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毒性

合集下载

生殖毒性试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殖毒性试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按体重随机分组,试验为至少设三个受试物组和一个对照组。应考虑受试物特性(如生物代谢 和生物蓄积特性)的影响作用。如果受试物使用溶媒,对照组应给予溶媒的最大使用量。如果受试物引 起动物食物摄入量和利用率的下降时,那么对照组动物需要与试验组动物配对喂饲。某些受试物的高 剂量受试物组设计应考虑其对营养素平衡的影响,对于非营养成分受试物剂量不应超过饲料的5%。
床而导致不孕外,尚可影响胚胎的发生及发育,如胚胎死亡导致自然流产、胎仔发育迟缓以及胎仔畸形。 如果对母体造成不良影响会出现妊娠、分娩和乳汁分泌的异常,也可出现胎仔出生后发育异常。
4 试验方法 4.1 受试物
受试物应使用原始样品,若不能使用原始样品,应按照受试物处理原则对受试物进行适当处理。将 受试物掺入饲料、饮用水或灌胃给予。 4.2 实验动物
个体在出生前暴露于受试物、发育成为成体之前(包括胚期、胎期以及出生后)出现的有害作用,表 现为发育生物体的结构异常、生长改变、功能缺陷和死亡。 2.3 母体毒性
受试物引起亲代雌性妊娠动物直接或间接的健康损害效应,表现为增重减少、功能异常、中毒体征, 甚至死亡。
3 试验目的和原理 凡受试物能引起生殖机能障碍,干扰配子的形成或使生殖细胞受损,其结果除可影响受精卵及其着
将每窝仔鼠于出生后第4天调整至相同数量(每窝8只~10只),尽量做到每窝内雌、雄数量相等, 也可以窝内雌、雄数量不等,但各窝之间两性别的鼠数应分别相同。原窝中多余的鼠应随机取出,而不 应按体重选择。 4.4.4 观察代数
在受试物理化和生物特性允许的条件下,最高剂量应使F0 代动物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但不引起 动物死亡;中间剂量可引起轻微的毒性反应;低剂量应不引起亲代及其子代动物的任何毒性反应(可按 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的1/30,或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0倍)。 4.4 实验动物处理 4.4.1 受试物的给予 4.4.1.1 试验期间,所有动物应采用相同的方式给予受试物;每日在同一时间段给予受试物,每周7d。 受试物应在交配前连续给予两种性别的各代大鼠至少10周,并继续给予受试物至试验结束,其中子代 的 雌 鼠 和 雄 鼠 在 断 乳 后 每 日 给 予 。 各 代 大 鼠 给 予 的 受 试 物 剂 量 (按 动 物 体 重 给 予 ,mg/kg 体 重 或 g/kg 体重)、饲料和饮水相同。 4.4.1.2 根据受试物的特性或试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给予方式。首选掺入饲料,若受试物加入饲料或饮 水中影响动物的适口性,则应选择灌胃给予受试物。 4.4.1.3 受试物灌胃给予,要将受试物溶解或悬浮于合适的溶媒中,首选溶媒为水,不溶于水的受试物 可使用植物油(如橄榄油、玉米油等),不溶于水或油的受试物可使用羧甲基纤维素、淀粉等配成混悬液 或糊状物等。受试物应新鲜配制,有资料表明其溶液或混悬液储存稳定者除外。应每日在同一时间灌 胃 1 次 ,每 周 称 体 重 2 次 ,根 据 体 重 调 整 灌 胃 体 积 。 灌 胃 体 积 一 般 不 超 过 10 mL/kg 体 重 ,如 为 水 溶 液 时 ,最 大 灌 胃 体 积 可 达 20 mL/kg体 重 ;如 为 油 性 液 体 ,灌 胃 体 积 应 不 超 过 4 mL/kg 体 重 ;各 组 灌 胃 体 积一致。 4.4.1.4 受试物掺入饲料或饮水给予,要将受试物与饲料(或饮水)充分混匀并保证该受试物配制的稳 定性和均一性,以不影响动物摄食、营养平衡和饮水量为原则,受试物掺入饲料比例一般小于质量分数 的5%,若超过5%时(最大不应超过10%),可调整对照组饲料营养素水平(若受试物无热量或营养成 分,且添加比例大于5%时,对照组饲料应填充甲基纤维素等,掺入量等同高剂量),使其与剂量组饲料 营养素水平保持一致,同时增设未处理对照组;也可视受试物热量或营养成分的状况调整剂量组饲料营 养素水平,使其与对照组饲料营养素水平保持一致。受试物剂量单位是每千克体重所摄入受试物的毫 克(或克)数,即 mg/kg体重(或 g/kg体重),当受试物掺入饲料其剂量单位也可表示为 mg/kg(或 g/kg)饲料,掺入饮水则表示为 mg/mL水。受试物掺入饲料时,需将受试物剂量(mg/kg体重)按动物 每100g体重的摄食量折算为受试物饲料浓度(mg/kg饲料)。 4.4.2 交配

