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体育主题公园建设经验借鉴

国外体育主题公园建设经验借鉴
国外体育主题公园建设经验借鉴

国外体育主题公园建设经验的借鉴

2014年08月12日17:25:00来源:

通过对欧洲、北美洲、亚洲三大区域的体育公园发展现状分析后发现,国外在体育公园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比如体育公园规模标准的制定、活动内容的设置与规划设计手法,都体现出各国建设体育公园的思路。由于国情不同,这些经验是否适用于我国体育公园建设,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验证,但就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来说,仍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为建设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公园做好充分的理论储备。可借鉴的内容有以下四方面:

一、规模标准的制定

美、日都将体育公园纳入本国公园分类系统,并制定相应的规模指标,为计算公园游人容纳量、运动设施数量与占地面积等提供参考,使体育公园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在日本各类公园绿地采用的指标中,对都市基干公园中的运动公园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见表1)。

表1:日本运动公园相关规模标准

资料来源:《中国现代公园——发展与评价》(李敏,1987)

美国1956年颁布的第66号令也对美国体育公园相应的配套标准做出了规定(见表2),其中地区体育公园的服务半径为1200-2400m。

表2:美国社区公园体育配套设施标准

资料来源:美国国家公园服务部和美国森林服务部第66号命令

然而,目前国内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只在其他专类公园中对体育公园的绿化占地比例做出了规定,即“应大于等于65%”,未对体育公园给出详细的量化标准,使得在确定体育公园规模时缺乏指导性依据。体育公园要保证充足的运动场地,绿地率未必能达到65%。因此,有必要对体育公园的绿地率做特殊考虑,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体育公园,应制定不同的绿地率标准,它应该是一个动态指标。定量只能是一种定性标准的补充,解决现有的运动设施占地面积与绿化面积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对于没有条件建设标准运动场的公园,可以适当缩小运动场地规模,按照运动场地基本所需的面积设置。二是直接将运动场地设于绿地上,以节约空间。

表3:公园体育设施配置基本规格一览表

二、选址

德国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在选址上的成功经验让我们认识到,合理选择体育公园的建设地点,对改造场地的不良现状、树立城市形象、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及鼓励市民参加体育运动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体育公园在进行选址时,首先要保证交通便利,以便于居民使用。而且,不应只关注那些现状土壤、植被条件良好的用地,而应该以建设体育公园为契机,改造一些不良用地,提升土地及其周边地区的价值。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日渐扩大,各地城市正纷纷开发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使新区能迅速集聚人气,我们可以参考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的做法,选择那些不利于搞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修建体育公园,以公园的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三、活动内容的设置

国外体育公园在设置活动内容上,充分考虑到当地群众的运动喜好,吸引人们到公园中从事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如英国伊斯特本高尔夫球场公园,它为热衷高尔夫球运动的英国人提供了优质的场所。而喜爱挑战极限的美国人则专门修建赛车体育公园,或将时下流行的游戏类运

动纳入公园中。同时,体育公园中还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游园目的的人的需要设置活动内容,体现人文关怀。

室外体育设施为人们提供了更为自然且形式多样的运动空间,但受季节或天气的影响较大:室内体育设施能避免受之影响,如体育馆不仅能用于举办体育比赛和文化演出,还能用于开设面向普通市民的体育训练班,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而且,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如更衣室、洗浴室、医疗室、宴会厅等都可以设在体育馆中,方便人们使用,但却难以让人们享受自然美景与清新的空气。因此,体育公园中应兼顾建设室内外体育设施,这样将有助于开展长期的、安全的、舒适的体育锻炼活动。

表4:相关体育公园设施配置对比表

资料来源:网络

四、地形设计

法国特拉姆布尔体育公园的地形设计对于一些现状为洼地、凹地的体育公园场地设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将网球场、排球场、溜冰场等体育设施建在中心休息区四周的一系列台地上,利用地形实现功能区域的划分,并且使人们在不同高度地面上都能运动及观景,丰富了运动及感官体验。德国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与日本北神户田园运动公园的地形设计,也是应用起伏的地形作为不同区域间的天然屏障,以减小相互干扰。运动设施也可结合地形布置,如富田林市立综合运动公园中的攀爬设施随地势抬高,为儿童提供了特别的运动体验。可见,体育公园的地形设计不仅是划分空间的一种手段,而且使运动体验更加多样化,这对于提高体育公园的趣味性来讲尤为重要。

国外体育主题公园发展经验(一)——英国

2014年08月12日 17:09:00 来源:

编者按:

体育主题公园是现代城市公园中的一种,它围绕“体育”的主题,向人们提供更为专业、科学、安全、符合运动需求的园林环境。国外的体育公园在20世纪己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相比之下,我国的体育公园建设起步较晚。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成为发展我国体育公园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公园规划设计一

般需立足自身国情,以符合本国人民需求为目标。通过分析国外体育公园的发展现状,借鉴先进设计理念,将有助于探索适合上海乃至我国体育公园发展的规划设计方法。

欧洲体育公园在延续了自然式风景园林特征的基础上,以英、法、德为代表体现出各自的一些设计理念。其中英国18世纪的自然式风景园林曾对当今欧洲景观面貌的形成产生过极大影响,这促使大多数欧洲城市公园都呈现出自然、开敞、大面积的草坪或水面以及地形起伏的公园骨架。

(1)结合公园布置体育设施——英国摄政园

在英国,草地和铺设了地被植物的林中空地,多被用作娱乐和体育运动场,加之温润的气候使草坪长期保持良好的长势。因此,英国公园中大面积的草坪为人们提供了天然的室外运动场地。如摄政园(Regent Park)中央的草坪提供了橄榄球、垒球、足球、板球、长曲棍球等运动的场地。围绕公园的草坪、湖泊、山坡布局了不同长度以及类型的健身步道,供锻炼者选择。

摄政园原为皇室猎场,1817年至1828年由约翰?纳什设计为摄政王行宫,但后来仅完成部分别墅,现在是伦敦最著名的公园之一。公园占地166公顷,是伦敦最大的可供户外运动的公园。在伦敦,摄政园属于规模仅次于海德公园的综合性公园,主要是利用公园的公共空间资源设立了体育设施,供大众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多结合自然,以露天的形式为主。但英国的体育公园主要的运动场地以室内居多,体现出体育公园在运动场地设置上有别于普通城市公园的做法。

图1:摄政园宏观区位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图2:摄政园平面及体育设施分布示意图

图片来源:网络

图3:摄政园健身步道布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网络

(2)英国体育公园——Gosling体育公园等

建于1959的英国Gosling体育公园,占地50英亩(约20.23ha)。公园内除了露天足球场和滑雪场以外,其余均为室内体育设施,包括SPA、健身房、田径与自行车场地、壁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及体操房等,另外还有儿童游戏、餐饮、医疗、会议、洗浴、洗车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公园不仅满足了游人体育锻炼、体育保健和游戏的要求,也为人们开展其它休闲活动提供了条件。Gosling体育公园与其

