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10例疗效评价

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10例疗效评价
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10例疗效评价

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10例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18-09-05T12:53:54.2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王超韩雪

[导读] 讨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王超韩雪

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疗养院辽宁省兴城市 125105

【摘要】目的:探讨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和1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经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由(58.4±6.5)分提升至(86.6±5.2)分,疼痛VAS评分由(6.4±1.4)分降低至(1.8±0.4)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由(22.4±3.6)分降低至(9.5±1.5)分。经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由(59.2±6.1)分提升至(73.3±5.5)分,疼痛VAS评分由(1.8±0.4)分降低至(3.7±0.9)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由(9.5±1.5)分降低至(15.2±1.9)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100%>70%)及其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90%>70%)相对更高(P<0.05),而复发率(10%<30%)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采取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能够快速、有效解除患者的痛苦,改善其颈椎功能。

【关键词】正骨推拿;运动疗法;颈椎病

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围绕着功能康复和缓解疼痛进行,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予以干预,逐渐恢复患者的颈椎活动度以及颈、肩部及上肢肌力,帮助其摆脱疼痛症状及颈椎关节活动受限的困扰,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1]。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0例颈椎病患者,分别接受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10例)和正骨推拿法(10例)治疗,各自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6/4,最高龄75岁,最低龄43岁,平均年龄(56.1±5.4)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5/5,最高龄72岁,最低龄45岁,平均年龄(58.3±5.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正骨推拿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对其颈椎及周围部位的肌肉进行按揉,放松肌肉,同时寻找压痛点,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正骨操作。根据患者的脊椎生理功能和椎关节的错位形式,观察颈椎轴线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正骨手法。左右旋转式错位者,行摇正法(仰卧、低枕,头部上仰,术者双周分别托住患者下颌和枕部,缓慢摇动);前后滑脱式错位者,行推正法(仰卧,术者一只手托住下颌,患者头部做前屈后仰运动,仰头时用手推正);侧弯、侧摆式错位者,行搬正法(仰卧,术者一只手托住后颈,牵引头部,由健侧屈向患侧,行搬、按、牵法进行复位)。在正骨复位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体质,选择快速复位法或缓慢复位法。经过正骨复位后,行强壮手法,作用于患椎旁软组织硬结,弹拨周围的筋结、点穴。最后行滑利关节、舒经活络的痛区手法,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正骨推拿治疗时间为20min/次,1次/d,持续治疗5d,观察患者的颈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疼痛的缓解程度。

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同样需要应用正骨推拿手法,实施放松手法、正骨手法、强壮手法和痛区手法等操作。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在放松训练中,进行颈伸肌群收缩、颈屈肌群收缩、颈侧屈肌群收缩以及枕骨下肌群收缩等训练。在正骨操作中,行推正法和牵引下正骨法时,配合颈椎的伸屈运动;行摇正法时,配合颈椎的专题运动;行搬正法时,配合颈椎的侧屈运动。正骨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的时间为20~30min/次,1次/d,持续治疗5d,应用颈椎病患者VAS疼痛视觉评定法、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颈椎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的缓解程度及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及并复发情况

3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受到颈椎退行病变、慢性劳损的影响,与生理衰老、职业因素有关。颈椎病的发生,往往会引起颈、肩部及上肢疼痛,颈椎活动度受限,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根据中医治疗理论,颈椎病是由于经络瘀滞、督脉痹阻所致“痹证”,可采用正骨推拿方法,用以疏通经络,使局部气血流畅,对于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受限和缓解疼痛症状有着良好的作用效果。但是,正骨推拿的应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颈椎病。为了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颈椎关节活动功能,修复受损组织,还需要进行运动锻炼,能够获得

治疗颈椎病的特效穴位

治疗颈椎病的特效穴位--后溪穴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西医分类上,有神经根性的,椎动脉型的,脊髓型和交感神经型的。而中医一般认为是由于肝肾虚,筋脉闭阻所致。中医认为:经脉所行,主治所及, 由于后溪穴属于八脉交会穴, 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通督脉, 可以治疗督脉巡行所产生的疾病。督脉乃阳脉之海,阳气旺盛,就如同火气很盛一样,需要水的滋润、而这个后溪穴就是专门为督脉提供水源的地方,所以古人云“后溪专治督脉病”,后溪虽然在手上,但它最擅长治疗脖子上的疾病,比如颈椎病,这就是中医上病下治的原理、如果颈椎病出现的症状是后背正中比较严重,那用后溪穴这个穴位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还有肩和上肢症状,那就要循经取穴了,比如肩禺,手三里等。 后溪穴很好找,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 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 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 将双手轻松地在桌沿上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 激效果。在滚动当中会有轻微的酸痛。这个动作,可每天两次,每次三五分钟就行,长期坚持对颈椎、腰椎、后背疼、腿疼,确实有着非常好的预防疗效,对保护视力也很好。还可预防驼背,缓解疲劳,并有补精益气的功效.

