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及施工原则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限国内发行)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关于颁发《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通知储发[1986]147号《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是从一九七七年初由煤炭工业部地质局会同地质矿产部组织力量,在总结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取了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制定的。
一九八零年起在煤炭工业部系统试行。
其后,全国矿产委员会为了统一制定全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由煤炭专业委员会同煤炭工业部、地质矿产部等单位对规范试行稿进行了修编,经对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并召开专门会议审议后,作了补充修改,经全国储委审核,现批准正式颁发施行。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第一章总则第条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以下简称资源勘探)是煤炭工业建设的基础工作。
其基本任务是为煤炭工业的规划布局提供可靠的资源情况,为煤矿的建设提供地质依据,并为地质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第条资源勘探工作应立足当前、考虑长远,在做好重点开发矿区勘探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找煤和扩大现有生产矿区(井)资源的勘探工作。
第条资源勘探工作必须以较少的投资和较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地质成果,提交合格的地质报告为中心。
一切勘探手段必须为地质目的服务,讲究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从勘探工作地区的实际出发,正确掌握勘探程度,合理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提高研究程度。
第条资源勘探工作必须运用先进的地质理论,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不断提高地质工作的科学技术水平;逐步研究解决煤炭工业生产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对资源勘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第条按以煤为主、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的原则,做好其它有益矿产的勘探评价。
根据资源条件和实际需要,做好对煤成气、油页岩、煤矸石、石煤的勘探评价工作。
第条本规范是煤炭资源勘探工作的基本技术准则。
凡属于资源勘探的项目,其勘探设计及地质报告的编制和审查,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
第二章勘探程序和工作程度第一节勘探程序第条根据地质工作的特点和地质勘探应与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程序相适应的原则,将资源勘探划分为找煤(初步普查)、普查(详细普查)、详查(初步勘探)和精查(详细勘探)四个阶段。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施工的原则及方法

与 泥质 岩 , 煤层 集 中在旋 回的 中上 部 , 岩 性 变 化非 常 的 有 规律 , 有 可能 找到 含煤 岩 系和煤 层 。 2 . 2根据 地质 构造 来进 行煤 田地 质普 查 工作 地壳运 动 的产 物 之 一 就 是 聚 煤 盆 地 , 由于 地 壳 运 动, 各 种构 造形 迹通 常 成群 成 带 的 出现 , 聚煤 坳 陷 的形 成 和分布 受 到构 造 体 系 复 合 和 联 合 的控 制 , 聚 煤 盆 地 与构 造体 系有 着 密 切 的关 系 , 所 以往 往 只 需 要 发 现 一 小部 分 就能 找到构 造 行迹排 列 和展 布规律 。 如 我 国内蒙古 东 部 以及 东北 地 区 的聚煤 盆 地 是在 晚侏 罗世 至 早 白垩世 时期 形 成 的 , 分 布 的形 式 成 北 东 方 向分 布 , 聚煤 盆地 由二 级构 造 进 行控 制 , 形 成 和 分 布 则 受到 三级 构 造 控 制 , 如 海 拉 尔煤 盆 地 群 以及 多 伦煤 盆 地群 等 , 聚煤 盆地 的形 成 与 分布 受 到 构造 体 系 联合 、 复 合控 制 , 构 造 体 系 的交 叉 重 叠 等非 常有 利 于 聚 煤 盆 地 的形 成 和厚 煤层 发育 , 因此 只要 掌 握 了构 造 形 式 , 根 据 不 同分 布特 点 , 就 可 以进 行地 质 普 查 工作 。 除 此之 外 还 有 根据 地貌 来 进 行 煤 田地 质 普 查 工 作 , 含 煤 地 层 通 常是 由砂 、 泥 质沉 积岩 组成 , 所 具 有 的抗 风 化 削 蚀 能力 比较 差 , 因此 常常 呈现 出负 向地貌 , 而 且 盆形 地 貌分 布 也与 盆地 范 围相 一 致 , 因此 也 可 以根 据 地 质 地 貌 来 进 行普 查工 作 。 3煤 田地质 勘探 施 工技术 与原 则
2019年煤炭地质勘查规范.doc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4 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5 煤炭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度5.1 阶段划分5.2 预查阶段5.3 普查阶段5.4 详查阶段5.5 勘探阶段6 煤炭地质勘查的控制程度7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7.1 资源/储量分类依据7.2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8.1 煤炭资源量计算指标8.2各类型资源量计算块段划分的基本要求8.3 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要求8.4 有夹矸的煤层采用厚度的确定方法8.5 露天勘查煤层的夹矸和剥离物的估算9 煤层气和其他有益矿产勘查工作10 泥炭地质勘查10.1 泥炭预查10.2 泥炭普查10.3 泥炭详查10.4 泥炭勘探10.5 泥炭资源/储量估算11 资源编录、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制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资源性附录)勘查工作研究的技术要求B.1 