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中医护理常规
面瘫中风痹症的中医护理常规

面瘫得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面瘫即面神经麻痹,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至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口眼向健侧歪斜,闭目不能,口角下垂,面部板滞,麻木,松弛,或耳后疼痛,耳鸣,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等。
可分为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1)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在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不可劳累过度。
治疗期间,鼓励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休息,调整饮食,避免情绪激动与不良因素刺激。
(3)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得劝解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稳定得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获得良好得治疗效果、(4)鼓励患者提高自护得能力:指导患者掌握一些自护得常识。
如:按摩面部得皮肤、扣齿、鼓腮、皱眉;用湿温毛巾热敷面部;避免面部直接吹风,寒冷天气出门戴眼镜、口罩,避免感冒;对年龄小得患者还要做好患者家属得工作,以达到配合治疗得目得。
(5)指导患者自我锻炼,自我按摩①表情动作训练:对镜子进行皱眉、闭眼、示齿、鼓腮、吹口哨等运动,训练时按体操节奏进行,每个动作做二八呼或四八呼,每天进行2—3次、②自我按摩,可按健侧肌运动方向按摩患侧,由于面部肌肉非常薄,按摩时用力应柔软、适度、持续、稳重,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
③湿温毛巾热敷面部,以改善血液循环,每天可进行2-3次。
【健康教育】1 急性期后可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2 夏季避免头部位于风口窗隙处睡眠,冬季注意面部与耳后保暖。
3 指导病人自行对镜按摩瘫痪得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钟,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可对镜练习瘫痪肌得各单个面肌得随意运动。
4 按摩方法用手掌紧贴瘫肌做环形按摩,也可顺瘫肌收缩得正常方向做按摩,手法适宜轻、中风得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中风又名卒中,就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与脑所引起得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得一种病症。
面瘫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药泡脚护理:根据医嘱使用中药泡脚辅助 治疗。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泡脚时间 一般为15-30分钟,每日1-2次
运动疗法护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面部肌肉 锻炼,如咀嚼运动、皱眉、闭眼等。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心理疏导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 理疏导,如放松训练、冥想等。每日1-2次, 每次30分钟
PART 3
健康指导
3
健康指导
定期复查
告知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了解病情 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如有不适,及时就
诊
情志调护
教育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 免焦虑、紧张情绪。可采用放松训
练、冥想等方法调节情志
保持大便通畅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避免面部受寒。可采 用半卧位,减轻局部 神经受压。恢复期可 适当活动,但避免过
度劳累
体位护理
04
05
预防感染
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 防止细菌入侵。做好 皮肤护理,避免感染
PART 2
中医特色护理
2
中医特色护理
针灸护理:根据医嘱进行针灸治疗。施针后 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局部皮肤红肿等情况。 如出现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拔罐护理: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体位和时间, 避免过久或过紧。拔罐后注意保暖,避免受 风
艾灸护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艾 灸。注意防止烫伤,避免过度灼伤皮肤
中药护理:根据医嘱使用中药汤剂或中药膏 方。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 报告医生
耳穴压豆护理:选择耳穴压豆治疗时,应选 择适当的穴位,并定期检查贴敷情况。如有 不适,及时取下
音乐疗法护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音乐, 如轻松、愉悦的音乐。每日1-2次,每次30 分钟
面瘫病中医护理方案

评价周期和频率
评价周期:每周一次
评价频率:每月一次
评价结果分析和反馈
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量表 评价、专家评估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评价。
反馈意见:收集患者及家属的反 馈意见,对面瘫病中医护理方案 进行改进和完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分析 面瘫病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性和 可行性。
调整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反馈 和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确保护理效果最大化。
实施护理措施
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生活习惯,为制定护理方案提供 依据。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中药调理方案,以调节气血、舒 缓神经。
