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和湖泊--长江学案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中国河流湖泊教学案

中国地理—中国河流湖泊教学案

中国地理 --中国河流和湖泊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学习目标】1、掌握基本概念: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区与内流区,外流湖与内流湖2、掌握河流水文特征的表述方法,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湖泊的分布及主要湖泊4、掌握长江、黄河、珠江、京杭运河的概况5、会分析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式与治理措施【自主探究】12、掌握河流水文特征的表述方法一般表述角度: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影响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气候和植被【案例分析】我国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成因冬季积雪,春天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雨季短降水多,且雨季长含沙量特征成因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小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被保护较好结冰期特征成因冬季长,气温低冬季较短冬季气温在0℃以上名称主要湖泊特点青藏高原湖区东部平原湖区4、长江与黄河:(1)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长河?一般用干流长度、干流水量、水系流域面积三项指标去分析,长江三项指标全国最大,故为第一大河;黄河长度占全国第二,流量不及珠江,故为第二长河,(2)水力资源:原因分析:地形—河流落差;气候—水量大小。

黄河凌汛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

黄河上游从兰州到内蒙古河套一段和下游山东境内几乎每年都有凌汛发生。

想一想:凌汛产生的条件(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由南向北流的河段,结冰/冬天或融冰/初春时)长江的忧虑——中下游——洪涝灾害原因:可以围绕来洪、滞洪、泄洪三个角度,从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去分析原因自然原因:①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大、多支流、降水多、汛期长,长江上游与南北支流的来洪量大;②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原因:①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泥沙入江使河道不畅;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面积减少,调节能力下降。

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长江

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长江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河上、中游的分界线是 下游的分界线是 ,

(填字母及名称) ,中、
(填字母及名称) 。
“记一记”
建构知网
引导学生发散 性思维, 增强记 忆效果
长江—发源于 贡献: 黄金
、注入
、全长 6300 千米。 、 河段。 。
上、中、下游的划分城市— 宝库——集中在 —— 游。
D、青、川
二、读下图,回答问题。 (16 分)
(1) 此图为 (2)该河流发源于
水系图, 它是我国 高原的
最大; 山脉。
最长的河流。
(3)用图上字母填空:三峡水利枢纽
葛洲坝水利枢纽
(4)写出下列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支流、湖泊的名称。 支流:① 湖泊:C ② D ③
3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排小组代表 代表回答问题, 先必答, 后抢答
3.长江流域目前存在很多突出的环境问题,你能正确的选择吗?并解 释这样选择的原因? 上游 中游 下游 水污染,大气污染 水土流失严重 河道弯曲,洪灾多发
2
退耕还湖,加固大堤 污水处理,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封山育林,建自然保护区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1、长江源头是( A、通天河 A、抗旱 A、川江 ) B、沱沱河 B、防洪 B、源头—宜宾 C、卡日曲 ) D、灌溉 ) C、源头—宜昌 D、中游 ) C、发电 D、金沙江
2、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3、长江水利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段是(
4、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其主要原因是长江( A、年径流量大 C、航运价值高 A、扬子江 A、青、藏 B、金沙江 B、青、甘 B、水力资源丰富 D、流域内多矿产

《河流与湖泊作业设计方案》

《河流与湖泊作业设计方案》

《河流与湖泊》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河流与湖泊的形成、特点、作用等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进修成绩和综合素质。

二、设计目标1. 了解河流与湖泊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和地理分布。

3. 了解河流与湖泊的作用及对人类的影响。

4. 提高学生的地理进修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设计内容1. 河流与湖泊的定义和特点。

2. 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和地理分布。

3. 河流与湖泊的作用及对人类的影响。

4. 河流与湖泊的珍爱和利用。

四、设计步骤1. 学生自主进修: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河流与湖泊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知识。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和地理分布,并撰写小组报告。

3. 实地考察:学生到当地的河流或湖泊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特点、作用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4. 教室展示:学生将实地考察的效果进行展示,并进行互动讨论。

5. 总结评判: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判,鼓励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出改进建议。

