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特点
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

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
特点是音色自然、甜美、富有表现力;演唱个性的多元化;歌唱语言的艺术性
我国民族声乐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客观的历史的判晌仔沉淀,是由中国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语言特征、地谨段域掘汪特征、表现方法、审美特点决定的,是中国独立的声乐学派。
我国民族声乐包括戏曲、曲艺、民歌、歌剧四个方面。
从广义来说,民族声乐是指人民大众(尤其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历史地产生、社会地传承、集体地保留,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传唱的一种声乐种类或音乐体裁。
实际上现代民族声乐是专指民歌、歌剧而言的。
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在西方音乐的全面影响下,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进入了民族声乐的繁荣时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在这个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多的歌手由于过多的汲取了美声唱法的发声技术,忽略我国民族声乐的风格特点,出现了“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罐头歌手”的现象,歌手总体缺乏鲜明的个人风格,甚至缺乏独有的民族风格特色。
教学的模式上也由于西化的影响,出现了固化的声乐教学模式。
《“戏歌”风格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特点阐释》范文

《“戏歌”风格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特点阐释》篇一戏歌:风格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特点阐释一、引言戏歌,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融合了戏曲与歌曲的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其演唱特点不仅体现在技巧上,更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本文将就戏歌风格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特点进行详细阐释,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二、戏歌的演唱特点1. 唱腔与曲调戏歌的唱腔与曲调源于中国戏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演唱者需熟练掌握各种唱腔,如京剧、豫剧、评剧等,以表现出戏歌的独特魅力。
在曲调上,戏歌注重旋律的起伏与节奏的变化,使歌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2. 声音技巧戏歌的演唱需要运用丰富的声音技巧,如真假声转换、气息控制、音调变化等。
演唱者需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使声音既具有戏曲的韵味,又符合歌曲的情感表达。
同时,还需注意音量的控制,以表现出戏歌的细腻与激昂。
3. 表演与情感表达戏歌的演唱不仅仅是声音的表达,更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
演唱者需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情感投入,将歌曲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需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恰当地运用戏曲的身段和技巧,使表演更加生动传神。
4.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戏歌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
同时,还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使戏歌艺术更具时代特色。
三、总结戏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其演唱特点涵盖了唱腔与曲调、声音技巧、表演与情感表达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等方面。
演唱者需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同时,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将戏歌的艺术魅力传承下去。
此外,还应注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使戏歌艺术更加符合时代需求,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在未来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应进一步探索戏歌的演唱特点与表演规律,培养更多的优秀演唱人才,推动戏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对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探究

对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探究杨新平(周口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是一种扎根于本民族土壤、散发着浓郁国土芳香与中华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它的演唱风格多样,具有鲜明且特别的民族本色。
身为一名中国民族声乐演员,务必先准确认识和了解及把握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
本文从演唱风格的多样化、风格的共同特性、演唱的个性三个视角出发,对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做以探讨和研究。
演唱风格多样化风格特性演唱个性中外比较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它是广大群众与民间艺人经过长年的演唱实践,慢慢形成与积累起来的且有着非常强烈的艺术感召力与审美意义。
中国民族声乐歌唱艺术的重要的特征是以民族语言作为根基,贯以民族情感,用情控声,声情并茂,拿字领腔,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唱演俱重,声情兼备,真切感人。
一、中国民族声乐表演风格的多样化民族声乐起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方言文化缤纷,民族众多,各个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性,就形成了一个多样化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民族音乐理论工作人员,依据我国民族声乐多样化的特性把民歌分为诸多色彩区。
这些民歌在演唱上,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与浓厚的地方色彩。
