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
海洋环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三、实验地点某沿海城市海域四、实验人员1人五、实验仪器1. 海水温度计2. 盐度计3. 水质分析仪4. 潜水装备5. 拖网6. 采样瓶六、实验内容1. 海水温度和盐度测量将海水温度计和盐度计分别放入海水样品中,读取温度和盐度值。
2. 水质分析将海水样品倒入水质分析仪,分析其溶解氧、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指标。
3. 潜水观察穿戴潜水装备,观察海洋生物种类、数量、分布等。
4. 拖网采集使用拖网采集海洋生物样品,观察其种类、数量、分布等。
5. 采样瓶采集使用采样瓶采集海水样品,用于后续分析。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海水温度和盐度本次实验测得海水温度为20℃,盐度为32‰。
与该海域常年海水温度和盐度相比,本次实验数据基本一致。
2. 水质分析本次实验测得溶解氧为5.8mg/L,氨氮为0.1mg/L,硝酸盐为1.5mg/L,亚硝酸盐为0.2mg/L。
与该海域常年水质相比,本次实验数据基本一致。
3. 潜水观察本次实验观察到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包括鱼类、贝类、藻类等。
其中,鱼类种类较多,贝类和藻类分布较广。
4. 拖网采集本次实验采集到海洋生物样品约30种,数量约2000个。
其中,鱼类占主要比例,贝类和藻类数量较少。
5. 采样瓶采集本次实验采集的海水样品将用于后续分析,以了解该海域海水理化性质。
八、实验结论1. 本次实验成功掌握了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
2. 该海域海水温度、盐度、水质等指标基本符合正常水平,海洋生态环境较为稳定。
3.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鱼类占主要比例,贝类和藻类数量较少。
4. 需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九、实验建议1. 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海水温度、盐度、水质等指标进行监测。
2.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海洋资源,防止海洋污染。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

流程图
现场勘察.污染源及历史调查
工业污染源调查
水体污级染调查
生物学调查
监测项目确立与方法的设计的确立
制定监测方法
水样底质等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海洋污染物的监测
2021/6/4
10
(1)现场勘查与和污染调查
1.工业污染源调查
(1)工矿、企业的自然条件。 (2)生产原料及产品种、性质等 (3)污染历史与治理状况; (4)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及排污量。
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广西海洋监测预报 中心
(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测中心
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
中心
海口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4
2. ,国家海洋局新组建了全国立体海洋监测网。该网是利用卫星、 飞机船最近舶、浮标(包括锚定浮、 ARGO浮标、漂流浮标)、岸基监测站 平志愿团等手段构成的海洋监测立体监测系统。任务是对我国管辖的全部 海域时性监测监视。该系统再近岸、近海、远海和远海监测区域以及主要 海洋功能区,全面开展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生态监测,并对海洋赤潮、风 暴潮、海上巨浪、海冰以及海上溢油等海洋环境问题进行监测监视。如下 面的卫星遥感系统:
2.水体污染调查
(1)充分收集已有的水文质料,掌握不同时期的流速、流量变化情况; (2)了解沿途工厂,城市排入水域的废水种类,性质;并注意水的色、臭的变化 及海产情况 (3)对底质采样分析(很多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毒物、石油类可沉入水底)
3水体生物学调查:
水生物种类、数量、分布、体内残毒测定等了解水污染状况。
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 预报中心
浙江省海洋环境监测 预报中心
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 业资源监测
国家海洋局(南通、上海、宁波、温州、闽东南、厦门)海洋环 境监测中心
环境检测事业单位如何应对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难题

环境检测事业单位如何应对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难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环境检测事业单位在应对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难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环境检测事业单位应对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海洋环境污染监测难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然而,海洋的广阔和复杂性给环境检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以下是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的主要难题:1. 海域广阔:海洋面积广阔,光靠有限的资源和人力很难完成全面的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需要覆盖大片海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2. 多种污染源:海洋环境受到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污水等多种污染源的影响,各种污染物质的检测不仅需要针对不同来源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污染源的叠加效应。
3. 监测技术不足:与陆地环境相比,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
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如盐度、水动力学因素等,对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解决方案为了应对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难题,环境检测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强化科研支撑:加大对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开展海洋环境监测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使其更适应海洋环境的特殊性。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共同攻克监测难题。
2. 建立协同网络:构建环境检测事业单位之间的协同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互通。
通过合作开展联合监测,共同应对海洋环境污染。
同时,加强与相关政府机构、企业的合作,形成合力,全面提升监测效能。
3. 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包括监测点位的设置、监测频次的确定和监测指标的选取等。
采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先进的监测方法,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 提高人才水平:加强对环境检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通过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坚强的人力支持。
近岸海洋水质监测和水生态系统保护方法

