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国家电网公司66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行业二类)

国家电网公司66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行业二类)

国家电网公司66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二○○六年九月国家电网公司66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第1章技术原则概述1.1 依据性的规程、规范《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9-1992)、《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范》(DL/T 5103-1999)、《35~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DL/T 5216-2005)等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66kV变电站设计、通信设计和调度自动化设计的标准、规程、规范及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输变电设备技术标准》、《预防输变电设备事故措施》、《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等有关企业标准和规定。

1.2 设计对象国家电网公司66kV变电站典型设计的设计方案暂定为公司系统内66kV常规中间变电站和终端变电站,包括户外、户内和半地下变电站。

本次典型设计暂不考虑集控站的设计。

1.3 运行管理模式66kV变电站典型设计按无人值班远方监控设计。

1.4 设计范围66kV变电站典型设计的设计范围是:变电站围墙以内,设计标高零米以上(半地下变电站除外)。

受外部条件影响的项目,如系统通信、保护通道、进站道路、站外给排水、地基处理等不列入设计范围。

1.5 设计深度按《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GJ25-1994)有关要求开展工作。

1.5 模块化设计66kV变电站典型设计模块划分原则与220kV和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一致。

方案中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主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站用电、主控楼等是典型设计方案的“基本模块”;对于“基本模块”中的规模,如各电压等级的出线回路、无功补偿组数及容量的大小、主变压器台数及容量等,是典型设计工作的“子模块”。

实际工程可通过“基本模块”拼接和“子模块”调整,方便的形成所需要的设计方案。

1.6 假定条件海拔高度≤1000m;环境温度-40~+40℃;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 30℃;覆冰厚度10mm;设计风速30m/s(50年一遇,10m高,10min平均最大风速);污秽等级Ⅲ级;日照强度: 0.1W/cm2;最大冻土层厚度:≤1.2、2、2.5m;地震设防烈度:7度,地震加速度为0.1g,地震特征周期为0.35s;洪涝水位:站址标高高于50年一遇洪水位和历史最高内涝水位,不考虑防洪措施;设计土壤电阻率:不大于100Ω·m;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 ak=150kPa,无地下水影响;腐蚀:地基土及地下水对钢材、混凝土无腐蚀作用。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电气部分主要技术原则解读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电气部分主要技术原则解读
分。
16
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
5 二次系统
5.1 5.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调度自动化
5.3
5.4 5.5
通信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直流系统及不间断电源
智能变电站设计 规范的核心内容
5.6
5.7 5.8
时间同步系统
辅助控制系统 二次设备布置及组柜
5.9
互感器二次参数要求
17
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
5 二次系统
18
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
5 二次系统
5.1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5.1.3 双重化配置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输入、输出、网络及
供电电源等各环节应完全独立。 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装置及其相关设备(互感器绕组、跳闸线圈、
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过程层网络设备、保护通道、直流电源等)均
应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当一套设备异常或退出时不应影响另一套设 备的运行。
4.附录A
重点规范了智能设备、电子互感器、设备状态监测、变电站自动化系 统、二次设备组柜、二次设备布置、光/电缆选择、防雷接地和抗干扰、变
电站总布置、土建与建筑物、辅助设施功能、高级功能等的相关技术原则
和要求。
10
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
总则-适用范围
(1)《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电压为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开关站)新建工 程。 (2)《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电压为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开关站) 新建工程。
11
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
总则-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征
智能变电站应具有信息采集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 准化、系统功能集成化、结构设计紧凑化、高压设备智能化和运行状 态可视化等技术特征。

智能变电站66kV站用变保护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智能变电站66kV站用变保护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智能变电站66kV站用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智能变电站66kV站用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范本)目录智能变电站66kV站用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智能变电站66kV站用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1. 本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 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 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技术规范“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1)改动通用技术规范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3)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技术规范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技术规范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 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技术规范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 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 投标人逐项响应专用技术规范中“1 标准技术参数”、“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专用技术规范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7. 一次设备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情况对二次设备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响较大,应在专用技术规范中详细说明。