说是一个公园,不如说是以体育建筑为主的,集体育、休闲于一体的体育休闲中心(Sports and Leisure Complex)。

图4:Gosling sports park宏观区位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图5:Gosling体育公园设施布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对比英国Cavendish体育中心(Cavendish Sports Centre)可以发现,英国的体育公园与体育中心无论从活动内容、服务设施还是经营方式上都极为相似:许多体育活动均在室内开展,减小了天气条件对体育运动的影响;更衣、洗浴、医疗、保健等一系列服务为运动者提供了便利和安全保障:另一些活动则是针对不同年龄、性别、使用目的的人设计的,如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安排的活动、女性休闲活动、儿童体育课程、婚庆、夏令营等,在活动内容的设置上体现出人文关怀。

表1:Gosling体育公园与Cavendish体育中心设施对比表

资料来源:网络

因此,英国的体育公园更偏向于以体育中心形式出现,公园的气氛较弱,这与英国本土公园已经有大量的露天运动草坪有关。普通城市公园为居民提供了充足而灵活多样的户外运动草坪,而标准化的运动场地在体育公园中得以补充。

可见,英国在对体育公园进行定位时,客观分析了本国体育运动场所的现状特点及未来需求,通过在体育公园中修建大型体育建筑,使得英国的体育设施在室、内外全面发展、连成系统,避免了重复建设而造成浪费。

除了考虑到性别、年龄、使用目的等因素,英国的体育公园也无不体现出对残疾人的特别关怀。园内所有草坪区、停车场、更衣室、洗浴室、网球场、跑道等都面向残疾人开放,他们还能在公园中举行运动会。例如,英国伊斯特本(Easthoume)的体育公园为了给残疾人提供充分的运动条件,还限定时段专为残疾人开放。此外,在运动项目的设置上,英国新城市的绿地规划标准中要求:“运动场中可进行的体育项目因地而异,各地区应根据当地人民的运动喜好设置体育项目”。这在设计体育公园时也有所体现。例如,起源于苏格兰的高尔夫球运动,在整个英国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位于英格兰伊斯特本城南的高尔夫球场公园(Easthoume Golfing Park)将高尔夫球作为公园的主要运动项目,使爱好这项运动的人们实现了在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就能打高尔夫球的心愿。这种以群众运动喜好为依据的设计思想,让英国的体育公园做到物尽其用。

图6:伊斯特本体育公园区位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图7:伊斯特本体育公园布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3)英国体育公园特点小结

总体来说,英国体育公园的规划设计十分注重与本国现实国情相结合,在充分了解人民运动需要的基础上,适时建设室内运动场所,开办体育俱乐部,并建设以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为主题的体育公园,从而提高了运动项目的丰富度与趣味性。它能吸引更多的人到体育公园中来,其中也包括残疾人。限定时段为残疾人开放的做法,体现了英国体育公园设计人性的一面。这些都值得国内体育公园规划设计所借鉴。

国外体育主题公园发展经验(二)——美国

2014年08月12日 17:15:00 来源:

编者按:

上一期主要介绍了英国主题公园的发展经验,本期将重点介绍美国体育主题公园的发展经验。

北美洲隶属于西方文化体系,崇尚创新和冒险精神。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体育公园,同样体现出对新型运动项目以及极限运动的热衷。在美国,赛车体育公园(Motor Sports Park)和极限运动公园(Extreme Sports Park)屡见不鲜,由于极限运动对场地有特殊要求,而且需要较高运动技巧,因此,专为这一类人群设计的体育公园,成为了他们提高运动技能、交流运动心得、开展比赛和表演活动的优质场所。

(1)设置了体育设施的综合性公园——中央公园

中央公园总面积340公顷,号称纽约“后花园”,以第59大街(59th St.)、第110大街(110th St.)、5路(5th Ave.)、中央公园西部路(Central Park West) 围绕着,中央公园名副其实地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岛的中央。中央公园的设计师考虑到纽约人喜爱在大自然环境中运动的特点,在园中设置了许多体育活动设施,公园的发展适应了当代各项文化娱乐及体育运动的需求,中央公园从此成为纽约人开展体育活动的大本营——人们穿着各式运动服,随意地或有组织地进行练习和比赛。

图1:中央公园宏观区位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图2:中央公园布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2)特色项目突出的体育公园——Hollywood Paintball Sports Park

在美国,有一些体育公园是以某一项运动作为公园主推的特色项目,如Hollywood Sports Park的painthall(一种类似野战游戏的现代体育项目),同时设有其他传统运动设施,如足球场等。可以说,美国的体育公园对某些运动项目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公园的主题特征也因运动项目的不同而更加鲜明。

图3:Hollywood Sports Park宏观区位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图4:Hollywood Paintball Sports Park设施布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3)垃圾场上的体育公园——Danehy Park

Danehy Park在很久之前曾一直都是堆放固体垃圾、废旧建筑物残骸的地方,无人治理。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激增,居住密度加大,对于这样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城市委员会决定改变现状,将其建设成为一所大型的公园,以缓解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1983年,以CDM(Camp Dresser & McKee)公司为首的设计小组对这一片绿地进行了重新规划,使其功能多样化。直至1990年,这座名为Danehy Park 的公园正式向公众开放。目前,这座面积55英亩的公园内包括3个垒球场、3个英式足球场、1个综合运动场和其他的开放空间。公园还特地设置2.5英里长的漫跑道和脚踏车车道。

图5:Danehy Park宏观区位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图6:Danehy Park设施布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美国体育公园建设特点小结

美国的体育公园在规模指标、规划布局、园林设计等方面也显现出一些特点:

(1)服务半径与面积系数较小

美国的城市公园系统规划主要由国家游憩与公园协会(National Recreation and Park Association一一NRPA)负责,全美各州、各城市可以在NRPA制定的总体标准下,体育公园初步研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修改。针对城市中的体育公园,美国各类城市公园规模指标中有明确规定:体育公园的服务半径在0.8-1.6km之间,且20分钟内可达,适宜用地规模4.8-20ha。

表1数据反映出美国体育公园的规模以及分布的特点。公园面积一般不超过20ha,按照面积系数5㎡/人,20ha的面积服务于4万人,相当于中国一个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公园的服务半径较小,附近居民只需短短几十分钟内就能到达附近的体育公园,使用极为方便。

表1:美国各类城市公园规模指标

资料来源:《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编写组,1982)

(2)运动设施布局紧凑,绿化面积较少

从面积为8ha左右的体育公园布局情况看来,园内的运动设施密度较大,运动场地之间连接较为紧密,仅以简单的绿化带相隔,总体园林景观较单调。例如,Hollywood体育公园以现代游戏区为全园中心,四周紧密连接一系列运动场地,布置紧凑,有的运动设施直接置于草坪上。园中除野餐区有较多绿化外,其余地段均只有少量的绿化,乔木尤其是行道树数量较少。

