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三峡工程项目管理难点(3篇)

第1篇一、引言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自1994年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经历了长达17年的建设周期,于2003年6月1日实现大江截流,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也为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项目管理难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峡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进行分析。
二、三峡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分析1. 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三峡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建设涉及大坝、船闸、发电、航运、环保等多个领域,技术难度极高。
在项目管理中,如何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提高工程效益,成为一大难点。
2. 项目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专业三峡工程建设涉及水利、电力、交通、环保、地质、建筑等多个领域,项目管理需要协调各个部门、各个专业之间的工作。
如何实现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高效协同,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成为项目管理的一大难点。
3. 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达17年,总投资高达2000多亿元。
在如此长的建设周期和巨大的投资压力下,如何确保资金合理使用、降低投资风险,成为项目管理的一大难点。
4.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风险高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中上游,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风险。
在项目管理中,如何确保工程安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成为一大难点。
5. 环保问题突出,社会影响大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移民搬迁、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等问题。
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成为项目管理的一大难点。
6. 项目管理人才短缺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大。
然而,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人才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如何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成为项目管理的一大难点。
三、三峡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应对策略1.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工程质量针对工程规模大、技术复杂的问题,应加强技术创新,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三峡水利工程施工现状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施工现状分析一、施工现状1.进展情况自1994年开始建设以来,三峡水利工程已经完成了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建设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共计三个阶段。
目前,主坝、水电站、船闸、船闸游船航道、大库区移民安置等重点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目前,主要处于工程验收和设备调试阶段。
2.工程规模三峡水利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总装机容量达到2250兆瓦,年均发电量达到1.1万亿千瓦时。
主坝总长2335米,最大坝高为181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水坝。
3.技术水平三峡水利工程采用了许多国际先进的施工技术,包括混凝土拱坝施工、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等。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方使用了各种最新的设备和工艺,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二、存在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了大量的水库蓄水,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库的蓄水改变了原有的河流生态系统,影响了当地植被和动物的生存。
2.移民安置问题为了进行工程建设,三峡水利工程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安置。
虽然政府提供了相应的安置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一些移民仍然存在生计和生活问题,导致了社会稳定问题。
3.工程质量问题由于工程规模庞大,施工难度大,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一些工程质量问题导致了设备损坏和安全事故,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
三、对策和建议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可以对水库蓄水量进行调整,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可以采取措施加强植被和动物的保护,减少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
2.改善移民安置政策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政策,提高移民安置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适时调整安置政策,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解决移民的生计和生活问题。
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应该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
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施工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可以加强工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之,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的一项重要工程,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正文:一、引言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本文将对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该工程的影响。
二、背景介绍1、工程概述:三峡水利工程是位于中国长江流域的重要工程,包括三峡大坝、船闸和电站等设施。
2、建设背景:该工程的建设旨在解决长江流域的水电需求和防洪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利益分析1、经济利益a:水电发电: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能够为中国提供大量清洁能源。
b:交通运输:建设三峡船闸后,长江航道条件改善,促进了水上交通的发展。
2、社会利益a:水资源利用:工程有效调节了长江水位,提供了灌溉和供水的功能,改善了当地农业和居民生活条件。
b:旅游业发展:三峡水利工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弊端分析1、生态环境破坏: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2、生态系统改变:大坝建设改变了长江的水流和洪水冲击,对下游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导致一些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条件恶化。
3、潜在地质灾害风险:工程建设中,一些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和地震也需要得到重点考虑。
