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临床诊疗规范指南规范常见病.doc
消化内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消化内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介绍
本文档旨在总结和规范消化内科常见病种的诊疗方法,以帮助医务人员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各种常见病种的诊疗规范:
1. 胃溃疡
- 诊断:结合患者症状和体征以及胃镜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 治疗:选用适当的抗酸药物、抗生素和胃粘膜保护剂进行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调节和生活方式改变。
2. 胃癌
- 诊断:结合患者病史、体检结果和各种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 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癌症分期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3. 胆囊炎
- 诊断: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 治疗:根据炎症程度和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治疗、胆囊切除术等。
4. 肝炎
- 诊断: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肝功能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 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肝炎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并注意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惯。
5. 胰腺炎
- 诊断:通过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 治疗: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包括饮食调节、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消化内科常见病种的诊疗规范,希望能对医务人员提供帮助。
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并遵循临床实践经验和相关指南。
临床常见病诊疗规范

临床常见病诊疗规范内科疾病1目录第一章心血管疾病 (1)第一节高血压 (1)第二节冠心病 (11)第三节瓣膜病 (16)第四节原发性心肌病 (24)第五节病毒性心肌炎 (26)第六节心包炎 (28)第七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30)第八节心律失常 (32)第九节心律失常的电治疗 (37)第十节心脏介入性治疗 (49)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61)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61)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2)第三节支气管哮喘 (64)第四节肺炎 (66)第五节肺部真菌感染 (68)第六节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 (70)第七节肺脓肿 (72)第八节肺结核 (74)第九节弥漫性肺间质疾病 (78)第十节结节病 (80)第十一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83)第十二节肺栓塞 (85)第十三节胸腔积液 (88)第十四节自发性气胸 (90)第十五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93)第十六节呼吸衰竭 (94)第十七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96)第十八节咯血 (97)第十九节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 (100)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123)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 (123)第二节食管癌 (124)第三节胃炎 (126)第四节消化性溃疡 (129)第五节胃癌 (132)第六节功能性消化不良 (133)第七节溃疡性结肠炎 (135)第八节克隆病 (137)第九节肠结核 (139)2第十一节大肠息肉 (141)第十二节消化道出血 (143)第十三节慢性肝炎 (146)第十四节肝硬化 (148)第十五节肝性脑病 (151)第十六节肝肾综合征 (153)第十七节胆道蛔虫症 (154)第十八节急性胰腺炎 (155)第十九节慢性胰腺炎 (158)第二十节胰腺癌 (160)第二十一节结核性腹膜炎 (161)第二十二节有机磷中毒 (163)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 (165)第一节周围神经疾病 (165)第二节脊髓疾病 (168)第三节脑血管疾病 (170)第四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83)第五节脱髓鞘疾病 (192)第六节锥体外系疾病 (198)第七节癫痫 (204)第八节头痛 (210)第九节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14)第十节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 (216)第十一节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218)第十二节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疾病 (219)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 (229)第一节红细胞疾病 (229)第二节白细胞疾病 (237)第三节出血性疾病 (251)第六章肾内科疾病 (262)第一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262)第二节继发性肾脏疾病 (268)第三节肾小管酸中毒 (272)第四节肾间质疾病 (273)第五节感染性肾脏疾病 (277)第六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279)第七节慢性肾功能衰竭 (281)第八节透析疗法 (283)第七章内分泌疾病 (297)第一节垂体肿瘤 (297)第二节尿崩症 (298)第三节腺垂体机能减退症 (300)3第五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05)第六节皮质醇增多症 (306)第七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309)第八节嗜铬细胞瘤 (311)第九节糖尿病 (313)第十节低血糖症 (320)第十一节痛风 (322)第十二节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 (323)第八章风湿性疾病 (326)第一节类风湿关节炎 (326)第二节系统性红斑狼疮 (328)第三节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332)第四节干燥综合征 (338)第五节系统性硬化症 (340)第六节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342)第七节系统性血管炎病 (344)第八节抗磷脂综合征 (352)第九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354)第十节痛风 (357)第十一节骨质疏松症 (359)第十二节其他风湿病 (361)第十三节关节穿刺术 (366)4第一章心血管疾病第一节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呼吸内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呼吸内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引言
呼吸内科涉及多种常见病种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档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呼吸内科常见病种的诊疗规范,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治疗患者。
常见呼吸内科病种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 病因:吸烟、环境污染等
- 诊断标准:肺功能检查、症状评估等
- 治疗策略: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康复治疗等
2. 哮喘
- 病因:遗传因素、过敏等
