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分异机理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大中城市房价波动的收敛性研究

我国大中城市房价波动的收敛性研究

文章编号:1006-6373(2021)04-0036-06
—、弓[言 近来房价过快上涨导致的风险集聚问题也引 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毫无疑问,房价的暴涨 不仅会对实体经济形成严重的挤出效应,使金融系 统积累过多的风险,也会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 性问题。鉴于此,我国政府从土地、金融、税收等方 面,先后出台了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多项调控政策。 从客观情况来看,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房地 产市场发展各具特点,房价的区域性特征和发展不 平衡现象十分明显。2016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 召开的会议提出,要实行差别化的调控政策解决我 国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区域性、结构性失衡问题。 2020年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明确了 “房住不炒”的政策底线,也进一步强调调控要“因 城施策”,以更好地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 展。而“因城施策”调控手段的制定标准以及其效率 如何将取决于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价格差异性
(舛1)。&是°在原假设下的OLS回归估计值;令 a=0.5「代表趋同速度。利用HAC单侧的T检验来
验证原假设,即如果诊V-1.65,则在5%的置信区间 中拒绝原假设,即不存在收敛现象。这种利用横截 面方差比进行logt时间序列回归,并进行趋同性检 验的方法被称为logt检验,是截面单元划分收敛俱 乐部的基础。
而在对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 之前,需将季节和不规则因素引起的波动情况去除,本 课题在这里采用Phillips & Sul(2007)建议的HP滤 波(Hodrick-Prescott filter)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二)区域房价收敛性的实证结果 1•在进行logt回归之前,我们可以先观察一下相 对转移曲线,即变量hit的变动轨迹,如图1所示。
彳(雄)

城市群竞争力的区域分异研究——基于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的视角

城市群竞争力的区域分异研究——基于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的视角

的城 市通 过 密 切 的 经 济 社 会 联 系 所 形 成 的规 模 庞 大、 结构 有序 、 能互补 的城 市系 统 。城市 群 的形成 功 大体 上包 括两 个 过程 : 先 , 特 定发 展 环 境 中 , 首 在 不
同规模 、 构 和功 能 的城 市通 过 互 动 作 用 形成 二 级 结
维普资讯
第 2 7卷
20 0 8年
第 5期
5月

术 经

V o. 7 1 2 。No 5 .
Te h o o y Ec n m is c n lg o o c
城市群竞争力的区域分异研究
— —
基 于 长 三 角 二 级城 市 群 的视 角
朱英 明, 张 雷
( 南京 理 工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南京 2 0 9 ) 1 04

要 : 一 步 提 升 我 国 长 三 角 、 三 角 和环 渤 海 三 大 城 市 群 的整 体 竞 争 力 是 目前 及 今 后 相 当 长 一 段 时 期 进 珠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重 大 战略 之 一 。 本 文 以 长 三 角 二 级 城 市 群 为研 究 对 象 , 建 了 反 映 城 市 间 互 动 作 用 构 以 及 竞 争 力 影 响 因素 间互 动作 用 的 二 级 城 市 群 综 合 竞 争 力 理 论 模 型 , 用 “ 维 乘 数 法 则 ” 长 三 角 二 级 采 多 对 城 市群 的 综 合 竞 争 力进 行 评 价 , 其 综 合 竞 争 力 的 区域 分 异 和 发 展 演 化 进 行 了分 析 。 在 此 基 础 上 , 出 了 对 提 促 进 长 三 角二 级 城 市群 间 综合 竞 争 力 的 协 同增 强 、 而提 升 长 三 角城 市 群 整 体 竞 争 力 的基 零 途 径 。 进

农户分化、财产价值认知与宅基地退出行为

农户分化、财产价值认知与宅基地退出行为

农户分化、财产价值认知与宅基地退出行为作者:牛星周惠敏吴冠岑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06期摘要:基于长三角地区实地调查,分析了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受偿方式选择的影响路径,进一步探讨了财产价值认知的中介效应。