像蒙古民歌的长调,曲风宽广绵长,节奏自由,末音拉长,情感炙烈奔放,真假声转换,有着浓厚的草原气息。
又如,山东民歌的特点是粗放,幽默、风趣、纯朴、吐字干脆利索,音色高亢明亮,行腔中多加有方言与卷舌音等。
我国的戏曲有近400个剧种,曲艺亦有近300种类,各类民歌、创作歌曲更是数不胜数,有多少种演唱风格也难以数计,每一风格的形成都有赖于它特有的地域文化背景。
此外,民族声乐也将近现代作曲家们创作的,不单独突出任何一个地域或民族特点,而是表达整个中华民族的总风格、总气派的声乐作品与演唱方法谓作民族综合风格。
像黄水谣、我爱你,中国等中国艺术歌曲,此类风格的语音基于全国的通用语言普通话。
民族综合风格类风格共性多,具体学习初期,需要正确熟练的掌握21个声母的发声部位、方法、方式、挡气动作与吐字形象甭喷、飞放、打弹、咯砍、平舌、饶舌,让字头清楚、利落,有力量和弹性。
谈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

谈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民族声乐语言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下面我将从音乐风格、表现形式和歌唱技巧三个方面来谈论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
民族声乐语言的音乐风格上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方式。
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泛唱和甘肃康巴的高音,都展示了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特色。
这些声乐风格独具特色,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
民族声乐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多样丰富,不局限于单一的唱法。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独唱、合唱、对唱、泛唱等不同形式的演唱方式。
合唱和对唱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合唱可以根据不同的歌曲风格和主题,安排不同声部的协调和对比,使音乐效果更加丰富和生动。
而对唱则通过两个或多个歌手的交互演唱,使音乐表达更加饱满和立体。
这些表现形式既展示了个体的演唱能力,又体现了音乐的整体效果。
民族声乐语言在歌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声乐技巧是歌唱过程中的基本功,对演唱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民族声乐中,有很多独特的歌唱技巧。
东北民族声乐中的呼声、飞旋的颠调和湖南花鼓戏中的咬字技巧等,都是民族声乐语言中的独特技巧。
这些技巧既要求歌手具备良好的发声能力,又要求歌手能够通过咬字、扬腔等技巧来传递歌曲的情感与意境。
民族声乐语言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多样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歌唱技巧。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
通过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民族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的美学特征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的美学特征
民族声乐是指以某个民族的文化和艺术为基础,用该民族特有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方式来演唱的声乐艺术,民族声乐演唱的美学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形式的特点
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形式相对于西方声乐艺术更为丰富多样,例如,蒙古族长调歌唱和藏族吟唱均为一种高度复杂的技巧,它们通过用尖音技法、裂音技法和旋律转换等技巧来表现情感和形象,使得演唱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情感表达力。
民族声乐演唱的音乐本质较为坚定,它蕴含着该民族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传统,将民族精神的内涵与音乐表演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声乐魅力。
这些特点使得民族声乐更加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也更加能够挑战演唱者的技术水平。
三、文化内涵的特点
民族声乐艺术所表现的内容多样性和文化内涵不仅仅体现在音乐的形式和本质上,同时也重要表现在文化内涵上,例如,苗族芦笙歌曲、侗族三部合唱和京剧等歌剧都融合了该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传承和生命体验,使得民族声乐更为富有深度、广泛和独特的内涵。
总之,民族声乐演唱的美学特征更为独特多样,同时也更注重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的传达,它随着时代背景和文化变革而发展,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在特定社会,历史和人文环境下吸收和借鉴,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成功。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源于中国传统民族声乐,是传统民族声乐音乐在新的时代中的再现,升华和发展。
标签: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特点;艺术特征;演唱风格引言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一些学者和研究人员也称其为中国民族声乐,中国民族声乐学校或中国声乐学校。
尽管学术界对民族声乐概念的科学定义需要进一步讨论,但经过数十年的實践探索,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特色民族声乐艺术已经确立,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所说的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不仅与西方声乐有关,而且与中国传统民族声乐有关。
中国民族声乐植根于中国土壤。
经过数千年的努力,它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自我维持的体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俗和地域风格,受到中国各族人民赞赏的艺术形式。
民通唱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相结合产生的新的演唱艺术形式,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气息。
二者的融合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产生新的文化渗透、传承和实践价值。
这两种唱法虽不尽相同,但二者之间却可以在呼吸、咬字、共鸣等各方面相互借鉴和融合,对现代声乐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也为音乐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
“民通唱法”虽为新兴唱法,但以民族唱法为根基,同时借鉴通俗唱法的特点,因此,既带有民族风格,又富有时代气息,是一种具有民族和流行双方面的新兴声乐表演形式。