- 诊断标准:症状评估、肺功能测试等
- 治疗策略: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等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病因:感染、创伤等
-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影像学等
- 治疗策略:机械通气、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等
4. 肺癌
- 病因:吸烟、环境因素等
- 诊断标准:影像学、组织活检等
- 治疗策略: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等
诊疗规范
在诊疗呼吸内科常见病种时,应注意以下规范:
1. 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包括症状、体征、影像学结果等。
2. 遵循诊断标准进行准确的诊断。
3. 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 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和评估疗效。
5.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6. 定期进行随访和复诊,持续监测患者病情。
结论
本文档为呼吸内科常见病种的诊疗规范提供了概述。
医务人员在诊治这些疾病时应遵循规范,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完整版)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完整版)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一、感冒的诊疗常规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诊断依据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银翘散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调护: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
对于风寒感冒,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
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
感冒流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
冬春季多用紫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
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1对于体质素差、治疗不当或感邪较重者,表邪入里化热,邪陷心包,出现高热神昏,呼吸急促等危重证候者,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二、咳嗽的诊疗常规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1、诊断依据a)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Ⅱ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常见病诊疗规范

常有病诊断规范第一节内科一般感冒诊断重点切合普感标准与流感鉴识如症状典型,胸片非一定治疗原则一般治疗:歇息、增强营养对症治疗:退热药、感冒药对因治疗:抗病毒药、清热解毒中成药确有并发细菌感染的:抗菌药注意事项尽量少用抗菌药注意并发心肌炎、肺炎原发性高血压诊断重点切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清除继发性高血压确诊后评估靶器官伤害和心血管危险程度:血糖、血脂肾功能、尿蛋白、心电图检查。
不可以确诊的考虑CT 等检查治疗原则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限盐、限酒、戒烟、减肥选用降压药:依照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要素、靶器官伤害程度、个体差别、年纪性别合理配伍用药:利尿剂 +ACET ;利尿剂 +β -B ;利尿剂 +CCB ;CCB+ACET ;二氢吡氢类 CCB+ β-B ;α -受体阻断剂 +β -B3、注意事项测压规范:被测者寂静状态、坐位、起码在非同日三α次超出标准者方可诊断、注意鉴识“白大衣效应“纯真血压偏高不宜立刻用降压药,如经非药物治疗三个月无效,可启用降压药防止用疗效不确药品、营养保健品α支气管哮喘诊断重点切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对变异性哮喘等不典型哮喘,可选择支气管舒张试验临床诊断凭证充足的,一般不作胸部CT 检查确有支气管哮喘史而再发的,可不作鉴识诊断检查重症哮喘发生,疑有呼吸衰竭时可行血气剖析检查治疗原则急性发生期(1)首选短效β 2 受体阻断 ,常选气雾剂(2)抗胆碱药 :与β 2 受体阻断剂适用有共同作用(3)茶碱类:口服,或慢静注后静滴保持(4)心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5)如无显然归并感染不用使用抗菌素(6)如咳嗽显然可用止咳化痰药非急性发生期原则上按阶梯疗法对症支持治疗:氧疗、补液、止咳化痰、抗感染3、、注意事项(1)尽可能去除诱因(2)防备呼吸衰竭(3)如归并呼吸衰竭,应行机械通气协助呼吸,心要时转ICU 治疗四、细菌性肺炎1、诊断重点(1)切合本病标准(2)需住院治疗的重症者,一般应行病原学检查(3)如胸片已确诊则不作 CT 检查(4)如疑有呼吸衰竭可能,可行血气剖析检查(5)如为疑难病例,治疗成效不好则行气管镜检查2、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①对症治疗:降温、止咳、止痛②卧床歇息:③重症患者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2)抗菌治疗①青壮年、无基础疾病患者: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新喹诺酮等②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第二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 /β酰胺酶克制剂,或大环内酯类、新喹诺酮类③二、三线抗菌药物依照抗菌素指导原则使用(3)重症肺炎治疗①支持治疗:吸氧、静脉输液、适合保温②有休克的:在心功能能够蒙受的状况下增补晶体和胶体溶液③ 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以保持血压④踊跃控制感染⑤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⑥纠正酸中毒,保持水、电解质均衡⑦注意心、肾功能的保护与保持,防止用伤害心、肾功能的药物注意事项注意察看病情变化和疗效,一般一周左右需复查胸片4②实时作细菌学和药敏试验以调整药物。
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制度

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范的目的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订立常见疾病诊疗规范,确保医院医疗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诊疗过程,推动医院科学发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内一切与常见疾病相关的诊疗活动,包含但不限于咳嗽、感冒、腹泻、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二章诊断与治疗流程第三条临床诊断1.患者就诊后,医生应严格依照标准诊断流程,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就诊目的,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试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
2.医生应当向患者供应认真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包含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预后等相关信息,并乐观与患者沟通,确保患者理解并同意治疗方案。
第四条治疗方案订立1.医生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需求,订立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2.治疗方案应包含给药方案、手术方案、病愈治疗方案等,其中药物治疗应尽量选择临床应用指南介绍的药物,并注意遵守药物使用禁忌和不良反应的相关规定。
第五条治疗过程管理1.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依照规范操作,遵从医院的相关制度要求,确保患者得到规范的医疗服务。
