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优质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课件2篇2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课件2篇2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 瀑布。
●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
诗歌讲解
● 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 “望”和“看”有什么区别? ● 距离问题。望是远距离的看。是站在较远处看
(2)、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 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 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 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 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 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 白集》30卷[3]。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 庐山时写的风景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0卷 。
板块四、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播放写有词语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生字在不同词语中出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积累丰富的词汇,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
板块五、总结全文 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并欣赏了一首《望庐山瀑布》,还读了李白 很多的诗,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还有很多诗人他们和李 白一样,以精美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些文化 瑰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
板块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1.教师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味. 2.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学 听。 3.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生自由读。 关注“庐”与“炉”的区别,理解“香炉”和“香炉峰” 4.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优质课公开课课件 (1)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优质课公开课课件 (1)

绝句
杜甫
杜甫:字子美,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誉于“诗圣”。本诗是 作者晚年的作品。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会写的字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 炉
香炉峰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川 河 流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诗学法总结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学习古诗先解题; 你拍二,我拍二,了解诗人弄明白; 你拍三,我拍三,插图助解很简单; 你拍四,我拍四,入情入境体诗意; 你拍五,我拍五,熟读成诵增谈吐!
17.古诗两首
草 庐
象急下瀑 。,来布
因的是 而水指 形,从 成水高 壮流山 观得上 景很流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

紫烟

香炉 遥看 瀑布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4.在本课学习中,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想象力量、自学力量、规律思维力量、朗读力量和语言表达的力量。

教学重点:学会书写 4 个字,并且要生疏 6 个生字。

教学难点: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秀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肯定会走向成功。

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日教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知名的大诗人,你们快活吗?生:快活。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宠爱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读古诗。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读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

生:〔朗读古诗〕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

〔出示诗人画像〕今日,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二、讲授知1.初读感知师:首先请同学们比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

生:〔自由读古诗〕2.检查读的效果师:刚刚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

同学们,你们生疏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生疏本课生字状况〕〔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2〕易读错字音:入、日。

〔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

〔电脑屏幕显示生字〕3.同桌相互检查,质疑答疑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相互说一说。

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对词语、字的生疏。

〕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教师帮帮你。

生:〔针对自己不懂的词、句或诗句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这是一个描绘祖国壮丽山河,抒发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表现乐观主义为主体内容的古诗板块。

这节课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50岁时隐居庐山望见庐山瀑布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诗。

诗中由近到远的顺序,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简洁,用词精当。

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仅用了28个字就将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展现世人眼前。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借助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语,进而读懂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图画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古诗,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三、说教法我采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了解诗人——试读古诗,初知诗意——赏读古诗,深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

上课开始,我会出示庐山和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庐山,去感受瀑布的雄伟。

也为之后学生展开想象做铺垫,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

同时我会配合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融入诗境。

四、说教学过程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诗趣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接下来播放影片欣赏庐山风光让学生感受庐山的优美风景,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俊美秀丽的面容。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3.能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登鹳雀楼》。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和诗人王之涣一起登上鹳雀楼,饱览了黄河入海的壮美之景,这节课我们就随“诗仙”李白一起去游览雄伟壮观的庐山瀑布,去感受古诗中的美景吧。

二、出示图片,理解诗题1.(出示课文插图)师:图上画的是什么?2.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瀑布吗?(出示图片,水流从高高的山上垂直流下来,多像一匹布啊。

)3.图中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写景诗《望庐山瀑布》,在诗中找一找答案吧!(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听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诗的节奏和韵味。

2.自由朗读本课的古诗。

要求:把字音读准。

3.让学生自由举手分行读诗句,注意字音。

4.学习生字“瀑、布、炉、烟、遥、川”,重点正音“瀑”。

(说说在读这6个字时,你发现了什么。

如:“布、瀑、炉”的韵母相同。

)5.齐读古诗。

四、朗读感悟,交流理解1.学生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有疑问。

小组内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和引导)(1)出示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理解“香炉”。

可以让学生说说见过香炉没有,在这里指什么?“紫烟”在这里实际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是紫色的?抓住“生”字,进行朗读指导。

(2)出示诗句:遥看瀑布挂前川理解“遥”“挂”,为什么瀑布会挂在山川的前面?抓住“遥”字,让学生明白这句话写的是远景,抓住“挂”字,进行朗读指导。

(3)出示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理解“飞”,“飞流”说明什么?“三千尺”又说明什么?(课件演示:瀑布的壮观)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说什么?(学生想象自由作答)指导朗读。

(4)出示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理解“疑”,“落九天”说明什么?(银河: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说课评课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说课评课

---------------------------------------------------------------最新资料推荐------------------------------------------------------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说课评课教教案案课程名称:《望庐山瀑布》(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教学课时:1 学时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

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三个生字,理解古诗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景象。

3. 体会该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掌握古诗中的生字,并能正确拼读写。

1 / 92. 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 把握古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1.简要叙述李白的生平事迹,提问学生所知道的李白的诗作,以此引入新课。

师:众所周知,李白是古代唐朝的大诗人,创作了许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象丰富、气势雄伟的诗作,其中有许多诗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的有哪些诗呢?提示:《静夜诗》、《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等。

师:嗯,对,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另外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2.简要说明此诗的背景,并用 ppt 展示庐山瀑布的风景图。