一斤老陈醋加半斤谷酒。倒在土瓷钵内,放在微火上熬,水分挥发后,钵底留下一层黑色膏子,待冷却后,用勺子挑一点涂在消毒纱布上,再敷在颈椎疼痛处,用胶布贴住。24小时换药,一钵可贴七八次。我朋友敷贴一个月后彻底好了。至今未复发。很多人试用后,颈椎病也好了。酒熬醋治颈椎病朋友的确有特效,俗话说偏方治大病,不妨一试,只有益处。 另:老年人大多腿弯部经常有骨刺,痛则难忍,行走更痛。我有一土方告知大家:用白酒浸泡狗骨,10天后用浸泡的溶液查腿弯部,有奇特的显著效果。一试备知哟。 颈椎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该疾病由于是长时间的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所以在治疗颇为棘手。那么有治疗颈椎病的土方法吗?治疗颈椎疾病的一些土方法主要是运用按摩来治疗该疾病的。 治疗颈椎疾病的土方法有: 一颈椎保健两法 凤点头:闭上眼睛(避免老年同志晕眩),身体不动,用头在空中书写繁体,"凤”字,7一8遍。凰字笔划复杂,可带动各部颈椎环节都得到活动。鹤吸水:身体不动,下额抬起,抖动前伸,同样7一8遍,自感有颈椎关节松动响声。 二湿毛巾热敷治骨刺 用湿透的热毛巾2条,在双膝同时热敷半小时(温度不够就加热水)。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现在走路不痛了,上下楼梯很正常。 三搅舌可治颈椎病 舌尖在牙床内侧或牙床外侧顺一个方转圈搅动,待脑后勺感到痛胀时(约有14圈)停下休息一会儿,再向相反方法转圈搅动,这样反复3到4次即可。 四搓脸治颈椎病 十指伸直举同脸高,下上搓脸,每天早晚各一百次,连续半年便好。此法由于肩头同时活动,还可治肩周炎,并还有美容作用。 对于治疗颈椎疾病,患者不要急于求成。该疾病必须是要循序渐进。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按摩治疗颈椎病属于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对神经根型的效果较为明显,对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也有一定的疗效。对脊髓型颈椎病,按摩疗法应慎用。 (1)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 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 ~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本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 (2)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能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于柔软。 (3)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 (4)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本法功能为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推拿对治疗颈椎病的利弊有哪些 推拿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推拿痛苦小,简便易行,疗效有时立竿见影,深受病人的欢迎。推拿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①疏筋通络,缓解疼痛和麻木。 ②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整复椎体和小关节滑脱,解除神经压迫。

治颈椎的点穴绝技,立竿见影

治颈椎的点穴绝技,立竿见影 颈椎病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治疗起来也是相当的麻烦。脖子不能左右转动,像落枕一样难受。点按不按颈椎,反而效果更明显,这就是中医说的头疼医脚,为什么医脚呢?因为它的经络是通的,而且这个经络通的效果,远远要比那疼摁那效果要好的多。颈椎病点穴穴位: 锁骨下的气舍穴、缺盆穴和肩井穴。他们的具体位置就在锁骨上方的那个沟中,只要依次点压这三个穴位,每个穴位各按上3分钟以上,就会对颈椎病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不过要特别提醒:安这几个穴位会很疼,感觉浑身冒汗,但是,只要你坚持做,就会对颈椎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这个方法是治疗颈椎病导致左右转头困难的)治疗颈椎病的三个穴位气舍穴缺盆穴肩井穴治疗中患者有如下 的感觉: 感觉脑子胀的特别难受,脖子特别酸,好想血过来到了胳膊和手了,胳膊也是麻,然后哎咬,后背那块儿特别疼痛,窜过了似地,感觉挺难受,哪里疼的厉害。可是一松开我特别舒服,然后转动头特舒服,很自如。 颈椎病还有一种低头抬头困难的,这个也能治好吗?患者的症状一般有:低头晕,抬头脖子会咯噔一下疼。低

头抬头困难的治疗穴位在耳朵上,依次从上往下按压外耳廓,力度以你能承受的力度为宜。 特别提醒大家:按压这些地方的时候,会出现疼痛、恶心、呕吐等现象,你不用担心,恰恰说明点穴治疗对你是有效果的,属正常现象。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有这样 的体验:跟扎针灸似地,就是耳朵里面经脉哪种象扎针到经脉那种疼,(张老师:一会会感觉到有点恶心和心慌的感觉,那个是治疗最佳的状态,你出这种感觉了效果最明显),感 觉心里有点跳,(张老师:这个穴位不是一个点,是一溜, 是外耳廓最外边的这个肌肉,一般有颈椎病的人,这块是硬的),左耳朵疼感比右耳朵强,(这说明左侧的颈椎有点向左侧偏了),感觉脑袋发胀,后背也难受。左右耳尖穴,可全 身百病一、耳尖穴耳尖历来均作为对目疾与偏头痛的常用穴,据周楣声实践的证明,耳尖对全身各个系统与各种疾病均可应用,多采用麦粒灸、快速点灸或刺血,按照其效果快慢与大小,列举如下: 1、对全身各部的扭挫伤,特以下肢之扭挫伤与血肿更为有效,远非其它方法所比; 2、多种化脓性与非化脓性炎症,不仅只限于急性结合膜炎,举凡扁桃体炎、腮腺炎、各种脓肿及蜂窠组织炎等,其效果毫不亚于各种抗菌素而尤过之; 3、消化道病诸如胃炎、肠炎、菌痢、胃脘痛、肠绞痛、肝