一、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一)中西融合艺术特征可以用作区分各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标志。
在民族声乐方面,我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唱歌。
动态表演可以直观,立体地感受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在世界许多国家,它也已成为民族声乐的不断交流。
除了动态交流之外,我们不能忽略的是静态比较。
所谓的静态比较是对音乐技术理论的记录和研究。
任何艺术的表演和发展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和建议。
因此,在以下有关中西民族声乐融合的理论中,作者还发展了动态和静态的方面。
浅谈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特点

浅谈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特点民族音乐结合了各种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厚民族精神。
中国的民族声乐领域非常广泛,不同于传统民歌,也不同于现代歌剧或流行说唱。
其艺术表现力强,歌唱技巧可应用于多种歌曲风格,丰富了民族声乐表演形式。
标签:民族声乐;特点;风格前言随着时间的流逝,民族声乐在工作生活中逐渐形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是根据各地各民族的地理环境,风格习惯和语气逐渐形成。
另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和地区都积累了丰富的曲目,在歌手采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技巧和表现方法后,创造出来的歌曲风格。
1 民族唱法的基本特点民族歌曲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
其一直都以小骸为主的声音系统为代表。
作为一种充分吸收民间文化的方式,有必要在表演时采取优美的姿态,以表现口腔的表情的优美。
其演唱方式也非常重视歌手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唱歌的过程中,有必要保持清晰的吐字方式,以便听众可以清晰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歌手也必须注入丰富的情感,以便观众欣赏作品的魅力并获得情感共鸣的效果。
1.1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在1940年代,一些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地区的艺术工作者研究了传统民歌。
为了向大众普及歌曲,他们根据民族音乐的特征和规律,努力学习,并参照西方演唱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戏歌唱法方式。
这种方法最大的艺术特色是结合民歌的自然本質和戏曲的韵味。
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声乐和歌剧,可以说开启了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大门。
1957年的全国声乐会议清楚地表明,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努力创造一种适合国情的声乐文化。
会议明确了声乐教育的指导方针,为中国声乐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6年,沉阳音乐学院率先建立了民族声乐专业。
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开设了民族声乐专业。
同年,由文化部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任命的民族班被提出,并提出“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同时提高和发展歌唱能力”。
1964年,在周恩来同志的倡议和决定下,中国音乐学院成立。
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特征

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特征中国民族音乐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也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从传统的宫廷音乐到现代的民间音乐,这些音乐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具有不可替代和独特的价值。
一、起源和历史背景中国民族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音乐和祭祀音乐,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了各个地方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和特征。
在中国的音乐史上,民族音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苗族等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
特别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音乐语言受到更多的关注。
二、音乐特征和表现形式中国民族音乐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音乐结构、旋律和节奏方面。
其中,音乐结构的特点是多样化、开放性强和音韵、意象的融合,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创造出具有独特性的音乐形态。
而旋律则表现出了中国民族音乐在调式、音域、音高、音色方面的特征,例如西北地区的马头琴和呼麦咏唱,以及江南地区的苏州评弹等等。
同时,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节奏方面,可以看到强调韵律感和抑扬顿挫的特点,其节拍和节奏的变化既有规律性又显得自然而然。
三、民族音乐的表达方式中国民族音乐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舞蹈、声乐、器乐等几种形式。
其中,舞蹈和声乐表演以华彩的动作和声音为主,使得音乐更为生动、具体和感染力。
而器乐则更加注重音色、音响效果和演奏技巧等方面的表现,强调个体化和情感化的特征,一些著名的器乐曲如《广陵散》、《大泽乡》等都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
四、音乐与文化融合中国民族音乐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音乐风格和特色也和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密不可分。
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如《满庭芳》、《广陵散》等,都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中国的乐器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方式,创造出不同的音效和情感表达。
总之,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丰富的音乐特征和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特点
民族声乐的含义是:将我国的语言与音乐形式以声乐的形式集中体现华夏儿女的思想、心理、以及情感。
