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春季讲义 第13讲 组合机械 教师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三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三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三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教案2019-2020学年物理中考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孩子坐着雪橇从高高的雪坡上滑下,最终停下来。

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橇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B.孩子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C.整个过程中,孩子的机械能保持不变D.雪橇对雪坡的压力与雪坡对雪橇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1.0×103N的货物,用400N拉力F在10s内使绳的自由端匀速拉下2m.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动滑轮重为600NB.提拉货物的绳子对货物做功是500JC.1s内拉力做功为800JD.货物上升的速度为0.05m/s3.电磁炮是利用电磁技术制成一种新型武器,具有炮弹发射速度快、命中率高的特点。

其基本原理与电动机相同。

如图所示的实验符合电磁炮基本工作原理的是()A.B.C.D.4.钠原子核中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在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中,原子核外的电子共有A.10个 B.11个 C.12个 D.1个5.如图所示是小聪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像,用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实心正方体,b的边长是a的2倍,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p a∶p b=1∶8 B.p a∶p b=1∶4C.p a∶p b=1∶2 D.p a∶p b=1∶16.2017年1月4日人民网报道,广西贵港建成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关于电动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B.电动车行驶时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轮胎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电源指示灯用到了半导体材料7.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测得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后来把该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A.0.502m B.0.5015m C.0.500m D.无法判断二、多项选择题8.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一定受到力的作用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工作的C.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9.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B.乙图:试管内的水沸腾后,软木塞从试管口飞出时,软木塞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丙图: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丁图:橡胶塞被推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10.我们知道,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是由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F N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的,物理学中用动摩擦因数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 N.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4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10N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为10NC.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25D.若增大水平向右的拉力F,其他条件不变,则滑动摩擦力变大三、填空题11.“端午深情,粽叶飘香”,其中“粽叶飘香”是种_______现象;煮粽子时是通过_______方式增大粽子内能的。

初二物理寒假班第13讲杠杆

初二物理寒假班第13讲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杠杆杠杆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的认识杠杆五要素 1.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图中O 点). 2.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图中的F 1). 3.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图中的F 2). 4. 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图中l 1). 5.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图中l 2).一点、二力、两力臂。

(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 ”表示。

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 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 2”表示。

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 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 2”表示。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 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 都叫杠杆平衡.实验步骤 1. 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 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平衡.2. 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 移动钩码的位置, 使杠杆平衡.3. 把支点右边的钩码重量当作F 1, 支点左边的钩码重量当作阻力F 2; 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4. 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 再做几次试验, 分析数据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平衡方程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即: 1122F l F l ⨯=⨯杠杆的种类杠杆的种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即l1>l2, 动力小于阻力,F 1<F2. (省力杠杆费距离)例如: 抽水机的手柄、剪铁皮的剪刀、钳子、铡刀、独轮车、起瓶盖的起子、动滑轮、滑轮组等等.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即l1<l2, 动力大于阻力, F1>F2. (费力杠杆省距离)例如: 理发的剪刀、钓鱼杆、镊子等等.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即l1=l2, 动力等于阻力, F1=F2.例如: 天平、定滑轮等等杠杆中最小力问题由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1122F l F l⨯=⨯)可知, 要使动力最小, 必须动力臂最大. 要使动力臂最大应做到:(1) 在杠杆上找一点, 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2) 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典型例题】类型一、杠杆的概念及力臂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的力臂一定在杠杆上B.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就是阻力臂C.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动力臂D.力臂的长度不可能为零【思路点拨】杠杆是能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根据对杠杆的支点、力臂和作用力的了解可逐一做出判断。

专题13+++滑轮2021年春季八年级物理辅导讲义(教科版)_专题13++滑轮(教师版) (1)

专题13+++滑轮2021年春季八年级物理辅导讲义(教科版)_专题13++滑轮(教师版) (1)

专题13 滑轮(教师版)【教科版】一、目标要求二、知识点解析1.滑轮定滑轮:(1)滑轮的轴心位置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定滑轮特点是 ,但可以 。

动滑轮:(1)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动滑轮特点是 ,但费一倍的距离,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滑轮组:(1)定滑轮、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2)既能 又能 。

