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宜人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营造一个宜人自然的环境。
园内常常有假山、水池、花木等人工景观,通过人为的方式模拟自然景观,创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园内的植被丰富多样,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和草坪,给人们带来视觉的享受和舒适的感觉。
同时,园内常常有水面,或者是人工的小溪、水池等,让人们在漫步园中时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这种声音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二、潜心雅致:中国古典园林以潜心雅致为设计理念,注重装饰细节和美学品味。
园内常常有精雕细刻的石雕、花卉瓷器等装饰品,使整个园区更加生动和精致。
同时,古典园林的建筑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如亭、阁、楼、轩等建筑物的形状、纹饰和材质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时代风格和文化氛围。
古典园林的建筑采用了复杂而精美的工艺,常用的材料有石头、木材、瓷砖等,给人一种古典、庄重的感觉。
三、寓意深远:四、空间布局有序: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一般采用有序的方式,注重对称和整齐。
园内的景观、建筑、植物等都被布置在一个有序的空间中,以体现整体的美感和平衡感。
园林中的亭院、走廊、庭院等建筑物常常排列得很整齐、有序,给人以安静、和谐的感觉。
同时,园内的路径和步行区也经过精心设计,让游客可以按照一定的路线游览,以体验全新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五、突出变化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场景的变化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为游客提供不同的视觉和感受。
园内的景区常常设置有明暗、高低、圆直、曲直等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来制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给人们带来一种丰富多样的体验。
同时,古典园林还注重景观的欣赏性,通过布局和设计让游客可以在园内找到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景色,体验不同的美景。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凭借其宜人自然、雅致潜心、寓意深远、空间布局有序以及变化欣赏等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特点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特点第一,强调自然景观的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创造一个与自然融合的环境,通过利用自然元素如山水、湖泊、池塘、石头等,将园林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
通过使用透景、借景等手法,使得园林的景观延伸到周围的山水之中,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第二,追求微妙的变化和细节。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使用花草树木、石头和水等自然元素,通过精心设计和布置来突出变化和细节。
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精致的花卉、奇石以及各种独特的建筑构造,这些细节展示了园林主人对美感和审美细节的追求。
第三,注重空间序列和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采用多层次和多个区域的布局,通过设置门户,回廊,湖泊等,将园林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创造出一种步移景异的感觉。
这种空间序列设计让游客在园林中可以逐步欣赏到不同的景观,同时也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第四,强调隐逸和寂静。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有个别的精致园林,常常被人们用于修身养性和隐逸思考。
此类园林通常通过精致的建筑和布局,创造出一种宁静、寂静的氛围,让人能够在喧闹的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安抚。
第五,注重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士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
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文人雅士的书法、绘画作品和诗词碑刻,这些作品与园林的景观相得益彰,共同营造一种文人境界和人文氛围。
第六,强调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通常采用传统的风格和工艺,如四合院、廊亭、石桥、亭台楼阁等。
这些建筑结构通常采用木材、砖石和瓦片等传统材料制作,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雅和精细的工艺。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自然景观、建筑和文化元素。
它通过强调自然景观的融合、追求微妙的变化和细节、注重空间序列和布局、强调隐逸和寂静、注重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强调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等特点,创造出一种自然、和谐、人文的园林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一种美的呈现,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审美追求的体现。
举例说明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

举例说明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
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
