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济分析方法介绍

合集下载

经济学学科研究经济数据的分析方法与技巧

经济学学科研究经济数据的分析方法与技巧

经济学学科研究经济数据的分析方法与技巧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经济数据的分析已成为经济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经济数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经济学家能够获得对经济现象的深入了解,以及准确预测未来的趋势。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济学学科研究经济数据时常用的分析方法与技巧。

一、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研究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经济数据。

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帮助经济学家揭示经济现象的周期性、趋势性和季节性等规律。

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经济学家通常会使用一些统计方法,如平均值、趋势线、季节调整等,来对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

二、横截面分析横截面分析是经济学中另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研究同一时间点上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横截面分析可以帮助经济学家了解经济数据中的异质性,并找出各个因素对经济数据的影响程度。

在进行横截面分析时,经济学家通常会使用一些方法,如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来找出变量间的关系并作出有关结论。

三、面板数据分析面板数据分析是经济学中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能够同时研究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数据。

面板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经济学家更全面地了解经济现象,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和预测。

在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时,经济学家通常会使用一些方法,如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等,来探究时间和个体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

四、计量经济学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运用数理统计和经济理论的知识来对经济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建立经济模型、验证经济理论,并进行深入的经济研究。

在进行计量经济学方法时,经济学家通常会运用一些数学和统计工具,如假设检验、最小二乘法、时间序列模型等,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

五、计算机软件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经济数据分析已成为经济学研究中的主流方法之一。

计算机软件可以帮助经济学家更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生成可视化的结果。

经济分析方法

经济分析方法

经济分析方法经济分析方法是指在经济学研究中,用来研究和解释经济现象的一系列方法和工具。

经济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经济分析时,选择合适的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经济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量化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经济学家更加客观地分析经济现象,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例如,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更加客观的结论。

其次,经济分析方法中还包括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描述和分析经济现象的特征和规律来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难以量化的经济现象,例如政策影响、市场情况等。

定性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的本质,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除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经济分析方法,例如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经济研究领域和问题中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经济学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经济学家通常会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例如,在研究一个经济政策的效果时,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政策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同时也可以通过定性分析方法对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得出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总之,经济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经济分析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学家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研究要求,灵活运用各种分析方法,以求得出更加客观、准确的研究结论。

经济分析评价方法

经济分析评价方法

经济分析评价方法摘要经济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法。

在现代社会,经济分析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决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分析评价方法是一种用来评价经济活动效益的工具,它帮助我们了解和衡量各种经济决策的潜在风险和回报。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经济分析评价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1.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分析评价方法。

它通过比较项目的成本与效益,确定项目是否值得实施。

成本效益分析通常将成本和效益量化,并以货币形式进行比较。

成本效益分析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比较框架,便于决策者对不同项目进行评估和选择。

同时,通过量化成本和效益,成本效益分析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项目的投资回报和经济效益。

然而,成本效益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在将成本和效益量化时,往往难以准确把握某些因素的价值,如环境影响、社会公平等。

其次,成本效益分析往往只考虑了直接成本和效益,而忽视了间接成本和效益的影响。

最后,成本效益分析对经验数据的需求较为严格,若数据不准确或不全面,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准确。

2. 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是一种用于评估经济活动风险的方法。

敏感性分析通过对关键因素进行变动,观察其对经济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以确定经济活动的风险敏感程度。

敏感性分析的优点在于,它能帮助决策者了解经济活动的风险敏感程度,并对不同风险情景进行评估。

通过此方法,决策者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然而,敏感性分析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敏感性分析往往涉及多个变量的变动,其结果相互叠加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

其次,敏感性分析需要对不同风险情景进行评估,而实际情况往往包含了众多不确定因素,难以准确预测和量化。

3. 线性规划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是一种用于优化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益。

经济分析方法

经济分析方法

经济分析方法经济分析方法是指在经济学研究中用于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的方法和工具。

在经济学研究中,经济分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为经济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

首先,供求分析是经济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供求分析是通过研究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来分析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供求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预测价格变动趋势,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成本收益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

成本收益分析是通过比较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来评估经济活动的效益。

在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中,成本收益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选择最具经济效益的方案。

另外,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是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经济数据来分析经济现象的变化和趋势。

而动态分析则是通过研究经济变量的变化过程来分析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和机制。

此外,统计分析也是经济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统计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来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和特征。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总的来说,经济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为经济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不同的经济分析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问题和研究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只有掌握和运用好经济分析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变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

经济发展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

经济发展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经济发展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是经济研究与决策中的重要环节。

