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2 数据的表示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5.1数据的收集1.数据有用吗2.数据的收集【基本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概括数据收集的步骤,理解频数与频率.【教学重点】数据收集的步骤、频数与频率.【教学难点】数据收集的意义、频数与频率的意义.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已胜利召开.你知道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吗?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数据有用吗?从2010—2011年赛季CBA总决赛数据统计表得知新疆队以118∶85战胜对方,新疆队有哪些优势?(用数据说明),生活离不开数据.我们班推荐谁当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最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哪个新教学楼的方案最好?班里有同月同日生的同学吗?请从上述问题当中挑选一个,对班级里每一位同学做一次小调查,记录下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2.数据的收集.从所做的调查中我们能感受到,要解决以上问题离不开调查中得到的数据.数据有助于我们做出民主的决策,也有助于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者事实.假如我们对推荐候选人问题有兴趣,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通过民意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谁当候选人最合适.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投票选举的方法.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投入选举箱.第五步:记录结果——一同学唱票,一同学计票(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位候选人的得票数),一同学在旁监督.第六步:得出结论——宣布得票数最多的那个同学当选班长.假如得票数较高的四位同学各自的得票数如下表所示:根据最后一行,小丽的得票数最高,老师宣布:“经民主投票选举,小丽当选班长,让我们全班鼓掌祝贺她.”在记录数据时,我们发现有的对象(比如选班长问题中小丽的名字)出现的次数很多,很频繁,而有的对象(如小明的名字)则相对较少,不太频繁.今后,我们用频数(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relative 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你能计算出小华、小明、小丽三人得票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吗?思考:推荐候选人问题中每个得票的频数就是每个人的___;每个人得票的频率就是每人的___与____的比值.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教师巡视并及时点评.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教材P133的“试一试”.【教学说明】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频数与频率的意义.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完成教材P135习题15.1中的第5题.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本节课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谁当候选人的数据收集中,在活动中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体会其意义.课堂形式开放,学生参与程度高,但教师要整体布控,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及时调整学生活动的时间,注意教学的高效性.15.2数据的表示1.扇形统计图【基本目标】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所反映出来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中尽可能多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学重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教学难点】能够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出来.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某班委会决定用勤工俭学所得的班费购买一些有意义的书,为了满足大部分同学的需求,决定购买科技类,中外名著,课程辅导类等书籍.但有多少同学喜欢科技类?有多少同学喜欢中外名著?有多少同学喜欢课程辅导类或其他读物?如果老师安排你去购买书籍,为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该怎样完成这一任务呢?(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达成共识)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请同学们看教育软件需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量一量每部分的圆心角是多少度?2.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量出的圆心角度数与百分比有何关系?在学生活动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板书.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其中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的是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解决问题: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①求各部分百分比;②求各部分圆心角=360°×百分比;③画扇形统计图.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教师巡视,及时点评.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例根据某中学同学们最喜爱的体育活动扇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最喜欢哪种课外活动?(2)最受欢迎的两类课外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4)图中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5)假如你是校长,为了尽可能多地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会增添哪种体育设施?【答案】(1)羽毛球(2)羽毛球、足球(3)代表同学们最喜爱的某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4)100%(5)羽毛球网【教学说明】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决策.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完成教材P138第1、2题.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在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效果.