近岸海洋水质监测和水生态系统保护方法近岸海洋水质监测和水生态系统保护是保护海洋环境和维护水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近岸海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威胁。
因此,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要的近岸海洋水质监测和水生态系统保护方法。
一、近岸海洋水质监测1.水样采集与分析对近岸海洋的水质进行监测需要采集一定数量和深度的水样,并进行分析。
常见的监测指标包括溶解氧、 pH值、浊度、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等。
此外,还需要监测有机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磷和有机氯等。
2.自动监测系统近年来,自动监测系统在近岸海洋水质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系统能够连续监测关键水质参数,并实时传输数据,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自动监测系统的安装位置应遍布海洋区域,以全面监测海洋水质变化。
3.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无接触的水质监测方法,能够提供大范围和高分辨率的水质信息。
通过获取红外光谱和可见光谱信息,分析海洋水体的温度、色素含量和叶绿素浓度等指标。
遥感技术的优势在于快速获取信息,适用于大范围的监测和评估。
二、水生态系统保护方法1.建立保护区和人工湿地建立近岸海洋的保护区和人工湿地是一种重要的水生态系统保护方法。
保护区的建立可以限制捕捞和破坏性活动,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而人工湿地则可以增加近岸海洋的自然滤波系统,净化海水和提供栖息地。
2.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源的排放是保护近岸海洋水质的关键。
工业企业应建立和执行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确保废水经过必要的处理才能排入海洋。
此外,加强农业的管理和监管,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非点源污染对近岸海洋的影响。
3.海洋生态修复对已经受到污染和破坏的近岸海洋,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可通过重建海底植物、人工投放海洋生物和人工鱼礁等方式实现,以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对于受损的滨海湿地,及时进行生态修复工作也是重要的保护措施。
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研究

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研究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研究概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加快进程,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日益增多,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地保护海洋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发展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的建议。
一、海洋监测的重要性海洋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同时,海洋也是全球气候系统的调节者,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因素,海洋面临多种威胁,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洋酸化等。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以及维护生态平衡,必须采取一系列监测措施。
二、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的概念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是指通过利用不同领域的技术手段和资源,将各类监测手段整合起来,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全面监测和管理。
该体系的构建依赖于先进的遥感技术、海洋物理模型、数据融合和分析等手段。
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具有多种优势,如高时空分辨率、全方位监测、快速响应能力等。
三、空间方面的研究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卫星和飞机等载体采集海洋的多种数据,包括海面温度、海洋生物量、海洋污染等。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实时观测和动态监测。
2. 数据融合与分析海洋监测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如何将海洋监测数据与其他海洋数据进行融合和分析是一个关键问题。
通过融合和分析海洋气象、海洋生态、海洋地理等多源数据,可以获得更准确、全面的海洋环境信息。
四、天空方面的研究1. 航空监测航空监测是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飞机等载体在海洋上空进行监测,可以获取更高分辨率、更丰富的海洋信息。
2. 卫星监测卫星监测是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中的核心技术。
通过卫星的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全球范围内海洋环境的监测。
同时,卫星还可以提供更长时间序列的数据,为长期环境变化的研究提供支持。
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的标准化构建

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的标准化构建一、选址标准1. 监测站应选址在能代表某一特定海洋生态区域或生态类型的地点,以便进行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监测。
2. 选址时应考虑地理、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交通、通讯等便利性。
3. 应尽量避开污染源和人为干扰因素,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施布局1. 监测站设施应包括实验室、观测平台、宿舍、仓库等,布局应合理、紧凑,方便工作和生活。
2. 设施应考虑抗风、抗浪、抗腐蚀等性能,以及防雷、防震等安全措施。
3. 应配备必要的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以确保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设备配置1. 设备配置应根据监测项目的需要,包括水质分析仪、生物采样器、气象观测仪等。
2. 设备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等特点,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四、监测方法1. 监测方法应遵循国家或行业标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监测。
2. 监测频率和采样点布设应考虑海洋生态环境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监测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可追溯性。
五、数据处理1. 数据处理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 数据处理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失真和误导。
3. 数据处理应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六、质量保证1. 监测站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保证措施应包括设备校准、样品处理、数据审核等方面,并对监测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3. 应对监测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海洋保护区管理中的生态监测和评估方法

