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小石潭记》的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为……感到快乐)之。

译文: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为此感到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向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而)出。

译文:小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阳光向下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

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8、潭西南而(表修饰)望,斗折/蛇行,明(现,看得见)灭(隐,看不见)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凄清没有其他的人。

11、凄神寒(使……寒冷)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

译文:使人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表承接)去。

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久留,于是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就离开了。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小石潭记》的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为……感到快乐)之。 译文: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为此感到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向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而)出。 译文:小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阳光向下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 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8、潭西南而(表修饰)望,斗折/蛇行,明(现,看得见)灭(隐,看不见)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完整版)小石潭记(原文)

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清澈。冽,凉。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做... [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高低不平的岩石。岩,岩石。 [8]翠蔓:碧绿的藤蔓。 [9]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0]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1]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13]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14]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15]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相错杂。 [1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悄怆,忧伤的样子。 [19]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了。以,因为。清,凄清。 [20]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1]龚古:作者的朋友。 [22]宗玄:作者的堂弟。 [2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随从。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二小生,两个年轻人,指崔简的两个儿子。 [24]卷石底以出;以,而。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

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少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的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为……感到快乐)之。 译文: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为此感到高兴。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向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而)出。 译文:小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阳光向下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8、潭西南而(表修饰)望,斗折/蛇行,明(现,看得见)灭(隐,看不见)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àn),蒙络(luò)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为此感到快乐。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

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时现时隐。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十分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住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小石潭记》赏析 课文总体分析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5)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他到永州后,母亲病故,王叔文被处死,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是压抑的。这期间他写了一组很有名的山水游记,被后人称为《永州八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精彩赏析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全文五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第二部分(2一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探寻小溪的源头。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文章按发现小潭→观赏小潭→潭上气氛→离开小潭的顺序来写,也就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结构紧凑,层次清楚。 小石潭的全貌是: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部分,有的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四周树长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随风飘摇。潭中还有鱼游来游去。 文章开头交代发现小潭的过程:从小山丘向西边走一百二十步,隔着一片竹林,听见水的声音,非常悦耳,好像佩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一样,心中高兴而好奇,想看看究意是怎样的一片水,于是砍倒竹子,辟开一条道,这样就发现了隔着竹林的小石潭。文中用“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在这里

《小石潭记》课文、字词、翻译、内容理解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由、从。篁竹:竹林。闻:听到。如:好像。环:珮环。乐:以…为乐。 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伐:砍伐。取:取得、开辟。下:往下走。尤:格外。清:清澈。冽:凉。 译文:砍了竹子,开辟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以:用。为:作为。近:靠近。卷:弯曲。以:而。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译文:潭用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翠蔓:翠绿的藤蔓。差:长短不一。 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可:大约。许:来,左右。澈:穿过。布:映在。佁然:呆呆的样子。 译文: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不动; 俶: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译文: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欢乐。 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可:能够。源:源头。 译文:顺着小石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看到它的源头。 环:围绕。寂寥:寂静寥落。凄:使凄凉。寒:使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

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以:因为。清:凄清。居:停留。去:离开。 译文:因为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 隶:附属。从:跟从。小生:年轻人。 译文: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一词多义: 1、从:从小丘西行()隶而从者() 2、环:如鸣佩环()竹树环合() 3、清:水尤清冽()其境过清() 4、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 5、为:为嵁()全石以为底()为念珠各一() 6、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7、缀:蒙络摇缀()缀行甚远() 8、见:下见小潭()才美不外见() 9、差:犬牙差互()参差披拂() 10、道:伐竹取道()策之不以其道() 益慕圣贤之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11、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小石潭记》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篁竹】。 2、【如鸣珮环】。珮、环,。 3、【心乐之】。乐,。 4、【水尤清冽】。尤,。 5、【全石以为底】。 6、【卷石底以出】 。 7、【坻】。 8、【堪】。 9、【翠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可百许头】。可,。许,。12、【若空游无所依】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澈,。 14、【怡然】。 15、【俶尔远逝】 。俶尔,。 16、【翕忽】。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18、【犬牙差互】 。 19、【凄神寒骨】 。 20、【悄怆幽邃】 。悄怆,。邃,。 21、【清】。 22、【隶而从】。 23、【二小生】。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 三、课内阅读理解: 1、、柳宗元(773-819),字,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文学家,“”之一。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音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音 导读: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

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 从:自,由。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小石潭记字词解释翻译

