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诗歌名篇赏析

柳宗元诗歌名篇赏析
柳宗元诗歌名篇赏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为监察御史。

唐顺宗时为礼部员外郎,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集团。这个政治改革集团,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推行免除部分苛捐杂税等具有进步意义的政策。

因为改革触犯了宦官权豪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宪宗李纯继位后,改变遂告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人被贬到边远的地区。柳宗元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十年后,改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最后病死在柳州,年仅四十六岁。人称柳河东,有《柳河东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诗鉴赏

这是柳宗元贬永州司马时写的一首吟咏江野雪景的五言绝句,是古今传诵的名作。

头二句写雪封山野的情景。千山万壑,树木茂密,可是山中却不见一只飞鸟;原野辽阔,路径万条多,却不见一个行人的足印。极目四望,唯见四野白茫茫,一片银色世界,这两句没有明点“雪”字,但“鸟飞绝”、“人踪灭”的幽寂境界,却生动地表现出了漫山遍野的雪封景象,使人感到寒意凛冽。

后两句别开生面,勾画了一个渔翁独钓寒江的奇异景象。风雪满江,在那严寒的江上看不见任何东西,只有一叶渔舟,渔舟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正迎风抗雪,在寒江上垂钓。最后一句点出“雪”字,包笼全篇。

四句诗,有山有水,有孤舟,有渔翁垂钓,人物与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极佳,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称得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怪后世画家,多喜用该诗的意境入画。

这首诗看似乎写景,其实是借江野雪景的描写来塑造诗人自己的形象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形,实际上是诗人的自画像,它寄寓着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远谪永州,与同党天各一方,处境孤独,但他并不自弃,始终坚贞不屈。他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就曾表明:“虽万受摈弃”,也“不更乎其内”。在永州十年后,他改任柳州刺史,地虽更为僻远,但有了实权,

他就又以积极的革新政治的姿态,兴利除弊,为柳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这都清楚地说明他在政治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所以说诗中所刻画的老渔翁形象,正是诗人同恶劣环境对抗的内心世界的形象表现。但是诗中以辽阔空旷的背景映衬寒江独钓的孤舟,也透露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简约,意境高洁。“绝”、“灭”、“雪”都是以入声字作韵脚。入声字短促,很适合表达愤慨不平的心声和幽寂凄冷的情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诗鉴赏

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为各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时称为“八司马”。元和十年春,朝廷执政大臣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起用他们,除韦执谊、凌准已死,程异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还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把他们贬逐出京。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为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一带)

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一带)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官职虽然比司马高了,可是地区却更为僻远,这实际上是政治迫害的继续。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别。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刘禹锡等四位同道。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是总写。

“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是写实。

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

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冉溪》)远谪永州,十年被弃,壮志未酬。好不容易得到召还,满怀希望地回到长安,以为政治理想又可实现了。谁知立足未定,又被贬逐到更僻远的柳州,离乡去京更远,使他感到孤独,对战友的思念更深。

他极目南望,一片荒野无涯之色,使他不禁“愁思茫茫”,如海如天了。“茫茫”,既是写“海天”的无边无际,同时,也是写“愁思”的无穷无尽。

中间四句,紧承上句,就登楼所见景象,由近及远托景抒怀。

前两句是近景,写夏天的风雨景象。

“惊风乱飐芙蓉水”,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突起,肆意吹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句中的“惊”字,说明狂风突起。

“乱”字承“惊”而来,“乱飐”,形象地写出了狂风肆意吹打荷花的情景。“密雨斜侵薜荔墙”,写暴雨打薜荔,乃陆上景象。城墙上长满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丽,不料突遭密集的雨点猛烈斜打,备受摧残。“斜”字承上句“风”字而来,因为风狂,所以雨斜。“斜侵”,写出了暴雨猛烈地冲打薜荔的情景。以上两句,表面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但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和迫害。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文中也是经常运用的。这种曲折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含蓄蕴藉之妙。

