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油画创作述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作者》创作综述

马强

(河西学院美术学院绘画专业11级1班)

摘要:对于现实场景人物题材在外光的环境下的油画创作来说,不断完善变化的光影与色彩,朴实自然地描摹劳作中的人物是成功的基础。我的创作以平凡客观的表现手法描述戈壁的《劳作者》,表达对广大劳动者深深的敬仰与热爱,再现他们质朴的情感和劳作的辛勤。对劳动者的尊敬,对父母的感恩,激发着我创作的灵感。本文通过对创作过程的梳理,对光色有了更深的理解,更熟练的掌握了形色的塑造。

关键词:场景;外光;色彩;情感

一.创作的初衷

四年的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大学的校园生活以及整个学生时代将告一段落。四年如光似箭;转眼我也到了大四,对于往年毕业生的忙碌已亲身经历。开始绘画的创作,回想四年河西走廊的风土人情,给我留下了不少的记忆;平坦、干涸的土地,多数时日都是艳阳高照,特别的晒;又有很多的小沙漠,外面劳动的女人们多是包裹的只能看见眼睛,男人们皮肤在太阳的照射下多是黝黑的。这些当地的人们在室外强光下劳动的场景触动着我,并且对于外光下的人物场景,尤其在早间到中午时间段的劳作表现,也是我最初对创作趋向的想法。最终创作的素材定在外光场景中劳作的农民工,以勾勒我对河西地区劳作场景的记忆和完善外光场景人物的表现。客观的去记录这片地方的风土人情,对四年大学生活在这里的点滴记忆描摹;这里的干涸的沙漠,酷热的阳光,湛蓝的天空,喜怒无常的风沙,从开始到现在对于我来说听起来依旧蹩脚的当地方言,以及对当地人特殊的情感。记得有个张掖人说:“张掖人就是大钱挣不哈,小钱看不哈”虽然说得很是片面,但是似乎有些许相似了!当地气温多变,而且刮起风漫天迷蒙,经常被说成是“骚风”,我每听到这个词竟然感觉很是认同,也觉得当地人的身躯表情,甚至脾性也被吹得似乎烈了许多。

二.创作的初稿阶段

(一)素材的收集整理

在对素材的取向定位,便开始了对素材的整理与分析,大量的拍摄和小稿的习作成为了每天的工作。首先对人物小稿和局部的描摹多一些,这也是为熟悉和更多了解外光人物,以帮助对创作的完成。其次是更多的琐碎的物品的拍摄等,以备创作画面中的添加。最后是对场景的选取,以更贴近对创作的构思,同时考虑场景的空间变化。

这些前期的素材收集由于只有大的方向支撑,所以繁杂细碎,多是跑附近的村庄、工地、荒滩、工厂等;大量收集可能用到的一切素材,这个阶段忙于奔波。

(二)素材分类整合及构思构图

素材收集后期我便依据创作初衷这条主线确定细的主题。考虑构图的需要,经过对素材的筛选,确定了创作的大致原型为一个劳动的场景。对拍摄的这组场景,依据创造构思进行了初步的动势草图(图1),对人物的数量造型进行取舍(图2)。选择这样进行构图是贴近原型场景,并且对外光下劳动的场景的画作中,借鉴了列兵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这幅画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心里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狭长的横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做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对穿着破烂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履是那样的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强烈并且自然地光线的描绘,画面主题更加明显、突出,明暗对比强烈,色彩丰富自然。

然后我再次进行完整的构图处理,在原型场景中选取了八个人物安排穿插。考虑是小场景的创作和主题的贴切,构图基本成一字形状;并对画面人物构图较满,减少创作中添加的难度和增加雕塑的感觉。这种情况下表现沙漠上的劳动,背景空间太过广阔,所以又一次改变了场景等。所以构图对画面空间影响,导致了画面可能出现不平衡。为此简约构图的不平衡和繁杂构图的大量的画面处理,成为我主题的两种分歧,并且每种又存在不同的问题。经过导师的建议和各方面因素。首先使构图上基本成简约形态;其次近景人物对应的中景处做以改变处理,使空间的变化不破坏整体的平衡,并应用构图外的色彩等关系调和、平衡画面。