2.医生应认真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和治疗效果,包含患者的病情察看、试验室检查结果、药物使用情况等,并及时向患者供应相关治疗说明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药物使用管理第六条购药与配药1.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药物采购制度,确保采购药品符合国家药品法规的要求,并保证药物质量可控。
2.医生在配药过程中应认真查阅药物说明书和药品标签,确保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等与医嘱相符。
3.药师在配药过程中应严格依照药物剂量和配药流程操作,确保药物的配比准确。
第七条用药引导1.医生在为患者开具药物处方时,应认真填写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并向患者进行适当的用药引导,包含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等。
2.药师在配药时应向患者供应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并解答患者可能存在的疑问。
2023年消化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2023年消化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引言本文档旨在为2023年消化科常见病的诊疗提供规范和指导。
通过制定准确、简明的诊疗标准,希望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诊断标准1. 肠道感染- 临床表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 检查要求:粪便常规、肠道病原学检测等。
- 诊断标准: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同时满足特定病原学检测阳性结果。
2. 胃溃疡- 临床表现:上腹疼痛、胃部不适等症状。
- 检查要求:胃镜检查、血液检查等。
- 诊断标准:胃镜检查显示溃疡病变,同时排除其他疾病。
3. 肝炎- 临床表现: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
- 检查要求:肝功能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等。
- 诊断标准: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同时满足特定肝功能异常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
治疗指南1. 肠道感染- 一线治疗:补液、抗生素治疗。
- 二线治疗:肠道病原学检测指导下的靶向治疗。
- 随访要求:症状改善后,定期随访以评估疗效。
2. 胃溃疡- 消除诱因:禁止吸烟、限制饮酒等。
- 一线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 二线治疗:针对幽门螺杆菌抗药性的治疗。
- 随访要求:症状缓解后,定期随访以评估愈合情况。
3. 肝炎- 乙肝:- 一线治疗:抗病毒治疗。
- 二线治疗:针对乙肝耐药或复杂病例的治疗。
- 随访要求:定期检测病毒复制指标和肝功能。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消化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对于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和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且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专业指南进行不断优化和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诊疗指南前言当前,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给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和临床医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提高我院医疗技术队伍整体素质,规范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势在必行,而《医疗事故处理条约》、《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又为《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写赋予了新的内容。
《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写和面世旨在对临床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出具体要求,使临床诊断与治疗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使医务人员的临床诊疗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此举,将有利于提高我院广大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有利于为广大群众与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
该书内容丰富,涵盖了相关专业众多疾病的诊疗与技术操作规范,以科学性、权威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为主旨,供我院各级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遵循。
为了高质量完成该书的编写,我院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2015年版的基础上,积极查阅国内相关疾病指南及规范,结合院、科工作实际,积极讨论,反复修改,力求使该书既能反映目前国内外医疗技术发展的水平,又能符合我院具体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由于编写时间有限,问题和不足在所难免,希望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6年版)》在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再版时修订,让该书籍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促进我院医疗工作的更快更好发展。
本《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6年版)》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同时2015年版废止。
2015年12月目录一、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03)2、支气管哮喘 (12)3、呼吸衰竭 (18)4、肺炎 (26)(1)社区获得性肺炎 (34)(2)医院获得性肺炎 (39)5、心力衰竭 (44)(1)急性心力衰竭 (49)(2)慢性心力衰竭 (51)6、高血压病 (53)7、急性冠脉综合征 (57)8、稳定型心绞痛 (60)9、消化性溃疡穿孔 (68)10、上消化道出血 (79)11、急性胰腺炎 (44)12、肝硬化 (44)13、面神经炎 (44)14、坐骨神经痛 (44)15、脑梗死 (44)(1)脑血栓 (44)(2)脑栓塞 (44)二、骨科常见疾病 (44)16、颈椎病 (44)17、腰间盘突出症 (44)18、肩关节周围炎 (44)19、骨关节炎 (44)三、外科常见疾病 (44)20、急性阑尾炎 (44)21、急性肠梗阻 (44)22、急性酒精中毒 (44)23、多发伤 (44)24、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4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患者部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变时流行。
由于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
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当为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有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入侵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患病。
【临床表现】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急。
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胃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性感冒病毒引起。
潜伏期1-2日,最短数小时,最长3天。
起病多急骤,症状变化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临床表现和轻重程度差异颇大。