后两名是远景,写山水景象。

“岭树重遮千里目”,写山。诗人登上城楼,是为了遥望远方的战友。他站在城楼上向南眺望,那山上的树木重重,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望不到远隔千里的战友,他不楚黯然神伤;他把视线收回,俯视着城外的柳江,柳江逶迤东去,使他不禁又产生了“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悲哀。这是写江流。用回环曲折的江流比喻诗人自己的愁肠百折,异常贴切。这句本于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句意,诗人只是稍加点化,便情韵别致。这一句既照应了

开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又很自然地引发下文的慨叹。

诗的最后两句,感叹共同的不幸遭遇,直抒情怀,点明寄书寓意。

诗人与刘禹锡等四位战友,一同遭受贬逐,又“共来百越文身地”,天各一方。既是这样,彼此就应音书频寄,常来常往,音讯不断才是。可是,“犹自音书滞一乡”,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了。“犹自”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战友们的殷切怀念之情。

这首诗托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全诗构思精密,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难于言说的思想感婉转托出,含蓄蕴藉。情调虽较低沉,却富感染力量,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诗鉴赏

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为了排遗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真是“登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湘口馆》)。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

首句写登山所见的景象。“海畔尖山似剑铓”,这是描写柳州四野群峰的峻峭。“似剑铓”,真是形象可怖,令人惊心动魄。但这并非夸张之词,而是写实,是贴切的描写。柳州一带,千山林立,多拔地峭竖,有如桂林。苏轼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诵子厚(柳宗元的字)诗,知海山多奇峰也。”苕溪渔隐胡仔也说:“余两次侍亲赴官桂林,目睹峰峦奇怪..‘海畔尖山似剑铓’之句,真能纪其实也。”

第二句紧承上句,触景伤怀:“秋来处处割愁肠”。秋天是万物由盛而衰的季节,天气萧瑟,树木凋零,容易惹动愁思,所以古人多有悲秋之词,诗人此时此刻,更是如此。“割愁肠”一语,是由“似剑铓”的比喻所产生联想。似剑铓的尖山,在萧瑟的秋季里,对“一身去国

三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逐客来说,确是觉得有如锋利的宝剑在割自己的愁肠似的。诗人的愤郁绞痛由此可见一斑。

三、四两句由峭拔似剑铓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诗人希望能有一个变身法,将一身变化作千万个身,以便“散向峰头望故乡”。这虽是一种幻想,却把诗人希望重回京城和怀念亲友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强烈,形象生动。

这首诗前两句比喻新颖贴切,后两句设想更是奇特,但都是从实感中产生,并非凭空诞想,所以读来既新鲜又真实感人。

此诗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都是寄怀之作,通过登临所见,触景伤情,抒发怀念友人和故乡之情,只是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七律,诗中托景抒怀,曲折传情,意在言外。这首诗是七绝,诗中熔情入景,用浅显的语言来描写内心中隐情,表现得鲜明突出。二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柳宗元诗鉴赏

元和十一年(816 )暮春,柳宗元的从弟柳宗一,自柳州赴江陵,柳宗元怀着沉厚的感情写了这道诗。

头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

暮春时节,落花飘零,诗人送别从弟宗一来到柳江边。两情依依,相望垂泪不语。诗人凝望着一去不返的江水,不由悲从中来:长期的贬谪生活,心灵已千疮百孔,患难弟兄好不

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

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下面一起来欣赏欣赏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希望你喜欢。 首春逢耕者 作者: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此诗写的是诗人来到永州第一年即公元806年(元和元年)早春的情景。 一天,诗人独自出游到永州郊外,目睹到一幅在长安做京官时不曾有过的春意盎然的田园图景。原野上清泉涌流,草木萌蘖,鸟语花

