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1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1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闽侯县实验小学廖丹云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班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但是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习小组按座位组建,固定不变,难免影响整体的有效性,影响其有效发展;二是小组合作只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未作为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讲究实效,因而出现学习要求不明,讨论时间匆匆,优秀生主宰小组的现象,看来热闹而效果不佳。小组学习流于形式的做法实在令人长叹不已。

这个学期以来,我参加了学校的开展的“青蓝工程”活动,在展青老师的指导下,就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尝试,同时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时机不当、组不科学、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等几方面,怎样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感受。

1、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条件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机。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大致有三个环节:一、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进行预习,上课开始时让四人小组进行预习检查。二、在解读课文内容时,如有让学生感悟的地方,在给学生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里交流感受。三、口语交际时要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以训练口才。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在构建小组是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 人为宜。学生的能力层次要全面,即低、中、高都有,这样有利于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男女生人数要搭配均衡。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在我班的四人小组中,我都选派一位能力强的学生作为负责人,每次由他安排其他几位成员的任务,并及时进行反馈。

(2)培养良好的合理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人云亦云”盲目跟从的现象。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

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习后进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的参与到交流中去,并对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合作学习的快乐。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智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合作精神和学习方法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将继续关注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期让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