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锻炼对慢阻肺的影响
慢阻肺如何进行呼吸锻炼呢?

慢阻肺如何进行呼吸锻炼呢?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当前我国约有一亿左右的慢阻肺患者,其中中老年人占比最多。
在中老年群体中,慢阻肺发病率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也较高,当出现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咳痰以及活动后气短情况,需要提高警惕。
进入秋冬季节,慢阻肺患者极易出现急性加重,因此更要注意呼吸锻炼与日常防护。
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呼吸锻炼?慢阻肺患者有肺功能障碍,保持良好的肺功能便是慢阻肺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保障肺功能的正常,才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锻炼十分重要。
以下两种呼吸锻炼方式都较为有效,推荐患者尝试:(1)腹式呼吸腹式呼吸锻炼的体位要求不高,站立坐卧皆可,最好能够躺在床上进行。
首先患者需要仰卧,充分放松肢体,松开腰带,保持思想的集中。
然后用鼻子缓慢吸气,保持胸部不变,最大程度上向外扩张腹部。
当感觉吸气到极限时,用嘴巴缓慢呼气。
一呼一吸的时间最好掌握在15秒左右,吸气与呼气时间大概保持在3-5秒,呼气吸气后屏息1秒。
初期每天两次,每次锻炼时间大概5-15分钟,后期可以适当进行逐量增加,进而形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腹式呼吸过程中,鼓起或回缩的始终是腹部,不是胸部。
(2)缩唇呼吸在吸气时,气体由鼻子吸入,吸入后屏息片刻,不要着急呼出,片刻后再进行缩唇呼气。
缩唇呼气要求患者在呼气时将嘴唇缩拢成吹口哨的样子,每次呼气时间都要持续4-6秒,之后再用鼻子轻轻吸气。
缩唇呼吸锻炼要求尽量延长呼气的时间,尽量更多地呼出气体,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是1:3,缩唇的程度与呼气量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在缩唇呼吸锻炼时,可以在距离患者口唇15-20厘米同水平处放置燃烧的蜡烛,蜡烛的火焰能够随着气流倾斜却不熄灭的程度最佳。
在进行呼吸锻炼时,最好将这两种呼吸的方式结合起来,有效的锻炼能够帮助患者的呼吸变得深慢,提高气血的交换率,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呼吸短促症状。
呼吸锻炼结合雾化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增强患者体质。
一般慢阻肺应该怎么治疗和保养呢?

一般慢阻肺应该怎么治疗和保养呢?慢阻肺怎么治疗和保养1、慢阻肺怎么治疗和保养1.1、保暖患者如发生呼吸道感染使病情迅速恶化,尽早送医院治疗。
家庭成员应给予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照顾,并做好思想疏导工作。
督促病人根据医嘱服药,定期门诊就诊。
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要特别注意戒烟及避免烟雾刺激,注意气温变化,做好防寒保暖。
1.2、呼吸功能锻炼通过正确的呼吸练习,增强呼吸机的肌力和耐力:缩唇呼吸:闭口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像吹口哨缓慢呼气46秒,每次 1015分钟,每日数次。
腹式呼吸:以吸鼓呼缩的方式,胸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呼气时间要双吸气时间长12倍,5分钟 /次,23次/天。
坚持定量步行、登楼梯、骑自行车、游泳、划船、耐寒训练等耐力训练。
2、如何预防慢阻肺2.1、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温度、湿度要适宜,避免诱发因素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主要且简单易行的措施;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烟雾和粉尘吸入;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不要为了保暖而紧闭门窗,应适时开窗通风,但应避免吹对流风;冬季干燥的空气容易诱发慢阻肺,可选用加湿器、洒水等方法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一般45%。
2.2、适当锻炼通常患者会错误地认为活动可加重症状而减少运动。
其实,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和做呼吸操等,包括缩唇呼吸、吹气球、吹蜡烛,能保持和增强肺泡弹性,使通气量增加,提高血液中氧气含量,缓解缺氧。
2.3、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中医中药对增加慢阻肺患者抵抗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夏天的冬病夏治可通过鼓舞正气预防慢阻肺冬天急性发作,冬天口服膏方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减少急性发作。
接种疫苗等也有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明显地减少急性发作与住院的可能。
2.4、注意饮食3、慢阻肺饮食注意事项3.1、食用健康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牛奶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消化,保持血糖、血脂在正常水平,此外还可控制体重;3.2、多饮水,慢阻肺患者多饮水可以稀释痰液,减轻咳嗽,大多数人每天需要饮用6~8杯水(杯子的容积为8盎司)。
做好肺功能锻炼,帮助慢阻肺患者康复

做好肺功能锻炼,帮助慢阻肺患者康复发布时间:2022-06-08T07:36:09.09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4期作者:王娟[导读] 我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导致了慢阻肺的患者逐年呈现上涨的趋势,王娟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内二科四川攀枝617061我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导致了慢阻肺的患者逐年呈现上涨的趋势,严重损害了我国人民的健康,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甚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但是,这个潜伏在人们身边的沉默杀手,却不被大家所熟知,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种疾病,往往是患上此病后才意识到这种疾病是多么的可怕。
所以我们有必要来认真学习了解一下慢阻肺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康复锻炼方法。