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不仅体现在设计理念上,还体现在材料的选择、构造手法、景观布局等方面。
下面举例说明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
首先,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体现在设计理念上。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山水合一”的设计理念,追求“山清水秀”的意境,力求达到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比如苏州的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等,它们利用山石、水池、花木等元素布局,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景致,展现出中国园林审美境界的精髓。
其次,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
中国园林注重材料的天然性和人工性结合,通过对材料的巧妙运用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景观。
比如园林中的假山,它们采用自然石材,以其天然纹理、形状和色彩,塑造出层次分明、变化多端的景观效果,展现出中国园林审美境界的独特魅力。
再次,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还体现在构造手法上。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构造手法的灵动变化,追求空间的流动与穿透,通过水面反射、拱门相望、回廊相连等手法,创造出虚实结合、通透有致的景观效果。
比如瞻园中的两池亭、迷巷、斜角宜园的曲桥、断桥等构造,它们将建筑、景观、水面融为一体,展现出中国园林审美境界的空间美学。
最后,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还体现在景观布局上。
中国园林的景观布局追求层次分明、曲折有致,注重点、线、面、体的有机统一。
比如拙政园中的粉墙黛瓦、青砖白瓦、逶迤回廊等景观布局,它们通过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和色彩搭配,展现出中国园林审美境界的美学韵味。
总之,中国园林的审美境界体现在设计理念、材料选择、构造手法、景观布局等方方面面。
通过园林的审美境界,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到中国园林的高超艺术水平。
希望中国园林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和传承,让其美丽的景观能够永久保存下去,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妙趣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妙趣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中国古代绘画、诗词、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中的妙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山水融入: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注重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中,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之美。
园林中的水池、假山、小桥、溪流等都是以自然景观为蓝本创造出来的,使园林与自然之间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2. 景点错落有致: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往往采用“画龙点睛”的手法,巧妙地将景点分散布置在不同的角落,赋予了园林以意境和虚实结合的美感。
这种错落有致的布局,让人在参观园林时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景点,增加了观赏的趣味性和探索的乐趣。
3. 象征寓意丰富: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和构造往往寓意丰富,追求以少见多、以微见秀,让人在园林中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林中常见的假山、门楼、碑柱等,都蕴含着吉祥寓意和文化象征。
4. 艺术细节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对细节的精雕细琢,无论是园林建筑的雕塑、彩绘,还是园林景观的种植、布置,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审美境界。
这些艺术细节的处理,使得园林具有精致、独特的美感,赋予了园林更深层次的韵味和人文意境。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妙趣在于它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寓教于乐、诗意盎然的文化传承。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一、藏:中国古典园林强调隐蔽和掩饰,通过布局设计以及植物的运用,创造出一种隐藏和遮掩的氛围。
园林的每个景点都有特定的布局,不会一览无余地暴露在视线中,而是需要游客探索才能发现。
园林中常采用曲径通幽的手法,将景点设置在不同的位置,通过遮蔽和折射的方式,创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效果。
另外,园林中的建筑也经常采用层层叠障的手法,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层层深入的感觉,进一步增加了隐蔽的效果。
二、通: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点之间的连通,每个景点都能够与其他景点相互呼应和交融。
园林中的路径通常是弯曲自然的,游人可以顺着路径欣赏景色,同时路径又能够将各个景点有机地连接起来。
园林中的小桥流水、湖泊、假山等景观元素也是用来串联各个景点的重要设施。
这种景点之间的通连,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自然流动和和谐统一的效果。
三、尺:中国古典园林重视空间的尺度和比例的安排,通过不同尺度的设置来营造景观的层次感和透视感。
园林中的建筑、假山、湖泊、植物等都经过精心的布局和安排,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大小相间的主次关系。
