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尤利西斯_和中国新感觉作品透视都市人的生存困惑
最新 从“距离”看现代叙事的超越性—一以《尤利西斯》为例-精品

从“距离”看现代叙事的超越性—一以《尤利西斯》为例内容提要:现代叙事以其光怪陆离的独特风貌呈现出对传统叙事的反叛与超越,本文尝试以M·H·艾布拉姆斯的批评坐标为基点、以小说《尤利西斯》为示例、由“距离”这一概念切入分析现代叙事。
论文发现,在现代叙事中,于观照角度层面,作品与世界之间距离的拉近带来更为本质的真实表现;于创作心理层面,作家与作品之间距离的消解将文本引向对人性深处的有力发掘;于接受心理层面,作品与读者之间距离的疏远迫使现代读者的成长;于文本结构层面,作品文本内部与外部世界时空距离的差异赋予了现代叙事被无限阐发的可能。
关键词:现代叙事距离超越性尤利西斯作者简介:高畅,华中师范大学院,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Title:TheResearchonthe"Transcendence"ofModernNarrativefrom thePerspectiveofDistance?IntheCaseofUlyssesAbstract:Modernnarrativeshowsrebellionandtranscendenceagain sttraditionalnarrativewithitsdistinctivefeatures.TakingUlyssesasanexa mple,basedontheartcriticismcoordinatefromM.H.Abrams,thisthesisatt emptstoanalyzemodernnarrativefromtheperspectiveof"distance".Thec onclusionreferstofourlevels.First,intheviewoftheperspectiveoftheliterar ywork,thecloserdistancebetweentheliteraryworkandtheworldbringsmo rerealisticexpression.Second,intheviewofthewritingmentality,thedisap pearanceofthedistancebetweenthewriterandtheliteraryworkleadstode eperexplorationofhumannature.Third,intheviewofthereaderacceptanc e,thefurtherdistancebetweentheliteraryworkandthereaderforcesmoder nreaderstoimprovethemselves.Fourth,intheviewofthestructureofthelite rarytext,thedifferenceofthespatialandtemporaldistancebetweenthetext andtheoutsideworldshowsmanypossibilitiestoexplainthemodernnarrati ve.Keywords:ModernNarrativeDistanceTranscendenceUlyssesAuthor:GaoChangisfromtheCollege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 ture,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specializingintheTheoryofLiteratur eandArt.摂M·H·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艺术批评坐标①,以詹姆斯·乔伊斯(以下简称“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为示例,通过考察作品与世界之间距离的靠近以讨论现代叙事的超越性真实,通过指明作家与作品之间距离的消解以阐述现代叙述中主体的大胆介入,通过感受读者与作品之间距离的疏远以体悟现代读者的被迫成长,通过分析作品文本内部结构与外部世界之间时空距离的差异以突显现代叙事的超越性时空表现。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1、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滢为代表的刊物是()A. 《诗》B. 《现代评论》C. 《语丝》D. 《新青年》2、1924年,蒋光慈、沈泽民等成立的春雷社是革命文学社团的代表。
他们的主要阵地是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的()A. 《时事新报》副刊《学灯》B. 《民国日报》副刊《觉悟》C. 《京报副刊》D. 《晨报副刊》3、抗战爆发前,连续创作了代表左翼戏剧成就的《赛金花》《秋瑾传》和《上海屋檐下》等优秀剧作的作者,正是左翼戏剧运动的主要领导者()A. 夏衍B. 曹禺C. 洪深D. 田汉4、解放区民歌体叙事诗的主要作品有《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赶车传》《王九诉苦》和《巧儿》等。
