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水景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美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而闻名于世。
水体植物在园林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既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美感,又与其他园林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而和谐的景观。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植物造景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式。
一、荷花池荷花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被广泛应用,常常出现在荷花池中。
荷花池一般为圆形或方形,池水清澈见底,荷叶遮蔽了部分水面。
荷花的花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如红、白、粉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荷花池的周围常常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如芦苇、菖蒲等,以增加池边的绿意。
荷花池的造景方式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到了宁静与美好。
二、池塘石桥池塘石桥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之一。
池塘中的石桥通常由几块大石头拼接而成,形状独特,给人以稳重而庄重的感觉。
石桥两侧常常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睡莲、芦苇等,以增加池塘的生机和美感。
在池塘中行走于石桥之上,可以近距离欣赏水中的植物和鱼虾,感受到水的清凉和生命的活力。
三、假山流水假山流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且重要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之一。
假山通常由天然石材堆砌而成,形状各异,给人以奇特而瑰丽的感觉。
在假山的周围布置流水,使水从假山上流下,形成瀑布或小溪,给人以清凉和舒适的感觉。
假山的表面常常种植一些藤蔓植物,如常春藤、爬山虎等,以增加其自然和野趣。
假山流水的造景方式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山间的溪流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四、庭院小池庭院小池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之一。
庭院小池通常为方形或圆形,面积较小,池水清澈见底。
小池中常常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荷花、芦苇等,以增加池水的生机和美感。
庭院小池的四周常常种植一些花草,如牡丹、月季等,以增加庭院的色彩和芬芳。
庭院小池的造景方式使人们在繁忙的都市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悠闲。
以上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植物造景的几种常见方式。
这些方式都以植物为主要元素,通过合理的布置和搭配,营造出了独特而美丽的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在园林构造和景观表达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体的设计可以增加园林的美感,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和平静的氛围。
本文将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设计的特点和功能。
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被设计为一个主要的景观元素。
水体可以是池塘、湖泊、溪流等形式,通过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为园林增加了层次感和变化。
花园中的水体通常被配以假山、亭台、廊架等景观元素,形成了园林的基本构成。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水景”,就是以水体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与假山组成一个整体的景观形象。
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
水体不仅能够帮助调节园林内的气候,还能够净化空气和降低温度。
水体可以反射周围的景色,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深感,同时还能够起到绿色屏障的作用,减少噪音和尘埃的侵扰,提供人们休闲、赏景的场所。
北京颐和园中的昆明湖,不仅是一处美丽的水景,还是园林中的主要水源,为整个园林提供了自然和生态的环境。
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承担着表达主题和象征意义的功能。
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寓意深远的符号意义。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被设计为一个传递主题的媒介。
太湖石和水体的组合,即“石与水”的景观形式,传递了中国哲学中“物我两忘”的思想,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
水体的设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起到了遮蔽和修饰的作用。
水体可以遮蔽建筑和景观中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和平衡的景象。
水体的设计还可以修饰园林中的空间,通过瀑布、喷泉、小桥等造型和水流的变化,创造出一种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苏州园林中的“喷泉径”,通过喷泉和水流的组合,形成了一条动感和壮观的景观路径。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有的园林艺术形式。
在古典园林中,水体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不仅是景观的一部分,更是园林的魂灵和核心。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进行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的设计,通常包含池塘、湖泊、溪流、水渠等不同形式的水体。
