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静脉窦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脑动脉狭窄诊断与治疗PPT

脑动脉狭窄诊断与治疗PPT

定期体检与筛查
定期体检:每年进 行一次全面的身体 检查,包括血压、 血脂、血糖等指标 的检测
筛查项目:包括颈 动脉超声、CTA、 MRA等,可以及时 发现脑动脉狭窄的 情况
健康生活方式:保 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等
药物治疗:对于已 经确诊的脑动脉狭 窄患者,需要遵医 嘱进行药物治疗, 如抗血小板药物、 降脂药物等
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脑动脉狭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应用前景:提高诊断准确性、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进展:新型药物、手术方法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未来展望:个性化治疗、远程医疗和智能医疗设备的发展前景
THEME TEMPLATE
感谢观看
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 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学习相关疾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 练
脑动脉狭窄研究进展与未 来展望
章节副标题
研究进展概述
脑 动 脉 狭 窄 的 诊 断 方 法 : C TA 、 M R A 、 D S A 等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研究进展:新型药物、新型介入器械、新型手术技术等 未来展望:精准医疗、个性化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检测 血常规、血脂、 血糖等指标
影像学检查:CT、 MRI、DSA等, 观察血管狭窄程 度和范围
血管内超声:评 估血管狭窄程度 和斑块性质
血管造影:明确 血管狭窄部位和 程度,为治疗提 供依据
临床评估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免疫等 影像学检查:CT、MRI、DSA等 神经功能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评估等 心理评估: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评估

颅内血管狭窄PPT课件

颅内血管狭窄PPT课件
5
程度计算
ICA狭窄率的常用测量方法有3种,即NASCET法,ECST法和CC法。 NASCET法应用最广泛,除ICA外,尚可应用于椎-基底动脉和颅内ICA-MCA系统, 其 公式是:狭窄率=(狭窄远端正常直径-狭窄段最窄直径)/狭窄远端正常直径 ×100%。 ECST法的公式是:狭窄率=(狭窄段估计的正常直径-狭窄段最窄直径)/狭窄段估计 的正常直径×100%。
3
狭窄的原因
造成脑血管狭窄的原因很多,常常会由于动 脉硬化、动脉夹层、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生 狭窄;而且与年龄有关,如结节性动脉炎引 起的血管狭窄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而由于 动脉硬化狭窄者往往为40~80岁的中老年人, 甚至更高年龄者。儿童发病者,多由于先天性 的血管发育异常造成,颈椎病也是脑血管狭 窄的诱发因素。
11
适应症
12
禁忌症
• 1.卒中后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 2.慢性完全闭塞 • 3.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远端和大脑后动脉狭窄 • 4.颅内动脉弥漫性狭窄、不能确定靶血管 • 5.先天性发育不良 • 6.烟雾病等少数不明原因的病史 • 7.脑梗死后3周内 • 8.有严重全身系统性病变
13
术前护理:评估患者
7
治疗 方法
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 疗及血管支架治疗三种办法。如果管腔狭窄小于 50%时,我们可以服用药物治疗,主要是阿斯匹林 (A),丙丁酚(P)和他汀类(S)药物,这种疗法简称PAS疗 法。如果血管狭窄超过管径的50%,就需要做颈动 脉内膜剥脱手术或者在狭窄的血管内放置血管支架 使管腔扩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中血管内支架 治疗目前应用较广泛,血管支架手术主要的优势是 对病人的创伤小,能同时处理多处狭窄病变,因而特别 适合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手术后血管狭窄又复发、 多支血管狭窄及狭窄部位手术无法抵达的患者。这 三种治疗方法各有适应症和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 。

脑血管狭窄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脑血管狭窄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该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需要开胸或开腹,手术后恢复期较长,有一定的 并发症风险。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01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治 疗方法,通过在狭窄的脑血管内 部放置支架,扩张血管,改善脑 部供血。
02
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 大多数脑血管狭窄患者,但需要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规范,防 止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脑血管狭窄的早期治疗方 法之一,主要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药 物来降低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 素,减少脑血管狭窄的进展。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降 脂药、降压药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脑血管狭窄的一种方法,通过切除颈动脉 内膜粥样硬化斑块,解除颈动脉狭窄,改善脑部供血。
04
脑血管狭窄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脑缺血和脑卒中
脑缺血
脑血管狭窄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引发脑缺血。脑缺血可能导致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严重 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导 致的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坏 死。脑卒中可能导致偏瘫、失语、意 识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
血管痉挛
脑血管狭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能会 出现血管痉挛,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 发头痛、恶心等症状。对于血管痉挛的 处理,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血管扩张治 疗。
VS
认知功能障碍
脑血管狭窄及治疗可能对患者的认知功能 造成一定影响,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 不集中等症状。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的处理 ,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影血管造影(DSA)
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法,通过向血管内注射造影剂,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结构和血流情况,是诊断脑血管狭窄 的金标准。