煤质研究B.2 勘查区(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研究B.3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B.4 环境地质工作附录C(资料性附录)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研究C.1 煤层气的勘查评价C.2 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评价附录D(资料性附录)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类型划分及钻探工程基本线距D.1 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D.3 选择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要求D.4 泥炭勘查工程控制的程度附录E(资料性附录)建议的资源/储量比例及资源量估算指标附录F(资料性附录)采样及测试工作量D.2 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附录G(资料性附录)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勘查工作量G.1 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G.2 水文地质勘查工程量G.3 露天煤矿的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G.4 露天煤矿勘查的抽水试验工程量附录H(资料性附录)露天边坡、剥离物分类及勘查工程布置H.1 按构成露天边坡岩层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面的发育程度露天边坡可分为三类H.2 露天边坡勘查工程布置H.3 按剥离岩层的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可将剥离物分为三类H.4 露天剥离物勘查工程布置附录I(资料性附录)小煤矿勘查工作附录J(资料性附录)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J.1 概略研究J.2 预可行性研究J.3 可行性研究DZ/T 0215-2002前言《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1986年12月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颁布,《泥炭地质普查勘探规定》(试行)1983年9月由地质矿产部和煤炭工业部颁布,两个文件的实行(试行)对于规范煤、泥炭地质勘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标准》1987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限国内发行)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关于颁发《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通知储发[1986]147号《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是从一九七七年初由煤炭工业部地质局会同地质矿产部组织力量,在总结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取了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制定的。
一九八零年起在煤炭工业部系统试行。
其后,全国矿产委员会为了统一制定全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由煤炭专业委员会同煤炭工业部、地质矿产部等单位对规范试行稿进行了修编,经对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并召开专门会议审议后,作了补充修改,经全国储委审核,现批准正式颁发施行。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第一章总则第1.1条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以下简称资源勘探)是煤炭工业建设的基础工作。
其基本任务是为煤炭工业的规划布局提供可靠的资源情况,为煤矿的建设提供地质依据,并为地质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第1.2条资源勘探工作应立足当前、考虑长远,在做好重点开发矿区勘探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找煤和扩大现有生产矿区(井)资源的勘探工作。
第1.3条资源勘探工作必须以较少的投资和较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地质成果,提交合格的地质报告为中心。
一切勘探手段必须为地质目的服务,讲究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从勘探工作地区的实际出发,正确掌握勘探程度,合理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提高研究程度。
第1.4条资源勘探工作必须运用先进的地质理论,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不断提高地质工作的科学技术水平;逐步研究解决煤炭工业生产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对资源勘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第1.5条按以煤为主、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的原则,做好其它有益矿产的勘探评价。
根据资源条件和实际需要,做好对煤成气、油页岩、煤矸石、石煤的勘探评价工作。
第1.6条本规范是煤炭资源勘探工作的基本技术准则。
凡属于资源勘探的项目,其勘探设计及地质报告的编制和审查,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
第二章勘探程序和工作程度第一节勘探程序第2.1.1条根据地质工作的特点和地质勘探应与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程序相适应的原则,将资源勘探划分为找煤(初步普查)、普查(详细普查)、详查(初步勘探)和精查(详细勘探)四个阶段。
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及特点分析

