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黄河流域煤炭开发区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黄河流域煤炭开发区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黄河流域煤炭开发区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建议汇报人:文小库2023-12-07•引言•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防治建议与措施•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引言01研究背景与意义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黄河流域煤炭开发区是一个重要的能源基地,但长期的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水资源短缺与污染黄河流域本身水资源短缺,加上地下水污染,使得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对地下水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黄河流域煤炭开发区地下水污染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污染源及其传播途径,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收集黄河流域煤炭开发区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对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进行取样检测,分析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当地居民对地下水污染的认知情况和生产生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利用GIS技术对地下水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可视化分析。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与方法VS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02黄河流域的煤炭开发区地下水污染现象较为普遍,涉及多个地区和矿区。

地下水污染源包括煤炭开采、矿坑排水、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等。

不同地区和不同矿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地下水污染普遍污染源多样化污染程度差异大地下水污染现状降雨量、蒸发量、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影响地下水的形成和循环,进而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降解。

煤炭开采、工业生产、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向地下水体排放污染物,导致地下水污染。

环境管理力度和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也会影响地下水污染的发生和发展。

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环境管理因素地下水污染影响因素03持续时间长地下水更新缓慢,污染物在其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较长,导致地下水污染持续时间较长。

01污染物种类多煤炭开发区地下水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硝酸盐、氨氮等。

02污染范围广煤炭开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往往导致地下水污染范围较广,涉及多个地区和矿区。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工程活动、土地利用、污染源
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
研究、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其目的是识别并量化地下水环
境受到威胁的程度,为决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和
管理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地下水资源调查:对研究区域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等,以了解地
下水的质量和分布情况。

2. 影响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地下水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地下工程活动、土地利用变更、污水排放、化学品使
用等,以确定其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3. 模拟和预测:利用数值模拟和预测模型,模拟和预测不
同因素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时空分布,以提供决策
者科学的评估依据。

4. 风险评估:将模拟和预测的结果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评估地下水环境受到威胁的程度和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

5. 监测和管理:根据评估结果,推测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
生重大影响的活动进行监测和管理,进行灾后评估和监测。

通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环境受到
威胁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
和可持续利用。

地质学对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影响

地质学对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影响

地质学对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影响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岩石形成和地壳运动等内容的学科。

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地质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质学对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

一、地质构造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与流动的影响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和地下的地质单元、构造单元及其组合,包括各个地质单元之间的分布、形态、相互联系和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与流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1.1 断裂与地下水资源断裂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地壳断裂面,通常由破裂后的岩石相对运动而形成。

断裂带的存在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断裂带通常具有较高的渗透能力,可以形成较大规模的地下水储集层。

另一方面,断裂带也可能成为地下水的渗漏通道,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流失与污染。

因此,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中断裂带的特征与分布,并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1.2 褶曲与地下水资源褶曲是地壳中岩层的弯曲变形,通常由地壳运动引起。

褶曲构造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褶曲构造可以增加地下水层的厚度,提高地下水储存的能力。

其次,由于褶曲构造的不规则变形,常伴随着岩层的压实与开裂,形成岩层间的渗透通道,从而增加地下水的流动性。

因此,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需要充分考虑褶曲构造对地下水储存与运移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价。

二、地质条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层的性质与特征、地层的渗透性、含水层的厚度与倾角等,对地下水环境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2.1 地下水层性质与特征地下水层是指地下岩石、土壤中相互连通的孔隙和裂隙系统,其中含有可供开采或利用的地下水。

地下水层的性质与特征直接决定了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

例如,在含水层中存在较多的泥质或可溶性岩石,地下水的水质常会受到污染,甚至无法利用。

另外,地下水层的厚度与水资源的储量密切相关,地质勘探与分析结果能够提供关键的信息,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发与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菏泽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菏泽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菏泽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菏泽平原区域内可划分为两个水文地质区,即低山丘陵水文地质区和黄泛平原水文地质区。

供水水源多属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化学组分相对单一,地下水类型较简单,氟离子含量普遍超标。

随着工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矿山开发、过量开采、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速了地下水水质改变,如何改善水质条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标签:水质水化学评价高氟影响菏泽市位于鲁西南黄泛冲击平原区,区域地下水监测工作开始于70年代中期。

目前,区内各类各级监测井个数共有130个,控制全市面积12238km2。

该区地下水主要有碳酸盐岩类裂隙水和松散巖类孔隙水两大类,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是主要的供水水源。