水体的设计必须符合对古典园林整体格局的要求,能够与周围的建筑、植物和景观融为一体,既能够为人们提供观赏之美,又能够满足园林的实际需求。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要突出“虚实结合”的特点。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对水体的设计,使得水体既可以展现真实的水景,又可以体现出虚幻的美感。
这一点表现在水体的形状上,有些水体是规整的池塘,有些则是不规则的湖泊或溪流。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水体,都要能够在不同的角度和季节中呈现出不同的美感。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要能够与周围的建筑和植物相协调。
在古典园林中,建筑和植物是与水体相辅相成的。
水体的设计要考虑到周围的建筑物和树木,不能独立存在。
水体要与建筑物形成景深的对比,与植物形成色彩的对比,使得整个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需要考虑水体的功能。
水体在园林中不仅是一种装饰,更具有实际的运用价值。
水体可以用来调节气候,增加园林的湿润度,也可以用来储存雨水,供园林内的植物生长。
水体的设计要兼顾功能和美观,既能够实现园林的实际需求,又能够为园林增添景观价值。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水的流动性。
水体的流动能够增加园林的动感和变化性,使得整个园林景观更加生动。
水的流动还能够起到净化空气、增加负离子、改善环境、使得园林更加宜人的作用。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水体的流动方式,合理设置水泉、瀑布、喷泉等景观,使得水体有韵律和生命力。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需要考虑到整体的园林结构、周围的建筑景观、功能需求以及美学要求。
只有合理设计水体,才能真正体现古典园林的韵味和魅力,使得古典园林成为人们希望停留和游览的地方。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布局上注重自然的体验和人文情怀的表达,而水体作为古典园林的重要元素之一,其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要素、功能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独特魅力。
一、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要素在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主要包括水池、湖泊、溪流和喷泉等形式。
这些水体设计要素在布局上通常会与建筑、假山、植物等其他景观元素相结合,营造出水景与山景、林景、楼阁等不同景观的和谐组合,形成错落有致、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
水池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形式之一,通常呈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其边缘常以青石、白石或青砖等材料砌成,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水池中常种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水池中的倒影和水面的涟漪也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景观特色,能够为游人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
湖泊是古典园林中较大型的水体形式,常常与山体相依,形成壮丽的山水景观。
湖泊的水面辽阔广大,能够映射出周围的景观,营造出开阔、宽广的空间感。
在湖泊中,常会有小舟荡漾,或者建有亭台楼阁,供游人观赏休憩,增加湖泊景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溪流则是园林中流动的水体,常常蜿蜒曲折,与岩石、林木相得益彰,形成流动的山水画卷。
溪流清澈见底,水声潺潺,常常与假山、石桥相配合,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层次感,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
喷泉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景艺术形式之一,常见于庭院或广场,其水柱或水花喷洒于空中,形成美妙而变幻的水景效果。
喷泉常常与流水、倒影、石桥等景观元素相结合,形成多样化、丰富的景观体验,给人以欢快、愉悦的感受。
以上所述,这些水体设计要素在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常常结合自然山水和人工艺术,形成多样化的景观组合,营造出丰富多彩、虚实相生的景观效果。
二、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功能水体在古典园林中不仅具有装饰和观赏的功能,还具有调节气候、营造声效和调节空气湿度等功能。
水文化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水文化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摘要:“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人们眼里,水是善良,是哺育万物的载体;同时水也是生命之源,由于对水的依赖,使得我国从古代开始就已经形成了独有特色的水文化。
通过了解“水”的发展史可知,我们的祖先已经准确把握了水的特点:流动之态,灵动永恒。
自古以来,我国园林就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充分利用水的特点,将水之灵秀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将自然野趣与艺术加工相结合,传递着各个地域的文化气息。
关键词:水文化;景观园林设计;应用1水文化在园林运用中的起源追溯历史,园林景观的文化产生于人类文明。
不论是地理、政治、宗教信仰,还是人类生活生产的历程以及科技发展的水平,都决定着园林景观背后蕴藏的文化。
随着四大文明古国历史的变迁、地理特征、文化的传承及交流,形成了西亚(古波斯)、欧洲(古希腊)和中国三大园林文化体系。
由于受水影响和用水方式的不同,水景观在各园林文化体系上的运用也不尽相同。
水作为自然界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水的应用几乎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古人的园林设计多以山水为主,以水为中心,构建出亭台楼阁、石景假山等园林元素,形成一种独特的水文化。