生殖毒性与胚胎毒性介绍

生殖毒性与胚胎毒性介绍
在实验动物发育毒性试验中,通常不去区分胎儿 与胚胎,所以使用胚胎-胎儿毒性更恰当。
出生缺陷 (birth defect):是指婴儿出生 前即已形成的发育障碍。 包括: 形态结构异常:畸形 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代谢 和行为的异常
畸形(malformation) :指出生前因素引起 发育生物体的严重的解剖学上形态结构的缺 陷(异常),对发育、生长、生理功能、生育力 和(或)寿命可产生有害影响,可以存活也 可能不能存活。
磷杀虫剂、杀线虫剂和工业污染物 干扰睾丸的功能及结构。
➢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干扰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正常功能, 主要影响促性腺释放激素的释放。
2.外源化学物对雌性生殖系统的损害
➢对卵巢的直接影响:CS2导致卵巢萎缩 ➢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苯及同系物 干扰下丘脑,作用于垂体-卵巢系统,引起 雌性生殖系统功能异常。
胚胎毒性(embryotoxicity):通常是指外源性 理化因素造成的孕体着床前后直到器官形成 期结束的所有的毒性。
表现为:胚胎期染毒而出现畸胎、生长
迟缓、着床数减少和吸收胎,也偶有晚死胎。
胎儿毒性(fetotoxicity) :指器官形成期结束后的 因素引发的任何毒性表现(包括死亡、体重降低、 骨化迟缓、功能缺陷以及结构异常,甚至肿瘤)。
着床前期发育毒性
❖ 从受精算起,到完成着床之前(人类为1112天,啮齿类动物为前6天);
❖ 通常是未分化细胞受化学毒物损伤而致胚泡 死亡,即着床前丢失 ;
❖ 也有着床前接触毒物导致畸形的例子,如环 氧己烷、甲基亚硝脲等。
器官形成期(胚胎发育期)
➢ 在致畸作用中,对致畸物最敏感的阶段是器官 发生期,一般称为危险期(critical period)或关 键期 。

生殖毒性的名词解释

生殖毒性的名词解释

生殖毒性的名词解释生殖毒性是指一种物质或环境因素对生殖系统功能的干扰或损害,其中包括对生殖细胞(卵子和精子)、生殖器官(如睾丸和卵巢)、生殖激素(如雌激素和雄激素)以及生殖能力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是短期的或长期的,可能会导致生殖功能障碍、性腺疾病、性激素不平衡、性腺肿瘤等。

1. 生殖毒性对种群和个体生存的重要性生殖是维持物种繁衍和进化的基本生物过程。

生殖毒性不仅对个体自身的生殖能力产生影响,也对整个种群的生存和繁衍能力造成威胁。

当环境中存在生殖毒性物质时,通过破坏或干扰生殖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个体的繁殖能力下降,种群数量可能会减少,面临灭绝的风险。

2. 生殖毒性物质的来源和类型生殖毒性物质可来自于自然环境中的自然物质,也可以是人为引入的化学物质、药物、农药、化妆品以及放射性物质等。

这些物质的生殖毒性可分为直接性和间接性。

直接性毒性指的是毒物直接对生殖系统产生损害的现象,如对性细胞的破坏、对性激素合成和分泌的抑制、对性腺的损伤等。

间接性毒性则指的是毒物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间接干扰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or)是一类被广泛研究的间接性生殖毒性物质,它们能干扰内分泌激素的合成、分泌、传递和作用,可能导致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3. 生殖毒性物质的评价和监测评价和监测生殖毒性物质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定生殖毒性物质的存在和其潜在危害,科学家常常进行动物试验、流行病学调查和生态监测等手段来获取相关数据。