五、设计评判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河流与湖泊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和地理分布。

3. 学生能够了解河流与湖泊的作用及对人类的影响。

4. 学生能够提出珍爱和利用河流与湖泊的建议。

六、设计总结通过本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河流与湖泊的相关知识,培养自己的地理进修兴趣和观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进修成绩。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进修,不息提升自己的地理进修能力和综合素质。

《河流和湖泊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河流和湖泊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河流和湖泊》导学案
一、导入
1. 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河流和湖泊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这两种水体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哪条?最深的湖泊在哪里?
二、观点诠释
1. 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定义:河流是指地表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形成的水体,湖泊是指由地表水积聚在低洼地带形成的水体。

2. 引导学生比较河流和湖泊的特点:河流水流不息,湖泊水面静止;河流多发源于山地,湖泊多分布在平原;河流一般与其他河流相连,湖泊是相对关闭的水体。

三、地理特征
1. 河流的特征:流域面积、长度、流经地区、主要支流等。

2. 湖泊的特征:面积、深度、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等。

四、生态环境
1. 河流的生态环境:河流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

2. 湖泊的生态环境:湖泊生态系统复杂,支持着许多水生生物的生存。

五、人类利用
1. 河流的利用:提供了灌溉水源、发电资源、交通便利等。

2. 湖泊的利用:湖泊可供人们娱乐、渔业、水产养殖等。

六、知识拓展
1. 请学生分组讨论:世界上闻名的河流和湖泊有哪些?它们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2.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钻研效果,进行展示和分享。

七、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河流和湖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珍爱认识,珍惜水资源,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故里。

河流和湖泊导学案

河流和湖泊导学案

《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者: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苏延清该稿件发表于《新课程地理教学案》2012年第9期学习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教材见附带光盘)学习目标1. 在地图上能描述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界线,以及内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能在地图上指出并识记黄河源头、注入的海、长度、主要支流、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上中下游的界限。

3.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活动,掌握河湖的空间分布、水文特征的形成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4.通过河流水文特征的探究,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学习重点1.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黄河上、中、下游的概况及综合治理。

学习难点1.内流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2.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学习过程(播放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多媒体展示多幅有关黄河壶口瀑布、长江三峡风光、鄱阳湖等景象。

)同学们,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既有许多奔流不息的巨江大河,也有许多悠悠流淌的小溪小河,大大小小的湖泊更是星罗棋布,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你可知道,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提供哪些便利?又给我们带来哪些灾难?如何更好地做到人类和河湖和谐相处,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和它们来一次零距离地接触,认识、了解一下它们吧!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一)众多的河湖1.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这些河流和湖泊不仅具有灌溉和旅游等方面的便利,还提供了资源。

2.阅读图2.28“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在图上用彩笔描出长江、黄河、松花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等河流,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注入北冰洋的是哪条河流?(2)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3)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3.人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所在区域为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叫,所在区域为区。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原创学案)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原创学案)

人教地理导学案唐山市友谊中学地理组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2011.10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和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

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一.众多的河湖1.我国河湖众多,大江大河、天然湖泊星罗棋布,这些河湖不仅给我们提供、、和,还给我们提供了。

2.外流河是,所在区域为,占陆地面积的,水量超过。

位于此区域的湖泊称为湖,是湖(淡水或咸水)。

3.内流河是,所在区域为,位于此区域的湖泊称为湖,是湖(淡水或咸水)。

【找一找】参考地图册P10,找一找黄河、长江、松花江流经的省区,并填到课本P47.4.我国的河流大部分分布在,这里的河流,夏季容易形成,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总流量的,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冬季,普遍形成,一些河流甚至。

【小组讨论】看P47活动题3题回答(1)三个河流汛期开始最早的是,结束最晚的是;结束最晚的是,最早的是;汛期由长到短依次是、、。

(2)看图2.29,比较黄河和西江,流量和汛期有什么不同?对人们生活影响?5.西北内陆河流较少,一些地方为,在这里河道沿途多、,和严重,很多河道成为。

二.黄河的治理1.黄河发源于,注入,全长,流经的省区依次、、、、、、、、、、,呈现巨大的“”型。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参考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参考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参考教案一、教材分析河流的分布受地形的制约,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受气候的影响更大,所以通常人们说“河流是气候的产物。

