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再次手术的探讨

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再次手术的探讨目的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的再次手术治疗及临床效果,以及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的原因。
方法对25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的患者再次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或KTP泪道激光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
结果22例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再次手术治愈率达88%。
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的患者可以根据失败原因再次选择手术治疗,成功率高。
标签:泪囊鼻腔吻合术;慢性泪囊炎;KTP泪道激光治疗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疾病该病除持续溢泪导致患者不适外,还带来美容缺陷以及对眼部的潜在危险。
目前该病常规手术治疗为泪囊鼻腔吻合术,但该术式术中吻合操作困难,术后吻合口易闭锁且难以处理。
对于术后吻合口闭锁,泪道冲洗不通者,常规的治疗方法是泪道穿线或置管,此方法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慢性泪囊炎是基层医院眼科的常见病,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经典的手术方法,其成功率达90%以上[1],部分患者手术失败。
由于第一次手术后,组织粘连、机化、形成瘢痕,再次手术难度大,但此类患者术后仍溢泪、流脓,影响患者美观并且对患眼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我院对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的患者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的尝试,选择性的行KTP泪道激光治疗和泪囊鼻腔吻合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文总结了我院2007年1月~2013年3月25例行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再次手术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5例均为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的患者,其中10例(均在我院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的患者)再次手术是行KTP泪道激光治疗,接受泪道激光治疗的时间是初次手术后1~2w,男3例,女7例,年龄26~57岁,患者的选择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泪道冲洗不通,无粘、脓性分泌物反流,考虑是泪总管阻塞的患者。
其中15例患者(为本院及基层医院手术失败者)再次手术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男5例,女10例,年龄35~65岁,手术时间是初次手术后6个月~30年,患者的选择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仍溢泪,泪道冲洗不通,有粘、脓性分泌物反流,诊断为吻合口阻塞的患者,且原皮肤切口无瘢痕增生(排外瘢痕体质),无萎缩性鼻炎及鼻息肉。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眼泪分泌增多、泪囊区域疼痛和压痛等症状。
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目前主要有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两种手术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探讨。
一、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在鼻腔的内外开口处进行吻合,从而实现泪液的引流。
这种手术方式已经应用多年,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术后患者需要在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手术效果和是否出现并发症。
根据临床研究,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较好。
术后患者的眼泪分泌量明显减少,泪囊区域的疼痛和压痛症状也会逐渐减轻。
该手术方式的成功率较高,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术后可能会出现泪液过度引流或引流不畅等情况,导致眼部组织水肿、感染等并发症。
由于手术需要在鼻腔内外开口处进行吻合,术后可能出现流涕、异物感等不适症状。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
这种手术方式通过鼻腔小切口,植入鼻内镜,精细操作进行泪囊吻合,避免了对外部面部的切割,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也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由于手术需要操作精细,可能会导致鼻腔黏膜损伤、出血等情况。
术后患者也需要重视术后的护理和恢复,在术后避免饮酒、吸烟等刺激性因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后恢复训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都是常见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疗效。
术后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观察手术效果和是否出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手术方式出现,为慢性泪囊炎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处理

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处理发表时间:2017-08-03T14:27:04.1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作者:李福强熊雅红[导读] 探究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后处理方法及其效果。
(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摘要】目的:探究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后处理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针对40例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采用鼻内窥镜进行再次处理,持续观察患者效果;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6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
