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P—CDP井间地震叠加成像方法及其试算效果

合集下载

地震勘探新方法作业题

地震勘探新方法作业题

地震勘探新方法作业题01综述1、写出5种与常规地面采集(地面激发、地面接收,主频20-40Hz)不同的地震勘探新方法新技术。

VSP:地面激发、井中接收(零偏、非零偏、Walkway、三维)井间地震:井中激发、井中接收时移地震/四维地震:多次采集随钻VSP:钻头激发多波多分量:纵波、横波激发(山地地震高分辨率采集高密度采集)2、写出地震勘探中5种解释新方法。

属性分析、地质统计学、反演:叠后反演、叠前反演(EI)、AVO、裂缝预测、信息融合技术、神经网络3、写出5种地震勘探基础理论新方法。

反演理论、小波变换、神经网络、模糊聚类、图形图像学、地震波模拟(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各向异性02 VSP1、什么是VSPVSP:垂直地震剖面,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

也即在地面激发、井中放置检波器接收地震信号的一种地震观测技术。

2、VSP的采集方式(VSP的采集方式是指激发点、接收点的排列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地面多次激发,井中三分量接收,激发-检波器提升-再激发-再提升。

3、VSP分为哪几种采集方式(三种)按激发点、接收点的分布特征可以将VSP的采集方式分为①常规VSP采集;②长排列资料采集;③三维VSP与三维地震联合采集4、零偏移距VSP有哪些应用求取各种速度、识别地面地震剖面上的多次波、标定地质层位、计算井旁的Q衰减因子等。

5、偏移距(非零偏)VSP有哪些应用查明井旁的地层构造细节、其作为二维观测可以作出一小段局部地震剖面,具有很高的垂向和横向分辨率描述井旁一定距离内的构造和岩性变化。

附:VSP应用:提取准确的速度及时深关系(零偏)标定地震地质层位(零偏)多次波的识别(零偏)提取反褶积因子预测井底下反射层的深度计算吸收衰减系数提取纵横波速度比及泊松比等参数6、在VSP中,什么是上行波和下行波。

直达波是上行波还是下行波,一次反射波是上行波还是下行波向下传播到达检波器的波/来自接收点上方向下传播的波称为下行波;向上传播到达检波器的波/来自接收点下方向上传播的波称为上行波。

折射波地震记录叠加成像方法研究

折射波地震记录叠加成像方法研究

折射波地震记录叠加成像方法研究冯太林;张学工;李衍达;白天成;李云;杨贵祥;陆修莲【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01(044)001【摘要】多次覆盖折射波地震勘探是用来追踪反射波成像质量较差地区的地质构造或用于追踪深层基底形态及研究基岩面的一种勘探方法.基于折射波理论,用折射地震记录中的折射波对地下折射界面进行成像,应用共深度折射面元叠加成像理论方法,给出用共深度折射面元叠加成像技术对地下折射界面进行成像的速度分析与动校正计算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折射波发育探区的共深度折射点叠加成像方法,最后以模型和实际例子说明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Multi-fold refractive seismic exploration is generally used totrace the geological structural interfaces when the reflective seismic section is not good. It is used also to trace the base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and to study the base interfac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imaging underground refractors with the refractive seismic waves. The method was called common depth refractive segments stack imaging method. The velocity analysis procedure and NMO processing of the refractive wave by use of the theory and the method will also be given. A better imagingmethod,common depth refractive point stack imaging method,will be proposed in the paper. The exactness and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methods will be verified by processing model example and real data.【总页数】6页(P129-134)【作者】冯太林;张学工;李衍达;白天成;李云;杨贵祥;陆修莲【作者单位】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信息研究所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信息研究所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信息研究所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江苏石油勘探局,扬州 225261;江苏石油勘探局,扬州 225261;江苏石油勘探局,扬州 225261;江苏石油勘探局,扬州 2252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相关文献】1.地震折射波PKHKP的记录特征及应用 [J], 王维远;陈尚尉;于绍雨;陈楠;李茂林2.浅层地震记录中多次反射折射波的识别和消除 [J], 冯莉;王勤;邓达康3.关于反射波,折射波及透射波的地震层面成像的讨论 [J], Vesn.,AL;周立君4.陷落柱对煤岩折射波的影响及相应成像方法研究 [J], 王季; 刘最亮; 牛欢; 李刚5.连续子波反射叠加合成地震记录方法 [J], 李希元; 胡望水; 张楠; 朱恒; 李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5章 地震叠加法原理