海洋保护区管理中的生态监测和评估方法海洋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殊地区。
生态监测和评估是海洋保护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的长期监测和评估,能够了解其状态、变化趋势及对管理干预的响应,为科学合理地制定管理措施和保护策略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海洋保护区管理中常用的生态监测和评估方法。
一、生态监测方法1. 多指标监测法多指标监测法是一种综合利用多个指标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方法。
通过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度、群落结构、物种间关系、环境因子等多个指标,能够全面了解生态系统的综合状况。
例如,利用鱼类多样性指标、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指标等指标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2. 基于遥感技术的监测法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基于遥感技术的监测方法在海洋保护区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获取卫星数据,可以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变化进行实时监测。
遥感技术能够提供水质、海洋植被、海洋生物及其他环境因子的信息,有助于提高海洋保护区的管理效果。
3. 水下摄像监测法水下摄像监测法是一种直接观察海洋生态系统的方法。
通过安装水下摄像头,可以实时观察海洋生物的分布、数量、行为和生态联系等情况。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直观的生物观测数据,有助于准确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
二、生态评估方法1. 系统评估法系统评估法是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的方法。
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营养盐含量、水质等多个要素,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制定恢复和保护策略,指导海洋保护区管理工作。
2. 功能评估法功能评估法是对海洋生态系统功能进行评估的方法。
通过评估生态系统的材料循环、能量流动、种群交互等功能,判断其对人类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评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为海洋保护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 基因监测法基因监测法是通过分析海洋生物的遗传物质,评估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稳定性,判断其健康状况。
海洋环境监测概述