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 临床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治愈率。[方法]正骨手法配合牵引。[结果]总有效率为89.3%,疗效明显提高。[结论]正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好,疗程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正骨手法;牵引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spinal cord spondylopathy. [Method] Take bone setting and traction.[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9.3%, the cure effect was much raised. [Conclusion] Bone setting and traction in combination has good cure effect on spinal cord spondylopathy, with short course, safe. Key words:spinal cord spondylopathy; bone setting; traction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导致脊髓或支配脊髓血管受压而出现不同程度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1]。自2000

年来,笔者治疗观察了56例脊髓型颈椎病,发现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6例患者均依据《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其中男性25例占44.64%,女性31例占55.36%;年龄最小者45岁,最大者76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5年,其中2年之内占80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正骨推拿加牵引治疗 (1)放松手法:患者仰睡,术者立床头,双手在其颈后外侧作四指揉法5min。(2)正骨手法:患者侧卧,平枕、低头,术者用拇指、二指夹持后突棘突两旁椎板处作“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使头作前屈后仰活动。也可用牵引下推正,约3min。(3)强壮手法:提拿双肩部斜方肌、冈上肌,点穴:风池、肩井、肩隅、肩贞、曲池、合谷,约7min。(4)痛区手法:按摩四肢,约3min。周一至周五,正骨推拿手法,1次/d,每次20min,周六周日休息。1周为1疗程,最长5个疗程。(5)牵引:取卧位床边牵引4次/d,总定量时间15~20min,其中持续牵引时间10~15min,3次/d。间歇牵引时间15min,在间歇牵引时,间歇时间为30~60s,反复5次。持续牵引力相当于体重的15% ~20%。间歇牵引力为体重的10%。因个体差异大,颈肌的发育程度不同,牵引力也因人而异可从小量开始,如5kg开始逐渐加大重量,直到病人感到舒适为止。牵引角度主要根据发病部位而定,

