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

安徽省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6 小题,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露(lòu)面露(lòu)骨落(luò)寞丢三落(là)四B.脂(zhī)肪造诣(yì)漂(piǎo)白漂(piāo)洋过海C.真谛(dì)取缔(tì)藏(zàng)族藏(cáng)污纳垢D.祖籍(jí)慰藉(jì)涤纶(lún)羽扇纶(guān)巾答案解析:A 露(lù)骨B取缔dìD慰藉j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关怀备至筋疲力尽含辛茹苦迫不及待B.相题并论追本溯源针砭时弊脍炙人口C.腾云驾雾随遇而安瞠目结舌循章摘句D.心有灵犀得心映手绵里藏针名胜古迹答案解析:B相提并论C瞋目结舌,寻章摘句D得心应手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A.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B.那个演哥哥的小朋友问我:“你会豁虎跳吗?”“不会”,我只好照实说。
他撇了撇嘴:“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
”C.待一会儿,小珍珠鸟竟趴在我的肩头,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D.瓢虫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小圆点,叫做“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
星点不同。
答案解析:A来来往往后逗号改成顿号B不会后面的逗号去掉(选自部编版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C选自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珍珠鸟》D叫做“星”后面加上句号;省略号后的句号删去。
(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4.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D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答案解析:A夸张和比喻;B对偶和互文;C对偶和衬托;D将柳树比喻成美女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A.据史书记载《五经》是经过孔子整理的,一般指《周易》《尚书》《诗经》《乐经》《春秋》五部著作,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典籍。
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6(

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6. 判断题7. 简答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人是( )A.康德B.孔德C.培根D.洛克正确答案:C解析: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2.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 )A.发现学习B.合作学习C.观察学习D.有意义学习正确答案:C解析: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实现的,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
3.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
这违背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 )原则。
A.发展性B.整体性C.系统性D.教育性正确答案:D解析: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这是所有关于人的心理学研究中都应遵从的一个基本伦理道德原则。
4.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最本质的争论点就在于(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B.分科与综合C.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D.知识与能力正确答案:D5.常用的计分法有等级制计分和( )计分。
A.百分制B.考查制C.自我评价制D.标准分制正确答案:A解析:百分制是在编制试卷时常见的计分法。
6.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学,这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
A.启发性B.循序渐进C.直观性D.因材施教正确答案:D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代朱熹对“悱”的解释是( )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B.达其辞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D.开其意正确答案:C解析:宋代理学家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安徽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0

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0(总分:11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的观点。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V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的需要,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VC.个别化教学D.程序教学解析:解析: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强调新知识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经常用于接受学习。
3.儿童对形状形成正确知觉的关键期是()岁。
A.1B.2C.3D.4 V解析:解析:2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当做出负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
这属于()A.自我意识B.自我认识C.自我体验VD.自我控制解析:解析: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5.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A.文字材料8.口耳相传VC.直观教具D.黑板加板凳解析:解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改变,从口耳相传,到面对面交流,再到多媒体和互联网支持的教学,都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制约。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高尔顿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人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原因VC.遗传与环境是可控制、可选择的D.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解析:解析:“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霍尔的观点;遗传与社会环境具有不可控制、不能选择的特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对个别差异性规律的遵循。
遗传素质存在个别差异,表现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感觉器官的结构和机能方面。
安徽省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

安徽省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指出:“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工作,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这一内容要求针对应的学段是(B)。
A.小学低年级B.小学中高年级C.初中D.普通高中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A)。
A.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B.十年制义务教育制度C.十一年制义务教育制度D.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制度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成绩”属于(B)。
A.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B.教师享有的权利C.既是教师享有的权利,也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D.既不是教师享有的权利,也不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4.《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是(A)。
A.师德师风B.教学实绩C.论文论著D.职称文凭5.依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教师专业能力中,“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属于(C)。
A.组织与实施能力B.激励与评价能力C.沟通与合作能力D.反思与发展能力6.夏丐尊说:“爱对于教育,犹如水之于池塘,没有水,便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便不能称之为教育”。
这句话反映的是教师职业的(B)。
A.长期性B.伦理性C.复杂性D.创造性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教育名言的提出者是(C)。
A.蔡元培B.陈鹤琴C.陶行知D.晏阳初8.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学生到一定的现场,通过对实际的事物活动进行观察、询问以获取知识,这种教学组织是(B)。
A作业B.参观C.讲座D.辅导9.下列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A)。
A.人力资本是体现在社会产品生产和消费上的成本总和B.人力资本是对生产者进行教育、培训等支出及其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C.人力资本收益测算法是由西奥多·舒尔茨提出来的D.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及教育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10.下列关于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D)。
2021年4月24日安徽省亳州市教师招聘考试题(小学教综)(考生回忆版)(解析)