其中《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A. 田间B. 阮章竞C. 李季D. 张志民5、1923年8月,鲁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是()A. 《狂人日记》B. 《呐喊》C. 《彷徨》D. 《故事新编》6、郭沫若在留学日本期间,曾受到泛神论哲学思想的影响。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哲学()A. 杜威B. 尼采C. 斯宾诺莎D. 海德格尔7、郁达夫后期小说的代表作是()A. 《迷羊》B. 《迟桂花》C. 《茫茫夜》D. 《薄奠》8、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一起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的青年诗人是()A. 徐志摩B. 臧克家C. 戴望舒D. 闻一多9、徐志摩在剑桥的优美风光中,与16岁的女孩双双坠入爱河,不惜与有孕在身的妻子提出离婚。
几经周折离婚后,却只好独自品尝失恋的苦痛和来自父母的责难,并开始了诗歌创作。
这位引发诗人诗情的女孩是()A. 林徽因B. 王映霞C. 张幼仪D. 陆小曼10、张恨水在回忆录中提到最多的一部小说,是奠定他小说生涯的苦心经营之作()A. 《八十一梦》B. 《啼笑因缘》C. 《金粉世家》D. 《春明外史》11、1922年在南京主办的《学衡》,是穿着西装的复古派,则产生了很大的迷惑性,其主要员有()等。
现代人的精神荒原_尤利西斯_中的异化主题

现代人的精神荒原——《尤利西斯》中的异化主题余晓玲 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5摘 要:乔伊斯的意识流代表作《尤利西斯》通过刻画一群思想幻灭与精神疏离的现代人形象,反映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深刻揭示出现代社会异化的精神荒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巨大的摧残与创伤,赋予平庸琐碎的现代城市生活以悲剧的深度。
关键词:乔伊斯;《尤利西斯》;异化;精神荒原[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6-0013-02异化(alienation),是在文艺复兴以来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黑格尔使用的一个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概念,指的是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分裂出他的对立面的客体,而客体后来反成为支配主体的力量。
异化在人类历史上表现为人与自然、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现实与理想的二元分裂。
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以此观照西方文学,“异化”主题成了贯穿西方文学的基本主题。
《尤利西斯》淋漓尽致地再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异化,不管是布鲁姆的庸人主义,还是斯蒂芬的虚无主义,或是摩莉的肉欲主义,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崩溃和价值观念的改变的真实写照。
乔伊斯通过反常规的创作形式和人物心理的意识流动对现代人的孤独和困惑做了深入的解构。
一.现代版“尤利西斯”布鲁姆——自我身份的边缘化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有意识地将荷马史诗作为小说现代题材的“潜文本”,使两者之间形成平行对应关系。
与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人物截然不同,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塑造的现代版的“尤利西斯”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英雄形象,一个卑微、无能,甚至庸俗、猥琐的小人。
奥德修斯英雄式的海上历险变成了布鲁姆在都市街巷的游荡,揭示了布鲁姆在都柏林社会的边缘身份,刻画了现代人由精神瘫痪和灵魂空虚造成的自我异化。
布鲁姆的都柏林游荡充满了无奈和被迫:作为犹太人后裔,他在社会上要遭受种种歧视和侮辱,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难以摆脱异乡漂泊感;作为推销员,他整日忙碌,却依然卑微;作为父亲,他中年丧子,留下难以弥合的创伤;作为丈夫,妻子红杏出墙,被戴上绿帽子却仍要忍气吞声。
《尤利西斯》:一天中的漫长彷徨与探索