结果:4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对其完成为期1年的跟踪访问,访问过程中并未见患者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
结论: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处理分析发现,采用鼻内窥镜再次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情况,减少治疗对于患者的创伤,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处理【中图分类号】R7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127-02 慢性泪囊炎在治疗的过程中,一般经过鼻内窥镜对患者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但是在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恢复欠佳甚至手术失败的现象,此时我们应该再次对患者进行干预,帮助其得到有效的恢复。
再次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是部分方法容易出现恢复欠佳的现象,影响患者面部美观。
基于反复讨论的基础,本次我们针对40例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治疗,目的在于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次研究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针对40例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治疗,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6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
40例患者中包括女性23例、男性17例,患者年龄区间为32.5~68.5岁,患者年龄均值为52.34±2.13岁;40例患者均为经过鼻内窥镜治疗,但再次复发。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性处理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性处理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中、术后常见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1例(共45眼)长期溢泪、溢脓、经反复泪道冲洗或经鼻外鼻腔泪囊吻合术后治疗无效的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术后随访2个月~1年,观察术后溢泪、溢脓、泪道冲洗通畅及造口处上皮化情况。
结果41例(45眼)患者中有39例(43眼)治愈,术后无溢泪、溢脓,泪道冲洗通畅,鼻内镜下造口处上皮约在1~1.5个月上皮化良好,仅2例(2眼)无效(1例系多次行鼻外鼻腔淚囊吻合术患者,1例系颌面部外伤患者),术后仍溢泪、溢脓,泪道冲洗不通畅,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处闭合。
结论熟练的鼻内镜操作技术、正确判断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位置、泪囊造口的大小、位置及粘膜瓣的处理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mon problems in operation and after operation and handling methods of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Methods 41 cases (45 long-term epiphora and pyorrhea in total)in our department from June 2012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underwent the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after the ineffective treatment of repeated lacrimal passage washing or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an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two months to 1 year,and the postoperative epiphora and pyorrhea,smooth irrigation of lacrimal passage and epithelialization at the stoma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ere 39 cases (43 eyes)cured in 41 cases (45 eyes),and there was no epiphora,pyorrhea and smooth irrigation of lacrimal passage,and the epithelization at the endoscopic stoma was good between 1 month and 1.5 months,only 2 cases (2 eyes)were ineffective (1 case treated with multiple ectorhinal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and 1 case with maxillofacial wound),and the patients were still with epiphora and pyorrhea,smooth irrigation of lacrimal passage,and the endoscopic nasal dacryocyst stoma was closed. Conclusion The skilled endoscopic operation skill,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dacryocyst’s site in the lateral wall of the nasal cavity,size,site and treatment of mucosal flap of dacryocyst stoma ar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Key words] Nasal endoscopy;Dacryocystorhinostomy;Chronic dacryocystitis;Dacryocyst;Axilla of the middle turbinate;Cotton clogging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溢泪、溢脓,局部皮肤红肿,甚至破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1]。