”教材也正是紧紧围绕着这一点,突出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材在介绍我国河流、湖泊概括的基础上了,以长江和黄河为重点,围绕人地关系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部分,贯穿这部分内容的主线仍然是人类与河流、湖泊的密切关系。

我们知道,河流与湖泊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能、航运和灌溉之便,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用水之利。

教材在介绍了我国内、外流区的分布和主要内外流河的前提下,首先重点从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多少、有无结冰期等方面阐明了我国外流河的共性特征与地区差异性特点,并对其成因作了分析,从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来看,主导因素是降水,气温与植被。

关于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水源补给入手,再进一步分析其流量小。

属季节性河流的特征。

最后,教材以长江、黄河为线索,侧重阐述人地关系。

就长江而言,是把开发利用和整治长江作为主线,重点分析了长江丰富水能资源的形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而“防洪与灌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两大突出问题,知道了洪水形成的原因与危害,才能认识和理解荆江分洪的意义和防洪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教材还以“黄金水道”为题,强调了长江航线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巨大的运输价值,进一步加强对长江航道的开发利用,改变其利用程度太低的现状,使长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意义深远。

从黄河来看,教材主要是围绕“利”与“害”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母亲河的奉献”主要是讲黄河对我国平原的塑造、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形成和灌溉之“利”。

“中国的忧患”揭示了黄河为“害”根源,教材从“地上河”入手,将多泥沙与决口泛滥的联系作了详细的说明。

“根治黄河”是从黄河成灾的根源入手,抓住治黄的关键治沙,从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阐明了治黄的措施与成就,重点突出了治黄的根本在于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同时,指出修建水利工程是治沙与防洪并举的治黄重要手段。

1.1 长江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1.1 长江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2-3 河流和湖泊长江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长江的源流概况及上、中、下游的划分。

●指图说出长江主要支流。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长江各河段主要水文特征。

【教学目标】1.运用长江流域示意图,说出长江的源头、入海口、上中下游的划分。

(重点)2.指图说出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等主要支流,并注意观察其与干流交汇处的城市或湖泊等地理事物。

(重点)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长江各河段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4.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模式】六环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

【教具准备】中国水系图、长江流域图、长江航道图。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播放《长江之歌》,使学生初步感受长江的壮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预习成果,提出问题困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目标预习展示本课时主要掌握长江的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程和流域面积及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学案导学问题探究(板书)探究一我国第一大河1、读课本P40表2.1“我国主要河流比较”,用数据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长度_____千米,流域面积______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_______亿立方米。

2、读“长江流域”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的发源地______,入海______。

做一做:比较说出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读一读:“长江流域”图,扮演长江,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用数据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东海各拉丹东峰唐古拉山脉(2)长江上中游分界点是湖北的______,中下游分界点是江西_____。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海 (3)长江的主要支流北岸有______江、______江、______江和______江,南岸有______江、______江、______江。

(4)我国最大淡水湖是江西省的______湖,赣江注入其中。

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湖南省的______湖,湘江注入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景观图、示意图,了解长江的河流概况。

2.通过对图文、数据等统计资料的分析,理解长江水能资源以及航运的重要价值。

3.学会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
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水能及航运价值的开发利用,洪涝灾害多发的成因分析以及治理的方向与措施。

学习难点:洪涝灾害多发的成因分析以及治理的方向与措施。

学海探究
三、长江
㈠中国第一河

㈡长江的开发利用
【合作探究1】结合P54--P55第一段的图文资料,说明为什么长江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
⒈“水能宝库”:利用价值。

主要开发河段。

大型水利枢纽:。

1
⒉“黄金水道”:利用价值。

主要开发河段。

优势:干支流、,沟通了、的交通。

㈢频繁的洪涝灾害
【知识梳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