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含答案)22-23学年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

(含答案)22-23学年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

(含答案)22-23学年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自古以来,诗歌关乎民心、维系家国,在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历史上好诗吟咏,口口相传,留下万千经典。

时过境迁,随着快捷、多元、开放的全媒体时代到来,诗歌与现代传媒的融合发展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现实。

然而,对于常人看来,诗歌是小众的艺术,诗人是稀有的物种,诗歌写作也不过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和孤芳自赏,仿佛只有诗人还在读诗,诗集也只有在诗人之间互赠,形成了某种悲哀的“闭环传播”。

读者大众可能更青睐于心灵鸡汤和段子笑话,对诗歌是避而远之。

面临着“后疫情时代”的全新语境,当下诗歌写作必须适应并融合新媒体的发展,实现破圈后高质量传播。

在当下新媒体传播语境下,坚持内容为王,打造经典诗歌品牌非常重要。

如每年新春之际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就是一个打造经典品牌、实现高质量传播的案例。

该节目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创新表达,将古人的审美境界、文化品格与当代社会生活方式,思想理念相互融合,让平凡大众的诗意人生展现在世人面前。

专业的团队、靓丽的舞美和精彩的内容,广泛的参与性、浓烈的文化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打造了中国诗词的节目品牌,实现了网络上的破圈传播。

受众的接收程度,决定了诗歌传播的到达率问题。

填鸭式教育、大水漫灌的时代早已过去,要想避免诗歌传播中“对牛弹琴”和“自说自话”的尴尬境遇,就要分析了解受众需求,进行圈层和心理分析,做到精准传播,实现事半功倍。

《中国诗词大会》自开播以来便圈粉无数,引发全民“诗词热”,除了优质内容和创新表达外,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年轻人的群体。

时尚元素的充分彰显,更符合年轻人话语表达的新方式,使节目的感染力不断提升,有效拉近了节目与网友之间的距离。

可以说节目找到了新媒体传播路径、主流价值观与受众感受的契合点,提升了年轻受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向心力。

北京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思路梳理总结

北京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思路梳理总结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察内容:一、中心论点、分论点题型示例:(2008中考《完美人格》)(2012西城一模《诚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题思路:1、从标题概括(一般是一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如:《放得下,才能拿得起》(海淀期中)2、从开头找(首段末尾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如:“……可见,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美貌和才能固然重要,但完美的人格才是更重要的。

”(2008中考《完美人格》)3、从篇末找(末端最后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4、自己概括(从分论点总结,从论题概括,注意:化形象词语为抽象)二、开头段事例的作用题型示例:(2011中考《君子之交淡如水》)(2012西城一模《诚信:做人的自我诠释》)(2011西城一模《包容》)“据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年间,薛仁贵因“平辽”有功,被封为“平辽王”时,拒绝了所有贺礼,只收下平民王茂生送来的两坛清水。

薛仁贵当众饮食下后,说:“早年我家境贫寒,全凭王茂生接济。

如今王兄贫寒,送清水也是一番情谊,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如清风徐徐,若明月朗朗,平淡得让人觉得如一汪清水。

腾达时默默祝福,危难时给予支持,可以不去锦上添花,却一定会雪中送炭。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朋友交往的最高境界。

”问:文章开头举出薛仁贵与王茂生交往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011中考《君子之交淡如水》)答:揭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内涵,引出作者的观点。

答题思路:开头段事例作用1、引出论题/论点(最好具体)【《君子之交淡如水》《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2、揭示题目的内涵【《君子之交淡如水》】3、作为文章的理论依据【《说“慎言”》】(答题方式:证明了文本中某一个内容)4、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兴趣【】5、其它如:“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

2023北京朝阳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北京朝阳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北京朝阳初三一模语 文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为落实《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学校开展了以“书香润泽”为主题的阅读活动。