(3)F 拉与G 物关系:F 拉= G 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距离关系: 。

注意: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滑物G G nF +=1。

三、考查方向1.滑轮典例一:(2020·青岛)研究定滑轮的特点:(1)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时,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匀速提升重物,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和______。

(2)如图乙所示,分别用拉力F1、F2、F3匀速提升重物,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3)旗杆顶部有一个定滑轮,给我们升国旗带来了便利。

这是利用定滑轮______的特点。

【答案】(1)弹簧测力计对绳子末端的拉力;(2)物体的重力;(3)F1=F2=F3;(4)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解析】(1)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时,我们需要比较绳子末端受到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大小;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匀速提升重物,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弹簧测力计对绳子末端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

(2)图乙的装置是一个定滑轮,定滑轮工作的特点既不省力也不费距,所以分别用拉力F1、F2、F3匀速提升重物,三个力的大小相等,即F1=F2=F3(3)虽然既不省力也不费距,但是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所以旗杆顶部装一个定滑轮能够方便我们升降国旗。

2.滑轮组典例二:如图中某同学体重为500 N,他的手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0 N,动滑轮重100 N,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物体A吊起来,物体A的重量不能超过()。

A.1 000 N B.1 200 N C.900 N D.1 100 N【答案】C。

《第十三章机械功和机械能》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三章机械功和机械能》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三章机械功和机械能》集体备课教案主备教师:备课组长:主管领导:一、教学内容:13.1怎样才叫做功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

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现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1、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2、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五、教具(教学)准备:小车、木块、小车、木块、弹簧秤、刻度尺六、教学方法(策略):讨论、阅读七、学情分析:本节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机械运动的基础上,讲述了机械功以及做功的必要条件和功的计算。

这些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又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一、教学内容:13.2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二、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做功的快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查了解常用机械的铭牌,了解机械功率。

三、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五、教具(教学)准备:六、教学方法(策略):比较法、观察法、讨论法七、学情分析:一、教学内容:13.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 有用/W 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人教版部编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全章】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全章】PPT教学课件

等臂杠杆
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
省力杠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省力杠杆
生活中的剪刀
思考:什么情况下,人们会选用费力杠杆? 使用费力杠杆有什么好处? 当阻力比较小时,人们会选用费力杠杆。 使用费力杠杆会省距离,很方便。
例题:
l1=9 m
F1=200 N
l2=7 cm O
F2
54
自己 动手 做实验
思考: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我们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 平位置平衡呢? 为了简单地得到力臂的值。
5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次 数
F1/N
l1/cm
F2/N
l2/cm
F1×l1
(N·cm)
F2×l2
(N·cm)
1
2
3
56
结 论: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动__力__×__动__力__臂__=__阻__力__×_阻__力__臂_____; 它的公式是__F_1_l1_=__F_2_l2__;或是__FF_12___ll12__; 也称作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简单机械【全章】
PPT教学课件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它们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认识杠杆 思考:杠杆有什么共同特征
有力的作用 绕固定点转动 硬棒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的五要素
O
L1
L2
F1 F2
支点:杠杆绕着
转动的点。(O)
G1
G2
F1×l1 =F2×l2 即G1×l1 =G2×l2 又l1>l2 G1<G2

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人教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人教版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二. 重、难点1. 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支点,杠杆受到的动力和阻力,理解力臂的概念,确定各个力的力臂。

2.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 掌握三类杠杆的特点,能正确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4. 知道并能识别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

5. 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三. 知识点分析 (一)杠杆 1. 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

2. 杠杆的特征(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它一方面支撑着杠杆,另一方面又让杠杆绕它转动。

它可以是固定的点,也可以是相对运动的点。

(2)力: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作用在杠杆上的力有两类。

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对于力臂,应理解为点到线的垂直距离。

3. 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

(2)杠杆的平衡条件:当作用在杠杆上的各力与它们力臂的关系满足: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即2211l F l F ⨯=⨯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动力和阻力应使杠杆向不同方向旋转。

