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说课大赛全国一等奖: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这堂历史课的授课教师。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本课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主要内容为隋朝的建立、大业年间、隋唐之交与隋朝的灭亡。

通过学习,可以让同学们了解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以及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为今后学习中国历史奠定基础。

一、课前导入1.引入课题-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隋朝吗?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立于581年,于618年被唐朝所取代。

在隋朝这个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变化,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目标达成-本课时的目标与重点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同学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了解隋朝的建立与大业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2)掌握隋唐之交的历史背景、事件以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3)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二、教学过程1.隋朝的建立与大业年间(1)在扶持隋朝统一的过程中,隋文帝杨坚采用了哪些手段?(2)大业年间,隋朝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2.隋唐之交(1)隋朝在隋唐之交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2)隋朝的统治基础、和平局面等情况。

(3)唐朝的建立。

3.隋朝的灭亡(1)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隋朝的灭亡对我国历史造成了哪些影响?三、课堂互动1.问答环节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我将在课堂上提问,让学生积极回答和互动,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小组探究同学们将被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将被分配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最后的探究时间内向全班汇报答案。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与沟通技巧。

四、课后延伸1.作业-完成阅读理解学生将被要求在课后完成一份阅读理解练习,温故知新,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繁荣、隋朝的灭亡。

教材通过介绍隋朝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这个重要的朝代,认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对于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历史知识,对于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事件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隋朝的历史,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逐步掌握隋朝的历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统一、繁荣和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对于我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繁荣和灭亡的过程。

2.教学难点:隋朝繁荣的原因和灭亡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隋朝的历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隋朝的历史。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隋朝的统一、繁荣和灭亡的过程。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隋朝繁荣的原因和灭亡的原因,分享讨论成果。

4.讲授法:教师讲解隋朝的历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所学。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2.隋朝的统一过程3.制度4.经济发展5.文化繁荣6.隋朝的灭亡过程7.隋朝灭亡的原因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隋朝历史的了解程度。

2.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含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含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标解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那是谁?又是在什么时候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二、探究新知(一)隋的统一展示材料:材料一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二冀州谷薄,市井多奸诈,雯(jibng)为铜斗铁尺,重之于肆,百姓使之。

——《隋书•赵观传》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1)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及统一的意义分别是什么?(2)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师生归纳:(1)时间:581年;开国皇帝:杨坚(隋文帝);都城:大兴:统一时间:589年;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展示材料:隋朝都城大兴位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

605年,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次年,迁都洛阳;同年推动大运河的建造,以使从南方漕运粮食到北方,同时在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大粮仓以备荒年时使用。

迁都凿河,还可以掌控关中政治中心与燕、赵、辽东等军事地区的运输,便于对东北用兵。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提示:经济方面: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解决粮食问题;政治方面:为了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也便于对东北用兵。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选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课本由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构成。

主要讲述了隋朝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后,因为隋文帝的励精图治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却又在隋炀帝的急政下迅速走向灭亡的过程。

从历史的发展逻辑来看,在隋文帝的励精图治下,隋朝政治统一集权,经济繁荣富足。

但因为隋炀帝的好大喜功,他的“大业梦”直接导致了隋朝二世而亡。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主题定为“繁盛一时的隋王朝”。

根据教学主题将内容整合成四个部分——隋朝的建立-再造统一、治国的智慧-开皇之治、开通大运河-沟通南北、隋朝的灭亡-警世恒久。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某普通初中七年级学生从学生知识储备来看,在日常生活中对隋朝有所了解,但在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影响下对隋朝出现偏见与片面的认识。

因此,本课在以上整合的子目下,补充相关历史故事,以建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故事展开新课学习。

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分析,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拥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但还不能对历史事件有全面与深入的认识。

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对一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整合三维目标,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展示纪年表与讲述两位帝王的主要事迹,学生了解相关史实,完成历史时空观的建立。

2、通过材料展示和分析对比,了解开创科举制度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3、通过展示地图、贴纸的方式,了解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以及概况4、通过材料展示和问题探究,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大运河,正确认识隋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历史教训四、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了解开创科举制度的影响;掌握大运河的概况及意义。

2020-2021年说课大赛全国一等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

2020-2021年说课大赛全国一等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程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设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元 马端临《文献通考》
设 认识隋朝盛世局面。Leabharlann 设 从课本中提取有效信息。
计 意
掌握科举制创立的史实。