(3)园林设计契合运动项目特征

在美国的体育公园设计中,一些细节处理流露出了设计师对运动场地周边环境的精心思考。迷你高尔夫球场在美国各大体育公园中十分常见,由于场地有限,迷你高尔夫球场很难实现标准高尔夫球场开阔、地形多变且植物景观丰富的效果。然而,设计师通过将低矮的灌丛状植物植于石砾之上,使人联想起丘陵景观:在场地内嵌入一方池塘,再现了自然环境中的水洼:利用绿色塑胶地面与白色砂石相接的铺装效果,模拟了高尔夫场草坪与砂地。沙滩排球场周边种植棕榈植物,烘托出浓郁的热带海滨氛围,躺在凉爽的茅草亭中,更让人犹如亲临海滩一般。而小轮车(BMX)场地则选用造型简单、质感粗硬的植物加强了粗犷、狂野的感觉,场地中间低矮的地被、裸露的砂石,与崎岖不平的车道相呼应,重现了在野外挑战小轮车的真实感。

(4)室外运动设施居多,运动项目反映运动流行趋势

美国体育公园的运动设施主要在室外,而且运动项目大多是时下流行的休闲游戏,室内一般是一些用于聚会的活动室,如Hollywood体育公园中并没有设置太多传统的球场或田径场,而是开展快速球运动、战斗类游戏、现代流行游戏、攀岩、赛车等新型运动,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和挑战性,体现出美国体育公园在运动项目的设置上注意结合市场和人们的需求,积极开发新的活动内容,突破传统体育公园建设模式。

国外体育主题公园发展经验(三)——日本

2014年08月12日17:20:00来源:

编者按:

上两期主要介绍了英国和美国主题公园的发展经验。本期将重点介绍日本体育主题公园的发展经验。

日本作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体育公园的建设方面也走在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前面。早在1933年,日本有关各类城市规划和公园规划的技术标准就己颁布。公园按照其功能分为运动公园、自然公园、近邻公园和儿童公园等。

在日本,体育公园称为运动公园,它在充分考虑到居民体育运动的需求实际和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以各种运动设施为主,同时考虑修景设施、广场、自然步道等,对保持城市公园环境设施进行规划。运动公园可以进行正式体育比赛或者开展地区青少年等娱乐体育活动,同时也考虑到游园等要素的配置。

日本运动公园建设历程

1956年,日本历史上第一部《都市公园法》制定了运动公园的有关标准:“每隔5-10km就有一处运动公园,面积从15-75ha不等”。与美国体育公园的规模指标相比,日本的体育公园的服务半径和面积都较大一些,这与公园中修建大量的体育场馆建筑有一定关系。

日本运动公园的建设历史较早。为满足当时举行全国运动会的需要,运动公园趋向于对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例如,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山梨县小漱运动公园,内设有体育馆、武道馆、滑冰场、球场、辅助球场、棒球场、网球场、游泳池、攀登场等众多体育场馆设施。同期,以维持并增进国民身心健康为目的的“健康运动公园”建设推进事业也被首次提出,与通常的运动公园不同,它设有供高龄者或不太运动的使用者使用的较小规模的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快捷的使用,并考虑到任何时候都可以方便使用的设施及管理运营内容,体现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这对老龄化现象严重的日本来说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2000年前后,体育公园的游览休憩功能变得更加突出,显现出综合性公园的特征。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的日本体育公园发展过程来看,因社会需要的转变,修建体育公园的目的以及公园的功能也随之变化,从而引起形式上的变化。以体育场馆为主的体育公园,方便高龄者或不太运动者使用的健康运动空间,或体育运动场与自然公园相结合的体育公园,都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表现。透过这一现象让我们认识到,体育公园的规划设计不应局限于固有的思维模式, 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当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体现时代特征。对于地形的利用亦是如此,只有因地制宜,才能设计出各具特色的运动空间。

2000年后日本运动公园案例

(1)体育馆与自然公园结合的体育公园

1998年开放的新泻县运动公园,集大型体育场馆与自然公园于一体。体育运动场所主要包括体育场、多功能运动广场和草坪,而在自然公园中,人们能够野餐、赏花、学习和观察植物和昆虫或是漫步于运河边。林荫道、花坛、修景池等造景元素广泛应用于体育公园中,体现了体育、文娱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共融。

图1:新泻县运动公园宏观区位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图2:新泻县运动公园内部布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2)设计巧妙的体育公园——富田林市立综合运动公园

这一时期的体育公园规划设计,还体现了对地形的巧妙利用。富田林市立综合运动公园中的攀爬设施随地势抬高,加大了运动难度,使儿童在不断挑战的过程中锻炼体质。

图3:富田林市立综合运动公园宏观区位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图4:富田林市立综合运动公园内部布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北神户田园运动公园

建于2000年(平成12年)的北神户田园运动公园,四周群山环绕,园中地势多变,起伏的地形将运动场划分于不同的空间。

图5:北神户田园运动公园宏观区位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图6:北神户田园运动公园内部布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国内外主题公园发展历程策略分析详解

国内外主题公园发展历程策略分析 全球主题公园在近20年经历了快速发展:据统计至1990年,全球大型主题公园达到225家,年游客量约3亿,营业收入达到约80亿美元。到2005年,全球主题公园的数量、游客量和收入分别增加了约50%、80%和100%。 一、主题公园概述 主题公园是一种以游乐为目标的拟态环境塑造,从游乐园演变而来。17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以绿地、广场、花园与设施组合再配以背景音乐、表演和展览活动的娱乐花园,被视为游乐园的雏形。 现代的主题公园是一种以游乐为目标的模拟景观的呈现,它的最大特点是赋予游乐形式以某种主题,围绕既定主题来营造游乐的内容与形式。园内所有的建筑色彩、造型、植被、游乐项目等都为主题服务,共同构成游客容易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的线索。 传统旅游产品给旅游者带来的是常规的游览观光以及休闲度假的感受和体验,而主题公园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带给游客的则是新颖、全方位、综合性的休闲娱乐感受和全新的生活体验。人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找到了开心、刺激、惊险、奇特的感觉,这是传统的旅游产品服务形式无法比拟的。 二、主题公园是公众娱乐需求和文化需求的产物 主题公园是近60年由游乐公园发展出的新概念,而1955年建立的迪士尼乐园则标志着主题公园的诞生。游乐公园发展已有500年历史,整体发展分为4个阶段:(1)1583年–1850年,起源:人们对公众娱乐、社交诚、公共教育的需求; (2)1850年–1920年,黄金年代:工业技术发展带来交通便捷和骑乘系统的创新,经济发展带来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增多; (3)1930年–1950年,衰退期:人口由城市向乡村转移,电视机出现成为新娱乐需求; (4)1950年–现在:同时实现文化需求和娱乐需求,是文化创新、技术创新、需求升级的结果。 从游乐公园到主题公园的历史来看,游乐公园的发展主要来自于公众对娱乐的需求。而公众的娱乐需求来自于3个方面: (1)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公共交通建设:吸引外来人口; (2)居民多余可支配收入:带来消费意愿; (3)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带来设备和技术创新。对于主题公园来说,其发展还多了一个公众对文化的需求。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案例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 设计案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邵文晞



