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旅游研究2019年西部旅游研究发展报告-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问题研究 毛里求斯的发展模式可以复制吗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二上人教版(2019)选必二地理

问题研究 毛里求斯的发展模式可以复制吗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二上人教版(2019)选必二地理
问题研究 毛里求斯的发 展模式可以复制吗
学习 目标
通过材料,了解小岛国自然条件的共同特 点及其发展的制约条件
结合图文资料,总结毛里求斯在位置、 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结合材料,了解毛里求斯经济发展的特 色,分析其旅游资源的优势,并且明确毛 里求斯为发展旅游业在旅游资源保护、 旅游政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
【拓展探究】
1.新加坡哪些地理条件对工业发展不利?
国土面积狭小、分散,自 然资源贫乏; 劳动力短缺,市场狭小。
【拓展探究】
2.除新加坡本身的地理条件外,促进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因 素还有哪些?
处于西亚石油原产地和东亚石油消费 区之间的有利位置和石油工业大发展 的历史机遇; 政府政策支持,鼓励海外投资; 本国人才众多,科技力量雄厚; 邻近东南亚,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和 富饶的物产。
1.下列不属于塞舌尔优势条件的是( C )
A.植物种类丰富
B.每个小岛各具特色
C.矿产资源丰富
D.蓝天、碧水、阳是( D )
A.大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业
B.大力发展近海养殖业
C.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
D.大力发展旅游业
谢谢!
交通 优势:位于印度洋国际航道上,交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劣势:远离周围大陆,交通不便,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以水运和空运为主
【探究二】毛里求斯的发展之路
1.分析毛里求斯发展制糖业的优势条件。
①位于热带海岛,气候条件适宜喜热喜湿的甘蔗 生长; ②毛里求斯岛由火山爆发形成,土壤肥沃,有一 定的耕地资源; ③历史上曾经历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国的殖民统治, 甘蔗种植历史悠久,欧洲等消费市场广阔。
【学习思路】
收集小岛国的 资料,了解资 源匮乏国家的 发展困境。

旅游业研究数据分析报告(3篇)

旅游业研究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我国旅游业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本报告通过对旅游业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1. 旅游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的数据,2019年全球旅游业的产值约为10.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0.4%。

旅游业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

2.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旅游总收入达6.63万亿元,同比增长8.5%。

我国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3. 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尽管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旅游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旅游环境问题突出等。

三、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问题。

2. 数据分析法:收集和分析旅游业相关数据,如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旅游消费等。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业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四、数据分析1. 旅游人数及收入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旅游总收入达6.63万亿元,同比增长8.5%。

从数据来看,我国旅游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消费能力不断提高。

2. 旅游消费结构从旅游消费结构来看,我国旅游业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逐渐兴起。

其中,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

关于西部旅游资源及旅游现状的分析

关于西部旅游资源及旅游现状的分析

20 0 2年 3月
也会 给 西 部 旅 游 带 来 一 个 长 期 的 、广 阔 的发 展 空 间 。 因为一 个地 方 的 自然 风景是 静 止不 变 的,而 一 个 地方 的民族 风俗却 总在 发展 变化 之 中 ,令人百 看
长 期 形 成 的 风 俗 习 惯 。 它 具 有 民族 性 、功 利 性 、地
块 令人 神往 的地 方 ,东起 长安 的丝绸 之 路 、当年 路 繁华 ,如今 留给我 们 的是敦煌 ,楼 兰……这样 些 璀璨 的 遗迹和 悠悠 的 回忆 ,并 焕发 着 文化旅 游


的 勃 勃 生 机 !蛾 眉 天 下 秀 , 青 城 天 下 幽 ,华 山 天 下 奇 , 天 山 的 天 池 ,秀 美 绝 伦 ,云 南 的 石 林 , 万 峰 争 奇 ,更有 人 间仙境 九寨 沟 ,世界奇 迹兵 马俑 。一个
域 性 、传 承性 及 变 异 性 等特 点 。早 在 1 4 8 6年 英 国
学 者 威 廉 ・ 姆 逊 即 提 出 民 俗 学 一 词 “ okoe 、 汤 F llr”
民族 传 承着 渊源 的文化 ,一 段残垣 断壁 蕴 藏着上 千 年 的历 史 ,一座古 庙维 系着 久远 的美丽 传说 。西 部 的旅 游 资源 是永远 发掘 不尽 的宝藏 ,西 部 的旅游 事
维普资讯
第l 8卷 第 1 期
关 于西部旅 l资 源厦旅 游现状 的分析 薛
20 0 2卓 3月
关 于西部 旅 游 资 源及 旅 游 现 状 的分 析
陈 婷
成都 60 3 ) 1 0 9
( 四川工业 学 院能源 与环境 工 程系 1 9 9 9级
地 方 文 化 , 民 族 风 情 醇 厚 的西 部 之 行 将 给 四方 的游

