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道腔和泪囊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泪液排出障碍、泪液滞留和泪囊肿胀等症状,进一步影响视力。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开刀切开引流和鼻内窥镜下鼻泪管扩张等方法。
但长期开刀和伤口愈合的疼痛以及效果不佳的情况,使得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成为眼科医生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始研究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原理是通过鼻子内部的镜头将泪囊和鼻子内部相连,避免了传统手术需要切开面部的创伤,同时可以恢复泪液正常流出的通道。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效果好等。
该方法的介绍,也让慢性泪囊炎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
首先,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由于慢性泪囊炎容易复发,并且患者的病情可能根据进展而变化,所以患者通常需要多个术前和术后随访。
在一个研究中,7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接受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术后效果评估表明,96%的患者恢复了正常的泪液流出,88%的患者没有出现任何疼痛和不适。
研究结论表明,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次,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风险极低。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使用的仪器是高清晰度的镜头和微型仪器,具有更好的精度和控制感。
这使得研究者可以在局部区域内进行更小的操作。
实际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风险非常低,因为该方法减少了手术中可能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失血风险。
另外,术后恢复快以及好处明显。
可以帮助医生更快的找到更适合的治疗方式,同时更加减少了对意外的风险。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效果好等多个优点。
但是该治疗在应用,还是需要医生的帮助,同时需要考虑每一个患者病情的差异性,才可以给患者提供更专业而安全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医疗的发展。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研究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研究目的:结合病例对鼻腔淚囊吻合术进行研究讨论。
方法:对30例病例的手术方法、手术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0例患者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2例,对30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0例患者有28例恢复良好,2例治疗无效。
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临床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字】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泪囊炎一、前言加强对泪囊吻合术的研究和使用对临床治疗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研究手术方法和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的治愈和康复。
二、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有溢泪和(或)溢脓史,压迫泪囊区均可见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排出、反流,反复冲洗泪道不通畅。
并排除泪道其他疾病,如泪点、泪小管、泪总管阻塞,萎缩性鼻炎、严重鼻副窦炎及重度鼻中隔偏曲等疾病史。
患者无出血性疾病;排除女性月经来潮期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控制不良者。
本组共30例,女28例,男2例,年龄38~65岁,其中左眼19例,右眼11例。
检查行泪小点冲洗自原路返回,并有粘液脓性分泌物流出,泪小点与泪小管均正常的慢性泪囊炎患者。
30例均在全麻下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均在下泪小管留置硬膜外导管一根,3个月后拔管,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出院时泪道冲洗通畅,无阻力,无溢泪。
2、手术方法术前积极完善相关常规辅助检查,无异常。
观察组用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
常规冲洗泪道,在筛前、滑车下、眶下行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皮肤浸润麻醉。
具体操作步骤:切口、找泪囊、作骨孔、作鼻黏膜活瓣、作泪囊瓣、缝合及术后鼻腔喷雾。
因改良术式不需切断内眦韧带,骨窗呈长方形、较大且吻合口较低,易于引流,减轻了操作难度。
在造骨窗过程中注入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使之水肿,预防鼻黏膜出血。
患者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防止感染。
1%呋麻西林滴鼻液滴鼻,减轻鼻腔粘膜充血、水肿。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分析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对68例(7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术侧鼻腔及结膜囊表面麻醉。
根据患者病情先解决鼻腔疾患,行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钩突切除术;再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术后观察泪道通畅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67眼(88%),有效7眼(9%),无效2眼(3%),未出现鼻腔粘连、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总有效率为97%。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可同期处理引起鼻泪管阻塞的鼻腔、鼻窦原发疾病。
对提高远期疗效有独特优点,方法简便,适应证广,组织损伤小,面部无瘢痕,有推广运用价值。
标签:鼻内镜手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为泪囊与鼻泪管的炎症,主要为泪液排泄不畅而长期积滞于泪囊内,刺激泪囊黏膜,使之发炎肥厚,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而导致溢泪,或有脓性分泌物自泪点返流,经局部滴药和冲洗泪道无效者则需手术[1]。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已显示了明显的优势。