2021年4月24日安徽省亳州市教师招聘考试题(小学教综)(考生回忆版)(解析)1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D项正确。
A、B、C三项:为干扰选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本题考查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因此决定了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教育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
此时期的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生产劳动服务。
一致的教育目的,也决定了平等的教育权利。
题干中,体现了原始社会无阶级性的特点。
A项正确。
B项: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无阶级性和无等级性的,该项说法错误。
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原始社会的教育是以直接经验为主的,主要体现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
题干中,主要考查教育权利的平等,而非教育内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本题考查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
教会学校主要包括僧侣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
其课程内容主要为七艺,即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C项不属于教会教育内容,而是属于骑士学校课程的内容。
骑士学校课程内容为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和吟诗。
C项与题干相符,当选。
A、B、D三项:均属于教会教育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4本题考查社会发展功能的知识点。
教育的社会横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受教育和训练,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与社会组织中做水平的流动,即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结合个人的意愿与可能条件更换其工作地点、单位、任务,改变其环境而不提升其社会阶层或科层结构中的地位。
A项正确。
B项:社会纵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与筛选。
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中做出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提级,改变其社会层级地位与作用。
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而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2024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安徽省老师聘请小学教化综合学问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生留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考点、准考证、座号。
同时在答题卡背面左下角填写姓名和座号,每个书写框只能填写一个阿拉伯数字,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2.请考生仔细核对答题卡上所粘帖的条形码中姓名、准考证号、座号与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号是否一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国家中长期教化改革和发展纲要(2024-2025年)》提出“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化水平”的发展任务,要求( )A.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B.农村学校全面实施寄宿制管理C.大力推广一般话教学D.保证学生每天熬炼两小时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化法》规定,为了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化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 )A.稳定发展B.持续发展C.差异发展D.均衡发展3.一位老师未经学生同意将学生的作文收入自己编著出版的作文辅导书。
这种做法侵害了学生的()A.著作权B.财产权C.教化权D.发展权4.下列对教化的相识,不正确的是( )A.教化是一种有目的的,培育人的活动B.教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教化是促进受教化者社会化的过程D.教化是促进社会发展确定因素5.孟子说:“人性本和善,万物皆备于我心”。
这句话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是( )A.外铄论B.内发论C.多因素论D.内外因交互作用论6.影响教化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化结构变更的最重要因素是( )A.国家意识形态B.社会生产力C.社会文化D.人口质量7.美国斯坦福高校一项探讨表明,儿童期的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的预料成年以后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凹凸并无极大的相关,这说明( )A.遗传素养仅仅为人的身心发展供应了可能性B.遗传素养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C.遗传素养具有可塑性D.遗传素养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确定性影响8.依据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可将课程分为( )A.学科课程与阅历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D.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探讨性课程9.老师利用奇妙的事物,美丽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所运用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劝服教化法C.情感陶冶法D.嘉奖与惩处法10.美国教化家布鲁纳提出的课程理论是( )A.结构主义课程论B.社会本位课程论C.好用主义课程论D.人本主义课程论11.以老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学问、表达情感和培育价值观念的教学方法是()A.演示法B.讲授法C.练习法D.陶冶法12.某同学主动板演解题,可是解错了,老师没有指责他,反而确定他志气可嘉。
安徽教师公招考试答案

