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缠枝纹样视觉设计语言研究

中国传统缠枝纹样视觉设计语言研究

中国传统缠枝纹样视觉设计语言研究中国传统缠枝纹样视觉设计语言研究导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缠枝纹样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传统缠枝纹样的视觉设计语言,从而提供一种美学和艺术的参考,以促进现代视觉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一、缠枝纹样的发展历史缠枝纹样作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起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贸交流,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演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设计语言。

最早的缠枝纹样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壁画装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逐渐融入到绘画、雕刻、陶瓷、服饰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缠枝纹样的形态特征缠枝纹样以藤蔓、枝叶、花鸟等自然元素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复杂的线条与形状组合,呈现出错落有致、细腻生动的效果。

其线条流畅、曲折,富有变化和动感,呈现出一种自由、富有生命力的美感。

色彩上多采用传统的红、黄、蓝、绿等鲜艳色彩,以及金、银等宝石色泽,增加了纹样的华丽和奢侈感。

三、缠枝纹样的设计原则在缠枝纹样的视觉设计中,有一些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自然主义是缠枝纹样设计的基础,要求纹样的形状和线条与自然界的植物形态相吻合。

其次,对称性与变异性的结合是缠枝纹样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称的基本图案来构建整体的纹样形态,同时也要加入一些变异和变化,以增加纹样的生动性和富有层次感。

此外,纹样的秩序性和有序性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排列,使纹样整体呈现出和谐、平衡的视觉效果。

四、缠枝纹样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应用缠枝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为现代视觉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在印刷、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我们可以常见到缠枝纹样的运用。

通过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可以赋予传统元素新的时尚魅力,并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观赏性。

此外,缠枝纹样还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进行创造性的再设计和再创作,以满足不同领域和需求的视觉设计。

【经典范文】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

【经典范文】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宝相花纹样是中国植物装饰纹样。

植物纹样是中国传统历史装饰纹样中的重要篇章, 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国装饰艺术史之中, 有上千年的历史, 宝相花纹样更是一种本土纹样融合外来纹样的典型代表。

已有的文献资料对宝相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敦煌壁画、藻井等方面, 大都讨论佛教鼎盛时期的宝相花形态, 缺少对其形成过程以及变化的研究。

文章将从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原始时期到秦汉时期的本土莲花纹样、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结合外来宗教文化, 加入葡萄纹, 石榴纹等元素形成宝相花雏形、隋唐宝相花纹样正式形成、宋后宝相花纹样的成熟发展, 以及佛教东传这个时间节点来梳理宝相花的成因以及流变过程。

一、宝相花前身——莲花莲花也是许多世界文明中神圣的代表, 在古印度被看作是英雄气概的象征;在古埃及, 人们看到莲花天亮时开放, 天黑时闭合。

于是埃及人以为太阳是早晨从东方的莲花里出现, 夜晚太阳消失在西方的莲花里;伊朗的雅利安人则将蓝色的莲花当成“水中之光”来崇拜。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一) 佛教中的莲花莲花在印度佛教中代表了再生、纯洁和不受轮回之苦。