五、对策建议1、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减少工程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2、灾害防范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预测和防范工作,降低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六、结论综合分析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可以看出该工程在水电供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风险等问题。
因此,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灾害防范措施。
附件:1、工程建设规划图2、工程建设进展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水利工程:指为调节、控制、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进行的工程活动。
2、清洁能源: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或低碳能源的能源,不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污染物。
3、环境保护: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和措施。
三峡大坝地基工程建设方案

三峡大坝地基工程建设方案引言三峡大坝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建设于长江上游湖北省宜昌市西南的湖北秭归县三峡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之一。
其地基工程建设对于三峡大坝的安全稳定和长期运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三峡大坝地基工程建设方案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一、地质条件分析1.三峡大坝所处地质背景三峡大坝所在的区域为长江上游,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岩性复杂,地震活跃。
地下水丰富,季节性变化大。
地质构造面广泛分布,包括断裂带、褶皱带等。
地表覆盖层较薄,岩性主要为石灰岩和片岩。
2.地震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周边地区经常发生地震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对地基工程建设和运营存在一定的威胁。
因此,地基工程建设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影响。
二、地基勘察工作1.岩土钻探和试验对于三峡大坝地基工程建设,需要进行详细的岩土勘察工作,包括岩土钻探、岩土试验等,以了解地层构造、岩土特性、地下水情况等信息,为地基工程建设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地质结构勘测地质结构勘测包括对地层的分布、岩性、断裂带、褶皱带等特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勘察,以了解地质构造的情况,为地基工程建设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基处理方案在地基工程建设中,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以确保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地基处理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基加固地基加固工程可以采用注浆、灌浆、深层冻结等方式,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地基排水地基排水工程可以采用水泥浆墙、水平排水等方式,对地基进行排水处理,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基的液化风险。
3.地基防护地基防护工程可以采用岩石挡土墙、防渗板等方式,对地基进行防护处理,以减少地基的侵蚀和破坏。
四、加固大坝基础由于长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加固三峡大坝的地基十分重要。
加固地基的方式主要包括加固基础、改善地基、控制地震等措施。
1.加固基础对于已存在的大坝地基,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主要包括在原有地基上加设加固层、改善地基条件、增加地基承载能力等措施,以保证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浅谈三峡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浅谈三峡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韩延贵(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摘要:三峡水利枢纽从开始提出到竣工运行到现在,关于它的利弊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以及普通国人讨论的热题,虽然以前一直是正面的声音占了上风,但现在随着三峡在运行当中不断出现的一些问题,负面的声音也是不断上涨。
关于三峡的利弊之争道出了三峡的恻隐之痛,同时也反映出三峡本身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生态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由于在三峡建造之初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的结果,同时这些问题使三峡的综合效益大打折扣。
如今三峡已经建成,那巨额的建造资金也已投入其中,我们再讲反对的话也改变不了其存在的事实。
但只要是一个对社会有担当有责任的人,一定会从客观的角度认识三峡存在的问题,给社会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三峡。
关键词:三峡问题社会生态效益On theThree Gorgeswater conservancyand problemsHan Yangui(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Abstract :The Three Gorges Dam was completed from start to run proposed tonow,has been about its pros and cons as well as ordinary citizens and foreign scholars discuss hot issues , although the former has been a positive voice prevailed, but now with the Three Gorges during operation emerging issues , negative voices are also rising.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dispute concerning the Three Gorges Three Gorges compassion tells the pain , but also reflects the three gorges itself complex social , political , ecological and other problems, and these problems are jus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are not adequately demonstrable results , Three of these issues whil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greatly reduced. Today, the Three Gorges has been completed , and that huge amounts of money have been pu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which , we revisit against it can not change the fact of its existence . But as long as there is an ac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people, must be from an objective point of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s of the Three Gorges , to restore a social objective and true China Three Gorges .Key words: Three Social ecological benefits三峡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大的方向归类,主要有六个方面,下面就具体对每个问题做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研究三峡教案:三峡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及其启示

