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墨子教育思想及实践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墨子》教育思想浅析

《墨子》教育思想浅析

《墨子》教育思想浅析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

具体为:1、墨子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于
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

2、墨子主张以“兼士”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他们去实现贤
人政治。

3、在教育内容方面,墨子除了主张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教育之外,
还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1、不扣必鸣
墨子不赞成儒家即为消极等候的教育方法,特别强调主动教育。

他指出特别强调学生
的科学知识和心理准备固然极好,但未免太不主动了,恰当的方法必须就是即使人们不去
求教,教师也必须主动地上门去教导。

这种以教人为己任的精神就是很难能可贵的。

2、述而且作
3、言行一致
墨子强调言行一致。

墨子认为,凡是说话不守信用,心无诚意,在行动上必然不果断。

在学术研究上,墨子同样特别强调课堂教学,科学知识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单单的。

人民群众的课堂教学就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某个人的新发现,须要以过去或现在群众尚无
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课堂教学为基础。

4、量力而为
墨子在教学中还明确提出了量力性原则。

他指出一个学生的精力就是非常有限的,难
以同时展开几个方面的自学,所以就必须量力而学。

量力原则不但是对学生的告诫,同时
也就是对教师的建议。

墨子教学总结思想内容是什么

墨子教学总结思想内容是什么

墨子教学总结思想内容是什么
墨子教学总结思想内容是墨子学说中的关键思想和核心理念,其主要内容包括:兼爱、非攻、尚同等。

首先,兼爱是墨子教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舍弃私人的利益,将个人爱扩展到广泛的人群,体现对所有人的关爱和同情。

他认为,通过兼爱可以达到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目标。

墨子提出的“兼爱非攻”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儒家和道家学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非攻是墨子学说的基本原则之一。

墨子主张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争端,反对使用武力和战争。

他认为,战争只会导致无尽的杀戮和破坏,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墨子指出,只有通过非攻,才能实现和平、安宁的社会秩序。

他提出的“非攻自强”的思想,对于后来中国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再次,尚同是墨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尊重和接纳其他人的差异,避免歧视和偏见。

他主张在思想和行为上追求平等、公正,摒弃对他人的偏见和歧视。

墨子的这种尚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博爱”的重要体现,它倡导着人们应该超越自身的利益,关注他人,追求公平和和谐。

墨子教学总结思想内容的核心是兼爱、非攻和尚同。

这些思想在墨子学说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后来的中国哲学和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子的思想强调人类之间的互相关爱和尊重,主张通过和平与理性的努力来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

他的思想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塑造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文化认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墨子教育思想的纵横比较与当代反思

墨子教育思想的纵横比较与当代反思

墨子教育思想的纵横比较与当代反思墨家的教育思想,从理论体系到具体措施都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民本主义、人文精神等,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认识墨家教育思想的实质,就必须首先简略介绍一下儒家、道家、墨家三家的基本概况,从而有助于把握墨家教育思想的本质。

一、孔子的教育观比较1、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比较墨家与儒家认为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是“尚贤”、“尚同”,故其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

儒家以伦理学说作为其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忠孝君臣、忠孝父子的儒家信条。

墨家则把民生问题视为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平等自由的原始民主秩序,因此墨家的教学内容强调“非攻”、“兼爱”,并重视身体力行。

墨家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学习方式;还推崇兴趣引领、寓教娱乐、快速掌握知识技能的教育效果。

这些都显示出墨家注重逻辑分析,讲求科学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的严谨治学态度。

可见两千多年前的墨子已经意识到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活泼气氛及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积极情感,尤其看重让受教者得到尊敬和激励。

另外,他们也十分赞赏老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风格,表现出深厚的仁爱之心。

二、孟子的教育观比较1、教育哲学基础的差异孟子最早接触到墨子的《尚贤》篇,后来又通过游历齐鲁大地进一步加深了解。

在仔细阅读许多典籍后,孟轲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教育哲学:仁政——王道-礼仪---制度(即“明人伦,正名分”)。