在讲到扇形统计图是把什么图形分成若干份和用什么线来分的时候,趁机介绍扇形的知识,让学生感知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对于扇形统计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分组交流讨论,凭着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想法来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我在这里面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不再是绝对的主体的作用.在教学中,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更加坚信,娴熟的知识储备和教材体系的熟练程度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对于教材版本不断更换和教材不断修订的教育现状,我们教师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有备无患.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基本目标】根据图表提取信息,处理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重点】会识别各种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教学难点】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进行决策.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三种类型的统计图表,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得出有意思的结论.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2016年第31届奥运会在巴西举行,为了帮助中国代表团分析夺牌形式,我们可以将第30届伦敦奥运会美、中、俄、英等国家奖牌以统计表和统计图呈现,见教材(多媒体展示),和我国自第24届——第30届总计奖牌数回眸.如何评价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历届奥运会上的表现呢?生1:“我看奖牌总数最好.”生2:“我以为金牌数最好.”生3:“我看将金银铜牌换成分数比较总分最为合适.”明确: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综合评价的意义.师:“刚才同学们都绘制了自己本学期以来数学单元小测验成绩的统计表,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一下去读,看看都有哪些收获.”生1:“王华一直在进步,他的单元小测验的成绩一次比一次高.”生2:“李明的成绩不够稳定,看他的成绩统计表就知道,忽高忽低.”师:“你们再看看,分别设计运用了哪些统计图表.”生:“统计表不大一样,可是大家几乎都选用了折线统计图.”师:“为什么选择折线统计图呢?”生:“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反映成绩的变化.”明确:先对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选用合理的统计图表.【教师归纳】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见教材P142.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教师巡视,及时点评.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例学期结束前,学校想知道学生对本期学校工作的满意程度,特向全体学生(1000人)做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作出条形统计图.(2)计算每一种反馈意见所占总人数的比,并作出扇形统计图.(3)你认为本次调查结果对校领导总结本学期工作,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有影响吗?为什么?【教学说明】熟练掌握三种统计图的制作,会对实际生活进行决策.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完成教材P143的第2题.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本节课以学生参与、合作绘制各种统计图表,结合统计图表呈现的信息,用所得的信息进行生活决策.整节课教师对学生绘制统计图表的规范性作好指导,让学生养成在统计中用数据说话的好习惯.信息的理解具有开放性,对学生不同的想法,给予指导、鼓励,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本章复习【基本目标】1.通过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作用,学会用数据说话.2.熟悉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3.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4.能根据统计图表,得到比较明显的结论并简单地说明理由.【教学重点】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感受不确定现象背后表现出的规律性,学会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制作统计图表以及从实践中得出的数据来定性地描述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1.科学地收集数据及表示数据.2.能根据统计图表,得到比较明显的结论并简单地说明理由.一、知识框图,整体建构二、知识梳理,快乐晋级本章通过问题的形式来梳理知识,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方法的把握.问题1: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是什么?问题2: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如何绘制?问题3:什么是频率,什么是频数?二者有何关系?问题4: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应注意什么问题?【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由小组竞赛的形式回答,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重点讲解与强调.三、典例精析,升华旧知例1为了了解班里同学上学方式的情况,请你对本班同学进行一次调查,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调查的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调查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调查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记录和分析结果的方法:_______________.(6)若已知全班有40位学生,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车,还有的乘车上学,请根据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7)根据上图的信息你得出什么结论?并画出扇形统计图.【教学说明】可以在班上开展适时调查,收集相应数据并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例2(1)想清晰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应选择_________统计图.(2)想清晰地表示出事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_______统计图.(3)想清晰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应选择_______统计图.