香,更有农人春耕正忙。诗人倍感新奇与兴奋,以饱蘸深情的笔,记下了这赏心悦目的幕幕景象;身为“僇人”,羁留异地,触景生情,勾起了诗人对故土的不尽思念,以及对不幸人生的无限感慨。 全诗以第五联过渡,由所见所闻转入写所思所感。诗人看到一派宜人的早春景象后,引发的不是美好的憧憬、宏大的志愿,而是强烈的思念故土之情。正如近藤元粹《柳柳州诗集》卷三所言:“贬谪不平之意片时不能忘于怀,故随处发露,平淡中亦有愤懑,可压也。”由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北方旧居已人去楼空,昔日田园因无人料理而杂草丛生,沦为荒地;由此又进一步引发对人生的感慨,感到无可寄托——政治前途既已渺茫,沉闷之情又无以排遣,精神的家园不知安在。惶惶不可终日,诗人对这种无所事事的无聊生活,极度地不适与不满,甚至羡慕起隐士来——尽管他们功名无所成但还有所寄寓。无意间诗人遇到了田间劳作的老汉,于是找到了倾诉的对象,诗人向这位素昧平生的老汉一吐衷肠,一泄为快。于此,也正是辛勤劳作的农民给了他以莫大的慰藉,使他舍不得离开田头,无限眷恋地抚摸着农夫的犁耙,交谈中已不知天色已晚,猛回头,发现炊烟已弥漫天空。 在身为“羁囚”的情况下,农夫已成为柳宗元倾诉的对象,与农夫倾心交谈已成了他精神解脱的最好方式。柳宗元之所以那般热爱永州山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永州人的信赖和感激。 但诗歌尾联,诗人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落寞,思念故乡,但在他眼前的仍是烟云横断。这意境与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柳宗元”哲学思想

“柳宗元”哲学思想 除对文学作出的巨大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一个积极投身于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必然是一个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把董仲舒这样的大人物斥为“淫巫瞽史”,指责他“诳乱后代”。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这在一千多年前神学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封建论》是柳宗元最著名的政治论文。针对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之争,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封制暴露出种种严重弊端,而新的郡县制能克服分封制弊端,有优越性和进步性,因而极力支持郡县制。对秦始皇的评价,也反映出柳宗元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六逆论》、《晋问》等政论文,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世袭特权,甚至认为天子在用人问题上有了错误,也应改正。他重视农战的思想也比较突出,重视劝农耕,修水利,以利民、安民。柳宗元推崇儒学,但不主宗一家。他的不少言论,往往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这是他思想异于其他思想家之处。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

余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在刹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 小情人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 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 你走来 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废名的《星》: 满天的星, 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海棠花影, 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洁真如明丽的网,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都是的, 子非鱼安知鱼。 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闻一多的《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柳宗元诗歌鉴赏

柳宗元诗歌鉴赏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代:柳宗元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译文及注释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注释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⑵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 注释

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 ⑵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⑶异服: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礼记·王制》:“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郑玄注:“异服,若聚鷸冠、琼弁也。”殊音: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后汉书·西南夷传论》:“夷歌巴舞殊音异节之技,列倡于外门。” ⑷青箬:箬竹的叶子。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宋周密《武林旧事·进茶》:“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箬。” ⑸趁虚:即“趁墟”。赶集。宋钱易《南部新书》辛:“端州已南,三日一市,谓之趁虚。” ⑹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山罽(jì):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元倪瓒《次韵曹都水》:“萧闱馆里挑灯宿,山罽重敷六尺床。” ⑺鸡骨占年: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宋苏轼《雷州》诗之一:“呻吟殊未央,更把鸡骨灼。”水神:水域之神;司水之神。《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 ⑻公庭:公堂,法庭。唐王勃《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怀道