4. 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①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阻阻动动l F l F ⋅=⋅,只要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就可以用比较小的动力来克服比较大的阻力,用公式表示为阻动l l >,阻动F F <。

例如:起子,铡刀。

② 省力杠杆可以省力,却费距离。

(2)费力杠杆①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若阻动l l <,则21F F >。

例如:镊子、钓竿 ② 费力杠杆可以省距离 ③ 等臂杠杆【典型例题】[例1] 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有一运输车车轮被一障碍物阻住(如图20-1所示)。

为让运输物资及时送到指定地点,附近民工立即跑来帮助推车轮,设车对轮子的作用力及轮子重力共为G ,方向如图,轮子直径为R ,障碍物高度为H ,民工作用最省力的方向应指向何处,作用力最小应为多少才能将车轮推上台阶。

八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简单机械教案

八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简单机械教案
3.演示(图13-9甲),让学生认识定滑轮。
(1)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是等臂杠杆(l1=l2)。
4.演示(图13-9乙)。让学生认识动滑轮。
(1)能省力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l1=2l2)
5.演示(如图所示),让学生认识滑轮组。
(1)省力情况: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3)等臂杠杆(L1= L2)动力臂=阻力臂特点: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力臂相等。
4.三类杠杆的例子。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天平)。
5.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杠杆、案秤、天平
①杠杆的应用例子。
②介绍案秤。
③天平的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的道理:
∵F1=G1=m1g;F2=G2=m2g;L1=L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
m1g•L1=m2g•L2
即:m1=m2
(2)计算支点的位置(题目略)
三.小结及练习。
四.布置作业
学生回答
举例本三种杠杆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三节滑轮 第四节 轮轴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2.画出如图杠杆的力臂。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本节教材5分钟
2.演示实验引入本节知识。(起子扣汽水)
3.三种杠杆:(利用F1L1=F2L2分析可得出三类杠杆)
(1)省力杠杆(L1> L2)动力臂>阻力臂特点:省力,但动力多移了距离。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三章简单机械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三章简单机械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三章简单机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2. 熟悉杠杆、轮轴、滑轮的结构和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能够计算杠杆、轮轴、滑轮的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2. 杠杆、轮轴、滑轮的结构和原理。

3. 杠杆、轮轴、滑轮的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引入简单机械的概念,通过多个生活案例介绍简单机械的种类和作用。

2. 引入杠杆、轮轴、滑轮的概念和结构,简单介绍其原理和作用。

步骤二:讲解1. 杠杆的种类和作用。

2. 杠杆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的计算公式。

3. 轮轴的种类和作用。

4. 轮轴的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的计算公式。

5. 滑轮的种类和作用。

6. 滑轮的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的计算公式。

步骤三:练习1. 根据生活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一种简单机械并计算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展示给全班。

步骤四:讲解应用1. 引入机械操作的安全知识。

2. 通过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舞台上的机械表演、机关门等。

3. 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总结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给全班。

步骤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电话学生总结简单机械的定义、种类和作用,以及杠杆、轮轴、滑轮的结构和作用。

2.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设计一种简单机械并计算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

3. 确认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杠杆、轮轴、滑轮的结构和原理的讲解及其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的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如何理解和应用杠杆、轮轴、滑轮的结构和原理,以及计算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

