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与道德_人生感悟

合集下载

道德经与人生感悟心得

道德经与人生感悟心得

道德经与人生感悟心得《道德经与人生感悟心得》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创作的一部文集,内容涵盖了生活、社会和人性等方面的思考。

通过阅读《道德经》,我对人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与体会。

道家思想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德经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人性、个体与社会的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一些道德经所传达的哲理。

首先,道德经告诉我们要追求自然与和谐。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物质利益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了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道德经中强调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告诉我们,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追求个人利益的过度竞争只会破坏这种平衡。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大势,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道德经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

在现代社会,追求成功和权力的人往往忙于表面的功利行为,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与自省。

道德经中提到,“治人事天莫若贞,因人事而制宜”。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处理事务时不要过度干涉,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律。

只有内修而后外教,才能真正化解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第三,道德经对于人际关系也有一番独到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人们常常迷失在利益冲突和竞争之中。

而道德经中强调“善者不争”,告诉我们应该摒弃争斗与竞争,以善良和真诚去对待他人。

只有如此,才能建立起互相尊重、互助共进的和谐人际关系。

第四,道德经对于个人修养与心境也有很多重要的思考。

现代社会充满了压力和焦虑,人们往往在物质的追求中迷失了自我。

而道德经中提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告诉我们要懂得知足和满足,避免过度的欲望和追求。

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宁静,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意义。

通过阅读《道德经》,我深刻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

它教会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内在的自由与平静。

如何摒弃人际关系中的纷争与竞争,建立真诚互助的人际关系。

人生准则心得体会感悟(3篇)

人生准则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人生如梦,岁月如梭。

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经历着不同的风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才能使人生之路更加光明。

以下是我对人生准则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人生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实是指说话做事要真实、诚恳,不欺骗他人;守信则是指遵守承诺,言出必行。

诚实守信的人,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都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1. 诚实能使人获得尊重。

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诚实,那么他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因为诚实能让人感受到他的真诚,从而愿意与他交往。

2. 诚实能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在人际交往中,诚实是一种重要的纽带。

只有诚实,才能使人们之间的距离拉近,增进友谊。

3. 诚实能使人获得成功。

在事业上,诚实是一种重要的品质。

一个诚实的人,不会因为欺骗而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最终会因为自己的诚实而获得成功。

二、勤奋努力勤奋努力是人生成功的基石。

只有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收获美好的果实。

以下是我对勤奋努力的一些感悟:1. 勤奋努力是一种习惯。

一个人如果能够养成勤奋努力的习惯,那么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会有足够的勇气去克服。

2. 勤奋努力能使人不断进步。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使自己在各个方面得到提升。

3. 勤奋努力能带来幸福。

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

当我们付出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幸福就会随之而来。

三、宽容大度宽容大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宽容大度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这些挑战。

1. 宽容能使人心理健康。

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在面对他人的错误和缺点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会因此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2. 宽容能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宽容他人,就是给自己留出一片美好的空间。

在与他人交往中,宽容能让我们更好地相处。

3. 宽容能带来内心的平静。

当我们学会宽容时,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扰其实并不是那么难以承受。

关于道德的人生感悟

关于道德的人生感悟
什麽而不去劳动, 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 也学不会音乐, 也学不会体育, 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 是指爱祖国、 也就是爱平等而言。 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 也 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 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爱国主义也和其它道德感与信念一样, 使人趋于高尚, 使他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 的东西, 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 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 动中。 学者必求师, 从师不可不谨也。 道德是自由的保卫者。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 而不要空谈道德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 因此, 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 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 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 举起了它的旗帜, 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 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把“德性” 教给你们的孩子: 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患难中支 持我的是道德, 使我不曾自杀的, 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如果道德败坏了, 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道德经心得与感悟(精品10篇)

道德经心得与感悟(精品10篇)

道德经心得与感悟(精品10篇)道德经心得与感悟篇1长夜漫漫,路亦漫漫,时间真是白驹过隙,一晃步入一年的职场。

一年里,为了弥补自己思维方式的短板,刚毕业就花了7万多的钱去学习财商课,情绪管理课程,企业家学徒课程;一年里,自己用休息时间卖过各类水果和坚果;做过项目合伙人,现在也正在尝试自己做老板,锻炼自己做项目的能力。

所有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希望自己用勤奋和时间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需要恒心,耐心,慧心的路。

站在23岁的节口,我很庆幸,自己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能够弥补过去系统的漏洞。

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会如期而至。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洗清自己脑袋中的概念,也都会让我去思考,“强与弱”“好与坏”之间如同水流般灵动地变化;经中说:“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其实这也是一种智慧。

他教我聚焦在让自己快速成长的那个面上,他教会我看到刚毕业的自己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倘若能够踏踏实实地布局,勤勤恳恳地走过,时间终会回报自己很多。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去思考“无为而治”的境界,到今天,我才有所悟:“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顺应天道,结合天,道,法,人整个系统去完成,是真正的用系统来工作。