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颈椎病

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分院骨伤科 陆明初 颈椎病、急性腰扭伤和肩周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伤科疾病。我科应用穴位敷贴治疗贴(云南思茅金利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治疗患者137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系龙华分院的门诊患者,将收治的137例患者随机分成穴位敷贴组和针刺(针灸)组。穴位敷贴组70例,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25~75岁,颈椎病28例,急性腰扭伤14例,肩周炎28例;针刺(针灸)组67例,其中男34例,女33例,年龄25~73岁,颈椎病27例,急性腰扭伤15例,肩周炎25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5余年。 1.2 治疗方法穴位敷贴组,颈椎病选取新设、外关、大椎及阿是穴;急性腰扭伤选取委中、后溪及阿是穴;肩周炎取肩髃、肩髎、肩贞、秉风、曲垣、阿是穴。使用方法为清洁皮肤,贴准穴位,24小时后更换一次。针刺(针灸)组,颈椎病选取新设、外关、绝骨、后溪、大杼、天柱、天井、合谷、风府等穴;急性腰扭伤选取阿是穴、肾俞、命门、大肠俞、委中、承山穴等穴位;肩周炎取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天宗、曲池、秉风等。颈椎病、肩周炎7次为一疗程。急性腰扭伤3次为一疗程。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 1.3 疗效标准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各类病证的临床比较。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颈椎病 治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善。 急性腰扭伤 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 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 未愈:症状无改善。 肩周炎 治愈:肩部症状及疼痛消失,活动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活动。 好转:肩部症状及疼痛减轻,活动基本正常。 未愈: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穴位敷贴治疗和针刺对三种疾病的治疗都是有效的。三种疾病穴位敷贴组和针刺组相比,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病种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颈椎病穴位敷贴组28例13 14 1 96.43%针刺组27例10 15 2 92.6%急性腰扭伤穴位敷贴组14例7 6 1 92.86%针刺组15例 4 10 1 93.33%肩周炎穴位敷贴组28例9 17 1 96.43% 针刺组25例7 16 2 92%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治疗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治疗 发表时间:2012-07-18T16:34:30.6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戴景州1 宋彩娟2 [导读] 推拿治疗尤其做被动运动时,动作应缓慢,切忌暴力、蛮力和动作过大,以免发生意外。 戴景州1 宋彩娟2(1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2桦南林业局职工医院154400)【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277-02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本病好发人群在30~60岁之间。 1 病因病机 1.1 外伤和劳损各种急、慢性外伤和劳损可造成椎间盘、韧带、后关节囊等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增生物如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就会产生临床症状。 1.2 退变一般30岁后颈椎间盘开始退变,且多从软骨板开始,其逐渐骨化,通透性逐渐降低,造成髓核逐渐脱水,以至纤维化,椎间盘厚度减小,椎间隙变窄,脊柱稳定性下降。因此,会使后关节囊松弛,关节腔减小,关节面易磨损而发生增生;同时钩椎关节面也因间隙变小而易发生磨损,造成关节突增生;由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松弛,使椎体稳定性下降,从而促使椎体发生代偿性增生;因椎间盘厚度下降,使椎间孔上、下径变窄,使各增生部位更易压迫神经、血管而产生临床症状。 此外,颈项部受寒冷刺激,可使肌肉、血管痉挛收缩,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加剧刺激压迫,而产生颈椎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肝肾不足,气血渐亏,经筋失养;或因颈部外伤,瘀血阻滞;或因外感风寒湿邪,邪入经络,经气受阻而发病。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 2.1.1 神经根型:病变在第五颈椎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和枕部感觉障碍等;在第五颈椎以下者可现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和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 2.1.2 脊髓型:可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颈颤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 2.1.3 椎动脉型:表现为颈肩痛或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临床症状。上述诸症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 2.1.4 交感神经型: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枕部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皮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症状,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个别患者也可出现听、视觉异常。 2.1.5 混合型:指出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者。 2.2 体征 2.2.1 神经根型:在病变节段间隙、棘突旁及其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颈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脊柱侧凸;颈部肌肉张力增高,局部有条索状或结节状反应物;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叩顶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有时可见患肢肱二头肌腱或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 2.2.2 脊髓型:肢体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和膝、跟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和踝阵挛;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减弱;霍夫曼征和巴彬斯基征阳性。 2.2.3 椎动脉型:病变节段横突处压痛;颈性眩晕,即颈椎旋转到某一方向时即出现眩晕,改变位置后症状即缓解或消失。 2.2.4 交感神经型:枕部可出现压痛,可伴眼裂大小、瞳孔大小、血压、心率等的变化。 2.2.5 混合型:可显示两型或两型以上体征。 3 手法治疗 3.1 治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位。 3.2 手法按揉法、扌衮法、拿捏法、拔伸法、提拿及拿揉法、指拔法、牵抖法、拍打法等。 3.3 取穴风池、风府、大椎、缺盆、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小海、合谷等穴。 3.4 操作方法按揉上述常用穴位各30s,扌衮患者颈肩、上背和上肢部,扌衮法操作快结束时,应在扌衮动中配合颈项部各方向被动运动数次。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颈项部拔伸法配合提拿及拿揉、指拨各2min。颈项部拔伸时,可用掌托或肘托拔伸法把颈椎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动作,提拿患者两侧肩井并拿揉患肢,多指横拨腋下臂丛神经分支,拍打肩背部和上肢部。 3.5 随症加减神经根型,加用斜扳颈椎法;椎动脉型,加用按揉法于两侧玉枕、太阳、百会、印堂各2min;脊髓型,加用扌衮法和点压法在腰骶部及患肢操作,有尿潴留和大小便失禁者用一指禅推法于关元、气海、三阴交、廉泉、肾俞各2min,摩腹3min;交感型,加用摩胸法,推膻中、内关,指揉阳白、印堂、鱼腰、太阳和眼眶四周各2min。 3.6 治疗方解通过按揉、扌衮法操作、被动运动和拿捏相关穴位,可达舒筋通络、活血祛瘀和解痉止痛的作用;颈部拔伸配合提拿及拿揉、指拨,共奏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和理筋整复之功;拍打法可消除手法引起的局部不适反应;行斜扳颈椎法,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改善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按揉玉枕、太阳、百会、印堂等穴意在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扌衮法和点压腰骶部及患肢,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一指禅推关元、气海、三阴交、廉泉、肾俞和摩腹,意在活血通络、补气利尿;用摩胸法和推膻中、内关以宽胸理气,指揉阳白、印堂、鱼腰、太阳和眼眶四周可镇静安神。 4 按语 4.1 本病可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牵引重量3~5kg,每日1~2次,每次20~30min。 4.2 推拿治疗尤其做被动运动时,动作应缓慢,切忌暴力、蛮力和动作过大,以免发生意外。 4.3 低头位工作不宜太久,避免头顶、手持重物,注意肩颈部保暖,不宜睡高枕。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文章目录*一、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二、颈椎病的按摩方法*三、如何预防颈椎病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1、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以颈、肩、背、上肢疼痛及酸胀、麻木不适为常见, 在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更为多见。在针灸治疗选择穴位时, 常以病变部位的经穴为主。常用的穴位有:大椎、风府、风池、 肩井、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对疼痛为主,且疼 痛较剧、受凉加重者,在针刺时,手法不宜强,针刺应较深,而且要留针10分钟。 头痛。临床应根据头痛的具体部位和其相应的经络选择穴位。对头后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后顶、天柱、风池、风府、昆仑及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对偏头痛者,选择的穴位有:风池、太阴、率谷、丘墟、头维及疼痛部位。对头顶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 百会、前顶、通天、行间及疼痛部位。 2、颈椎病吃什么好 含维生素食物。动物肝脏,奶与奶制品及禽蛋,绿叶菜类、黄色菜类及水果等。胡萝卜、西红柿、柿子、鸡蛋、牛肝和猪肝、鱼肝油、牛奶、奶酪、黄油、西兰花、菠菜、莴苣、大豆、青豌豆、橙子、杏、红薯、杏等。 含蛋白质食物。含蛋白质多的食物:牲畜的奶,如牛奶、羊奶、