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当你老了》(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当你老了》(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3当你老了 赏析指导 这是一首情诗,写给诗人终生追求的一位女性──毛德冈。她是位才华出众的演员,但一直投身于爱尔兰的民族自 治运动,并成为这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年轻时代,诗人 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的女性,就被她深深吸引,堕入了情网,但遭到了拒绝,这段痛苦的恋情几乎萦绕了诗人的一生。 《当你老了》一诗,写于诗人的感情受挫之后,诗歌成了化 解内心苦痛的方式。但是,诗人没有直接抒写当时的感受, 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以后,想像自己的恋人衰老时的情景。这种构思并非诗人的独创,16世纪的法国诗人龙萨也有过一首类似的作品,诗人或许受到了龙萨的启发,用同样的 方式演绎了自己的感情。 第一节,时间设定在未来,诗人描摹着自己恋人的晚年 生活,恳请她阅读他早年写下的诗篇,重新回顾年轻时的情 感波澜。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恋爱中的人,总会 赞美自己的恋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叶芝笔下的恋人, 早已年华老去,头发花白,睡思昏沉,这表明诗人眷恋的不 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 而历久弥坚。请注意炉火这个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两次,

具有多重含义。首先,过去的政治斗争、生活的动荡,已经 变成往事,在炉火畔打盹、阅读,这不只是幻想中晚年生活 的写照,也代表人生休憩时刻的来临;其次,炉火的光芒并 不十分明亮,在它的摇曳中投射出的,是一个朦胧的世界, 诗人不断强化这一点,衰老的身体、浓重的阴影、低垂的头颅,都暗示了时光的消失、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 惆怅的氛围;然而,炉火虽然暗淡,它却仍“红光闪耀”, 这也就是象征了爱的激情没有熄灭,穿越了人生漫漫的长夜,它仍然在诗人的胸中燃烧。 第二节,诗人从对“你”的描绘,转向了诉说自己的心声:其他人可能只爱“你”的青春、“你”的美丽,无论出 自假意还是真心,“只有一个人”──这里是指诗人自己 ──爱的是“你”灵魂的高贵,是“你”的全部,甚至包括“你”的衰老、“你”的皱纹。如果说上面读到的《故乡》,是一首独白的诗歌,那么这则是一首对话的诗,虽然“我” 没有直接出面,但诗句本身就是“我”的喃喃诉说,读者也 像参与了“我”与“你”之间想像的对话,被诗人的真情所 感染。 当然,诗歌是一种节制的艺术,诗人并没有将有限的文字,耗费在内心的倾吐上,诗歌的最后一节,又回到炉火映 照的场景,“你”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垂下头为爱情 的逝去而感伤。最后出现的“爱情”一语,意义可能有点含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苪城一带)。唐朝诗人、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代表作品: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溪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翻译】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渔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小石潭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课后练习

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课后练习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字形不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前倨后恭亟来问讯西风东渐 B、万马齐喑雄关险隘溘然长逝 C、各界人士精简机构托运行李 D、细水常流鹬蚌相争独当一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超越想象的脑力精英,流光溢彩的超炫舞台,令人咋舌的神奇道具,充满动感的视觉特效…… “让科学流行起来!”在同质化的选秀、亲子等节目让观众深感审美疲劳之后,科学达人秀《最强大脑》吹来一股清新的风。课堂上,老师请观看节目的同学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个节目。评价最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个节目真可谓是精巧绝伦。 B、这真是一个别出心裁的节目! C、这个节目不能不说是精巧绝伦。 D、这难道不是一个别出心裁的节目吗?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语段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呼和浩特警方通报称,蒙牛集团“未来星儿童奶”负责人安勇在网络上别出心裁地发布了多篇诋毁伊利产品的文章。这次恶性营销事件给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敲响了警钟。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旦一些不准确的消息发出去,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要求传媒业的从业人员一定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如果把捕风捉影、未经核实的消息传播出去,造成了重大损失,即使不构成犯罪,民事责任也不能免除,这一点毋庸置疑。 A、别出心裁 B、不堪设想 C、捕风捉影 D、毋庸置疑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不可。 B、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 是沧海桑田啊! C、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状和寄生物大致相似,容易鱼目混珠。 D、这部电影有几处看似闲笔,实际上恰恰是导演匠心独具之处。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柳宗元人物简介