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诊断与治疗PPT

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诊断与治疗PPT

介入治疗:进行 血管内支架置入 术、球囊扩张术 等
物理治疗:进行 高压氧治疗、康 复训练等
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 的预防与康复
章节副标题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早发现颅康的生活 方式,包括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 和良好的作息时 间。
控制高血压、高 血脂等慢性疾病 ,降低颅内静脉 窦闭塞性颅高压 的风险。
单击此处护理人员:XX 医院-XX科室-XX
章节副标题
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 的概述
章节副标题
定义与分类
定义: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是一种由于颅内静脉窦闭塞导致的颅内压 升高的疾病。
分类: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免疫等因素有 关。
继发性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病因明确,如肿瘤、感染、外伤等。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压力、细胞数、 蛋白含量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 诱发电位等
影像学检查:CT、MRI、 DSA等
血 管 造 影 : D S A 、 C TA 等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生化、 凝血功能等
基因检测:基因突变、基因 表达等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观察脑 脊液的颜色、透明度、细 胞数等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 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
治疗过程: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等具体操作及效果
结果评估:患者恢复情况、生 活质量改善程度等评估指标
案例总结与经验教训
病例特点: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 诊断过程: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 经验教训:诊断要点、治疗策略、并发症预防等

脑静脉窦血栓的形成与治疗ppt精品医学课件

脑静脉窦血栓的形成与治疗ppt精品医学课件

口服避孕药 妊娠 产后 高热 休克 肾病综合征 酮症酸中毒 脱水 恶病质
CVST可能机制
①血液成分的改变或其他因素所致高凝血状 态;
②纤溶酶活性减低; ③血流缓慢; ④血管内皮损伤; ⑤其他疾病或未知的机制
CV S T的病理生理改变
CV S T 引起的脑静脉闭塞使脑静脉系统血容量增加 →脑 脊液回流受阻 →脑内总容量增高 →颅内高压 →静脉性脑 梗死(于皮层跨越动脉血管供血区的渗出性梗死) →破坏血 - 脑脊液屏障 →较动脉性梗死更广泛的脑水肿 →缺血性神 经元损伤 →散在淤点样渗出性出血 →扩大形成脑血肿。
慢性起病者,因皮质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和部分 代偿的结果,可仅有头痛、视盘水肿或继发性视 神经萎缩
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内高压
特发性颅高压是临床表现以高颅压为主,脑脊液 化验正常和神经放射学检查无颅内占位病位和脑 积水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病人的主要表现为无明 确病因的头痛和视盘水肿。该病目前的诊断应符 合以下条件:
典型的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以中年女性多 见,约有25%的病人产生严重视力损害。
诊断
实验室指标
脑脊液检查提示颅内高压,蛋白和白细胞数目 正常或轻度增高;感染因素导致者白细胞或蛋 白可明显增高
D-二聚体浓度增高(浓度正常不能排除CVST)
CT检查
神经科急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
直接征像:静脉索条征(24.5%)
肺栓塞
感染
预后研究
Dutch研究组对47例CVST患者进行随访1年 35%有认知障碍 6% 生活依赖性 40%生活方式受到限制 40% 不能从事得病前的经济活动
近期文献回顾
谢谢!
①确定有颅内压增高; ②除视盘水肿和少数病人有展神经麻痹外无其他脑神

