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什么诗

合集下载

《江雪》原文翻译及赏析三篇

《江雪》原文翻译及赏析三篇

《江雪》原文翻译及赏析三篇《江雪》原文翻译及赏析1江雪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舟:小船。

8.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

钓:钓鱼。

赏析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较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古诗《江雪》原文及赏析(精选10篇)

古诗《江雪》原文及赏析(精选10篇)

古诗《江雪》原文及赏析(精选10篇)创作背景篇一《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年—815年)。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

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

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江雪篇二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江雪》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

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

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

“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

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

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

鸟不飞,人不行。

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

古诗江雪导学案

古诗江雪导学案

古诗江雪导学案江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绘了江畔飘雪的美丽景象。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被誉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从诗歌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歌赏析三个方面展开导学,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江雪》这首古诗。

一、诗歌背景《江雪》是柳宗元在唐代初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当时,唐玄宗还在位,政治相对稳定,社会风气开明,文化艺术繁荣。

柳宗元作为当时的名士大儒,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广泛涉猎儒、释、道三家思想,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时代,柳宗元创作了《江雪》这首诗,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和情感抒发。

二、作者生平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号柳河东,汉族,唐代河东郡临漳县(今河北涿州)人。

柳宗元早年登科,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等职,后因得罪当权者而多次贬谪。

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主张明道知人,反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和官僚风气。

在他丰富的文学创作中,既有政论文章,也有诗词曲赋,以及文言散文等。

他的诗词清新明快,深受后人喜爱,成为唐代文学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三、诗歌赏析《江雪》是柳宗元的一首七绝诗,四句简洁有力,表达了诗人对江雪景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含对人生沧桑的思考。

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句,表现了自然与人世的冷漠和孤寂,突出了江雪美景背后的寂寞与凄凉。

而“孤舟蓑衣轻,独钓寒江雪”一句,则通过寥寥数语描绘了诗人孤寂清冷的境况,勾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总体来说,柳宗元的《江雪》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和感慨,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恬淡宁静的诗意风貌。

这首诗既有清新流畅的文学风格,又体现了对人生、自然和人情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通过本篇导学案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江雪》这首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柳宗元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创作出了这样一首传世名篇,将自然美与人生哲理巧妙地融为一体,留下了永恒的艺术价值。

让我们一起品味这首古诗的诗意与意境,感受柳宗元那份清风雅韵的深远意蕴。

柳宗元《江雪》诗意赏析

柳宗元《江雪》诗意赏析

柳宗元《江雪》诗意赏析柳宗元《江雪》诗意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江雪》诗意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江雪朝代:唐代作者: 柳宗元类型:记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译文及注释译文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

钓:钓鱼。

赏析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江雪柳宗元诗句意思

江雪柳宗元诗句意思

江雪柳宗元诗句意思江雪柳宗元诗句意思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雪柳宗元诗句意思,欢迎阅读参考!原文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千山:虚指所有的山。

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5.踪:踪迹。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笠(suō lì):蓑衣,斗笠。

翻译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简析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

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作品简介《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江雪古诗——精选推荐

江雪古诗——精选推荐

《江雪》是唐代诗⼈柳宗元的⼀⾸⼭⽔诗,描述了⼀幅江乡雪景图。

历代诗⼈⽆不交⼝称绝。

诗中的每⼀句话都能构成⼀幅美丽的图画。

下⾯⼩编为⼤家提供了⼀些优秀的江雪古诗相关⽂章,欢迎⼤家欣赏。

江雪古诗1 《江雪》是唐代师⼈柳宗元的⼀⾸五⾔⼭⽔诗,描述了⼀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飞鸟,只有⼀位⽼翁独处孤⾈,默然垂钓。

柳宗元的⼭⽔诗,⼤多描写⽐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

这⾸诗描绘了⼀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永贞⾰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鸟飞绝,万径⼈踪灭”描写雪景,“千⼭”“万径”都是夸张语。

⼭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但却“鸟飞绝”“⼈踪灭”。

诗⼈⽤飞鸟远遁、⾏⼈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的寒⽓。

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雪,⼏乎没有任何⽣命的地⽅,有⼀条孤单的⼩船,船上有位渔翁,⾝披蓑⾐,独⾃在⼤雪纷飞的江⾯上垂钓。

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在政治改⾰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畏、傲岸清⾼的精神⾯貌。

这⾸诗⼤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

这是⼀⾸押仄韵的五⾔绝句。

粗看起来,这像是⼀幅⼀⽬了然的⼭⽔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飞鸟,只有⼀位⽼翁独处孤⾈,默然垂钓。

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却是⼀种遗世独⽴、峻洁孤⾼的⼈⽣境界的象征。

这⾸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运⽤了对⽐、衬托的⼿法:千⼭万径之⼴远衬托孤⾈⽼翁之渺⼩;鸟绝⼈灭之阒寂对⽐⽼翁垂钓之⽣趣;画⾯之安谧冷寂衬托⼈物⼼绪之涌动。

孤处独⽴的⽼翁实际是诗⼈⼼情意绪的写照。

⾸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

单就诗的字⾯来看,“孤⾈蓑笠翁”⼀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占据了画⾯的主体地位。

江雪是描写什么季节的诗

江雪是描写什么季节的诗

江雪是描写什么季节的诗
文/张孟影
江雪描写的是冬天季节的景物。

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江雪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

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

他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江雪柳宗元原文翻译

江雪柳宗元原文翻译

江雪柳宗元原文翻译《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江雪柳宗元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什么诗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江雪是一首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
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

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

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

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

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

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

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

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

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

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
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