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赵芳琴

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 2013 人教出版社)第八单元求平均数例 1、例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 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小华 4 天读完 60 页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2.小明和小刚的体重和是160 斤,平均体重多少斤?

师:上述 1 题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实际每一份都一样多,

而第 2 题是把两个数的和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不一定是实际数.所以,“求几个数的平均数”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是有区别的.

二、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过“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也就是“平均分”的问题,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数”

的问题。

2.明确学习目标。

三、探究新知

1、教师:同学们,保护环境使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课外时间,

同学们可以留心收集矿泉水瓶,这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废物得到再利用,为我们的生活节约能源。

2、出示例 1 中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情况的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上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他们四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一样吗?(不一样)同学们

想一想,如果要求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

根据统计图的数据,想一想怎样使他们四人的矿泉水瓶一样多?

是多少个?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互相说说,然后指名汇报。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一般出现两种方法.

第一种:数出共有多少个矿泉水瓶,共52 个,再用52÷4=13个,得出平均每个人收集 13 个。

第二种:直接移多补少.从小红的 14 个中取 1 个放入小兰的 12 矿泉水瓶中,从小明的 15 个中取 2 个放入小亮的 11 个矿泉水瓶中,就可直接得到平均每个人收集13 个矿泉水瓶。也就是说13 是这四个数的平均数。

(4)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个人收集 13 个。

小结:通过上题的计算,进一步明确: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应先

相加求出这几个数的数量总和,再用数量总和除以这几个数的个数,

就得到平均数.

总数量÷总份数 =平均数

3、教学例 2.

(1)下面是第 4 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子比赛的成绩。哪个队

的成绩好?

(2)怎么比较哪个队的成绩好?

生 A:算出哪个队踢毽的个数多就行了。

生 B:这样比较不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一样啊!

生 C:用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可以吗?

生 D: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

( 3)男女分组计算,指名板演。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

(19+15+16+20+15)÷ 5(18+20+19+19)÷ 4

=85÷5=76÷4

=17=19

( 4)全班交流,统一订正。

小结:比较几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可以平均数来衡量,也就是说平均数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四、巩固练习

1.(1)把 18 枝花平均插到 3 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支?

(2)下面 3 个花瓶各插了几支花?平均每个花瓶插几支?

2.下表是某小组 6 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请你算出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各是多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