1 2 3 4 5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国外绿 建筑发展 国外绿色建筑特点介绍 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 巴克雷卡德总部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6 7 8 9 10
吉巴欧文化中心 吉 欧文化中 建筑通风借鉴案例 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厦 墨尔本政府办公楼 森斯伯瑞英国大型连锁超市
2008-11-4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的提出
一九八一~一九九九 年来NASA所测得的 地球南极臭氧层破洞 日渐扩大的情形

绿色建筑的提出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 与会者第 次明确提出了 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 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 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 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准
世界各国的绿色标准情况
Eko Profile Promis E BREEAM ESCALE Eco Effect Eco Quantum E-top LEEDLEED -Canada, GBTool BREEAMBREEAM-Green Leaf LEED
GOBAS
HKHKBEAM
CASBEE
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第 一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NABERS SBAT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以西安为例,重点介绍了西安城市公园的发展、改造以及在改造当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对城市公园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对城市公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方便我们对未来城市公园建设时有所把握,同时也对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时有经验可以借鉴。关键词城市公园西安市城市公园改造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公园的起源 世界造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而公园的出现却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业盲目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用地不断扩大,使人们越来越远离了自然环境,特别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工人阶级,生活环境更为恶化。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资产阶级对城市环境进行了某些改善,把若干私人或专用的园林绿地化作公共使用,或新辟一些公共绿地,称之为公共花园和公园。1843年,英国利物浦动用税收建造了公共可免费使用的波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中国的城市公园产生和发展 对于中国城市公园的产生、兴起和发展,可以从上海这一中国近代繁华都市发展中的一斑而窥全貌,在1840年以前,和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上海的园林是以寺庙园林、私家花园的形式出现,即古典园林,有豫园、古猗园、醉白池、秋霞圃、曲水园等。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纷纷入侵,在我国开设了租借。殖民者为了满足自己游憩活动的需要,把欧洲的“公园”也引进我国来。1868年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建造的“公花园”(现黄浦公园)就是最早的一个。名之为“公”,却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园规”,直到1928年7月1日才对华人开放,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明目张胆的侮辱,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公园”并不是“公用”。之后,殖民者又陆续在上海建立“虹口公园”、“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极斯非尔公园”(现中山公园)等,都是供外国殖民者和“高等华人”打网球、棒球、高尔夫球等活动和散步、休憩游乐的场所,其格局主要是英国风景式或发过规则式,有大片草坪、树林和花坛,极少建筑。这些公园,在功能、布局和风格上反映了外来的特性,对以后我国公园的形态发展模式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对人民文化休息活动的关心和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视,使公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各个城市扩建、改建和新建了大量的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游憩、社交、锻炼身体、文化娱乐、获取自然信息和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园的类型也逐渐增多,有满足人们多种需要的综合公园,有性质比较单一专类公园,如儿童公园、纪念性公园、名胜古迹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文化公园、森林公园、青年公园、科学公园、体育公园等,还有各式各样的公园绿地,如社区公园、滨水绿带、街头小游园等。目前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观念的转变,又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题性公园。同时在公园内容和设施方面也在不断充实和提高。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 下面以我们熟知的西安市为例,探讨西安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现状,以及在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政策。 西安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现状 城市公园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会出现开发建设的新型城市公园,也会产生物质老化的城市旧公园,其发展过程即是建设的历史,同时也是公园改造和更新的历史。对老公园的改造是城市公园体系密钥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园体系健康良好的持续发展。西安的城市公园建设在20实际九十年代钱发展较为缓慢,自1922年建立首座公园莲湖公园至1990年才发展到15个,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迅速增长,至

特色小镇湖南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案例分析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坐落于长沙县果园镇西北部,接近长沙市三环,处在长沙县“一心三片”中经济核心区东北部,距长沙县城10分钟车程,距市区25分钟车程。是以浔龙河1.4万余亩原生山河资源(包括近8000亩山地,2000余亩水域,以及4800余亩建设用地)为基础,结合全球最前沿的小镇规划与本土人文风情而打造的世界级田园综合体,旨在为湖南呈现一个既生态环保又原味浓情的理想小镇。 项目依托生态农业基础,充分结合政府PPP模式,围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宜居城镇来营造乐农、慢游、宜居的生活之境,形成了以景观农业+旅游产业+生态居住为产业核心,以颐养产业、第二居所、亲子产业、文创产业、农业产业为辐射产业的整体布局规划。

建设成就: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公布190个宜居示范小镇和575个宜居示范村庄中,湖南长沙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被纳入第四批宜居示范村庄之列,成为湖南农村“公共工程建设”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城乡一体化探索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成功案例。 案例意义:浔龙河生态城镇模式,是棕榈股份“穷山恶水如何变成青山绿水,青山绿水又如何成为金山银山”的成功范例。项目按照“政府推动和监管、企业市场运作、基层组织保障、群众参与决策”的方式,通过村民集中居住促进公共服务集中推进、环境集中保护和资本集中下乡,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有机融合,形成新型农村社区,既实现了当地村民就地城镇化,又打通了城市居民下乡的通道;通过土地集中流转,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山水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现代休闲旅游和小城镇商居开发建设的一、二、三产业,促进村民就地就业,进而形成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项目基础条件 1 地理区位 项目位于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区位优势明显,接近长沙市三环,处在长沙县“一心三片”中经济核心区东北部,距长沙县城10分钟车程,距市区25分钟车程,距黄花国际机场25分钟车程。

城市公园的设计.