柳宗元人物简介 柳宗元 (773819),字予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以下是柳宗元人物简介,请 考生学习。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十七年任 蓝田县尉, 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见习御史)。 二十一年正月, 顺宗(李诵)即位, 柳宗元积极协同王叔文等人进行政治改革, 时为礼部员外郎。 改革触犯了保守官 僚、宦官、藩镇的利益,遭到反对,不到八个月就以失败告终。九月,王叔文等 革新人物受到迫害,柳宗元始贬为邵州剌史,十一月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省 零陵县)司马。直到元和十年(815)春,才奉召至京师,三月又出为柳州刺史。他 在柳州颇有政绩,四年后死在那里。 柳宗元是政治改革家,也是中唐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 家。他和韩愈尊儒学、力斥佛、老不同,他尊儒学(最看重《春秋》,主张 取圣人大中之道以为理),却统合佛、道之长而弃其短,并认为韩愈辟佛是忿其 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送僧浩初序》)。他能从势的发展来看待社 会历史的进化, 能从安民的角度来谈论吏治之道, 这些在当时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柳宗元的古文理论比较完备, 重要的有三点。 一是认为文章要表现正确的思 想内容,要能为时所用。他讲文者以明道,并要以辅时及物为道,且一再中言: 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而已。二是主张文章的内容、形式要统一起来,二 者不能有所偏废。他既反对无乎内而饰乎外,也反对有乎内而不饰乎外。三是强 调作家要有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他说大都文以行为本, 在先诚 其中,又讲作文切不町出以轻心、怠心、昏气、矜气。此外,他对古代文化遗产 并不一概否定, 而是主张参用其长, 既吸收可取的思想资料, 也利用各种文体(包 括骈文、辞赋)的艺术形式。柳宗元这些观点对当列的青年习作者产生过一定的 影响。 他虽不像韩愈那样公开和一些青年建立师生关系, 但受他指教的人却相当 多。他在长安,每日登门求教者几十人,到了南方,不少人还从千里以外到永州 向他求教。柳宗元热心帮助他们,或口讲指画,或用函授方法解决疑难,大大推 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当然,柳宗元对古文运动的最大贡献,是他创作的许多优秀的古文。这些优 秀作品大都产生在他被贬以后。 原因是长期谪居南方, 使他对社会弊病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而形同囚犯的忧患生活使得他悲愤填胸,抑郁难平。再加上他这时有 意识地研究了先秦两汉的古文,便使他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总的看,柳文高、

柳宗元的诗全集

柳宗元的诗全集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那么,柳宗的诗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的诗全集,各位小伙伴有了解柳宗元的这些诗?欢迎赏析柳宗元的诗全集。全唐诗卷350_1 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柳宗元皇耆其武,于溵于淮。既巾乃车,环蔡具来。 狡众昏嚚,甚毒于酲。狂奔叫呶,以干大刑。 皇咨于度,惟汝一德。旷诛四纪,其徯汝克。 锡汝斧钺,其往视师。师是蔡人,以宥以釐。 度拜稽首,庙于元龟。既祃既类,于社是宜。 金节煌煌,锡质雕戈。犀甲熊旂,威命是荷。 度拜稽首,出次于东。天子饯之,罍斝是崇。 鼎臑俎胾,五献百笾。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既涉于浐,乃翼乃前。孰图厥犹,其佐多贤。 宛宛周道,于山于川。远扬迩昭,陟降连连。 我旆我旗,于道于陌。训于群帅,拳勇来格。 公曰徐之,无恃额额。式和尔容,惟义之宅。 进次于郾,彼昏卒狂。裒凶鞠顽,锋猬斧螗, 赤子匍匐,厥父是亢。怒其萌芽,以悖太阳。

