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意义论文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临床意义

na t i o n a n d H. p y l o r i t e s t i n g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a n d r a n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g r o u p A o f 49 p a t i e n t s a n d g r o up B o f 5 0 p a t i e n t s .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e c e n t a n d l o n g - t e r m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o f e r a d i c a t i o n o f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
l o r i( 日. p y l o r i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p r o c e s s o f e l d e r l y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a t r o p h i c g a s t r i t i s . Me t h o d s F r o m J u n .2 0 1 3 t o
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摘要】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其临床疗效。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炎、溃疡等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益生菌通过竞争性排挤、产生抑菌物质等机制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抑制作用。
临床研究方法包括双盲对照试验等,实验结果显示益生菌能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减少患者症状。
未来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有巨大潜力,研究可以更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
益生菌在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有望成为未来治疗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益生菌、根除、治疗、临床疗效、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临床应用前景、潜力、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病原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等严重疾病。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途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近年来,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疗效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害、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同时探讨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及潜力。
通过深入研究益生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目前益生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尚缺乏系统性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临床试验,探究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具体疗效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评估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和治疗效果;2.探讨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机制;3.分析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4.探讨益生菌在未来临床应用中的潜在前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选择和参考依据。
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可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目前,根除幽
门螺杆菌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发现益生菌
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具有协同增强的疗效。
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群体,通常被称为“有益菌群”。
在肠道内,益生
菌可以抑制一些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的产生,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目前市
面上常见的益生菌制剂包括常温益生菌、冷藏益生菌和冷冻干燥益生菌等多种类型。
这些
制剂可以通过口服或灌肠的方式进入人体肠道,发挥其益生作用。
经过临床实验,益生菌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益生菌可以促进胃
肠道蠕动,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和细菌,缩短幽门螺杆菌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从而减
少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的机会,提高了药物的根除率。
同时,益生菌还可以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促进肠道内免疫力的产生和维持。
这
些免疫细胞能够抵御肠道内的有害菌和细菌的入侵,从而减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和后
期复发的几率。
除了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协同作用以外,益生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康复期
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使用抗生素治疗都会对肠道内的有益菌群产生影响,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和免疫力下降。
益生菌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肠道再生和
维修,缩短肠道恢复期,减轻幽门螺杆菌感染带来的不适和症状。
胃溃疡治疗中应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效果研究

胃溃疡治疗中应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效果研究胃溃疡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其他致病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损伤所导致的。
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溃疡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溃疡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
一、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定义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是指通过使用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等治疗措施,使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全部清除,达到治愈胃溃疡的作用。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以预防胃癌、胃淋巴瘤等胃部恶性病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复发。
1、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根治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治愈率达到了80%以上,但是该治疗方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患者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滴度在治疗后不下降或反而上升等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导致菌株抗药性增强所致。