【答案】;(1)条形;(2)折线;(3)扇形.例3根据下表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各大洲陆地面积的百分比,并回答下列问题.世界七大洲陆地面积(1)哪个洲的陆地面积最大?(2)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从扇形统计图上知道陆地的面积吗?【答案】(1)亚洲的陆地面积最大;(2)所有百分比之和为1;(3)不能从扇形统计图上知道陆地的面积.例4下图是A品牌奶粉的广告,看图思考回答:(1)A品牌的销售额是否真的比B品牌多?要作判定还需什么资料?(2)图中两条折线所能真正说明的是A品牌在什么方面领先?【答案】(1)A品牌的销售额不一定真比B品牌多,要作判定还要知道2010年两种品牌的基数;(2)图中信息表明A品牌的销售额相对自己增长较快.【教学说明】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时,应特别注意纵轴表示的含义或纵轴是否从0开始,减少误导.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复习到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通过本节的复习,要求达到一要了解,二要掌握,三要会用的目的.即进一步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意义和用途,比较熟练掌握数据收集与表示的基础知识,会看、会制、会用统计图表.复习的过程中应扎实组织好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1 数据的收集 15.1.2 数据的收集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15.1.2 数据的收集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概括数据收集的步骤,理解频数与频率.教学重点:数据收集的步骤、频数与频率.教学难点:数据收集的意义、频数与频率的意义.教学过程:1.数据有用吗?赢在哪里?喜欢看球赛吗?有没有注意过解说员是怎样点评一场球赛的?解说员常常在比赛间隙对双方的表现评价一番,比如领先的队为什么能取得优势,落后的队输在哪里,教练是否应该改换比赛策略,等等.通常,在比赛开始之前,解说员都会事先准备一些双方球队的数据资料,比如,每个队员的身高、体重、年龄以及球队以往的战绩等等,另外,还会准备一份用于记录本场比赛攻守情况的统计表格.下面是2010~2011年赛季CBA总决赛第一场比赛后公布的比赛统计表.从整场比赛来看,新疆队最终能以118比85的比分战胜对方,靠的是高于对方的投篮命中率、较少失误以及中锋和后卫的出色发挥,新疆队中锋盖帽的次数和对篮板球的控制,后卫助攻的次数和3分球命中率都胜过对方.我们班推荐谁当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最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那个新教学楼的方案最好?班里有同月同日生的同学吗?请从上述问题当中挑选一个,对班级里每一位同学做一次小调查,记录下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2. 数据的收集从所做的调查中我们能感受到,要解决以上问题离不开调查中得到的数据.数据有助于我们作出民主的决策,也有助于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者事实.假如我们对豌豆荚里通常会有几粒豆子问题有兴趣,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通过民意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完整的豌豆荚里通常会有几粒豆子.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一定数量的豌豆荚.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打开每个豌豆荚,数清其中的豆子粒数,约定怎样成熟度的豆子才计数,如直径大于3毫米;第四步:展开调查——数出每个豌豆荚中豆子的粒数第五步:记录结果——一位同学数数,一位同学记录,一位同学监督;第六步:得出结论——在我们调查的豌豆荚中,包含几粒豆子的请大家最多,大部分豌豆荚里有几粒豆子,这些豌豆荚最少以及最多的有几粒豆子,等等根据统计我们得到,包含6粒的豌豆荚最多,包含5粒的也很多,大部分豌豆荚中有2---7粒豆子,最多的有9粒豆子,最少的则一粒豆子都没有在记录数据时,我们发现有的对象出现的次数很多,很频繁,而有的对象则相对较少,不太频繁.今后,我们用频数(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relative frequency) 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你能计算出豆子粒数为5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吗?试一试请拿出一枚骰子,随意抛向空中。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2 数据的表示导学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15.2 数据的表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会把统计数据分类整理用统计表表示,并绘制成相应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2.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3.学会用表格整理调查数据和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4.养成乐于接触社会生活中的数据信息,用数据说话的习惯.【重点难点】1.数据的表示.2.选择一种适当数据表示方法.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1.问题探究:你能说出几种表示数据的方法?合作交流:生l:可以用表格表示数据,也可以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生2:我们在小学接触过用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2.如图5-2-1所示,根据扇形统计图回答问题:(1)全世界共有几个大洲?哪个洲的面积最大?(2)哪两个洲的面积之和最接近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一半?(3)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4)从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5)你能从图中知道地球陆地总面积是多少吗?学完了本节,你一定会顺利解答的!教材精华知识点1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统计表: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表格的形式,使数据更直观、清楚、便于分析.★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图的选择:一般来说,单个对象或单个因素的绝对统计数据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相对统计数据较适合用扇形统计图.提示:(1)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纵轴应从0开始.(2)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说明问题.知识点2 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统计图表能非常简明地传达信息,要明确统计图表中数据所表示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可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结论.提示:注意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单位及意义.