一、慢阻肺的预防方法①不论呼吸系统存在什么样的呼吸系统疾病,都要立即进行有效的治疗,千万不要拖延治疗的时间,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②患者一定要戒烟,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对健康直接损害的就是肺部了,那么,为了避免患上慢阻肺疾病,我们就要隔断一切伤害肺部的行为,所以大家都要戒烟。
并且要做到不吸二手烟。
③避免长时间在空气质量很差的环境中停留,比如休闲娱乐场所,酒吧、ktv、烧烤摊等等,这些环境空气质量都很差,另外,比如工作环境比较差的,则一定要自己做好防护工作,佩戴防护口罩,而且,冬天雾霾严重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出门要佩戴口罩。
④每天进行一定量的有氧运动,选择在空气质量好的环境下进行,多在公园和绿化好的小区里面散步。
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
⑥长期在厨房做饭的人群,一定要开抽油烟机,并且开窗通风。
⑦保持性格开朗,心态乐观,积极向上,懂得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和释放压力。
⑧注意保暖,尤其是在秋冬季节,良好的预防感冒,是保护呼吸系统的重要手段。
二、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锻炼方法①缩唇呼吸缩唇呼吸是通过收缩嘴唇的方式来增加呼吸的阻力,从而延长气体的呼吸时间,让气体在呼吸道的时间增加,从而增加呼吸道的压力,从而延缓气道的塌陷。
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功能锻炼对住院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功能锻炼对住院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针对慢阻肺患者在住院期间展开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功能锻炼在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
方法按照对比观察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入患者70例,在本院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取35例,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功能锻炼,即观察组,余下患者则展开常规护理锻炼,即对照组。
分析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
结论对于慢阻肺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及时展开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锻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
关键词: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慢阻肺;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其特征在于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这是因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致,通常由于大量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并受到宿主因素的影响(包括肺部发育异常)。
重大合并症可能会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它导致了经济和社会负担的沉重和增加[1]。
肺康复被定义为一种居于病人评估的综合干预,是病人量身定做的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并促进长期坚持健康行为[2-3]。
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功能锻炼是肺康复的方法之一,是临床使用率较高且无需器械辅助、经济实用的锻炼方式,本研究就侧重对两种锻炼方式的具体效果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对比观察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入患者70例,在本院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取35例,进行评估、计划、监督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功能锻炼,即观察组,余下患者则展开常规护理锻炼,即对照组。
对照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在45—69岁间,均值为(56.93±1.39)。
观察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在44—67岁间,均值为(55.19±1.7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护理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临床上呼吸系统上常见疾病,它是由于是气流受限而引发的,不完全可逆的气道狭窄性疾病。
发病后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症状是呼吸困难,造成一定程度运动能力减退,并伴有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喘息和急性呼吸道感染。
还有可能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相比其它呼吸性疾病,其患病率、复发性、致死率都非常高,但也不是完全不能预防和治疗。
在1999年发行的《慢阻肺康复期治疗指南》中提出,专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呼吸操等锻炼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肺功能和膈肌力量。
并进行临床对比,锻炼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缺氧情况,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
一、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又称慢阻肺,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且可预防、可治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存在非常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其临床特征主要是呼吸困难、气流进出肺脏组织受限,多数是由于持续的吸入污染的空气等导致的。
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
长期呼吸困难和缺氧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给患者带来了极大身体或心理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