目次智能变电站66kV站用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 (641)1总则 (643)1.1引言 (643)1.2供方职责 (643)2技术规范要求 (643)2.1使用环境条件 (643)2.2保护装置额定参数 (644)2.3装置功率消耗 (644)2.466kV站用变压器保护总的技术要求 (644)2.566kV站用变压器保护装置的技术要求 (647)2.6柜结构的技术要求 (647)2.7智能终端的技术要求说明 (647)3试验 (647)3.1工厂试验 (647)3.2系统联调试验 (647)3.3现场试验 (647)4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648)4.1技术文件 (648)4.2设计联络会议 (649)4.3工厂验收和现场验收 (649)4.4质量保证 (649)4.5项目管理 (649)4.6现场服务 (649)4.7售后服务 (650)4.8备品备件、专用工具、试验仪器 (650)智能变电站66kV站用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专用技术规范(范本)1总则1.1引言提供设备的厂家、投标企业应具有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宜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国网智能站通用设计主要技术原则介绍

国网智能站通用设计主要技术原则介绍

主要设计原则
(4) 站控层设备配置方案 ➢ 除常规配置的主机及远动工作站外,配置1套状态监测及智能 辅助控制系统后台主机;保护子站整合于主机工作站中。(目前 站控层设计方案按照一体化监控系统方案配置)
(5)过程层组网(星型网,单网,双网) (6)组柜方案 间隔层设备按串或按间隔统筹组柜。(部分方案存在双套保 护共组一面柜情况。如何取得空间与运行安全之间的最佳平衡?)
(2011年版)
智能电网设计相关标准
设备类标准: 1、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Q/GDW 678-2011 2、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Q/GDW 679-2011 3、《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Q/GDW424-2010 4、《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Q/GDW425-2010 5、《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Q/GDW426-2010 6、《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Q/GDW427-2010 7、《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Q/GDW428-2010 8、《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 Q/GDW429-2010 9、《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 Q/GDW430-2010 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2012年版)
主要设计原则
(2) 保护跳闸方案 ➢ 采用直采直跳;
(3) 保护、测控方案 ➢ 500kV断路器宜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可采用保护、测 控独立配置方案;(目前设计方案一般采用独立保护装置) ➢ 220kV宜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 (目前设计方案一般采 用独立保护装置) ➢ 110kV及以下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无双测控问题, 但需考虑合理的硬件构架减少相互原则类标准: 1、《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383-2009 2、《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3-2009 3、《330-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394-2009 4、《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Q/GDW Z410-2010 5、《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 Z414-2010 6、《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Q/GDW 441-2010 7、《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Q/GDW 534-2010 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变电站部分》

精编【技术规范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精编【技术规范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Protection for Smart Substation2010-04-27发布2010-04-27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总则 (4)5继电保护及相关设备配置原则 (4)6继电保护装置及相关设备技术要求 (7)7继电保护信息交互原则 (12)8继电保护就地化实施原则 (13)附录A(规范性附录)支持通道可配置的扩展IEC60044-8协议帧格式 (14)附录B(资料性附录)3/2接线型式继电保护实施方案 (26)附录C(资料性附录)220kV及之上变电站双母线接线型式继电保护实施方案 (36)附录D(资料性附录)110(66)kV变电站实施方案 (41)编制说明 (45)前言为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高智能变电站建设效率和效益,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特制定《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以规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