课堂检测基本概念题1、下面是两支篮球队在上一次移动通讯公司职工运动会上的4场对抗赛的比赛结果:条形统计图如图5-2-4所示,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能否很直观地从统计图中读出某支篮球队每场比赛的成绩?(2)每种统计图是否具有特殊的作用?(3)你是怎样评价这两支球队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基础知识应用题2、某校为方便学生中午在校就餐,与某餐饮公司联系为学生提供价格不等的6种盒饭(每人只限一份),图5-2-5是某天销售情况统计图,条形框上的百分量是销售该种盒饭占总销量的百分数,若这一天销售了150份盒饭,你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综合应用题3、某校为了组织一项球类对抗赛,在本校随机调查了若干名学生,对他们每人最喜欢的一项球类运动进行了统计,并绘制如图5-2-6①②所示的条形和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本次被调查的学生人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若全校有1 5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校最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人数;(3)根据调查结果,请你为学校即将组织的一项球类对抗赛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探索创新题4、随机抽取某城市30天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下表:污染指数ω407090110120140天数t3510741其中,ω≤50时,空气质量为优;50<m≤l00时,空气质量为良;100<ω≤150时,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ω>150时,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1)求出这30天中,空气质量分别为优、良和轻微污染的天数之比;(2)将上表的数据制成统计图;(3)估计该城市一年(以365天计)中有多少天空气质量达到良以上,体验中考1、为了描述我县城区某一天气温变化情况,应选择( )A .扇形统计图B .条形统计图C .折线统计图D .直方图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图5-2-9分别是某景点xx -xx 年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增长率统计图.已知该景点xx 年旅游收入4 500万元.下列说法:①三年中该景点xx 年旅游收入最高;②与xx 年相比,该景点xx 年的旅游收入增加了[4 500×(1+ 29%)-4 500×(1-33%)]万元;③若按xx 年游客人数的年增长率计算,xx 年该景点游客总人数将达到280×(1+255255280 )万人次,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C .2D .3学后反思附: 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 课堂检测1、解:(1)能直观地读出成绩,如球队2的第二场比赛成绩在纵轴上体现出是90分.(2)有特殊作用.(3)看法会是多种的.比如①球队2以3:1的成绩战胜了球队1;②球队l越打越好.2、分析:从条形统计图中明显地看到,价格为2元、3元、4元、5元、6元、7元的6种盒饭的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百分数分别为8%、18%、28%、26%、14%、6%.解:(1)可以根据价格不同的盒饭占总销售量的百分数,求出价格不同盒饭的数量.2元:150×8% =12(盒),3元:150×18% =27(盒),4元:150×28%=42(盒),5元:150×26% =39(盒),6元:150×14%=21(盒),7元:150×6%=9(盒).(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价格为4元、5元的盒饭销售得最好,价格为7元的盒饭售出的最少,价格为2元的盒饭售出的也比较少.(3)作为饮食服务公司的经理,选择销售的盒饭中,应优先考虑价格为4元、5元的盒饭.点拨理解图中数据代表的实际意义,善于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是信息社会普遍使用的思维方式.3、分析:由条形统计图知喜欢篮球的有13人,扇形统计图中喜欢篮球的人数占26%,13=50(人).所以总人数为杀%26解:(1)因为13÷26%=50,所以本次被调查的学生人数是50.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图5-2-7所示.(2)因为1 500×26%=390,所以估计该校最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有390人.(3)如“由于最喜欢乒乓球运动的人数最多,因此,学校应组织乒乓球对抗赛”等.(只要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合理、健康、积极的建议即可给分)点拨本题为统计图表题,利用同一项目在不同统计图中的信息解题.4、分析:先求出空气质量分别为优、良和轻微污染的天数,然后即可求出比值,再制作统计图.解:(1)空气质量为优的有3天,良的有15天,轻微污染的有12天.它们之比为优:良:轻微污染=1:5:4. (2)条形统计图如图5-2-8所示. (3) 365×301053++=365×0.6 =219(天). 答:每月共用电6千瓦时. 体验中考1、解析:用折线统计图更能把气温的变化情况显示出来.答案:C2、解析:从旅游收入年增长率统计图中得到xx 年收入比xx 年收入增长33%,xx 年收入比xx 年收入增长29%,故xx 年旅游收入最高,①正确.xx 年收入为4 500(1+29%)万元,xx 年收入为[4 500÷(1+33%)]万元,故收入增加了[4 500×(1+29%)-4500÷(1+33%)]万元,则②错误. xx 年旅游人数增长率为255255280-,则xx 年该景点人数为280×(1+255255280-)万人次,则③正确.故其中正确的个数是2. 答案:C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教学设计1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的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方法,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能运用图表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统计学的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但他们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方法的了解还比较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方法,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
2.能运用图表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方法。
2.频数、频率的概念及运用。
3.图表的绘制及数据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如调查问卷、数据表格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3.准备统计学软件或工具,如Excel、Python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引入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方法,以及频数、频率的概念。