二、有一种智慧开创治世
4.我来对比:科举制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何不同?
察举制:西汉确立的选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流 程 设 计
官制科度举,制由的地方实长行官使考得察国家时广期招重人要的才选,官加制强度了。初 、为才中 顾选汉,央了取朝东集百人发汉才展后权姓向选期,利上拔,促益推了任进,荐众人了促。多唯教进曾人亲育了文社期道际化会评德过事进议、程人才中业步物能,的。的三门发标者阀展准并世,是重族兼家。就世但完、实全
教学 难点
隋朝兴盛和灭亡的原因。
依据:这部分内容需要结合大量史料和所 学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因而难度较高。 突破方法:精选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史论结合。
五 教法学法
学生
阅读归纳法、对比分析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学法
教法
情境设置法、地图演示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 目标
五 教法学法
教材整合
隋朝
愿意合作交流。
三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教材新变,关注时序。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关注兴亡,重在借鉴。 学科特点,核心素养。
第1课 隋的统一与灭亡
三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能力
通过标画运
河地图,掌握
说出隋朝建立 和统一的史实, 明确科举制的创 建史实,知道大 运河的开通。锻
用图学史的方 法。通过史料 分析掌握“论 从史出”的学

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板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一课内容。

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将要把学生带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中国古代社会的隋唐时期。

隋朝它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短命又极其重要的朝代,结束了东汉以来持续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同时隋朝的富庶为以后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这一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学情通过上一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前期的基本情况,弄清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这也就为学好这一课打下了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资料,培养他们自主获取信息能力。

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4、说教材重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问题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发挥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说课流程: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开篇,承上启下。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它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繁荣与开放统一的唐朝,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时期,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无疑是重中之重。

2.内容标准内容要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繁荣与短暂。

解读: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但又极其重要的朝代。

它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

创立了科举取士制度、开凿了举纪闻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它虽然短暂,但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的内容包括四部分:1、隋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4、隋朝的灭亡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把教学内容总结为“一,二,一”作为教学主线:一个政权──隋朝的建立与繁荣两个创举──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一个局面──隋朝的灭亡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说学情1、认知起点: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2、学习兴趣: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

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乐于接受;对活动有参与的热情。

3、学习障碍: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理性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4、学习难度:①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答题不规范。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课件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课件
作探究法
四、教 学 设 计
五大 教学 环节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二)问题引领、新知探究 (三)拓展提升、举一反三 (四)课堂小结、回扣目标
(五)达标检测、当堂巩固
(一)情景导入 明确目标
视频导入、单元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入课题和学习目标。调动学生看、想学习要素。
(二)问题引领 新知探究
以材料研读和独立思考的方法,调动学 生看、想、说、结合,相互转化。突出教学 重点,提高学生分析材料,以及一分为二看 待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引领 新知探究
以材料分析和视频的方式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三)拓展提升 举一反三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秦朝和隋朝的相似 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调动学生想、说、 动静结合学习要素。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说课
说课目录 31 说教材 2 说学情 3 说教法和学法 43 说教学设计
一、教 材 分 析
教材的
地位和作 用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选材部编人 教版七年级 历史下册第 一单元:隋 唐时期:繁 荣与开放的 时代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时期:
灭亡等基本史实
Content 02
掌握读图分析史 料的方法,以及 比较法,和全面 分析问题的方法
Content 03
通过学习隋朝, 让学生树立树立 民族融合,国家 统一的价值观
一、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
重 点 隋朝的统一、大运河、科举制
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
2020-2021年说课大赛一等奖
【创新说课】
2020-2021年全国决赛获奖作品
【杯赛巡展】
2020-2021年说课经典现场重现
【原创领军】
2020-2021年说课风采独领风骚
隋朝的大运河
说课稿
说教材
•本节课要讲的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 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当中的第二框题的内容, 即“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5、归纳总结环节 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通过板书的形式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是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印象,牢固掌握本 节知识点 6、达标测评环节 展示测试题,知道学生完成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结束课程
结束
谢谢!
信息技术应用
本节课我采用电子白板设备,结合希沃3教学软件以 及PPT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 和进程适当的插一些图片或视频辅助教学,也利用 希沃3教学软件中的画笔等工具进行绘制示意图或进 行圈画。
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环节 利用多媒体插入有关隋朝大运河视频片段,让学生 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1、复习环节 通过复习隋朝的建立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隋炀 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
说教学过程பைடு நூலகம்
1、情景导入环节 利用多媒体插入有关隋朝大运河视频片段,让学生 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2、复习环节 通过复习隋朝的建立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隋炀 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
3、自主学习环节 让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并找出关键词语或语句, 初步认识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时间、原因、内容及作 用。 4、合作探究节 利用多媒体展示讨论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展开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
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情景导入法,先让学生观看有关隋朝大 运河的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明确 学习目标,在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 手段,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内容以及作用,最后进行总结。
说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知道隋朝大运河开凿 的时间、原因、开通的作用。重点是掌握隋朝大运 河开通的三点、四段和五河相关内容,难点是隋朝 大运河的开通产生怎样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