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2016全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
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相关试题

梨树乡卫生院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相关试题村卫生室姓名:得分:一、选择题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计算公式,分母采用的是()A当年育龄妇女数B当年活产数 C 5岁以下儿童数D当年产妇数2、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对象包括()A户口在监测地区,居住在监测地区B户口在监测地区,离开监测地区1年以上C户口不在监测地区,居住在监测地区D监测地区居民抱养的5岁以下儿童3、儿童死亡卡应有谁来填报()A村医B乡镇保健员C县妇幼保健机构人员4、某孕妇户口在明义乡,近两年一直住在梨树乡,孩子出生后应该由哪个乡镇监测()A明义乡B梨树乡二、判断题1、监测地区中妊娠满28周(或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其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四项生命指标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均报告死亡和死因。
()2、无论孕周大小,分娩后有生命体征的活产婴儿,发生死亡均需上报儿童死亡卡。
()3、出生孕周不足28周,但加上存活时间超过28周,而后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表中需统计其活产数及死亡数。
()4、出生孕周不足28周,加上存活时间仍然不足28周,而后死亡,无需报死亡卡,也不统计死亡数。
()5、监测地区居民抱养的婴儿,须纳入当年活产数统计。
()6、嫁入监测地区,但尚未转户籍的孕产妇死亡,不作为监测对象。
()7、从监测地区嫁出,但尚未迁出户籍的孕产妇死亡,仍然作为监测对象。
()8、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时,大于1周岁的儿童不需填写孕周、体重及出生地点。
()9、儿童死亡报告卡不能以症状或临死状况代替死亡诊断,如呼吸循环衰竭、惊厥、心脏骤停。
()10、1岁以内婴儿呛水死亡,死因分类不应归为溺水,而应该归其他以外。
()11、凡在监测医院内出生或引产的出生缺陷儿,无论孕周大小,均需填报出生缺陷儿登记卡。
()12、死亡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诊断,应选择死亡疾病链最后一个疾病为根本死因。
()增补叶酸培训试量题1.服用葉酸的最佳时间A孕前3个月和孕后3个月B怀孕后3个月 C 整个孕期2.叶酸能预防哪种新生儿先天畸形A四肢畸形B神经管畸形C 消化道畸形]3.叶酸孕期口服剂量是多少A5MG B 0.4MG C 10MG4.什么食物中叶酸含量最高A豆类 B 动物内脏C 深绿叶蔬菜D 水果5叶酸最初是从哪种蔬菜中提取的A 白菜B 油菜C 波菜D 芹菜6 孕中晚期叶酸缺乏引起哪种预防发生A羊水过多B 前置胎盘C 先兆子痫D 羊水过少7 长期服用叶酸会干扰体内什么的代谢异常A 锌B 钙C 硒D 锰8 叶酸属于哪一种维生素A 维生素A族B 维生素B族C 维生素C族9 大量服用叶酸时可出现什么颜色尿液A 红色B 黄色C 深黄D 淡黄10 叶酸和下列哪种维生素不能同服A 维生素AB 维生素B1C 维生素CD 维生素E艾滋病梅毒乙肝培训试题’一添空题1 艾滋病母婴传播途经包括( ) ( ) ( ) ( ) .2 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在生后()月内,体内会有从母亲带来的抗体,此时婴儿检测艾滋病可能是(),但这并不表示().3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数据的收集上报实行().4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内及()和()儿童的三次乙肝免疫接种二简答题试述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答案1宫内产时产后母乳喂养212~18月假阳性婴儿已经感染艾滋病病毒3月报制424时间100国际单位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简答题梅毒感染孕产妇推荐方案1普鲁卡因青霉G80万单位肌内注射连续15日2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臀肌注每周一次连续三次替代方案1可用头孢曲松1g/日肌注或静脉给药连续10天2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四环素)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3~15天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方案出生后应用苄星青霉素G5万u/kg体重两臀肌注梨树乡妇幼卫生监测试题1质量控制是保证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孕产妇死亡监测数据()()的根本措施,是监测工作中()的一个环节,而()调查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2高危孕产妇人数是指()有某种病理因素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与()或导致难产的人数.3孕产妇死亡是指在( )至妊娠结束后()天内,由妊娠或与()有关的或由此而加重的原因导致的死亡.4死胎是指妊娠满()周及以上的( )在宫内死亡的.5 死产是指妊娠满()周及以上的( )在分娩过程中死亡的.6 早期新生儿死亡是指妊娠满( )周及以上的新生儿在产后7天内死亡的.。
中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及其对策研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2020年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这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了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生态文明领域“五位一体”的总目标,是惠及广大城镇和农村十四亿人口、多领域协同发展的小康社会。
[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亿万农民能否同全国人民一同步入小康社会,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随着“三农”工作全方位的推进,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更加坚实。
在迈向全面小康的路上,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
一、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评估(一)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评估方法及总体实现程度评价1.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2013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以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五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共包含39个二级指标,同时设定了一级【收稿日期】2020-05-21【作者简介】张瑞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崔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及其对策研究张瑞娟崔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东城100732)【摘要】对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实现程度稳步提高,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个方面的实现程度差别逐年缩小,2018年人民生活指标已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农村环境指标实现程度较低。
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及组织实施【精选文档】

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及组织实施一、初级卫生保健的含义1977年5月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举世闻名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的决议,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的主要卫生目标是:到2000年,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达到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两方面的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