园林的局部也体现了尺度的变化,从大至小、从高至矮的递变关系形成了景观的层次感。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也注重利用空间的限制和限定,通过狭小空间和过道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和体验。
四、谐:中国古典园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布局和景观的选择,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平和、和谐的氛围。
园林中常用的元素包括水、山、石、树等,这些元素都是大自然中具有生命力和平和能量的象征。
园林中的建筑、假山、湖泊等景观元素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相互携手的感觉。
此外,园林中的景点和花草树木的选择也注重充满生机和好感的特点,使得整个园林给人一种和谐平衡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法指要中国古典园林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理念,在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上追求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布局。
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人文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这种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巧妙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令人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界和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曾指出,“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点出了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之四大要素——山石、泉水、花木、建筑。
如承德避暑山庄之“金山”岛,就是古典园林这种营造技法的实践典型。
避暑山庄的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以石为基,石上建阁,用水环抱,水内植荷。
康熙皇帝曾称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
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一、堆山磊石“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古典园林中,蕴涵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
唯其如斯,才能满足文人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怀。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
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
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
假山的堆砌,离不开峰石。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园林选石,看重石质。
如著名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一、融合自然与人文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
在园林的布局中,设计师常常借助天然地貌、构造山水、设置假山、挖池塘等手法,创造出错落有致的景观。
同时,通过在园林中增加建筑物、亭台楼阁,融入人文元素,使园林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融合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二、重视空间布局与序列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空间序列的变化和连续。
设计师通过合理布局,将整个园林划分为多个景点,每个景点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连续空间。
有的景点布置在高处,有的布置在低处,有的设在弯曲处,有的设置在开阔处,呈现出一幅自然画卷。
人们在游览过程中,由不同角度观赏到不同景色,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流动。
三、注重留白和空间错落中国古典园林中,留白是一种重要的美学手法。
设计师注重利用空间的留白来增加观赏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
例如,在庭院中留出一块空地或者一片草坪,或设置一道空隙,使人们对未揭示的景色充满好奇,产生一种虚实结合的美感。
同样,设计师通过将元素错落布置,使空间层次感更加丰富,这样的错落让人感受到空间的广阔和变化。
四、强调景点的呼应和映衬中国古典园林的景点往往相互呼应和映衬,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
在景点的选择上,设计师会考虑到彼此之间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
例如,在一个湖泊的旁边设置亭台楼阁,这样可以通过湖泊的倒影增加景观的美感。
又例如,在一个庭院的一侧布置一座假山,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景观效果。
五、重视材料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园林中常用的材料有石头、水、树木、花草等等,这些材料能够通过不同形态和质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此外,园林设计还注重细节处理,例如亭台楼阁的雕刻、栏杆的构造、花草的摆放等等,都需要精心雕琢,使其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园林更加精致美观。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注重空间布局和序列,注重留白和空间错落,强调景点的呼应和映衬,以及重视材料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
一、追求自然:
二、注重空间变化:
古典园林建筑强调空间的变化和布局的合理性。
通常以山水为基础,