第5章 地震叠加法原理
20
由于B与B’相对于反射界面R是对称的,所以等效界面R’与地面相 对于反射界面R也是对称的。在△OPE和△OB* PE中,PE是公共边, OE=OB* E=h,OOB*⊥R,所以,△OPE=△O*PE,则∠OPE=∠O*PE=φ, 说明等效界面R’对地面的倾角为2φ,即φ’=2φ。等效界面的法 线深度h' 可由下式求得:
29
对于P界面的一次反射波旅行时可以用等效速度(平均 速度)v来表示
t t0
1 x2 v2t02
t0
1
x2 2v 2t0 2
D界面的多次波可看成等效界面处的一次反射旅行时
tD t0
x2 1 vD2t02
t0
1
x2 2vD 2t0 2
多次波的剩余时差δtD为
tD
tD
t
x2 2t0
1 vD2
1 v2
12
多次波是一种干扰波,它与一次反射波互相干涉叠加, 破坏对有效波的识别与追踪,而且可能将多次波误认 为是深层界面的一次波而进行解释,导致错误的地质 推断。因此,为了提高地震勘探水平,压制、识别多 次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向题。
13
1、多次反射波的类型
多次反射波一般分为下面几种: 1)全程多次反射波
在爆炸点处,x=0,有
t0
2h v
sin 2 sin
2t0
cos
在倾角较小情况下。cos φ →1,t0′≈2t0,说明 在记录上,全程多次波的自激自收时间,近似等于 一次波的自激自收时间的2倍,这是一个常用的识别 近于水平界面的多次波的重要标志。
22
将上面的结果推广到全程m次反射波,有:
tm
5
炮点与接收点 中点处的t0
共炮点反射时距曲线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新进展——静校正和叠加成像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新进展——静校正和叠加成像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新进展——静校正和叠加成像
徐颖;郑朝平
【期刊名称】《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年(卷),期】2003(026)006
【摘要】存第65届EAGE年会发表的有关地震资料处理方面的论文中,静校正、去噪和叠加成像技术仍然是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目前,静校正已由简单的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发展到层析静校正、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等。

在叠加成像方面,CRS叠加、非线性扩散滤波等可直接用来提高地震成像质量。

叠前的非拉
伸动校、子波的一致性、三维速度滤波等叠前处理方法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总页数】8页(P439-446)
【作者】徐颖;郑朝平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4
【相关文献】
1.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新进展--静校正和叠加成像 [J], 徐颖;郑朝平
2.涌浪静校正技术在海洋单道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J], 李丽青;徐华宁;舒虎
3.基于曲时面静校正技术在陕169井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J], 吴佳乐
4.非均匀网格层析静校正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J], 解洁清
5.配套静校正技术在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北地震资料处理的应用 [J], 刘芳;廖小玲;廖波;鲍红;易孟成;李建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井间地震走时波形层析成像方法

井间地震走时波形层析成像方法

井间地震走时波形层析成像方法
裴正林;余钦范
【期刊名称】《现代地质》
【年(卷),期】2001(015)003
【摘要】提出了井间地震走时波形顺序反演方法.该方法先利用井间地震走时反演得到速度模型的低频成分,然后用井间地震波形反演获得速度模型的高频成分 .数值模型试验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反演稳健,提高了走时成像的分辨率,克服了波形成像易于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实现了快速高分辨率成像.
【总页数】6页(P333-338)
【作者】裴正林;余钦范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地球物理勘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井间地震射线走时层析成像数值模拟 [J], 刘良琼;刘江平;张英德
2.小波多尺度井间地震波形遗传进化层析成像方法 [J], 裴正林;余钦范;牟永光
3.小波多尺度井间地震波形层析成像方法 [J], 裴正林;余钦范
4.局部异常体井间地震走时层析成像研究 [J], 裴正林;余钦范;冯锐
5.井间地震数据直达波走时层析成像 [J], 陈贇; 张中杰; 滕吉文; 王光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井间地震和逆VSP联合层析成像