(1)单纯型:最为常见,先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继之全身不适,腰背发酸、四肢疼痛,头昏、头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发热可高达39-40℃,一般持续2-3天渐降。
大部分患者有轻重不同的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干咳或伴有少量粘液痰,有时有胸骨后烧灼感、紧压感或疼痛。
年老体弱的患者,症状消失后体力恢复慢,常感软弱无力,多汗,咳嗽可持续1-2周或更长。
体格检查:患者可呈重病荣,衰弱无力,面部潮红,皮肤上偶有类似麻疹、猩红热、荨麻疹样皮疹,软腭上有时有点状红斑,鼻咽部充血水肿。
本型中较轻者,全身和呼吸道横装均不显著,病程仅1-2天,颇似一般感冒,单从临床表现,破难确诊。
(2)肺炎型:本型常发生在两岁以下的小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患,如二尖瓣狭窄、肺心病、免疫力低下、以及孕妇、年老体弱者。
其特是: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可出现高热,烦躁,呼吸困难,咳血痰和明显发绀。
全肺可有呼吸音减弱、湿罗音或哮鸣音、但无肺实变体征。
X线胸片可见双飞广泛小结节性浸润,近肺门较多,肺周围较少。
上述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抗菌药物无效,病程一周至一月余,大部分患者可逐渐恢复,也可因呼吸循环衰竭在5-10天内死亡。
(3)中毒型:较少见。
肺部体征不明显,具有全身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有时可有脑炎或脑膜炎表现。
临床表现为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成人常有谵妄,儿童可发生抽搐。
少数患者由于血管神经系统混乱或肾上腺出血,导致血压下降或休克。
(4)肠胃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严重腹泻,病程约2-3天,恢复迅速。
3、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感染(1)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医技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临床表现为咽部发痒和灼烧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
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
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
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
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鸣音。
(2)疱疹性咽峡炎:常有柯萨奇病毒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一周。
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多于夏季发病,多见儿童,偶见于成人。
(3)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
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
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
儿童多见。
(4)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
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
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下颌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诊断要点】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生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 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能确定病因诊断。
1、血象: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细菌感染有包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核左移现象。
2、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检测: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
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主要与以下情况鉴别:1、过敏性鼻炎:临床上很像“伤风”,所不同者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变化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或1-2小时内缓解。
检查: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课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在患病初期也可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检查,以资区别。
【治疗原则和方案】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殊抗病毒药物,通常以对症处理、休息、忌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治继发细菌感染为主。
1、对症治疗可先用含有解热镇痛、减少鼻咽充血和分泌物、镇咳的抗感冒复合剂或中成药。
如乙酰氨基酚、双酚伪麻片、银翘解毒片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因为此类药物与流感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偶可致死。
2、支持治疗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在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
密切观察和检测并发症,抗菌药物仅在明确或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有应用指征。
3、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现有抗流感病毒药物有两类:即离子通道M2阻滞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其中M2阻滞剂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治疗患者中均有30%可分离到耐药毒株,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很好的作用,耐药发生率低。
(1)例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1、用法和用量间表1;2、不良反应: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副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有神经质、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轻微头痛等,其中金刚烷胺较金刚乙胺的发生率高。
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和呕吐,这些副作用一般较轻,停药后大多可迅速消失。
3、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金刚烷胺的剂量在肌酐清除率≥50ml/min时酌情减少,并密切观察其副反应,必要时可停药,血透对金刚烷胺清除率的影响不大,肌酐清除率<10ml/min时金刚乙胺推荐减为100mg/d。
表1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用法与用量神经氨基酸酶抑制剂:目前有2个品种,即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
我国目前只有奥司他韦被批准临床使用。
1、用法和剂量:奥司他韦:成人75mg,2次/日,连续服5天,应在症状出现2天内开始用药。
儿童用法间表2,1岁以内不推荐使用。
扎那米韦: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剂量均为每次吸入10mg,2次/日,连续用5天,应在症状出现2天内开始用药。
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2、不良反应:奥司他韦不良反应,一般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有腹痛、头痛、头晕、失眠、咳嗽、乏力等不良反应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