虽然仍未脱离儒家文化圈,但它却突破了儒家“天命”的框架,开创新路径。

2、教育功利取向的区别随着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墨翟专门著书阐述劳工百姓疾苦,借用商鞅变法鼓吹“耕战”,批判贵族垄断官职任免权的腐败现象,呼吁普遍建立县制或乡里制,改革土地税收制度,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提倡废除各种繁苛刑罚,禁止酷吏擅杀;厉行节约,奖励廉洁奉公…总之,他希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克己复礼”的小康社会。

墨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墨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墨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详,说法之一,约生于公元前468年,卒于公元前376年。

这样算起来,活了九十多岁,算是老寿星了。

墨子生活于孔、孟之间,可以说是既幸也不幸。

说幸,是因为那个时代礼崩乐坏,王权式微,于是,知识分子们的地位空前提高,他们纷纷成为诸侯、权贵们延揽的对象,身上的束缚就此散落,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聪明才智,泼洒自己生命的光华。

因此,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正因如此,墨子得以建构、宣扬自己的学说,形成了几乎与儒家比肩的墨家学派。

说不幸,则是由于他前有孔子,后有孟子,而这两位因种种原因,在风云际会间,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相继被尊称为“圣”与“亚圣”,而他夹在中间,自汉魏已降,光辉渐被遮掩,声名不显,史料阙如,究竟出于何地,或宋或鲁,亦众说不一,迨至近现代,几乎已不为大众所知。

其实,比之孔孟,墨子不遑多让,同样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甚或犹有过之。

孔子、孟子都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墨子不同,他出身于社会底层。

据说,他的父亲是位优秀的工匠,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墨子很快学会了木、车、皮革、制陶、冶金等手工艺。

他自称“贱人”,与“农与工肆之人”相熟。

这个出身的不同,决定了墨子与孔孟的思想,特别是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方面不同。

一、教育目标的不同孔孟的教育目标,都是为国家培养管理人才,即是一种精英教育。

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而君子是要管理国家的。

他说:“学而优则仕。

”有一次,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即什么样的人可以从政?孔子说,能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君子就可以从政了。

孟子则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可见,他要教育的也是精英。

墨子出身并主要活动于社会底层,从底层人们的愿望出发,他提倡“兼爱”:“兼相爱,交相利。

”本质上是希望底层的人们也能得到关爱,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他要培养的是兼爱之士。

兼士与君子有什么不同?君子的标准,见上引孔子的话。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墨子》中。

墨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兼爱”、“非攻”、“节用”、“尚贤”,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墨子提出了“兼爱”思想,即不仅要爱自己的家庭和亲人,还要爱所有的人。

他认为,只有“兼爱”才能实现社会和谐,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其次,墨子提出了“非攻”思想,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矛盾。

这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墨子还提出了“节用”思想,主张节约资源,反对浪费。

这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最后,墨子提出了“尚贤”思想,认为要尊重贤者,学习他们的优点,以提高自己的素质。

这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品德修养。

总之,墨子的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我们应该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意识、节约意识和学习能力,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心得体会: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当代意义

心得体会: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当代意义

心得体会: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当代意义墨子是23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先贤,他出生在现在的山东滕州。

他是一位思想家、实践家、科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

墨子一生都在从事劳动,并且在劳动过程中不断研究。

毛泽东评价“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是一位比孔子高明的平民圣人”。

墨子为后世留下了以《墨子》命名的经典著作。

在《墨子》这本著作中,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又有社会科学方面的,还有专门对人的思维方面的研究,也就是逻辑学。

所以,墨子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一、墨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思想的内容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逻辑学三大部分,重点有以下几个主张。

1.主张兼爱、非攻他主张兼爱,主张平等,反对战争,反对侵略。

这是他思想的核心内容。

兼爱和仁爱不同,兼爱是平等的爱,是不分亲疏的爱;仁爱是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的爱。