鼻腔泪囊吻合手术失败的再治疗分析

[ 摘
要] 目的 : 探讨鼻腔 泪囊吻合手术失败的再治疗方法 与效果 。方 法 : 选 择鼻 腔泪囊 吻合手术失 败患者 3 O例 , 根 据前
瞻性随机对 照方 法分 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l 5例 , 都 采用 内窥镜下 泪囊鼻腔造瘘术 , 治疗组应用 “ V” 型鼻黏膜瓣 覆盖 , 对照组应 用 鼻黏膜瓣 覆盖。结果 : 治疗组 的再治疗成功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 0 5 ) , 同时治 疗组 肉芽或瘢 痕组织增 生发生 率低 于对 照组 ,
囊 吻合 手术 因具有微创 、 并发症少 、 更符合 泪道系统的解剖 生 1例。根 据前 瞻性随机对照方法 , 将 上述患者分 为治疗 组与对 照组各 1 5例 , 两组的上述资料可纳入进一步研究 ( P>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理 特点等优点 已成 为治疗 慢性 泪囊 炎 的重要方 法 , 但 是也 存 在 一定 的失败率 。为此笔者设计 了新 型“ V” 型鼻 黏膜瓣 以覆
质量, 安全性 较 高 , 适宜 临床 上依 据患者 情 况进 行应 用 和治
疗。
4 参 考 文 献
[ 1 ] 张润香 . 人工破膜催产素引产 4 0 0例 临床分 析[ J ] . 山西
医药杂志 ( 下半月版) 2 0 0 7 , 3 6 ( 1 2 ) : 9 4 5 . [ 2 ] 李春芝 , 邓彩芬 , 陆泳 诗. 可调节输 液器在静脉滴 注催产
・
4 76 2・
吉林医学 2 0 1 3年 8月 第 3 4卷 第 2 3期
缩宫素加人 5 0 0 m l , 5 %葡 萄糖 注射液 中 , 选取 7号 注射器进 行滴注 , 每分钟滴 注 8—1 0滴 , 最快不 能超 过 4 0 ̄ ] / m i n 。使
14例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原因探讨

14例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原因探讨【关键词】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尽管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其成功率不断提高,但仍有失败的可能。
本文就我院10年来手术后失败的14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文统计我院自1999年以来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180例260眼,随防1~10年,手术成功242眼,失败14例18眼,占%。
距手术时间最短3天,最长5年,多为1~2年。
失败的14例中,男1例,女13例,年龄24~54岁。
手术方法与目前所采用方法基本相同,即咬钳造孔,黏膜瓣呈“]”“[”形切开,单纯前叶吻合。
2 失败原因(1)解剖因素:解剖关系不清是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
本组1例泪囊过小,术中无法吻合,强行吻合后吻合口撕裂,导致瘢痕形成;2例因骨孔偏位,使两个吻合不相对应,互相遮挡,造成通道狭窄;2例在咬孔时误将鼻黏膜撕裂,以致缺如,泪囊瓣无法吻合,其中1例因鼻腔狭窄,地卡因棉片放置不对,而误将鼻中隔黏膜当成鼻黏膜切开,引起大出血,手术失败。
(2)骨孔大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一般认为吻合腔内肉芽组织阻塞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造成通道不畅的根本原因是骨孔过小,其次是阻塞因素(肉芽组织、血块、瘢痕等)的作用。
本组4例骨孔小者有两种原因,一是咬孔本身就小,二是骨质修复的结果。
前时间长,表现为骨孔边缘光滑增厚,骨孔缩小甚至闭合。
这是由于手术创伤后组织愈合中,骨质周围没有机械压迫,成骨细胞增生,修复断面,造成骨孔缩小。
此外,软组织在修复中,肉芽组织增生、血液机化、纤维组织形成等均会影响通道畅通。
如上皮组织未全覆盖创面,致使肉芽组织过度生长侵入泪囊,阻塞泪总管;出血多,不能完全吸收,积存在泪囊窝内的血液,表面形成纤维膜,阻塞通道,造成手术失败。
(3)骨孔位置:若骨孔位置偏高多数学者认为会影响手术成功率。
其理由是:过高的骨孔吻合后泪囊下端易形成盲袋,使排出物滞留,术后虽通,但挤压有分泌物外溢。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李雅;范金鲁;罗君
【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
【年(卷),期】2008(8)5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术中常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我院近两年来进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374例,探讨术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术巾常见的问题依次为出血、泪囊定位不准确、骨孔的大小及骨孑L位置偏移、泪囊瓣制作不理想、鼻腔疾病的处理等,术中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处理有助于我们成功完成手术.结论:熟练的手术操作,熟悉鼻腔及泪道的应用解剖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术中常见的各种问题,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总页数】2页(P1042-1043)
【作者】李雅;范金鲁;罗君
【作者单位】421001,中国湖南省衡阳市,衡阳爱尔眼科医院;421001,中国湖南省衡阳市,衡阳爱尔眼科医院;421001,中国湖南省衡阳市,衡阳爱尔眼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
【相关文献】
1.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合应用5-FU的临床研究 [J], 陈祥雷;陶黎明
2.5-FU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的应用 [J], 臧鹰;李育广;宋小平
3.射频消融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中的应用 [J], 侯俊红;杨宗豫
4.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用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 [J], 罗忠贵;禤锦荣
5.射频消融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中的应用 [J], 侯俊红;杨宗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术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术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鼻腔泪囊造口术后复发再次手术中常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方法对177例(单眼)共199(双眼)例长期溢泪、溢脓,经泪道冲洗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并进行术后3个月~2年的随访。