安徽教师公招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 社会性B. 阶级性C. 历史性D. 相对独立性答案:A2. 教育的起源是()。
A. 神话起源说B. 生物起源说C. 心理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答案:D3. 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
A. 促进个体社会化B. 促进个体个性化C.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D. 促进个体适应社会答案:C4.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
A.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B. 促进社会政治稳定C. 促进社会文化传承D. 促进社会进步答案:D5.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
A. 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师教学目标B. 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教师教学目标、课程目标C. 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生发展目标D. 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学生发展目标、课程目标答案:A6. 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需要考虑的是()。
A. 社会需求B. 学生需求C. 教师需求D. 家长需求答案:A7.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
A. 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B. 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C. 职后培训和在职进修D. 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答案:B8.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包括()。
A. 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B. 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目标取向C. 忠实取向、目标取向、创生取向D. 目标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答案:A9.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
A. 选拔和淘汰学生B. 促进学生发展C. 检查教学效果D. 评价教师工作答案:B10. 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 维护班级秩序B. 促进学生发展C. 协调师生关系D. 提高教学质量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
A. 经济功能B. 政治功能C. 文化功能D. 人口功能答案:ABCD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
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教育因素D. 主观能动性答案:ABCD3.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包括()。
安徽省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中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

安徽省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中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这一内容要求针对的学段是(C),A.小学低年级B.小学中高年级C.初中D.普通高中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环节”的主体是(D)。
A.教育部B.省级教育部门C.市县级教育部门D.学校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方案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五唯是指(A)。
①唯分数②唯声学③唯论文④唯文凭⑤唯帽子⑥唯资历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4.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教师专业能力中,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属于(B)。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实施能力C.教育教学评价能力D.反思与发展能力5.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支付同样的教育成本,能力较高的人能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能力较低的人只能获得较低的水平。
该论点可概括为(A)。
A.教育成本不确定投资B.教育成本与工资成正相关C.教育成本与能力成正相关D.教育成本与能力成负相关6.古人常叹息:“黑发不知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D)。
A.差异性B.可逆性C.危险期D.关键期7.下列关于教育形态的认识错误的是(B)。
A.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无法职代的B.社会教育是伴随阶级社会产生而产生C.虚拟教育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D.非正规教育是有组织的系统教育活动8.《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寄宿制学校学生早上统一起床时间为(D)。
A.初中不早于5点,高中不早于5点B.初中不早于6点,高中不早于5:30C.初中不早于6:30,高中不早于6点D.初中不早于7点,高中不早于6:309.关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有误的是(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往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这句话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所体现的战略主题是( )A.德育为先B.能力为重C.终身学习D.全面发展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的是( )A.加快薄弱学校改造B.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C.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D.促进农科教结合3.下列说法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06年修订)规定的是( )A.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收取学、杂费B.义务教育实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管理的体制C.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D.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4.“充分地开发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的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综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全民教育思想B.终身教育思想C.特殊教育思想D.精英教育思想5.在教育部印发的教师专业标准中,不属于通实性知识领域基本要求的是( )A.了解中国教育的基本情况B.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C.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D.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6.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精神的是(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D.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 )A.安全教育B.艺术学习C.体育与健康教育D.研究性学习8.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 )A.抓关键期教育B.启发诱导C.循序渐进D.因材施教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D.知识的巩固和保持10.“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B.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C.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D.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11.教师用做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A.参观法B.练习法C.演示法D.实习作业法1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A.自主、合作、探究B.参与、合作、活动C.讲授、练习、探究D.反思、生成、探究13.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B.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C.课程资源越多越好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14.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复习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15.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育结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C.社会文化D.人口质量16.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观念是( )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17.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C.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D.完善学生的人格18.在品德发展过程中,个体主要通过社会榜样、观察学习等替代强化习得道德行为的模式称为( )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道德认知发展模式19.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价值观体系的个性化“属于(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意志领域D.动作技能领域20.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