一、综合公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规则式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对称,多用几何形体,比较整齐、庄严、雄伟、开朗。如北京中山公园。 2)自然式布局。完全结合自然地形、建筑、树木的现状、环境条件和美观与功能的需要灵活布置。可有主题与重点,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3)混合式布局。根据公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布局形式,以取得不同的景园效果。 2、功能分区及绿化设计 1)文化娱乐区。公园中的“闹”区,是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园中建筑多集中于此。设计时应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可利用树木、山石、土丘等加以隔离。文化娱乐设施应有良好的绿化条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尽可能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投资少、效果好的景区景点。 2)安静休息区。公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可根据地形分散设置,选择有大片的风景林地、较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山、谷、河、湖、泉等)。区内园林建筑和小品的布局宜分散,密度要合理,体量不易过大,应亲切宜人,色彩宜淡雅不宜华丽。 3)儿童活动区。公园中专供儿童游戏娱乐的区域,相对独立,不可与成人活动区混在一起,位置应尽量远离城市干道,避免汽车尾气和噪声的污染。区内建筑、设施的造型和色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区内应以广场、草坪、缓坡为主,不宜有容易发生危险的假山、铁丝网等伤害性景观。 二、动物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自然式布局。利用动物园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地势,模仿动物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其中布置各类动物的笼舍,是较为理想的方式。如杭州动物园利用地形、地势布置动物笼舍,创造出模拟各种自然景观的意境。 2)建筑式布局。在用地范围内,用一系列的笼舍建筑组成动物展览区,自然绿化面积少。这种布局形势一般在小城市,动物品种数量不多情况下采用。 3)混合式布局。根据动物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自然式或建筑式布局形式,如北京动物园。 2、绿化设计 动物园的绿化设计从总体上将要以创造适合于动物生活的环境为主要目的,仿造各种动物的自然生活环境,解决异地动物生态环境的创造与模拟,如可在狮虎山园内多植松树,熊猫展区多栽竹子等。同时动物园的动物展览区绿化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创造适合动物生活的绿色环境和植物景观。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包括遮荫、防风沙、隔离不同动物间的视线等;创造动物野生环境的植物景观,以增加展出的真实感和科学性。如北京动物园采用代用树种的方法,用适应北京地区生长的合欢,代替我国南方的凤凰木,用青桐代替产于热带的梧桐科苹婆属植物。 2)不能造成动物逃逸。如在攀援能力较强的动物活动场地内植树,要防治动物沿树木攀登逃逸。 3)有利于卫生防护隔离。隔离一些动物发出的噪音和异味,避免相互影响和影响外部环境。 4)植物品种的选择。应有利于展现、模拟动物原产区的自然景观。 5)动物运动范围内植物品种的选择。应种植无毒、无刺、生长力强、少病虫害的慢生树种。尽管野生动物本能地具有识别有毒植物的能力,但也要注意植物的配置。北京动物园就曾发生过熊猫误食国槐种子而引起腹泻的事故。 6)在动物笼舍、动物运动场地内种植的植物应考虑保护植物的措施。 - 三、植物园规划 1、植物园的类型 植物园按其性质可分为综合性植物园、专业性植物园。 1)综合性植物园。是指其兼备多种职能,即科研、游览、科普及生产的规模较大的植物园。目前,我国这类植物园有归科学系统,以科研为主结合其他功能的,如北京植物园(南园)、南京中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华南植物园、贵州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植物园等。有归园林系统,以观光游览为主,结合科研、科普和生产的,如北京植物园(北园)、上海植物园、青岛植物园、杭州植物园、厦门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等。

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 总论 (3) 1.1项目概况 (3) 1.1.1项目名称 (3) 1.1.2建设性质 (3) 1.1.3拟建地点 (3) 1.1.4建设内容及规模 (3) 1.1.5投资规模 (4) 1.1.6建设期 (4) 1.1.7资金方式与筹措渠道 (5)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5) 1.3研究范围与工作概况 (6) 1.3.1研究范围 (6) 1.3.2工作概况 (6) 1.4项目开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1.5结论与建议 (9) 1.5.1结论 (9) 1.5.2建议 (10) 2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 2.1投资估算依据 (12) 2.2投资估算 (12) 2.3资金筹措 (18) 3 财务和经济效益分析 (19) 3.1财务评价依据 (19) 3.2收入支出预测 (19) 3.2.1收入估算 (19) 3.2.2成本估算 (21) 3.3财务评价 (22) 4 结论与建议 (30) 4.1结论 (30) 4.2建议 (31)

1 总论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市体育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和调整控规后,将调整控规后的接待中心地块炳M11-C/2009调整为住宅用地。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市体育公园项目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拟建地点 ***市炳三区 1.1.4建设内容及规模 (1)建设内容 本项目规划了该区域内炳M11-C/2009、炳M14-C/2009和炳M16-C/2009三个地块。其中,炳M11-C/2009地块面积2.76公顷,主要用作住宅开发;炳M14-C/2009地块面积6.61公顷,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羽毛球馆、网球馆、多功能场馆、地下及半地下车库、室外篮

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李海龙 引言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瑞典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曾是一个城市的低碳、生态、绿色发展是解决资源能源危机、 空气污浊、水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国外很多国家都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公共政策来推动和污染严重,甚至不能在湖中游泳的工业 引导城市发展,并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我国很多城市城市,但经过一系列努力已成为世界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空气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问年被欧洲经济学名的生态城市。2007 题困扰,也存在看病难、就业难、房价高、环境差、食年被2010人智库评为全球宜居城市,品安全、缺乏特色等问题,亟需转型发展。在国家可持委员会授予“欧洲绿色之都”称欧洲 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战略引导下,各地均提出建设生态城德哥尔摩在能源、交通、资源号。斯 市的发展目标,并在最近几年陆续开始了实质性建设,等领域均有突出表现。回收利用 特别是生态新城建设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速度快的年在能源方面,该市自上世纪50 特点。但由于理念、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以来利用电加热系统逐步取代燃煤代 系统的标准体系,部分项目存在理念和技术的偏差而受油锅炉为商业和住宅楼宇供热,和燃到专家和公众的质疑。区的居民采用海水制冷系统调部分地 为了解国外生态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主要做法,吸取建筑规范规定所有新建建筑节室温。其成功经验,本文通过部分国外典型生态城市的研究,平/大使用量一次能源最 100千瓦时分析其建设特征,以期对国内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方米,并大力的用源利用要求60%能改造。城市能 源消费要来自能电量和20%的一次 的家庭购买可再生能源。该是有 12% 源产生的电力,独立认证的由可再生能 气可用于居民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沼 做饭。 在交通方面,斯德哥尔摩通过一系 列创新措施来实现绿色交通。首先,在 市中心建设功能混合的生态住区来减少 出行需求,降低私家车使用;第二,通 过改造街道来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建 设轨道交通,增加通勤公交运量,使每 平方公里城市用地的步行和自行车道长 公里,人均专用自行车道达到4度达到 米;第三,在市中心易引起交通拥堵1 欧元的通行税,的地区征收每天最高6

公园发展历程修订稿

公园发展历程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现代园林—公园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历史的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从有关记载,我国的古典园林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营,只不过是作为历代帝王、贵族等少数统治阶级享乐的场所。 如在奴隶社会的周代,就有周文王的“灵囿”,方七十里,养百兽鱼鸟,供帝王游牧取乐。到了封建社会的秦代,在公元前218年于咸阳渭水之南兴建了“上林宛”,周围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苑中有涌泉,有怒瀑,还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 到了汉代,“上林苑”相续扩大,分区豢养动物,栽培它地的名果奇树达三千余种,其规模和内容都相当可观。三国时,魏文帝“以五色石起景阳山于芳林苑,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吴国的孙皓在南京“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功役之费以亿万计”。晋武帝司马炎重修“香林苑”,并改名“华林苑”。到南朝,梁武帝又重修齐高帝的“芳林苑”,“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北朝在盛乐(今蒙古和林格尔县)建“鹿苑”,引附近武川之水注入苑内、广几十里。 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在洛阳以西建造“西苑”,周围二百里,其规模虽然没有“上林苑”大,但内容却有过之而不及。苑内造海,周十余里,海中有三座神山,高百余尺,殿堂楼观极多,山水之胜,动植物之多,都是极尽豪华。