近些年,人类活动对该区地下水水质影响愈来愈大,特别是煤矿开采,城区地下水的大量抽采、工农业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增大。

1水文地质分区根据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和运移规律,菏泽区域内可划分为两个水文地质区,即低山丘陵水文地质区和黄泛平原水文地质区。

1.1低山丘陵水文地质区范围包括核桃园、独山两乡镇的丘陵区,面积14.5km2。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寒武系、奥陶系裂隙岩溶中。

单井涌水量多在500—1000m3/d,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矿化度小于0.6g/L。

其中金山地区隐伏有寒武系炒米店组白云质灰岩。

核桃园镇孙山附近的1岩溶水井经抽水试验单井涌水量364m3/d。

1.2黄泛平原水文地质区本市具供水意义的含水岩组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根据地下水的系统性、赋存条件及水质结构等,可将其划分为三个含水岩组:1.2.1浅层地下水含水岩组分布面积11898km2,占全区面积的98%。

底板埋深一般40m左右,最大60m,包括全新统的全部及更新统的顶部,按砂层分布及富水性等差异,分为三种地段:(1)古河道密集带-淡水丰富地段含水层岩性以粉细砂、粉砂为主,粗砂和中砂次之,其中心部位以细砂和中砂为主,砂层累计厚度一般大于15m。

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也随之增加,导致水环境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如果不经过充分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毒性污染。

其次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如果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就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生态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威胁到水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第三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水利设施建设。

为了满足城市用水的需要,大量的水利设施被建设,如水库、堤坝、引水渠等,这些设施直接破坏了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到水体的水质和水流。

最后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会影响降水量和温度,进而影响到地下水和水库的水位和水质。

气候变化还会导致异常的暴雨和干旱,进而加剧水环境的质量问题。

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加强污水处理。

对于工业和生活污水,应该严格要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污水得到充分的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其次是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

对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应该实行依法依规的管理,控制使用量,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

第三是加强水利设施的管理。

对于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水利设施建设,要加强建设和管理,避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还应该积极推动水生态工程的建设,恢复和改善退化的生态系统。

最后是应对气候变化。

应该加强气候监测和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规划,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

综上所述,水环境的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四大类:分别是自然地理因素、地质因素和水文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下面将详细分析并举例说明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地理因素包含地形;水文;气候(气象/降水/气温/蒸发)。

(1)地形:影响水交替条件,而水交替条件又影响水的化学成分和矿化度。

地形切割强烈,水的交替条件就好,有利于淡水的形成。

反之,则形成高矿化度的咸水或盐水。

如山区形成碳酸型水,而平原易形成硫酸水或氯化物型水(2)水文:密集的水文网有利含水层的水交替条件。

盐分的带出及淡潜水的形成。

在水文网稀疏的条件下,地下水径流受阻,从而使潜水矿化度增高。

(3)气候①气象②降水大气降水能使地下水的储存量、矿化度和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

降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作用方式,所谓直接方式,是指雨水中的化学组分,通过包气带直接入渗补给地下水;间接方式,是指雨水在经过包气带并与岩土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过程中进入地下水。

实际上,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上述两种过程中共同完成的只不过在降雨为pH值过低的酸雨时与岩土的作用更强烈,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更深刻罢了。

i.据苏州市某厂周围1984年检测的浅层地下水中SO42-含量和水的化学类型,由资料看出,硫酸型水广泛分布,面积约为五平方公里,其中C8井点矿化度为2.21克/升,总硬度高达50.7德国度,为全市之冠;尤其是距该厂北侧30米左右的C5、C3。

井孔点(为浅钻孔,水位埋深1米),地下水中SO42-含量居然高达2.63 一2.494克/ 升,矿化度达到4.93 一5.21 克/ 升,总硬度为2 5.2一4 1.6德国度,明显的与该厂经常排放高浓度的SO42-所形成的酸雨有密切关系,地下水中的SO42-含量如此之高,与酸雨中的高含量的SO42-的直接入渗有关,也是酸雨中高浓度的H+与本区浅部土层中丰富的铝硅酸盐( 100克土中含有SiO2 +A l2O3达到80克左右) 强烈作用的结果。

地质因素对水资源质量的影响

地质因素对水资源质量的影响

地质因素对水资源质量的影响水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地质因素在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和质量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地质因素对水资源质量的影响,并从地下水环境、水溶性岩石和水域地质背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是我们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地质因素对地下水的形成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地下水受到地表水和降水的渗入影响,而地表水又受到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的制约。