师:同学们,庐山是我国名山之一,在现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境内。

最新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精品课件

最新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精品课件

炉 --------------------------------------
烟 --------------------------------------
流 --------------------------------------
银 --------------------------------------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中 呈现出的一条明亮的光带,夹 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 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 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 重称为九天。在诗中形容极 高的天空。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 山 瀑 布
第四册第十七课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 落九天。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香炉:香炉峰
紫烟:紫色的云雾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布置作业
1、教科书课后习题第一题、第二题。 2、课后总结本次学习知识点。
小学/部编版
指导老师:XXX
祝你学习进步!
天天向上
小学部编版
谢谢观看,再见!
瀑布
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山路。 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优质课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优质课课件
生字的呢?




yáo
chuān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生字放进古诗 里,你还会读吗? 注意节奏哦!
日 照/香 炉/生 紫 烟 , 遥 看/瀑 布/挂 前 川 。
飞 流/直 下/三 千 尺 ,
疑 是/银 河/落 九 天 。
感谢观看!
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庐山美景吧!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施肩吾《瀑布》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 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只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课后作业
✓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读诗句,想画面,根据诗意,给诗配画。
感谢观看!
你能读出庐山瀑布的壮美吗?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拓展延伸
➢ 古今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唐·徐凝《庐山瀑布》
➢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唐·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
➢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大阅读展示
——我能看图吟诗
坐姿要端正,举手要规范。 叫到再回答,绝对不乱喊。
《 静 夜 思

《 古 朗 月 行 》
《 赠 汪 伦 》
《 早 发 白 帝 城 》
相众
看鸟 两高 不飞
《 独
厌尽 坐
,, 只孤 有云
。。
作者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方案课题8、古诗两首课型讲读课文课时 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默写《望庐山瀑布》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再设计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

(指名回答)3、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

(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4、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

请看光碟。

5、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

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

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三、初读,检查预习1、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师范读全诗。

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

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

4、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1、师: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

下面,我们该做什么了?(学生回答)理解诗意。

好,下面我们分小组来合作学习。

要求:四人一组,通过读注释、查字典、看插图来理解诗的意思,无法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学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五、全班交流1、师:通过交流,你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2、指名汇报。

(1)日照香炉生紫烟“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

香炉:香炉峰。

紫烟:紫色的烟云。

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如仙如幻的感觉。

(2)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

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

前:前面。

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没有,那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为了表现山非常高,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师:古诗中经常用这种方法,比如我们学过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等等……(4)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师指导学生感受诗句所描写的壮观景象,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气势。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六、指导朗读1、师出示录象,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

2、学完了这首诗,你的体会是什么?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4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注意古诗韵律和节奏。

七、作业:给《望庐山瀑布》诗配画,或者将诗改为一篇文章。

第二课时《绝句》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

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

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

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复习生字。

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

4、指名读诗: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请两组)二,范读创设情境1、学习第一句(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

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2)用语言创设情境: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出示画)(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入情境):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

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黄鹂)黄鹂有同学知道吗?(贴黄鹂)(3)介绍黄鹂。

黄鹂是一种很美丽又会唱歌的小鸟,羽毛大部分是黄色的。

(4)学习“翠”、“鸣”。

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5)读第一句诗。

让我们一齐用欢快的语调,读一读第一句诗,注意七言绝句的(2、-2、-3)的节奏。

(6)说句意。

第一句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吗,谁能说说。

(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的鸣叫着。

)2、学习第二句诗(1)描绘情境。

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贴白鹭。

(2)介绍白鹭: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讲“一行”、“青天”。

那是一只白鹭吗?(不是)诗中哪能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这里的青是碧蓝、瓦蓝的意思。

(4)说句意。

那么二句诗的意思同学们会说吗?(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5)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诗,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1)诗人作诗用语凝炼明快,仅仅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着重号点出来。

(黄、白、青、蓝)(2)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独特鲜艳的色彩特征。

我们在读这两句诗时就觉得仿佛有这样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于我们眼前。

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美好语言描绘画面,同学们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

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两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1)读着读着,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斟酌诗句,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诗人被远处的西岭雪山给吸引住了)贴西岭(2)讲解“千秋”、“含”。

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诗人说:“西岭千秋雪”,可以怎样解释?(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时间长久)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诗人从窗口向远望),画(囗),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

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这样我们不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有、里、内、前)我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

“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

)可是,我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

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3)说诗句大意。

(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衔在窗框里一样)5、学习第四句诗(1)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赞叹不已,不知不觉,笔已经拿在手里很长时间了,诗人想起要写下诗句,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什么?(门前停*在岸边的船只)边贴船只边叙述:船只不在航行吗?你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的意思。

东吴是指长江下游,江苏一带建立东吴政权,所以诗又用东吴指代长江下游,江苏一带的地方。

(2)你会解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吗?(从遥远的东吴航行来的船只)那“万里”在这里是指什么?(路途遥远)现在同学们能解释这句诗的大意吗?(门前的岸边停*着千里迢迢航行而来的船只),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欢快、愉悦、舒畅)(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第四句诗。

6、体会诗情(1)此时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乱”得以平定的第二年,诗人心情愉悦,才会有闲情逸致抬头远眺西岭雪景,俯首感受鸟语花香的明媚春色。

所以诗三/四句就写了诗人远望近观的情形,同学们能不能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诗人抬头向远处看,只见,低头看近处,只见,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

(2)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把三、四两句联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表演情境1、刚才通过想象画面,我们理解了每句诗的大意,走近了诗人,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诗人作诗的情景给大家表演表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