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兰属植物及其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兜兰属植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兜兰属植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Ab s t r a c t :Pa p h i o p e d i l u m h a s a h i g h l y o r n a me n t a l v a l u e , b e i n g t h e t r e a s u r e o f Or e h i d a c e a e . Bu t Pa p h i o pe d i l u m i s t h r e a t e n e d wi t h e x t i n c t i o n d u e t o h u ma n d e s t r u c t i o n . Re c e n t l y , t h e c o n s e r v a —
最 原始 的 属 之一 , 全 世 界 约有 8 0余 种I 1 ] , 原 产 于 亚
洲 的热 带和 亚热 带地 区 , 分 布 中心在 东南亚 、 南 洋群 岛 以及 太平 洋西 南 的 大洋 洲 岛屿 国 家 、 巴 布 亚新 几
内亚 等 国 。我 国兜 兰 属植 物 资 源 十 分 丰 富 , 近 年来 研究 者又 发现 了不 少原产 于我 国的野生 兜兰 种和变 种, 目前 共计 1 1 个种 , 1 0个 变 种 , 主 要分 布 于 云南 、
( 河南农业大学 林学 院,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2 )
摘要 :兜 兰属 植物 为 兰科植 物 的 珍 品 , 具 有极 高 的观 赏价 值 。 由于人 为破 坏 , 许 多兜 兰种 濒 临 灭
绝 。近 年来 , 兜 兰的保 育学研 究兴起 , 特 别是 兜 兰的 大规模 扩 繁研 究 , 为兜 兰属植 物 的保 护 提供 了
理 论指 导 。从 兜 兰属植 物 的分株繁 殖 、 组 织培养 、 有 茵播 种 以及 无菌播 种 4个方 面综述 了兜 兰的繁

艳丽奇特的中国兜兰属植物

艳丽奇特的中国兜兰属植物
we r eo r d s : P a p h i o p e d i l u m; Ho r t c u l t u r e ; Ec o l o g i c a l h a b i t ; Or n a me n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C h i n a
摘 要 :兜兰是世界上珍稀濒 危、形态奇特 、广泛栽培 的兰科植物之一 ,全部 野生种类均被 列入 《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 国际 贸易公约 》 ( CI T E S J 附录 I 而被 禁止 贸 易 。 中国 原 产 兜 兰 种 类 有 2 7 种 , 均具 有 较 高 的 观 赏价 值 。 本 文 对 这 2 7 种 兜兰 属
植 物 的 主 要 观 赏 特 点 、 生 态 习性 及 园 艺 价 值 作 了扼 要 介 绍 。
关 键词 :兜兰属 ;园艺价值 ;生态 习性 ;观 赏特点 ;中国 文 章 编号 :1 6 7 1 — 2 6 4 1 ( 2 0 1 0 ) 0 2 — 0 0 7 1 — 0 6 中 图分类 号 :¥ 6 8 2 收 稿 日期 :2 0 0 9 — 0 6 — 3 0 文献 标识 号 :A 修 回 日期 :2 0 0 9 — 0 9 — 0 8
种[ | 】 , 主 要 分 布 于 亚 洲 热 带 地 区 至 物 的 观 赏 特 点 、 园 艺 价 值 及 生 态 习 性 录 杂 交 组 合 已 有 1 0 2 个 , 其 杂 交 种
太 平洋 岛屿。我 国兜兰 属植物资 源丰 等进 行扼要介 绍。
富 , 中 国 植 物 志 上 记 录 的有 1 8 种_ 4 J , 其 中杏 黄 兜 兰 ( a r me n i a c u m )和 白
Z EN G So ng —j un . CH EN Z hi —I i n, LI L on g—n a, WU Ku n—l i n, D UA N J un