尤利西斯:一天中的漫长彷徨与探索介绍《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杰作之一,以其复杂的结构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
内容概述《尤利西斯》以一个普通的一天为背景,描述了主人公们在都柏林城内漫长的旅程中经历着种种际遇、考验和内心挣扎。
故事结合了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尤利西斯的冒险与试炼,并将其置于都柏林市民寻找意义和身份认同的范围内。
主要角色1.艾尔·布鲁姆(Leopold Bloom):本书的主要角色之一,一个中年广告商,具有温和、敏感和善良的特质。
2.史蒂芬·德迈达尔(Stephen Dedalus):本书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一位年轻作家,具有哲学倾向。
3.基提·大博士(Doctor Andrew Kitchener M.D.):一位慈善医生,与布鲁姆有联系。
结构和风格《尤利西斯》采用了多样的文学技巧和风格,包括内心独白、流水意识、抒情描写等。
乔伊斯通过运用这些技巧,将读者带入角色的思想世界,并以各种声音、图像和意象来呈现城市生活的细节。
主题与意义1.身份认同:布鲁姆和史蒂芬在旅程中都在寻找自己的身份,并试图与外界建立联系。
2.爱与性:小说中探讨了爱与性觉醒的主题,从婚姻、不忠到人际关系等方面展开。
3.时间与记忆:尤利西斯般的旅程使得时间在故事中被重新解构和重塑,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穿梭。
4.都柏林城市景观:作为一部具有强烈地方意识的小说,《尤利西斯》通过对都柏林街道、建筑物和历史事件的描写,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城市画卷。
影响和评价《尤利西斯》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它对后来的文学、艺术和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虽然在出版初期备受争议,但如今被公认为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结论《尤利西斯》通过以一天为时间单位,揭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普遍困境和心灵迷茫。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深刻的思考引领读者进行精神与文化上的探索,并获得了世界范围内广泛赞誉。
《尤利西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尤利西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尤利西斯(Ulysses)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于1922年出版的一部小说,被公认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它创新性地运用了流派意识流和内心独白的技巧,以及非线性叙事结构,展示了人类生活中琐碎而深刻的细节,并探索了个体与社会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尤利西斯》这部小说在现代主义文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首先,《尤利西斯》通过融合不同风格和语言形式来挑战传统小说写作方式。
乔伊斯将整个故事设定在一个单日内,在此期间探索了两位主人公——勒奈尔·布卢姆(Leopold Bloom)和史蒂芬·德迪劳(Stephen Dedalus)——各自经历着种种事件和思考。
他采用多重视角、跳跃式叙述以及无序片段等手法,使得读者需要从碎片化信息中去理解全貌。
这样的创新让读者体验到时间上、空间上甚至精神上的流动感,同时也挑战了传统线性叙事的限制。
其次,《尤利西斯》通过探索内心世界来呈现人类情感和意识。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技巧,将角色内心世界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无缝切换不同人物的思想、回忆、幻觉以及潜意识活动,乔伊斯揭示了个体独特而复杂的心理状态,并展示了人们对于自我认知、性欲、宗教信仰等问题所持有的深入思考。
这种精细而真实地刻画内在生活既引导着读者更加关注个体情感和存在,也使得小说成为一个多层次解读与阐释的对象。
第三,《尤利西斯》是一部充满文化隐喻和全球视野的作品。
乔伊斯不仅吸纳了爱尔兰历史背景和民俗文化元素,还涵盖了世界其他地方(如希腊神话、英国文学经典等)所代表的普遍主题与象征符号。
他通过交错式结构将布卢姆与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联系起来,从而提出了一个强大而普世的主题:个体在现代社会中寻找自我认同与归属感。