2. 学生设计的简单机械的展示。

3. 小组探究的展示。

4. 测验或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知识互联网漫画释义13组合机械83【例1】 轻质硬杆AB 长75cm. 用长短不同的线把边长为10cm 的立方体甲和体积是1dm 3的球乙分别拴在杆的AB 两端. 在距A 点30cm 处的O 点支起AB 时, 甲静止在桌面上, 乙悬空, 杆AB 处于水平平衡. 将乙浸没在水中后, 杆AB 仍平衡, 如图所示. 此时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改变了____ _Pa . (取g =10N/kg)【答案】 1500pS OA gV OB ρ∆⋅=⋅水排【例2】 如图所示, 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细绳AC 沿竖直方向并系于正方体上表面的中央. 若上移玻璃杯使小球没入水中, 杠杆AB 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杠杆所处的前后两个状态中, 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了400Pa . 已知正方体的边长为10cm , 小球的体积是43210m -⨯, 则:AO OB 为________. (g =10N/kg)【答案】 1:2pS OA gV OB ρ∆⋅=⋅水排夯实基础模块一: 杠杆与压力、压强、浮力相结合84【例3】 如图所示, 杠杆AB 的A 点挂边长为2dm 、密度为ρ1=2kg/dm 3的正方体C, B 点挂边长为1dm 正方体D, AO : OB =2: 5,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 D 静止在空中, C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1=1000Pa; 若将正方体D 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未接触到容器底) ,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 C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了1250Pa, 取g=10N/kg, 可求得 ( ) A. 物块D 的密度为5kg/dm 3 B. 液体的密度为2kg/dm 3C. 当物体D 浸没在液体中时A 点所受竖直向下的拉力为95ND. 若物体D 不浸入液体, 要使物体C 对地面的压强为零, 则应对物体D 施加竖直向下的64N 的力【答案】 B【例4】 (2010大兴二模) 如图所示, 在底面积为50cm 2的大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 杠杆CD 可绕支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CO =3DO , 钩码A 的质量为100g. 杠杆CD 在水平位置平衡时, 物体B 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 当在A 的下方加挂1个相同的钩码时, 物体B 有35的体积露出水面, 杠杆CD 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g 取10N/kg, 杠杆、悬挂物体的细绳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物体B 的密度1.5×103kg/m 3 B. 物体B 的体积为500cm 3C. 物体B 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为75ND. 挂两个钩码与挂一个钩码相比, 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了600Pa【答案】 D能力提升模块二: 常见组合机械模型的受力分析85【例5】 组合机械常见模型的受力分析图归纳.要求: 请在方框内画出组合机械的受力分析图 (各力请按照常规命名习惯自行命名). 1、杠杆在滑轮组自由端2、杠杆在滑轮组重物下方3、杠杆在滑轮组中定滑轮上方夯实基础86【答案】 教师自由发挥, 根据以上常见模型讲解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例6】 如图所示, 体重为600N 的小正同学用此装置拉起重力为400N 的物块且保持静止. 已知能力提升87动滑轮重力为50N, :1:2OA OB =, 不计绳重、杆重及绳与轮之间的摩擦. 求此时小正同学对地的压力大小为多少?【答案】 1(3G G OA G F OB +⋅=-⋅人物动支)()解得: F F =压支=525N【例7】 如图所示, OB :OA =1:2, 物体甲重30N, 动滑轮重9N, 杠杆重, 绳重, 绳和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 人需要 N 的力可以拉动物体甲匀速上升.【答案】 17【例8】 (多选) 小宇自制的训练器械如图所示, 轻杆AB 长1.5m, 可绕固定点O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A 端用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底面积为0.02m 2的重物G , 在B 端施加一个大小为650N 竖直向上的推力时, 重物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 当推力变为450N 时, 重物对地面的压强为5×103Pa; 当重物对地面压强为8×103Pa 时, 小宇对地面的压力为980N, 则( ) (g 取10N/kg, 绳重及摩擦不计) A. 小宇的质量为55kg B. 重物的重力325NC. 当重物对地面压强为1.2×104Pa 时, 小宇对地面的压力为820ND. 轻杆OA 与OB 之比为3:2【答案】 B C【例9】 (2009北京中考) 如图所示是小刚设计的一个通过简单机械自动拉开开关的装置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滑轮组、配重C 、D 以及杠杆AB 组成, 配重C 通过细绳与动滑轮相连, 配重C 、D 分别通过支架固连在杠杆AB 两端, 支架与杠杆垂直. 