随着鼻内镜在国内的广泛普及,鼻内镜外科和鼻眼相关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鼻外径路鼻腔泪囊造口术,逐渐被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所取代[2,3]。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与眼科协作开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68例(76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慢性泪囊炎患者68例76眼,男30例32眼,女38例44眼,年龄19—63(平均37)岁,病史l—10年,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期溢泪,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经多次泪道冲洗和探通治疗无效,有15例18眼曾行泪囊置管治疗无效,合并鼻中隔偏曲6例,鼻息肉3例。
术前均行泪囊造影了解泪囊大小、位置及堵塞情况。
1.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高约30°。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及其周围组织长期存在的一种炎症,主要症状为泪囊部位肿胀、疼痛、分泌物增多等。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按摩引流、泪囊冲洗等,但是缺点是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
近年来,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在治疗效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主要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和优势。
一、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操作方法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将泪囊与鼻腔内部直接相连接,使泪液在流入鼻腔前就被引流掉,避免了泪囊炎长期存在。
手术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确定手术范围、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
手术过程中,首先是麻醉及局部加压止血,然后鼻内镜下探查泪囊,手术者用特制手术钩将泪囊顶端取出,用电凝切断鼻泪管与泪囊之间的韧带,并将其扩张开。
接下来,施行骨切术,切下鼻腔的鼻中隔骨部分及鼻泪管入口的骨缘部分,扩大鼻泪管入口,保证术后情况良好。
最后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即将已取出的泪囊通过探头戳入鼻腔中,并用缝合线固定住,将鼻腔与泪囊直接连接起来。
术后要进行适当的抗感染及止血治疗。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创伤小、无皮肤切口,不影响面容美观。
2. 减少了手术过程中麻醉的时间,减少了麻醉的副作用和风险。
3. 通过鼻内镜操作,能够直接看到手术场所,可对操作部位精细处理,操作更加精准。
4. 术后恢复时间短,病人轻松舒适,对于患者来说,手术后无需住院就可以出院。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
一项针对68例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手术疗效满意度达到了89%。
另外一项关于3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也证明了手术的疗效,并且手术后的不良反应非常少,仅有一例发生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达97%。
总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手术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提高了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泪囊炎治疗新选择——鼻内腔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治疗新选择——鼻内腔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为什么他们眼里常含泪水?原来是慢性泪囊炎惹的祸。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由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导致鼻泪道阻塞,泪液不能排出,长期滞留在泪囊內。
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表现为溢泪、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眼部流出等症状。
由于药物治疗无效,探通、插管效果并不理想,激光治疗效果不确切,目前,慢性泪囊炎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是经鼻根部皮肤切口,鼻骨造洞,将泪囊与鼻黏膜直接吻合,达到引流泪液的手术目的,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皮肤留有瘢痕,影响面容美观。
而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是非丰常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借用内窥镜良好的照明系统,精准定位吻合,由鼻腔进入在泪囊处开个'小窗”,手术即可完成。
具有痛苦小,面部不留疤,术后组织损伤小,恢复快,适用多种泪道疾病等优势,是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法。
1手术适应症1、慢性泪囊炎、泪囊囊肿、泪囊结石需行手术者。
2、面颅骨复杂骨折致泪囊炎、鼻泪管阻塞者。
3、伴有鼻腔炎性疾病、结构形态异常及鼻腔肿物者。
4、常规手术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复发者。
5、对容貌外观要求较高者(术后面部不留疤痕),尤其适于年轻的女性。
2鼻内镜微创治疗泪囊炎的优势1、鼻内镜技术的引进,使泪囊手术在直视下很方便地进行。
2、手术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
3、术后反应轻、恢复快。
4、面部不遗留瘢痕,手术的效果、成功率高。
鼻內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等疾病有明显的优势,望患者积极咨询治疗,早日解除病痛。
目前我院五官科已完成近20例慢性泪囊炎经内镜下泪囊造孔术,均取得满意效果。
为地方百姓的健康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口碑。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护理体会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护理体会
张青芝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1(24)7
【摘要】@@ 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的阻塞和鼻腔内的慢性炎症所致.由于泪液不能导入鼻腔而积于泪囊内,继发慢性阻塞性感染造成黏膜增厚,产生黏液或脓性分泌物[1],长期泪溢和分泌物常影响患者工作、学习、生活,使患者感到痛苦.而传统的手术治疗是凿开鼻骨后置管或挂线,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时间长,术后面部皮肤遗留疤痕,影响美观.我院自2006年以来,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克服了传统手术的缺点,无须置管,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而且术后不留疤痕[2],效果满意.现将治疗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847-848)
【作者】张青芝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眼耳鼻喉科,河北省保定市,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复发性泪囊炎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口疏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李梅;张红奇;赵志群