佛教创立之后, 也将莲花作为宗教圣物。

在印度原始佛教中还有后来的藏传佛教当中, 对莲花形象的崇拜都十分明显。

在佛教中有四大莲花, 分别是代表菩萨慈悲心的芬陀利花、代表毒物变成美好事物的拘物头花、代表钵头摩地狱的表钵头摩花和代表庄严佛眼的优钵罗花。

莲花也是佛教的八瑞相(图1) 之一, 代表了一切活动的鼎盛时期, 莲花本身也有旺盛生命的内涵。

在佛教和佛教经文里, 莲花又被隐喻成神圣的子宫。

其与象征男性的“金刚”结合, 意味着“空”与“色”的结合, 也象征佛法和智慧的契合以及大乐与空性的自然生成。

莲花也象征着西方红色阿弥陀佛“莲花部怙主”。

佛教中一般的莲花意象有四、八、十六、二十四、三十二、六十四、百、千瓣等;在手持器物中, 它一般有红色和粉红色两个颜色, 花瓣有八个或十六个;在其他的意象中, 它的颜色也有黄色、金黄色、蓝色、黑色或者白色。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狮纹
• 传统吉祥纹样。 在唐宋时甚流 行相传狮为百 兽之王,是权 力与威严的象 征。纹饰一般 皆以雄狮构成, 气势威猛。
虎纹
• 青铜器纹饰之一。一 般都构成侧面形,两 足,低首张嘴,尾上 卷。也有以双虎作成 圆形适合纹的。初见 于殷代中期,流行时 间较长,一直到战国 时代。
蛙纹
• 是陕西、河南及甘肃地 区仰韶文化的彩陶的典 型纹饰,是一种特殊的 少见的纹饰。以蛙类动 物为题材,用绘画或刻 划方法加以简化、变形, 成为装饰图案。这些蛙 纹的身体结构大体相同, 但表现与装饰手法各不 相同,其风格均显示了 所处时代的烙印。它们 之间应存在着一定的传 统联系。
卷草纹
• 中国传统图案 之一。多取忍 冬、荷花、兰 花、牡丹等花 草,经处理后 作“S”形波状 曲线排列,构成 二方连续图案, 花草造型多曲 卷圆润,通称 卷草纹。因盛 行于唐代故名 唐草纹
缠枝纹
• 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 之一。是瓷器上最常见的纹 样。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 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 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 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 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 复,变化无穷。缠枝莲、缠 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象纹
•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 之一。多见于青铜器、 玉器、陶瓷上。殷商 时期,中国中原地区 尚有野象。甲骨文中, 有殷王猎象的记录。 图案特征,长鼻、象 牙表现明显,象身饰 螺旋纹,四周填以云 雷纹。通常作主纹应 用。常施于方彝座部, 盛行于商和西周初期。
谢谢观赏
莲花纹
• 自南北朝后流行。 多出现在瓷器上, 作为装饰。其变 化丰富。有独立 纹样,也有四方 连续。南北朝至 唐代,莲花纹常 作为瓷器的主题 纹饰,碗、盏、 钵、盘的外壁或 内划复线仰莲, 有的盘心还饰蓬 莱纹,酷似盛开 的莲花。亦见雕 刻成立体状的莲 花。

中国传统纹样忍冬分析报告

中国传统纹样忍冬分析报告

中国传统纹样忍冬分析报告一、简介忍冬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纹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忍冬是一种蔓藤植物,叶子通常呈披针形,花朵小而白,具有芳香味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忍冬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不拔。

二、忍冬的特点忍冬的主要特点是其藤蔓和花朵的形状。

忍冬的藤蔓纤细而柔韧,可以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而忍冬的花朵小而白,芳香四溢,给人以清新和愉悦的感觉。

而忍冬的坚韧和芳香的特点正是忍冬纹样的重要表达。

三、忍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1.生命的顽强:忍冬的藤蔓可以攀附在各种表面上生长,遇到困难时也能顽强生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忍冬被赋予生命的力量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象征着人们对于困境的抗争意志和坚强的生命力。

2.真挚的情感:忍冬花朵小而白,芳香宜人。

因此,它也被视为象征着真挚的情感和对智慧的追求。

忍冬的花朵香气扑鼻,给人以舒适和放松的感觉,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注重内心修养和内在美的价值观。

3.友谊与坚固:忍冬在中国文化中也被赋予了友谊和坚固的意义。

忍冬生长在坚硬的墙体上,象征着友谊的牢固和坚不可摧的力量。

忍冬给人们传递着友谊和团结的信息,鼓励人们保持友谊的长久和坚固。

四、忍冬纹样在中国文化中的运用忍冬纹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它出现在建筑物的装饰、织物、陶瓷、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中,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忍冬纹样的使用在古建筑和传统服装中尤为常见。

这些装饰不仅体现出建筑的美感和艺术性,还带有祝福和庆祝的寓意。

忍冬纹样的运用还表明了人们对于生命的顽强和坚持的追求。

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保有坚持的信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忍冬纹样成为寄托人们情感和愿望的象征。

五、结论中国传统纹样,忍冬,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清新的芳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不拔,以及友谊与坚固的价值。

忍冬纹样的运用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生命和美好的追求,也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期许和向往。

中国古代纹样分类

中国古代纹样分类

中国古代纹样分类中国古代纹样源远流长,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纹样类型。

这些纹样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纹样进行分类介绍,带您一起领略中国传统纹样的魅力。

一、几何纹样几何纹样是中国古代纹样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由线条和几何图形构成,形式简洁、规整。

几何纹样运用范围广泛,包括在陶瓷、建筑、织锦等方面的应用。

常见的几何纹样有:嵌格纹、回纹、十字纹等。

嵌格纹以方格图案为基础,通过交错排列形成形象,具有规则性和对称性,常被运用于建筑装饰中。

回纹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圆组合成,呈现出回旋的效果,常见于陶瓷器皿上。

十字纹以线条组成多个十字形状,与基地平行或垂直排列,常见于建筑和织锦上。

二、植物纹样植物纹样在中国古代的装饰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把自然界的植物形象化,用以寓意吉祥、美好的寓意。