动物试验是评价化学物质生殖毒性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兔子和猴子等,通过观察毒物对动物繁殖功能的影响,来推测相应的人类风险。

流行病学调查则通过调查人口群体中的某一特定区域或者暴露物与生殖问题的关联,来了解生殖毒性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生态监测则是通过采样环境中的物质,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以及动植物组织,通过分析所含物质的成分和浓度,来评估生殖毒性物质对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的影响。

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

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

三、雄性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法
• (五)雄性激素检测
• 指标:FSG、LH、雄激素的含量。
• (六)显性致死试验
• 方法:给予雄性动物某种受试物,然后将其与未 经染毒的雌性动物交配,观察胚胎早期死亡情况, 以评价受试物是否对雄性动物的生殖功能有损伤 的试验。
三、雄性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法
• (七)雄性生殖细胞的遗传毒性试验
一代或多代繁殖试验和致畸试验
妊娠前期及初期
三段生殖试验
器官形成期
围产期及授乳期
➢其他辅助试验
第三节 致畸试验
• 胚胎毒性作用:外源化学物对母体子宫内发育的胚胎或胎儿产生的毒性作 用。
• 胚胎毒性的表现:
① 胚胎死亡; ② 生长发育迟缓; ③ 胎儿先天缺陷和畸形; ④ 功能发育不全。
致畸作用:
• 致畸物:能引起妊娠的人或实验动物产生畸胎的外源化学物。 • 试验原理:一般通过观察妊娠母体在胎儿器官形成期接触受试物后胚胎及胎
7. 结果判定
(5) 活胎仔平均畸形出现率(%)=
畸形总数 活胎的总数
×100%
(6) 母体畸胎出现率(%)=
出现畸胎的母鼠数 妊娠母体总数
×100%
判定标准:试验组结果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而 且畸形的出现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可判定外源化学物对 受试动物有致畸作用。
感谢下 载
A :正常雄性仔鼠的睾丸和附睾; B :尿道下裂仔鼠的睾丸和附睾。 (HE ×200)
维持雄性正常 生殖功能的 条件
正常的雄性 生殖器官
正常的神经、 内分泌系统
正常的精神、 心理状态
外源化学物
第二节 雌性生殖毒性
• 一、 雌性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

生殖毒性及其评定

生殖毒性及其评定

第二节生殖毒性及其评定一、生殖毒性表现外来化合物对生殖过程的损害作用可以表现为性淡漠、性无能或各种形式的性功能减退。

雌性可出现排卵规律改变、月经失调或闭经、卵巢萎缩、受孕减少、胚胎死亡、生殖力降低、不孕或不育等。

雄性可表现为睾丸萎缩或坏死、精子数目减少等。

二、生殖毒性作用的评定外来化合物对生殖过程作用的评定主要通过生殖毒性试验来进行,过去也称为繁殖试验。

生殖毒性试验可以全面反映外来化合物对性腺功能、发情周期、交配行为、受孕、妊娠过程、分娩、授乳以及幼仔断奶后生长发育可能发生的影响。

评定的主要依据是交配后母体受孕情况(受孕率)、妊娠过程情况(正常妊娠率)、子代动物分娩出生情况(出生存活率)、授乳哺育情况(哺育成活率)以及断奶后发育情况等。

此外还可同时观察出生幼仔是否有畸形出现,但畸形观察主要在发育毒性评定中进行。

(一)试验方法原则生殖毒性试验多用性成熟大鼠,也可用小鼠或家兔。

大鼠自然受孕率较小鼠为高,较为理想。

一般设三个剂量组,另设对照组。

最高剂量组剂量应该超过预期人类实际接触水平,希望能使亲代动物出现轻度中毒,但不出现死亡或死亡率不超过10%,也不能完全丧失生育能力。

低剂量组的亲代动物不应观察到任何中毒症状。

另设中间剂量组应仅能出现极为轻微的中毒症状。

中间剂量与高剂量和低剂量应呈等比级数。

最高剂量组轻度中毒的概念是进食量显著减少,体重明显下降。

要求最高剂量组出现轻度中毒的目的是表明在已能引起中毒剂量下,如仍不致影响正常生殖过程,则表示该受试物确实不具有生殖毒性作用。

反之,如剂量过低,则难于确定受试物是否确实不具有生殖毒性,有可能因剂量不足,未达到最小有作用剂量。

剂量的确定可用少数动物进行预试,如已进行过亚慢性和急性毒性试验,则最高剂量也可略高于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最大无作用剂量,或相当于LD50的1/10左右。