通过布局的安排和景色的变化展示不同的空间感受。
有的园林布局如迷宫,让人们在其中迷失自己;有的园林设计将湖水、树木、山岳、建筑等有机
结合,营造出层次分明的空间。
三、注重意境和艺术:
古典园林建筑注重表现意境和艺术。
通过对建筑物、花木、水景等进
行精心布置和组合,使之达到一种特定的美感和氛围。
园林中常常配以诗词、曲调等艺术形式来增强意境效果。
园林中的每一个建筑、每一处景点
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四、注重动静结合:
五、展示人文精神:
古典园林建筑在设计中体现了中国古人的人文精神,并且经常以特定
的文化内涵来诠释园林的意义。
园林中常常有建筑物或景点,以纪念历史
人物,表达文化价值观念,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风韵。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追求自然,注重空间变化,注重意境和艺术,注重动静结合,展示人
文精神,这些特点使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形式。
这种建筑风格与西方的对称和几何形状有所不同,体现了中国人对自
然、人文和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遗产,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一部分,对后世的园林建筑产生了广泛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澜亭、鱼藻轩、清遥亭等建筑,西抵石丈亭。宛如一条金碧辉煌的带子,将颐和园前园千
姿百态的建筑馆结在一起, 游人既可以欣赏昆明湖壮阔浩淼, 水天一色的景象, 又可细细品 味长廊梁枋上的风景人物故事 “苏式彩画,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长廊之最,而且也是世界长 廊之最。桥是园林中常见的单体建筑,种类颇多:贴近水面的曲桥或平桥;单孔石拱桥,如 狮子林问梅阁山崖下的石拱桥、 网师园云岗下的引静桥等; 拙政园的小飞虹桥, 是上面盖以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
园林中单体建筑的使用功能,古人常用: 他们可以单独构成景点和用做实用建筑物。
“堂以宴、亭以憩、阁以眺、廊以吟 ”概言之。
园林建筑都采用木构架结构方式,运用屋顶、 柱廊、 台基三个部位组合而成, 其单体建
筑类型十分丰富,略述如次:
1、厅堂。用长方形木料(即扁作)做梁架称厅;用圆木料做梁架的称堂。厅者,
屋顶的廊桥;高高飞架在重岩复岭峭壁上的是质朴自然的石梁;在池水狭窄处,则用步石, 又叫汀步,如环秀山庄的涧谷中的步石。园林之桥仪态万方。
7、亭,《圆冶 ・屋宇》:《“ 释名》:,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是供人停下集合的地方。
“随意合宜则制 ”,是为园林缀锦点翠的开敞的小型建筑。亭还有半亭和独立亭之分,半亭一
四坡顶而四面皆开窗的建筑物,造型比楼轻盈,可登临以望远。如拙政园的
“浮翠阁 ”、虎丘
的“冷香阁 ”、溜园的 “远翠阁 ”、狮子林的 “问梅阁 ”等。颐和园万寿山的佛香阁,连台基高达
41 米,是全国现存最高的楼阁。 5、榭舫。《园冶 ・屋宇》云: “《释名》云: ,榭者,藉也。 ? 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成
一小组建筑群联在一起, 一般馆前皆有宽大的庭院。 拙政园的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佗罗花馆
北临广池,南筑高墙封闭,四角设置耳房为出入口,形体独特,为国内孤例。 3、斋台。《园冶 ・屋宇》云: “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意。盖藏修密
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 ”斋不同于堂之处,在于斋要位于园林僻静之地,不应敞显,便于 人们聚气敛神。斋,也称山房、台。 《园冶 ・屋宇》:“《释名》云: ,台者,持也。言筑土坚高, 能自胜持也 ? 。园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 敞者,俱为台。 ”筑土垒石为台,台高而平,不尚华丽,简雅为主,有的可登高瞭望,如虎 丘的望苏台、 拙政园雪香云蔚前平台, 有的位于厅堂前面或是临水处用花岗石砌筑的平整地
总之, 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
使之和周围的山水、 岩石、树
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3、园林建筑色彩明快、装饰精巧。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私园以及其他风格的建筑, 彩都极鲜明。北方皇家园林建筑色彩多鲜艳。琉璃瓦、红柱、彩绘。江南园林建筑册多用大
其色
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小瓦,栗壳色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也多用淡褐色或木 材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灰色门框,形成素净,明快的色彩。
园林中,建筑色彩也是一轻快明朗为主,力求表现园林建筑轻松活泼的特点。 园林建筑设计中, 采用什么材料、 色彩, 都应着意于追求整体的环境主题。 富丽、豪华、
一段游廊; 有分上下两层的楼廊,如拙政园见山楼侧的两层游廊;
有两面空廊的双廊, 也称
复廊,如沧浪亭的面水轩到观鱼处的一段游廊, 怡园的锁绿轩到南雪亭的一段游廊均有两条
并行的游廊组成,中间隔以漏窗花墙,以扩大空间,增加景深。颐和园前山环湖有一条
273
间、728 米的长廊, 东起邀月门, 与乐寿堂相连, 前经排云殿, 廊中错落着留佳亭、 对鸥舫、
般附建于两边长廊或靠墙垣的一面。如拙政园的
“别有洞天 ”、狮子林的 “真趣 ”等,同围廊组
游人观赏到的
建筑和人们从建筑中观赏的风景,既是风景中的建筑,又是建筑中的风景。
园林建筑的特点是相互间不可截然分割的, 必然将分散布局,空间处理要富于变化,就常会应用廊、墙、路等组织院落,划
分空间与景区。正如《园冶》上说的: 三、古典园林中的单体建筑类型
为这种交融的纽带。 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 是自然和谐的变化, 是柔 和的、交融的。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 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 季节的因素。 因此中国
南北园林各有特点。 比如江南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 季节最好的离子, 其建
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
”
轩的样式,类似古代的车子,取其空敞而又居高之意。适宜建于高旷之处,对于景观有利,
