让幼儿在理解画面、对话内容的过程中,丰富相应的词汇,获得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和早期阅读的经验,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增强对绘本主题的领悟能力。
窦桂梅我的爸爸叫焦尼观后感

窦桂梅我的爸爸叫焦尼观后感
故事里的小男孩狄姆,他和爸爸焦尼之间的感情那可真是深厚得很。
你看,爸爸焦尼不常陪伴在狄姆身边,但是当他们相聚的那一天,就像整个世界都只有他们父子俩似的。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黑暗里突然照进来一束超级亮的光。
狄姆在这一天里,他的那种兴奋和自豪都要从身体里溢出来了。
他向周围的人不停地介绍“这是我的爸爸,他叫焦尼”。
这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情感。
就像我小时候,要是我爸爸从外地回来,我也想拉着他向全世界炫耀,说“看,这就是我超级棒的爸爸”。
而焦尼呢,他对狄姆也是满满的爱。
他陪着狄姆做各种事,一起坐火车,一起去餐馆,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爱。
虽然他们的相处时间很短暂,但是这短暂的时光却像宝石一样珍贵。
这让我想到,有时候爱不一定是要长时间的陪伴,像这样短暂而浓烈的相聚也能让人感受到深深的爱意。
窦桂梅老师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像是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幅画,慢慢地在我眼前展开。
我能清楚地看到狄姆的小脸蛋,他眼睛里闪烁的光,还有焦尼那充满父爱的眼神。
这故事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我觉得我比狄姆要幸运多了,我可以经常见到我的家人,可是我有时候还会惹他们生气,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
这个故事就像一颗温暖的小太阳,照进了我的心里,让我明白了亲情的珍贵,不管是相聚还是分离,爱永远都在那里。
《我的爸爸叫焦尼》读书心得

《我的爸爸叫焦尼》读书心得
书声朗朗,朗朗书声。
一次我有幸聆听了著名教育家窦桂梅老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我的爸爸叫焦尼》,再次听到了一堂有韵味的情感阅读教学。
在教学中,窦老师以“简单的语言,丰富的感动”为核心展开主题教学;以阅读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情感朗读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以教师为主体引领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使教学入情入境,让在场的每一个人仿佛进入了艺术的殿堂,使我真正体验到了一位教育家的魅力。
窦老师的课之所以“美”是因为她的朗读美,语言表达美,情感态度美,支体形象美。
她就好象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把孩子们带到了美妙的故事情节之中。
充分展示了母语的丰富情感。
在教学中窦老师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有韵味的情感朗读来亲近文本,体验文本,品味文本,进而走进文本。
使学生真正地用心灵跟文本对话,体验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她围绕“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五次不同场景的描述,,绘本中五次不同人物形象的观察,以及对画面色彩、结构、道具上的分析,层层递进,深入文本,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并且通过反复的朗读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
师问生允,生说师顺。
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真可谓是心有灵犀,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有效互动。
她的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调。
源于她对语文教学的执着;源于她对阅读的浓厚兴趣;源于她丰厚的文化底蕴,更源于她对母语的热爱。
她的朗读富有感染力;她的语言富有亲和力;她的表达富有感召力。
她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更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
我相信在她带动和感召下,会有成千上万个像她一样的语文教师来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的母语将会生机盎然,焕发青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
——听窦桂梅《我的爸爸叫焦尼》有感
《我的爸爸是焦尼》与其它的绘本一样,也是图像为主,文字为辅。
文字很洗练,用学生的话说是“枯燥无味”,讲述的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小男孩,与不在一起生活的爸爸共度一天的事。
小男孩狄姆先后五次对认识不认识的人说同样一句话: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
而爸爸在快要出发的火车上,对同一车厢不同的乘客自豪的宣布:这是我的儿子,我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
最后的结尾没有文字,只有妈妈搂着狄姆看着远方……但这样简练的文字,窦老师以她精深的专业素养、高潮的教学技巧、艺术化的教学语言,让我们知道绘本与绘本教学可以是: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
1.从简单的文字中体会不简单
《我的爸爸是焦尼》故事语言很简单,但是蕴意深刻。
上课开始,窦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帮我们系过鞋带,甚至帮我们包过书皮,也许还教我们骑过自行车,这个人就是——爸爸!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谈到母爱,但今天,在脑海里要搜索的,是自己对于父亲的感受。
把“父亲”这个词语放在嘴里细细咀嚼,你品味到什么?说说你的感受和我们一起分享!在学生交流后,老师就带着孩子们的感受走进了《我的爸爸叫焦尼》这个故事。