最低剂量可相当于最高剂量的1/30。

如经多次试验确实证实1 000mg/kg体重剂量对生育力无损害作用,或最高剂量可引起亲代动物表现一般毒性作用,但对生育力无不利影响,则可不进行其它剂量试验。

安全性评价及生殖毒性医学PPT

安全性评价及生殖毒性医学PPT

VS
详细描述
体内实验包括动物繁殖试验和围生期发育 试验等,而体外实验则利用细胞培养和分 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物质对生殖细胞的直 接作用。综合这些实验结果,可以对物质 的生殖毒性进行全面评估。
03 安全性评价的实验设计
实验动物的选择
01
实验动物应选择与人类生理和代 谢机制相近的哺乳动物,如大鼠 、小鼠、兔子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毒性作用
研究药物在母体妊娠期间和哺乳期对胎儿和新生儿的潜在毒性作用,以
确保药物在怀孕和哺乳期的安全性。
03
药物的致畸作用
研究药物对胚胎和胎儿发育的致畸作用,包括对骨骼、内脏器官、神经
系统等方面的畸形影响。
化学品安全性评价
化学品的生殖毒性
01
研究化学品对生殖系统的潜在毒性作用,包括对性腺、生殖细
胞、妊娠和分娩等方面的影响。
化学品的致畸作用
02
研究化学品对胚胎和胎儿发育的致畸作用,包括对骨骼、内脏
器官、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畸形影响。
化学品对胎儿和新生儿的毒性作用
03
研究化学品在母体妊娠期间和哺乳期对胎儿和新生儿的潜在毒
性作用,以确保化学品的安全性。
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
医疗器械的生殖毒性
评估医疗器械对生殖系统的潜在影响,包括对性腺、生殖细胞、妊娠和分娩等方面的影响 。
安全性评价及生殖毒性医学
目 录
• 安全性评价概述 • 生殖毒性研究 • 安全性评价的实验设计 • 生殖毒性医学的应用 • 安全性评价与生殖毒性医学的未来发展
01 安全性评价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安全性评价是指对药物、食品、 化学品等物质在正常使用或误用 时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进 行评估的过程。

两代生殖发育毒性试验方法

两代生殖发育毒性试验方法

两代生殖发育毒性试验方法Two-Generation Reproductive Toxicity Study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两代生殖发育毒性试验基本原则,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规范用于检测化妆品原料的生殖发育毒性。

2试验目的提供关于受试物产前、产后暴露对雌性、雄性动物生殖功能、生育力及子代发育影响的确切信息。

3定义3.1生殖毒性Reproduction toxicity对后代产生有害作用,并损伤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功能和生殖能力。

3.2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生殖毒性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后代在产前、围产期、产后发生的结构和功能紊乱。

3.3母体毒性Maternal toxicity受试物引起亲代雌性妊娠动物直接或间接的健康损害效应,表现为增重减少、功能异常、毒性反应、甚至死亡。

3.4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通过动物试验,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检测指标未观察到任何与受试物相关的毒性作用的最大剂量。

3.5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在规定的条件下,受试物引起实验动物组织形态、功能、生长发育等有害效应的最小作用剂量。

4试验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实验动物以受试物暴露,考察其对雄性和雌性动物生殖功能、生育力及生殖系统形态的影响。

若该暴露(直接或间接)持续至子代,则还可以继续考察受试物对子代发育,甚至子代生殖功能和生育力的影响。

5受试物配制化妆品生殖发育毒性试验一般采用经口途径给予受试物,但基于人的可能暴露途径或受试物的特性而选择经皮或吸入也是合适的。

溶媒对照应采用与之相同的给予途径。

若设置阳性对照,其处理方式可以不同于受试物处理组。

一般情况下首选水作为溶媒,可以是水溶液也可以是混悬液,其次可以选择玉米油作为溶媒配制成乳浊液,也可以将其与水混合配制成油溶液。

使用水以外的其它溶媒,应阐明其毒性并保证所配制溶液的稳定性。

其它应纳入考虑的因素包括:溶媒是否影响受试物化学特征继而改变受试物毒性;溶媒是否影响受试物的吸收、代谢、分布和蓄积;溶媒是否影响动物食物和饮水摄入继而影响营养状况;溶媒本身是否有潜在毒性。