到了唐代,在西安建有宫苑结合的“西内”、“东内”、“芙蓉苑”及骊山的“华清宫”,面积虽不算大,但苑的内容和造园的意境却有了新的发展。在宋代有着名的“寿山艮岳”,周围十余里。元代建“万岁山”,明朝建”西苑”,清代更有占地八千四百多亩的热河避暑山庄,以及世界文化史上着名奇迹“圆明园”等。 唐宋在以往造园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一代新风,达到了新的境界。它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我国明清园林艺术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明清(1368~1644~191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至清朝特别是乾隆、慈禧挥金如土、奢侈豪华,大造离宫别馆。在风格上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水山宫苑和山水建筑宫苑的特点,同时进一步有所发展。这一时期特别是在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由于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使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格,自成一体。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园林艺术,自唐朝已传入朝鲜、日本。特别是在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至今,它更成了五大州的朋友们想往的游览胜地。

体育主题公园设计说明

九州体育主题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 1 兰州市九州体育主题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说明第一章印象篇Impression 区域位置及用地规模宏观区位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是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中观区位九州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离兰州市较近距城区中心仅5公里开发区东侧是风景秀丽的五一山南边是着名的白塔山公园西侧是有名的九州台区内环境优美自然地貌相对平缓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微观区位本次规划区位于天沁山庄和五金仓库以北、九州开发区东出口道及兰州北山林场以南、109国道以西、五一山西坪以东的九州区域该片区是兰州市实施中心城市向黄河北岸拓展战略的重要区域距市中心约3公里交通便捷区位条件优越。用地规模规划用地面积2500亩左右。规划编制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突飞猛进竞争日益激烈。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城市的作用日益突出。国家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城市竞争力上。因此在全球化下城市要实现最优发展必须扬长避短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制定竞争和发展战略。由于历史文化机电和天然赋存的原因盐场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这里旅游资源稀缺度高密度大多样性强旅游发展潜力巨大。虽然旅游市场的前景广阔但丰富的资源优势尚未成

为本区域的支柱产业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其他第三产业尚 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为此打造城市吸引点提高城市竞争力势在必行。“兰州市九州体育主题公园”项目作为兰州市大型项目的建设将大幅度提升兰州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影响力成为兰州市对外的重要窗口。。项目意义1.3.1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兰州市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及支柱产业的形成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兰州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性城市有利于打造兰州品牌城市 有利于塑造城市个性有利于吸引广泛的关注。规划编制目标九州市综合体育公园是以大型儿童公园、体育公园、兰州市警察学校特警训练基地及基础配套设施商业开发等 项目为主要建设内容同时本项目为多功能复合体以休闲、度假、健身为题材充分利用项目区独特的地理、交通、资源环境兼顾餐饮、旅游、娱乐为一体的适应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化综合性体育公园。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兰州市盐场地区规划》2004——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典型案例 (一)巴西库里蒂巴 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同时。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

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小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总之。目前该城市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这就使得库里蒂巴市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首位,但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拥挤。 二是实行垃圾回收项目。库里蒂巴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涵还体现在其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其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其中库里蒂巴较为著名的环境项目是1988年实行的1:1号为“垃圾不是废物”(garbage is not garbage)的垃圾回收项目,垃圾的循环回收在城市中达到95%。每月有750吨的回收材料售给当地工业部门,所获利润用于其他社会福利项目。同时垃圾回收利用公司为无家可归者和酗洒者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些简单的、讲究实效的成本很低的社会公益项目旨在成为库里蒂巴环境规划的一部分,并使城市在环境和社会方面都走上了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三是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一个城市成为生态城市的前提是对其市民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其环境责任感。库里蒂巴市对此十分注重。儿童在学校受到与环境有关的教育。一般市民则在免费环境大学接受与环境有关的教育。 (二)美国伯克利 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于1975年创建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随后他领导该组织在美国西海岸的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在其影响下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这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伯克利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

体育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体育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体育公园是一种以体育运动休闲为主题特色、具有体育功能和景观功能的公园类型。将体育休闲运动与城市中公园绿地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可以满足居民对于体育休闲和亲近自然的双重需求。同时,大量城市体育公园规划建设能够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生态景观质量。目前我国体育公园的规划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规划建设的主题性特征不够突出。 研究探讨体育公园规划建设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以此指导体育公园的建设,体现体育公园在运动、休闲和提升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较大作用。根据现有文献资料,从相关标准、项目设施、主要特点等方面,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的体育公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国内外体育公园规划设计研究进展。分析发现国外的体育公园建设开始较早,经过多年发展己较为成熟;而我国体育公园的建设多为依靠体育场馆的公园,缺少以体育休闲为主题的、服务于大众的体育公园。在关于国外体育公园规划设计的研究上,主要是对国外体育公园案例进行规划设计的分析,内容相对简单;还有一些对某个案例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从公园的选址、布局规划、单项设计等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有助于学习国外优秀的体育公园规划设计方法。 对于我国体育公园规划设计的整体研究在逐渐完善,尤其是在相关的理论方面,关于体育公园的含义、性质和类别等经过不断的探讨和总结而越来越全面。但是在对于公园的规划设计方面,还缺少具有深度的研究。通过对上海闵行体育公园、北京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中心区)、曲阜体育公园的现场调研,发现目前体育公园还存在体育主题不突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等问题,需要从公园的规划设计和服务管理上做出改善。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现场访谈,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与问题反馈。 结合总结出的问题,从选址规划、总体布局、竖向设计、交通组织设计、体育场地设计、种植设计六个方面总结出体育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完成了济南东城公园规划设计,该公园定位为大众休闲娱乐的社区型体育公园,在规划设计时 以突出体育主题作为主要设计理念,以体现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为公园特点,并 融入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特色丰富内涵。根据总结出的体育公园设计方法,确定公园的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心一环、七区多点”,分区设计包括林荫漫步区、场地