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护理原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康复护理应遵循个体化、整体化、严密观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1、个体化原则根据COPD的具体情况,如合并症、个体状况、不同康复要求和职业情况、家庭差异等,制订适合个体的康复护理方案。
2、整体化原则COPD的状况分析,不仅是针对呼吸功能,而且要结合心脏功能、全身体能和环境因素进行全面康复护理。
3、循序渐进原则COPD患者在实施康复护理时,要遵循康复内容由少到多,程度由易到难,训练量由小到大的原则,使患者身体逐渐适应。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运动时及运动后身体反应,严防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衰竭的情况产生。
4、持之以恒原则COPD的情况的整体康复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急性发作期,而应处于长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减轻病痛并改善功能。
慢阻肺呼吸功能锻炼方法

慢阻肺呼吸功能锻炼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呼吸道慢性炎症和气流受限。
慢阻肺患者往往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呼吸功能锻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深呼吸训练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
患者可以坐或站直,放松身体,用鼻子慢慢吸气,使腹部慢慢鼓起来,然后用嘴巴缓慢呼气,尽量将肺部的空气排出。
每次练习5-10分钟,每天进行2-3次。
深呼吸训练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二、呼气阻力训练呼气阻力训练是通过使用呼气阻力器来增加呼气阻力,锻炼呼吸肌肉。
呼气阻力器是一种小型设备,患者可以将其放在嘴巴前,通过吹气将其内部的小球推动。
呼气阻力训练可以增强呼气肌肉的力量,提高呼气速度,减少呼气时间,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呼气阻力器,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三、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
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肺活量,改善肺部气体交换。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患者应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并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患者应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四、胸部肌肉锻炼胸部肌肉锻炼是一种可以增强呼吸肌肉力量的方法。
患者可以通过做一些胸部肌肉锻炼来改善呼吸功能。
例如,可以坐直或站直,将双手放在胸前,用力合拢双手,然后慢慢松开。
这个动作可以重复做10-15次。
此外,还可以做一些扩胸运动,如抬臂、侧弯等。
胸部肌肉锻炼可以增加胸廓的灵活性,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
五、定期复查和咨询慢阻肺患者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同时,还应定期复查呼吸功能,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此外,患者在进行锻炼时,如果遇到呼吸困难加重、胸痛、头晕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咨询。
运动并呼吸训练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2 结 果
抑制 ,— s表 达 和神 经 肽 的产 生急 速 下 降 , 痛 诱 发 co f 疼
因素 消 除 ; 法推拿 可松 解神经 组织 与周 围组织 粘 连 , 手
消 除软组 织异 常应 力 , 复椎 间及各 关节 的功 能 , 建 恢 重
组与训练组各 3 O例 , 常 规 治 疗 。训 练 组 增 加 运 动 和 呼 吸 训 练 。结 果 : 疗 2个 月 后 , 功 能 检 测 , E ( ) 均 治 肺 F V1 及
F V/ V E F C值 训 练 组 明显 高 于治 疗 前 和常 规 组 ; 活 质 量评 分 明 显低 于 常 规 组 ( % 0 0 ) I 自觉 症 状 与 治 疗 前 生 P .5 ; 床
软组 织 与脊柱 力学 平衡 。 ]
本文 针对 患者 疼痛 部位采 用不 同 的神经 阻滞并 联
治疗 2周 后 ,0例患 者 VAS评分 较 治 疗 前 显 著 3
合手 法治 疗颈 源性 头痛取 得较 好 的治疗 效果 。但此 操 作方 法具 有一 定 的危 险性 , 注射 过 程 中应 反复 询 问 患
±
n tc rt ra The e vc ge i he da he n e na i a os i c ie i. c r io n c a c i t r ton l
su ygo p J. a ah ,9 8 3 6 4 2 4 . td ru E ̄ Hed ce 1 9 ,8 :4 —4 5 E3 胡云 , 2 王黎 , 珍 , . 状 神 经 节 阻 滞 与 颈 横 突 局 部 注 射 张 等 星 疗 法 对 颈源 性 头 痛 的 疗 效 评 价 [ ] 中 国 康 复 ,0 6 2 J. 20 , 1
呼吸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呼吸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者:韦芳肖燕灵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23期[关键词]老年慢阻肺;肺功能;呼吸训练;康复护理干预;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173-02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者可导致肺心病或者呼吸衰竭疾病。
慢阻肺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普遍认为和慢支、阻塞性肺气肿有关[1]。
吸烟、化学物质吸入、空气污染以及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的外部因素,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以及其它呼吸道疾病是主要的内因[2]。
慢阻肺高发于老年群体,表现为咳凑、咳痰、呼吸困难以及气短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3]。
临床上针对老年慢阻肺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患者不良症状,通常会辅助一些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恢复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4]。