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任务。

活动一阅读启动解说海报主题活动于3月29日启动,学生会主席代表发言。

请阅读下面发言稿(部分),完成1-3题。

打开《诗经》,展读《蒹葭》,蒹苍露白,秋水澄明,清幽的意境使人心灵愈加纯净;诵读《诫子书》,诸葛亮垦切的叮咛促使我们摒除杂念,保持精神的安宁;品味《昆明的雨》,汪曾祺恬淡地诉说对过往岁月的想念,教会我们以心灵的沉静面对世间芜杂……人生须臾之间,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阅读,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禁锢,使我们的生活足够辽阔丰富。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拥抱更加广博的世界,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纷繁世事。

1.右图是学生会为活动设计的宣传海报。

结合发言稿的内容,你认为“书香润泽” 在这个情境中具体指的是______。

(1分)2.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

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澄”应读为“chéng ”B .“垦切”应写为“恳切”C .“品味”应写为“品位”D .“禁”应读作“jìn ”3.有同学认为,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境中表达欠妥。

请你结合语段内容作出修改。

(2分)修改:______活动二设计展板推荐书籍三个年级分别设计了名著推介展板。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阅读附答案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阅读附答案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阅读附答案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邓中翰①我国着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

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

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

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②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

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

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

【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③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

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

【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

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

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

【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⑤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

2024届高考语文全国卷六大创新题型聚焦分析(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全国卷六大创新题型聚焦分析(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全国卷六大创新题型聚焦分析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考查应体现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要求,试题在考查高阶思维品质、鼓励学生个性回答、加强教考衔接等方面均有新的尝试。

下面是今年语文试题中六大创新题型介绍及其解析。

试题一: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偷梁换柱”多指以假代真,用欺骗的手段改变事物的性质,然而在古建筑工程领域,“偷梁换柱”却属于一种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

梁是截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的木料,且木料的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尺寸。

梁为水平放置,两端的底部有支撑构件。

梁主要用于承担建筑上部构件及屋顶的全部重量,并把这些重量向下传给支撑构件。

柱为梁的支撑构件。

柱子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直径。

柱子为竖向放置,主要用于承担上部梁传来的重量,并向下传递给下部的梁或直接传至地面。

梁与柱采用榫卯形式连接,形成稳固的大木结构体系。

位于屋架内的若干梁在竖向被层层往上“抬”,上下梁之间由短柱支撑,底部的梁由立于地面的立柱支撑。

梁、柱均为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核心受力、传力构件,缺一不可。

对于古建筑而言,立于地面的立柱,或因长期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重量而产生开裂残损,或因柱底部位长期受到地面潮气影响而出现糟朽残损,这导致木柱强度下降,无法正常支撑梁。

此时可采用“偷梁换柱”的加固方法。

“偷梁换柱”实际就是“托梁换柱”。

其基本做法为:首先将“假柱”(即临时的竖向支撑构件)安装在梁底部、原柱(原有立柱)旁边;再抽去原柱,使梁传来的重量暂时由“假柱”承担;然后安装新柱,新柱的材料、尺寸及安装位置与原有立柱相同;最后将“假柱”移去。

完善的“偷梁换柱”加固方法具有科学性,其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从梁的角度而言,它是水平受力构件,并把外力向下传给立柱。

语文(一)-2024年1月新“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 (原卷+解析)解析版(1)

语文(一)-2024年1月新“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 (原卷+解析)解析版(1)

新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校内外教育相衔接的创新教育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有明显价值。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小学积极开展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成为研究热点。

研学旅行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明确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

但由于认识不到位,有些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未达到教育目的。

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研学旅行花费时间,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且容易使学生分心。

还有教师认为开展研学旅行,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教育部门的检查。

另有教师认为研学旅行类似于以往学校开展的春游、秋游活动,用于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

对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

研学旅行虽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但目前尚无教材,缺少连贯、系统的课程规划,研学旅行有一定随意性。

笔者对某市小学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认为研学旅行存在如表1所示问题。

表1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调查存在问题人数百分比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193 63.90%游与学时间分配不合理125 41.40%研学课程实施方式单一55 18.20%研学课程内容缺少吸引力42 13.90%从目前来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其自主性与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研学旅行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

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的研学指导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