这种跨文化视野不仅使小说具有了广阔的知识背景和理解深度,也为读者开启了对于人类命运、历史传承以及全球意义等问题的思考。
精编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题目1 《檀香刑》的叙述者分别是()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眉娘 B. 钱乙 C. 赵甲 D. 孙丙题目2 郭小川的组诗《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当代政治抒情诗开了一代诗风。
题目3 在新时期初期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王蒙的“老六篇”即《蝴蝶》、《布礼》、《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和《风筝飘带》最为典型。
题目4 五四时期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出现在文坛的女作家主要有陈衡哲、石评梅、冯沅君、谢冰莹和()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庐隐 B. 张爱玲 C. 冰心 D. 凌叔华题目5 朦胧诗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题目6 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谢民的《我为什么死了》,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刘会远的《绝对信号》,高行健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和《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
题目7 90年代以后以女性的敏感去发掘和表现自身的情感或生存体验,凸显出强烈的“个人化写作”的色彩的女作家主要有徐小斌,以及卫慧、棉棉、周洁茹、魏微和()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海男 B. 林白 C. 徐坤 D. 陈染题目8 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蝴蝶》中的张思远、《相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
题目9 一同被当作是女性文学代表作的两部小说是《一个人的战争》和()。
选择一项:A. 《与往事干杯》B. 《无处告别》C. 《嘴唇里的阳光》D. 《私人生活》题目10 王安忆以南昌、陈卓然等几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年轻人为主要人物的成长小说是()。
选择一项:A. 《启蒙时代》B. 《叔叔的故事》C. 《长恨歌》D. 《乌托邦诗篇》题目11 20世纪60年代初在京剧现代戏勃兴中出现的优秀剧目主要有()等。
《尤利西斯》:流散与回归的现代主义史诗

《尤利西斯》:流散与回归的现代主义史诗引言《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大胆的叙事技巧和复杂的结构闻名,通过对主人公们在一天时间内的心理活动、意识流以及对爱尔兰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描绘,探索了现代生活中固有的孤独与迷失、自我寻找与身份认同等问题。
背景与意义现代主义文学背景《尤利西斯》发表于20世纪初期,正值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兴起之时。
这个时期被认为是传统艺术观念被颠覆、创新艺术形式不断涌现的黄金时刻。
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巨大变革,作家们开始用新的方式来探索和描绘这个复杂多样的现实世界。
作品结构与叙事技巧《尤利西斯》的结构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整部小说被分为18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以不同的风格和叙事技巧来呈现故事。
这些章节包括了单一时间和空间的描写、意识流体验以及多个角色的视角交替等。
对人性和现实生活的探索通过对主人公们在一天时间内经历的琐碎事件、思维和情感的流露,乔伊斯展示了普通人平凡而又复杂的生活。
小说中涉及了广泛而深入的主题,如爱情、性欲、宗教、政治等,以及社会阶层、文化观念等因素对个体命运产生的影响。
主要人物与情节概述史蒂芬·德迈勒(Stephen Dedalus)史蒂芬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艺术家,在小说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代表着乔伊斯自身,并且出现在乔伊斯早期作品《色彩跟奥都赖》中。