植物纹样可以分为带花、带叶、带茎三种类型。

带花植物纹样是以植物的花朵为主要元素,形态优美、富有变化;带叶植物纹样以植物的叶子为主要元素,从栩栩如生的叶子图案到充满抽象感的叶片纹样,各具特色;带茎植物纹样则注重植物的茎和枝干的装饰,形成独特的纹样效果。

植物纹样常见的有:花丛纹、草本纹、藤蔓纹等。

动物纹样是中国古代纹样中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类,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动物的崇拜和喜爱。

中国古代的动物纹样常用来象征吉祥、祥瑞的寓意。

动物纹样主要分为神兽纹、鸟兽纹和鱼虫纹。

神兽纹是古代中国独特的创造,将多种动物形象融合在一起,具有神秘、神圣的象征意义。

鸟兽纹则以具体的鸟类和陆地动物为主题,展现了生动的动物形象。

鱼虫纹则强调水生动物的形象,寓意着富饶和亨通。

常见的动物纹样有:龙纹、凤纹、麒麟纹等。

四、人物纹样中国古代的人物纹样主要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物纹样通常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背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类纹样。

人物纹样可以分为神仙纹、俊美纹和寿星纹。

壮锦花纹的文化传承与艺术赏析

壮锦花纹的文化传承与艺术赏析

壮锦花纹的文化传承与艺术赏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壮锦的历史背景 (3)1.2 壮锦在文化中的地位 (4)二、壮锦纹样的分类与特点 (5)2.1 动物纹样 (6)2.2 植物纹样 (7)2.3 人物纹样 (9)2.4 图腾与神话纹样 (10)2.5 综合纹样 (11)三、壮锦纹样的文化内涵 (12)3.1 龙的象征意义 (13)3.2 凤凰的寓意 (14)3.3 四象与五行 (15)3.4 寓意吉祥与美好 (16)四、壮锦纹样的艺术表现手法 (17)4.1 色彩运用 (18)4.2 形状与结构 (19)4.3 线条与质感 (20)4.4 构图与布局 (22)五、壮锦纹样的传承方式 (23)5.1 口传心授 (24)5.2 文献记载 (25)5.3 艺术展览 (26)5.4 现代创新 (27)六、壮锦纹样的保护与振兴 (29)6.1 文化遗产的保护 (30)6.2 传统工艺的振兴 (31)6.3 创新与发展的挑战 (32)6.4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34)七、结论 (34)7.1 壮锦纹样的文化价值 (35)7.2 艺术价值的再认识 (37)7.3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38)一、内容概述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档主要围绕壮锦花纹的文化传承与艺术赏析进行阐述。

概述壮锦花纹的起源和发展,壮锦花纹在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图案设计源于自然、生活以及宗教信仰,反映了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介绍壮锦花纹的种类和特点,壮锦花纹丰富多样,包括几何图案、动植物纹样以及神话传说等,这些图案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分析壮锦花纹的图案构成和色彩运用,以及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阐述壮锦花纹的文化传承,壮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花纹的传承也是文化传递的重要方式。

介绍壮锦花纹的传承人、传承方式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展示壮锦花纹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寓意研究

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寓意研究

171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寓意研究聂雅丽(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摘 要:“图案”一词最早从日本引入,是一个外来词汇,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称“图案”为“藻饰”或“纹样”。

植物纹样渗透到人类生活发展的方方面面,它的观赏特性、象征意义和审美情趣也随人类生活的发展不断被革新,与一般的绘画相比,“图案”更加抽象,它重形而不重实。

一些纹样经过设计者的主观想象,使得图案来源于现实,却又远远高于了现实,因此装饰性和抽象性是其主要特点。

本文旨在对我国典型传统植物纹样的寓意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现代图案设计与装饰提供更好的借鉴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植物纹样;纹样种类;装饰性;寓意象征;发展演变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171-02收稿日期:2017-03-27作者简介:聂雅丽,女,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一、传统图案纹样的演变1.莲花图案纹样《大阿弥陀经》认为,一切生活在极乐世界的芸芸众生,无不从莲花中化生。

《长阿含经》更把莲花看做是神的象征。

莲花的生物特性很特殊,她生于泥土中,却成长于水中,莲花不仅迎风摇曳,而且伴随太阳的起落而生合,四位一体,具有原生命的意义。

“莲花”本身集中体现了“空”境界,当然也是净世的本真,受莲花的启迪,佛祖释迦摩尼结伽趺坐于莲花台上,象征化生万物和普度众生。

因此,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也因此在佛教众多寺院及雕塑画像中,以莲花的造型最为丰富多样。