马奶等;畜肉,如牛、羊、猪、狗肉等;禽肉,如鸡、鸭、鹅、鹌鹑、鸵鸟等;蛋类。 3、颈椎病的类型有哪些 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脊髓型颈椎病,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除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颈椎病的按摩方法1、按摩百会。用中指或食指按于头顶的百会穴,用力由轻到重按揉20~30次。 2、对按头部。双手拇指分别放在额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其余四指微分开放在两侧头部,双手同时用力做对按揉动20~30次。 3、按揉风池。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穴,其余手指附在头的两侧,由轻到重地按揉20~30次。 4、拿捏颈肌。将左(右)手上举置于颈后,拇指放置于同侧颈

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 一般的这种颈椎病最多了,也是早期的颈椎病。我自己就是这类的。下面我就主要说说这种颈椎病的治疗的方法。 这种颈椎病原因一是长期低头,一个姿势不动造成的颈椎的劳损,二是风寒,特别是寒冷。寒邪具有“气血凝滞、筋络收引”的特点。肌肉功能因局部血管收缩,使得筋骨肌肉关节等缺少营养。中医称其病症为痹症。 由于这2个原因,造成了筋伤、筋病、变短、错位、失去弹性等,中医认为, “筋束骨”, 即筋有约束固定骨头的作用。(这时如果及时的治疗,就不会造成骨病)。 这类颈椎病人,好多拍片问题不大,骨头没有问题,但是就是颈椎难受、别扭、脖子活动受限制、僵硬、筋涨、疼痛、脖子转动有咔咔的声音。这些主要还是筋的问题。好的,找到原因了,治疗的方法就有了。 1,拉筋(具体的方法,见附页),把筋拉开、拉长。筋是有弹性的,类似橡皮筋。所以,今天拉长了,明天又收缩了,要天天拉,早晚2次最好了。 2,热敷,这类的颈椎病好多是无菌性炎症,用抗菌消炎药是无效的,做热敷保暖驱寒或者用热水冲脖子洗热水澡也是很好的方法。这样可以活血化淤,消除炎症的。 3,闫氏神拳。这个拳法我试验过了,确实效果很好的。而且只有一个动作,很好学的。它是以脊柱为轴的转动,可以活动腰部、背部、肩部,如果不是头晕的,打拳时,可以慢慢的转动脖子,也就活动了颈部。二,在转动的同时,也是内脏在自我按摩,对内脏很好的。我打拳1个月了,觉得眼睛的眼屎分泌的特别多了,眼睛属

推拿治疗颈椎病

导读 伴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成为潜伏在办公室人员身边的隐形杀手。越来越多的办 公室人员因为长期伏案工作遭受着颈椎病的折磨。在众多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中,推拿法治疗 颈椎病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最易被患者接受。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如何用推拿法治疗颈椎病!(本月福利:回复“医考在线”或“医考”,注册有礼,惊喜等着你!)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这是一种中年以上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为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的 病理改变而造成的颈神经根、颈髓受压或受刺激所引起的综合症候群。该病有时能累及椎动 脉及颈交感神经。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身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 瘫痪。累及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则出现头晕、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目前对本病多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而在各种非手术疗法中,又以推拿疗法最为满意,也容易为患者所接受。 治疗方法 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用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多可收到良好的疗效。但手法需温柔和缓,耐 心细致。如需用较大力量的推拿手法时,亦需在沿纵轴牵引的情况下进行,决不可粗暴猛烈 而急骤地过度旋转头部。因头部屈曲,过度旋转的手法治疗颈椎病造成医源性病残的病例是 有的,而且很难恢复,这一点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用手法治疗本病的作用在于扩大椎间隙及椎间孔,使椎体滑脱复位,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以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肿胀,分解粘连,改善血液循环,以便解除肌肉和血管痉挛,增强局部的血液供应,促使颈部恢复其正常的功能。临床治疗时,应以“牵引为主,按揉为辅”为治疗本病的指导思想。 宜以舒筋活血、理筋整复法治之。患者正坐,医者先分别选择点按风池、天鼎、缺盆、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内关、外关、神门等穴。点按后,医 者站于患者背后,用滚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5~10分钟。再用拿法拿颈部 两侧僵硬之筋。在颈肩部肌肉充分放松的基础上,采用提端法。 1. 医者站在患者背后,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向下用力,双手大拇指顶在风池穴上方(切勿用力顶风池穴,以免引起头晕)。其余四指及手掌托起下颌部,手指及手掌向上用力, 因前臂与双手向相反方向用力,使颈椎牵开。在牵引情况下,使头颈部做环转摇晃6~7次,再使头部做前屈、后仰及向左右侧屈的活动。 2. 患者正坐,医者站于患者侧外方,右手臂屈曲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颌,手扶于健侧颞枕部,另一手手掌托扶患者头枕部。两手合力缓缓向上提端头颈,并做头的左右旋转活动,亦可单