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及特点分析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及特点分析煤田是指有煤矿资源并具备开展采矿活动的地质实体,在煤炭资源特征、分布和赋存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为了更好地开展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煤田地质勘探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一、煤田地质勘探技术1. 构造地质勘探技术构造地质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地质构造的研究,揭示煤矿地层中的断层、裂隙等构造特征,对煤矿的赋存条件及矿井布局等方面进行研究。
常用的构造地质勘探技术包括构造地形地貌勘探、地震地质勘探、地质断层及矿山地震预测等。
2. 煤层地质勘探技术煤层地质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对煤矿地层的煤性、厚度、赋存方式等进行详细的研究,以确定煤矿的开采方式和开采工艺。
常用的煤层地质勘探技术包括钻孔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测量地质勘探等。
3. 水文地质勘探技术水文地质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对煤矿地下水的研究,揭示煤矿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及分布规律,为煤矿的排水和防治地下水涌水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包括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动力学研究、岩溶水文地质勘探等。
4. 应用地质勘探技术应用地质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对煤田地质条件的研究,为煤矿选址和资源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应用地质勘探技术包括煤层气地质勘探、煤矿地质工程勘探、地质环境勘探等。
二、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特点1. 多学科综合性煤田地质勘探技术需要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并集成各学科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只有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才能充分揭示煤炭资源的特征和赋存规律。
2. 以地质勘探为基础地质勘探是煤田地质勘探的基础,通过对煤矿地层的地质特征的研究,确定煤炭资源的分布、厚度、赋存方式等,为煤矿的开采提供数据支撑。
因此,地质勘探是煤田开发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3. 技术手段更新快煤田地质勘探技术是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勘探技术、方法和仪器不断出现。
煤田地质考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全套

煤田地质考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全套一、填空1煤田勘探钻孔煤层合格点的煤层采取率不应低于()。
2、地质构造主要包括()、()和()。
3、岩层的产状包括()、()和()三个要素。
4、()是各阶段勘探成果的集中体现。
5、成煤的原始物质包括()和()。
二.单选1霍林河聚煤盆地属于()聚煤盆地。
A、拗陷型B、断陷型C、构造〜侵蚀型2、探煤钻孔全孔质量验收时,在煤层项目中,甲级孔标准要求该孔见煤点()。
A、全部达到优质B、全部达到合格C、1/3点达到优质D、1/3点达到合格3、鉴于露天开采的特殊性,在露天勘探时,露天开采的最下一个煤层的露头底板标高,应控制在()以内。
A、1米B、3米C、5米D、7米4、地质"三边"工作的核心是()。
A、勘探施工B、分析研究资料C、调整修改设计5、等高线呈封闭形状,且四周高中间低的为()A、向斜构造B、背斜构造C、穹窿构造D、盆形构造6、当断层落差不变时,断层倾角越大,两断煤交线间距()A、越大B、不变C、可能大可能小D、越小7、地层的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A、直接接触B、不整合接触C、平行不整合接触D、角度不整合接触8、岩层的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和()A、倾角B、层理C、褶曲D、构造9、煤的构造按层理特征分为层状构造和()A、层状构造B、块状构造C、断层D、节理10、评定煤炭质量和煤质研究,常用()发热量。
A、分析基弹筒B、分析基高位C、干燥基高位D、应用基低位11、探煤钻孔全孔质量验收时,共分为哪几个级别()oA、优质、合格B、特、甲、乙、废孔C、甲、乙、丙D、合格、不合格12、岩层两端都发生尖灭时,这一岩体常被称为()。
A、尖灭层B、透镜体C、薄层D、孤立层13、在一定范围内,一系列岩层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这种构造形态称()。
A、单斜构造B、向斜构造C、背斜构造D、倾斜构造14、剖面线的布设一般应()于地层的走向。
A、平行B、斜交C、垂直15、石英的晶行为()。
煤田勘探深孔施工技术

煤田勘探深孔施工技术煤田勘探深孔施工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孔深超过800m的孔就叫深孔。
随着煤炭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浅部资源日益枯竭,这就要求我们增大对煤层煤炭资源勘探的力度。
深孔施工作业,最根本的技术措施就是提高纯钻进时间,增加钻头进尺,使用好泥浆(钻井液),加强孔壁维护,增加孔壁稳定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钻进效率,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钻探目的。
1、深孔钻探施工技术设计深孔钻探投入较大,地质期望值较高,要保证整个钻孔达到设计目的,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施工技术方案,即按钻孔编制《单孔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包括矿区地层条件和岩石的物理机构性质,设备与动力的选择,钻探机具与钻进方法的选择,钻孔结构与技术套管设计,冲洗液与钻进参数,质量与安全措施,效率与施工进度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
2、钻孔结构与钻孔口径根据地质设计要求,首先确定钻孔的终孔孔径,再依据地层的复杂程度,采用的冲洗液类型、扩孔方法、工艺技术,按照经济实用的原则,确定钻孔的孔身结构。
总之,深孔施工的钻孔结构,要力求简单。
开孔钻进过表土或风化层到基岩后,下Φ146或Φ168×7.35的套管,作为孔口管,其孔口管应使用反丝扣联接,以防止在钻进中被钻具打脱扣。
然后,力争一径到底,一般孔径选择Φ110或Φ91,有特殊要求的钻孔除外。