井间地震和逆VSP联合层析成像

井间地震和逆VSP联合层析成像
张树林;朱介寿
【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年(卷),期】1993(028)005
【摘要】在研究井间地震和逆VSP联合层析成像时,充分考虑了波射线在纵、横向非均匀介质中的弯曲效应。

首先采用打靶法进行两点射线追踪,用奇异值分解法解病态方程;然后设计了一个理论模型进行试验,并用上述方法对实际井间地震和逆VSP资料进行处理,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当地下介质比较复杂时,利用射线追踪可能出现盲区。

为了克服盲区给反演计算带来的影响,可对盲区改用直射线代替曲射线追踪。

【总页数】7页(P577-583)
【作者】张树林;朱介寿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井间地震直达波和反射波联合层析成像及应用 [J], 左建军;林松辉;孔庆丰;张建中;施俊杰
2.井间地震速度和Q值联合层析成像及应用 [J], 严又生;宜明理;魏新;万文曼
3.测井资料、岩心数据、VSP资料及井间地震资料的综合应用——一种分析复杂地质构造的有力工具 [J], GermanGomez;潘晓仁;等
4.井间地震波层析成像与直流电阻率法联合反演 [J], 马鑫
5.井间地震VSP技术在渤海油田的首次应用 [J], 刘劲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井间地震反射波POSTMAP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井间地震反射波POSTMAP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井间地震反射波POSTMAP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魏国华;孔庆丰;左建军;魏宏泉
【期刊名称】《油气地球物理》
【年(卷),期】2006(004)003
【摘要】VSP-CDP成像是常用的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方法,因其成像不能使绕射波很好收敛,降低了资料的横向分辨率。

为此,我们提出了对反射波进行两步成像的策略——POST脚偏移成像。

其先利用改进的VSP-CDP成像方法得到CDP道集,再将VSP-CDP成像后的数据作为输入并提取偏移算子进行偏移。

合成记录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能使绕射波很好收敛,可提高井间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魏国华;孔庆丰;左建军;魏宏泉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257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井间地震反射波有限角度叠加方法研究与应用 [J], 孔庆丰;左建军;魏国华
2.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的初步认识 [J], 乔玉雷;王延光;李九生;何惺华
3.对井间地震反射波的分析 [J], 何惺华
4.井间地震POSTMAP偏移成像研究及应用 [J], 魏国华
5.隧道三维地震反射波法超前地质预报偏移成像应用研究 [J], 蔡盛;张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先进的井中地震技术实现薄层成像

利用先进的井中地震技术实现薄层成像

利用先进的井中地震技术实现薄层成像
Pau.,BNP;张美玲
【期刊名称】《国外油气勘探》
【年(卷),期】2000(012)001
【摘要】高成本的数据采集以及震源能量的限制妨碍了井中地震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压电震源和空气枪震源的不断改进,那些液压耦合震源面临着与管波有关的严
重问题。

此外,压电震源的频带较窄,峰值出现在大于1kHz处,这便限制了它在高Q 值地层中的应用。

因此。

【总页数】9页(P85-93)
【作者】Pau.,BNP;张美玲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29
【相关文献】
1.利用井中信息和地面地震资料实现速度各向异性分析和深度成像 [J], Kirtland;Grech;M;G;娄晓东(摘译)
2.地震技术在致密薄层油气藏水平井设计中的应用 [J], 李鹏;马云海;赵宏忠;潘晓