论广州开发区体育公园的开发与建设

论广州开发区体育公园的开发与建设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和调查等方法,对广州市开发区体育公园建设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广州市开发区体育公园的开发与建设应该从以人为本的生态观的视角,塑造体育主题,突出特色,从而用新的绿色生态理念指导生态体育公园沿着生态、人文的方向可持续发展,将运用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对体育公园进行规划设计。 关键词:体育公园;生态;开发;建设 引言 近些年来,上海、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已经开发建设一批集体育、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的体育公园,其他各地体育公园也呈现出兴盛发展的态势。这些公园不仅满足市民与游客的基本需求,同时还很好的发挥起营造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功能。当前我国体育公园建设初具规模,体育公园建设同体育运动事业发展初见成效。 1 优势分析(Strengths) 1.1 自然资源优势 黄浦区是依托广州开发区成立的行政区。广州开发区坚持生态第一原则,严格保护原有地形地貌、水系和绿化植被,结合现有地形、水体设置生态透水或架空的人行步道,遇树绕路、遇水架桥、依山而建,,不占用建设用地建设绿道,因地增种花木,实现四季花开不败,处处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见,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并不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如果能够利用好自然优势,为市民提供一些可以在这样风景如画的环境、宜人的气候中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体育公园,那么不仅有利于黄浦区社会的文明发展、城市的进步,还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1.2 人文资源优势 广州开发区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区域,区内人口大多为企业职工。一直以来,区管委会十分重视全区体育文化建设。2010年,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建成141公里的绿道,将体育公园、NBA球馆、香雪公园等风景名胜、历史文化以及新城建设节点连接起来,形成集交通、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绿道示范带,并逐步打造高水平、全覆盖、网络化的绿道体系,实现科学城绿道网格化,构建四通八达的生态绿道。绿道的建成吸为日后开发区引进国际自行车比赛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以上各运动项目的推广,在开发区形成了一定的体育文化氛围,为开发区体育公园的发展奠定了人文资源优势。 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2.1 体育公园数量少。 开发区的公园总数很多,公园内具有健身器材的也为数不少,但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公园少之又少,远远满足不了民众对于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文化的需求。对于推广发展体育公园是不利的,更不利于培养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2.2 群众体育发展不均衡和竞技体育十分薄弱。 黄浦区成立后,区内体育人口分布不均,体育意识、体育素质和体育消费观念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体育人口比例较低,因受各方条件限制,体育发展一直比较缓慢。由于区体育机构组建较晚,竞技体育一直未能有效发展,体育人才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区、县。因此,即使建成了体育公园的载体亦无大量的使用人群。

绿色建筑典型案例

绿色建筑典型案例 绿色建筑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其中以国内外绿色建筑经典项目工程为例 经典工程的基本内容包括:(1)绿色建筑定义(2)绿色建筑发展(3)国内绿色建筑成功项目案例(4)国外绿色建筑成功项目案例(5)结语 其中以国内绿色建筑成功项目案例的基本内容包括:住宅建筑、公用建筑两种。 公用建筑为例,基本的项目内容包括:项目概况、项目的主要节能技术、项目小结三大部分内容。 其中项目的主要节能技术如下: 被动式通风系统 针对杭州的气候特点,该项目引入了被动式通风系统。该系统的原理是在凉爽的的夏季夜晚和过渡季节,被动式通风系统开启。中庭总共设立了18处拔风井来组织自然通风,室外自然风进入地下室后,充分利用地下室这个天然的大冷库,对室外进入的空气进行一定的冷却,然后沿着布置在南北向德14处主风道以及东西向德4出主风道风口进入各个送风风道,在热压和风压驱动下,沿着各个风道经由布置在各个通风房间的送风口一次进入各个房间,带走室内热量的风进入中庭,

通过屋顶烟囱的拔风作用排向室外,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的空调负荷,减少空调机组运行时间和空调冷负荷,利用建筑物的隔热性能,保持室内较低的温度或湿度。 外围护系统 建筑物南北立面、屋面采用法国钛锌板,东西立面采用陶土板,这两种材料均具有可回收循环使用、自洁功能。建筑物门窗采用了断桥隔热金属型材多腔密封窗框和高透光双银Low-E中空玻璃,使夏季窗户的得热量大大减少,空调负荷从标准建筑的41.71W/m2下降到23.53W/m2,但对冬季采暖的负荷影响不大。 高能效的空调系统和设备 绿色建筑科技馆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可以满足不同房间热湿比不断变化的要求,克服了常规空调系统中的难以同时满足温、湿度参数的问题,避免了室内温度过高或低的现象。 温度控制系统由四台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送风末端装置组成,通过盐溶液向空气吸收或释放水分,实现对空气湿度的调节。采用新风作为能量输送的媒介,同时满足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每台热泵式溶液除湿量为80kg/h,加湿量为25kg/h,COP一般在5.5以上。 节能高效的照明系统 绿色建筑科技馆三层选用索乐图日光照明系统。阳光经采光罩聚集并直接折射到传输管道,光线沿管道向下反射穿越房顶到达顶棚,最后经漫射洒落在房间的每个角落。光线在管道中以高反射率进行传输,

南山公园体育文化休闲公园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南山公园体育文化休闲公园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惠州市君邦房地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012年4月 导言 该项目是通过对惠州体育文化及旅游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后,在充分了解分析惠州体育、文化休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之基础上的创举。 该项目是完全按照惠州市民需求和城市功能之完善进行策划、规划,是惠州重要的体育文化组成部分又是特色惠州之缩影。可以说是运动健康之所、。休闲文化之所、体验之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惠城需要一个这样的项目。该项目的开发经营理念不管放在哪里都将会获得巨大成功。原因很简单——需求——惠州城市体育文化发展之需求。 第一节城市发展概况 惠州至2002年以来,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可以预见,惠州——将会形成继深圳、东莞、之后的经济之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惠州未来必将成为影响整个珠三角的重要城市,其城市发展前景不容忽视。根据《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建设五年行动纲要》关于大力发展惠州体育文化项目投入开发的指导政策。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予以分析研究,确定项目开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项目定位 一、项目概况 南山体育文化休闲主题公园项目位于惠州市鹅岭南路45号,处于惠州最重要的交通主干道,,紧邻正在建设的惠州汽车总站及莞惠轻轨站,是深圳、东莞、惠州的南大门,具有独有的地理位置优势,同时项目又位于大南山公园核心位置。具备独特的原生态环境。 (一)项目定位理念 本项目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为本项目打造体育文化休闲公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从整个城市来看,整个地区没有大型体育文化休闲

主题公园。作为经济经济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的惠州,该项目对惠州的发展同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项目整体定位 1、项目定位理念 * 开发贴近市场需求,具备时代脉搏之产品。 * 项目开发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融合 * 项目在区域发展中将起到将不是单纯的体育文化中心作用,而是作为区域发展之领跑者; * 能够使地区产业发展及城市发展有更合理方向发展。 * 为项目注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元素,增强项目吸引力。 2、项目功能组合定位 通过对项目的深入调研后,我们认为该项目完全具备一个综合性的体育文化休闲主题项目之条件。同时,在以上定位理念之指导下,将本项目定位为集体育、娱乐、文化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未来惠城最具魅力的片区城市体育名片、文化名片及旅游观光名片。 本项目在各主题项目功能的基础之上,融入参与性极强的各种娱乐活动,消费者在本项目将体会到走的乐趣、看的乐趣、学的乐趣、吃的乐趣、玩的乐趣、买的乐趣……达到如逛公园般的惬意心情。与消费者产生互动是本项目最大的特色。 作为珠三角的重要城市,经济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同样,城市居民对体育、文化以及特色休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惠州已经完全需要有多个

