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案-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教案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的基石。
2. 懂得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
明确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教学内容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
做好民族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我们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是长期的、一贯的,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是我国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大是大非讲清楚,小事小节处理好。
坚决纠正一切不利于团结稳定、和谐发展的言行。
努力实现各民族的全面团结互助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的基石。
3.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
教学难点: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的基石。
九年级政治教案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

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新课标九年级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三个尊重”的含义。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
○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提高演绎推理思维、抽象思维、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各民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他们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课前准备】1、了解、安排和落实课前5分钟的新闻播报的准备情况。
(学生准备,属于常规教学的计划) 2、要求学生收集参加各民族的服饰、代表节日;收集香港、澳门回归的图片;西藏和台湾问题的等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情景创设(导入)以知识竞赛的模式,展示学生提供的照片和老师自己收集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或认识我国作为多民族中国的国情。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图片,创设课堂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
结论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2)“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高三政治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_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要求:识记:民族的根本含义、根本特征、我国民族组成、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的主要自治权。
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民主关系的建立、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根本原那么及其互相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必要性。
运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那么的正确性;可以根据我国国情和理论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教学过程【考纲范围与要求】【根底知识稳固】1.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的人们的一一共同体。
2.民族的根本特征①民族的四个根本特征一一共同语言:每一个民族所有成员进展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交往的。
一一共同地域:是指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
一一共同经济生活:是指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络。
一一共同心理素质:是指一个民族的一一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主要表如今一一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方面。
一一共同的心理素质有极大的,是区别于民族的的特点。
②民族的四个根本特征是互相联络、互相依存的在民族形成的过程中,一一共同地域和一一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条件,为一一共同语言和一一共同心理素质形成提供了空间和根底;而一一共同语言和一一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一一共同地域和一一共同经济生活的。
3.各民族一一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①一一共同完成的。
②一一共同开拓的。
③一一共同创造的。
④各族人民。
⑤一一共同创立的。
【重难点分析】1.关于民族的含义及产生民族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消费力的开展,直接原因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导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社会的解体。
民族是历史范畴,又是社会现象。
民族与氏族最大的不同是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民族那么是以地域关系为根底。
2.民族的根本特征⑴民族有四个根本特征:一一共同语言,是指本民族所有成员进展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活动和交往的工具、一一共同地域,是指全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一一共同经济生活,是指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络。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课人:金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理解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1、在获得有关我国民族国情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通过学习,采用合作、发现、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方针的意义教学流程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渲染气氛。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民族知识知多少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2、请你最少说出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3、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总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56个民族就像56朵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大花园,共同感受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课堂情境、教学设置㈠、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活动一:交流分享针对学生我国各民族状况的了解以及各个民族的分布情况,提出问题为什么把汉族以外的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这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里,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96%,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9056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4%提问:我国有这么多民族,是怎样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呢?引导学生通过读教材找出答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了相应的自治机关,由少数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即民族区域自治。
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吗?学生回答后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我国这么多民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呢?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又是什么呢?㈡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体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七年级政治教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七年级政治教案【课标内容】“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维度“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4.6“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4.8“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内容结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最终要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在日常行动中自觉做到“三个尊重”;从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难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我国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特色、文化成就等材料并尽可能做好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爱我中华》flash引入听了歌曲之后有何感想?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特点。
考考你你对少数民族了解多少呢?课件展示:小游戏环节一:看谁眼疾手快,最先指出教材p41的四张邮票分别是下列邮票中的哪一张?邮票中展示的服饰是哪个民族?对这个民族你了解一些什么?环节二:少数民族歌曲竞猜? 你知道这些歌曲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服饰等。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主讲人:刘冰(周口师范学院)(1)教材分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框内容,主要讲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祖国统一方面的重大成就。
本框内容共分三个部分,即“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本框从这一主题出发,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这两个内容统一起来讲。
这个内容无论是在本课还是整个单元,都有着重要地位。