结果 163例术后患者在随访期间,157例患者无溢泪、溢脓症状,泪道冲洗通畅,鼻内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6例患者仍有溢泪、溢脓症状,泪道冲洗不同,泪囊造口处狭小或闭锁。
结论采用经鼻内镜下达美德激光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简单的方法。
专业的设备、熟练的手术操作,熟悉泪囊的解剖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术中常见的各种问题,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慢性泪囊炎达美德激光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眼科医生在鼻外手术,术后面部易形成疤痕影响美容,不易为患者接受,尤其是女性患者。
近年来,鼻内镜技术广泛应用于鼻眼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中,我们回顾性的收集了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77例泪囊炎病例,行常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对术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77例患者中男22例,女155例,单眼155例,双眼22例,其中6例是于我院外行泪囊插管术后复发;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3个月~60年;临床表现为:长期溢泪、溢脓,压迫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曾于我院外反复行泪道冲洗治疗,均无效。
经术前泪囊造影显示泪囊下端阻塞。
1.2方法行全麻或局麻,丁卡因/麻黄碱棉片反复表麻鼻腔内粘膜,认清鼻腔内中鼻甲附着处及钩突结构。
利多卡因局麻药在鼻丘、中鼻甲附着处下方至钩突之间作局部浸润麻醉,以中鼻甲前端附着处为上界,以钩突为后界,达美德激光(Diomed,英国)向前向下做一1.3×1.2cm大小圆形粘膜切口,分离粘膜至骨面,显露上颌骨额突与泪骨的结合骨缝,用微型电动钻磨去骨质显露淡蓝色泪囊内壁,经泪小点导入泪囊探针确认泪囊位置后,在探针引导下,达美德激光做“T”形切口切开泪囊前壁,清除周围骨屑及粘膜后,硫酸小诺霉素60 mg+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冲洗泪道,分别将硬膜外麻醉导管一端从上、下泪小点导入进入泪小管到达鼻腔泪囊造口处,调整上下距离后,银夹固定鼻腔内硬膜外管,剪除多余硬膜外管后造口周围放置明胶海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术眼点抗生素滴眼液,术后3-6月拔除硬膜外导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目的:分析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失败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9例42眼慢性泪囊炎进行了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中2例2眼发现小泪囊,切开泪囊后壁无法翻转后完全覆盖骨窗;1例1眼术后24 h内鼻腔活动性出血,以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
术后28例31眼溢泪、溢脓症状完全消失,泪道冲洗通畅;8例8眼溢泪、溢脓症状减轻,泪道冲洗不畅,加压后冲洗泪道通畅;3例3眼泪道冲洗不通畅,未见脓性分泌物。
结论:影响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的因素较多,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鼻内窥镜下开放大小合适的骨窗、严密的止血以及充分的麻醉、优良的心理疏导是提高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成功的关键环节。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auses of failure in trans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and to suggest 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39 patients(42 eyes)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ho underwent trans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our department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mall lacrimal sac was found in 2 patients(2 eyes),cut open the lacrimal sac wall couldn’t completely cover the bone window.Active bleeding occured within 24 hours after surgery in 1 patient(1 eye),Vaseline gauze tamponade was used to hemostasis.Twenty eight patients(31 eyes)were free of their symptoms and kept stoma patency.Eight patients’(eight eyes)tears spill overflow pus symptoms relieved,lacrimal duct flushing was not free,after compression it was free.Three patients(3 eyes)were not kept stoma patency but no discharge of pus.Conclusion:There are many influence factors of nasal endoscopic nasal lacrimal sac anastomosis.Choosing right patient,appropriate size bone window,effective hemostasis,anesthesia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 benefit to gain good clinical effects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Key words] Endoscopic;Chronic dacryocystitis;Treatment failure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是由于鼻泪管阻塞,泪液潴留,细菌在泪囊内繁殖引起,也见于外伤。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不留瘢痕、术后恢复快、泪囊冲洗通畅率高等优点[1],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2010年5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科对39例42眼慢性泪囊炎进行了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科39例(4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6例,17眼,女23例,25眼;年龄35~79岁,平均(55.2±13.2)岁;病程6个月~23年,平均(6.1±5.1)年。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均为患眼长期反复溢泪和溢脓,泪道冲洗可冲洗出脓性分泌物,并伴有鼻泪管阻塞;患者术前均予以多次泪道冲洗或探通治疗无效,无泪小管、泪总管阻塞或狭窄。