3.利用水平井热采技术成功实现薄层特稠油油藏的产能突破 [J], 代艳玲
4.井中地震技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井中地震技术发展及应用展望 [J], 赵邦六;董世泰;曾忠
5.利用全方位偏移成像技术提高地震成像精度——以更新潘诺尼亚盆地前新近系底部油田的地震地质模型为例 [J], Tatiana Olneva;Daniil Semin;Alexander Inozemtsev;薛花(翻译);杜民(校对);徐云霞(校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r o m j o i n 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 wa v e a n d S - wa v e v e l o c i t y
Fu Che n Re n Ke y i n g Wa ng Xi n gz hi Ch e n Di a ny u a n Li u Ai q un
逐段 迭代 射线 追踪 法代替 常规射 线 追踪 方法进 行 归位成像 。利 用该方 法对合 成 井间地震 数据 和野
外 实 际井 间地震 资料 进行 了叠加 成像 , 结果表 明 , 本 文 方法运 算速度 较 快 , 成像 剖 面质量 较 高 , 包含
了丰富 的地层 信 息 , 能够 满足 实际处理要 求 。 关键 词 X S P C DP叠加 成像 井 间地震 逐 段迭 代射 线追 踪 试算 效果 道集 进行 叠加得 到成 像剖 面 。
确 定反 射点 位置 和反 射波旅 行 时 。为 了得 到准 确 的 反 射点 位置 和反 射 波旅 行 时 , 经 过 对 各种 正 演 方 法 的试算 和对 比分 析 , 本 文采 用 了运 算 效率 较 高 的逐
段 迭代 射线 追踪 方法 。
1 XS P — C DP井 问 地 震 叠 加 成 像 方 法
海 上 开 发 地 震 技 术 及 应 用 研究 ( 编号 : 2 0 0 8 Z X 0 5 0 2 4 0 1 ) ” 部分研究成果 。
第 一 作 者简 介 :张 振 波 , 男, 高 级工 程 师 , 现从 事海上地 震采集 处理工 作。地址 : 广 东 省 深 圳 市 蛇 口工 业 二 路 1号 海 洋 石 油 大 厦 ( 邮 编
t h e i r c r o s s p l o t f e a t u r e s ) ,a n d i t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ma y b e r e l a t e d t o t he f o r ma t i o n p e t r o p hys i c s a n d AVO t y pe s .Th e me t h od o l og y wa s u s e d t o a n
mo un t o f we l l l o gg i ng a nd e x pe r i me nt a l c or e d a t a
Sou t h Chi n a Se a, a nd t he r e s u l t s we r e a c c or d a n t
t i o n;ne w me t ho d ol o gy
o p e d . Th i s me t h o d o l o g y c a n o b j e c t i v e l y i d e n t i f y
( 上接 第 2 7页)
3 结 论
对 传 统 的 VS P C DP叠 加 成 像 方 法 进 行 了 改 进, 提 出 利 用 逐 段 迭 代 射 线 追 踪 法 代 替 常 规 的 射 线追踪 方 法 进 行 归位 成 像 , 以 大 幅 提 高 运 算 效
当构 造 比较 简单 时 , 根 据几 何 关 系 ( 图1 ) 可 以 得 到炮点 至检 波点 的射线 ( S R G) 旅行 时 为