目前学者对于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方案已经进行了多次研究,从而得出了一些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2、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以缓解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也可以预防胃溃疡的复发。
研究表明,广谱抗生素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使用能够达到90%以上的治疗效果,治疗复杂的胃溃疡效果也非常显著,而单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的效果受限。
1、步骤性治疗步骤性治疗是指将不同的药物组合使用,分为不同的治疗阶段,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该治疗方案包括:阳性患者三联疗法、四联疗法、七联疗法等,治疗期间一般为7-14天。
2、快速便捷化疗法该方案主要包括快速便捷三联疗法,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呈阳性的胃溃疡患者,周期为7天,治愈率高达90%以上,在短时间内能够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3、个体化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方案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上使用的个体化方案包括:机制治疗,针对幽门螺杆菌耐药机制作出相应的处理;轮换治疗,根据不同的感染菌株轮流应用不同的抗生素;定量精准治疗,根据患者体重、肝功能等因素制定出精准的治疗方案。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作用。
方法:将6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先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与莫沙比利治疗1周后,改用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再治疗3周;对照组32例给予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治疗4周。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胃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标签: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临床应用;临床价值慢性胃炎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发病原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慢性活动性胃炎HP阳性率高,慢性非活动性胃炎HP阳性率偏低,普通人群HP 阳性率达50%~80%[1],因此选取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来治疗HP相关性胃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笔者于2009年8月~2010年12月应用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8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68例,胃镜检查有慢性胃炎的内镜下表现,并有HP感染的直接证据(组织学、尿素酶、14-C 尿素呼气试验任一项阳性)。
所有患者在就诊前4周内均未使用过抗生素、抑酸剂、黏膜保护剂;并排除有慢性肝、胆、胰病史者及有严重心、肺、肾和全身性疾病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31~76岁,平均46.2岁。
对照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32~78岁,平均48.0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335)每次20 mg,早餐前及睡前口服;阿莫西林(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国药准字H20067450 )每次1.0 g,早、晚餐前口服;克拉霉素(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产,国药准字H20000127)每次500 mg,早、晚餐前口服,莫沙比利(商品名:瑞琪,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5)每次5 mg,早、中、晚餐前服用,治疗1周。
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摘要: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是常见的胃肠道病,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方法。
然而,抗生素治疗可能会影响胃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因此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来重建健康的胃肠道微生态系统。
本文旨在探讨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们收集了37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人进行了随机临床试验,其中190例接受了益生菌治疗,180例接受了安慰剂治疗,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后的患者中,接受益生菌治疗的患者的原发幽门螺杆菌消失率更高,胃部的炎症程度也更低。
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益生菌治疗的患者消化道不适症状的改善情况更明显,例如恶心、腹泻、腹胀和消化不良等。
讨论:益生菌是一种能够促进肠道健康的生物制品,能够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降低有害菌的数量,同时调节肠道免疫系统,对人体有很大的健康益处。
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益生菌可以缓解抗生素治疗的不良影响,保护肠道微生态系统平衡,同时增强治疗的疗效。
益生菌治疗也可以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同时,恢复肠道功能,改善患者的消化不适症状。
结论: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治疗的原发幽门螺杆菌的消失,同时缓解抗生素治疗的副作用,并改善患者的消化不适症状。
因此,益生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选项,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使用。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损害 脑细胞 能量 代谢 , 导致 局部 脑组 织缺 血 、 肿甚 至 坏死 , 水 因此 其预后 往往 比非 糖 尿病 脑梗 死更 Βιβλιοθήκη 。 良好 控制 血 糖 、 降
1 6 中国 当 代 医 药 CHI A MoOE 7 N RN MED CI I NE
21 8 第 8第 2 0年 月 1 2 1 卷 期
4 . 。对 照 组 3 62岁 2例 , 1 男 5例 , 1 女 7例 , 龄 3 ~ 8岁 , 年 27 平 均 4 . 。两 组患 者在 年龄 、 80岁 性别及 病情 等 方面 比较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5 , 有 可 比性 。 P 00 ) 具
12 治 疗 方 法 .
胃镜检 查黏 膜病 变无 改 善或 加重 。总有 效 率: 显 效例 数+ ( 有 效 例数 ) 例数x 0 %, P以转 阴 的百分 率评 价 。 / 总 10 H
1 . 4统 计 学 方 法
.
肺、 肾和全 身性 疾病 者 。 患者 随机 分为 治疗组 与 对照 组 , 将 其
中, 疗 组 3 治 6例 , 1 男 6例 , 2 例 , 龄 3 ~ 6 岁 , 均 女 0 年 17 平
死 灶 的 正 常 循 环 , 容 易 扩 大 梗 死 灶 面 积 , 而 增 加 治 疗 难 并 从
度 . 响预 后 。 影
脂 及 防止 血 小板 聚集 等措 施 可 降低 脑 梗 死 的发 生 率 和病 死 率。
【 参考 文 献]
f】 王 华 飞 . 年 人 糖 尿 病 合 并 脑 梗 塞 6 1 老 7例 临 床 分 析 f1 明 医 学 院 学 J昆 .
13疗 效 观 察 .
选 取 20 0 9年 8月 2 1 ~ 0 0年 1 2月 在 本 院 诊 治 的慢 性 胃 炎患者 6 8例 . 胃镜 检查 有 慢 性 胃炎 的 内镜下 表 现 , 有 H 并 P 感 染 的 直接 证 据 ( 织 学 、 素 酶 、4 C尿 素 呼 气试 验 任 一 组 尿 1一 项 阳性 ) 所 有患 者在 就诊 前 4周 内均未 使用 过抗 生素 、 酸 。 抑
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1. 引言1.1 背景胃十二指肠球部幽门区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主要定植部位,Hp感染是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感染Hp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已被证实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F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胃灼热、恶心、呕吐、饱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根除Hp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Hp相关疾病的治疗。