王旅浑浑,是佚是怙。既获敌师,若饥得餔. 蔡凶伊窘,悉起来聚。左捣其虚,靡愆厥虑。 载辟载袚,丞相是临。弛其武刑,谕我德心。 其危既安,有长如林。曾是讙譊,化为讴吟。 皇曰来归,汝复相予。爵之成国,胙以夏区。 度拜稽首,天子圣神。度拜稽首,皇祐下人。 淮夷既平,震是朔南。宜庙宜郊,以告德音。 归牛休马,丰稼于野。我武惟皇,永保无疆。 全唐诗卷350_2 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柳宗元 方城临临,王卒峙之。匪徼匪竞,皇有正命。 皇命于愬,往舒余仁。踣彼艰顽,柔惠是驯。 愬拜即命,于皇之训。既砺既攻,以后厥刃。 王师嶷嶷,熊罴是式。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寇昏以狂,敢蹈愬疆。士获厥心,大袒高骧。 长戟酋矛,粲其绥章。右翦左屠,聿禽其良。 其良既宥,告以父母。恩柔于肌,卒贡尔有。 维彼攸恃,乃侦乃诱。维彼攸宅,乃发乃守。 其恃爰获,我功我多。阴谍厥图,以究尔讹。 雨雪洋洋,大风来加,于燠其寒,于迩其遐。 汝阴之茫,悬瓠之峨。是震是拔,大歼厥家。 狡虏既縻,输于国都。示之市人,即社行诛。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1/ 1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一首令人传颂的名诗。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柳宗元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一首《江雪》正是这样,柳宗元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柳宗元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柳宗元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柳宗元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一首先,柳宗元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柳宗元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 王涧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我们编选了高中语文选修课《外国诗歌与散文欣赏》。其中诗歌与散文系列的要求是这样的: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与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4。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一、本书的体例 本书分为诗歌与散文两部分,每个部分包括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导言、讲读课文、自读课文、思考与探究等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诗歌部分每单元讲读、自主阅读各三篇共六篇,散文部分每单元讲读、自主阅读各两篇,共四篇。导言是每个单元内容的总括,一般概括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提示学习的方法、目标等。如第一单元的导言,重在讲诗歌与其他文体尤其散文在形式上的区别,提示学习者注意诗歌由于分行排列而形成的语言上的中断、空白及其背后的深长意味。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也都围绕着这一学习重点来安排。讲读课文是本书学习的重点,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关键是要教给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方式方法。自主阅读部分建议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可以采用诵读、讨论、比较鉴赏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思考与探究部分属于课后练习,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本单元一些重点内容和可探究的知识点,有些还需要课外的阅读与实践来充实,有些单元还专门安排了一些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试图引导他们通过诗歌与散文的尝试性写作,掌握诗歌与散文的一些基本写法与特点。 二、诗歌部分 诗歌部分是围绕着外国诗歌的形式特点与表达方式来划分单元、选择作品的。四个单元在内容上各有侧重,选择范围既涵盖英法德俄美等欧美名篇,也涉及伊朗、印度等东方名作。从时间范围来看,18世纪以后的作品占多数,也有少部分古代诗歌。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具体的外国诗歌名作,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的艺术特点与表达技巧。 第一个单元内容的侧重点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突出特点。学生以前虽然也学过不少中外诗歌,但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了解得还不够深入,体会还不够深刻。在此,从诗歌与一般文体特别是散文的区别入手,分析诗之所以成为诗的外在与内在因素。从外在形式上看,诗歌是分行、分节排列的,这是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志,许多诗歌名篇都善于运用句式的重复与变化,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绪。但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分行排列的都是诗歌,诗意的形成还需要许多内在的因素,如语言运用的方式、目的,诗歌善于运用声音、节奏、分行、想象等手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外在事件的本身,转移到事件背后的情绪,使思想与感情的表达更加集中,更加生动,更富有深长的意味与感染力。所以说,诗歌不以事件的完整生动见长,而是以表达事件中人类的感受、思绪、思想为目的。这个单元所选的6篇诗歌,在形式上都有突出的特点。英国18世纪浪漫主义的先驱布莱克的《老虎》通过相同句式的重复,形成一种急骤、强劲的节奏,鲜活地体现了老虎所象征的生命强度和激情。19