脑静脉窦血栓PPT幻灯片

脑静脉窦血栓PPT幻灯片
28
INR
(0.8~1.1)
1.1
D-DIMER 5250
20090830 25.1
1.3
3607
20090831 31.1
1.6
3367
20090901 27.2
抗凝治疗
❖ 治疗目标:INR(国际标准化比率)维持在 2~3之间6个月。
❖ 肝素 使APT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为正 常值的2~2.5倍,稳定后开始华发林治疗。
❖ 肝素及华法林治疗脑静脉血栓的具体剂量及 时间确凿可靠依据少。
14
全身溶栓治疗
❖ 静脉内溶栓治疗由于静脉窦内局部药物含量 低,且易引起颅内出血,尤其是对已有静脉梗死 或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因此目前已较少采用。
❖ “扣带征” 静脉窦内血栓呈高密度带
状影,在低密度衬托下呈“扣带征”,出现 率20%~30%。
❖ 脑实质出血,CT表现为不符合血管支
配范围的高密度灶,周围多有低密度区。
9
MRI
❖ 优点:直接看到血 栓以及脑损伤如水 肿或出血性梗死。
❖ 缺点:
❖ 对海绵窦血栓及层 静脉血栓成像有限。
❖ 当静脉窦先天缺如或 发育不全得出假阳性 结论。
Ⅳ、Ⅵ脑神经麻痹提示海绵窦血栓。
6
临床表现2
血栓的形成部位及扩展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 血栓形成局限于上矢状窦或横窦-孤立性颅内压增高 ❖ 上矢状窦血栓晚期典型表现-双侧病灶 ❖ 横窦血栓-耳痛,颈部压痛 ❖ 海绵窦血栓-Ⅲ~Ⅵ神经受累 ❖ 深静脉血栓-无动性缄默,昏迷,去脑强制 ❖ 血栓扩展至皮层静脉-局灶性体征,癫痫 ❖ 单纯皮层浅静脉血栓而无静脉窦受累—卒中样表现 ❖ 小脑静脉血栓-致死
10
DSA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与治疗PPT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与治疗PPT

疾病进展和预后
疾病进展:血栓形成后,静脉窦血流受阻,导致颅内压升高,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状
预后: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及时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改善预后
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预后影响因素:包括血栓形成部位、血栓大小、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
诊断方法
章节副标题
手术风险:出血 、感染、神经损 伤等
术后护理:抗凝 、抗感染、营养 支持等
其他辅助治疗
抗凝治疗: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预防血栓形成和复发 溶栓治疗: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阿替普酶等,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抗血小板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预防血栓形成和复发 血管内治疗:使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如支架植入、球囊扩张等,恢复血流,减轻症状
评估标准:症状 缓解、影像学检 查、实验室检查 等
调整方案:根据 评估结果调整药 物剂量、治疗周 期等
并发症处理:针 对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进行预防和 处理
定期复查:定期 进行影像学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 评估治疗效果
预防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进行运动,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避免头部外伤,如摔倒、撞击等,以防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生
感谢观看
超声多普勒(USD): 可检测静脉血流情况,但 分辨率较低
核素扫描(SPECT): 可检测静脉血流情况,但 分辨率较低
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可清晰显示 静脉窦血栓形成情况,但 价格较高
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头 痛、恶心、呕 吐、意识障碍

影像学检查: CT、MRI、

鲁佑瑜教授: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与治疗

鲁佑瑜教授: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与治疗

鲁佑瑜教授: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与治疗脑静脉窦血栓(CVST)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约占0.5%~1%。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CVST的临床诊断获得了更深入的认识,治疗方式已经有了较多的进展,个体化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措施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用于治疗脑静脉血栓的方法可以用介入技术进行取栓或者溶栓。

脑静脉窦血栓(CVST)发展及流行病学脑静脉窦血栓(CVST)最早于1825年由Ribes首次描述,当时对于该病的治疗方式主要局限于降低颅压、抗癫痫等。

到了1942年,Lyons首次提出利用系统性抗凝治疗CVST。

1971年,Vines等开始对CVST患者进行系统性溶栓治疗。

80年代以来,经颅钻孔接触性溶栓法以及利用血管介入技术经颈静脉及股静脉进行静脉窦接触性溶栓等技术被逐渐开发和应用发展起来。

CVST的发病率不算高,仅占所有卒中的0.5~1%,但形成后,其危害巨大。

在普通人群中,成人患CVST的发病率大约在2~5/百万左右。

其中54%的患者正在服用避孕药,34%处于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前状态,2%为孕妇或产褥期女性。