为推动这一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的实现,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召开了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
会议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明确提出:推行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PHC)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目标的基本策略和主要途径。
我国卫生部、国家计委、农业部、国家环保局、全国爱卫会联合颁布的《关于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试行)中,对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做了如下表述:“初级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
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是全社会的事业。
就国家而言,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是政府的职责。
就人民群众而言,人人都有权享受初级卫生保健,人人都有义务参与初级卫生保健并为此作贡献。
就卫生工作而言,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是为全体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来预防疾病与促进人民健康,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初级卫生保健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它是在总结过去各种卫生服务方式,并吸收了一些新的经验而逐渐形成的。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群众运动来消灭疾病,经过大规模的防治活动,一些传染病的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所指出的,在这些运动以后,必须建立经常从事控制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卫生服务机构。
否则,只能取得暂时效果。
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关于医疗服务发展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医疗保健普遍感到不满。
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摒弃传统的西方保健模式,并引用新的方法来满足人民对卫生保健的需求。
经济发展进程中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经济发展进程中带来新的健康问题1、工业化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各类企业85.7万家,从业人数440.9万人,其中乡、镇企业85.4万家,从业人数335.4万人。
许多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操作方式原始,厂房简陋,尘毒浓度大,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缺乏,工人自我防护意识差,因此,职业病、职业中毒和工伤事故屡有发生。
工业环境污染导致非职业人群患职业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环境污染。
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态破坏引起环境、空气、水源和动植物食品受到污染,带来高发病率和过早死亡的负担,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加卫生保健成本。
3、城镇化进程加快。
第五次人口普查情况表明,2000年我区城镇人口达1263.95万人,占普查登记人口的28.15%。
与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分别提高16.32%和13.05个百分点。
1982年至1990年间,城镇人口比重每年增加2.04个百分点,1990年至2000年,平均每年增加1.31个百分点。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入城市,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较差,增加了城市人口拥挤和加重周边环境的恶化。
同时由于县改市、乡改镇,部分农村人口相对集中转为城镇人口,从农村家庭经济到以市场为主导的工业经济的快速转变,也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4、流动人口。
据有关资料,1995-2000年我区区内流动(暂住)人口年均83万,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的易感人群,容易感染上多种疾病,并造成流行。
而且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成为疾病预防控制的难点和盲点。
补偿机制不健全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和支撑。
卫生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为卫生事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卫生投入的绝对值逐年增加,1995年政府对卫生事业拨款额为4.89亿元,2000年为6.59亿元,增长34.76%,推动了我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但广西是一个后发展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未能满足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0.01•【字号】宜府办发〔2016〕73号•【施行日期】2016.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宜府办发〔2016〕73号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全市卫生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湖北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2015~2020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5〕101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政办发〔2014〕5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宜昌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宜昌城区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及宜昌高新区,夷陵区执行县市相关规定。
一、基本情况(一)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
宜昌市共辖5县3市5区、87个乡镇、23个街道办事处、1350个村民委员会、296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21084平方公里,其中宜昌城区建成区92.23平方公里。
2015年末户籍总人口398.18万,其中宜昌城区75.94万,常住人口411.5万人,人口密度195人/平方公里。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3384.8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1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2360元。
全体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5元,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990元。
(二)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1.卫生资源。
(1)卫生机构:2015年末,全市卫生计生机构总数为3007个。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7.10•【文号】国卫办妇幼发〔2020〕7号•【施行日期】2020.07.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妇幼健康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2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促进妇幼保健机构高质量发展,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效率和质量,更好地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我委组织制定了《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在工作过程中如有重要问题或建议,请及时报我委妇幼司。