中医推拿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推拿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7-10-20T16:56:37.0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7期作者:周细华[导读] 中医推拿对颈椎病患者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湖北浠水竹瓦镇中心卫生院 438211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推拿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中医推拿治疗),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病症减轻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病症减轻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推拿对颈椎病患者有更好的治疗作用。关键词:中医推拿;颈椎病治疗;效果分析随着近几年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发展。颈椎病也称为颈椎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颈椎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的退行性变导致神经根、交感神经、脊髓出现相应症状。临床上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以及脊髓型,其中神经根型为最常见的类型【1】。目前临床上常用丹红注射液等药物治疗颈椎病,通过大量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对颈椎病患者常应用中医推拿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肌肉紧张、舒筋活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选取8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应用中医推拿治疗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0例患有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56.51±3.32)岁; 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5.72±4.65)岁; 2组颈椎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诊断后,对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等西药进行治疗;将30毫升的丹红溶入250毫升的生理盐水,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注射,每天一次,两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注射一个疗程【2】。 观察组:医生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患者进行辩证后,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推拿治疗方案,叮嘱患者采取坐位姿势,用掌根对患者肩颈部和背部肌肉进行按摩,以患者能承受的力度为标准,让患者的肌肉温度轻微变热即可;同时在对肌肉进行适当放松的基础上,对患者两侧的肩井、风池、百会等穴位应用点按手法【3】,进一步缓解患者肌肉紧张的情况,达到肩部肌肉放松、舒筋活络的治疗目的;接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牵引治疗,应用牵拉的手法,轻轻向上提拉患者的头部,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最后对患者的上肢应用抖法,放松上肢肌肉,缓解上肢紧张度【4】,一天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4天。 1.3、观察指标 本次对比试验,以观察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症减轻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为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在实验结束后,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症减轻情况如见表1所示:2组患者的头晕、头痛、颈部酸麻以及上肢麻木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因椎节松动、髓核脱出造成骨刺生成,从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性障碍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颈椎病,且预后较差【5】。临床上常通过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效果较慢。 中医认为,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湿邪夹杂所致,运用中医推拿治疗能刺激颈部肌肉,缓解肌肉痉挛和肌肉酸痛的症状,同时通过推拿手法中点按肩井等穴位能达到缓解肌肉以及肢体麻木症状。与常规治疗相比,中医推拿治疗具有矫正髓核畸形的功能,且操作方法简单、无药物副作用、安全系数较高、患者具有较强的舒适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症减轻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比较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中医推拿对颈椎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安全、有效,还能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因此,运用中医推拿治疗颈椎病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式。参考文献:

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10例疗效评价

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10例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18-09-05T12:53:54.2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王超韩雪 [导读] 讨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王超韩雪 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疗养院辽宁省兴城市 125105 【摘要】目的:探讨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和1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经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由(58.4±6.5)分提升至(86.6±5.2)分,疼痛VAS评分由(6.4±1.4)分降低至(1.8±0.4)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由(22.4±3.6)分降低至(9.5±1.5)分。经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由(59.2±6.1)分提升至(73.3±5.5)分,疼痛VAS评分由(1.8±0.4)分降低至(3.7±0.9)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由(9.5±1.5)分降低至(15.2±1.9)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100%>70%)及其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90%>70%)相对更高(P<0.05),而复发率(10%<30%)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采取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能够快速、有效解除患者的痛苦,改善其颈椎功能。 【关键词】正骨推拿;运动疗法;颈椎病 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围绕着功能康复和缓解疼痛进行,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予以干预,逐渐恢复患者的颈椎活动度以及颈、肩部及上肢肌力,帮助其摆脱疼痛症状及颈椎关节活动受限的困扰,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1]。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0例颈椎病患者,分别接受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10例)和正骨推拿法(10例)治疗,各自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6/4,最高龄75岁,最低龄43岁,平均年龄(56.1±5.4)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5/5,最高龄72岁,最低龄45岁,平均年龄(58.3±5.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正骨推拿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对其颈椎及周围部位的肌肉进行按揉,放松肌肉,同时寻找压痛点,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正骨操作。根据患者的脊椎生理功能和椎关节的错位形式,观察颈椎轴线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正骨手法。左右旋转式错位者,行摇正法(仰卧、低枕,头部上仰,术者双周分别托住患者下颌和枕部,缓慢摇动);前后滑脱式错位者,行推正法(仰卧,术者一只手托住下颌,患者头部做前屈后仰运动,仰头时用手推正);侧弯、侧摆式错位者,行搬正法(仰卧,术者一只手托住后颈,牵引头部,由健侧屈向患侧,行搬、按、牵法进行复位)。在正骨复位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体质,选择快速复位法或缓慢复位法。经过正骨复位后,行强壮手法,作用于患椎旁软组织硬结,弹拨周围的筋结、点穴。最后行滑利关节、舒经活络的痛区手法,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正骨推拿治疗时间为20min/次,1次/d,持续治疗5d,观察患者的颈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疼痛的缓解程度。 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同样需要应用正骨推拿手法,实施放松手法、正骨手法、强壮手法和痛区手法等操作。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在放松训练中,进行颈伸肌群收缩、颈屈肌群收缩、颈侧屈肌群收缩以及枕骨下肌群收缩等训练。在正骨操作中,行推正法和牵引下正骨法时,配合颈椎的伸屈运动;行摇正法时,配合颈椎的专题运动;行搬正法时,配合颈椎的侧屈运动。正骨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的时间为20~30min/次,1次/d,持续治疗5d,应用颈椎病患者VAS疼痛视觉评定法、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颈椎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的缓解程度及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及并复发情况 3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受到颈椎退行病变、慢性劳损的影响,与生理衰老、职业因素有关。颈椎病的发生,往往会引起颈、肩部及上肢疼痛,颈椎活动度受限,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根据中医治疗理论,颈椎病是由于经络瘀滞、督脉痹阻所致“痹证”,可采用正骨推拿方法,用以疏通经络,使局部气血流畅,对于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受限和缓解疼痛症状有着良好的作用效果。但是,正骨推拿的应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颈椎病。为了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颈椎关节活动功能,修复受损组织,还需要进行运动锻炼,能够获得