他教会我要站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非是自己的情绪作主导。

比如刚毕业的自己,是职场的菜鸟,在23岁的节点上,是不太可能有作为,因此用心学习业务流程,努力学习,强大自己方为王道,而非证明自己有多厉害。

我所从事的企业是一家经营相对成熟的500强国企,他在选择员工的时候一般选择985/211的大学生,因此自己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上是要比其他同事略逊一筹的,在这个平台上自己是不出挑甚至是很不起眼的,这对生性要强和心性骄傲的我来说也是一种磨砺。

《道德经》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也滋养了我的心灵。

有时候奋斗的累了,倦了,再去看看这本经书,也会让我抽离生活,工作上的烦恼。

关于品行的人生感悟_人生感悟

关于品行的人生感悟_人生感悟

关于品行的人生感悟品行是一个人的内涵,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做人德为先,待人诚为先,做事勤为先。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品行的,欢迎阅读。

关于品行的人生感悟人格是做人的品牌。

人格如金,纯度越高,品位越高。

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子。

道德可以弥补智慧上的缺陷,但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

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

品行是一个人的内涵,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做人德为先,待人诚为先,做事勤为先。

“四个经得起”:经得起看,经得起考,经得起问,经得起查。

公道正派,是一个人格情操、一种思想境界,是做人的第一修养、第一准则、第一信条。

贪欲是修身养德的大敌。

个人自重,不贪财、不贪色、不贪利;对人尊重,重人格、重劳动、重权益;办事稳重,讲原则、讲程序、讲效率。

正直和诚实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能宽容有过于自己的人、对自己有成见的人,会得到更大的帮助和回报。

勇敢不是没有畏惧,而是最终战胜了畏惧;坚强不是毫不懦弱,而是最终克服了懦弱;公正并非毫无私情,而是最终拒绝了私情;廉洁并非从无贪欲,而是最终顶住了贪欲。

做人要有厚度、有气度、有纯度,对事业要有浓度,对批评要有风度,对朋友要有温度,对是非要有尺度。

关于品行的人生感悟做人要有志气,做事要有底气和正气。

靠素质立身,靠创业,靠品德做人。

困难面前先让自己承担,荣誉面前先让自己靠边,危险面前先让自己闯关。

对上级不媚,对同级不损,对下级不伪,对自己不私。

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别人是一种智慧,别人是一种能力,借鉴别人是一种收获。

多留财富,少留包袱;多留风范,少留遗憾;多留经验,少留缺陷。

应当学会倾听,学会微笑,学会赞扬。

以过硬的素质服人,用高尚的人格聚人,靠扎实的作风带人。

附:经典人生感悟1.有时候,在无意中,我们像花一样散发了些香味,感染了别人,那是我们无法预知的,也无须刻意去追寻。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反思与道德教育经验总结与人生感悟分享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反思与道德教育经验总结与人生感悟分享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反思与道德教育经验总结与人生感悟分享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内容。

通过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我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参与这些活动中的反思与经验,以及对人生的一些感悟。

首先,我想谈谈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通过这些活动,我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和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道德不仅仅是一套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自律。

在实践活动中,我参与了一些志愿者工作,如探望孤寡老人、清理环境等。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道德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关爱他人、尊重环境,我们可以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我想总结一下在道德教育中的一些经验。

首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需要从小做起。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共同构建了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能力。

家庭需要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校需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社会大众也需要努力树立正确的道德风尚。

其次,道德教育需注重实践环节,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能够理解道德的内涵和价值。

最后,要将道德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将道德观念贯彻到日常行为中,并能够在困难面前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

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不仅让我加深了对道德教育的理解,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对人生的感悟。

首先,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让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在与孤寡老人交流时,我看到了他们脸上的笑容和感激之情,让我明白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其次,参与实践活动让我明白到,责任感是成长与成熟不可或缺的品质。

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肩负着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只有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培养出更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后,参与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还让我产生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只有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才能真正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没有道德底线的人》随笔文摘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没有道德底线的人》随笔文摘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没有道德底线的人》随笔文摘_人生感悟_格言网很多时候,很多单位用人,都是看这个人的能力,而不是看这个人的道德。

这就会隐藏着很多的潜在危机。

因为没有道德的人所造成的危机,会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因为没有道德的人,他们做事情就没有任何的底线;一个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人,会怎么样?这样的人,他们的破坏力并不是普通人所能知道的,因为他们的能力,超过了很多人,可以说是很厉害的人;用直白一点话说,越有能力的人破坏力就会越大,也会让很多人预料不到的,也不可能会预料的。