通过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根除Hp感染,不仅可以减少幽门螺杆菌的定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对于FD 患者临床效果如何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的方式,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第一,评估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法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第二,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肠道功能和微生态的影响;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功能性消化不良复发的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第四,比较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第五,从临床角度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依据,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这类患者具有明显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胃部不适、胀气、反酸等,同时检测结果显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这些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抗酸药和消化药来缓解症状,但疗效有限且易复发。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意义
【摘要】幽门螺杆菌(hp)较高的人群感染率,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hp可消除慢性胃炎炎症反应,减慢萎缩或肠化生的进展速度,增加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减低其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根除hp对低级别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也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螺杆菌;幽门;根除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33-01
全球幽门螺杆菌(hp)人群感染率约50%,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
近30年的研究证实,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定为i类致癌原,故hp
的根除对以上hp相关疾病的防治有重大意义。
1 慢性胃炎
研究表明,hp感染可使非萎缩性胃炎发展至萎缩性胃炎、长化及异型增生。
一项meta分析筛选了截至2006年的1153篇相关文献,其中8项研究机构纳入分析,所以研究对象随访时间为1年以上。
结果显示,根除hp可减慢胃窦和胃体萎缩性胃炎的发展,但难以逆转肠化生。
另一项meta分析入选了2009年前的12项相关研究指出,根除hp可以使萎缩性胃炎逆转,但对肠化无效。
我国对山
东烟台552例hp阳性慢性胃炎者进行了一项为期5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hp根除成功者胃窦及胃体组织的炎症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均明显好转,提示hp感染与胃炎密切相关,根除hp可以消除炎症反应。
2 消化性溃疡
多数研究报道,hp在胃溃疡中的检出率是70%-100%,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检出率为90%-100%,且多为空泡毒素或细胞毒相关蛋白阳性产毒菌株。
hp感染人群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危险性为非hp感染者的9倍以上。
根除hp可显著增加溃疡的愈合率,减低其复发率。
仅常规抑酸治疗愈合后的溃疡年复发率为40%-70%,根除hp后的年复发率可减低至5%。
美国一项对1993-2007年存在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研究,研究数据来源于全国住院患者入院记录,结果显示,从1998年开始,胃溃疡出血从33525例降低8716例;胃溃疡穿孔从2816例下降到1106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从28820例下降到6900例;胃十二指肠吻合术从6040例下降到1722例,提示hp根除治疗可使消化性溃疡导致的出血、胃穿孔等的发生率及需胃肠吻合术率大幅度下降。
虽然hp感染与长期使用非淄体类抗炎药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
但在未使用非淄体之前根除hp可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病。
研究显示,近期开始使用阿司匹林者,根除hp与未根除hp相比,6个月内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12.1%与34.4%,后者溃疡所致的上腹部不适或出血的发生率是前者的6.5倍。
也有
研究表明,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或选用环氧合酶-2高选择性的非淄体类抗炎药可以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比较于以上两种方法,根除hp对于预防非淄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更“紧急实惠”。
对于已经长期使用非淄体类抗炎药的患者,根除hp并不能降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风险,此时应联合ppi治疗。
3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根除hp是治疗早期及低级别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方案,早期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病变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占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0%,大多数伴有hp感染,根除hp后60%-80%的患者可治愈,但若存在基因的变异(11号和18号染色体的易位)及病灶深度超过粘膜下层者hp根除则疗效不佳,需联合放化疗。
根除hp对除胃以外其他器官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无治疗效果。
4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者的hp感染率为40%-70%,高于正常人。
国外已经结果提示,根除hp可使1/12-1/5hp阳性患者症状得到长期缓解。
一项以中国人为数据基础的meta分析显示,根除hp后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是未根除hp的3.5倍。
另一项以亚洲人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显示,成功根除hp可使39%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获得症状缓解,是安慰剂组的13倍。
另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hp根除组患者症状缓解率(42.5%)明显高于对照组(27.1%)。
hp 根除治疗有益于fd患者症状的改善。
5 胃癌
一项以流行病学资料、干预试验及动物实验为数据基础的meta
分析指出,根除hp可以延缓大部分人癌前病变的进展,特别是根除hp时胃黏膜病变较轻者,但仍有超过45%的根除治疗者肠上皮化生进展不能得到控制,这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年龄(>45)、饮酒等。
对于已有癌前病变者,应予以长期胃镜随访。
是否应在人群中实施大规模的hp筛查以预防胃癌的发生,尚无定论。
hp感染可增加残胃癌变危险性。
根除hp有助于降低高分化腺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后再发癌症的风险。
日本近期对268例因早期胃癌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且有hp感染者进行了长达5年的随访研究。
其中197例患者在内镜术后接受了“三联疗法”治疗,177例hp根除成功,91例根除失败。
5年后,后者18.2%的人再发胃癌,而前者胃癌复发率仅8.5%。
研究同时指出,在发展至萎缩性胃炎之前根除hp可有效地预防胃癌的发生,若已发展至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根除hp以预防胃癌的效果则大大降低,故应早期根除hp.. 根除hp可减少胃癌患者一级亲属胃癌发生的风险。
因此,有胃癌家族史的hp感染者,应积极早进行hp检测及治疗。
长期抑酸治疗可使胃内ph升高,hp从胃窦向胃体部迁移,使胃窦为主的胃炎发展至胃体为主的胃炎。
胃体胃炎的胃癌发生率高于胃窦胃炎。
因为胃体性胃炎可导致胃酸分泌减少,使其他微生物在胃内生长,代谢中产生致癌的亚硝酸盐和活性氧。
一项动物实验表明,hp感染的蒙古沙鼠,长期(6个月)使用ppi可加速或增加肠
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发生率。
因此,需要长期服用ppi者应检测hp,r若阳性,应给予根除治疗,特别是caga阳性hp感染者。
作者简介:
余虹,女,生于1967年1月21日,四川籍。
内科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是呼吸及消化。
1987年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医学院医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