前言自从三峡工程建成以来,作为全球最大的水利工程,其对中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前的各种争议,还是工程建设后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有必要对研究三峡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及其启示进行探讨。
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及结论都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及调研得出的,如果有误,还请指正。
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背景及争议三峡水利工程位于长江上游,起点为湖北宜昌市,止于重庆市秀山县。
它是由多项工程组成的复合型水利工程,包括大坝、水电站、船闸、移民安置、环境保护等。
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解决长江上游三峡险滩的航运、通航、发电及防洪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对于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却存在过多的争议。
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建设费用过高。
三峡工程建设耗资1600多亿元,其中,多项工程如移民安置所需资金并未计算在内。
这比任何一项水利工程的投资都高。
这也使得许多人对于三峡工程建设费用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
2. 生态破坏。
大坝建设后,三峡水库的蓄水量庞大,水位变化范围广,这对原本生长在江边的植物和陆地生态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三峡水库蓄水后还会导致鱼类栖息地的丧失、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3. 社会问题。
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后,大量居民被迫搬离,这对其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工程建设后的变化还涉及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这使得工程建设需要考虑各地的利益。
这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
二、经济效益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面临了多方面的批评,但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却是不可忽略的。
以下是主要的经济效益:1. 水电发电能力大幅提高。
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2000万千瓦,发电量占全国电力总量的11%至12%。
这对于中国的电力产业以及国家能源安全都带来了巨大的益处。
2. 航运能力得到提升。
建成三峡水利工程后,长江上游船舶可从原来的600吨提高为万吨级。
论长江三峡工程利弊

论长江三峡工程利弊论长江三峡工程利弊长江三峡水力枢纽工程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
其水利工程的防洪效益与泄洪能力居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历史上,长江上游洪水频繁,每逢特大洪水,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都要进行分洪,但总会淹没乡村和农田。
而三峡大坝具有强大滞蓄洪水能力,防洪库容近200亿立方米。
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可防止长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数千万亩耕地和数千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发电也产生巨大利益,该工程起初便只考虑发电。
文革后三峡工程被第三次提起,1994年三峡水电站正式动工,其发电量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占全国水力发电的20%。
为国家带来部分财政收入,也解决了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电力供应。
在长江三峡工程筹建开始,便与生态、文物保留等诸多问题相伴。
白鳍豚,我国特有濒危哺乳动物,三峡工程其上千万吨的通航能力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增加了白鳍豚被螺旋桨击毙的事件,同白鳍豚同意珍惜的中华鲟也成了受害者,三峡工程每年蓄水时,会让下游天然水量有所减少,这有可能干扰中华鲟的栖息与产卵。
除水生生物外陆生生物如川明参,因在淹没区内或者建造其他设施而遭破坏……我国是文明古国,而三峡地区富有地方特色,其文物、遗址不可估量,但由于三峡工程淹没范围广淹没地面地下文物、遗址众多,虽有所保护规划但也有一部分文物没入了淹没线以下并且出土几率少之又少。
纵观利弊,个人认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其利大于弊,因采取许多措施,其弊端被缩放,与其利——数千万人民生命安全相比还是较小的。
但在看到其利的一面时也要看到其弊。
防洪: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进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是解除长江中游洪水威胁,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最有效的措施。
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可供电华中、华东以及川东地区。
每年约可替代煤炭5000万吨,可减轻上述地区的煤炭运输压力,并可减轻因火电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中国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基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长江流域的水文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1. 生态系统被破坏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对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大量的土地、森林和湿地被淹没,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水位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使得水位产生明显变化。
长江水位升高,影响了附近的村庄、城市和湖泊,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水位变化也会导致水生物种群的变化,对长江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水质受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带来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对水质造成了不利影响。
建设期间,各种污染物被排放入长江,导致了长江水质恶化。
同时,人类活动和建设施工也会对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二.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问题解决方案1. 改善生态环境为了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必须开展绿色生态建设,推行生态修复工程。
茂密的植被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调节气候,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2. 构筑生态走廊采取创建生态走廊的方式,可以将绿色通道延伸出去,形成生态连通通道,有效地解决了生态问题,实现了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协调与互补。
3. 控制发展规模为了减少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必须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建设规模,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限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规模,以达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
4. 促进科研创新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促进科研创新是必要的。
应成立科研机构,进行生态环保技术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城市。