兜兰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兜兰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 1 , () 5 ~ 6 0 01 2 : 9 4 8 8 4
J u n l fT o ia d Su to ia B o r a r pc l o b r oc l o
兜 兰 属 植 物 杂 交 育 种 研 究 进 展
曾宋君 , 2田瑞 雪 , 2陈之 林 吴 坤林 段 俊 , ,
(. o t hn oa ia Gad n C i s Ac d m fS i c s G a g h u 5 0 5 , h a 1 S uh C i aB t c l r e , h e e a e y o c n e , u n z o 1 6 0 C i ; n n e n
2 G au eU i r妙 o h eeA ae y o c n e, ei 0 0 9 hn) . r  ̄ nv s fC i s cdm d e n fS i cs B i g10 4 ,C i e j n a Absr c t a t:Hy rdiain ofPc hi di m s be n e f r e o o e t n 1 0 y a s a 0 6 y rd a bizt o p pe l e o u ha e p ro m d f r m r ha 5 e r nd 2 2 2 h b is h d
w e e r ve e r e iw d,s h a e m pls e o ce ,h b i e itr g,t eh d o r s b e d g h hoc f uc s g r a m r s ur s y rd r g e i s n he m t o f c o s r e i ,t e c ie o n h b iiain p r nt,h b iiain bew e n Pq ho dlm a t e n r ,c lr h r dt nd t e p o lm f y rdz t a e s y rdz t t e o ipe i o o u nd o h r ge e a o e e i a h r be o o y

兰科植物保育病虫害现状及防治

兰科植物保育病虫害现状及防治

162021,Vol.41,N o.03农业与技术※农业科学兰科植物保育病虫害现状及防治李媛媛1邹军2杨朔1周庆1(1.贵州省植物园,贵州贵阳550003; 2.贵州省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贵州贵阳550001)摘要:本文针对贵州省植物园內引种保育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12种、兰属(Cymbidium)植物10种、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18种、毛兰属(Eria)植物5种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发现4属50种兰科植物主要有炭疽病、叶枯病、白绢病、蚧壳虫、红蜘蛛5种,并采取了防治措施,有效保护兰科植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关键词:兰科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4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10215005兰科(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的大科之一,全世界约有700属近25000种[1]。

兰科植物俗称兰花,在我国有近2000a的栽培历史,是园艺花卉中的重要栽培植物叫贵州地处我国西南部,介于E103"36'~ 109"35'、N24"37'~29"13',平均海拔1100m左右,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5C。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兰科植物资源,早在20世纪80年代,贵阳市就把兰花定为市花,第十一届兰花博览会和第十六届兰花博览会都在贵阳举行[3,4]。

贵州野生兰科植物中有许多是世界级的花卉名品,有极高观赏价值,如,石斛属(Dendrobium)、兜兰属(Paphiopedi­lum)、兰属(Cymbidium)、杓兰属(Cypripedium)、钗子股属(Luisia)等,特别是贵州野生春兰(Cym-bidiumgoeringii),以其花品好、色彩艳、花香幽、变异多、花期长而著称,受到国内外青睐["。

兜兰的功效与作用

兜兰的功效与作用

兜兰的功效与作用
兜兰的功效在于可供观赏,它的花朵形状很奇特,平时可以将兜兰作为盆栽放在家中养殖,还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兜兰的根经过加工后可作为药材入药,有调经、止痛、活血的功效,可用来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膀胱炎等症状。

兜兰的功效和作用
兜兰属于兰科多年生植物,它的花朵形状很奇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常被作为盆栽种植,兜兰的功效与作用在于可供观赏,将兜兰放在家中养殖,有美化环境的功效。

平时可以将兜兰放在家中半阴、通风的位置养殖。

兜兰的功效还在于可作为药材入药,兜兰的根经过加工后可入药,有调经、消炎、止痛、活血的功效,可用来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膀胱炎等症状。

虽然兜兰的根可作为药材入药,但平时不能私自将它的作为药材使用。

兜兰是世界上栽种最早的洋兰之一,兜兰属于阴性植物,对光照的需求量不高,它的根系很脆弱,吸收能力很差。

养殖兜兰时要掌握好浇水施肥的量,每次浇水施肥的量不宜过多,以防量过多导致植株根部腐烂。

兜兰对土壤的要求较严,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沙壤土中生长,养殖时可以将腐叶土、泥炭土、河沙混合配制土壤。