此外,其他主要的诱因还包括了感染(12%)、癌症(7%)级血液系统疾病(12%)等。

脑静脉窦血栓(CVST)病因及临床表现静脉窦不同部位的发病是由不同病因导致的。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主要有:1)遗传性高凝状态:抗凝血酶缺乏、补体蛋白C和S缺乏等(2年内复发率19%,5年内复发率40%);2)获得性高凝状态:妊娠、产褥期(12/10万次分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肾病综合征;3)感染:脑膜附近感染(耳、副鼻窦、颈部、面部);4)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闭塞性血管炎;5)肿瘤(高凝状态);6)血液病: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7)药物:口服避孕药,输入免疫球蛋白、类固醇;8)物理因素:颈静脉插管、脑静脉窦损伤等;9)其他:脱水、硬脑膜动静脉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窦高密度征(dense vein sign) 皮层或深部静脉高密度带征(cord sign) CT增强: 脑静脉和静脉窦“δ”征和空三角征(25~30%) 充盈缺损 CTV:病变脑静脉和静脉窦充盈缺损或狭窄闭塞
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CT诊断
增强CT+CTV »平扫CT
间接征死 (50%) 脑深部静脉或浅静脉扩张,侧枝循环形成 灰质强化增加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静脉窦狭窄的 诊断与治理
脑静脉窦解剖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脑静脉和静脉窦的解剖特点
动静脉多不伴行 无静脉瓣 变异多 吻合支丰富
Frequency of thrombus
脑静脉和静脉窦狭窄形成诱因
炎症性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面部软组织和骨感染如中耳炎 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脓肿 全身性感染累及颅内 非炎症性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妊娠与分娩、手术、口服避孕药、 心衰、高热脱水、消耗性疾病(如结核、恶性肿瘤)、脑外伤、某 些血液病(如镰刀状细胞贫血、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等) 巨大蛛网膜粒压迹
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表现
感染中毒表现
不同静脉窦闭塞临床表现有别
海 绵 窦:Ⅲ、Ⅳ、Ⅴ对脑神经麻痹、视力下降、眼睑、
结膜水肿、眼球突出,多为炎症性血栓。
上 矢 状 窦:多为非炎症性血栓。额顶部头皮静脉怒张
横窦、乙状窦:单侧者可无症状。
腰穿压迫病侧颈静脉时,颅内压无变化。
(奎克试验阳性)

窦:病情严重。
严重颅内压增高、惊厥、昏迷、去大脑强直。
常见发病人群
影像学检查方法
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头颅X线平片(CR、DR),少用 CT(平扫CT、增强CT、CTV) MRI(平扫MRI、增强MRI、MRV)
创伤性检查方法 X线血管造影(DSA)
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CT诊断
增强CT+CTV »平扫CT
直接征象: CT平扫:
静脉窦内脂肪瘤
创伤性检查方法
DSA 病变脑静脉、静脉窦不显影、充盈缺损或不规则 狭窄 局部引流静脉扩张或血流反向,侧枝循环形成 缺点: 不能显示血栓本身 与窦腔外压迫性狭窄或先天发育不良难以区分 创伤性检查 可加重颅内压增高 不能显示伴发的脑病变(脑出血、脑梗死)
小结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是一种“少见病” 提高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认识是发现脑静脉窦血栓和 减少漏诊的重要前提 急性期脑静脉窦血栓是诊断的困难时期和关键时期 对“所谓平扫CT阴性”的不明颅内压增高病人,要 进行MRI+MRV检查,以除外静脉窦血栓 MRI+MRV≥DSA>CT>X线 MRI+MRV和CTV适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和随访 注意静脉窦血栓的鉴别诊断
静脉窦狭窄一例诊断与治理
患者29岁女性,头痛、视物不清进展性加 重; 外院腰穿压力大于300mmH2O; 眼底检查视乳头水肿; 我院腰穿压力460mmH2O。
谢谢!
Cord sign
cord sign
δ sign
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MRI+MRV> CT
鉴别诊断
CT平扫正常脑静脉和静脉窦的高密度 婴儿
红细胞增多症
解剖变异
脑静脉和静脉窦先天 性发育不良或缺如
常见于横窦
巨大蛛网膜粒压迹
巨大蛛网膜粒压迹呈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埙 CSF密度或信号 横窦(L>R)≥上矢状窦 血栓长条状及其特征性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