海洋环境监测概述海洋环境监测是指对海洋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进行长期、连续、系统监测和调查的科学方法和技术体系。
海洋环境监测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和维护海洋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从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现状和问题等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海洋环境监测可以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演化趋势,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监测可以获得大量的海洋环境数据,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等,为科学家研究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和机理提供依据。
其次,海洋环境监测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环境监测可以掌握海洋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和质量等信息,可以通过监测数据指导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为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海洋环境监测对于减少海洋污染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排查各类海洋污染源,提供数据支持对海洋污染进行源头控制和事故应急处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最后,海洋环境监测对于海洋安全具有关键意义。
海洋环境数据可以用于海上交通安全、海洋天气预报和灾害监测等方面,对保障海洋交通安全、减少船舶事故和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物理环境监测。
这包括海洋水温、盐度、流速、波浪和海洋气象等方面的监测,通过对这些物理因素的监测可以了解海洋环流、海洋气象变化以及物理过程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其次,化学环境监测。
这包括海洋水质监测和污染物监测,通过监测海洋水体中的盐度、营养盐、溶解氧、pH值等参数,可以了解海洋水体的养分状况、酸碱度变化以及富营养化和酸化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行监测,了解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分布和浓度。
再次,生物环境监测。
这包括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海洋生物数量和分布等方面的监测。
通过对海洋生物的监测,可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报中心
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
(北海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宁德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
业资源监测
抚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大连、莆田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泉州市 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漳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海洋环境中心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 监测中心
国家海洋局(汕尾、珠海、北海、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南 海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 境监测中心
海洋监测体系如下图:
A
3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 测中心
国家海洋局(北海、秦皇岛、大连、烟台、青岛、天津)海洋环境监 测中心
辽宁省海洋环境监测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丹东市海洋环境预报、营海市环境监测、盘锦市
北
总站
海洋环境监测、锦州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海 区
河北省海洋环境监测 中心盐度光学测定盐度法.重测定盐度法.声学测定 盐度法
A
7
2.海洋化学要素监测 二、监测方法 2。海洋化学要素监测:主要为溶解氧、总碱度、活性硅酸盐、活性
2.磷1海酸上性盐污磷、一染酸硝般物(酸包PO的盐括4来-、溶P)源、亚解硝硝氧酸酸(DO盐盐)及(、N其O总3饱磷-N和、)、度总亚、氮硝总、酸碱总盐度碳(N(。AOI2其K-)N、一)、活些铵性监盐硅测(酸方NH盐法4-(如NSi)O下、3图-氯Si;)、活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与方法
13级环境科学
A
1
一、海洋监测体系
一一、、海海洋洋环环境境监监测测体体系系 二二、、海海洋洋环环境境监监测测方方法法
A
2
一、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一、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1.目前,全国已形成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 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 统2200多个监测站,行业监测站2600多个。开展海洋 环境监测的300多个,主要隶属于国家海洋局、海军、 地方省市。
化物、总磷(TN)、总氮(TN) 、总有机物(TOC)、溶解有机碳(DOC)。
氮、磷营养 源,COD, 石油烃,重金 属等
COD,油烃
重重金金属属PbP、、 CdCd、、Zn等;
营营养养盐盐
一些化学监测要素的分析方法(请点这里) 其具体监测分析方法(请点这里)
A
8
(2.海二洋化)学要、素监海测洋二污、染监物测的方监法测
2海水增养殖区监测
3海洋倾倒区监测
4海洋大气监测 氮、磷营养 源,COD, 石油烃,重金
COD,油烃
属等
5海洋溢油的监测
重重金金属属PbP、、 CdCd、、Zn等;
营营养养盐盐
其具体监测分析方法(请点这里)
A
9
1陆海源洋污排染物污监口测 邻近海域监测
流程图
A
10
(1)现场勘查与和污染调查
1.工业污染源调查
(1)工矿、企业的自然条件。 (2)生产原料及产品种、性质等 (3)污染历史与治理状况; (4)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及排污量。
2.水体污染调查
(1)充分收集已有的水文质料,掌握不同时期的流速、流量变化情况; (2)了解沿途工厂,城市排入水域的废水种类,性质;并注意水的色、臭的变化 及海产情况 (3)对底质采样分析(很多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毒物、石油类可沉入水底)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 监测中心
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
国家海洋局(南通、上海、宁波、温州、闽东南、厦门)海洋环境监 测中心
海
预报中心
(连云港市、盐城市、南通市)海洋环境预报监测中心
东 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
区
预报中心 浙江省海洋环境监测
(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嘉兴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舟山市海洋环 境监测预报、泰州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温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1陆源排污口邻近海域监测 2.1海上性污磷一染酸般物(包PO的括4来-溶P)源、解硝氧酸(DO盐)及(N其O3饱-N和)、度亚、硝总酸碱盐度(N(AOI2K-)N、)、活铵性盐硅(酸NH盐4-(NSi)O、3-氯Si)、活 化物、总磷(TN)、总氮(TN) 、总有机物(TOC)、溶解有机碳(DOC)。
A
5
二、海洋环境监测方法
(一)海洋环境要素监测 (二) 、海洋污染物的监测
A
6
(一)海洋环境要素监测
1 水文要素监测主要有:水深、水温、盐度、海流、波浪、水色、透明
度、海冰、海发光等观测
其观测方式:①大面观测; ②断面观测; ③连续观测。
项目 表层温度 深层温度 密度
一些海洋要素的观测方法
监测方法 直接测量 深层温度计法.颠倒温度计法等 数值计算法
(秦皇岛市海洋监测、唐山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沧州市海洋环境监测) 中心
天津市海洋环境监测
预报中心
(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滨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东阳市海洋环境监
山东省海洋监测中心
测预报、山东省潍坊市海洋环境监测、烟台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威海 市海洋环境监测、日照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国 家 海 洋 监 测 中 心
3水体生物学调查:
水生物种类、数量、分布、体内残毒测定等了解水污染状况。
A
11
(2)监测项目确立及监测频率与 时间
1 检
测
项
目
2监测频率与时间
水质监测一般每年4次,监测月份为3月、5月、8月和10月。 沉积物监测一般每年1次,监测月份为8月。 生物监测一年监测1次,监测月
A
12
(3)水样.底质等的采集、运输及预处理
(北深圳市、赣州市、汕头市、惠州市、东莞市、广州市、中山市、 珠海市、江门市、阳江市、广州省茂名市、湛江市)海洋与渔业环境
监测中心
区
广西海洋监测预报
中心
(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测中心
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
中A心
海口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4
2. ,国家海洋局新组建了全国立体海洋监测网。该网是利用卫星、 飞机船最近舶、浮标(包括锚定浮、 ARGO浮标、漂流浮标)、岸基监测站 平志愿团等手段构成的海洋监测立体监测系统。任务是对我国管辖的全部 海域时性监测监视。该系统再近岸、近海、远海和远海监测区域以及主要 海洋功能区,全面开展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生态监测,并对海洋赤潮、风 暴潮、海上巨浪、海冰以及海上溢油等海洋环境问题进行监测监视。如下 面的卫星遥感系统:
水样采集
海洋污染以河口、沿岸地段最为严重。因此,除在河口、沿岸设点外,还可以 在河流入口的中心向外半径10~30km区域设若干横断面,并在每个断面上每隔~ 10~15km设一个采样点,且要采集不同水深的水样。
A
13
水样的保存
•(1)冷藏保存法:一般是将水样在暗处冷冻至4℃,可把有机物毫无变化的 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