配土完成后可以在花盆底下垫一层木炭,可以增加花盆的透气性和排水性,有利于植株生长。

七种兜兰属植物的形态变异式样研究

七种兜兰属植物的形态变异式样研究

9 5
维普资讯
丁长春 ,等:七种兜兰属植物的形态变异式样研究
印 如 加 加 0
6 O 5 0
40
◆ 工_ ,L

i HG— b , L x HG W B . P. L ・B — P W
1 2 实 验 方 法 .
篇 幅所 限 ,仅 列 表 7个 种 1 性 状 的变 异 系 数 ( 8个 表 随 机选 取 测 量个 体 ,用 3 .图 1为 各个 种形 态性状 变异 系数 的 比较 :所 有性 )
按 照 常规统 计学 方法
直 尺 、卡尺对 7个种 ,每个 种 2 0个 个 体 的 1 性 状 8个
第 2 卷 1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表 2 兜 兰 性 状 及 其 编 号
20 年 08
第1 期
T b 2 Th u e e fmo p o o ia r i p ipe i m nte n t e p e e t su y a . e n m b r o r h l gc l a t o Pa h o d l t sf u p z r i h r s n t d
野 生动植 物 种 国际 贸易 公 约》 ( ovni nItn— C netno e a o nr
to a Tr d i En a e e S e is o i F u a nd in l a e n d ng r d p ce f W l d a n a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用 S S. A 80统计 软 件 直 接 对 原 始 数 据 进 行 描 述 性 分 析 、Q聚类 、R聚类 以及 主成分 分析 .
2 结 果与分析
2 1 描 述性 分析 .
而生殖性状的变异 幅度较小 (0 ~1%) ( 3 1% 7 表 ). 图1 显示这 7个种各个性状异系数波动的幅度多居于

兜兰亚属12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兜兰亚属12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兜兰亚属12种植物的核型分析朱根发;杨志娟;王碧青;吕复兵;张显【摘要】对兜兰亚属(Paphiopedilum subgenus Paphiopedihum)1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1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存在差异,其中菲律宾兜兰(P.pilippinense)的核型公式为2n=2x=26=16m+10sm,长瓣兜兰(P.dithanum)为2n=2x=26=20m+6sm,密毛兜兰(P.densissimum)为2n=2x=26=22m+4sm,飘带兜兰(P.parishii)和带叶兜兰(P.hirsutissimum)为2n=2x=26=24m+2sm,亨利兜兰(P.henryanum)、虎斑兜兰(P.markianum)和根茎兜兰(P.rhizomatosum)为2n=2x=26=26m,而胼胝兜兰(P.callosum)为2n=2x=32=2M+24m+6sm,布玲兜兰(P.microchilum)为2n=2x=38=28m+10sm,卷萼兜兰(P.appletonianum)和海南兜兰(P.hainanensis)为2n=2x=38=30m+8sm.兜兰亚属的染色体主要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未见随体;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07~3.44,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比率为0~0.231,核不对称系数为53.50%~58.95%.长瓣兜兰、飘带兜兰、亨利兜兰、密毛兜兰、虎斑兜兰、带叶兜兰和根茎兜兰等6种的核型类型为1B型,其余6种为2B型.【期刊名称】《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年(卷),期】2011(019)002【总页数】7页(P152-158)【关键词】兜兰属;兜兰亚属;染色体数目;核型【作者】朱根发;杨志娟;王碧青;吕复兵;张显【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18.430.4兜兰属(Paphiopedilum Pfitzer)植物深受人们喜爱,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全世界约有65种[1]。