2.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经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 [J], 范玉芳;张海英;施萍
3.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J], 吴雪霞;国英芬;孙亚丽
4.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J], 侯亚华
5.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卜京丽;李宁;朱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泪液分泌过多、泪液外溢、眼睑红肿等症状。
在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过程中,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两种常见的手术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及远期并发症进行探讨。
一、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及远期并发症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
该手术通过在泪囊与鼻腔之间建立一条新的通道,使泪液得以排出,从而减轻症状。
该手术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患者术后泪液分泌减少,眼睑红肿等症状得到缓解。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也存在一些远期并发症,例如术后新形成瘘管、泪囊瘘形成等。
在术后的日常护理中应加强术后瘘管的管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与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相比,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更为微创的手术方式。
该手术不需要进行鼻外切口,仅通过鼻腔内镜即可完成手术,术后疤痕较少,康复时间较短。
研究表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治疗效果与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相当,术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而且,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并发症主要是颞下窝感染、颞下窝脓肿等。
在术后的日常护理中需要加强伤口的消毒和护理,注意观察伤口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手术方式。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但术后瘢痕较为明显,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更为微创的手术方式,术后的康复情况较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建议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综合考虑。
不管选择何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的康复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和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等不良影响术后康复的因素。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慢性泪囊炎是一种泪囊内部长期发炎的疾病,常常会导致泪液滞留,引起眼睑肿胀、眼泪溢出、结膜炎等症状。
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两种常用的手术方法。
那么这两种手术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有哪些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种手术的具体操作方式。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是通过切开泪囊下缘,将泪囊与鼻腔连接起来,使泪液能够正常排出。
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则是借助鼻内镜,通过鼻腔内的微创手术将泪囊与鼻腔吻合。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这两种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
首先是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的远期效果。
研究表明,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对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手术后患者通常可以明显减轻泪液滞留导致的眼部不适症状。
并且,长期观察发现,手术后患者的眼部症状明显改善,泪液排出通畅,且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
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远期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
由于手术方式相对更为微创,恢复时间较短,患者的疼痛感也相对较小。
并且,术后患者也能够较快地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术后效果也非常稳定。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感染、出血、伤口愈合不良等情况。
而且,由于手术会在面部留下明显的疤痕,这也是一些患者比较担心的问题。
相比之下,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并发症相对较少。
由于手术更为微创,伤口感染的几率较低,而且患者术后也相对比较舒适,恢复相对更为顺利。
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鼻腔不适、流泪等症状,需要在术后进行及时的处理。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都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各自有着优势和劣势。
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做出决定。
在术后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确保手术的远期效果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发表时间:2019-05-20T11:41:28.5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3期作者:袁选军
[导读]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备良好的临床疗效,满足微创手术的实际需求,具备较高的临床运用及推广价值;