1.2 方法1.2.1 术前准备术前予以氧氟沙星眼液等抗生素滴眼液治疗3~4 d,常规心电图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术前予以CT和鼻腔检查,排除鼻腔阻塞性疾病、先天及后天解剖异常、泪道肿瘤及眼眶泪囊区解剖畸形。
排除血液系统疾病、严重骨质疏松及烦躁型精神异常者。
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
1.2.2 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术野常规消毒包头铺巾,术侧鼻腔总鼻道填塞2%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3次,每次5 min后,以2%利多卡因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及泪骨骨膜下阻滞麻醉,在中鼻道前端的鼻腔外侧壁上自钩突前端到鼻丘黏膜处以2%利多卡因针作局部阻滞麻醉后,在该处作一“U”型切口,暴露泪骨,咬骨钳开10×15 mm2的骨窗,暴露泪囊内侧壁,用探针指引自下泪点进入泪囊,将泪囊内侧壁垂直切开,见冲洗液涌出,冲洗通畅,将切开的泪囊内侧壁膜向鼻腔翻转,与鼻黏膜吻合,生物粘胶固定,常规给予鼻腔内填上止血海绵;确认无渗血后,手术结束。
1.2.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抗生素及止血药3 d,术后1周每天庆大霉素盐水冲洗泪道,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1个月内每周冲洗泪道1次,以后每个月冲洗泪道1次,连续3个月。
2 结果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
术后28例31眼溢泪、溢脓症状完全消失,泪道冲洗通畅;8例8眼溢泪、溢脓症状减轻,泪道冲洗不畅,加压后冲洗泪道通畅;3例3眼泪道冲洗不通畅,未见脓性分泌物。
患者中3例3眼出现术中黏膜活动性渗血;2例2眼发现小泪囊,切开泪囊后壁无法翻转后完全覆盖骨窗;1例1眼术后24 h内鼻腔活动性出血,予以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
3 讨论3.1 影响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成功率的客观因素及处理措施3.1.1 泪囊条件患者本身泪囊大小与手术成功率密切相关[1-2]。
通过挤压泪囊区或泪道冲洗反流的脓液来估计泪囊的大小。
如反流液较少,提示小泪囊患者,则术中暴露泪囊困难,泪囊壁切开后形成的瓣较小,吻合效果欠佳。
如患者发生慢性泪囊时间较长,反复进行冲洗及探查,造成泪囊内壁纤维化,泪囊壁变厚或泪囊息肉变,则同样表现为泪囊瓣较小。
本组手术患者中,小泪囊患者3例3眼为小泪囊患者,其中2例无效,占66.7%(2/3),1例有效。
说明泪囊大小是影响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成功的重要条件。
3.1.2 鼻腔情况据文献[2-3]报道本手术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泪囊位置。
自泪骨与额突的连接缝前外侧即为泪囊。
如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泪骨对应的鼻腔内狭窄,则手术中无法切开足够的黏膜以暴露泪骨。
如鼻中隔高位严重偏曲或中鼻甲前端肥大、息肉阻塞鼻道则应先处理鼻腔后再行本手术。
本组手术患者中,鼻中隔高位严重偏曲或中鼻甲前端肥大、息肉阻塞鼻患者5例,均先行鼻腔手术康复后,再行鼻内镜鼻腔内囊吻合手术,均治愈。
3.1.3 年龄患者年龄较小者,对疼痛耐受程度差,配合手术的顺应性差;高龄患者,则可能出现骨质疏松,咬骨钳咬泪骨时伤及泪囊,造成出血增多,术后局部粘连。
造成手术难度增大或失败。
针对年龄较小者,给予相应的引导,术中与患者交流,使其放松,适应手术;同时非常满意的麻醉,减轻患者的疼痛度。
高龄患者,则需要注意咬骨的大小、深浅[4]。
不得损伤泪囊。
本组手术患者中,13例14眼为60岁以上患者,其中1例无效,占7.14%。
3.2 影响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成功率的主观因素及处理措施3.2.1 开放骨窗过小由于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可能出现术中开放骨窗过小,吻合口术后黏膜形成粘连,阻塞吻合口。
所以保持有效孔径是成功与否的因素之一[5]。
3.2.2 术中止血不够彻底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最终需要形成一个有效的通道,术中出血较多,则可能造成吻合口被血凝块阻塞;生物粘胶固定差,吻合口被阻塞[6]。
3.2.3 心理疏导不当任何手术都会给患者生理产生很大打击,使患者出现恐惧、焦虑、忧愁、抑郁等不良情况。
任何一种不良情绪都会造成手术时紧张,造成术中出血增多,影响手术视野及鼻黏膜吻合处生物粘胶固定,从而增加手术难度,减低手术成功率。
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术中的耐受程度是必要的[7-8]。
3.3 其他影响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成功率的因素患者自身耐受能力,麻醉师麻醉手法和麻醉效果,术时术者精力及与助手配合熟练程度,术后鼻泪管的冲洗等情况都是影响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成功与否的因素。
参考文献[1]王鑫.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3例经验与教训[J].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2011,26(7):389-390.[2]卢耀礼,杨少锋,袁靖华.影响泪囊造口的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2013,28(8):443-444.[3]刘扬,张映国.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16(7):98-100.[4]郑颖洁,范金鲁.不同年龄泪囊炎鼻腔内窥镜下泪囊手术技巧初探[J].国际眼科杂志,2010,23(12):2397-2398.[5]张星煜,张丕华,黄春龙.鼻内镜下泪腺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22-23.[6]赵平.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50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1,36(12):1391-1392.[7]李育广,刘凤英.鼻内镜下处理经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25(3):56-58.[8]阮文兵.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6):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