(三)人物个体的再描摹和心里揣测

构图解决后,我步入了对人物个体的再揣摩(图3、4、5)。掌控外光人物色彩的变化,和人物形态、手足、表情等所富含的心理的大胆揣测。我用油画棒和水彩进行练习,这对创作中其他材料技法在油彩中的可能应用做准备。画面中唯一的一个妇女加入劳动中,扮演了即阴柔又不失阳刚的角色,她劳动中把头包的只剩眼睛,不止于防风沙而且是抵挡烈日对娇嫩皮肤的伤害;男性则更随性,

安全意识更强一些,杂乱的迷彩服样式和其他衣服与肤色和融洽,神情各异;在创作过程中我借鉴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时候,去除了他作品中落魄与悲情,更加注重劳作者在工作中的细节和他们的对工作的专注与认真。干燥又寒冷的天气里,有太阳这个地方就会不断升温。长年劳动有些发福的身躯却毫不影响他们的劳动,而且让他们显得更平实、憨态、轻微的木讷。在外光强烈的照耀下黝黑的皮肤发紫、发白、明暗强烈,也使他们眼睛躲闪着刺眼的阳光(图6、7)。

(四)定稿

初稿阶段到最后,就是到稿子的最后敲定。在导师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建议下,注意和修改可能出现的细微问题,以便在创作画面中尽可能的而得到顺利完善。以及借鉴其他画家的方法和看法,用自己的构思融合长处,更好的控制画面的完整创作。

三.创作画面的完成及分析

创作画面尺寸为(105cm×200cm),画面较大,先用油画棒起形,并勾勒大的素描关系。根据构思和导师建议我补充学习了水彩材料的一些技法效果;在创作中加以应用;用油彩颜料及大量的松节油等使画面有油彩效果。其次对单一人物的塑造,选择从衣服着手,根据素材的时期及一天的劳动时间下的色彩关系入手。衣物粘土和长期太阳照射下色泽褪变,所以降低了色彩的纯度并用补色以及比色增加色彩对外光下人物的表现;在明暗上尽量以大的黑白关系加强强光效果;在空间关系对人物和背景的背影处理上稍有弱化形体,整体画面受光面色层厚实而背光面以及阴影,多采用水彩技法与油彩技法结合使其薄而透亮,较好的控制了用油。最后为了准确的表现这组强烈天光下人物的劳动场景。体现河西地区人们的特色。对整个画面再一次统一修饰。使地域里人物的体态、风情,季节下人物的衣着,强烈阳光下局部形体的弱化和色彩对比等有机统一融洽在画面上。,画面由八个人物组成,从满构图关系上以弯腰和站立行走的人物最近,并且为中心,基本成对称状态。整幅画面以绳索为牵引,拉动着笨重的管道。从画面左端开始,这个妇女淳朴而美丽,风沙和烈日使她遮住了脸庞,负责整个队伍伙食的同时,她也努力使自己再挣些钱;佝腰抱着管道并戴着黄色安全帽的男人约四十多岁,稍瘦的身躯,他用熟练的方法试图使大家的工作变得轻松;迷彩服戴蓝色安全帽的男子三十多岁,脾气方钢,有力的臂膀让他在拉动绳索时显得更专注有力;头戴迷彩帽的男子瘦高,站在凸起的小沙包上,屈着膝盖认真的贡献着他的右面戴黄色安全帽男子像是在注视什么;行走的男人四十多岁,已有不少的白发,他放佛边走边构思怎样能更加快捷的干完活;戴暖帽的男子屈伸用力的动作笨拙却又憨实;最后戴黄色安全帽的男子二十多岁,他好像在学习要领,脸庞年轻活力,他们的动作神态在绳索和管道的连接下让画面更紧凑整体;再次协调平衡和补充画面,进行最后的物件添加、取舍,完成创作(图8)。

四.总结初衷的表现程度学到的体会以及对自己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