浅析我国兜兰属植物的研究现状

浅析我国兜兰属植物的研究现状

浅析我国兜兰属植物的研究现状兜兰属(学名:Paphiopedilum)是兰科的一类植物,也是我国特有的兰花品种之一。

兜兰属植物生长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

兜兰属植物具有独特的花朵形态,花形似兜帽状,因此得名兜兰。

它们的花色丰富多样,有红色、黄色、白色等多种颜色,花朵细致美丽,具有高观赏价值。

由于栽培兜兰具有一定的困难性,野生兜兰也越来越受到保护和研究的关注。

目前,对我国的兜兰属植物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我国的学者对兜兰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兜兰属植物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对光线和温度有一定的要求。

研究发现,兜兰属植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和适应性有一定的差异,这对于兜兰的栽培和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对兜兰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不同兜兰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并建立了遗传图谱。

研究发现,我国的兜兰属植物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这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兜兰属植物的繁殖和栽培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研究发现,兜兰属植物采用组织培养和种子繁殖的方式都可以进行繁殖,但种子繁殖的成功率较低。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探索了不同的繁殖方式,如离体培养和倍体诱导等技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繁殖的成功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对兜兰属植物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与其他国家的研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兜兰属植物约有80多个品种,而我国只有一部分被研究过。

今后应加强对兜兰属植物的研究,探索其遗传多样性、生态需求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的植物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兜兰属植物及其研究现状*龙波¹龙春林º¹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N o.2004D K A30430&2005D K21006),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C0053M)资助项目关键词兜兰组织培养保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兜兰属植物是兰科中的珍品,被5华盛顿公约6列为Ñ级珍稀濒危物种,有许多种是极具观赏价值的世界级花卉名品;其花期长,花色庄重素雅,花型奇特,其唇瓣状如拖鞋,故有/拖鞋兰0之称。

杏黄兜兰是世界上非常罕见的黄花种类,和硬叶兜兰并称为/金童玉女0,在国际兰花展中屡获金奖。

本文概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对兜兰属植物的研究,着重介绍了兜兰属植物在组织培养、保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理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在杂交育种、种质保存及基因工程等方面均有待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1兜兰属植物的概况兜兰,又称/女士拖鞋兰0、/仙履兰0,是兰科兜兰属(Paphiope dilum)植物的统称。

在拉丁语中,兜兰的属名Paphiopedilum由爱神Paphos和鞋子Pedilon组合而成,即爱神之鞋,以其唇瓣的形状而得名。

兜兰是兰科植物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类群,也是最奇特的观赏兰花[1,2]。

本属植物的花形十分奇特,唇瓣呈兜状,酷似旧时欧洲淑女的拖鞋;背萼特别发达,具有艳丽的花纹。

兜兰与其他兰花明显不同的地方是,2枚能育雄蕊着生在蕊柱的两侧;发达的背萼呈扁圆形或倒心形,在各瓣中最显著。

因此,兜兰以其独特魅力和许多优异特性而备受世界花卉爱好者的钟爱。

全世界约有兜兰属植物66种,近年来发表了10余个新种,总数增加到80余种[3],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1/3以上分布于中国。

杏黄兜兰自传入欧美后,获得近百个美国兰展奖项,热潮至今未衰。

硬叶兜兰曾勇夺世界兰展全场总冠军,惊艳兰坛。

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被并称为/金童玉女0,是兰花中的珍品,备受世人的关注。

然而受盛名之累,中国的兜兰属植物虽然丰富,但由于过度采集、走私出境猖獗以及生境破坏等原因,近十几年来野生兜兰的数量急剧减少,分布区逐渐萎缩,不少种类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

针对野生兜兰受到掠夺性采挖和贸易而导致该类群植物迅速减少甚至灭绝的状况,5华盛顿公约6(即5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6,Convention on Int ernational T 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把所有兜兰属植物列入其附录一名录,等同于大熊猫的保护等级,受到国际社会的严格保护。

2研究进展由于兜兰属植物的奇特性和巨大的观赏价值,不少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兜兰属的分类学、形态学、细胞学、地理学、栽培和杂交育种的工作,并出版了一些专著[4-12]。