在实施经济政策、评估经济状况、预测经济走势以及进行战略决策时,准确的数据和可靠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经济发展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的一些常用方法。

一、数据收集方法1. 官方数据收集:政府部门和统计机构发布的数据是收集经济数据的重要来源,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财政部发布的财政收入支出数据等。

这些数据经过严格的抽样统计和调查,通常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2. 统计报告: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发布的统计报告也是收集经济数据的重要手段,如行业协会发布的产业产值统计报告、企业发布的财务报表等。

这些报告通常可以提供具体的行业或企业的数据细节,对于局部经济状况的了解具有较大帮助。

3. 调查问卷:通过设计并发放问卷调查,可以获得特定群体的数据信息。

调查问卷可以广泛应用于企业调查、就业调查、消费者调查等领域。

在设计问卷时,需要确保问题的准确性、明确性及问卷被调查对象的代表性。

二、数据整理方法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整理数据的第一步,主要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性检查和纠错。

清洗过程中需要删除重复数据、填补缺失数据、处理异常值等,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 数据标准化:由于数据来源多样,数据的度量单位、时间格式、地区划分等差异会导致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分析。

3.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将原始数据进行计算或处理,形成新的指标或变量,以便更好地描述和分析经济发展状况。

例如,可以通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速度。

三、数据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整体性描述和概括,包括计算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以及绘制直方图、箱线图等图表。

通过描述性统计,可以初步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2.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发现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关性。

方案经济分析的比较方法

方案经济分析的比较方法

方案经济分析的比较方法方案经济分析的比较方法一、引言方案经济分析是在制定和评估各种方案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案经济分析的比较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效用分析、敏感性分析、风险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方案经济分析方法,它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与收益,评估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具体步骤包括确定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计算成本效益比,以及评估方案的可行性。

成本效益分析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能够直观地比较不同方案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无法考虑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三、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一种在方案经济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关注方案的成本和效果之间的关系。

具体步骤包括确定方案的成本和效果、计算成本效果比,以及评估方案的经济效益。

与成本效益分析相比,成本效果分析更加注重方案的效果,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方案的经济效益。

然而,成本效果分析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可能忽略一些重要的成本和效果。

四、效用分析效用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案经济分析方法,它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效用,评估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具体步骤包括确定方案的效用、计算效用差异,以及评估方案的经济效益。

效用分析的优点是能够考虑方案的效用,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方案的经济效益。

然而,效用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难以确定方案的效用,以及无法考虑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五、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案经济分析方法,它主要关注方案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具体步骤包括确定不确定因素、分析不确定因素对方案结果的影响,以及评估方案的经济风险。

敏感性分析的优点是能够识别方案中的风险因素,帮助决策者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然而,敏感性分析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无法确定不确定因素的具体取值。

六、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案经济分析方法,它主要关注方案中的风险因素。

具体步骤包括确定方案的风险因素、分析风险因素对方案结果的影响,以及评估方案的经济风险。

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

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

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资源配置和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现象的学科。

在经济学中,为了研究经济现象,人们需要借助各种分析方法来进行深入研究。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 静态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是指在分析经济现象时,假设一定的时间段内经济变量不发生变动,即不考虑时间因素。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建立静态分析模型来研究市场的均衡状态。

静态分析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处理。

但它的局限性在于无法考虑经济变量的演变和动态调整。

2. 动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是指在分析经济现象时,考虑经济变量随时间的演变和调整。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建立动态优化模型来研究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动态分析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更精确地描述和预测经济变化过程,更适用于研究长期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问题。

但它的缺点在于模型复杂,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

3. 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是在静态分析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经济体或不同条件下的经济现象,予以说明和分析。

这种方法常用于国际比较和政策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制度、政策和制度变革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

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有助于发现经验规律和政策效果。

但它的不足在于容易受到实证数据和研究对象的限制。

4.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研究经济现象。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现象的实际发生和变化规律,并进行统计推断和经验验证。

实证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实证证据和判断依据,有助于判断理论模型的适用性和政策的有效性。

但它的局限性在于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数据解释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5. 实验分析方法实验分析方法是指通过人工设置实验条件,控制变量进行实验,以验证经济理论和研究经济现象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本质,并进行因果探究和政策评估。

实验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消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提供较为准确和可靠的经济结论。

方案经济分析的比较方法有几种

方案经济分析的比较方法有几种

方案经济分析的比较方法有几种方案经济分析的比较方法有几种摘要:方案经济分析是指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以确定最优解决方案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方案经济分析的几种常用比较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社会影响评估和时间价值分析。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详细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各种比较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从而更好地进行方案经济分析。