联系人:妇幼司王亮、许宗余联系电话:************、62030600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0年7月10日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办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落实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促进妇幼保健机构高质量发展,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2021年在全国全面启动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工作,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将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全部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到2023年,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体系。
以绩效考核为抓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全面落实职责任务,引导妇幼保健机构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运行水平,促进妇幼保健机构持续健康发展,努力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便捷、温馨的妇幼健康服务。
二、绩效考核主体和对象(一)考核主体。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辖区内三级妇幼保健院进行绩效考核,地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辖区内二级及以下妇幼保健机构进行绩效考核。
其中,直辖市由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辖区内所有妇幼保健机构统一进行绩效考核。
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7-08-18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的攻坚之年。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生育服务管理、中医药等工作得到加强,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6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3394个,比上年减少134个。
其中:医院291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651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4866个。
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5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574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7061个(由于资源整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2708个,民营医院16432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232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308个),二级医院7944个,一级医院9282个,未定级医院9682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7490个,100-199张医院4324个,200-499张医院4081个,500-799张医院1643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602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327个,乡镇卫生院36795个,诊所和医务室201408个,村卫生室638763个。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379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81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16个、县(区、县级市)级2784个。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86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4个、县(区、县级市)级2500个。
(二)床位数。
2016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41.0万张,其中:医院568.9万张(占76.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4.2万张(占19.5%)。
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8.3%,民营医院床位占2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知识测试题(附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知识测试题(附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知识测试题(附答案)部门:姓名:成绩: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5题,计30分) 1.公民依法享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服务的权利。
2.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
3.国家建立健全卫生应急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
4.国家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实行制度,引导非急诊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5.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分工合作,为公民提供、保健、治疗、、康复、安宁疗护等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
6.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坚持性质,所有收支均纳入管理,按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合理设置并控制规模。
7.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临床诊疗指南、和行业标准以及医学伦理规范等有关要求,合理进行检查、用药、诊疗。
8.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弘扬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遵守行业规范,恪守医德,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9.国家对医师、护士等医疗卫生人员依法实行制度。
医疗卫生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
10.国家建立两级医药储备,用于保障重大灾情、疫情及其他突发事件等应急需要。
11.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广播体操、、体能锻炼等活动。
12.国家建立以为主体,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职工互助医疗和医疗慈善服务等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13.国家建立健全药品价格监测体系,开展调查,加强药品价格监督检查。
14.全科医生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预防、保健、康复,以及管理、管理等服务。
1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急救中心(站)和血站等。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10题,计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于实施。
()A.2022年1月1日B.2022年3月1日C.2022年5月1日D.2022年6月1日2.国家建立健全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奖励制度,体现医疗卫生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