研学基地的教师以当地的导游为主,对学生的指导停留在表层,教育性不够。

在评价方法方面,较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快乐从哪里来

快乐从哪里来

快乐从哪里来快乐从哪里来1快乐从哪里来的呢?是你亲身去体验并感受的一种快乐。

快乐就像寻找宝藏一样,冒着危险去找,找了好久才终于找到宝藏,是在家里和全家人一起玩大富翁、出去郊游,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

我的快乐就是在学校和同学一起聊天、玩游戏,和全家人一起逛百货公司买东西。

这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和爸爸、哥哥挑选母亲节蛋糕,送给妈妈一个惊喜。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快乐,而不到处宣传自己的悲伤,快乐就像天空中的鸟儿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飞翔,也像马儿在草地上兴奋的跑步,欣喜若狂一样,快乐无比。

如果你不快乐的时候,我建议你去帮助被人欺负的人,帮他解决困难,你就会觉得很快乐了。

如果你还是找不到快乐,你就试着用想像力,去寻找自己的快乐,如果你都一直很悲伤,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很黑暗。

快乐从哪里来2世界上有无数快乐,任何快乐的存在都有着不同的意义,说起快乐,人人都十分熟悉。

但它来自哪里?对于我来说,快乐就在我身边,无处不在,它来自每一件小事,这些小事的身后,都有着属于我的那一份快乐。

在平时,数学课上总有许多难题。

一次,有一道难题如在半路“杀”出的匪徒一样闪在我面前,我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战胜自我,把它克服。

在深深的思考中,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头上的汗珠也如豆子一样一颗一颗滴下来。

我的心中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求。

我的思绪如同电脑般飞快地转动着,笔尖在纸上摩擦沙沙作响。

突然一个灵感在我的头脑中一闪而过,是不是可以这样做,不行,解不开。

这时我回忆起数学老师讲课的思路,心想着这道题应该可以活学活用,思考一会儿,发现其实这道题有许多的方法做。

时间过得飞快,我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同学叫我去玩儿我也没有理会,仿佛与世隔绝,周围的喧闹对我没有丝毫影响。

突然,我眼前一亮,灵感来啦!我奋笔疾书,这道题终于被我解决掉了。

回过头一想,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我之所以做出来了,是因为我战胜了自己。

当时的我百感交集,但是我很开心,在我的努力之后,困难终于迎刃而解。

2024年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卷附答案

2024年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卷附答案

2024年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长征,是一次举事无双的军事壮举,一部恢宏壮丽的伟大诗篇,一座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

大约两万五千里左右的征程是艰难的,这对红军是极大的考验。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困难接踵而至,可他们毫不怯.懦,勇往直前,不拆不挠。

他们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人迹罕致的雪山,走过遍布沼泽、荒无人烟的草地。

战士们信念坚定,不改初衷.,乐观向上,艰苦奋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长征点燃了革命火种.,铸就了“长征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熠熠生辉。

1、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气概.(kài)B.怯.懦(qiè)C.初衷.(zōng)D.火种.(zhòng)2、语段中加粗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举事无双B.勇往直前C.不拆不挠D.人迹罕致3、对语段中画线的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约两万五千里左右的征程,红军是极大的、艰难的考验。

B.大约两万五千里左右的征程是艰难的,是极大地考验红军的。

C.大约两万五千里的征程是艰难的,这对红军是极大的考验。

D.两万五千里大约的征程,红军是极大的、艰难的考验。

4、在班级名著阅读交流会上,小明和同学分享阅读《水浒传》的收获。

他认为《水浒传》通过生动曲折、环环相扣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如描写武松的就有“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情节,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听了他的分享,你想再为他补充一个和武松有关的情节,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误入白虎堂B.大闹飞云浦C.大闹桃花村D.三打祝家庄5、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情境】午饭后,你和同学小明一起去洗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阅读答案
18.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

(不超过25个字)(2分)
19.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来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

(3分)
答:
20.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3分)
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③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


【甲】处应填:【乙】处应填:【丙】处应填:
18.答案: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19.答案示例:
对科研的热爱可以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创新的过程可以使人享受到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创新成果的分享为大众创造了美好生活,这正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20.答案:【甲】②【乙】③【丙】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