如西魏时期莲花大多呈椭圆形,三层结构,突出莲花花蕊和莲蓬;到北周时期的莲花多置于藻井及平棋图案中心,多为伸展似伞,莲瓣有尖、圆、单、复等形状,合成一个大花朵;隋朝莲花广泛应用于藻井、平棋、圆光、背光、桌帏等图案中,经常出现莲花与忍冬、莲花与卷草缠枝等复合图案;唐代莲花的总体特征是膨大变形,具有了团花的形状,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唐气象。

植物纹样

植物纹样

一、忍冬纹忍冬是蔓生植物,忍冬纹即类似忍冬花植物的花纹。

东汉末期开始出现,南北朝时最流行,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

以后又广泛用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

二、卷草纹中国传统图案之一。

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

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

汉代图案中已有卷草纹。

南北朝时期,卷草纹大量运用于碑刻边饰,风格简练朴实,节奏感强,在波状组织中以单片花叶、双片花叶或三片花叶对称排列在主干两侧,形成连续流畅的带状花纹。

敦煌莫高窟的北朝壁画中多绘有卷草纹,其素材多取忍冬。

唐代卷草纹广泛流行,多取牡丹的枝叶,采用曲卷多变的线条,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叶片曲卷,富有弹性;叶脉旋转翻滚,富有动感。

总体结构舒展而流畅,饱满而华丽,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华美的风格,并成为后世卷草纹的范模(见图[唐代壁画中的唐草纹图案])。

唐代以后,唐草纹传承不断,素材除忍冬、牡丹以外,又有石榴、荷花、菊花、兰花等。

明代中期重视以荷花为主体的唐草纹,后由荷花图案演变为串枝花图案,并广泛运用在织锦上。

明清两代的唐草纹风格趋向繁缛、纤弱,失去了唐代的生气,但仍然是重要的传统图案。

现在,唐草纹多见于建筑装饰及染织、家具、陶瓷等装饰。

三、缠枝纹缠枝纹与莲瓣纹、卷云纹、如意纹、回字纹等一样,都是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重要装饰纹样,广泛用于雕刻、陶瓷、家具、漆器、编织、刺绣、玉器、年画、剪纸、碑刻等,甚至连糕饼木范都离不开缠枝纹。

缠枝纹,又名“万寿藤”、“转枝纹”、“连枝纹”。

它是一种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传统吉祥纹饰。

缠枝纹所表现的“缠枝”,常常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银花、爬山虎、凌霄、葡萄等藤蔓植物为原型。

这些植物本系吉祥花草,多为世人所赞咏,例如金银花,又称“忍冬”,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久服轻身,长年益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分析
视传三班刘雅静
在远古时期,我们以捕猎为主,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各种动物,因此那个时期,动物是在传统装饰纹样中占有主要地位的,但日后,随着我们人类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生活得到满足,我们便把整个自然界特别是花草植物纳入了我们视线作为审美的对象。

用现代的眼光去看中国的传统纹样,他们之间有个共通点,即“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有机生成论和时空一体化动态模
式的宇宙观,对于古代的设计文化和传统造物观有着深刻的影响。

如茱
萸纹(见左图),它形式优美,线条流畅呈椭圆心形的叉
刺状,其在汉代织物中出现较多,常见和云纹组合一起,
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在当时寓有辟除不祥,祝颂长寿的
涵意。

这体现了当时人们祈求吉祥健康的强烈愿。

还有,
如具有宗教意味的植物纹样如莲花纹和卷草纹,卷草纹
也被称之为蔓草纹,及其与之相近的忍冬纹,(如右图)
它们都传达出人们渴望吉祥安泰的心里愿望,是出自人本身的最真实的想
法。

就我而言,我更加喜欢富有韵律的卷草纹(右图),卷草文的线条十分
的流畅,具有很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不光只是在古代的传
统美术上有很广泛的运用,现代的设计中卷草纹也有恨广
泛的运用,如室内装饰上的墙纸,指甲上的雕花,灯饰上
的造型等。

中国传统的植物纹样远不止这几种,比较常见的还有牡丹,寓意着儒雅等
意;还有菊花,予以着延年益寿,举家欢乐等意;兰花,寓意人得性格或
者品格高尚;还有竹子,象征着美好的祝愿。

中国传统的植物纹样的运用
有一个恨大的特点,即喜欢运用谐音字,如菊对“举”,竹对“祝”,藕对“偶”,寓意夫妻幸福,这样一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至今,许多的广告都是利用中国的谐音字来打“噱头”。

现代的设计其实和传统的设计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都是以人为出发点,希望人类自身可以更加好,中国传统的植物纹样,不仅仅是在古代得到广泛运用,现在的现代化设计之中也不乏有许多借鉴古代传统纹样的,只是在不断地变化统一之中,逐渐具有了现代的设计感。

但“万变不离其宗”,现代的设计也是同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