杠杆的B 端放在水平台面上, 杠杆可以绕支点O 在竖直平面内逆时针转动, 开关被拉开前,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已知动滑轮P 的质量P m 为0.2kg , :3:1OA OB =, 配重D 的质量D m 为1.5kg , 作用在D 上的竖直向下的压力F 为75N , 刚好拉开开关所需的拉力T 为6N . 杠杆、支架和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滑轮与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 g 取10N/kg .88求: 配重C 的质量C m 等于多少千克, 开关刚好能被拉开?【答案】 4kg【例10】 如图所示是工人提升物体的装置示意图, 其中AB 是一个不计重力、可以绕O 点转动的杠杆, 且25AO OB =∶∶, 杠杆B 端系有重为1056N 物体D , 杠杆A 端固定着滑轮组.质量为60kg 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 他对地面的压强40 1.210Pa p =⨯. 当他利用该装置匀速提升重物M 时, 物体D 受到的支持力为1N , 工人对地面的压强410.810Pa p =⨯,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90%η=; 当工人利用该装置匀速提升重物N 时, 物体D 受到的支持力为2N , 工人竖直向下的拉力为2F ; 已知1252N N =∶∶, 每个滑轮质量都相等, 绳重及滑轮与轴的摩擦不计, g 取10N /kg . 求: (1) 提升重物M 时工人竖直向下的拉力1F .(2) 提升重物N 以0.5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工人拉力的功率P .【答案】 (1) 200N (2) 600W【拓1】 如图所示, 花岗岩石块甲、乙体积之比为13: 2, 将它们分别挂在轻质硬棒AB 的两端, 当把石块甲浸没在水中时, 硬棒恰能水平位置平衡. 然后将甲石块从水中取出, 拭干后浸没在液体丙中, 调节石块乙的位置到C 处时, 硬棒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且OC =2OA . (已知花岗岩的密度ρ=2.6×103kg/m 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O : OB=5: 1思维拓展训练 (选讲)89B. AO : OB =4: 1C. 液体丙的密度ρ液=1.6×103kg/m 3D. 液体丙的密度ρ液=1.8×103kg/m 3【答案】 D (模块一: 杠杆与压力、压强、浮力相结合)【拓2】 如在图所示装置中, 甲物重10N G =甲, 乙物重G 乙是动滑轮重G 轮的8倍. 物体乙跟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21.510m -⨯. 轻杆AB 可以绕O 点转动, 且:2:1OA OB =. 不计轴摩擦, 装置如图所示处于平衡状态时, 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210Pa p =⨯. (1) 求此时动滑轮对物体乙的拉力F 拉;(2) 若在物体甲下面再加挂物体丙, 恰使物体乙对地面的压强为零. 求丙的物重G 丙.【答案】50N F =拉; 5N G =丙 (模块二: 常见组合机械模型的受力分析)【拓3】 (2013门头沟一模) 某科技小组设计从水中打捞重物A 的装置如图所示, 小文站在地面上通过滑轮组从水中提升重为1200N 的物体A . 当物体A 在水面下, 小文以拉力1F 匀速竖直拉动绳子,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1η, 小文对地面的压力为1N ; 当物体A 完全离开水面, 小文以拉力2F 匀速竖直拉动绳子,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2η, 小文对地面的压力为2N . 已知: 物体A 的密度为33310kg/m ⨯, 小文的重力为600N, 1275N N =::.不计绳的质量和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g 取10N /kg . 求: (1) 物体在水面下受到的浮力; (2) 动滑轮受到的重力;90(3) 1η与2η的比值.【答案】 (1) 400N (2) 200N (3) 1415∶(模块二: 常见组合机械模型的受力分析)【拓4】 如图所示, 正方体合金块A 的边长为0.2m , 把它挂在以O 为支点的轻质杠杆的M 点处,在A 的下方放置一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边长为0.1m 的立方体B , 物体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1:3OM ON =. 一个重为640N 的人在杠杆的N 点通过滑轮组(每个滑轮的自重均为20N)用力1F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此时A 对B 的压强为42 1.410Pa p =×, 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41 1.4510Pa p =×; 若人用力280N F =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此时物体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3. 已知人单独站在水平地面上, 对地面的压强为40 1.610Pa p =×. (g 取10N /kg )求:(1) A 重力的大小; (2) 压强3p 的大小.【答案】 (1)440N A G = (2)37500Pa p = (模块二: 常见组合机械模型的受力分析)91【练1】 (2010崇文区二模)(多选) 如图所示, 在底面积为200cm 2的大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 杠杆DC 可绕支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CO =3DO , 钩码A 的质量为100g. 