针灸治疗: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和神经的修复。
询问患者是否有 其他并发症或身 体不适
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个性化的中 医护理方案
制定护理计划
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患者的病情、 病因、症状等,为制定护理计划 提供依据。
制定护理措施:根据护理目标, 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中药调 理、针灸治疗、按摩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确定护理目标:根据患者情况, 制定具体的护理目标,如缓解症 状、促进康复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指导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
与患者家属沟通,共同关注患者 的心理需求。
运动护理
每日进行面部肌肉锻炼,如睁眼、 闭眼、鼓腮等,以促进面部肌肉 的恢复。
避免剧烈的面部表情和动作,以 免加重病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定期进行颈部运动,保持颈部肌 肉的松弛,避免因颈部肌肉紧张 引起的面部肌肉痉挛。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引言面瘫,也被称为面肌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面瘫患者的脸部肌肉失去了正常的运动功能,导致面部表情不自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综合疗法,在面瘫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面瘫的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脸部的运动功能。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辨证施治面瘫的发病原因复杂,根据中医理论,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中医辨证有阳虚、气滞、湿热等。
面瘫的辨证施治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1.养血活血方:采用当归、赤芍、白芍等补血活血的中草药,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恢复功能。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的作用;–赤芍:能够活血散瘀,舒筋活络;–白芍:有生津止痛,活血散瘀的作用。
2.理气祛湿方:针对气滞和湿热等辨证,使用柴胡、茯苓等中草药。
–柴胡:能疏肝理气,解郁止痛;–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和胃化湿的功效。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面瘫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调整气血运行,刺激面部神经,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
1.扶阳法:刺激足三阳经的阳经穴位,如阳白穴、合谷穴等,可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阳气。
2.疏风法:通过刺激头部的风府穴、风池穴等,能够疏通脑神经,改善面瘫患者的面肌神经麻痹症状。
中医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作为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瘫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推拿按摩可以刺激面部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恢复面部神经和肌肉功能的目的。
1.拇指轻按法:以拇指轻柔地按压患者的面部,以中医理论中的。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11
(三)情志调理 1、面瘫患者易致紧张或悲观情绪。关心尊重患者,疏导其紧张情绪,鼓励家属多陪伴患
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共同帮助患者正视疾病。
2、指导患者倾听舒心的音乐或喜悦的相声,抒发情感,排解悲观情绪,达到调理气血阴 阳的作用。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1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 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 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 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 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 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技术职称
护士长签字: 15
滑、消炎、营养眼睛的作用,又可以预防眼睛感染。
• 六、护理效果评价
13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 是□ 否□
证候诊断: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其他:
6、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 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12, 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 五、护理难点 • 眼睑闭合不全导致暴露性结膜炎 • 解决思路: • 1.保护眼睛:闭眼、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用眼。 • 2.外出时戴墨镜,睡觉时可眼罩或盖纱布块等保护措施。 • 3.遵医嘱给患者患侧眼睛滴眼药水或涂药膏,既可以起到润
面瘫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面瘫病的中医护理常规面瘫,俗称口眼歪斜,本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本病发病,为单纯性的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
【病因病机】发生面瘫主要因素是素体络脉空虚,风寒之邪或风热热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
【护理总则】祛风散寒,疏筋通络或疏散风热,疏筋通络;热毒炽盛者,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辩证分型】风寒,风热,热毒炽盛三型。