小石潭记 字词解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岗。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使……鸣叫。如:好像。7.乐:以……为乐(含有“感觉”“觉得”的意思)。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道;道路。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10.见:看见。11.水尤清洌(liè),尤:格外,特别。清洌,清澈。洌:凉。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全石:整块石头。石底:石底有些部分。13.近岸:靠近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表承接,不译。出;露出。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16.坻:水中高地。17.屿:小岛。18.嵁:不平的岩石。19.岩:小岩石。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动。2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左右。头:条。22.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皆:都。所依:依靠的东西。2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布:散布。彻:直透。24.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愣住的样子。然:……的样子。25.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远:向远处。逝:游去,离去。26.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收缩。27.乐:逗乐。似:好像。与:同,跟。游者;游玩的人。者;……的人。相:一方对另一方。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而,不译,表修饰。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2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30.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交错。其:它的,指溪水的。31.不可知其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可:能3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寥:寂静,空虚。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怆:悲伤。邃,深。33.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以,连词,表示原因。清,凄清。3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呆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居:停留。之:代小石潭的景物。而:表顺承,不译。去:离开。35. 余:我的36.同游者:共同游览的人。游:游览。者:……的人。37.隶而从者:我带着一同去的。隶:随从。从:跟随。38.二小生:两个年轻人。39、百二十步:一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原文 翻译 加点字 重点短语 默写考点等

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ai)环,心乐(la)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a),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a):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清,清澈。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16.坻:水中高地。 17.屿:小岛。 18.嵁:不平的岩石。 19.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清,清澈。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16。坻:水中高地。 17。屿:小岛。 18。嵁:不平的岩石。 19。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字词句内容知识点全方位梳理汇总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汇总 一、作者作品 本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 1、体裁: 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一种古代的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写作上可记述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 2、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忧伤与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三、课文内容概括。 课文有五个自然段落: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具体描写小石潭中的景物:潭水和游鱼。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源流的方位和描写小石潭的样貌。

《鱼我所欲也》与《小石潭记》重点知识检测重点知识检测(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与《小石潭记》重点知识检测重点知识检测 (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重点知识检测 一、重点实词释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易写错的字填空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患者何不为也? 3.一()食,一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4.呼尔而()之,行道之人弗受;()尔而与之,乞人不()也。 5.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所识穷乏者()我与? 7.()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8.是亦不可以()乎? 三、理解式名句默写 1.《鱼我所欲也》一文体现作者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2.《鱼我所欲也》中通过举乞丐不吃嗟来之食的例子,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即“,”。 3.《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写出了乞丐身上的傲骨,以此为例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 4.《鱼我所欲也》中表明自己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所持的态度并指出其原因的句子是“?”。 5.《鱼我所欲也》中的“?”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原因。 6.《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三句是“,,”。 7.(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Ⅱ)《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鱼我所欲也》重点知识检测答案 一、重点实词释义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 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 为屿(y ǔ) ,为嵁(k ān) ,为岩。青树翠蔓(wàn) ,蒙络(luò) 摇缀,参(c ēn)差(c ī) 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 ǐ)然不动,俶(chù) 尔远逝,往来翕(x ī) 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 ī) 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 无人,凄神寒骨,悄(qi ǎo)怆(chuàng) 幽邃(suì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 古,余弟宗玄。隶(lì)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 我) 为此感到快乐。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

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 折), 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时现时隐。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十分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住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小石潭记》赏析 课文总体分析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5)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他到永州后,母亲病故,王叔文被处死,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是压抑的。这期间他写了一组很有名的山水游记,被后人称为《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文中所描写的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文字充满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情。文章写小石潭,由远而近,循声而入,先总写潭的全貌,再写潭中的游鱼和潭的水源,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重点语段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重点语段训练 26 小石潭记 (一)[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6.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的情感。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两文内容分析。) 8.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1

《小石潭记》字词、翻译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 ③南.流数十步南:________ ④不可名.状名: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 一、参考译文:(划线句子应重点掌握)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伐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好象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禁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了,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二、文学常识: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又称柳河东、柳柳州。与韩愈并称“韩柳”。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擅长写山水游记,有名的“永州八记”就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三、重点字词: 1.行:走。篁竹:竹林。闻:听到。如:好像。乐:以……为乐伐:砍倒 尤:格外冽:凉。近:靠近卷:弯曲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翠蔓:翠绿的藤蔓。络:缠绕。缀:下垂。参差:参差不齐。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若:好像。空:在空中。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逝:消失。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犬牙:像狗牙那样。 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差互:参差不齐。凄:使……感到凄凉。邃:深。 寒: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以:因为。过:太。清:凄清。居:停留。去:离开。隶而从:跟着同去的。小生:年轻人。 2. 一词多义: (1)乐:心乐之(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欢乐) (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能) (3)清:水尤清洌(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 (4)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隶而从者(跟随) (5)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6)其:其岸势犬牙差互(指示代词,那)。(7)以:全石以为底以(为):把……(作为)以其境过清(指示代词,这里的)卷石底以出相当“而”,表承接不译。 不可知其源(代词,它的,指溪水的)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8)而:记之而去(表顺承,不译。)隶而从者(表并列,不译。)潭西南而望(表修饰,不译。) 3.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心乐之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4)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5)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6)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7)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8)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长蛇爬行那样 (9)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10)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感到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4.古今异义: (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2)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