水文化在我国景观园林中的应用最早可以溯源到周朝。
自从周文王兴建“灵沼”中含有水湖以来,后来的各个帝王在建立景观园林中都含有水文化;最为典型的是汉武帝时期,章宫苑区内采用人工凿挖形式,建立宽大的太液池,同时内部堆垒了三座假山,以至于“一池三山”成为我国景观园林的传统建筑模式。
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原则2.1多活水少死水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承载着古代文化与商贸,发挥着文明传承与流通的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河流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河流作为自然界的一种水系统,承担着水文循环、洪水调节、水生态、水资源以及文化历史等多种功能。
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河流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贯穿城市的血脉,更是人们生产、生活、文化、休闲等多种活动的重要场所。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自古以来便注重水的运用和设计,园林中需水的景观和道路、建筑的布局受到水的制约,大部分的园林都会布置一些小型水池或湖泊来增添景致,使园林如诗如画,别有一番情趣。
本文将从水体的设计角度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设计。
一、设计功能水作为园林中的灵魂,它不仅具有美化园林环境的作用,更是它所具备的丰富的功能,如供给园林水源,调整气候温度,增进人体健康等。
在园林中,大多数的水体设计都会围绕这些功能进行,如设计一些水阁等建筑,让人们在水中小憩;设置水道来运送水源;布置石码、石堰等用于调节水质、水量等,提高水体的艺术效果。
二、设计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长久以来都非常注重流水的自然之美,毫不刻意的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丰富的水景设计、人工湖泊、池塘等水体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韵味,其中池塘与借景也是水景设计中应用最多的两个手法。
1. 池塘设计池塘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设计形式,它可以分成矸池、鱼池、荷塘等多种形式。
池塘设计有着严格的构思和要求,池塘和周围的环境是相辅相成的,采用自然的方式设计,在整个园林中起到极好的点缀作用。
在池塘的外部,常常配备石桥、亭台、石坊等建筑,增加水的跳跃感和景象感;在池塘的中央,布置极具协调美感的中心岛,此处可以安置亭子或建筑物,使园林彰显出玄妙、自然、宁静与寂静。
2. 借景设计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水体设计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手法,它也是为了追求“山水相连”的理念而出现的。
借景可以营造出意境深邃、气势恢宏的景象,可以将外在的山水、花草、云雾等自然景象和园林内部的建筑物与景观相结合,使园林的美更加完美。
借景不仅美观,而且让人感受到园林与外然的联合所创造出的美者,具有思想感人的作用。
三、设计布局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中布局显得尤为重要,水体的布局往往与周围的建筑物、地形景观相互影响。
水体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有的是山水萃秀,有的是谷幽泉澈。
设计布局必须根据水面的地形、大小、水性、水质等进行合理排布。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的理水技术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古典园林的形态、景观效果和功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着眼于技术、形式以及功能。
首先,要谈古典园林的理水技术。
古典园林的设计中,综合使用渠道、水池、涡流池和水飞桥等方式,来利用水进行景观设计。
古典园林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动态性:水可以不断地流动,给人以动态的景观,可以增强人们对水的观感,从而获得安宁、宁静的心情和感受。
其次,从古典园林的理水形式上来看,古典园林的理水形式分为湖泊、池塘、渠道和其他四种主要形式。
湖泊是古典园林中最大的水体,它可以营造出一个庞大的水体环境,可以承载大量的水体,能够充分体现古典园林水体美。
池塘是古典园林中重要的装饰景观,它可以营造出一个精致的水体景观,给人一种明快的清新感受;渠道则更多的用来起到调节的作用,将水体的流动控制在古典园林的规划范围之内,并使得水体形成一种有序的分布,从而起到控制园林水体的功能。
最后,从古典园林的理水的功能上来看,古典园林的理水功能主要是营造水景以及利用水势来控制园林的风水。
营造水景就是利用水体结合园林空间,营造出一种有序、美丽的水景观,而利用水势来控制园林风水,则是利用水体的势能,有调整园林间水势的通行,从而增强园林景观的内在美感,以及起到一定的压制控制园林气氛的动态作用。
总之,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的理水技术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古典园林的形态、景观效果以及功能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有技术、形式和功能三方面。
技术是指古典园林设计中综合运用渠道、水池、涡流池等方式;形式是指古典园林中湖泊、池塘、渠道等几种主要形式;功能是指营造水景以及利用水势来控制园林风水等功能,这几种特征都是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的表现。
因此,理水技术的研究对于把握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以及深入了解古典园林的设计与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

2018·05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在园林中的地位非常显著,水景的营造一直以来备受造园家们关注。
在我国对于古典园林水体的研究和运用可以追溯到周朝。
周文王所建的灵囿中有一片灵池,鸟禽和虫鱼放养其中。
《诗经》中描绘到:“王在灵沼,于轫鱼跃。
”表现出君王与自然万物和谐一体。
中国古典的建造讲究“师法自然”,达到来源于自然又要高于自然的境界,园林自然也就成了自然山水的缩影。
明朝文震亨的《长物志》水石篇:“石令人古,水令人远。
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又须修竹、老木、怪藤、丑树,交覆角立,苍崖碧涧,奔泉汛流,如入深岩绝壑之中,乃为名区胜地。