通过案例展示数据的收集过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践操作,如填写调查问卷、整理调查数据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5.2数据的表示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基本目标】根据图表提取信息,处理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重点】会识别各种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教学难点】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进行决策.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三种类型的统计图表,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得出有意思的结论.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2016年第31届奥运会在巴西举行,为了帮助中国代表团分析夺牌形式,我们可以将第30届伦敦奥运会美、中、俄、英等国家奖牌以统计表和统计图呈现,见教材(多媒体展示),和我国自第24届——第30届总计奖牌数回眸.如何评价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历届奥运会上的表现呢?生1:“我看奖牌总数最好.”生2:“我以为金牌数最好.”生3:“我看将金银铜牌换成分数比较总分最为合适.”明确: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综合评价的意义.师:“刚才同学们都绘制了自己本学期以来数学单元小测验成绩的统计表,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一下去读,看看都有哪些收获.”生1:“王华一直在进步,他的单元小测验的成绩一次比一次高.”生2:“李明的成绩不够稳定,看他的成绩统计表就知道,忽高忽低.”师:“你们再看看,分别设计运用了哪些统计图表.”生:“统计表不大一样,可是大家几乎都选用了折线统计图.”师:“为什么选择折线统计图呢?”生:“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反映成绩的变化.”明确:先对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选用合理的统计图表.【教师归纳】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见教材P142.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教师巡视,及时点评.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例学期结束前,学校想知道学生对本期学校工作的满意程度,特向全体学生(1000人)做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作出条形统计图.(2)计算每一种反馈意见所占总人数的比,并作出扇形统计图.(3)你认为本次调查结果对校领导总结本学期工作,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有影响吗?为什么?【教学说明】熟练掌握三种统计图的制作,会对实际生活进行决策.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完成教材P143的第2题.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本节课以学生参与、合作绘制各种统计图表,结合统计图表呈现的信息,用所得的信息进行生活决策.整节课教师对学生绘制统计图表的规范性作好指导,让学生养成在统计中用数据说话的好习惯.信息的理解具有开放性,对学生不同的想法,给予指导、鼓励,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2 数据的表示 15.2.1 扇形统计图导学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15.2.1 扇形统计图【学习目标】1、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绘制简单的扇形统计图。
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培养互相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学习重难点】1、绘制扇形统计图,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2、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和用到各种各样的统计图,有哪些?二、学习新知自主学习:(一)探究扇形图的特点问题1:P135现在要请同学们回答,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人们失去牙齿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情况有没有不同?为了学会制作扇形图,要求学生先观察图中的每个圆中所有扇形表示的百分比之和为多少?再要求学生量一量,每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多少?再要求学生用360度去除测量出来的角度,计算出百分比.(二)画扇形图提出问题:P136“问题2”怎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各国得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自己动手绘制扇形统计图,并归纳出绘图的一般步骤:第1步:中国得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为:÷≈368940.45%第2步:,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应为:⨯.36040.45%145.6≈在扇形统计图的学习中,有些学生会将角度与百分比混淆,如误以为中心角为45°的扇形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占45%的份额。
第3步:。
要求学生将韩国、俄罗斯、墨西哥的得票率补充在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中.实例分析:例1、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下列数据:某乡镇2000年平均每人每季度消费性支出为446元,其中食品占40.6%,衣着占12.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占7.0%,医疗保险占5.9%,交通通讯占8.7%,娱乐文化教育等占12.7%,居住占8.6%,杂项商品占4.3%.【随堂练习】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
2.某校八年级学生英语成绩达到优秀标准的有60人,占总人数的14,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这部分学生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在这幅图中表示良好等级的圆心角是120°,则达良好等级的学生有3.绍兴市某村水果种植基地里,14的面积种植了梨,12的面积种植了苹果,18的面积种植了葡萄,其余的面积种植了枇杷,请你根据这些数据画出扇形统计图.【中考连线】某电台“市民热线”对上周接到的热线电话进行了分类统计,得到的统计信息图如图2所示,其中有关房产城建的电话有36个,请你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上周“市民热线”接到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有多少个?(2)据此估计,除环境方面的电话外,“市民热线”今年(按52周计算)接到的热线电话约多少个?【参考答案】随堂练习1.比例;2.90;80;3.先算出枇杷种植面积为12.5%,然后画出扇形统计图如下:中考连线︒÷︒=,上周接到的热线电话个(1)有关房产城建的电话所占百分比为:723600.2÷=,上周“市民热线”接到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所占百分比:数:360.2180︒-︒-︒-︒÷︒=︒÷︒=,上周“市民热线”接到有关环境保(3601447236)3601083600.3⨯=个;护方面的电话有:1800.354÷=,“市民热线”今年(按52周计算)(2)上周接到的热线电话个数:360.2180⨯=个接到的热线电话约180529360。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2 数据的表示(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教案 华东师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课题名称§15.2 数据的表示——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三维目标1、使学生学会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展统计表示;2、学会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据。