主张非攻,就是不要战争,要和平。

但是不要战争并不是说没有对抗,而是以守为攻。

2.主张尚贤、尚同他尊重人才,崇尚人才。

只要是贤者,都应该向他学习。

他尚同,他反对分等级,主张一致,主张集体主义。

3.主张节用、节葬节用就是主张勤俭,不要浪费资源,保护环境。

食求其饱,衣求其暖。

如同现在的“八项规定”精神一样,不要大吃大喝,铺张浪费。

要建设绿色环保的环境,主张绿色发展。

他反对人死后在家里办太多的仪式,拖很长时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4.主张非命、非乐所谓非命,就是反对宿命论。

他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人人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出身贫贱就永远贫贱,出身高贵就永远高贵。

还有非乐思想,要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去研究。

他特别不主张搞一些虚华浮华的东西。

二、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墨子思想在教育方面也有丰富深刻的内容。

在教育目标上,他主张培养“兼士”。

“兼士”的标准就是这三句话: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通俗地讲,培养出来的人要“厚道、明白、能干”。

“厚道”是做人厚道;“明白”是说得明白,干得明白;“能干”就是出活儿,不是光说不干,既知乎“道”,又懂乎“术”。

教育大家墨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大家墨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家墨⼦的教育思想⼀、墨⼦的⽣平及成就墨翟, 世称墨⼦,⼀说鲁国( 今⼭东滕县) ⼈。

他出⾝卑贱,常⾃“鄙⼈”“贱⼈”。

他精于⽊⼯器械的制造, 尤其擅长军事防御器械的研制。

墨⼦的学术渊源本来出⾃儒家,后来他发觉儒礼多且烦, 厚葬靡财⽽贫民。

因此, 他背离儒门, ⾃⽴门户, 成为墨家学派的创始⼈。

墨⼦的社会思想主要表现为尚贤、尚同、兼爱、⾮攻、节⽤、节葬、天志、明⿁、⾮乐、⾮命等⼗⼤主张。

⼗⼤主张中, 除天志和明⿁带有部分封建迷信因素外, 其它主张不但蕴涵丰富的教育价值, ⽽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墨⼦的教育思想⼀、教育⽬的:培养“兼⼠”, 实现“贤⼈政治”墨⼦的教育思想主要包含于他的社会思想中。

他认为教育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段, 因此, 他⼀直致⼒于⼗分重视教育, 并试图通过推⾏教育, 建设⼀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为了实现⾃⼰的社会理想,墨⼦认为教育的⽬的就是培养“兼⼠”或“贤⼠”, 即培养为理想社会——“贤⼈政治”或“仁政德治政治”⽽服务的⼈。

在墨⼦看来, 这种⼈才必须符合三条标准, 即“厚乎德⾏”“辩乎⾔谈”“博乎道术”。

也就是说, 这种⼈才必须具有深厚的道德涵养、符合逻辑的⾔谈举⽌和宽⼴深厚的理论功底。

⽽具备这种修养的“贤⼠”, 乃“国之珍, ⽽社稷之佐也”,是国家的珍宝和辅佐。

墨家的“兼⼠”与同时代儒家的“君⼦”在外表与内质上都有很⼤不同, 体现了完全不同的⼈格追求,“兼⼠”反映了⼩⽣产者的平等理想。

在战国当时严酷的社会环境下, 这种追求和愿望只能是⼀种空想, 但这种理想中的平等、博爱精神却是⼈类⼀笔可贵的精神遗产。

⼆、教育内容:以“兼爱”“节⽤”“⾮乐”为主墨⼦的教育内容全⾯丰富, 门类众多, 涉及道德、逻辑、语⾔、⽣产劳动及其技能、科学技术、军事、数学、⼏何、⼒学、光学等诸多⽅⾯, ⼏乎涵盖了⽂史知识和各种⾃然科学⽅⾯的知识和技能。

这⾥我们只从⼏个主要⽅⾯, 来探究其丰富的教育内容。

墨家教育思想总结

墨家教育思想总结

墨家教育思想总结墨家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及其学派的教育主张。

他们主张普及教育,推崇实用主义,并倡导爱人、爱物、爱社会。

墨家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总结。

墨子强调爱的普遍性,提出了“兼爱”、“非攻”等思想。

他认为,人人都应该以爱来对待他人,而不是以攻伐来对待他人。

他主张将博爱的精神贯穿于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之间的友爱精神,也要培养他们对社会的关爱和责任感。