本标准编写格式和规则遵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本标准针对智能变电站的特点,重点规范了继电保护配置原则、技术要求、信息交互原则以及电子式互感器、合且单元等相关设备配置原则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C、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且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天津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华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华中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华东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江苏电力设计院、浙江电力设计院、河南电力设计院、四川电力设计院、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西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河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福建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河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江苏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四川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1 总则2 引用标准3 术语4 管理职责4.1 管理部门职责4.2 运检单位职责5 运行管理5.1 巡视管理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5.3 倒闸操作管理5.4 防误管理5.5 异常及事故处理6 设备管理6.1 设备分界6.2 验收管理6.3 缺陷管理6.4 台账管理7 智能系统管理7.1 站端自动化系统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7.3 智能辅助系统8 资料管理8.1 管理要求8.2 应具备的规程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9 培训管理9.1 管理要求9.2 培训内容及要求1 总则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Q/GDW 383-2010《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10《110(66)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4 《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410-2010《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24-2010《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5-2010《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6-2010《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640 《110(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11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2 《330kV 及以上330~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750-201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06]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生[2008]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电网科[2009]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国家电网生[2006]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生[2008]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3 术语3.1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能。
4.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IED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智能电子设备) ICD IED Capability Description(IED 能力描述文件) SCD 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全站系统配置文件) SSD System Specification Description(系统规范文件) CID Configured IED Description(IED 实例配置文件) SCL 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Language(变电站配置语言) CIM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公共信息模型) SVG Scalable Vector Graphics(可缩放矢量图形) 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示语言) PMU Phasor Measurement Unit(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3.2 数据通信网关机 data communication gateway 一种通信装置。实现智能变电站与调度、生产等主站系统之间的通信,为主站系统
实现智能变电站监视控制、信息查询和远程浏览等功能提供数据、模型和图形的传输 服务。
3.术语和定义
3.3 综合应用服务器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server 实现与状态监测、计量、电源、消防、安防和环境监测等设备(子系统)的信息通
信,通过综合分析和统一展示,实现一次设备在线监测和辅助设备的运行监视与控制。
3.4 数据服务器 data server 实现智能变电站全景数据的集中存储,为各类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查询和访问服务。
3.5 可视化展示 visualization display 一种信息图形化显示技术。通过可视化建模和渲染技术,将数据和图形相结合,实

110-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的不同

110-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的不同

110-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的不同《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与《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的“编制说明”表明,这两个规范在编制背景、编制主要原则及思路、与其他标准的关系、主要工作过程、规范的结构和内容等部分一模一样,在‘条文说明’的引用标准、术语解释略有不同。

下面结合《规范》列表说明: 在5.1.2智能终端配置原则、5.2.1配置原则、6.2.5 网络通信设备、6.2.5 网络通信设备、6.4.1 站控层设备、6.4.2 间隔层设备由于规范针对的电压等级不同,所以针对不同电压等级列出了很多不同之处,由于本表篇幅所限,没有一一列出,请参看相关规范。

章节不同《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5.1智能设备 5.1.2智能终端配置a)220kV 变电站 a) 750kV变电站原则 1)220kV(除母线外)智能终端宜冗余配置,220kV1) 330kV(220kV),750kV 除母线外智能终端宜冗余配母线智能终端宜单套配置; 置;2)110(66)kV 智能终端宜单套配置; 2) 66kV及以下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开关柜布置时宜不配置3)35kV及以下(主变间隔除外)若采用户内开关柜智能终端;采用户外敞开式布置时宜配置单套智能终端;保护测控下放布置时,可不配置智能终端;若采用户3) 主变压器高中低压侧智能终端宜冗余配置,主变压器本外敞开式配电装置保护测控集中布置时,宜配置单套体智能终端宜单套配置;智能终端; 4) 每段母线智能终端宜单套配置,66kV及以下配电装置4)主变高中低压侧智能终端宜冗余配置,主变本体采用户内开关柜布置时母线宜不配置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宜单套配置; 5) 智能终端宜分散布置于配电装置场地。

5)智能终端宜分散布置于配电装置场地。

b)110kV及以下变电站1)110(66)kV 智能终端宜单套配置;2)35kV 及以下(主变间隔除外)若采用户内开关柜保护测控下放布置时,可不配置智能终端;若采用户外敞开式配电装置保护测控集中布置时,宜配置单套智能终端;3)主变高中低压侧智能终端宜冗余配置、主变本体智能终端宜单套配置;4)智能终端宜分散布置于配电装置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