做事情,很多时候,聪明人是很容易上手的,素质高的人,就会做得很好,很快就会得到老板的信任,也知道怎么取得老板的信任;还有,因为这些人并没有道德底线,所以,他们也会努力,即使是别人不告诉他们一些东西,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地知道,然后就会受到重用,掌握公司的机密。

因为这样的人是没有道德底线的,所以,这个时候同样的公司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收买这些人。

这些人当然是不可能会把蝇头小利放在眼睛里,而是会让那些收买他们的公司筹码够多的时候,就会很不客气地进行着出卖着他们所在公司的利益。

他们的行为,很有可能会直接就让一家公司倒闭。

然后,这些人就会拍拍屁股走人。

不要把这些人看得多么的高尚,他们是不可能会对公司有感情的,因为他们可以把所有的一切都当成是可以利用的筹码,可以为他们自己服务的筹码。

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才是最为重要的。

通常的时候,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拿着俸禄,忠人之事,很少会出卖着自己所在公司的利益。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对公司的忠诚,是理所当然的;虽然对公司的一些事情上面,都会发着牢骚,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却并不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公司的感情;还有,他们觉得,公司黄了,对他们并没有任何的好处;而且,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考虑着如果公司倒闭了,会影响到多少人的饭碗,会让多少人失业。

但是,那些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就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思维,也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些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任何的用处,因为他们只考虑的是他们自己,别人都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

人生的境界人生感悟

人生的境界人生感悟

人生的境界人生感悟人生的境界人生感悟1人生,是指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

从生到死,是生物学上的自然现象,人人难免。

有趣的是,虽然凡人皆有死,但是没有人仅仅以从生到死的生理变化为满足,总在设法做一些超乎生死学范畴的事,有时做得热切认真,好像不知道自己会死似的。

“热切认真”是“执着”,“不知道自己会死”是“无明”。

世间有许多执着而无明的人,为了名利与权位而糊里糊涂牺牲了。

我们由他们的执着看出他们在潜意识中向往某种境界,但是他们的无明却使这种境界无从显现,最后还是堕入漆黑一团的人生观。

当一个人存其执着而去其无明时,人生境界自然展现出来。

以爱情为例,恋爱的人没有不执着的,但是无明与否则关系重大,有人为爱杀人,有人为爱自杀,有人为爱诈欺,有人为爱铤而走险、危及社会,此中原因即是无明。

再以知识为例,知识是培育人才、改善社会、建设国家与推动文明的主要条件。

但是就个人而言,知识也可能表现执着与无明两面。

譬如我们熟知的一句古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委实道出许多人的求知态度:以知识为手段,谋求个人的福利,一旦目的达到,就此束书不观,放逐自己的心灵;另一种是“为知识而知识”的.求知态度:由于体验书中自有天地,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必欲探得宇宙与人生的真相而后止。

这两种求知态度,前者以知识为手段,自然难以涵咏书中乐趣,甚至以求知为苦,当然谈不上境界,这是因为无明的缘故。

后者以知识为目的,逐渐摆脱无明的局限,使主体的才性日趋完美。

假使再进一步,以知识为“成德”之资,从“认识自己”开始,经过“读圣贤书,所学何事?”砥砺品德、精益求精,然后再“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以知识引导众生,造福社会。

这种求知态度就充分证明人生是有境界的。

人生的境界人生感悟2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与道德_人生感悟
能力不等于道德。

能力只是相对于做事而言的,道德是相对于做人而言的。

一个人道德有缺陷,不可能用能力上的强项来弥补,有能力不代表有道德。

先做人,后做事,既是强调一个人的道德比一个人的能力更加重要,也说明了做人比做事更加严肃,更加有难度。

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真正做事只是几十年的事情。

一个人做人怎么样,道德怎么样,也是通过平时的做事表现出来的。

一个人智力有问题,是次品,一个人灵魂有问题,就是危险品。

一个人越有知识,能力越强,如果道德灵魂上有问题,就越反动,越危险,对社会国家的危害性就越大。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有能力没道德的人,只有小成功没有大成功,只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不可能一辈子都成功,道德有缺陷的人,随时都可能走错路。

个人如此,企业国家都如此。

一个人、一个企业,如果不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肯定干不好,飞不高,走不长。

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

有德有才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我记得蒙牛企业的用人原则是: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
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限制录用;
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所以,书读得多,不代表这个人就很成功,相反,有可能很失败。

所以,我一直都有这样一个观点,不要以为书读多了,就比别人厉害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真正理解透了书里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那才真正是自己的。

不要永远的以为,书读得几尺高,就比别人“高人一等”了,虽然,我也很喜欢看书,但是,我始终都提醒自己谨记这一点,我不想有知识了,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了。

知识没有了,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但人生只要走错一步,都可能永远回不了头,不要傻傻的以为,用“后悔”两字就可以做为借口,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

路在脚下,认真做事,诚信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