重点目标数据的表示;难点目标选择一种适当数据表示方法。
导入示标知识回忆与设疑:阅读P136“问题1〞前复习内容,复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简单知识。
目标三导学做思一:〔问题1〕解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活总值〔GDP〕一直呈递增趋势,1952年只有679亿元,1962年上升到1149.3亿元,1970年上升到2252.7亿元,1980年上升到4516.8亿元,1990年上升到18547.9亿元,2000年上升到89404亿元。
对于上例中,为了让这些数据更有次序,使得使用这些数据的人员能更方便去使用,我们要求:〔1〕设计一张统计表,简明地表达这一段文字;〔2〕再设计一张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说明这种递增趋势;〔3〕从上述两张图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活动:设计表格和图表,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做思二:例题讲解:“问题2〞在2004年第28届悉尼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 中国体育健儿在该届奥运会上共夺得多少奖牌?和其它国家相比,其获得的金牌数在总金牌数中占多大的比例?(2) 从所获奖牌总数情况看,和最近几届奥运会相比,中国体育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成绩如何?分析:上面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给出答复以下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收集该届以及最近几届奥运会上各个代表队取得数据,表5说明,中国体育健儿在28届奥运会上共夺得63枚奖牌,其中金牌32枚,占该届奥运会总金牌数301枚的11%.根据上表中金牌数这一列的数据,可以画出图和5.2.3,它们分别是美、俄、中、澳、德五国在该届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思考:你知道图5.2.3中美国占12%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对于第〔2〕小题我们需要作纵向比较,可以比较我国体育健儿在最近六届奥运会上所获奖牌总数的情况。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2 数据的表示导学案华东师大版

数据的表示
年级八学科数学课型新授授课人
学习内容数据的表示
1、理解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
学习目标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学习重点制作扇形统计图;
学习难点制作扇形统计图;
导学过程复备栏【温故互查】:
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哪几种?
【设问导读】:
阅读“问题1”,回答:
1、图中各个扇形分别表示什么?
2、人们失去牙齿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对于不同的人群,情况是否有变化
4、如何求出各部分所占的圆心角的度数?
阅读“问题2”,回答:
1、怎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各国得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
2、完成图15.2.3.
归纳: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是什么?
课后143页练习第1题
【巩固训练】
折线图:
从上表与上图中,可以发现:
(1)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 的趋势;
(2)增长的趋势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952年1962年18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收集数据的方法是什么?
2.频数,频率的意义是什么?
3.表示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4.请看下面的问题:
(1)某班有20名学生,其中,有2名学生爱玩乒乓球,有4名学生爱玩足球,有5名学生爱玩羽毛球 球,有4名学生爱蓝球,有5名学生爱玩排球球.
(2)某周的七天气温是星期一,零上1度;星期二,零度;星期三,零下1度;星期四零下3度;星期五,零下5度;星期六,零下6度;星期日零下8度.
进行讲解并结合统计图说 明各自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见教材和 练习册.
六.课后小结:
数据的收集的相关知识.
七.课后作业:.
复印给 学生.
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将知识和实际问题 相结合.
教学反思
数据的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根据问题绘制统计图表,正确表 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统计图表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选择合理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应的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运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点
几 种统计图的制作与不同应用.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法学法设计
三.归纳知识,培养能力:
1.折线 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制作.
2.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四.运用知识,分析解题:
(1)对问题:某班有20名学生,其中,有2名学生爱玩乒乓球,有4名学生爱玩足球,有5名学生爱玩羽毛球球,有4名学生爱蓝球,有5名学生爱玩排球球.
( 2)某周的七天气温是星期一,零上1度;星期二,零度;星期三,零下1度;星期四零下3度;星期五,零下5度;星期六, 零下6度;星期日零下8度.
你能对上面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写出几条结论吗?
二.导入课题,研究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数据的表示
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明确要研究,探索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去研究和讨论。.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回顾知识的时间。
为学生创设表现才华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