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分析分解

生态城市与人居环境关键技术设计 课程作业1 案例分析 姓名:卢程 班级:1334501 学号:1133450116 提交时间:2016年10月8日

基于生态示范的乡村公共空间修复 ——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设计 一、背景介绍 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位于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村委会附近,包括村委会前已经硬化的场坝及南侧的空地,基地面积670m2。项目于2015年7—8月开始设计,整体于11月竣工。接手项目时,村委会前场坝空间局促单调。缺少活动及休憩设施;南侧空地原为废弃鱼塘,由于地势低洼,周围多个雨水口汇集于此,造成常年积水加之垃圾倾倒遍地无人清理,成为影响周围环境和村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地块。 莲麻村近年实施雨水工程和管线铺设,但由于沿用建设城市的惯性思路,地面过度硬化,农村区域又缺少人员及时管理维护,每逢雨季,地表径流大面积滞留,无法及时存蓄下渗到周边的自然土壤。在推进现代化市政设施建设同时,设计中忽视必要的生态措施,使自然生态的乡村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依靠排水管道的雨洪管理方式不能完全“代谢”;由于硬质化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局域本底环境改变、本地植物凋零等生态问题。 二、项目概述 设计以水为切入点。针对场地问题,试图塑造亲切闲逸的邻水活动空间,重拾岭南乡村以水叙事的传统,探索乡村公共活动与生态景观的融合。 生态雨水花园设计将雨水对抗变为和谐共生,充分利用广州地区降雨充沛、气候湿润的特点,形成雨季旱季差异性景观,将环境教育、生态示范与景观结合。 三、主要特点分析 1)通过打破场地边界,将鱼塘与村委会广场连接为一体,破除村委会的行政化印象,提升村委广场的亲和力;增加滨水活动及亲水空间,将原本局促的车行道转弯予以拓展,提高舒适度;植入景观构筑,改变原有视线焦点,将人的活动引入场地,丰富场地的空间形态。 2)运用海绵效应,就地化解矛盾。将雨水就地蓄留、就地消化旱涝问题,即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解决低洼地的积水问题。形成了洼地与高岗地相结合的“海绵”系统。将雨

休闲体育公园规划设计案例说明

休闲体育公园的出现,是城市居民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的必然趋势。而体育公园规划设计需充分把握其属性,创造出适应时代特点的园林公园。 体育公园的类型很多,有从事某一项(如网球、游泳)运动的;有供某一年龄组(如少年儿童、青年)使用的体育公园;或按功能作用不同而分的(如训练、体育表演、体育医疗等);也有多功能的综合体育公园,既可进行各种不同的体育锻炼,又可供游人进行积极休息。总之,体育公园规划设计的基点是需要绿化",其关键是"运动"。 目前,体育休闲公园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了推广。这类公园的布局形式很多,其布局基础就是创造出美丽的风景,并将体育活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例如英国的可片-希尔公园,它是英国的第一座体育公园。园内考虑了游泳池、网球场、有小船、湖泊、码头和其他设施。在英国,草地和铺设了地被植物的林中空地多用作体育运动场,从而使这些场地真正具有公园特色。 瑞典的格夫列市的体育公园中,设计师在林中流出大片空地供游人休息及自由玩耍。公园东部夏季使用率很高,这里有游泳池和水上娱乐项目。西部主要供人们冬季从事体育锻炼,在30米的小山岗上建造了具有不同坡度和地形的山坡,这对于乘雪橇或滑雪板的青少年很适合。 这些都是国外体育休闲公园中较为成功的范例。目前国内不少城市,如北京、西安、深圳等也在兴建体育公园。 上海市闵行区环城体育公园是上海市正在兴建的第一个体育休闲公园,公园设计方案是经过5家国内外景观设计单位的国际竞标来实施方案的。是集丰富的自然景观、体育活动和生态健身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公园的设计突出体育公园的特色,将运动休闲融于独特的环境景观之中。公园的设计明确划分了三大功能分区,即体育活动区、自然休闲区和生态健身区。自然休闲区是公园的主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开阔的草坪、宽广的湖面、河流,四周密林环抱,景色宜人,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去处。而在绿地上面则开设了生态健身区和体育场馆等体育活动场所,其中,生态健身区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健身的生态环境。该体育活动区建成后将成为闵行区的一个集散方便、个性突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体育活动区。在自然景观的营造方面,通过棕榈植物园、湿地植物园与色叶植物园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富有勃勃生机的植物景观,其设计表达了设计与自然相融的理念。公园空间环境的创造,将现代都市人的关注生命、享受生活的需求始终置于首位,力求体现生态化和人性化。 休闲体育公园规划设计案例参考: 安徽合肥名流体育公园总体规划 导读:安徽合肥名流体育公园总体规划:以康体休闲运动为特色,引领区域时尚运动新风尚,开拓山地生态景观地产模式。 规划面积:369.3公顷 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 规划特色:以康体休闲运动为特色,引领区域时尚运动新风尚,开拓山地生态景观地产模式。 更多文章请浏览:https://www.360docs.net/doc/7d3061480.html,

城市生态体育文化公园的市场定位

城市生态体育文化公园的市场定位 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态体育公园规划欠合理,主题不明确,景点内容形式缺乏个性和特色,运作项目单一,经营管理运作模式落后陈旧。建议从以人为本的生态观视角,塑造体育主题,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科学经营,用新的绿色生态理念指导生态体育公园沿着生态、人文的方向可持续发展。 随着体育运动大众化、大型化、绿色化和生态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体育运动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在关心自己健康“花钱买健康”的同时,越来越注重自己个性化的休闲娱乐方式和运动健身环境,达到“天人合一”和“自然与人的和谐”的最高境界。我国现有的生态体育公园由于在建设和经营运作上存在许许多多的弊端,从而出现“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对公园建设重新定位,强化“体育”主题,从人本生态观的视角来审视生态体育公园的未来发展前景。 1、城市生态体育公园的概念和功能效益 1.1概念:城市生态体育公园是指体现城市经济、文化、教育、 科技、生态、卫生等标志性、功能性,以体育为特色,服务全 民健身活动为目的,集体育运动、康体健美、娱乐休闲、观光 旅游、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场所。 1.2功能效益:城市生态体育公园是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现代化文明 的一个重要标志。以体育为主题的城市生态体育公园,具有生

态建设的自然属性、文化建设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公益的经济属性。 如今,现代都市人在旅游观光中所领悟到的远远不止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样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而拥有高品质的生态体育活动场所,市民能够更能充分地享受健身运动带来的快乐,彻底改变市民“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面貌。我们要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高度,从服务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为出发点,认识公园建设的意义,搞好生态体育公园建设,切实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优化人文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吸引人才,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加快城市的经济建设。 2、我国城市生态体育公园的市场运作思路 2.1重视引进公园旅游管理人才和加强其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才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关键。新世纪我国城市生态体育公园与体育旅游事业能否取得更大的发展,关键在于有没有人才和能不能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为适应未来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快培养专业人才的步伐。从长远来说,公园对员工要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投资,这种投资的回报是很乐观的。《哈佛工商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的一篇文章曾经报导了摩托罗拉的情况:在员工教育和培训方面每1美元的投资,可以从更好的产品质量、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少的浪费以及其他方面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