便为相称。这是南方园林建筑的特有方式,三面敞开,精致轻巧,产生轩昂的高爽之感。如
溜园的闻木樨香轩,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等。 《园冶 ・屋宇》云: “散居之居曰馆,可以通别
居者。 ”意即暂时寄居之所曰馆,亦可通往另一个住所。馆的规模大小不一,朝向不定,和
重及分量应按环境构图要求权衡确定,环境是建筑创作的出发点。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 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
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
也可统一
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
有机的组成部分, 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 增添自然环境的美。 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
、中舱、
尾舱三部分。头舱气势轩昂,颇有气魄,实为一个开敞的轩廊;中舱内施一堂隔扇,分作内 外两舱,顶为两批式,两旁置和合窗,光线充足,实为水泻;尾舱两层,歇山顶状若飞举,
实为楼阁;船头为台;仿跳板的石条为桥。枋实际上成为台、榭、轩、楼、桥五种建筑的组
合体。如拙政园 “香洲 ”、怡园的 “画舫斋 ”、颐和园的 “清宴舫 ”、承德山庄的 “云帆月舫 ”等仿
高贵是美,而质朴、淡雅、古拙也是一种美,建筑所在的环境是其设计应考虑的首要因素。 4、园林建筑的群体组合。
西方的古建筑常把不同功能、 不同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栋建筑内, 追求内部空间的构
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这样建筑体量就大。
我国的传统建筑则是木架构结构体系, 这决定了建筑一般情况下体量较小、 较矮, 单体
它是建筑群间独立有顶的通道,炎热的夏天可有浓阴,雨天可以遮蔽,只有分景障景作用, 又是组织动观、 静观的重要手段。 廊有沿墙走廊; 有循假山或土山按地形高低起伏的爬山游
廊,轻巧灵活,别具之趣;有两边不沿墙或不贴靠其他建筑物、左右前后都可看景的空廊;
有低临水面的水廊, “浮廊可渡 ”,如卧虹临水,景色优美,如拙政园倒影楼与宜两亭之间的
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
”。 地貌结合, 作到总体
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 因为自然山水中, 山水为主, 建筑是从。 与大自然相比,
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图画。 在一建筑为主的内部空间, 常以廊、 墙、路、
栏杆等组合成一条内部活动路线,这时建筑明显表现出它们的观赏与被观赏的双重性。
这就是说园林建筑所提供的空间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
并要力求使观赏到景色
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换的效果,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景物变幻莫测的感受。 3、园林建筑是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题咏、匾额、楹联中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
富于变化。 设计中推敲园林
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 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 常常是最能吸引人
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 虚与实、 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
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 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 空廊、敞轩的形式作
花畔,制亦随态。 ”形式灵活多边,在谁边称水榭,建筑基部半在水肿,半在池岸,也称水
阁,临水立面开敞,设有栏杆。如溜园的 “活泼泼地 ”,拙政园的 “小沧浪 ”、“芙蓉榭 ”、网师
园的 “濯婴水阁 ”、藕园的 “山水间 ”等。舫,古称两舟相并为舫外,观似旧时官船,俗称旱船,
又名不系舟,多建于水际,供人在内游玩宴饮,观赏水景。分头舱(俗称纱帽顶)
反映出其已经来。正像《红楼梦》中说大观园:
“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
柳山水, 也断不能生色。 ”苏州拙政园中的远香堂、 怡园的藕香榭, 都是反映园主歌颂荷花 “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的意境。题词是起点景作用的,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书中
曾写: “有时一景,相看好处无一言,必借以题辞,辞出而境生。
”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1、使用和造景,观赏和被观赏的双重性 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园林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是园林景物之一;既是物质产品,
也是作品。 但园林建筑给人精神上的感受更多。因此,艺术性要求更高,除要求具有观赏价
值外,还要求富有诗情画意。
2、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 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 任何建筑设计时都应考虑环境, 而园林建筑更甚, 建筑在环境中的比
“取以
听事也 ”,用来会客、宴会、行礼、观赏花木。以外观分,有大厅、四面厅、鸳鸯厅、荷花
厅、花篮厅、花厅等类型。 《园冶 ・屋宇》云: “古者之堂,自半已前,虚之为堂。堂者,当
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区堂堂高显之意。 ”
2、轩馆。《园冶 ・屋宇》云: “轩式类车,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
面,围以细而短的石柱低栏的露台,如拙政园远香堂北面平台和溜园涵碧山房北面的平台。
4、楼阁。《园冶 ・屋宇》云: “ 说文》云: ,重屋曰楼。 《尔雅》?云《: ,狭而修曲为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