这种教育方式遵循的原则是( )A.长善教失原则B.正面疏导原则C.知行统一原则D.从实际出发原则21.老师讲课时“抑扬顿挫”,语速时快时慢,容易引起学生的(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22.“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3.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的情境性,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转换改造。
这些观点符合( )A.建构主义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24.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的一生中在青年时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的智力是( )A.晶体智力B.流体智力C.情境智力D.经验智力25.天空中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
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
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 )A.间接性B.抽象性C.稳定性D.概括性26.学生在看完《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后,头脑中出现哈利·波特的形象属于( )A.无意想象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27.冬天上学,某学生既怕寒冷不想起床,又怕因迟到而受到老师的批评。
由此产生的冲突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28.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饿猫打开迷笼实验,提出了学习的( )A.联结—试误说B.顿悟说C.认知—目的说D.认知—发展说29.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些学校开设了黄梅戏、徽剧、凤阳花鼓等反映安徽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
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学校教育对文化的( )A.调节功能B.评价功能C.传承功能D.激励功能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31.教师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期待,学生就会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这种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皮格马利翁效应32.在概念教学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其本质特征的是( )A.变式B.比较C.概括D.抽象33.最能体现心智技能的是( )A.骑车B.跑步C.写作D.跳舞34.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侧重点是( )A.外部指导B.预防与促进C.补救与矫正D.心理治疗35.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黄炎培C.蔡元培D.杨贤江36.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记住一个人的名字B.用一个词语造句C.幻想成为“蜘蛛侠”D.荡秋千37.对语法规则、公式符号、法律条文等知识的记忆属于( )A.情景记忆B.运动记忆C.形象记忆D.语义记忆38.取得重大成功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
这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3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A.整体性B.选择性C.动力性D.层次性40.心理学研究表明,能使知识保持达到最佳效果的学习程度为( )A.50%B.100%C.150%D.200%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41.《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 试行)》规定,教师资格定期登记,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等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
( )42.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构建的价值引导活动。
( )43.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知识之后,再学习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这种学习是上位学习。
( )44.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班级授课制已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 )45.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 )46.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固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主要受后天因素影响,因而没有好坏之分。
( )47.孔子的“有教无类”是真正的教育平等思想。
( )48.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人格特征。
( )49.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是其特殊形式。
( )50.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
( )51.艾宾浩斯对人类记忆和遗忘规律的实验研究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慢后快。
( )5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之间的矛盾。
( )5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 )54.定势可能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也可能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 )55.课外、校外教育具有自觉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点。
(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56.《课程标准》的作用有哪些?57.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58.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有哪些?59.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60.简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61.简述说服教育法的运用要求。
四、案例分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62小题13分,第63小题10分,第64小题12分,共35分)62.腾讯网曾对教师不当行为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 1)趋炎附势,以家庭背景好坏区别对待学生10.68%( 2)歧视“差生”,背离教育宗旨10.20%( 3)体罚、辱骂学生,令学生身心受损9.98%( 4)收受财物,不良风气影响学生9.60%( 5)上课敷衍,散漫随意,照本宣科9.24%( 6)争权夺利,眼中只有职权、职位、奖金8.75%( 7)学术不端,抄袭、冒名成风7.80%( 8)忙于“走穴”,荒了课堂7.65%( 9)有偿家教,强迫学生参加7.21%( 10)言行出格,仪表不整,不能为人师表7.19%( 11)只管讲课,不关心学生的其他方面5.98%( 12)不讲原则,课堂内容随心所欲,主观色彩浓厚5.47%( 资料来源:卫建国.教育法规与教师道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结合“教师不当行为调查结果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表中的教师不当行为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的哪些要求?( 4分)( 2)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哪些主要途径和方法加强师德修养?( 9分)6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效益。
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四个一”现象:“一讲到底”——满堂灌,讲得过多、过细,面面俱到;“一练到底”——满堂练,备课找习题,上课做习题,课后对答案;“一看到底”——满堂看( 课本),几乎没有指导、提示和具体要求;“一P( PPT)到底”——满堂放( 课件、录像),用播放代替讲授、问答和讨论等。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四个“一”各有何弊端?( 6分)( 2)如何纠正“四个一”?( 4分)64.在一次毕业20周年的师生聚会上,田老师和学生杨明有一段对话:…………田老师:“当年你的一句话启发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