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无答案)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及其相应的历史意义3、正确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科举制的创立。

学习难点:科举制的意义及其与前朝选官制度的区别。

二、自主学习(一)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______年;建立者:_______;都城:______。

2.隋的统一:______年,隋文帝灭掉______,统一全国。

3.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顺应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点:最北端:____________;最南端:____________;中心:____________;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运河开通的意义:大运动的开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看重________,不太注重才能,不利于____________。

2.概念: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度。

3.建立过程:诞生: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4.意义:⑴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____________大变革。

⑵科举制度的创立,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扩大了____________的范围,使____________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____________,推动了____________。

⑶科举制成为____________制度,一直维持了_________多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合作探究(一):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自主学习(二)(阅读课本3-4页内容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大运河的开凿1.目的:
2.时间:自()年到610年。3.开凿者:
4.评价:
5.简介:大运河以东都()为中心,北至(),南抵(),全长()多千米。自北向南分为(),(),(),()四段,沟通了(),(),(),(),()五大水系。
2.隋朝统一标志:()年,隋灭()。
意义: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
3.隋文帝的统治评价隋文帝:
措施:隋文帝即位后,政治上,在中央设立(),在地方实行(),官员均由皇帝任免。经济上,整理户口和户籍,继续推行()。他还提倡()。
出现局面:隋文帝在位20多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口大增。
6.作用:
合作探究(二):
1.简要介绍隋朝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隋王朝为什么会是一个短暂的王朝?
3.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你们会发现历史上背诵相关知识点
2、完成本课《配套练习》
课后
反思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
导学案序号:1课型:新学课总课时:1分课时:1主备人
学习
目标
1、掌握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主要制度。
2、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及其 作用。
3、了解隋文帝、隋炀帝两个人物;识图“隋朝疆域”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学习重点
理解把握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学习难点
理解把握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学习流程
新课导入
温故知新:师生集体回顾上册解放战争相关内容,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呈现目标
1、隋朝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习目标】1.了解隋朝建立、统一全国的基本史实。

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其历史作用作用。

2.掌握科学制的诞生,分析科举制的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重点:隋朝大运河及科举制。

学习难点:对隋炀帝的评价。

一、自主学习1.隋的统一581年,隋朝建立,定都;年统一全国。

隋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隋朝成为国力________的王朝。

2.开凿大运河从年开始,为了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以_______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_______,全长_______千米。

大运河的开通。

3.开创科举制度隋文帝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抗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的正式诞生。

4. 隋朝的灭亡隋朝皇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______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二、合作学习1.试着画出大运河的四段,并标出其中心和南北两端。

三、复习巩固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年B.589年 C.597年 D.618年2.隋文帝统一全国后,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因此其统治被称为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3. 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正确的是()A.开凿于隋闻帝统治时期B.全长七千公里C.大大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D.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4.科举制度诞生的标志是()A.进士科的创立B.明经科的创立C.以名望选官D.根据财产的多少选官5.隋朝建立的过程和我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比较相似 ( )A.秦朝 B.西汉 C.西晋 D.东汉6.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四、能力提升1.读图题。

(1)图中所显示的是隋帝开凿的。

(2)图中大运河的中心是,最北端是,最南端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B 重新统一了中国 )
C 创立了科举制
3.隋朝开凿的目的不包括( A 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 巡游享乐 C 加强南北交通 D 消灭南方的陈
4.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 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 ,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 身的地位„„”这主要指科举制度( ) A C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B 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D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四、拓展延伸:﹡①科举考试最大的受益者是皇帝 ﹡②问题思考 P3 科举考试与前朝选官的不同: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 ,而 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员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1

2 页
2.【一分为二评运河】 :①进步性:加强了________便利了______巩固了________ ②局限性:开凿大运河耗费_____________,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3.【读史感悟】①统一是大势所趋;②得民心者的天下③国家安定是经济繁荣的前提 三、展示反馈 1.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有( ) ④人民渴望统一
______ 589 年 ______ 605 年 ______ 618 年 ______
四、隋朝的______ 1.原因 ①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变现: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引发了大规模的_________. 2. 灭亡: _______年,隋炀帝在______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二、合作探究 1【转瞬而成的统一】 :杨坚为何能灭掉陈,完成天下的统一?
灵石四中初一年级历史教学案
学习内容: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汤阴县五一中学 七 年级 历史 学科课时导学案 (第_____周 第 __ 课时 总第 ___课时)班级: 姓名:课题: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上课时间 2020 年 月 日 星期 设计人: 备课组长签字: 年级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重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难点)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重点)【新知梳理】(10分钟 )【思维拓展】(10分钟) 1、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隋朝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统一时间 统一意义 亡国之君 灭亡标志 发展措施 发展表现大运河 开通目的 概况 三点 历史地位 四段 历史影响 五河 科举制 设立背景 雏形出现 设立标志 选官标准 选官方法 历史作用 隋的灭亡 根本原因 相关典故 【达标测评】(8分钟)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实现了南水北调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2、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 ) A.秦朝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3、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 A .促进了中外交流 B .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C .促进了民族交融D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3、隋统一的历史条件是( ) ①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5、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6、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 、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 、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 、隋朝的都城在长安7、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 .经济繁荣B .短暂而繁荣C .二世而亡D .节俭盛行 8、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好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既影响等基本史实。