 ̄ / 4 ( z 一 ) 。 +z
, 1 、
式( 1 ) 中: =( S +g) / 2 , S为炮 点 s的深 度 , m; 冀为
检 波点 G 的深度 , m; 为反射 界 面以上 的速度 , m/ s ; 为反射界面 的深度 , m; z 为炮 点 S和 检波点 G 之 间
Z h a n g Z h e n b o Wa n g J i a n h u a
Li H ui f e n g Fa n Ti ng e n
Li Xu x u a n
Su n Y ua n
( 1 .S h e n z h e n Br a n c h o f CNOOC Lt d.,Gu a n g d o n g,
5 1 8 0 6 7 ;2 . CNOOC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Be i j i n g,
1 0 0 027:3. P e t r o l e u m Re s o ur c e s Sc h o o l, Xi ’ an
Pe t r ol e um Uni v e r s i t y ,X ’an,7 1 0 0 65;4. Ge ol ogi c al
a l y z e t he c a us e s o f W e l l D f a i l u r e i n t h e w e s t e r n
( Z h a n j i a n g Br a n c h o f CNO( X2 Lt d. ,Gu a n g d o n g,5 2 4 0 5 7 ) Ab s t r a c t :Th r ou gh a 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s i s o f a va s t a
bu t t o n o f P— — wa ve a n d S — — wa v e d a t a ha s be e n d e v e l — —
s ha pe; c r o s s pl o t f e a t ur e; g a s po t e n t i a l i d e n t i f i e a —
*国 家 科技 重 大专 项 “ 海 上 稠 油 高 效 开 发新 技术
5 1 8 0 6 7 ) 。E — ma i l : z h a n gz h b @c n o o c . c o n. r c n。
用于确定 C MD道 集 中的 反 射 波 走 时 和
横 向位 置 的 示 意 图
率, 改 善 井 问地 震 数 据 的 成 像 精 度 。 合 成 井 间 地
A me t h o d o f XS P— CD P c r o s s we l l s e i s mi c s t a c k
i ma g i ng a n d i t s t r i a l e f f e c t
研 究
井 问地震 XS P — C D P的叠 加 成像 过 程 可 以 简单 地描 述为 : 井 间地震 资料 采集 时 , 在 激发 井 中多个激 发点 进行 激发 , 在接 收井 中各个 接 收点进 行接 收 , 形 成 多个 共 炮 点 ( C S G) 道集, 对 这 些 道 集 利 用 VS P — C D P方 法抽取 各共 反射 点 道集 , 进 而 对 各共 反 射 点
第 2 5卷 第 1期 2 0 1 3年 2月
中 国海 上 油 气
CH I NA O FFSH OR E oI L AN D G AS
V ol _ 25 No .1 Fe b .2 01 3
X S P — C D P井 间地震 叠加 成 像 方 法 及 其试 算 效 果 *
3 2
中 国 海 上 油 气
2 ( I 1 3年
Hale Waihona Puke A me t h o d o l o g y t o i d e n t i f y g a s p o t e n t i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ga s p o t e nt i a l i n f or ma t i on by di r e c t l y ba s i n g o n t he c ur ve s ha p e s o f P— wa ve a nd S wa v e v e l o c i t y ( or
张 振 波 王 建 花 李 绪 宣 李 辉 峰 范 廷 恩 孙 渊
( 1 . 中 海石 油 ( 中 国) 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2 . 中海 油 研 究 总 院 ; 3 . 西 安石 油 大学 油 气 资 源 学 院 ; 4 . 长 安 大学 地 测 学 院)
摘 要 对 传 统 的 VS P — C DP方 法 进 行 了 改 进 , 提 出 了 XS P — C D P 井间地 震 叠加 成像 方 法 , 即利 用
i n t he we s t e r n S out h Chi n a Se a,a me t ho do l o g y t o
i d e n t i f y g a s p o t e n t i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f r o m j o i n t d i s t r i
斜井 井 间地震 数 据 的反射 点 较 为 分 散 , 反 射 波 归 位成像 困难 。 目前井 间地震 的反 射波 成像 方法 主
要 包括 2类 : 一类是 基 于波动 方程 的成像 方法 , 另 一 类 是射 线追 踪叠 加成像 方法 。射 线追踪 叠加 成像 方 法 中最 具 代 表 性 的是 VS P — C DP转 换 算 法 ] , 它 是 根 据测 井或 层析 成像 提 供 的速 度模 型 , 采 用 射 线 追 踪 的方 法 直 接 进 行 归 位 成 像 。该 方 法 常 用 于 VS P 资料处 理_ 2 j , 当地层 反射 界 面平缓 , 速度 横 向变化 较 小时 , 成像效 果 较好 。 传统 的 VS P C DP叠 加 成像方 法 对 速度 模 型 的
的水 平距离 , m。反射点 R与炮 点 s的水平距离 为
z一 兰 二 - ) z 一
( 2 )
精度 要求 较 高 , 射线追 踪的工作量大 , 计 算 速 度 较
慢 。本文 对 VS P — C D P方 法 进 行 了改 进 , 提 出 以 高 当构造 情况 较 为 复杂 时 , 很 难 用 上述 简 单 方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