现从以下8个方面对兜兰属植物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概述:2.1形态学和细胞生物学唐沢耕司[4]对几十种兜兰进行了形态学的观察和核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类上的讨论,将兜兰属划分成六个亚属。

Braem G J[12]对兜兰属的分类与唐沢耕司的基本一致。

任玲等对兜兰(P.godefroyae St ein)有性生殖全过程曾有过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兜兰胚珠具一层珠被,胚囊发育为葱型,胚乳具二核。

种子成熟时胚柄及胚乳核都消失。

成熟种子只具单层细胞的种皮和一个未分化的球形胚。

单粒分散的花粉包裹于黄色粘性物质中。

推测此粘液可能是花粉鞘类物质,它使得传粉效率更高,但这种花粉团块的结构在兜兰属中是否普遍,在兰#341#科植物系统发育上有何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比较和观察[13]。

孙安慈[14]对兰科植物的兰属、兜兰属及石斛属16个种的叶片及其横断面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

观察发现兜兰属的各个种上下表皮细胞均为多边形,花叶类上表皮细胞表面明显呈乳突状,叶肉有分化;绿叶类呈龟背状隆起,叶肉不分化。

叶表皮细胞形状、表面的突起和纹饰、叶肉分化与否等反映了各属的特征。

叶片形态结构特征也反映了各个种的生长习性,对生长环境的适应。

因此,认为叶片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种、属分类的参考。

2.2组织培养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大规模克隆繁殖,无疑可以减轻对野生兜兰植物的采集压力。

由于兜兰原生种的组织培养较难,杂交种的组织培养相对较易,因此利用杂交种进行组织培养是国外兜兰商品化种苗生产的主要方式。

兜兰与大多数洋兰一样,由于种子的胚发育不完全,在自然状况下需与真菌共生才有极少数的萌发。

国内外对兜兰菌根的研究发展缓慢。

李明[15]曾采用根组织切片法从杏黄兜兰根内分离到13株真菌,其中以镰刀菌和组丝核菌为优势菌。

将组丝核菌JF74, JF75,JF80制成菌剂,施入杏黄兜兰根部,对杏黄兜兰产生了一定的促进生长的效果。

但是镰刀菌对杏黄兜兰是有益还是有害及其作用机理还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的组织培养研究着重于优化培养条件,如外植体的取材、培养基成分和激素的选择试验。

研究发现用杂交种兜兰的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较易获得成功[16-22],而采用无菌种子萌发技术,已成功地获得多种兜兰的无性克隆个体[23-27]。

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兜兰属植物的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尚未见报道。

随着人口增长、环境变化、滥伐森林和耕地沙漠化,一些珍稀的物种以及具有抗虫、病、毒、不良环境潜能的地方栽培品种已经灭绝或濒于绝种。

此外,因植物育种技术的发展,高产品种单一化趋势日益明显,植物遗传基础越来越窄。

因此,利用植物组织和细胞保存种质,所占空间小,基因型稳定,受外界影响小,同时也便于种质交换和转移,防止有害病虫的人为传播。

然而,在兜兰属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方面国内外仍然是空白。

2.3传粉生物学Hans B¾nziger从1990到1994年共花了224小时持续在泰国常绿林里观察紫毛兜兰,发现其周围大约有100种双翅目食蚜蝇,在15个实验对象中有效花粉传播者主要为雌性的Episyrphus alternans,Syrphus fulvifa-cies,Betasyrphus serarius。

紫毛兜兰靠花色和散发出类似尿素的味道来吸引远距离的昆虫,退化雄蕊(可能是模拟一滴蜜汁或露水)引诱近距离昆虫。

当昆虫被吸引时,便着陆于中央一突疣(伪装成栖木),因控制不住而滑入兜内。

为了防止昆虫飞出,唇瓣形成囊状,所以昆虫只能擦过柱头,粘上花药逃出去。

粘稠的花药至少可以持续8周的生活力,但只有8%的植株可以产生蒴果[28]。

刘可为等对杏黄兜兰的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杏黄兜兰的繁育系统是兼具异交和自交的混合交配系统。