民族声乐在歌唱艺术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是声乐艺术不同风格的主要因素。
标签:民族声乐;风格;特点
1 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多元化
在劳动生活中形成了民族声乐。
我国幅员辽阔,是个多民族国家。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就是根据各地区、各民族的地理环境、风格习惯、语言音调等方面的不同,逐渐形成和固定的。
此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各地区都积累了丰富的演唱曲目,经过歌唱家们采取不同的演唱方法、技巧和形形色色的表现手法,再创作出来的民族声乐艺术,就体现出了丰富多采的演唱风格。
这些风格即蕴含在民族唱法的统一共性之中,又有独树一帜的个性,表现的手段也不一样。
我国民族众多,五十六个民族有超过五十六种的语言,每个民族都有呈现其语言特色、习俗特色、地域风貌特色的个性突出的作品。
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各个地区都有其不同的演唱风格。
东北地区的演唱豪放宽广,江南地区的演唱委婉清秀,陕北地区的粗犷嘹亮。
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句式结构非常特别。
蒙古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千百年来,草原上的人们用长调歌唱生活,赞美自然,抒发胸怀,祈祝未来。
“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因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山东民歌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和风趣等特点。
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
表现山东人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
例如:如临沂地区的《沂蒙山小调》歌词朴实生动,曲调婉转悠扬,不仅生动展现了沂蒙山区秀丽风光和沂蒙人民善良淳朴的品格,更象征着沂蒙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其中“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低”子必须要以山东卷舌的口音来唱,这个字能集中体现山东民族声乐的特色。
中国声乐中的戏曲分为三百多个,曲艺有两百六十多个类别,如今的民歌曲目繁多,不同民族语言,不同地域、不同的风俗和不同个人所呈现的绚丽多姿的歌唱风格。
2 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共同性
民族声乐演唱风格虽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也有许多共同性。
2.1 生活造就了民族声乐,民族声乐和人们在社会中的生活状态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
人民在社会的长期劳动中以及与生活的斗争中产生了自己的意志、思想以及情感,用自己觉得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表现出来。
例如陕西民歌《脚夫调》,所传达的就是在解放之前,生活在社会最底阶级的脚夫们生活饥不抱食、衣不遮体,受着各种压迫,背井离乡的悲惨生活。
2.2 演唱民族声乐要具备柔、脆、甜、水、亮的特色。
在使用声音的方式上,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抒发情怀发声,抒情方式使用的假声会比较多,大多以柔和、细致婉约为主要特点,具备的风格性不高,适合在抒情歌曲里面使用。
第二种使用风格性发声,风格发声大多使用真声演唱,音域比较宽,声音表现力强,纯真明亮,在演唱中国歌剧以及风格色彩强烈的歌曲时适合使用这种方式,就像《党的女儿》这首歌中:“万里春色满家园”段落就很适合使用风格发声演唱。
第三种戏剧性发声演唱,这种方式混合了真声假声,声音浓厚却又圆润丰满、宽的音域,中国民族总各类歌曲适合使用这种演唱方式,例如《黄河怨》等。
2.3 在演唱民族声乐时,方法是受风格决定的。
使用方法来展现风格是怎样的,方法服侍风格,同时受到风格的限制。
民族声乐演唱的时候在开腔和咬字方面是把咽腔和喉咙打开的程度并不是很大,喉结比较稳定,具有共鸣腔管的特点,和欧洲唱法相比比他们要短一点,细一点。
在唱法上讲求以宇开腔,声音随着宇发出来,声音随着腔行的规则。
民族声乐在进行歌唱的表演上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
第一内在和外在必须要达到一样的高度,它的作曲要求、艺术造型、表达情感主要是经过舞蹈、作、唱、念等表现出来。
第二民族声乐的声音和舞蹈形体是一样重要的。
第三声乐唱法和歌词、道白是一个整体的。
因为民族声乐具有的这些特殊独特的特点,已经登上了世界舞台并且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艺术之一。
3 民族声乐的演唱与羹声唱法的区别
在声乐中有原则上的不同,例如语言中的吐字发声、多种语言的演唱方式、乐点上的不同处理等。
单从语言方面来说,汉语与欧洲语言差别很大,对音乐内涵的理解、考虑方式、音律标准与生活行为大不相同。
将我国的语言文字与外国的相比,我国的文字是极为复杂的,所以演唱时的语言方面必须重视,将发声方式与语言特点揉和起来。
民族声乐注重的是各个不同地区的特点在表演中必须清晰的体现出其中的精华。
两种声音表现形式在呼吸方法上有差别。
美声使用的是胸腹式的呼吸,呼吸频率快,口鼻同时进行吸气,这样的肺活量比较强且灵动。
民族声乐是腹式的吸气法,也就是俗称的气沉丹田,深吸深吐,以腹腔作为一个有力的支撑点。
两者声音的特色与共鸣部位并不相同。
民族唱法保持声音上甜、亮、圆、润、水的特色,但音域更为宽广,声音更加通畅明亮,美声的特点为表现力更强,美声明亮、丰富、松弛、圆润、具有金属色彩富于共鸣和垂直感的优美华丽的音质;民歌多为口腔内部的发声,发声部位于口腔前侧,接近与牙齿的部位,胸腔一般不会参与演唱,除非有少数的个别情况下会使用。
不同类型的曲目、表演特点。
这里的表演特点是指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不同特点,例如:纯净、明亮、松弛、华实、以及服装上的不同,这就需要表演五要素的配合(手、眼、身、法、步)。
所选曲目大部分是体现不同地区地域特色的,其中包括多种类型的曲目。
美声就要求带着丰富的感情来进行演唱,将声音技巧与声音的感染力来征服观众,不会有太多的表演形式,将歌曲要表达的感情及内容用脸部表情表现出来。
这里一般
都是歌剧及艺术类的曲目。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是可以相互借鉴与融合的。
我们应该在声乐教学中遵循并提倡科学的教学方法:民族唱法不仅要在演唱技术上充分借鉴美声唱法的共鸣,气息,咬字吐字的运用。
演唱者必须有良好的音乐知识与音乐素养,我们既要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性,既保留传统,发展创新。
在中国有悠久的民族声乐历史,随着时代的蔓延,民族声乐因为语言、民俗、环境等条件演变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民族声乐形式,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韵味,使很多人喜欢上了这种声音。
在熟悉了民族声乐的特性后就能够与其他的音乐类型想比较,扬长避短,相互促进,古今、中西结合,这样我国的民族声乐才能朝着前进的步伐奔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文化。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再谈我的民族声乐观[N].音乐周报,2004-09-24(5).
[2]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