结果发现:(1)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财产价值认知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11.85%;(2)农户分化会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对城镇房屋置换补偿方式的选择,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一次性货币补偿选择,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7.05%和12.70%;(3)相比较于远郊区,近郊区农户分化对宅基地财产价值认知和退出意愿都更加强烈,两个区域农户在受偿方式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

基于此,建议政府通过拓宽宅基地退出后农户的就业渠道、加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以及制定多元化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等措施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

关键词:农户分化;宅基地退出意愿;受偿偏好;财产价值认知;中介效应中图分类号:F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23)06-0135-1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之间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人口结构持续转变。

1978年至2022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从7.90亿下降到4.90亿,平均每年有近682万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 251万人,比上年增长2.40%[1]。

在城市大力发展过程中,农户分化现象变得日趋突出[2],兼业农户比例不断上升,纯农户比例不断下降。

据统计2003年至2016年纯农户占比从11.18%下降到2.90%[3]。

然而,在农户分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农村住宅建筑面积却从1990年的159.30亿平方米增长到2021年的267.30亿平方米[4],形成了农村“人走房空”[5]和“人减地增”同时演进的态势[6]。

据统计,2018年处于闲置状态宅基地有3 000多万亩[7]。

因此,盘活当前闲置的宅基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003-2017年上海房价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03-2017年上海房价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03-2017年上海房价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吴佳木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04期摘要:作为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的房价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社会进步对民生领域的影响,高企的房价是来沪人员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上海的房价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利用2003-2017年上海商品房均价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通过经济学方法建模并利用分析软件Stata进行计量分析,从而研究15年中上海房价的变动形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出针对性建议并进行总结。

关键词:上海;房价;计量分析中图分类号:F2 ; ; 文献标识码:A ; ; ;doi:10.19311/ki.1672-3198.2020.04.0030 前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原先封闭的中国逐步和世界接轨。

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传统的国家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逐步放松管制,中国经济的活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社会活跃度和景气程度迅速提升。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上海一直站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制高点上,直到现在,上海仍然是中国大陆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国际化大都市。

由于发达的经济水平和良好的城市资源,上海一直吸引着外来人员的流入,尽管在大城市可以获得比其他地方更高的收入,但是快速增长的房价也是在沪人口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之一。

与东京、伦敦和悉尼等世界其他大都市类似,上海的房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长。

由于经济大背景的作用和市场投机者的机会性运作,上海的房价一直表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尽管国家层面提出了“房住不炒”的概念,但是总体而言,上海的房价仍然处于上升阶段。

从在沪人口角度而言,了解上海房价的变动有助于其合理支配收入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从社会管理者角度而言,如何从房价变动中汲取经验以辅助出台更好的政策,从而更好地惠及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长三角扩容背景下的浙江省发展潜力分析

长三角扩容背景下的浙江省发展潜力分析

长三角扩容背景下的浙江省发展潜力分析周侗1,朱北宇1,2,闫金伟1(1.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2. 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摘 要:城市综合发展潜力的定量测算,能够有效预见城市发展趋势,发现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中存在的短板,对城市的规划布局与决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结合社会经济数据与夜光灯光数据,基于城市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主成分TOPSIS模型,得到全省11市2000~2019年近20年来的城市发展潜力时空演变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变化来看,浙江各市的综合发展潜力排名均存在上下波动情况,其中杭州、宁波、衢州和丽水相对稳定,而温州和舟山的波动趋势较为明显;从空间演变上看,浙江各市综合发展潜力不平衡,整体上北强南弱,浙北的杭、甬作为引擎城市,带动舟山、嘉兴等市形成一体化发展,而以温州为代表的浙南5市发展潜力较差。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外部的区域协作与内部的发展形态两方面对浙江发展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缩小各市发展差距,改变北强南弱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城市经济;发展潜力;潜力分析;加权主成分TOPSIS模型;长三角城市群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1)01-0001-06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之间的往来愈发密切,并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目前我国已发展多个国家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潜力位居榜首。