杠杆DC 在水平位置平衡时, 物体B 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 当在A 的下方再加挂1个相同的钩码时, 物体B 有3/5的体积露出水面, 保持O 点位置不动, 调节杠杆DC 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g 取10N/kg, 杠杆、细绳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物体B 的密度1.2×103kg/m 3B. 物体B 的体积为750cm 3C. 物体B 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为7.5ND.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了1500Pa【答案】 A B【练2】 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利用器械进行训练的示意图, 其中横杆AB 可绕固定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OA : OB =4: 5, 系在横杆A 端的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物体M . 质量为66kg 的运动员小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1×104Pa, 当他用力举起横杆B 端恰好使AB 在水平位置平衡时, 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6×104Pa. 则物体M 的质量为 kg. (滑轮、横杆AB 、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g 取10N/kg) 【答案】 75【练3】 边长为0.1m 质量均匀的正方体物体M, 单独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实战演练9235.410Pa ⨯. 如图所示装置, 横杆可绕固定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系在横杆B 端的细绳绕过动滑轮, 动滑轮连着物体M. 用力F 在A 点竖直向上提横杆时, 横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此时物体M 对地面的压强为31.810Pa ⨯, 若仍用力F 在距离A 点0.1m 处竖直向上提横杆, 使横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此时物体A 对地面压强为31.010Pa ⨯, 已知横杆上AB 部分的长为0.2m, :1:3AB OA =, g 取10N/kg, 不计横杆质量、绳质量和摩擦. 则( )A. 物体M 的质量为54kgB. 物体M 的密度为330.5410kg/m ⨯C. 力F 的大小为32ND. 动滑轮的质量为1kg【答案】 C【练4】 (2012延庆初三期末) 如图所示是一个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D 是动滑轮; 配重A 受到的重力为1200 N, 其底面积为22510m -⨯, 杠杆EH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25OE OH =∶∶. 此人受到的重力为600N, 他通过细绳在H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1T 时,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他对地面的压力为1F , 配重A 对地面的压力为A1F , 配重A 对地面的压强1p 为3610Pa ⨯; 他在H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2T 时, 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他对地面的压力为2F , 配重A 对地面的压力为2A F , 配重A 对地面的压强2p 为3410Pa ⨯. 已知122019F F =∶∶, 杠杆EH 和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求: (1) 求F A1和F A2;(2) 动滑轮D 受到的重力G .【答案】 (1)1=300NA F 2200N A F = (2) 100N D G =93源自生活中的趣味物理知识(2)1、一个重球的上下两端系同样的两根线, 今用其中一根线将球吊起, 而用手向下拉另一根线, 如果向下猛一拽, 则下面的线断而球不动. 如果用力慢慢拉线, 则上面的线断开, 因为“猛拽”意味着力大而作用时间短. 当向下猛拽球下面的线时, 由于这个力直接作用在下面的线上, 该力超过线的承受力, 从而使球下面的线断掉. 又由于力的作用时间极短, 且球的质量又很大, 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重球向下的位移就很小. 这样, 上面线的张紧程度尚未来得及发生明显变化, 即张力没有来得及明显变大, 下面的线就已经断了. 如果慢慢拉下面的线, 力缓慢增大, 可认为每瞬时力均达到平衡. 下面的线中的张力就等于拉力, 而球上面的线中的张力等于拉力加重球的重力. 显然, 在慢慢施加拉力的过程中, 球上面的线中的张力首先超过其耐力, 因而上面的线先断.2、在弹簧秤上挂一个小铁桶, 桶内装入一些水, 不要太满. 这时弹簧秤指到某一刻度, 如果将手指插入水中不动, 手指不与桶底相接触, 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将增加. 这是因为手对水有一个浮力的反作用力, 向下, 其数值等于手指所排开的水的重量.3、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 一个装满沙, 另一个装满水, 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 到达底端时装满沙的滚得快. 由于水在瓶子里可以流动相摩擦损失机械能, 而装满的沙子在瓶子里很难移动, 没有摩擦, 机械能损失至微, 从能量守恒的观点知应是装沙子的瓶子滚得快.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