中国西部12省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中国西部12省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这种计法将原始数据简化到0-1之间,使得指 标数据有相同的量纲和数量级 ,且保留了原始数据 的差异性和可比性。再使用SPSS软件对西部12省 市18项数据进行KM0和球形检验,结果均在标准范 围内。通过检验,说明数据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回
18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五个主 成分的累积方差百分比达87.133,已超过85,证明 前五个主成分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原始数据的大 部分信息。
—、引言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作为第三产 业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 业,正朝着更新更大的格局转型升级。中国西部的 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极具旅游价值。在新的发展时 代里,中国西部旅游如何优化发展,明晰各省区市 竞争力现状,进而实施相应的发展策略,是一个基 础性的问题。 对于“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国内学者 从国家、省、市等维度和方位分析影响因素并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爛 权TOPSIS法、线性回归分析法等,或者多种方法综 合应用。如杨晓娜等从企业、政府和公众竞争力三 个维度构建了三级评价体系,对中部六个省会城市 做了实证分析叫熊云明等依据资源禀赋、经济贡献 度、服务设施、对外开放度、游客满意度构建了评价 体系,并运用变异系数法对28省市进行了分类、评 价。卩谢爱良等从投入、产出、环境三个方面构建评 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创新竞争力 进行动态分析。[3]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方法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区域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 几方面的考虑。一是理论合理性,评价结果要能客
.403
森林覆盖率(%)
.876
星级景区密度(个/万kn?) .587
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 .880
一般公共服务支岀(亿元) .864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研究

进行管理ꎬ 以及缺乏现代化专业化的管理人才ꎮ
了多个优质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ꎬ 打造了 “ 云游
2 3 乡村旅游品牌缺失
形成了以花溪青岩古镇、 黄果树瀑布等景区为代表的
要ꎮ 一些知名旅游胜地和城市文化旅游景区已经形成
一批优秀智慧景区ꎬ 引领带动了贵州旅游产业的高质
了自己的知名品牌ꎬ 而对于贵州省当地的乡村旅游业
民受教育程度较低ꎬ 导致综合素质偏低ꎬ 服务水平和
地方特色的旅游主体功能区ꎬ 形成了特色突破、 多极
质量均有待提高ꎮ 同时ꎬ 还因为管理制度混乱ꎬ 缺乏
拉动的旅游模式ꎮ
规范化统一的管理制度ꎬ 使得乡村旅游业呈现一种杂
1 2
乱无章的粗放式经营状态ꎮ 要想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可
贵州的 历 史 文 化 底 蕴 颇 为 深 厚ꎬ 从 1930—1936 年ꎬ
达地区增长空间较大ꎬ 乡村旅游业起步相对较晚ꎬ 发
注: 资料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局ꎮ
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ꎮ 因此ꎬ 本文将贵州省旅游
1 1
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总结ꎬ 并在此
收稿日期: 2021-05-20
旅游总收 乡村旅游扶
入占比 / % 贫重点村 / 个
73 48
“ 山地旅游 +地方特色” 模式
等方面存在的问题ꎬ 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应对措施ꎬ 为更好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借鉴ꎮ
关键词: 乡村振兴ꎻ 乡村旅游业ꎻ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 S-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处理好
“ 三农” 问题的关键ꎬ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ꎬ 按
重要产业ꎮ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ꎬ 当地的基础设施也会随

民族旅游数据分析报告(3篇)

民族旅游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族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本报告通过对民族旅游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为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各大旅游网站及旅行社等公开渠道,涵盖了民族旅游的游客数量、旅游收入、旅游产品、旅游地区等多个方面。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以下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民族旅游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如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

(2)相关性分析:分析民族旅游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如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等。

(3)回归分析:建立民族旅游各指标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民族旅游的影响程度。

三、民族旅游发展现状分析1. 游客数量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我国民族旅游游客数量逐年上升。

2019年,民族旅游游客数量达到5.4亿人次,同比增长7.5%。

其中,国内游客数量为5.3亿人次,境外游客数量为1000万人次。

2. 旅游收入民族旅游收入也在持续增长。

2019年,民族旅游总收入达到5600亿元,同比增长10.2%。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为5480亿元,境外旅游收入为120亿元。

3. 旅游产品民族旅游产品种类丰富,包括民族风情旅游、民俗文化体验、民族节庆活动、民族特色美食等。

近年来,民族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4. 旅游地区民族旅游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如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