从1997年至今,长三角城市群经历了多次扩容,逐步将浙江省域主要城市全面纳入其中。

地处长三角南翼的浙江省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浙江省的发展状况与中国的整体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有效测算该省各市的综合发展潜力,有利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并为我国其他城市群的发展提供思路。

潜力测算于1947年被首次提出[1],随着潜力测算方向的拓展,这一概念被运用到各方面,如:矿产资源[2]、粮食单产[3]、碳储量与排放[4]、经济与贸易等[5]。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分异研究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分异研究

的迅 速 发 展 土 地 短 缺 开 始 成 为 制 约 长 三 角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关键 要 素

提高土 地 利用 率
用 以及 同

单 位 土 地 面 积 上 利 用 强 度 的增 大 表 现
, 、 ,
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是 解 决 土 地 资源 稀 缺 人
、 ,

为 建 筑物 层 数 的增 加 容 积 率 的 加 大 土 地 的 多 维 空 间 利

地 关 系 矛 盾 尖 锐 的 必 然 选 择 _2 J 是 推 动 城 市 化 快 速 良性 发 展 和 城 市 质 量 全 面 提 高 的重 要 途 径 L3 J

宗土 地 多种用途等


( 2 ) 土 地 产 出效 率 即 单 位 面 积 土 地 所 贡 献 的 经 济 效


有 关 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的研 究 已 经 很 多 内容 也 较 为
, 。
布上 具 有馓 弱 的正 相关 性 空 间分异 格 局 明显
关键 词
③ 各 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中存 在 的 问 题 不 尽 相 同 须 予 以 针 对 性 改 善 提 高


G 空 长 土 地 集 约 ;区 域 分 异 ; 间 自相 关 ; I S ; 三 角 F 30 1 24
不 同 的研 究 对 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内 涵 做 出 了 不 同



的 重 大课 题


长 三 角 地 区 是 当今 我 国 经 济 最 活 跃 的 经 济

区 域 以 占全 国 2 1 % 的 国 土 面 积 集 中 了 全 国 1/4 的 经 济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成效进展、空间分异与空间关联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成效进展、空间分异与空间关联

DOI:14.13776/j.c2U221-542产424.45.417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成效进展、空间分异与空间关联滕堂伟,林蕙灵,胡森林摘要:“高质量”和“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发展的两大核心要求。

基于高质量一体化的视角,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爛权Top/s、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45—2417年间一体化发展的时空演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指数均有所提升,一体化进程的先后顺序为生态、社会、经济、交通、创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格局呈现“东强西弱”的分布态势,上海、杭川、宁波、苏川、无锡、南京、合肥为主要的高水平一体化城市,呈“Z”字形分布;在区域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经济、创新、交通、社会各要素相互促进效益明显,但生态领域发展较为独立,未来需将生态保护融入经济、社会、交通和创新等领域,打造“绿色+”的发展模式”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绿色发展;长三角中图分类号:F127.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1-5419(2224)45-2134-10基金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项目(2224-GZ-08;2422-GZ-15;2422-GZ-16);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YBNLTS2424-201)作者简介:滕堂伟,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林蕙灵,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胡森林,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一体化研究基地博士研究生(上海240462)”—、弓I言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2012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Study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co-efficienc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作者: 张长江[1];陈雨晴[1];王宇欣[1]
作者机构: [1]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816
出版物刊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95-108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期
主题词: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高质量发展;冗余分析
摘要:改善生态效率对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uper-SBM模型和Tobit回归等方法对2003—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效率整体呈缓慢波动上升态势,研究期内出现两次V型变化;生态效率分解后的纯技术效率高于规模效率且在2003—2013年间呈反向变化;非期望产出冗余是导致大部分城市生态效率无效的主要原因;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效率空间差异较为明显,呈现"东优于西"的分布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科技投入、人口密度与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效率显著正相关,绿化水平与生态效率显著负相关,对外开放程度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