”[1]生动表达了造园家对于自然山水的向往。
理水不仅是中国园林造园技巧的组成部分,而且更是我们本民族情感文化的一种象征。
一、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审美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多是以水池为中心进行布局,仿造自然山水建造园林。
园林的建造是园主人的精神寄托之处,常有七分主人,三分匠人之说。
造园家善于用诗意的居住眼光来看待园林山水的营造,犹如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每一个景色都可以构成一幅唯美的画面,整体来看犹如中国画的长轴,徐徐展开一幅具有诗意给人无限遐想的动人画面,观者似在画中游。
园主人通过寄情于山水之间来表达个人的情感。
水有灵气,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古人通过观察和感悟,给予水以拟人化,赋予它德、仁、义、智等各种美好的品德。
《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
人与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处。
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是融为一体的。
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戴在于古人的胸中,与大自然相谐相处,以及与大自然作比较,实现天人合一,是一种超脱的心境,更是一种良好品德的映射。
《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善良的人犹如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水景运用纪丽阳内容提要:本文对“水景运用”总体布局,空间组织,植物配置,视觉景观等方面对园林中水景运用进行研究和分析的。
从而使设计师设计出舒适、和谐、健康、自然的园林水景空间。
关键词:园林水景布局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in the use ofWaterscapeJi Li YangSummary:In this paper, “Waterscape use”, the general layout, space,plant configu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visual landscape garden in the Waterscape use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us enabling designers to comfort, harmony, health, natural garden Waterscape space.Key words:garden layout Waterscape绪论水景观以它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四周景物协调统一,同时它灵活,巧于变化,能够丰富水景的设计。
园林中水景观能否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图、如何在统一中求变化以及丰富空间表达效果等问题上,都需要设计者全面的思考与探讨,这也是由园林水景观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古典园林中水景的设计是现今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
第一章古典园林中水景的产生水景设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发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其变化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1 水景设计产生的文化背景我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一种园林要素是水景。
古典园林中对于水体的运用可以上溯到周代,周文王所建之灵同中就有一片神奇的水面,名为“灵沼”。
《诗经·大雅》中赞美到:“王在灵沼,于韧鱼跃”,意思是周文王在灵沼,满池的鱼都欢腾跳跃。
从那时起,水就成为园林的内容。
汉代的上林苑中更是池沼遍布。
及后,汉武帝建造的建章宫苑区内人工凿挖十万平方米的太液池以象征北海,内置三山,以至于“一池三山”成为中国山水园的传统程式。
在后来的园林建造中,大者多利用阔大的水面,或将天然水体略加人工,在水面上安排岛屿、布置建筑,增加曲折深远的意境。
小者则造小水池以一勺象征千里江湖,或设溪流蜿蜒以尽山水相依之意趣。
哪一处古典园林没有水呢?无论走进哪个园林,人们只有看到水,才会真正体会到园林之美,灵府才会真正感觉到澄澈清明。
有水,园林就更有生机,有水,园林就更显意境。
园林中的水寄托着我国的基本哲学思想,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古圣先贤,也启发陶冶着我们后来者的心智。
可以说:园不在大,有水则灵。
水是古典园林的灵魂。
第二章古典园林水景的重要性水在构成园林景观时,淡绿透明的水色,简洁平淌的水面是各种园林景物的底色。
园林水体在我国传统上素有给人以明净、清澈、近人、开怀的感受,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是非常重视的。
在我国古代甚至被称之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
2.1 水景的艺术表现形式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景之一,中国古典园林水景在高度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技巧。
总的来说,受道家“虚静为本”思想的影响,中国园林的理水,重在表现其静态美,动也是静中之动势。
我国传统园林用水,以静为主,清·许周生筑园杭州,名‘鉴止水斋’,命意在此,原出我国哲学思想,体现静以悟动之辩证观点。
相对于西方园林丰富充沛的表现,中国造园家追求的是返朴归真、取之于自然。
杭州西湖园林充分集中了中国园林特点之大成,山青水秀,以自然之美取胜,又融人工美于自然美之中,恰到好处,二者相依为命,相得益彰,壮丽无比。
如图(2-1)(2-1)2.2水景设计的作用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
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
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
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
第三章古典园林水景运用的方法及特点3.1 水景运用的方法水景在我国古典园林中之所以占如此重要之地位,不仅因为它是生命之源,也是因为理水手法是我们这个民族一种深层文化的象征。
我国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是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二是隔。