他认为,爱的实践是人类教育的最高境界。

墨子提倡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而不是空洞的理论。

他主张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注重培养他们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行动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墨子的实用主义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来的教育实践奠定了基础。

墨子主张专门教育,提出了“三老”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有专业化的分工,不同的教育任务应由不同的教育者来负责。

他主张将教育分为三个层次:父老教育、师长教育和先生教育。

父老教育是家庭教育,着重培养孝顺之心;师长教育是学校教育,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先生教育是进一步的高级教育,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

墨子的这一教育理念为后世教育机构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墨子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

他主张教育应该普及到每一个人,不论贫富贵贱。

他反对教育的等级制度,主张以个人的天赋和努力来决定其受教育的程度。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墨子的公平教育观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墨家教育思想主张普及教育,推崇实用主义,并倡导爱人、爱物、爱社会。

他强调了爱的普遍性,提出了兼爱的理念;他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他强调专门教育,提出了三老教育理念;他强调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机会。

墨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现代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的位 置 。 要是 人们能够相亲相 爱、 爱人 如爱 己 , 那 么 国家可 以安定有序 : 否则 , 若是“ 交相恶” 的话 , 国家就 会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 . 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 。 墨子所提倡的“ 兼爱” 与儒家 的“ 仁爱” 有很大 的不 同之处 。 儒家 的“ 仁爱 ” 是“ 亲亲有术 . 尊贤 有等” . 是 以
墨 子 处 于 纷乱 的 战 国时 期 , 当时“ 饥 者不得食 . 寒
者不得衣 , 乱者不得治” , 整个社 会急需良好的治理 。 墨
子应时之需 、 应世之需 。 提 出要 培 养 “ 厚乎德行 、 辩 乎 言 谈、 博 乎道 术 ” 的 贤 良之 士 . 也就是培养品德高尚 、 能 言 善辩 、 学 识 广 博 的贤 才 。 在 贤 才培 养 目标 的 三 个 要 求 中 . “ 厚 乎德行 ” 作 为 对 学 生 的 第 一 培 养 目标 , 说明墨子很重视道德教育 。 墨 子 的教 育 以 “ 义” 为先 . “ 万 事 莫贵 于义 ” . 有 了好 的道 德 修 养 才 能 更 好 地 治 理 社 会 和 国 家 其 次 要 “ 辩 乎 言 谈” 。 处在百家争鸣 的社会下 . 墨 子 的 思 想 和 学 说 要 想 得 到大力宣传 , “ 上说王公大人 , 次说 匹夫徒步之土 ” ,
渺小感 、 对 自 己生 气 发 火 轻 视 卖 油 翁 有 一 种 歉 疚 感 . 也
浅析曼子教育思想及实践对 语文教育的启示
画 陈克 燕
表现 出 他 佩 服 、 恭送卖油 翁的真诚 。 从康肃 的神态 、 语 言、 动作 中 , 可 以看 出他 虽 有 骄 傲 、 蛮横 、 急躁 、 说 话 欠 分寸的毛病 , 但 他的本质还 不是很坏 。 首先 . 他 射 箭 的 技 艺确实很高超 , 是一个勤奋 用功 、 刻苦训练 的人 ; 其
乎德 行 、 辩乎言谈、 博乎道术” 的 贤 良之 士 。 这与我们 当
甘于承受康肃的无端怒火 、 的不 在 意 态 度 引 起 康 肃 的 注 意 、 以“ 无他 , 但 手熟尔” 的轻 蔑 态 度 激 怒 康 肃 . 最终 “ 以杓酌油” 给 予 康 肃 以无声 的“ 身教 ” . 让康 肃幡 然省悟 . 受 到 感 动 和 教
譬I l l l 教 学 大 参 考 ・ 教 海 拾 贝
视卖 油翁、 得意 洋洋、 自 我炫 耀 的 傲 慢 语 言 . “ 忿然 ” 是
康肃遭到意外否定后急性不能冷静 的暴躁神态 . “ 尔 安
敢轻 吾射 ! ” 是康肃被浇 冷水 、 受 了 批 评 之 后 决 不 善 罢 甘休 的蛮横语言 , “ 笑而 遣 之 ” 的 神 态 举 动 表 明 康 肃 在 卖 油翁的启发教育下 . 面 对 卖 油 翁 有 一 种 自惭 形 秽 的
病. 很可能不会 再有技艺上 的长进 . 社会很可能会葬送