窦老师用近乎配音演员的、变化多端的语言朗读绘本,让学生边看课件上的画面边倾听。
关键处她停顿下来,让学生猜想:这个环节(电影院门口)狄姆会对检票的伯伯说什么?学生按各自的理解猜完后,窦老师干脆将话筒递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学生模仿着老师,虽不至于和老师那样能够炉火纯青,但也有声有色。
师生一起读完了这本绘本的大半部分后,老师接着问: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刻?从而提炼出狄姆和爸爸各自说的那些话,再归纳出文字表达上的风格:简单的表达。
这个从文字开始的环节,看似闲庭信步,其实大有深意。
《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在“朗读的要领”里指出:朗读之前与之后一定要进行讨论,特别是朗读后的讨论,对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尤为重要。
朗读过程中要让孩子猜想、表演,参与其中,最让孩子感兴趣的是互动的演示而不是被动地听故事。
在绘本朗读开始前,窦老师让学生谈自己的父亲,打通了生活与绘本之间的通道,
做好了情绪上、情感上的铺垫;读的过程中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让学会觉得自己不只是听众,自己就是主角,学生与老师、课堂、绘本心理上的隔膜就此消除;读后回顾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并整理狄姆说过五次“这是我的爸爸,他叫焦尼”,不仅是让学生感知、归纳绘本言语形式上的特征,也是帮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老师不断让出舞台,就是为了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从图画中寻找丰富的感动
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培利·诺得曼曾说: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个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图文结合后产生的故事。
这本《我的爸爸是焦尼》文字的故事窦老师举重如轻地讲完后,老师又追问了一句:儿子和爸爸的话究竟简单不简单呢?让我们再回到图画中去看看。
真正的阅读是从第二遍开始的,窦老师通过让学生读图获得丰富感受。
捕捉人物描绘中“藏”着的故事讯息。
儿子的话究竟简不简单?老师从儿子说话的场所、对象、表情来研读的。
儿子狄姆对着陌生的热狗店阿姨、电影院的伯伯、熟悉的餐厅里的邻居哥哥、图书馆的大姐姐,甚至对擦肩而过的路人反复说那句话,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说的呢?窦老师引导学生从狄姆的表情、动作去揣摩、体会、表演,学生从中捕捉到狄姆的心情,既有迫不及待,又有兴奋、骄傲、炫耀、自豪以及深深地无奈与失落。
在品味爸爸焦尼的话时,窦老师引导学生将镜头、转向爸爸,从爸爸和儿子相处时的的经典动作(奔、举、楼、抱、牵)、爸爸看儿子的眼神(目不转睛、盯)中体会爸爸藏在眼里、搂在怀里、放在心里的对儿子无穷无尽的爱与温暖。
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来揭示人物描绘中“藏”着的信息,让学生充分感知这本图画书“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受”的特性,训练了学生读图的能力,从而通过图画达到文字未达的境地,两者交互作用,学生的感受自然有别与初读,更加丰富而深邃的。
每一遍阅读都有不同的收获,这样的成果可以鼓励学生再继续深入阅读,见人未见,发现人所未发。
看懂绘画语言中学会阅读方法。
在读懂故事情节后,窦老师让学生再回到文中,读绘画语言来体会图画作家的匠心独运,培养学生掌握视觉语言艺术。
窦老师提示学生:看画面的色彩有什么特点?图形、构图有什么变化?画面中的某个小道具用意为何?然后,让学生一页一页地从头至尾仔细看一遍。
学生的阅读证
明,他们具有敏感的心灵,他们具有天生的阅读潜能。
只要我们给他们时间,给他们指引和激励,他们就是优秀的阅读者。
第一,主色调的阅读。
师问:“画面的主色彩是什么?…灰色通常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学生认为是“情绪低落,淡淡的哀伤”与“不完整的家庭”。
师再问:“除了主色彩灰色,有没有跳跃的亮的颜色?”生答:“爸爸的围巾是红色。
”师再引导:“一片灰色里带着一点红,给你什么感觉?”这时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温暖、希望、感动、爸爸对狄姆的爱、爸爸和狄姆的父子之情。
”第二,细节的阅读。
狄姆的围巾是绿色上面淡淡的橙色线条,被学生发现了。
学生激动地表达了他们的阅读感受和理解:“不管父母怎样,孩子都爱他们。
”“父母离婚了,但他们都爱孩子。
”“表示把他们三个连接在一起,父母的爱聚焦到他的身上。
”第三,道具的阅读。
学生看到了第一幅画面(狄姆在火车站等爸爸)的时钟和狄姆送爸爸走时画面的时钟。
学生读出了,他们相处的时间很短,但是感情深厚。
窦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狄姆手里拿着的第一本书一一狄姆和车窗里的爸爸挥手,另一只手拿着一本借来的书,学生感悟到书包含了和爸爸在一起的记忆,书能给他安慰,从书里获得力量。
第四,构图变化的阅读。
学生还发现了,所有的画面都是方形的,最后一幅图是圆的(画面的中心是狄姆的背影和妈妈的侧影,妈妈的左手撘在狄姆的肩上斜侧着头看着狄姆,狄姆看着伸向远方的铁轨。
)师引导学生从圆你想到什么,学生也感悟到也许今后三个人会在一起,会破镜重圆,给人期盼和希望。
那静静的画面,被孩子们读懂了。
作者的心、狄姆的心、孩子们的心,在阅读中融在了一起。
孩子们就这样表达着美好的感情和心愿。
学完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做故事的逆向推理:“假如儿子与爸爸生活在一起,这一天妈妈要到他们生活的小城来看儿子,他们会说什么呢?”“读人家的故事,想自己的心事,作为儿女的你,你是怎样进一步理解父亲这个字眼的?你又对家庭这个概念有怎样丰富的认识?”窦老师用激情的画笔,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实现个人情感与生命的对接,为幸福着色。
学生在她的语言感召下体会到的不仅仅是亲情之爱,还有“珍惜”——对圆满家庭的珍惜,对爱的珍惜。
时间悄无声息地走过,一堂精彩的课也结束了,但窦老师的教学技艺却一次又一次地荡涤着我的心灵,引领着我们的思想。
这样的课堂绝不仅是活跃,也不
仅仅是孩子们获得表达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教。
教育,感化,是那么自然,那么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