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169例疗效观察

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169例疗效观察 摘要】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 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邻近组织而引起的综合 症候群。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目前对本病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在各种非手术疗法中,又以推拿手 法最为有效。2006年10月~2009年8月,笔者采用手法推拿治疗该病患者169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各种急、慢性劳损或外伤、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等 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继发性改变或刺激邻近组织,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和体征者,称为颈椎病。其病理特征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椎间盘退变期及骨形成期,表现为椎小关节失稳、松动、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周围其 他组织而引起的临床症状。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69例颈椎病患者中,男性98例,女性71例;年龄 40~50岁之间发病者90例,51~60岁之间发病者53例,61岁以上发病者26例。 1.2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其病例特征,可将颈椎病分为五型: 1.2.1颈型:颈肩枕部酸痛伴活动受限,可触及压痛点,X线片显示轻度梯形变。 1.2.2神经根型: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通及枕部感觉障碍等, 在颈5以下者可出现颈僵,活动受限,向一侧或两侧肩臂部放射性麻木,病变棘 突压痛,臂丛神经牵拉、压颈、头顶叩击试验均阳性,X线片示关节不稳及骨刺 形成。 1.2.3椎动脉型:可表现头痛、恶心、呕吐、体位性眩晕、耳鸣、耳聋、旋颈 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椎关节侧方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 1.2.4脊髓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全痉挛性瘫痪,颈颤臂抖,呈波浪式进行 性加重,肢体束带感,肌力减弱,出现病理反射等感觉或运动障碍。 1.2.5混合型:临床上出现两型或两型以上各种症状,即为混合型颈椎病。在 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用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可收到良好的疗效。但手法必须轻柔 和缓。 2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为舒筋活血、理筋整复,多采用滚、按、揉、拿、拨、擦、牵引、 旋转等手法。患者正坐,医者分别按揉风池、缺盆、肩井、肩外俞、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内关、外关、神门等穴。 2.1推拿疗法。缓解手法以拿、按、揉、点、拨等在颈椎两侧及肩背部治疗,时间约为10分钟,复位手法可根据颈椎病类型选用以下两法。 2.1.1患者端坐、放松肌肉,头部呈现屈位,屈位的角度一般可分为15度、 25度、45度,各角度可依据复正的椎关节或患病的部位不同而改变。术者左手 拇指顶推棘突偏歪处或痉挛的肌肉结节处,余四指放在颈椎左侧,右手及前臂固 定在患者的颊部或下颌处,并且前臂的后1/3处扶在左肩,然后慢旋颈部至一定 强度时,顺势加以顿挫式颈椎斜板法复正椎小关节或肌肉,此时常可听到颈椎关 节“咔嚓”的弹响音,复位成功,对侧复位方向相反,方法相同。 2.1.2颈部牵引。此法运用于压迫症状比较明显的颈椎病患者。最初1周牵引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食疗 由于退变和劳损,颈椎骨质疏松、增生,韧带肥厚,颈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发展到一定程度,可成为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头颈疼痛,上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有的病人还有头晕、眼花、耳鸣。个别严重的四肢瘫痪,行走困难。中医对其早有认识,一般分为风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和气血亏虚型。 颈椎病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贴膏药、锻炼操、药枕、牵引、推拿、理疗、服药及手术等。此外,还可配合食疗。食疗变药疗“苦口”为“可口”,具有“药极简易,性最平和,味不恶劣,易办易服”的特点,可起到“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的效果。 颈椎病食疗除遵循一般饮食原则,如搭配合理、营养均衡、饮食有节、饥饱有度、清洁卫生外,还要辨证进食。如风寒湿痹阻者可食葛根、狗肝莱、干姜、樱桃外用颈肩松按摩膏药;气滞血癌者可食用蛇肉、黄膳,适量饮酒;痰湿阻络者可食柄子、梨、扁豆、赤豆、茁米;肝肾不足者可食黑豆、香菇、黑芝麻、枸杞子、狗肉、羊肉、鹿肉、鱼虾、韭菜、此症状外用膏药效果最好;气血亏虚者可食红枣、黑枣、葡萄、桂圆肉、桑椹、阿胶等。下面是常用颈椎病食疗方。 1、葛根五加粥