例如,河流和湖泊的形成与地质断层和构造运动有关。

当地质断层活跃时,断层带附近的地下水往往受到地震活动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到土壤和岩石矿物的溶解,从而影响水质。

其次,地下水循环在地质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地下水慢慢渗入地下岩石层,通过与不同类型的岩石相互作用,溶解出不同程度的矿物质。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下水的循环和滞留时间的差异,地下水质量也随之变化。

例如,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与岩石中的溶解性矿物质接触较多,容易出现钙、镁等元素的超饱和现象,从而影响水质。

对于地下水污染方面,地质因素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地下水主要通过渗流传输,当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层稳定时,其污染风险较小。

然而,在一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例如岩溶地区和沉积盆地,地下水易受到来自地表的污染物的影响。

岩溶地区的裂缝和溶洞系统容易形成污染物的通道,导致地下水质量下降。

沉积盆地的下伏地层层次复杂,不同层之间存在渗透性差异,也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

二、水溶性岩石地质中的水溶性岩石,如盐岩和石膏岩,对水资源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这些岩石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盐类和矿物质,当水与之接触时,岩石中的盐类会溶解并溶解在水中,从而影响水的质量。

盐岩地区的地下水普遍富含氯化物和硫酸盐等溶解性离子,这会使得地下水呈咸味,不适合用于农田灌溉和人口饮用。

此外,当盐岩层发生水溶腐蚀时,会形成地下空洞和坍塌现象,进而影响水资源的利用。

例如,中国西北地区的某些盐碱地区就因盐岩的地下水溶腐蚀而丧失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环境研究以宁夏卫宁平原为例

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环境研究以宁夏卫宁平原为例

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环境研究以宁夏卫宁平原为例一、本文概述地下水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地下水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旨在以宁夏卫宁平原为例,深入探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宁夏卫宁平原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典型农业区,其地下水环境受到农业灌溉、工业发展、城市化等多种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文将系统分析这些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水量、水位等方面的影响机制,揭示人类活动与地下水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介绍宁夏卫宁平原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然后,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评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机制,包括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污染和过度开采、工业发展对地下水的污染和排放、城市化进程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宁夏卫宁平原乃至类似地区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还有助于推动地下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将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政策。

二、宁夏卫宁平原地下水环境现状分析宁夏卫宁平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灌溉区。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更好地理解卫宁平原的地下水环境现状,本文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质量、水位变化以及开采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从地下水质量来看,近年来卫宁平原的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所致。

根据最近的水质监测数据,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存在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超标现象,同时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也有所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资源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世界排名121位,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保护地下水等水资源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本文简单地对我国地下水资源进行介绍,分析地下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因素,认为我国水资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地下水资源的补给环境、地下水资源的径流环境以及地下水资源的排泄环境。

【关键字】:地下水;资源;环境;影响因素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不只是我国,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象,全球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十分突出,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四分之一的地区水资源供应不足,而有十分之一的地区水资源的供应仅仅可以满足人们日常基本生活的需求。

所以,做好水资源保护十分重要,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想要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就必须对水资源的环境进行分析,尤其的地下水资源环境人们不能通过直接观测到,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对地下水资源环境进行分析。

本文对地下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我国水资源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2.地下水资源的补给环境
地下水资源范围十分广泛,从第四系一直到奥陶系、寒武系的岩层中的含水层都可以考虑成地下水进行分析,地下水的含水层包含很多方面内容,对任何一个含水层进行详细研究都可能成为一门科学。

我国的地下水含水层很多,例如第四系松散层、第三系松散层、石炭系太原组灰岩、二叠系砂岩、奥陶系灰岩等等都可能成为主要的含水层,都可以看成地下水资源进行分析,本文中主要分析三方面:松散层空隙水系统、基岩裂隙水系统以及岩溶地下水系统。

2.1松散层空隙水系统的补给环境
松散层空隙水系统主要指的是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含水层,含水层的位置并没有确定性,并且在考虑地下水含水层的问题时,往往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含水层就是说这一层岩石或者一层土中都含有水,现实情况有可能是这样的,但是大多数情况都是在一个含水层中水也是随机分布的,并不是整个含水层的各个部分都含有水。