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

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

完整的生殖发育过程细分为如下阶段。
A阶段 交配前到受孕:检查成年雄性和雌性生殖功能, 配子的发育与成熟,交配行为,受精。
B阶段 受孕到着床:检查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胚胎着 床前发育、着床。
C阶段 着床到硬腭闭合:检查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胎 体发育,主要器官形成。
D阶段 硬腭闭合到妊娠结束:检查成年雌性生殖功能、 胎体的发育与生长,器官的发育与生长。
人是第3~8周(又称胚期)。这期的特点是细胞移动 和组合,形成器官原基,四肢和颜面形成等。这时期 特别容易诱发器官结构的缺陷,即结构畸形,故又称 敏感期;也可能引起胚胎死亡。
啮齿类胚胎死亡后被吸收,称为吸收胎 (resorption),在人则以流产告终,人的胚 胎约50%死亡。
畸形的发生取决于化学毒物的性质、剂量 以及给予的时间。在胚胎期中不同日给予致畸 物会诱发不同器官畸形,因为不同器官的敏感 期有差别,过早或过迟反而不引起畸形。
(二)精子穿透试验:
(三)睾丸中标志酶活性的测定:
一类为透明质酸酶、山梨醇脱氢酶(SDH)、乳 酸脱氢酶同工酶x(LDH-x)、5-核苷酸酶、α磷酸甘油脱氢酶等,在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 首先出现,其含量和活性随精子的形成、成 熟而达到高峰。
另一类为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 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γ谷氨酰转肽酶、尿苷二磷酸酶、鸟氨酸脱羧 酶等,在睾丸足细胞、间质细胞或精原细胞 内含量最高,其含量和活性在性成熟前达到 高峰,并随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的形成、 成熟而降低。
4、发育毒性(development toxicity):化学毒物 在着床前胚泡、器官形成,胎儿和新生儿各发 育阶段干扰正常发育过程,称为发育毒性。
不同的化学毒物作用于不同发育阶段。过早或过迟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5 雄性激素测定
1.1.1 睾丸与附睾的解剖结构
曲精小管 白膜 鞘膜脏层 鞘膜腔
输出小管 睾丸网 直精小管 附睾管 输精管
1.1.2 人生精小管扫描电镜像 ×180
血管 间质细胞 支持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精子细胞 精子
1.1.3 精子的发生过程
精子的发生是精原细胞发育成为成熟精子的过程。 精子的发生过程始于胎儿期的原始生殖细胞。出生后分化成
曲细精管内的精原细胞。 精原细胞在促性腺激素作用下依次进一步分裂成熟为初级精
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 精子由间质细胞包裹释放入直精细管,并移入附睾内进一步
成熟,再经输精管送入精囊贮存。 从精原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精子,不同物种所需时间不同。人
64天、小鼠32天、家兔43天Wistar大鼠53.2天、牛54天。
1.3.4 体外试验
体外试验较在体试验具有简便的优点。 体外试验主要将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在体外条件下
进行培养,观察受试物是否引起生殖细胞改变。
也可通过分离培养睾丸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测定 支持细胞的乳酸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以及 测定间质细胞分泌的雄激素含量来判断受试物是否 对所培养细胞功能有影响。
支持细胞分泌的抑制素和间质细胞分泌的雄激素,又可反馈 抑制下丘脑GnRH和腺垂体FSH及LH的分泌。
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的分泌量是相对恒定的,其中某一种 激素分泌量升高或下降,或某一种激素的相应受体改变,将 影响精子发生,并致第二性征改变及性功能障碍。
1.2 化学物的雄性生殖毒性
睾丸的功能主要是生成精子和合成雄激素。并受神 经内分泌调节。能影响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 腺的结构和功能及内分泌调节功能的因素,均可致 雄性生殖系统损害。
精子形态观察
其通过伊红染色在显微镜下很容易观察。 精子头部和尾部的形态学改变可影响精子的
运动和穿透卵细胞的能力。 但该指标不够灵敏,应结合其它试验进行综