原料葛根、薏米仁、粳米各50克,刺五加15克。制法原料洗净,葛根切碎,刺五加先煎取汁,与余料同放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可加冰糖适量。功用祛风除湿止痛。适应征风寒湿痹阻型颈椎病,颈项强痛。 2、清炖乌蛇 原料乌蛇l条,葱、姜、黄酒、清水适量。制法将乌蛇去皮、内脏,洗净,切成长5厘米段块,人沙锅,加葱、姜、黄酒、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炖至熟透,再加盐即成。分次服食。功用祛风通络。适应征颈椎病肢体疼痛麻木者。 3、山丹桃仁粥 原料山植30克,丹参15克,桃仁(去皮)6克,粳米50克。制法原料洗净,丹参先煎,去渣取汁,再放山楂、桃仁及粳米,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功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应征气滞血瘀型颈椎病。 4、穹归蚕蛹粥 原料川穹10克,当归、蚕蛹各15克,粳米50克。制法原料洗净,加水适量,先煎川穹、当归,去渣取汁,再加蚕蛹、粳米,武火熬成粥。功用养血活血。适应汪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体质虚弱者。 5、薏米赤豆汤

颈椎病诊疗指南

三.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 ~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通常起病缓慢,以40 ~60 岁的中年人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 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的椎- 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五. 椎动脉型颈椎病 正常人当头向一侧歪曲或扭动时,其同侧的椎动脉受挤压、使椎动脉的血流减少,但是对侧的椎动脉可以代偿,从而保证椎- 基底动脉血流不受太大的影响。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可以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椎体边缘以及钩椎关节等处的骨赘可以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而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致椎- 基底供血不全而 出现症状,因此不伴有椎动脉系统以外的症状。 第三部分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一.颈型颈椎病 1.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2.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3.临床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颈椎旁肌、胸1~胸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头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可在胸锁乳头肌内侧,相当于颈3~颈6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二. 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2.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型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3.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如何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颈椎病? 中医治疗颈椎病,有按摩法、膏药法、艾灸、热敷法等,以下中医专家重点为大家介绍了四种中医特色治疗颈椎疼痛的方法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问一:很多人会提到中医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疼痛,按摩哪些学位可缓解?要如何进行按摩? 中医:风池穴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重要穴位。平耳垂过来,摸到的这个凹陷就是风池。自己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病,可以改善脑供血。用拇指合适,两边各一个。不要直接摁着,稍微有点揉按,一次5-10分钟。能揉得局部酸酸胀胀的最好。 中医:天柱穴,沿着发际的水平线上,在大筋的边缘,与风池穴有相似的功效,按摩手法近似,按照上面的方式进行按摩即可。 中医:另外,缓解颈椎疼痛还有其他穴位,如:夹脊穴,肩井穴。这些穴位都要两边同时做,左右平衡,这也是中医的阴阳平衡。 涂抹祛痛膏药治疗颈椎病 瑶金堂中药颈肩松按摩膏:使用时,取颈适量.涂于使用部位后,顺时针按摩使其吸收。按摩切勿过度用力。按摩3-5min,至皮肤微微泛红,油膏完全吸收即可。 “颈肩松按摩膏"是有老中医熬制而成,对于治疗各类肩周炎、颈椎病都有疗效,颈肩松按摩膏可直接透入皮肤产生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 艾灸治疗颈椎病 问四:艾灸对治疗颈椎疼痛有效么?要怎么做?

中医:推荐大家用艾条,比较简便实用。点着了以后在疼痛部位治疗,一般都是在穴位治疗。艾是直接熏烤到这个穴位,也是用热力刺激,艾药的刺激,艾燃烧发出的红外光的刺激达到治疗作用。治疗时要特别关注经络,对于腰部疼痛主要就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还有的是带脉的问题。腰痛跟这三条经脉关系比较大。 中医:我们推荐的是温和灸,艾条对着皮肤两三个厘米的距离,开始距离近点,热了时候可以拉开一点。5-7分钟就可,或者说皮肤发红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雀啄灸,就是手拿着灸,手腕的一上一下的动,这样灸离皮肤就是一远一近。还可以买温灸盒,木头做的温灸盒上面有纱窗。这样可以大面积的烤,这时需要20-30分钟左右。 中医教你热敷法 问三:据听说热敷对治疗颈椎病有效果,怎么热敷?要注意什么? 中医:热敷也是中医的一种疗法,为大家推荐一种热敷的药袋,其组成处方有:大青盐(大粒盐)1000g,生龙骨50g,生牡蛎50g,灵磁石50g,紫磁石50g,青磁石50g,鹿角霜50g,滑石块50g(共1350g)。 中医:上述药装入纯棉制的口袋中缝住。这个药袋也适合中老年人腰腿痛。使用方法:在微波炉用中高火加热2分钟,以不烫皮肤为准。放在疼痛部位,可以横放,竖放。 中医:针灸和拔罐也可以治疗颈椎疼痛,但是针灸最好不要学习了,要找专门的医生治疗。大家在家可以做拔罐,用真空拔罐。 颈椎病常见传统治疗方法 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牵引期活动受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