此外,东北地区、江南地区等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四、民族旅游发展趋势分析1. 游客结构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民族旅游游客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家庭游、自驾游、研学游等成为主流,中高端游客比例逐年上升。

2. 旅游需求游客对民族旅游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追求深度体验、个性化定制、生态环保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

Further Cover 深度涉足引言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消费市场不断改革升级的背景下,文旅融合逐渐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江西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旅游业作为婺源的支柱产业,对婺源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婺源十分重视“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何使乡村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因此,本文以江西婺源为例,在借鉴优秀经验和剖析现存不足的基础上,探究并构建文旅融合路径,以期为全国各地乡村提供借鉴,从而达到助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目的。

一、婺源文旅融合的发展概述(一)婺源文旅融合发展的条件基础1.婺源地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婺源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江西、安徽、浙江三省交界处,是古徽州六县之一,被列为“全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紧密相连,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峰峦叠翠,碧溪环绕,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

婺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帮助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特色人文内涵,吸引了千万游客慕名前来。

2.婺源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婺源自古文风鼎盛,历史悠久,素有“书乡”“茶乡”之称。

截至2019年,婺源共有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和1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

除此之外,婺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涵盖民俗、舞蹈、传统手工艺、戏剧等多个方面,不仅展示了婺源的历史底蕴,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3.中央地方政策的引导扶持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法律政策进行引导扶持,共同推动乡村文旅融合的健康发展。

在中央方面,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的国内形势、结合经济发展战略作出的重要决策。

社会实践敦煌旅游报告

社会实践敦煌旅游报告

一、前言敦煌,这座坐落在甘肃省西部戈壁滩上的古老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2019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敦煌旅游社会实践团,深入了解了敦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

以下是我在此次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

二、敦煌的历史文化1. 莫高窟:壁画艺术的瑰宝莫高窟是敦煌的标志性景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窟内壁画内容丰富,技法精湛,涵盖了佛教、道教、儒家等多种文化元素。

我在莫高窟参观了多个洞窟,其中最为震撼的是第160窟的《鹿王本生图》,壁画中的线条流畅,色彩鲜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 敦煌古城:历史的见证者敦煌古城位于莫高窟东约30公里处,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城内保存有大量的古代建筑、壁画和雕塑,是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资料。

在古城中,我们参观了烽火台、城楼、民居等建筑,感受到了古代边塞城市的繁华与沧桑。

3. 敦煌博物馆:历史的陈列馆敦煌博物馆位于敦煌市区,馆内收藏有大量与敦煌相关的文物,包括壁画、雕塑、瓷器、铜器等。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深入了解了敦煌的历史文化,对丝绸之路的交流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敦煌的自然风光1. 鸣沙山月牙泉:沙漠中的奇迹鸣沙山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区东南约30公里处,是敦煌的著名景点。

鸣沙山因沙子会发出声音而得名,而月牙泉则像一把弯弯的月牙镶嵌在沙漠中。

在这里,我们骑骆驼穿越沙漠,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雅丹魔鬼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雅丹魔鬼城位于敦煌市区东北约150公里处,是一处典型的雅丹地貌。

这里的岩石形态各异,仿佛是魔鬼的城堡。

站在城墙上,远眺沙漠,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敦煌的现代社会1. 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敦煌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政府在保护和开发敦煌旅游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仅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 生态环境保护敦煌地处沙漠边缘,生态环境脆弱。

为了保护敦煌的自然环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绿化、控制旅游开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遗 产地 风景名 胜区
森林公 园 自然保 护区 地质公 园 历史文 化名城 水利风 景区 合计
宁夏、西藏、青海、贵州等省区由
于交通区位、经济发展水平与开发 政策方面的影响则数量较少。这些 省区也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潜力省区,
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在条件成熟
时能成为拉动西部旅游发展甚至是 中国旅游跃升的重要力量。
西部旅游研究
2019年西部旅游研究发展报告
中国旅游研究院西部旅游发展研究基地 2019年12月
前言