柳宗元简介小石潭记

柳宗元简介小石潭记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诗人柳宗元把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写了出来,情景交融,表达作者被贬后心情复杂。《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赏析】

高中语文 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教案新人教版 必修1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教学资料 教学时间 安排两个课时 一、导语设计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现代诗歌鉴赏 (一)现代诗歌的特点 1、分行排列 押韵,读起来顺口,而且应富有感情地去读,不能像读新闻那样客观冷静、语气平缓。 2、饱含真情 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儿》中有这样的诗句: 莫要跑到外面去, 去到外面有人骂, 只怪爸爸连累你,

乖乖儿, 快用鞭子打。 虽然是普通的场景,却表达出极为复杂、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泪下。 3、立意新颖 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再如:辛笛的《寄心》: 经过一夜的不平静, 决定把这颗心, 贴上八分邮票, 寄出去就是了。 简朴自然,平中见奇。 4、联想自然 这首诗由祖国地形图想到了雄鸡,由雄鸡想到了羽毛,由羽毛想到了“飞”,寄托了作者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 5、跳跃自如 诗歌不能像小说那样,细微末节,娓娓到来,也不能像散文那样,抓住某个片断,尽情挥洒,大肆渲染,它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如曾卓的《我遥望》: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这首诗前后两节,一节一个层面,中间一个大断层之间,如果写散文、小说的话,正是用武之地,而写诗只能这样跨,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作为跳跃的翅膀,从年轻时跳到六十岁,中间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7、《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8、《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9、《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1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1、《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柳宗元诗歌简论