【辩证施护】1.风寒型多有面部受凉因素,如迎风,睡眠时受风,电风扇直接对着一侧吹风过久等。
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脉络,而致病。
除上述一般症状外,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者浮紧。
(1)病室宜整洁,保暖,宜相对偏干爽,日光充足,阴雨及寒冷天气应注意保暖。
(2)注意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出外宜戴口罩,不可迎风。
睡眠时应避免接受风,更不可用电风扇吹风。
(3)中药多以祛风散寒,疏筋通络为主,汤剂宜温服。
(4)治疗疾病期间,少食生冷油腻,寒凉之品。
禁烟酒。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5)急性期宜点按颊车、地仓、阳白、太阳、瞳子髎、承浆、完骨等穴位,配合足三里温针灸,缓解期失眠者点按神门,泪流者点按攒竹、头维。
1(6)热毛巾在患侧热敷,用开水放热毛巾至皮肤能耐受为度,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日两次。
2.风热型风热之邪乘虚侵袭机体而致病。
每每继发于伤风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以后,伴有耳内、乳突稍微作痛。
除上述一般病症外,另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数。
(1)病室宜整洁、舒适、偏凉,适度通风,忌吹“穿堂风”。
(2)糊口起居有常,不可直接于脸部吹风。
出汗后应实时揩干汗液,以免风寒热邪乘虚侵袭。
(3)散风热,疏筋通络为主,汤剂宜适度凉服。
(4)期间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如葱、姜、蒜等,禁烟酒,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之品。
点按颊车、地仓、阳白、太阳、瞳子髎、承浆、完骨等穴位。
风热者加曲池。
(5)热毛巾敷患侧,温度不可太烫,宜感遭到热度为宜。
3.热毒炽盛型热毒之邪侵袭机体而致病。
面瘫的中医护理常规ppt课件

面瘫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 生严重影响,需要及时治疗和护 理。中医在面瘫的护理方面有着 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
面瘫的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面瘫与风邪侵袭、正气虚弱有关,治疗原则为祛风散邪、活血通络、调节 脏腑功能。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综合运用 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进行护理。
禁忌食物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姜、蒜等。同时,避免油腻食物和不易消化 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05
面瘫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训练指导
面部肌肉锻炼
针灸治疗
通过按摩、拍打、鼓腮、吹口哨等动作, 加强面部肌肉的锻炼,促进面部神经的恢 复。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以刺激面部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 复。
贝尔氏麻痹
与贝尔氏麻痹引起的面瘫 相鉴别,贝尔氏麻痹通常 在24小时内自行恢复。
肿瘤压迫
与肿瘤压迫引起的面瘫相 鉴别,肿瘤压迫常伴有其 他神经系统症状。
03
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护理原则
个性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 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
案。
整体观念
面瘫虽局部发病,但与全身气 血、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应整 体调理。
日常保健建议
面部按摩
每天早晚进行面部按摩,促进面 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面瘫症
状。
眼部保护
对于面瘫导致的眼部闭合不全的患 者,应注意眼部保护,避免眼部感 染。
康复训练
进行面部肌肉的康复训练,如抬眉 、闭眼、鼓腮等动作,有助于恢复 面部肌肉功能。
饮食调理与禁忌
适宜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类、豆类等。此外,多吃 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
面瘫的中医护理方案

针灸科专病护理常规面瘫一、中医病名面瘫:即面部肌肉瘫痪,是指在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面神经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面神经疾病。
二、临床表现周围性面瘫:通常表现同侧表情肌(包括额肌)瘫痪。
伴同侧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唾液和泪液分泌障碍,以及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等。
中枢性面瘫:表现病灶对侧眼裂以下的面瘫,常伴该侧中枢性舌瘫(皮质延髓束)和偏瘫(皮质脊髓束受损),见于脑血管病,肿瘤等。
三、辨症分型1.风寒袭络证:常有突受风寒之邪史,急性起病,一侧面部板滞,眼不能合,流泪,口角歪斜;色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弦。
2.风热袭络证:常有患侧耳内耳后完骨及面颊部疼痛及发热,突发一侧面部板滞,闭眼不能,口角歪斜,口干或苦,小便赤,可伴恶风,头痛;舌质红,苔黄干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3.风痰阻络证:发病急骤,口眼 斜,面肌麻木或抽搐,颜面作胀,泪溢痰涎,头晕目眩,纳少腹胀,舌淡苔薄,脉细弱或细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 斜,日久不愈面肌抽动频繁,或见神疲倦怠及面色萎黄无华,舌嫩淡紫,脉涩无力。
四、临症护理(1)口眼歪斜:针刺:迎风,地仓,颊车,下关,翳风,合谷等穴进行针刺治疗,选合谷穴行艾条灸,每日一次。
面部保暖,避风寒。
(2)面部肿痛:面部热敷,每日1—2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3)闭眼不全:护眼,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应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五、饮食指导饮食宜富有营养、可口清淡、易消化半流质或软质饮食,忌辛辣生冷刺激产品。
六、情志调护患者多为突然起病,有些病人认识不足,内心压抑,担忧面容的改变,终日不语,更多的病人却担心预后情况。
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