故事中,史蒂芬在追求艺术成就和个人解放的过程中经历了成长和反思。
莫利·布卢姆(Leopold Bloom)莫利·布卢姆是小说中的一个犹太广告商,也是另一个重要的主角。
他在故事中扮演了现代劳动者和寻找身份认同的普通人。
通过莫利的视角,读者们可以观察到都柏林城市和爱尔兰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细节。
故事情节《尤利西斯》以都柏林在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为背景,描述了史蒂芬和布卢姆两个不同世界背景的男人在这一天所经历的事件和思考。
《尤利西斯》:现代主义文学与意识流的实验

尤利西斯:现代主义文学与意识流的实验简介《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Dublin(都柏林)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Leopold Bloom和Stephen Dedalus一天的生活经历,展示了现代主义文学中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对人类意识流程的探索。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期至中期欧洲文学艺术运动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创新、实验和反传统而著称。
现代主义文学追求对内心体验、思考和感受进行深入探索,并试图呈现复杂多变的人类思维方式。
意识流意识流是描述人类思维过程中不连贯、错综复杂的方式。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手法来展示人物内心深处所涌现的各种感觉、回忆和想法。
这种写作风格让读者能够更直接地接触到角色的内心世界,了解角色的情感和思考过程。
尤利西斯的故事结构《尤利西斯》以Dublin一天的生活为结构,分为18个章节,每个章节代表一小时。
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叙述风格和文学形态。
乔伊斯巧妙地将不同人物的视角、意识流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复杂而富有层次感的故事结构。
乔伊斯的创新手法除了意识流之外,乔伊斯还运用了许多其他创新手法来丰富小说的叙述方式。
例如,他使用特殊的句法结构、破裂性对话和字符化符号等技巧来突显角色内部世界和情感状态。
此外,他还大胆地描写了大量庸俗、琐碎甚至禁忌的内容,挑战传统道德规范和文学约定。
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尤利西斯》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它开创性地探索了意识流和独特写作技巧,并对后来许多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乔伊斯通过《尤利西斯》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和文学观念,从而挑战传统文学的界限并开启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新篇章。
结论《尤利西斯》以其创新的写作风格和对人类意识流程的探索成为了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细腻描绘人物内心世界、采用大胆实验性手法和独特故事结构,乔伊斯在这部作品中发出了对传统文学形式和观念的挑战,并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别具一格、丰富多元的虚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歧视犹太人的社会环境和天主教的排斥。 身不由己的布卢 姆处于痛苦、 无奈之中, 只有以幻想来面对现实。 小说的另一 个人物——斯蒂芬, 他是个孤独的小男孩, 真诚地追求艺术理 想, 想开创自己的艺术事业, 成为有理想、 有才华、 有独特气质 的青年艺术家, 于是, 他到法国求学。可是在母亲生病后, 他 不得不从法国回到家乡, 可母亲要斯蒂芬跪在床前为她的灵 魂祈祷, 但他出于对天主教的反叛而拒绝了母亲的要求。从 此, 他陷入深深的悔恨和内疚中, 而在精神上与宗教、 家庭和 国家决裂而感到无所寄托。他的父亲酗酒放荡, 妹妹们悲惨 可怜、 无以为生、 家境极其贫寒。 斯蒂芬为了生活就不得不去 迪瑟先生的学校任历史教员, 当他上完课后去校长办公室领 取工资, 却与犹太人及英帝国统治发生了矛盾。 然而, 上海正如穆时英在 《上海的狐步舞》 中说的:上海, “ 造在地狱上的天堂!” 高度繁荣的物质形态文明带来的是伦 理亲情丧失殆尽, 金钱渗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笔下的 主人公, 从外乡流入上海, 在生活的重压下, 成为一个个悲剧 性小人物; 有断了胳膊不但得不到保护, 反而被解雇, 这样, 又 导致了妻离子丧的工人 (穆时英 《断了胳膊的人》 , ) 有从外地 来上海做生意, 因受战乱, 钱被抢走后回家都买不到车票, 从 而沦为老乞丐 (穆时英 《街景》 。 ) 有因家庭贫困, 来到上海后, 只有做富商的姨太太的份, 为了摆脱这种凌辱, 另嫁一个车 夫, 却落个迫于生计而去卖淫的乡下姑娘 (施蛰存 《阿秀》 。 ) 现代上海都市速度在城市化, 而生活其中的小人物却处于都 市的边缘化, 人们的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够得到保障。 上海病态都市导致人的孤独感, 人们精神的疲倦和灵肉 的堕落, 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 传统伦理道德对人正常欲望的 压抑。都市男女多是为生活可以抛弃传统的伦理道德, 将灵 魂出卖给金钱; 人们在强大的物质诱惑面前论为奴隶。诚如 新感觉派的文本所描绘的: 为了生活老婆婆可以为儿媳妇拉 客获取金钱;三个穿黑绸长褂的蒙面人可以半夜抢劫街头,杀 人劫物。金钱与他们的生存命运紧紧联系着, 在金钱和情欲
乔伊斯的 《尤利西斯》 20 世纪一部伟大的意识流小说 是 的经典作品, 作者运用内心独白、 自由联想、 蒙太奇、 时空跳 跃、 旁白、 幻觉、 梦境以及心理感官印象的手法, 并且, 主要通 过三个都柏林人的形象来揭示了现代大都市中人的生存困 境。整篇文章就只写了三个主要人物, 他们在爱尔兰首都都 柏林 1904 年 6 月 16 日早晨 8 点到后半夜两点 40 分近 19 个 小时的经历和心理活动, 这三个主要人物是青年艺术家斯蒂 芬, 他是大学刚毕业的历史教师、 诗人; 小市民布卢姆, 他出生 于匈牙利的犹太裔爱尔兰, 善良而又猥琐, 靠为一家报社兜揽 广告过日子; 布卢姆的妻子莫莉, 她是个水性杨花、 放荡不羁 的业余歌手。 小说没有通过一个社会的横截面来讲述人的生 存状况, 没有写过多的人物, 主要是通过这三个人的一天近 19 个小时的经历和心理意识活动来展现现代西方人的心态、 行为、 精神危机。 年代末 30 年代初, 新感觉派作家以上海 20 都市为背景, 大胆引进日本新感觉派和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技 巧, 描写一类醉生梦死的红男绿女与生活较为富裕的中产阶 级, 揭示都市给人带来的精神压抑和失落痛苦, 许多人物生活 在困惑中, 无时不感到精神的痛苦。新感觉派作家在揭示上 海都市人的生存困惑时, 运用的是宏观的视野, 从整个社会面 来讲述畸形繁荣的世界后面人类面临的困惑。 下面是以都柏 林和上海为背景, 在这两座大都市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中揭示 出人的生存方式的困惑。 在乔伊斯的 《尤利西斯》 中布卢姆是匈牙利犹太裔爱尔兰 人, 善良而又猥琐, 靠为一家报社兜揽广告为生, 然而, 他没有 稳定的工作和稳固的社会地位, 他的父亲由于事业的失败而 自杀, 儿子在出生不久就夭折而亡, 女儿又不在身边, 还不断 受到上司的指责和凌辱, 另外, 出身于犹太民族的布卢姆在当 时是受到种族歧视的。在感情方面, 布卢姆 “穷困潦倒, 懦弱 无能, 明知妻子另有新欢而无可奈何, 只好在与未见面的女子 的情书中寻求满足。他性功能丧失却在抽屉里隐藏着性照 片, 并且偷看女人的内衣” 面对家庭的不幸和事业的失败, 遭
参考文献: [1]金元浦. 外国文学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吴宏聪, 范伯群.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3] 郑克鲁. 外国文学史(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 [4]朱栋霖, 丁帆, 朱晓进. 中国现代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兴的阶级文化的交流与冲撞, 富丽繁华与贫困死亡构成的东 戏,都不值得认真对待。 古希腊哲人说:认识你自己。人最想了解而最难了解的 是人本身,斯芬克司之谜是一个人类无尽无休地探索却永远 猜不透的谜。正如刘索拉所说的: 人生像沉沦的音符, 永远 “ 不知道他的底细与音值” 在 。 “不知底细与音值” 的人生面前, 人们选择了自己的位置。接下来无疑会产生哈姆莱特式的 感慨和疑问: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在西方人对生 存意义的思考中,世界是荒谬的,不可理喻的,人的生存是毫无 意义的。这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不厌其烦地表现的主题。表 现主义作家卡夫卡说: “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作路的 东西,不过是彷徨而已。 荒诞剧作家尤奈斯库在 ” 《秃头歌女》 中说: “我只知道我存在,可我是谁?” 