一、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案比较方法,其目的是评估不同方案的成本和效益,并以经济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来衡量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计算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进行灵敏度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等。

二、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案比较方法,其重点在于评估不同方案的效用(又称为价值)和成本,并以效用指标(如QALYs、DALYs)来衡量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益。

成本效用分析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方案的效用和成本,计算效用与成本的比值,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等。

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一种常用的方案比较方法,旨在评估不同方案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对风险进行量化和分析。

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对风险进行概率分布和量化,计算风险值和风险大小,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等。

四、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是一种常用的方案比较方法,其目标是评估不同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并提出环境管理和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估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和监测方案等。

五、社会影响评估社会影响评估是一种常用的方案比较方法,其重点在于评估不同方案对社会的影响和可持续性,并提出社会管理和改善措施。

社会影响评估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社会影响因素,进行社会影响预测和评估,制定社会管理计划和社会改善方案等。

六、时间价值分析时间价值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案比较方法,其目的是考虑时间的价值和影响,对不同时期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 主要经济分析方法介绍赵德友微观经济学研究如何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实现四大调控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一、经济总量、速度、结构分析1.经济发展速度(1)生产总值名义发展速度%100⨯=上年当年价生产总值当年价生产总值名义发展速度名义发展速度不反映生产规模的物量发展,因此计算发展速度一律使用可比价格或不变价格。

(2)生产总值实际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名义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上年现价生产总值现价生产总值上年不变价生产总值不变价生产总值=⨯⨯=⨯%100%100%100⨯=实际发展速度名义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又叫通货膨胀指数。

(3)各产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略) (4)环比发展速度设第t 年的生产总值为y t 设第t-1年的生产总值为Y t-1,则第t 年的环比发展速度R t 为:%1001⨯=-yy R t tt(5)定基发展速度设第k 年的生产总值为y k ,第k+t 年的生产总值为y k+t ,则第k+t 年对第k 年的定基发展速度S k+t ,k 为:%100,⨯=++yy Skt k kt k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为:R R R St k k k kt k ++++⨯⨯⨯=......21,2.经济增长速度增长速度等于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

环比增长速度r t 为:%10011⨯-=--yy y rt t tt第k+t 年对第k 年的定基增长速度s k+t ,k 为:%100,⨯-=++yyyskktk kt k环比经济增长速度r t =环比发展速度R t -100% 定基增长速度s k+t ,k =定基发展速度S k+t ,k -100% 3.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第k+t 年对第k 年的平均发展速度g k+t ,k 为:tkt k tt k yy g++=,第k+t 年对第k 年的平均增长速度h k+t ,k 为:%100,-=++tkt k tt k yy h=平均发展速度-100%4.人均生产总值及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1)人均生产总值=2/)(本年末人口上年末人口生产总值年平均人口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用常住人口而不是用户籍人口计算。

户籍人口: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

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

主要包括:①除去离开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②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离开户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③调查时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即所谓“口袋户口”的人。

小康生活标准:按照1980年价格1980年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800美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准:按照2000年价格2000年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3000美元。

(2)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100⨯=值上年可比价人均生产总值当年可比价人均生产总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人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100%(3)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与生产总值发展速度的关系%100//⨯=上年年平均人口值上年可比价人均生产总本年年平均人口当年可比价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上年年平均人口年平均人口值上年可比价人均生产总当年可比价生产总值÷⨯%100=%100⨯平均人口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发展速度5.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1)产业部门贡献率和拉动点数产业部门的贡献率是指各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增量占GDP 增量的比重,拉动点数是产业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基期GDP 之比,表示经济增长率中有多少个百分点是该产业拉动的。

若用y 代表GDP ,t 代表年度,则t 年经济增长率t g 的计算公式为: 11/)(---=t t t t y y y g假设整个经济活动被划分成n 个产业部门,用i t y 表示t 年第i 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则上式可改写为:111212111111/)(/)(/)(/)(---------++-+-=-=t n t n t t t t t t t t t t t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g Λ其中11/)(---=t i t i t i t y y y g ,就是产业部门i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

它是t 年产业部门i 增加值增量与t-1年GDP 之比。

将上式两端同除以t g ,则有:)/()()/()()/()(11112121111-------++-+-=t t n t n t t t t t t t t t y g y y y g y y y g y y Λ其中 )/()()/()(1111------=-=t t i t i t t t i t i t i t y y y y y g y y r ,就是产业部门i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贡献率与拉动点数有如下关系: t i t t i t i t i t g r y y y g ⨯=-=--11/)(例1 2002年和2003年某不变价格GDP 见下表,计算各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 表1:%100)100001000010000(%10010000⨯++=⨯=gt=1%+14%+5%=20%一、二、三产业各拉动GDP 增长1、14和5个百分点。