结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遗产,必须得到严格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0.引言
湖北省主要水利工程设施有三峡水利枢纽,葛洲坝水电站。
其中三峡水利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建筑物由栏江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关键词:三峡水利枢纽,主要问题,措施及对策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概况: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
它是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电站装机总容量l820万kW,年平均发电量847亿kW.h。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电站厂房、船闸和升船机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轴线全长2335m,坝顶高程185m,最大坝高l75m。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两侧为电站厂房坝段及非溢流坝段。
电站采用坝后式,分设左岸及右岸厂房,分别安装l4台及l2台水轮发电机组。
水轮机为混流式,单机容量均为70万kW。
右岸预留后期扩机的6台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kW)地下厂房位置。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布置在左岸。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左岸临江最高峰坛子岭的左侧,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
280m×34m 5m(长×宽、坎上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t。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箱有效尺寸为l20m、18m、3.5m,一次可通过一艘3000t级客货轮或1500t级船队。
1.主要存在问题
1.1生态问题
1.1.1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
这个庞大的工程给库区乃至下游河道沿岸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长江丰富的鱼类资源受到了破坏。
由于河流的动态,河水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的变化,以及符合这些鱼类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改变,都会对鱼的种类、数量产生影响,某些鱼种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数目骤减。
1.1.2对下游河道的冲刷问题
大坝建成之后,下泻泥沙大量减少,长江水变清,流速加快,对荆江河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切割,目前已比建坝前加深了六米。
河水变清不但冲深河床,而且由于荆江多弯道,清水对荆江大堤一侧产生正面冲刷,
将泥沙反向推至另一侧形成堆积,造成江水进一步地弯转加大冲击力;如此数年后荆江河道必然越来越紊乱,那时的冲刷模式不可预测。
1.1.3引发新的自然灾害问题
大坝建成后各种地质灾难频现,尤其是崩岸明显增加,截至2007年9月三峡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4,700多处,其中627处受水库蓄水影响,863处在移民迁建区
1.2.泥沙淤积问题
长江是世界上泥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每年都会带走5到10亿吨的泥沙,尽管水库的泥沙流速难以预测,但专家普遍认为一般情况下每年河流携带的泥沙都将会被大坝截住。
若此种假设成立,长江所携带的泥沙将在100年内填满水库。
1.3.综合效益问题
1.3.1航运效益不高
三峡工程论证报告说,三峡工程二线五级船闸的单线通过能力是每年5千万吨,这是按照每次通过船闸的都是4艘3千吨货船和一艘顶推轮组成的万吨船队计算出来的。
但是到了三峡船闸试航时,三峡船闸可以通过3艘3千吨货船和一艘顶推轮组成的万吨船队。
这就比原来计划的少了1艘3千吨货船,结果是通过能力要减少1/4
1.3.2防洪能力达不到要求
三峡的防洪库容只有200亿立方米,而川江一次洪水下泄量都在几百亿至一千几百亿立方米,汛期会有很多次洪水发生。
要想使用这200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保住下游,重庆等上游地区就将被淹,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这200亿立方米是根本不敢使用的。
所以说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是不高的。
1.3.3发电效益并不很高。
三峡大坝巨大的发电量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与其自身空前的规模和庞大的投资相比,再加上生态,战略安全等存在的问题,其本身的发电效益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高。
1.3.4影响下游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峡在大坝建成后,虽然通过引水灌溉可以保证农作物不受干早威胁。
但由于泥沙被阻于库区上游,下游灌区的土地得不到营养补允,所以土地肥力不断下降。
由此可见长江下游沿河流域耕地肥力持续下降是必然趋势。
2.应对措施:
2.1对水利工程做出合理的规划
在规划水利工程时,眼界要开阔,不能只顾经济利益,要对整个生
态系统的长远利益负责。
在任何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期,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之向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的健康方向发展。
2.2严格审查水利工程建设
在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审查时,一定要对其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对于影响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产等的工程,要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对那些严重影响和损害生态环境的项目要勒令整改,并重新评估和审查。
2.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当水利工程竣工验收以后,不代表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就停止。
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部分进行治理和恢复。
对于项目内的生物圈,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使其尽可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这对于确保该地区内生物的繁衍生息有很大的帮助。
2.4 提高水利工程的排沙,防洪,航运能力
对于累积性淤积河段根据演变情况及时采取疏浚和整治工程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治理。
通过改善汛期水流条件,适时采取工程措施提高航道水深,完善待闸锚地,靠船墩等船闸通航设施,研究提高船舶进闸,移泊效率。
3.结语: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以后主要有以下三点作用
3.1.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峡库区经济落后,人均收入很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亟待开发脱贫。
兴建三峡工程将有巨额资金投入库区必然给库区经济发展带来生对库区工农业生产二三产业的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的振兴城镇建设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2.改善生态环境。
三峡水库能蓄洪水经水库调节后下游枯水流量提高了将近一倍这将对解决华北缺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产生积极的作用。
3.3.推进科技进步。
三峡工程是特大型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它涉及多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
如大型设备制造、专业人才的培训、重大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决策方法、三峡工程中关键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等。
可以预期通过三峡工程的建设实践必将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长江水利网资料室.2006.
[2] 百度文库三峡工程简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