西部旅游发展问题在西部大开发持续深入的大背景下 越来越重要,本报告对中国西部地区旅游发展进行总结回
顾,同时,对一年来中国西部旅游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跟
踪,为政府决策、业界发展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区域视角 的旅游发展状况分7.1 27.5 18.6 -56.7 20.4 19.11 0.3 28.23
2019年收入迅
速增长,总体 发展良好
新疆
284.81
59.90
178.12
-14.12
207.40
1.04
1.西部旅游发展总体概况
特色旅游资源
天然区位优势 产业融合初步显现
旅游信息化起步
收入
四川最多,贵州次之 西南省区占一半以上
外汇收入
云南最多,陕西次之 西南省区占48%,西北区占 26.1%
人均花费
内蒙最多,西藏次之 西南省区高于西北省区
1.走跨越式发展道路;2.推行政府主导战略;3.创新旅游产品与项目
2.西部旅游发展格局与趋势
西部旅游发展潜力旅游区
大秦岭旅游区 大香格里拉旅游区 大喀纳斯旅游区 大呼伦贝尔旅游区 大西双版纳旅游区 大三峡旅游区 丝绸之路旅游区 大三江源旅游区 黔东南旅游区 茶马古道旅游廊道
西南省区 云 南 104 2 2 12 25 16 6 5 8 贵州 21 1 1 13 15 7 6 2 10 西 藏 12 1 1 1 7 9 2 3 0 重庆 68 1 1 6 21 3 4 1 1 陕西 80 1 1 5 20 7 4 6 8 甘肃 69 1 1 3 15 13 4 4 10 西北省区 青海 15 0 0 1 5 5 4 1 3 新疆 120 0 0 4 13 8 3 3 14 宁夏 18 0 0 1 4 6 1 1 3 其他省区 内蒙 100 0 0 1 23 21 2 1 5 广西 54 0 0 3 15 12 5 2 4
图1
西部12省区在我国的分布
占全国比 重(%)
1.西部旅游发展总体概况 表1西部各省区近三年旅游收入情况
2019年自然灾 害中取得一定 成绩;20092019年 省份 总收入 (亿元) 同比增长 ( %) 2009年 总收入(亿 元) 同比增长 ( %) 2019年 同比增 总收入 长 (亿元) (%)
目录
1.西部旅游发展总体概况
2.西部旅游发展格局与趋势
3.西部旅游需求特征与趋势 4.西部旅游发展评价与展望 5.西部旅游企业发展状况与预测 6.西部旅游政策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7.西部旅游发展建议
1.西部旅游发展总体概况
中国西部地域广阔,国土总面积共686万km2,占全国面积的71.8%;人口3.61 亿;占全国的28.6%,另外全国约85%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息在这个区域。
地 区 内蒙古 广 西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西部地区 面积(万km2) 人口(万人) 118.3 23.67 8.40295 48.5 17.6167 39 120 20.5800 45.5 72.23 6.6400 166 686.43965 71.8 2470.6321 4602.6629 2884.6170 8041.8200 3474.6468 4596.6239 281 3732.7378 2557.5254 562.27 630.1350 2181.3334 36016.0043 28.6 生产总值 (亿元) 11655 9502.39 300.04 921.3 4593.97 7220.14 507.46 10021.53 4119.46 1350.43 1643.41 5418.81 57253.94 14.4
200
180
76
36
106
132
120
34
165
34
153
95
2.西部旅游发展格局与趋势
西部旅游格局特征:1.旅游产业结构失衡2.大旅游产业概 念尚未真正树立3.缺乏统一规划和协作
国内旅游发展格局 入境旅游发展格局 人数分布
云南最多,广西次之 西南省区明显高于西北省区
人数分布
四川最多,重庆次之 西南省区较高,西北区分布不 均,主要集中在陕西
在西部十二省区中,由于开发时 间较长、区位较好、开发政策较好、 经济条件较好,四川、云南、新疆、 内蒙、陕西等省区A级景点无论是 从数量还是质量均领先于西部,甚 至与东部省区不相上下。而青海、
地区 省份 A级景 点 优秀旅 游城市 四川 105 5 5 14 28 20 12 7 4
表2-11 西部各省区各类指标统计
发展 特征
优势 条件
明显后发优势
中东部对口支援
服务质量提升
惠民新模式成亮点 淳朴的人文环境
1.西部旅游发展总体概况
发展形势展望
经济企稳,发展机遇良好 政策环境良好,旅游将有序发展 极点带动,区域联合促进
西部开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约束有限,行业协会落后 安全问题突出
2.西部旅游发展格局与趋势
空间格局现状分析
611.35
701 703.23 1472.5 805.23 810.73 55.99 767.94 192.77 60.15 53.41
30.4
31.3 25.2 34.8 23.3 22.2 26.79 26.5 40.2 26.6 31.8
468.85
533.70 561.50 916.93 653.13 663.30 40.99 607.00 137.49 47.50 40.32
内蒙古
广西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732.7
952.95 875.39 1886.1 1061.23 1006.83 71.44 983.99 230 71.02 67.8
19.9
35.95 24.48 28.1 31.8 24.2 27.6 28.1 19.3 18.1 2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