面对人生的困或, 乔伊斯 和新感觉派作家们都选择都市为背景, 运用新的语言表达方 式、 自由联想、 内心独白、 意识流、 精神分析法、 蒙太奇手法、 梦境和幻觉等现代主义艺术技巧来表达现代东西方都市人 的生存方式的困惑, 无家可归的焦虑、 苦闷、 荒诞心境以及寻 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反映近代社会的两次工业革命带来 物质文明在高度发展, 却没有产生相应的精神文明。传统社 会的伦理规范、 正义理性、 秩序原则遭到彻底毁坏、 人们丧失 了尊严、 丧失了安全保障、 丧失了彼此的沟通与交流、 丧失了 生活的意义与信念。上海市民沉浸在五光十色、 纸醉灯迷的 物质享受中, 西方引入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生产方式打破 传统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 人们的心理一下子失去了平衡。 出 入在上海都市娱乐场所如影戏院、 赛马场、 夜总会、 舞会、 酒 馆等资产阶级男女, 他们产生病态的行为和畸形的心理。卖 淫、 乱伦、 暗杀和性放纵心理、 没落疯狂心理、 二重分裂人格 沉渣泛起, 人们把自己的灵魂都卖给了物质享受和情欲刺激 追求中。总之, 无论是西方的近代都市社会, 还是上海的十 里洋场, 人们都过分注重物质享受, 轻视精神生活, 从而导致 人们的生存困惑。
2009 年第
10 期
安徽文学
69
文 学 评 论
折磨下的人将灵魂卖给物与感官的享受。因此, 年轻的姨太 情人的胳膊,坐上了新别克, 这位姨太太刚和名义上的儿子跳 而她的丈夫刘有德则在华东饭店的赌场招请妓女。 他们的作 品中, 也往往弥漫着孤独、 忧郁和寂寞、 变态心理氛围如 《Cra都市同步了。 形形色色外滩建筑、 无轨电车、 舞厅、 汽车、 跑马 五光十色的物质生活; 雪茄、 香水、 高跟鞋流线型汽车、 瑞士 号称 “东方的巴黎” 的美名; 由于中国经济整体落后, 战争频 繁, 封建专制统治, 人民的生活贫苦, 失业、 破产、 投机、 被捕困
到处是虚伪,欺骗和隔膜,一切都是无聊乏味的游 会怜惜她, 没有人会为她守候。她疾呼: “一种切骨的寂寞, 方都市生活,
7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9 年第
10 期
安徽文学
电影院、 美容厅、 回力球馆、 百货大楼……演绎了摩登都市 太可以一只手伸入老头子的腰包,一只手挽住法律上的儿子、 场、 舞女、 赌场、 法兰绒套装……因此, 三十年代的上海获得了 过舞,又投入到珠宝掮客的怀抱并很快在华懋饭店开了房间, 表、
都市男女过着放纵, 刺激的色情生活, 人性已被金 在舞女余慧娴的眼里,处处是异乡似的寂寞” 扰着人们。 “ , ven” 》中, A” 道德沦落。 我国的封建文化与外来的商业文化、 新 因为寂寞, 每天带着一个新的男子, 在爵士乐中消费着青春, 钱所异化, “每个男子都爱她, 可是每个男子都不爱她” 。她知道没有人 海那样深大,从脊椎那儿直透进来……我是老了吗?还只 那样的寂寞啊?” 《夜总 。 20 岁,为什么我有那样的孤独感, 会里的五个人》 写上海都市的五个不同身份、 不同职业的人 于一个周末晚上来到皇后夜总会寻欢买醉, 想用酒精来麻醉 他们绷得要折断了的神经。在一番疯狂般的乐声舞姿和碰 杯取乐之后, 凌晨来到, 夜总会人去楼空, 只剩下 “像一只爆 了的汽球似的” 这五个不知何处可归的失意人, 于是一人吞 枪自杀, 其余四个成为五天后替他送殡的落魄人, 这就是当 时, 都市的疯狂和人生的空虚统一在对现代 都市病态文明 “ 的不定性情绪之中, 同时也散发着现代派创作常见的深度感 伤” 。 在都柏林与上海这两个地方, 产生人类生存困惑的社会 原因, 在有些方面, 是不同的。 长期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的爱 尔兰, 国力衰弱、 经济不振、 民不聊生, 爱尔兰完全沦为大英帝 国的殖民地, 由于国内政治派系不和、 矛盾不断、 因此, 多次的 反英斗争都遭镇压, 人民却依旧麻木不仁。 政局混乱、 经济衰 退、 生命没有保障, 到处弥漫着悲观气氛。 现实中充满了政治 纷争、 金钱私欲, 追求暴力仇恨、 嫉妒倾轧, 在都柏林, 政治上 的招谣拐骗、 金钱上的贪婪妒忌、 种族阶级的不平等以及宗教 的伪善和虚假的爱国主义。斯蒂芬所在学校十分龌龊和肮 脏, 这里的人都勾心斗角, 酗酒胡闹、 脏话连篇的医学院学生 随处可见, 医院的空气污秽恶浊, 病人在痛苦中呻吟。 这样的 社会环境导致了布卢姆平庸、 猥琐畸形的品质。他没有实际 行动, 只有偶尔在脑子里浮现出乌托邦的幻想。他幻想自己 成为国家最有权势的统治者, 人不分种族, 一律平等, 主张各 种宗教信仰联合起来, 宗教要自由, 每人都得到土地和牛。 布 卢姆的遭遇体现了在都市挤压下人们的虚无情绪与狂躁状 态, 但更多的是以一种悲悯情怀表现下层人的不幸生活与无 奈。 在落后闭塞、 专制室息的爱尔兰, 斯蒂芬的才华得不到施 展, 愿望不能实现。陷入深深的痛之中。 由于上海作为一座在中国最早开放的现代都市, 最早移 植西方的生活方式, 享受着现代化的娱乐设施, 世纪 30 年 20 代,当绝大部分老中国的土地还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时候, “十里洋场” 的上海已经在一种畸形繁荣中和世界上最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