呼吸训练是目前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治疗方式,将其与康复护理干预联合起来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5]。
为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84例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探究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呼吸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限定本次实验研究所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10-2020.9;界定本次选择分组方式为随机法;确定所选研究对象为老年慢阻肺患者,其数量为84例。
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2例。
对照组中,男女病患比例4:3,统计年龄分布于61-77岁,均值(67.96±3.1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36±0.46)年。
观察组中,男女病患比例11:10,统计年龄分布于62-78岁,均值(68.12±3.16)岁,病程范围界定,最短1年,最长6年,均值(4.17±0.49)年。
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阻肺是一种多发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
随着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的发展,呼吸功能锻炼对慢阻肺有效性不断被临床实践证明[1]。
本研究在慢阻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呼吸功能锻炼,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80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福鼎市医院呼吸科就诊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实验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平均(66±9)岁;对照组男31例,女9例;年龄平均(65±8)岁。
两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阻肺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排除标准:①伴有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结缔组织病、肝炎、严重心、肝、肾疾病。
②合并其它肺部疾病或伴有病毒感染。
③不能配合完成肺功能检查。
④行走不便。
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①长期家庭氧疗,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0~2.0)L/min,吸氧时间(10~15)h/d。
②支气管舒张剂,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别选择短、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及短、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③祛痰药盐酸氨溴索30mg,每日3次;羧甲司坦0.5g,每日3次N-乙酰半胱氨酸0.2g,每日3次。
④糖皮质激素,对高风险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
实验组加用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对抗阻力呼吸锻炼。
①腹式呼吸:放松,双手轻按腹部,吸气时腹部放松,使腹部逐渐膨出,同时将口闭拢,让空气至鼻逐渐吸入,稍憋气后慢呼出;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逐渐下陷,使气体逐渐经口缓慢呼出。
每日训练2~3次,每次10~15min。
②缩唇呼吸:取坐位、立位或卧位,调整呼吸,用鼻吸气,并将嘴唇缩成鱼嘴状或吹笛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2,每日练习5min。
③对抗阻力呼吸锻炼:选容积800~1000mL的气球,先深吸气后含住气球,呼气时自己收拢嘴唇,尽量把肺内气体吹进气球内,每日4次,每次10min。
3 观察指标肺功能指标:采用德国康讯肺功能测定仪进行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1秒率(FEV1/FVC)测定。
呼吸困难评价:采用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
0级:除非剧烈活动,无明显呼吸困难。
1级:当快走或上缓坡时有气短。
2级:由于呼吸困难比同龄人步行得慢,或者以自己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时需要停下来呼吸。
3级:在平地上步行100米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呼吸。
4级:明显的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房屋或者当穿脱衣服时气短。
6min步行试验:按照美国胸科协会(ATS)制订的“6min步行指南”进行测试。
告知受试者在安静及空气流通的约30米的走廊上来回行走,试验前先让受试者熟悉测试方法和环境,了解测试目的,然后嘱其尽可能快地行走,必要时可自行调整速度(慢下来或稍作停歇),在6min内完成步行最远距离。
生活质量评估:采用2009年新开发的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中文版量表。
检查肺功能后当天内完成问卷。
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采用无锡市尚沃医疗公司生产的纳库仑一氧化氮分析仪。
主要检测指标FeNO (ppb,1ppb=1%109mol/L)。
要求检查前1h内无剧烈体力运动、主动或接受被动吸烟。
检查前2h内禁食富含氮的食物(如香肠、动物内脏、莴苣和菠菜等)、禁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脱落10例。
实验组7例,对照组3例。