%100)100001200032003700100001200044005800100001200024002500(1⨯--+--+--=一、二、三产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0%和25%。

(2)各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各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指各需求成分的增量占GDP 使用额增量之比,各需求成分拉动点数是指各需求成分增量占GDP 使用额增量之比。

)/()(11----=t t i t i t i t d d d d r '11/)(t i t t i t i t i t g r d d d w ⨯=-=--其中,i t d 为t 年第i 个需求成分(如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等),t d 为t 年GDP 使用额,'t g 为t 年GDP 使用额 增长率,i t r 为t 年第i 个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i t w 为t 年第i 个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

(3)各要素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要素是指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公式是一样的,但技术不可度量,一般用索洛W 余值法计算,有兴趣的可以参阅有关书籍。

例2 根据表2计算2004年生产总值名义发展速度,假定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为110%,计算2004年生产总值实际发展速度。

解:%10059.704809.8815%100⨯=⨯=上年当年价生产总值当年价生产总值名义发展速度=125.1%%1001101.125%100⨯=⨯=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名义发展速度实际发展速度=113.7%例3 根据表2和表4的核算结果计算2003年和2004年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解:%100⨯=实际发展速度名义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平减指数2003年生产总值%10073.616859.7048%100⨯=⨯=上年当年价生产总值当年价生产总值名义发展速度=114.3%2003年生产总值实际发展速度=110.8%2003年%2.103%1008.1103.114=⨯=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2004年%0.110%1007.1131.125=⨯=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河南省历年生产总值表2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2002年以来为常住人口。

河南省历年生产总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注: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

河南省历年生产总值指数(以上年为100)注: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

2005年第一季度河南省生产总值例4 根据表3的核算结果计算2003年与2000年相比的定基发展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

解:定基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为,%100,⨯=++yy S kt k k t k ,此处k=2000,t=4,k+t=2004%4.1325.28604.3786%100200020042000,2004==⨯=yy S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00%=32.4%例5 根据表2和表3的核算结果计算1952年按照2000年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

解:利用定基发展速度计算,设1952年按照2000年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为x,则:1005.286066.5137=x 解得x=179.61亿元例6 根据表3的核算结果计算1990至2000共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解:第1990+10年对第199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h 2000,1990为:%1002.9635.1860%1001010199020001990,2000-=-=y y h =11.5% 例7 根据表2的核算结果计算2004年的人均生产总值。

解:2004年年平均人口=(9335+9282)/2=9308.5万人2004年人均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平均人口=8815.09亿元/9308.5万人=9469.9元/人例8 根据表2和表4的核算结果计算2004年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

解:2004年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为113.7%2003年平均人口=(9324+9335)/2=9329.5万人2004年平均人口=(9335+9282)/2=9308.5万人2004年平均人口发展速度=9308.5/9329.5=99.77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100⨯平均人口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发展速度=113.96% 例9 根据表5的核算结果计算2004年第一季度第一、二、三产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对生产总值拉动点数和贡献率。

解:不变价格GDP 增量=1732.88-1521.19=210.9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量=209.24-198.01=11.2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量=900.31-758.76=141.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量=623.33-565.13=58.20亿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增量=158.99-142.98=16.01亿元 %3.5%10098.21023.11=⨯=第一产业贡献率%1.67%10098.21055.141=⨯=第二产业贡献率 %6.27%10098.21020.58=⨯=第三产业贡献率 %6.7%10098.21001.16=⨯=批发零售业贡献率 %7.0%10090.152123.11=⨯=第一产业拉动点数 %3.9%10090.152155.141=⨯=第二产业拉动点数 %8.3%10090.152120.58=⨯=第三产业拉动点数 %1.1%10090.152101.16=⨯=数批发零售贸易业拉动点 也可以用拉动点数和贡献率的关系计算增长速度该产业贡献率某产业拉动点数GDP ⨯=%7.0%9.13053.0=⨯=第一产业拉动点数%3.9%9.13671.0=⨯=第二产业拉动点数%8.3%9.13276.0=⨯=第三产业拉动点数%1.1%9.13076.0=⨯=数批发零售贸易业拉动点例10 根据表5和表6的核算结果补齐2004年以1952年为100的生产总值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