合分析。
精子状态分析
精子状态包括精液的pH值、液化时间,精子 运动能力,蛋白质、脂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等。
通过该试验,可了解精子所处的微环境及精 子运动等情况是否与受试物有关。
1 雄性生殖毒性
1.1 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 1.2 化学物的雄性生殖毒性 1.3 雄性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法
1.1 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
1.1.1睾丸与附睾的解剖结构 1.1.2 人生精小管扫描电镜像 ×180 1.1.3 精子的发生过程 1.1.4 睾丸功能的内分泌调节
1.1.4 睾丸功能的内分泌调节
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促性腺释放激素(GnRH),可 促进腺垂体远侧部的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刺激素(FSH) 和黄体生成素(LH)。
雄性,FSH促进支持细胞合成ABP;LH可刺激间质细胞合成和 分泌雄激素(睾丸酮)。ABP可与雄激素结合,从而保持生 精小管含有高浓度的雄激素,促进精子发生。
性变; 许多农药也可引起精子生成减少、睾丸萎缩、精子
畸形、性功能减退。
1.2.2 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铅可干扰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正常分泌功 能,使FSH、LH和睾酮分泌减少。
二硫化碳可使睾酮分泌减少,而FSH和LH分泌 增加。睾酮分泌减少与FSH和LH分泌增加呈现 相关性。
1.2.3 对性功能和生殖功能的影响
该试验需结合其它试验进行综合分析。
1.3.2 精子穿透试验
该试验是精子在体外的受精试验。它是检测精子在 体外能否成功穿透去透明带的金黄地鼠卵子而受精 的试验。其是常规试验所不能显示的,是常规分析 的辅助试验。
该试验的精子可以是大鼠、小鼠、家兔、猪、牛和 人的精子。
该试验可用于不育症诊断和外源化学物生殖毒性方 面的检测。
雄性性功能包括性欲、阴茎勃起、性交、情欲高潮 和射精几个方面,并受内分泌功能和精神心理因素 的调节。影响其任何环节均可影响性功能。
雄性生殖功能正常情况下除性功能外,还包括精子 能正常发生、成熟、输送和贮存。影响任何环节均 可影响正常生殖功能,影响精发生和成熟将直接影 响生殖功能。
上述重金属能影响性功能和生殖功能。
1.2.1 对睾丸生精细胞的影响 1.2.2 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1.2.3 对性功能和生殖功能的影响
1.2.1 对睾丸生精细胞的影响
棉酚可损伤精子、精细胞和精母细胞; 二硫化碳可引起睾丸萎缩、精子产生障碍、生精细
胞突变,睾丸萎缩、性欲下降; 铅、镉、汞、过量锰可引起睾丸、附睾、精囊退行
1.3.3 睾丸中标志酶活性测定
睾丸中标志酶活性的变化能可靠地较早反映受试物对睾丸功 能的损害。
在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首先出现的酶类,其含量和活性随精 子的形成和成熟而达到高峰。包括:透明质酸酶、山梨醇脱 氢酶、乳酸脱氢酶-x、5-核苷酸酶、α-磷酸甘油脱氢酶。
在睾丸足细胞、间质细胞或精原细胞内含量最高的酶类,其 活性和含量在性成熟前达到高峰,且随精母细胞、精细胞和 精子的形成和成熟而降低。包括: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苹 果酸脱氢酶、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γ谷氨酰转肽酶、尿苷二磷酸酶、鸟苷酸脱羧酶等。
精子收集的方法可用交配后冲洗阴道法,但多采用 处死动物后收集附睾尾部和输精管中的精子。
判断精子生成情况可用下列三指标评定: 精子计数: 精子形态观察: 精子状态分析:
精子计数
其是雄性生殖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可提供 有关精子发育与成熟方面的粗略信息。
如果精子数目显著减少,则可以认为受试物 对雄性生殖具有损害作用,但不能确定毒性 作用发生在精子生成周期的哪个环节。
1.3 雄性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法
1.3.1 精子生成分析 1.3.2 精子穿透试验 1.3.3 睾丸中标志酶活性测定 1.3.4 体外试验 1.3.5 雄性激素测定 1.3.6 显性致死试验 1.3.7 雄性生殖细胞遗传毒性检测 1.3.8 雄性生殖毒性病理检查
1.3.1 精子生成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