个人才 。 卖油翁很有“ 育人” 技巧 , 善于创 造条件 、 制
造机 会教 育人 .有 理 智 、能 宽 容 受 教 育 者 的误 解 与 无 礼. 他不仅仅重“ 言教” , 更重“ 身教” 。 可 以说 .康 肃 与 卖 油 翁 在 为 人 处 世 上 对 读 者 的启
育。 这 足 以说 明 . 一方面 卖油翁本身 是一个人 才 , 有 高
超技 艺且很谦虚有修 养 . 另 一 方 面 他 又 是 一 个 爱惜 人 才的人, 有 一副 乐于 助 人 的 热 心 肠 。 康 肃如 果 不 是 遇 上 他, 也 许 不 能认 识 并 改 正 骄 傲 、 蛮横 、 急 躁 这 样 一 些 毛
前 语 文 教 育新 课 标 所 倡 导 的 “ 三 维 目标 ” 相 一致 。 在 实 际的语文 教学过程中 . 教 师 更 应 该 关 注 学 生 的 道 德 素 质。 引导 学 生 养 成 良好 的 道 德 素 养和 行 为 习惯 。 墨 子 教 育 思想 的核 心 内容 是 “ 兼 爱” , 它也是节葬 、 节用 、 非乐 、 非 攻等 主张 的 出发 点 。 ② 墨子认为 , “ 若 使 天 下兼相 爱 . 爱人 若爱其身 ” 。 “ 天下兼相 爱则洽 . 交 相 恶 则乱 ” 由此 可 以 看 出 墨 子把 “ 兼爱” 的教 育 理 念 放 在 至
使 王 公 大 臣 和 百 姓 士 人 接 受 和 采 纳 墨 子 的倡 议 和 主
次. 在卖油翁的启发教 育下他能够认识到 自己的缺 点 ,
有愿意接受批评 、 改正缺 点、 争 取 进 步 的 表现 。 康 肃 能
勇 于 正视 自 己 的缺 点 、 迷途知返 、 知 错 能 改 是 难 能 可 贵 的. 值 得 肯 定 和学 习 引 导 学 生 透 过 卖 油 翁 的神 态 、 语 言、 动作 , 准 确 把 握他 的形象特 点 。 深刻 洞悉 他的 内心世 界 。 卖 油 翁 的 “ 睨之 ” “ 微颔” 真 的是 出 于 对 康 肃 的 蔑 视 吗 ? 沾 沾 自喜 、 得 意 洋 洋 的康 肃 前 来 问话 时 . 卖 油 翁 为 什 么 偏 要 泼 他 的冷 水 ? 等 康 肃 生气 暴 怒 了 , 他 为 什 么还 能 保 持 平 静 。 从容地“ 以杓 酌 油 ” . 且 语 气 平淡 地 说 自己 “ 惟 手 熟尔 ” ? 这 些 问题 探 究 清楚 了 , 卖油翁的形象就明朗了 : 他 甘 于 牺牲 自己做生意的时间“ 久而 不去” 地 观看康肃 射箭 .
张, 离 不 开 那 些 能 言 善 辩 的人 才 。 第三, 培 养 的 贤 才 要 “ 博乎道术” .即 还 要 掌 握 一 定 的 实 际 应 用 知 识 和 实 践 技能, 做到知行合一 。 为 国 家 兴 利 除弊 。 ① 不论 是 墨 子 所 处 的 战 国 纷 乱 时 期 还 是 在 我 们 当 今 的社 会 现 实 下 . 墨 子 提 出 这 样 的 教 育 目标 具 有 极 强 的 现实意义 。 值 得 我 们 去发 掘 和 学 习 。 墨子提 出培养 “ 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