杏黄兜兰是一种食源性欺骗的植物,它模仿食源性植物黄花香。

此外,通过检测还发现杏黄兜兰的花粉为脂质;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在花朵开放期内具有同步性,而花粉在柱头凋落后仍具活力,去除了雄蕊可明显延长花朵开放时间[29]。

2.4保护生物学罗毅波等在了解了国际兰科植物研究和保育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国内关于兰科植物保育的研究与国际同类工作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30]。

他们认为兰科植物由于其单个果实内具有成千上万颗种子,因而利用种子进行大规模繁殖就成为兰科植物迁地保护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对兜兰属植物来说,目前组织培养等方法还未取得突破,种子繁殖就成为唯一的规模繁殖的方法[3]。

刘仲健等[31]对梧桐山野生的紫纹兜兰进行了观察,研究了当地的气候、植被、土壤和其他环境因素与紫纹兜兰之间的关系。

观察结果表明,梧桐山地区的紫纹兜兰在次生阔叶林下生长良好;大多数开花的紫纹兜兰均能结果。

因此认为,紫纹兜兰生存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应该是其生境亦即森林的破坏,而不是其自身存在的生物学缺陷。

居群遗传学的研究可以解释植物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空间结构,为制定原地保护策略提供基本数据。

李昂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 hum)和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4个天然群体的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探讨两种兰科植物群体内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结果表明,适时的迁地保护对硬叶兜兰是必要的。

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物种的进化历程和濒危机制,并且能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32]。

# 342 #2.5分子生物学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兰科植物的分类鉴定和品种鉴别,为兰花的分类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也为兰花保护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至今为止,国内外用此技术研究兜兰属遗传多样性的报道并不多见。

Antony V Cox等[33]应用核rDNA的ITS核苷酸序列数据,研究杓兰属、兜兰属、美洲兜兰属、碗兰属、墨西哥兰属的150~170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其中兜兰属的研究包括了中国兜兰属的15个原生种。

研究认为section Parvisepalum应从短瓣亚属subgenus Brachyp-etalum中划出另立一亚属subgen Parvisepalum;而sec-t ion Coryope dilum和sect ion Pardalopetalum应归为一个组section Pardalopet alum。

ITS树状图明确了5个属和各属内种间的亲缘关系,兜兰属的划分与Cribb的传统分类基本一致。

国内也有应用分子标记的报道,孙彩云曾利用RAPD和同工酶分子标记技术来分析中国兜兰种间亲缘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R APD和同工酶两种手段对种间亲缘关系的划分与传统分类大致吻合,同工酶比RAPD的结果更接近传统分类。

兜兰亚属需进一步分组,彩云兜兰、卷萼兜兰、紫纹兜兰及其变种云南虎皮应自成一个组,白花兜兰和同色兜兰的真正的分类学位置应如何确定尚需进一步研究[34]。

2.6系统演化和生态地理王英强[35]分析了国产兜兰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兜兰属植物的系统演化趋势与生态地理环境的关系。

国产兜兰主要分布于热带过渡地区(南亚热带),主产于西南各省区;大多数种类生长于石灰岩山地,多为半附生兰,呈丛生生长;国产兜兰属中最原始的短瓣亚属绝大部分种类仅分布在滇东南地区与贵州、广西连成一片的岩溶地貌的石灰岩地区,而兜兰属中较进化的兜兰亚属大部分种类在本区皆有分布。

这说明滇东南的石灰岩地区可能是兜兰属的起源中心和演化中心,中国的南亚热带地区是兜兰属植物的生态多样性中心。

2.7生理生态G ehring[36]发现茉莉酸会使P.supersuk和P.ton-sum这两种兜兰的保卫细胞关闭。

在5~15min内茉莉酸导致细胞内的酯化上升0.5个pH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