(怀化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窥镜下对100例(即10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术,观察其主要临床效果;结果以上患者均接受随访3个月至1年以上的内容,其中10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80例,占比重为80.00%,好转的患者有20例,其占比重的20.00%,总有效率为100.00%,且在随访过程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备良好的临床疗效,满足微创手术的实际需求,具备较高的临床运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是因为长时间向结膜囊排出大量细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眼球,并且常发部位是泪囊和鼻泪管相连的阻塞部位,其次是鼻泪管下部位,会因为泪囊分泌物滞留诱发疾病[1]。
现今,由于鼻内镜与鼻眼有关科学研究的不断成熟,鼻内镜下鼻内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针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高,并且手术之后患者面部并不会出现明显创伤,具备微创、疗效高并且操作便捷的优势[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即10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30-41岁,平均年龄(36.05±1.24)岁;
1.2方法
手术之前所有患者都在眼科门诊接受相应的治疗,进行勤滴眼药、泪道冲洗、探通和扩张等操作,可是临床效果不佳。
手术之前针对有关基础性疾病进行处理,并且进行鼻内镜检测,若是鼻腔、鼻窦结构异常,例如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将碘海醇注射液当成是泪囊造影,最终结果表示患侧下出现严重的泪道阻塞问题,并且选择性采取鼻腔CT检测的方式。
患者接受局部麻醉处理,运用仰卧位,将棉条浸润,所用溶剂为20mL1%丁卡因+2mL0.1%肾上腺素混合液,进行表面麻醉,并且麻醉的方式为在患者鼻腔中塞入棉条,并且采取鼻腔外侧壁粘膜下浸润麻醉的方式,所用溶剂为l0mL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2滴。
找到泪囊,借助鼻内镜以“[”形切开外侧壁黏膜,形成大概1.8cmX 2.0cm的面积,并且把黏膜瓣存储在中鼻道,并且充分暴露骨性鼻腔外侧壁与上领骨额突泪骨前部。
进行骨质咬除操作,具体操作是借助咬骨钳或(和)加电钻在鼻泪管投影的部位进行操作,由鼻泪管从上进行扩增,将泪囊充分暴露出来,或是借助电钻除去该位置的骨质,进而切开大概1.0cmx1.8cm面积的骨窗,进而达到显露泪囊的目的,由下泪点插至泪道探针,直到泪囊的部位,找到泪囊之后,由探针指引,借助眼科15度穿刺刀以“[”形进行泪囊的切开手术,并且将“[”形泪囊瓣保留下来。
借助银夹实现预留鼻腔黏膜瓣和泪囊瓣的固定操作,并且将探针除掉。
手术结束之后在手术部位进行明胶海棉的填塞处理,如果出现较多渗血,就应该借助膨胀海棉进行填塞处理[3]。
若是患者还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疾病,务必在手术期间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本研究中医生在此类手术中针对3例鼻中隔偏曲进行同期治疗及处理。
手术之后患者接受5天的全身抗生素治疗,并且在手术结束之后的第2d,于鼻内镜下进行鼻腔的清洁处理,并且针对鼻泪管系统的顺畅性进行检测,针对接受过手术的眼睛运用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和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一个月的治疗,并且接受两个月的鼻喷激素治疗。
手术结束之后7d,鼻内镜下进行造屡口附近渗出物与血痴的清洁与处理,进而使得造屡口的顺畅性得到保障。
患者定期到医院接受复查,2次/月。
并且采取随访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跟踪记录,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鼻内镜检测泪囊造屡口治疗状况,泪道与鼻腔冲洗,针对泪囊造屡口肉芽进行处理[4]。
1.3疗效判定标准
借助鼻内镜查看患者鼻甲前端外侧壁泪囊造孔的状况,治愈:上皮化、流脓、溢泪、流脓等体征及症状均不见,泪道的顺畅性有效恢复;好转:各项症状及体征得到缓解,冲冼泪道较为通畅,或是施加一定压力之后表现为通畅;无效:造孔闭锁,各项体征及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冲冼泪道顺畅性较差,或是施加一定压力之后,通畅性还是较差。
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X100%。
2结果
以上患者均接受随访3个月至1年以上的内容,其中10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80例,占比重为80.00%,好转的患者有20例,其占比重的20.00%,总有效率为100.00%,且在随访过程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讨论
临床上,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眼科病症,大部分是发病原因是鼻泪管阻塞或是狭窄。
现今,常常运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方式包括鼻外法与鼻内法两种。
传统治疗方式是眼科医师由面部切口在泪囊与鼻腔两者间构建全新的通道,进而处理泪道阻塞的问题。
可是这种手术方式,会使得患者面部出现刀痕,因此对患者面部的美观性产生较大影响[5]。
解剖上,因为鼻腔与泪囊的结构只有泪囊窝骨壁与黏膜,泪囊于鼻腔外侧壁的投影在中鼻道前端,如此便能够降低经鼻行泪囊造孔手术的难度及便捷性,相对于传统经皮手术来说,这种手术方式具备更强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可靠性。
手术之前检测和筛选对是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来说非常重要,上、下泪小点和泪小管、泪总管务必保持较高的顺畅性,这也是此类手术治疗的关键所在;此外,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一定要是鼻泪管阻塞类型的患者[6]。
本治疗方式并不能有效治疗泪小点、泪小管和泪总管狭窄及阻塞、瘫痕体质等患者,泪囊在鼻腔中定位的准确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手术的成功率,临床上常常运用枪状镊定位法,这种方式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具体操作是:于鼻外眼内毗部放置枪状镊的一端,于鼻内相应部位放置另一端,换而言之就是鼻腔外侧壁的核心部位,同样是造口中心位置[7]。
可是,枪状镊务必放置于中鼻道与中鼻甲腋前方位置。
总而言之之,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备良好的临床疗效,满足微创手术的实际需求,具备较高的临床运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郑鹏凌,梁象逢,陈秋坚,等.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J].中国中酉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15(5):369-370.
[2]张勤修.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2):148.
[3]喻叶红.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17眼分析[J].交通医学,2008,22(1):88.
[4]张晓亮,向宇燕.泪囊鼻腔吻合术的解剖学研究及应用进展[J].解剖学研究,2011,4(2):66-68.
[5]谢秀雯,占慧琴,王旭辉.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21(29):324-326.
[6]于小佳,孙秀慧,焦军杰.慢性泪囊炎患者经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9(4):96-98.
[7]牛广宪.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50例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14(12):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