钻孔结构简单,可以使钻井液上升速度均匀,减少流速的变化,避免换径时发生孔斜,有利于保护孔壁,加速岩粉排除。
3、钻头的选用在钻头使用上,除了要注意根据岩层的特点,选用适岩钻头外,深孔作业主要是注意钻头的镶焊质量,力求钻头的内外出刃一致,底出刃应要求平齐。
在选择钻头型号时,要注意其耐磨性,增加钻头在孔底的工作时间,以利于提高钻进效率。
4、加强泥浆管理,充分发挥泥浆的扩壁作用提高泥浆质量,充分发挥泥浆的扩孔作用,是深孔钻进中特别关键的问题。
深孔钻进中经常出现的砂质岩翻孔,卡埋钻具等事故,除操作不当等原因外,关键问题是没有管理好泥浆。
煤田电法勘探规范

MT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行业标准MT/T-XXX-XX──────────────────────────煤田电法勘探规范1997-XX-XX发布 1997-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发布目次1 范围2 引用标准3 地质任务与工程设计3.1 总则3.2 地质任务确定原则3.3 测网布置原则3.4 设计编制3.5 设计审批4 野外数据采集4.1 基本要求4.2 仪器装备4.3 参数测定4.4 物理和数值模拟4.5 试验工作4.6 方法技术4.7 定点定线测量4.8 安全操作4.9 原始资料质量检验、评级与验收4.10 野外施工报告5 数据处理5.1 一般要求5.2 现场数据处理5.3 数据处理5.4 处理成果质量检验与验收6 资料解释6.1 一般要求6.2 地层电性特征研究6.3 定性解释6.4 定量解释6.5 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解释7 报告的编制与审批7.1 总的要求7.2 报告书编制要求7.3 报告的评论与审批制度附录1、电法勘探工程设计书编制提纲附录2、电法勘探报告书编制提纲附录3、电法勘探报告评论书编制提纲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行业标准煤田电法勘探规范MT/T-XXX-XX───────────────────────────1 范围本规范是煤炭资源勘及其相关地质工作中电法勘探技术的基本准则,凡属煤炭资源勘探及其相关地质工作的项目,其勘探设计编制、野外施工、报告编制和审查验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
本规范规定了煤田电法勘探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规则。
本规范适应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中的电法勘探工作,其中的技术规定也适应于与煤炭资源相关的各种比例尺地质填图、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供水水文地质勘探中的电法勘探工作。
同时也适应于煤矿矿井水文地质、露天煤矿边坡工程地质、矿区环境地质、矿区灾害地质等勘探中的电法勘探工作。
其它地质工作中的电法勘探工作也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及施工原则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及施工原则对于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及施工原则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煤田地质施工原则勘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336-01
引言
煤田勘探是在找煤、普查之后,确定有建设开发价值的有利地区内进行。
根据煤炭工业规划的需要,进行矿区详查勘探或井田精查勘探。
勘探工作是对区内地质、开采技术及经济条件等进行详细研究,做出工业评价,提供满足煤矿建井设计与开采需要的地质资料。
这是煤田在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同业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存在的问题
1.1 从完善矿井水防治与保水采煤研究方面来看,随着采深增大,突水事故经常出现,突水量也日益增大。
由于这些煤田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加之采深不断增大,浅部矿井水治理获得的一些认识往往不适应深部矿井水动力条件。
因此,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深入研究矿区深部岩溶水形成与运移特征,深部矿井底板岩溶水突出机理,开发突水预测预报技术;开发适应现代机械化开采的采掘区无水险水害防治技术。
1.2 从开展动态地质研究方面来看常见的岩煤突出、瓦斯突出、
冲击地压、突水、井筒破裂等井下灾害,实际上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这些现象均与岩体应力场有关。
主要起因于岩煤采掘后,原有自然条件下各种地质因素之间的平衡遭受破坏,岩体应力再分配,从而引发或诱发出这类灾害性地质现象。
通过研究这些现象形成的地质机理,事先测定出采掘阶段岩体应力随时空的动态变化,就有可能预测上述动力地质现象是否会形成,确定并采取消除或减弱这些灾害的措施。
1.3 从加强环境地质勘查与灾害地质防治方面来看由于矿区在天然条件下以及因开发而使地质体系遭受破坏,从而可能形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耕地破坏、水源污染、沙化,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等更具破坏性的灾害地质现象,如地裂、地表塌陷、滑坡乃至诱发地震。
由于历史原因及煤矿不断开发,旧账未清,新账纷至,所产生的问题相当严重,煤矿环境问题是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今后矿区环境评价与治理将成为开发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
二、煤炭地质勘探技术
煤炭资源在地壳中的分布受地质构造条件控制。
同其他地质资源相比,煤田的分布范围较广。
但煤田地质构造类型复杂,表层条件各异(山区、平原、水下、沙漠、戈壁),物性条件多变,勘探深度变化大,能从数米到1500多米。
地质勘探的主要任务是为矿井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其成果要满足选择井筒、水平运输巷、总回风巷的位置和划分初期采区的需要,保证井田境界和矿井井型
不致因地质情况而发生重大变化,保证不因煤质资料而影响煤的既定工业用途。
对于采用现代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的矿区,还应查明落差或起伏仅十余米、数米或更小的断层、褶皱,使开采计划切实可行,不致因小构造不清影响煤炭产量。
因此,煤田物探工作的特点是:精度要求高;使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种类较多;与钻探配合密切;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多,而且常常难度也较大;对浅层数米和深达1500多米的勘探对象都要求有高的分辨率。
常用的煤田物探方法:
(1)重力勘探。
该方法主要利用重力仪对地质体的重力场和重力异常进行探测,以确定某地质体的性质、空间位置、大小和形状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2)磁法勘探。
该方法通过观测和分析由岩石、矿石(或其他探测对象)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进而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或其他探测对象)的分布规律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3)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 electrical prospecting 根据地壳中各类岩石或矿体的电磁学性质(如导电性、导磁性、介电性)和电化学特性的差异,通过对人工或天然电场、电磁场或电化学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特性的观测和研究,寻找不同类型有用矿床和查明地质构造及解决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主要用于寻找金属、非金属矿床、勘查地下水资源和能源、解决某些工程地质及深部地质问题。
(4)地震勘探。
该方法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
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叫作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手段,在煤田和工程地质勘查、区域地质研究和地壳研究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
(5)地球物理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是在钻孔中使用测量电、声、热、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仪器,以辨别地下岩石和流体性质的方法,是勘探和开发油气田的重要手段。
地球物理测井的应用范围如下:确定井剖面的岩石性质,评价油(气)、水层,发现煤、金属、放射性等矿藏,并确定其埋藏深度及有效厚度;测量计算储量所需要的各种地质参数,如岩性成分、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煤田储量计算参数等;确定地层倾角、岩层走向和方位,以及钻孔倾角和方位角,研究沉积环境等;检查井下技术情况,如检查固井质量和套管破裂情况等;发现和研究地下水源(淡地层水)。
(6)和遥感物探。
遥感物探是指在距离相当遥远的位置上,用各种传感器感(探)知地面物体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以查明地质的或地学的各种情况的方法,也称“遥感地质”。
所用电磁波的波段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
航空摄影是最早的遥感方法,20世纪40年代开始较广泛地用于地质工作,称为“航空地质”。
其中以地震法、电法和测井应用得最广泛。
现阶段煤田地震勘探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包括:确定覆盖层厚度,进行覆盖层下的地质填图,圈定煤系赋存范围,探测同煤层有关的地质构造,确定煤系基底深度等。
此外,三维地震技术、横波
技术、矿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等也在煤田勘探开发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勘探工程施工的原则
勘探区的各种勘探工程的施工顺序,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先地面后地下,先浅后深,由稀而密的原则安排,同时也必须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与运用。
3.1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是根据已进行过研究和揭露地区的地质资料,来推断未揭露地区地质情况而依次布置勘探工栓。
这条原则常运用于新区的煤田普查工作、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和掩盖式煤田追索地质构造和煤层露头等,根据已知勘探工程资料,逐步向未知地区布置和施工勘探工程。
3.2先地面后地下、先浅后深的原则
即先进行地表和浅部的地质工作,在搞清和掌握地表和浅部的地质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和推断地下深处的地质变化,再进行深部勘探工程的施工。
这是因为掌握地表及浅部地质特征和规律后,有利于指导深部的地质勘探工作。
地表及浅部地质规律,可以通过地质填图或采用山地工程,经直接观测与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而这些资料最为正确可靠。
3.3由稀而密的原则
指勘探工程的间距(线距与孔距)应随着不同勘探阶段要求的提高而相应地加密。
在同一个勘探阶段内,勘探工程的施工也应由稀而密,除优先施工主导勘探线工程之外、一般先施工基本工程,后
施工加密工程。
这是因为采用由稀而密的原则,有利于选择资源条件好、勘探或开发比较有利的地区,避免造成勘探工程不必要的浪费。
结束语
从煤炭现代化生产要求角度看,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必须把握时机,加快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才能满足我国高产高效采煤的需求。
基于煤炭在中国能源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对该领域的技术发展高度重视,加大力度鼓励科技创新,相关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正积极研发相关技术、装备,煤炭资源精细勘查的精度和水平及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保障的能力逐步提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房玉涛,李翠. 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研究[j]. 硅谷. 2011(02)
[2] 王树江. 浅谈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j]. 民营科技. 2011(04)
[3]卜昌森,张希诚.综合水文地质勘探在煤矿岩溶水害防治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1.
[4]吴钦宝,陈同俊,陈凤云.中国东部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质勘探技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