松散层空隙水系统的补给来源一般都来自大气降水以及江、河、湖泊、海洋等地表水。

2.2基岩裂隙水系统的补给环境
基岩裂隙水系统主要指的是石炭系以及二叠系的基岩裂隙形成的含水层,包括砂岩裂隙水系统、碎屑岩和薄层灰岩裂隙含水岩系统,含水层的位置依据砂岩、碎屑岩和薄层灰岩的发育不同而变化,不同地区的含水层的位置不同。

砂岩裂隙水系统、碎屑岩和薄层灰岩裂隙含水岩系统,也就是基岩裂隙水系统的补给环境主要是石炭系以及二叠系的基岩出露部分接受的大气降水以及江、河、湖泊、海洋等地表水,还有少部分的上层含水层渗流下来的地下水。

2.3岩溶地下水系统的补给环境
岩溶地下水系统主要指的是奥陶系和寒武系的石灰岩含水层,也就是深水井的水源。

奥陶系和寒武系因为埋藏较深,在地质运动不是十分剧烈的地区,奥陶系和寒武系岩层的出露面积较小,所以接受地表水的直接补给比较困难,地下水来源一部分来自江、河、湖泊、海洋等地表水以及大气降水,一部分来自上层含水层的供应。

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含水层水位一般比较稳定,但是由于近些年来缺水现象的出现,对于深层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大大影响了岩溶地下水的水量,一些工业活动,例如采矿活动的加剧以及深层开采的现象也影响了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含水层水位。

3.地下水资源的径流环境和排泄环境
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一样也来源,也就是地下水的补给环境,也会流动,也就是地下水资源的径流环境,地下水的径流主要可以分为水平径流和垂直径流。

本文对地下水资源的水平径流特点以及垂直径流特点进行分别说明。

3.1水平径流
地下水资源的径流环境大多数以水平径流为主,地下水和地表水一样,很多时候也是出于流动环境中的,虽然流动速度较慢,但是也像一条地下河流一样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岩石和土并没有一个完全隔水的能力,在地下水系统中的隔水层指的是隔水性能较强的岩石和土,例如泥岩以及粘土层,这些岩层和土层只是渗透率相对较小,空隙不发育,空隙比相对较小,并不能完全阻隔水,所以地下水的水平径流是存在的,只是流动速度较慢。

3.2垂直径流
地下水资源的水平径流一般属于一个含水层的水的流动,也就是说在水平径流进行时,地下水资源的径流环境是处于一个含水层中,而地下水资源的垂直径流指的是地下水资源的不同含水层之间的径流特点。

地下水资源的垂直径流主要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岩层和土层的裂隙发育,裂隙发育可能导致水通过裂隙从一个含水层渗流到另外一个含水层;第二方面是岩层中存在断层,断层的发育可能导致水通过断层从一个含水层渗流到另外一个含水层,但是不是所有的断层都导水,一些出现年代较早的断层,由于地质作用,可能填充成
为隔水层。

第三方面是陷落柱的存在,陷落柱的成因重说纷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陷落柱都不导水,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陷落柱可以将贯通不同含水层,成为导水通道。

3.3.地下水资源的排泄环境
地下水资源除了必要的补给,和地表水一样的径流,也有排泄途径,地下水资源可能通过包气带导通到地表成为地表水,或者一些地下水资源以泉的方式将水排到地表,例如山东济南有名的趵突泉就是地下水资源以泉的方式将水排到地表,对于一个区域的地下水系统进行研究时还要注意,地下水的径流可能导致地下水从一个区域排泄到另外一个区域。

对于地下水资源保护来说,带下水资源的补给环境、渗流环境以及地下水资源的排泄环境同样重要,都是地下水资源保护必须要重视的部分。

4.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分析
笔者认为我国水资源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方面,地下水资源的补给环境、地下水资源的径流环境以及地下水资源的排泄环境。

由于地下水资源的来源主要来自地表水和大气降水,所以保护地下水资源必须做好地表水的保护工作,不要认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完全孤立的两个概念。

对于地表水的保护也是对于地下水资源环境的保护,是对地下水来源地保护,可以从根本上做到地下水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

由于对于能源的短缺,采矿等工业行为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采矿带来的地下扰动可能造成地下水位的降低,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此外采矿过程中还能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所以应该在采矿等工业行为进行的同时进行水资源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曹永健.山西水资源供需矛盾分析及对策[J].山西水利,2003.
[2]张建国,陈卫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山西农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山西水利,2002.
[3]曹小虎.山西地下水开发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分析[J].地下水,2004.
[4]仇文俊,张建国,陈卫东.山西水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J].山西水利,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