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原文及教案【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是中国神话,由袁珂整理,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教案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故事。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充满了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象力、学习生字词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一些生字词和课文中的难点,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帮助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象力。
3.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4.培养学生对于神话故事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难点的理解和解答。
3.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相关资料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回顾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课文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跟读和模仿。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字词和难点。
4.巩固(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或游戏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于生字词和难点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生字词和难点的学习,并提醒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抄写生字词、复述课文等,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神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神话故事背后的文化价值和道德寓意。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盘古的形象描写和他所象征的品质。对于难点部分,如“混沌”等抽象概念,我会通过图片和生动的比喻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盘古开天地相关的主题,如“盘古的品质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活动。学生们将编写一个短小的故事,描述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
二、核心素养目标
《盘古开天地》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通过对盘古神话的学习,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2.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叙述和写作中;3.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朗读、感悟神话故事的过程中,体验文学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4.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中,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盘古开天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盘古开天辟地的奥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盘古开天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盘古开天地》教案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讲述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故事。
本课主要学习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了解盘古的形象和品质,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韵味。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体会盘古的形象和品质,感悟神话的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意表达。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思考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互相补充,完善对课文的认识。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创意表达: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进行创意表达。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盘古的形象和品质,感悟神话的象征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盘古开天地》2. 重点词语:盘古、开天辟地、混沌、阴阳、五行等。
3. 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混沌初开、阴阳分化、五行生成、万物生长等。
4. 盘古的形象和品质:力大无穷、无私奉献、创造精神等。
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阅读其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和魅力。
2. 创作练习:以《盘古开天地》为题材,进行绘画、写作等创作练习。
3. 思考讨论:结合现实生活,思考盘古开天辟地的精神对自身的启示和影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理解盘古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理解盘古的伟大精神。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和盘古的伟大精神。
2.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和相关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盘古开天辟地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伟大精神。
3. 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盘古开天辟地的理解和感受。
4. 练习:教师布置口头表达或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盘古的伟大精神和对学生的启发。
板书设计:1. 《盘古开天地》2. 重点内容: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盘古的伟大精神、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作业设计:1. 口头表达作业: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并表达对盘古的敬佩之情。
2. 写作作业:学生以《假如我是盘古》为题,发挥想象力,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开天辟地的过程和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盘古的伟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12盘古开天地 (教案)部编版 语文 四年级上册

12盘古开天地(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以及他为人类创造美好世界的伟大精神。
本文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示了盘古的神奇力量和崇高品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劈、辟、浊、缓、躯、累”等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3)学会用“一……就……”的句型进行仿写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神话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习盘古的伟大精神,为人类创造美好世界。
教学难点:1. 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感受盘古的伟大精神。
2. 学会使用“一……就……”的句型进行仿写句子。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2. 生字卡片3. 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内容,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字形。
3. 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默读课文,思考: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2.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劈、辟、撑、累。
3. 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精神。
4. 小组讨论:盘古开天辟地后,为什么还要继续努力?5.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盘古为了让人类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不断努力,直到累得倒下。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 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精神。
2. 教师提问: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盘古为了让人类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拥有光明、温暖、雨露、滋润等。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
远古时候,天空和大地都没有,唯有一片浩瀚的混沌。
在这无边的混沌中,有一个叫盘古的人。
他睡在一个大蛋中,十八万年了,大蛋终于破了。
盘古自蛋中走出来,拿起斧子砍向混沌。
混沌一分为二,形成了地球和天空。
盘古越来越大,他不停的砍下自己的身躯附到地球上,眼泪变成了河流、血变成了江河湖泊。
他变成人们祭拜、敬奉的神。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
2.能够描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及作用,理解盘古神话的文化内涵。
3.利用语文学习开启想象和创造之门。
教学重点
1.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
2.能够描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及作用,理解盘古神话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1.利用语文学习开启想象和创造之门。
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激起对盘古神话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天地的形成史上出现过奇怪的事情吗?”。
2. 学习
学生分组自行阅读课文,并讨论彼此的理解。
3. 学生表达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背诵和朗读,表达对盘古神话的情感和认识。
4. 语文拓展
老师引导学生围绕盘古神话展开创意写作,例如:自己创作一个完全不同于盘古神话的开天辟地的故事,或者描绘盘古创造事物的过程。
5. 总结
回顾本堂课所学,总结盘古神话的文化内涵。
总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盘古神话中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进行语文拓展,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12《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故事。
本节课主要学习课文《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
(2)出示课题《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
(2)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重点讲解生字词。
3. 小组合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是怎样的?(2)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全班交流(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强调课后自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盘古开天地》2. 内容:(1)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2)课文主要内容(3)生字词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用自己的话复述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2、制作相应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一直广为流传。
同学们都搜集了那些民间故事呢?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交流。
3、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民间故事。
(课件播放《盘古开天地》)同学们听说过这个故事吗?(生:……)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
要求:a、把课文读通顺。
b、画出文中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c、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效果。
a、认读生字词并指导识记、书写。
b、指名读文。
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找出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句话(中心句)3、盘古是怎样用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生字词,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二、研读文本(一)出示词语混沌一片一片漆黑轻而清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1、指名读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3、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齐读。
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抡起猛劈顶蹬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想象。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3、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4、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
师引读。
5、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
(课件引导)三、拓展:同学们想想这后面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变成了什么?(指名说)过度:是啊,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抬头看天,那飘动的云格外洁白,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放眼大地,辽阔的大地一片生机,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
仰望高山俯视江河走进溶洞……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2)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3:古代神话故事图片)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
(板书:12盘古开天地)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课件出示4)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jiànɡ”;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
(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
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课件出示6)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
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浑浊劈开肌肤血液茂盛祖宗(课件出示8)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一)出示词语:(课件出示9)混沌一片黑乎乎轻而清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课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
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1)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
(板书:开天辟地)齐读。
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2)拿起劈顶撑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
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
(课件出示1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
(板书:顶天立地)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4)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课件出示15)他呼出的气息——;他发出的声音——;他的双眼——;他的四肢——;他的肌肤——;他的血液——;他的汗毛——;他的汗水——。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身化万物)3.交流发现,反馈:(课件出示16)(1)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举例)(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
……(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
教师范读)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
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6.反馈交流。
(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
(齐读第五自然段)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
(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
(课件出示17)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
(课件引导)(课件出示18)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
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12盘古开天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