(2)学情分析: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懂得国家的稳定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协作;理解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和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本框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培养维护祖国统一情感的重要内容。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三个尊重”的含义;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台湾与大陆统一是必然趋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逐步掌握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来分析有关政治现象的思维方法;理解、活化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教学难点:学生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解(5)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6)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乐曲《嘎达梅林》,歌曲《格桑啦》[教师]这两首曲子分别属于哪一个民族?你了解这两个民族的风俗吗?这两个民族各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你知道是谁吗?你还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风俗吗?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结果回答,说出《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乐曲,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英雄;《格桑啦》是藏族的歌曲,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世代景仰的英雄。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我国民族的构成及分布特点;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
2、理解: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根据民族的特征能区分不同的民族;懂得民族文化对维系一个民族的重要性;能够透过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认识和思考今天的民族关系和民族的未来发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而自豪,为中华民族灿烂多彩的文化而自豪,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教学重点]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教学难点]民族的含义;民族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讲授、多媒体等多种方法教学。
[课型]新课。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一、民族及其特征(板书)1、民族的产生过程(板书)请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民族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一种社会现象?民族产生于什么时候?(师总结)民族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民族的产生大致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氏族、部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共同体)部落联盟(几个亲近部落的联合)民族(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
2、民族的含义(板书)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3、民族的基本特征(板书)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想一想]这些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基本特征?区别这些民族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议一议]民族与氏族、种族、国家有何区别?(过度)以上我们是在一般意义上介绍了民族及其基本特征,接下来具体分析我国的民族状况。
二、我国的民族概况(板书)1、我国的民族构成(请学生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然后进行分析)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结合《我国民族分布图》进行分析、探讨)(师)我们可以把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能够把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我国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他们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页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引出本课内容。
学生聆听歌曲。
思考:这首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出示自学提纲: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有哪些少数民族自治区?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中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怎么做?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其含义呢?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是什么?青少年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应怎么做?2、学生自己结合老师出示的自学提纲内容,带者问题阅读教材P41-45的内容,并用铅笔把自己的见解在教材上批下来。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3、老师在观察中帮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约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利用划分的学习小组,针对老师所出示的自学问题,让同学们在所在学习小组合作竞争,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能力。
4、老师在学生讲解对问题认识的同时,对理解不太准确的问题,做重点讲解。
约用10分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阐明本组对问题的见解,正确的老师作以肯定就可以了,不如意的地方有其他小组来补充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教案-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一框一、民族的产生1、民族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末期2、民族产生的根源: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换的需要3、民族产生的过程:生产力发展——氏族制度的解体——自由迁徙成为可能——必备条件形成4、民族产生的必备条件:四个基本特征二、民族的含义1、民族与国家的关系理解:民族问题的认识和处理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在当代,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政策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方,民族与国家本身就是共一个词:nation 2、民族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关系部落、部落联盟是在氏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们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的共同体。
而民族是建立在共同地域基础上的人们的共同体。
3、民族与种族的关系广义上的民族包括种族,种族是纯生物学上的一个概念,主要从肤色、头发、五官等生理特征来界定的;民族还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主要从语言、地域、心理素质等来界定4、民族与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所以,阶级可以理解为一个经济共同体,而民族是一个地域共同体。
5、民族是稳定的共同体民族不同于其他共同体,它是一种
稳定的共同体,其稳定性表现在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上面。
三、民族的基本特征1、具有共同语言基本特征的含义、原因指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同语言作为所有成员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活动和交往的工具。
没有共同语言,人们就无法进行交流。
2、没有共同语言不是一个民族,但一种语言可以被几个民族使用
3、具有共同地域基本特征的含义、原因指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
没有共同地域,就没有生存的地理空间。
4、具有共同经济生活基本特征的含义、原因指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
没有共同经济生活,就失去了把人们联系起来的物质基础
5、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含义、原因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没有共同心理素质,民族就失去了精神文明
6、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
7、四个基本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共同地域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为其他方面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又促进前二者的发展。
8、一个民族并不是同时具备这四个基本特征
四、我国民族概况
1、我国民族的数量、构成、称呼
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五、我国各民族的历史作用
祖国统一、疆域开拓、文化创造、抵御侵略、新中国的缔造第二框一、民族关系1、民族关系的两种类型2、我国民族关系发生质变的原因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关系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2、民族平等原则的含义、原因和具体内容3、我国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已经得到真正的实现,但并不是说各民族事实上不存在不平等4、民族团结的含义、原因和妨碍因素5、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含义、决定因素和实现措施6、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增强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7、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第三框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1、前提、权力、范围、主体、机关、性质2、民族政策与民族原则的关系3、民族自治区与特殊行政区的关系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联邦制度的关系二、民族政策的决定因素1、我国的国情主要包括我国的历史特点2、还包括我国民族的现实情况(民族分布特点)3、政治基础是政治认同感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权力结合2、哲学结合3、国民结合4、感情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