两组6min步行距离、FEV1占预计值、FEV1/FVC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6min步行距离、FEV1占预计值、FEV1/FVC比较 (x±s)组别n6min步行距离(米)FEV1占预计值(%)FEV1/FVC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7228±65.2237±63.952.3±9.663.4±8.052.6±9.853.4±9.5实验组33225±61.0307±63.0△52.5±9.069.8±7.1△52.2±9.658.6±10△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两组呼吸困难程度、CAT评分、FeNO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困难程度、CAT评分、FeNO比较 (x±s)组别n呼吸困难程度(分)CAT评分(分)FeNO(ppb)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71.13±0.541.15±0.5620.3±5.918.0±7.232.6±8.426.3±9.5*实验组371.10±0.571.08±0.59△22.5±6.413.0±7.3△32.2±9.122.6±7.8△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5 讨 论慢阻肺不仅影响呼吸系统,还伴有许多肺外表现[2],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由于慢阻肺往往存在合并症,治疗中必须尽可能减少治疗的副作用,这在COPD 的治疗中尤其具有挑战性。
近些年来,康复医学的发展给慢阻肺防止肺功能进一步恶化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
Troosters等[3]学者认为慢阻肺患者早期开始且长期坚持康复训练可使其受益更大且持续时间更长。
本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呼吸功能锻炼更有益于改善肺功能,提高机体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 S aey D,Maltais F.Role of peripheral musclefunction in rehabilitation[M].London:PulmonaryRehabilitation,2005:80-90.[2] B linderman CD,Homel P,Billings JA,et呼吸功能锻炼对慢阻肺的影响张 冰,郑宏宗,吴正琮,谢建春,倪孔守,敖日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呼吸内科,福建 福鼎 355200)[中图分类号]R5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09-0835-02[摘 要] 目的:观察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影响。
方法: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行6个月的呼吸功能锻炼。
结果: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程度评分(mMRC)、CAT评分、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能改善肺功能,提高机体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呼吸功能锻炼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临床治疗本病多是在控制饮食及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但往往存在血糖控制不稳或者副反应较多等问题[1]。
我们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降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T2DM),获得较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08例均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T2DM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
治疗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35~62岁,平均(51.36±3.32)岁;病程2~15年,平均(5.53±1.23)岁;阴虚热甚型12例,气阴两虚型24例,阴阳两虚型4例,血瘀气滞型14例。
对照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30~65岁,平均(50.95±3.17)岁;病程3~17年,平均(5.69±1.31)年。
阴虚热甚型14例,气阴两虚型26例,阴阳两虚型6例,血瘀气滞型8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中医证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分型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的诊断标准。
排除合并糖尿病严重或急性并发症、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以及肿瘤。
2 治疗方法两组常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即口服降糖药物、饮食控制以及运动疗法等。
降糖药物选择吡格列嗪片5mg 口服,1日1次。
治疗组加用补肾降糖汤治疗。
熟地25g,天花粉15g,枸杞子15g,黄芪30g,葛根15g,鬼箭羽15g,麦冬10g,玉米须20g,积雪草10g,甘草6g。
每日1剂,开水冲服(所用中药为免煎颗粒制剂),共取药液300mL,分早晚2次口服。
两组均以30天为一疗程。
3 观察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评估中医主要、次要证候积分,主证0~6分4级评价,次证0~3分4级评价。
分别于治疗前后晨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4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FPG<7.2mmoL/L或者降低率大于等于30%、2hPG<8.3mmoL/L或者降低率大于等于30%。
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FPG <8.3mmoL/L或者降低率10%~30%,2hPG<10.0mmoL/L 或者降低率10%~30%。
无效:未达“有效”标准。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x±s)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差值治疗组5418.45±3.428.73±3.979.72±3.56对照组5417.96±3.6512.11±3.65* 5.85±3.14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5425(46.30)27(50.00)2(3.70)52(96.30)对照组5417(31.48)25(46.30)12(22.22)42(77.80)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指标变化比较见表3。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刘进文,武俊华(河北省永年县中医院内科,河北 永年 057150)[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09-0836-02[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