柳宗元诗歌简论 作者:梁鉴江时间:2010/7/8 16:24: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柳宗元出身L林盛旗,父镇官至侍御史l_…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涛≥、《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珠若珠贝。当时流辈成推之“(《旧唐书梆宗元传》)他不仅年纪轻轻便卓越的文才能和渊博的学问在流辈L}1享有盛誉,而儿利举仕途也颇为顺利。他2l岁登进l一,26岁第博学宏词科,授集贤院正字,3l岁任监察御史里行,两年后人尚书省为札部外郧.颇得翰林学±王叔文器重,参与政治革新,成为时的风云人物从26岁至33岁,铆宗元可谓“超取显美”(《与萧悦书)),春风得意。但是随着革新失败,顺宗逊位,王叔文被贬(次年被杀),柳宗元受到残酷的逼害,十年永州.四年梆州,在僻远的蛮荒之地度过以后的岁月。柳宗元的诗歌,陈少数儿篇,绝大部分写于贬谪之后,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他的贬谪生活和思想感情.成为我们认识柳宗元的非常重要的资料柳宗元诗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抒写被贬的幽愤。“长吟哀歌,舒泄幽郁。”((上李中丞献所著文启>)政治上的失意之感、被贬的悲愤之情.时刻伴随着柳宗元的贬谪生活.他无计排遣愁怀.稍舒幽郁。翻开柳宗元的诗歌,处处都可以见到诗人在极度的痛苦中挣扎。(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届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未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写于永州。弘农公,即诗人岳丈杨凭。他任江西观察时,为御使中丞李夷简所劾.以贪污僭侈之罪贬监贺尉。其后罪名得以昭雪,人为王傅。这是杨凭罪名旧雪后柳宗元献给他的~首诗涛叶1赞坝杨凭的才德,写他由贬谪而人博,最后写技自己的不幸遭遄: 独弃伦人国,难窥夫子墙……世议排张挚,时情弃仲翔不言螺绁枉,徒恨};擞长。贾赋愁单阐,邹书-陆大粱。炯0那自是昭世懒佯狂鸣玉机全息,怀沙事不忘:恋恩何敢死7垂泪对清湘 诗人张挚未能取悦当世,致终身不仕,虞翻犯颜直谏.肚不协俗,终见谤坐徙,写出自己因参与王叔文革新被贬的悲愤,并箕子、屈原自况.表白自己的炯炯忠IL,。《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感谢娄图南在自己失意之时相濡以沫.诗中处处表现出诗人“锻羽”的惨痛、机锋四伏的凄惶和“远弃”“天边”的孤寂。在(零睦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中,诗人叹友伤己,悲愤之情不能自已。吴武睦亦永州流^,与柳宗元有相似的遭遇。“锻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是柳宗元和友人的不幸遭遇与满腔悲愤的形象描写(人黄溪闻猿>写由猿声而引起对身世的哀伤,读者如见其泪.如闻其哭。(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唐人七律的脍炙人口之作.饱蕴远逐柳州的“茫茫……愁思”<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是现存柳诗最长的一首。此诗纪游、写景、咏志融合成篇,而以咏志为主。作者在游南亭夜还之时,百感交侵,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793 年)进士。授校书郎,后调任蓝田尉,升任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继位(805 ),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洲司马。十年后改任刺史。死于柳洲。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创作,有卓越的成就。他有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抒写他被贬后的悲愤忧伤。风格清峻简洁,在平淡的语言中愈含深远的情思。有《柳河东集》。 [注释] 绝:绝迹。 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径:小路。 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蓑笠(SUL):蓑衣,斗笠。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译诗] 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千万条道路上看不到人影,只见一只孤独的船里,有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人,独自在那寒冷的江上钓着鱼。 [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幵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导学案)

2010-2011学年 高二语文 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2011年11月10日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 1 页 共 2 页 编写人: 审核人: 包科领导: 课题:中国现代诗歌欣赏 --------让仿写和作文像诗歌一样美丽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A 层 同学利用30分钟预习时间完成,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全部内容,并尝试完成能力提升,并且做好展示和互动评准备。 2.B 层 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做好预习案中诗文的朗诵。 3.C 层完成,预习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鉴赏,了解现代诗的创作要求。 2、通过鉴赏,让学生学会现代诗的创作方法。 3、训练学生的文采,仿写和作文像诗歌一样美丽.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领悟现代诗的哲理美和情感美,分析诗歌的内在结构,并在创作中实践。 【预习案】 1、闻一多新诗的三美: 。 2、预习课本10《谈中国诗》和第三单元作文《学习写的有文采》,初步体会所选例文中诗歌的“三美”。 3、第三单元检测语言运用第20题仿写:练习写二到三节。 生活 生活像一首歌 那开在原野上的每一朵小花 那播撒在夜空里的每一缕月光 那绽放在脸上的每一丝笑容 都是这首歌中迷人的音符 4、有感情的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体会诗歌的“三美”。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g āo ),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探究案】 以《死水》归纳“三美”具体表现: 1、 《人生》为例体会诗歌的哲理美: 童年像一个梦, 少年像一幅画, 青年像一首诗, 壮年像一篇散文, 中年像一部小说, 老年像一部哲学。 2、 以《“鱼”和“水”》为例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鱼对水说 你看不见我的眼泪, 因为我在水中。

柳宗元的诗词名句_经典语句

柳宗元的诗词名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柳宗元《渔翁》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1 / 3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柳宗元《饮酒》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柳宗元《咏三良》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柳宗元《饮酒》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柳宗元《饮酒》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柳宗元《饮酒》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柳宗元《饮酒》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柳宗元《跂乌词》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柳宗元《掩役夫张进骸》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柳宗元《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2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