2、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二、预习感知知识点一1.581年,外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

589年灭掉南方的割据政权,统一全国。

2.隋统一后,统一南北和制度。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3.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下令开凿大运河。

4.大运河以为中心。

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5.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

6.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的正式确立。

7.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制度的一大变革。

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8.残暴的统治导致了大规模。

618年,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三、检查反馈: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2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歌谣中的“汝”指()A.西晋B.北周C.隋朝D.梁朝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赞颂中国古代哪项伟大工程?()A.长城B.都江堰C.大运河D.赵州桥4.隋朝灭亡的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 B.暴虐无道 C.法律严酷 D.宦官专权5.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坚强了南北交流6.材料一“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

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二.学习重点隋的统一与覆灭;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

三、学习难点隋朝统一中国的条件与覆灭的原因;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来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581年,建立隋朝,年号开皇,定都;589年,隋灭掉陈朝,结束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隋朝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由北向南依次为、通济渠、邗沟、;连接五大水系,由北向南依次为海河、、淮河、、钱塘江,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文帝开始建立通过______的制度,至隋炀帝时设置_______,正式确立______。

此后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4)年,_______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合作探究】1、唐朝诗人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此河”指什么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短暂却光芒四射”,对此,你怎么理解?3、根据《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你得到关于隋朝大运河的哪些历史信息?【当堂检测】1、下列王朝的统治,与隋朝的统治相类似的是()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材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3、隋朝的贡献主要有()①创立三省六部制②统一中国③开凿大运河④创立科举制度A、①②④B、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4、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无答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无答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标要求】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2.知道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3.明白隋朝灭亡带来的启示【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学习过程】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581年,________建立隋朝,以________为都城,________就是隋文帝。

2.统一:________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____________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巩固(1)措施:①经济上:编订________,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上:加强____________,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________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⑴目的:加强____________,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⑵皇帝:____________⑶开始时间:605年⑷概况:以____________中心,北抵____________(今北京),南至____________(今杭州)。

分为水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⑸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⑹作用: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⑺消极后果:当时征发劳役过度,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2、过程:⑴出现:____________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分科考试)。

⑵正式诞生:____________,创立____________,我国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3、科举制的影响(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________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________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供学习与参考
洪水镇中学 七 年级 历史 学科 学案 主备人: 韩 孟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内容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二、合作探究
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王朝是秦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目标
1.知道隋的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基本史实,了解隋灭亡的原因;
2.掌握隋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意义,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
3.知道科举制的基本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1.开通大运河
2.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三、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隋文帝“混南北
为一区”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
2、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
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
3、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 )
A.统一南北B.创立科举制度C.开通大运河D.创立三省六部制
4、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5、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
功能为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
6、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时,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一个是错误的,
它是
A、从北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
B、征发人民开凿大运河
C、指挥大军攻打陈朝
D、发展经济,使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7.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仅供学习与参考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仅供学习与参考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
四、课后练习
1.隋朝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该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工程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②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

”这段话描述的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3.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

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

”该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
A. 隋文帝时期
B. 隋炀帝时期
C. 唐太宗时期
D. 唐玄宗时期
4.以下摘自一位同学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完成的笔记,其中说明大运河作用的是( )
A. 隋朝统一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条件
B. 开凿过程中利用天然河流和已有渠道
C. 北达涿郡,南抵余杭,以洛阳为中心
D. 大运河凿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5.“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诗中“千里长河一旦开”是指( )
A. 修建都江堰
B. 开凿灵渠
C. 治理黄河
D. 开凿大运河
6.下图是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 蜀、西晋、隋
B. 东汉、南宋、隋
C. 蜀、西晋、金
D. 蜀、西夏、元
9.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 A. 扬州、北京 B. 杭州、北京 C. 杭州、扬州 D. 广州、杭州 10.航摄照片显示:长城与大运河像一个“人”字书写在华夏大地上,它们是中华文明两个标志性的成果。

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主要作用是( ) A. 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实现了南水北调
C.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 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11.“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时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12.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 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 通济渠——江南河——
邗沟 1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如下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9.
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 A. 扬州、北京 B. 杭州、北京 C. 杭州、扬州 D. 广州、杭州 10.航摄照片显示:长城与大运河像一个“人”字书写在华夏大地上,它们是中华文明两个标志性的成果。

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主要作用是( ) A. 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实现了南水北调 C.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 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11.“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时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12.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 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 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1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如下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