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三是破。
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3.2 水景的空间划分园林中的水面,应当作为“空间”来看待。
园中空间,贵在层次,如何做水面层次?基本上有两种手法,一是做狭,如无锡寄畅园之水池,南北狭长,故在中部半亭处水面狭一下,使水面分成南北两部分;第二种手法是造桥(或筑堤)。
园中之桥,固然为交通之需,但它也是分隔水面空间之物。
用桥分隔水面,使水面有层次感,而且处理得更为含蓄。
如图(3-1)苏州拙政园的松风亭,水池之前有“小飞虹”,是廊桥,将水面分隔,更有空间层次感。
透过廊桥,外面景致虚虚实实,可谓园林之空间艺术。
(3-1)3.3 水景运用的特点水来自于大自然,她带来动的喧器,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
水是风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她为植物、鱼和野外生灵提供生存之地。
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四周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因此水景在公共艺术的范畴里,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早期水景大多与艺术品相搭配,所以其演变也是传统的、着重观赏的雕塑或神像喷泉、水池,进入与抽象造型相结合的水景,再进入到与四周环境相搭配的水景,以及能够让人亲近接触的亲水性喷泉。
正是水的这些特性,才表达出园林水景的无穷魅力。
作为园林中的独特一景的水景观设计具有了它独特的观赏价值。
第四章园林水景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水是植物营养丰富的栖息地,她能滋养四周的植物、鱼和其它野生物。
大多数水塘和水池可以饲养观赏鱼类,而较大的水池则是野禽的避风港。
鱼类可以自由地生活在溪流和小河中,但溪水和小河更适合植物的生长。
池塘中可以培养出繁茂且风格各异的植物,而在小溪中精心培育的植物则是问心无愧的建筑艺术。
4.1 水边的植物配置无论大小水面的植物配置,与水边的距离一般要求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切忌沿边线等距离栽植,避免单调呆板的行道树形式。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又需要造就浓密的“垂直绿障”。
如杭州黄龙洞水池南面的山,山脚距水池10余米,山坡陡峻,树木郁郁葱葱,形成一个庞大的“垂直绿面”,高达30余米,而水池宽仅18米,再加上池旁白色的园林建筑衬托,高低对比更加明显。
林中鸟声唧唧,坐临池畔,如入深山老林,使人感到水池空间更为宁静、古拙。
(如图4-1)4.2 水面的植物配置水面全部栽满植物的,多适用小水池,或大水池中较独立的一个局部,在南方的一些自然风景区中,保留了农村田野的风味,(4-1)在水面铺满了绿萍或红萍,如似一块绿色的地毯或红色的平绒布,也是一种野趣;在水面部分栽植水生植物的情况则比较普遍,其配置一定要与水面大小比例、四周景观的视野相协调,尤其不要妨碍倒影产生的效果。
4.3 水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动物是水景规划设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水是生命之源,离开了水就意味着失去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因为动物的存在,水景变的更具有灵性,成为园林水景中的又一个闪光点。
第五章古典园林中水景设计在现实中的运用中国传统园林到现代经历了一个重大的转变,首先是私家园林基本已成为过去,而被公共园林及景观环境设计所取代。
园林中的水景也转化为现代水景艺术,被运用于各种公共及私密空间。
在中国,水景最多运用于住宅区园林化室外空间设计,在创作手法上多是相对汲取东西方造园手法与要素,基本上是对古典园林的模仿与微缩;而在西方国家,除了私人拥有的花园水景在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在形式和艺术方面有很大发展之外,公共场所的水景设计更受重视,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道亮丽风景,融入更多现代设计手法及理念,注重创意与构思,蕴涵了更多人性的、自然的思索。
5.1 现代水景设计与传统水景设计的关系现代水景的设计是对传统园林理水艺术的继承以及现代环境景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庭园水景和公共空间的小品水景两类。
现代水景设计既有对传统理论及方法的继承,也突破了传统理水的形式及内涵,体现出现代环境艺术的成就,体现了现代人的哲理思考、精神状态、生态及人文关注,运用了许多现代技术、材料,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水景形态。
在现代水景设计中,技术的重要性在增加,某种程度上水景是以各种设计及技术手段去体现水的特性,是液态的立体艺术、雕塑艺术,每种水的营造都和建造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例如太阳能喷泉、音控喷泉水景中现代材料不锈钢、玻璃的应用等等。
5.2 水景设计的意念园林水景设计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思想指导水景的设计。
据园林发展的趋势,科学分析水景的设计意念,初级阶段设计意念较为单一,它只是为造景而造景,满足人们单一的视觉追求;而中级阶段的设计开始有一种新的理念,水景开始考虑到作为景观的主导因素,要求满足多方面的功能;水景多体现出人工韵味,水景的维护费用较高,特别是对保持水体清洁不但对方法的合理性,一直素有争议而难于解决。
高级阶段的设计理念是运用园林造景的“构园得体,相地为先”的艺术理论,因地制宜使水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分子,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园林水体给人明净、清澈、近人、开怀的感觉。
总体意念都是好的,进一步满足了现代人们的审美和生活要求。
结束语从园林的设计方案不难看出,水景观以它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四周景物协调统一,同时它灵活,巧于变化,能够丰富水景的设计。
园林中水景观能否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图、如何在统一中求变化以及丰富空间表达效果等问题上,都需要设计者全面的思考与探讨,这也是由园林水景观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所以说,园林水景观与水景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们耗费精力、气力去追求、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