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形,感觉器官;神,思维活动;物,外界客 观事物。三者相结合才能产生知觉和认识。 即通过观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3)伦理观
“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充分肯定人的欲望和私利。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王夫之是怎样批 判程朱理学的,完成下列表格。
程朱理学
世界本原 方法论 天理与人 欲的关系 理在气先 “格物” 唯心主义 存天理, 灭人欲。
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西欧文艺复兴和启蒙 运动几乎是同时代的(都处在17世纪中期),为 什么中国的进步思潮最终没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 型呢?
1、经济: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 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政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
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
评价: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权威的 ( 3)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反对道学虚伪, 倡导个性自由 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 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自然之性, 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促进反封建民 主张男女平等 提倡个性自由 主思想的产生。 (4)提倡男女平等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都有参加过抗清斗争,后 来隐居著书立说类似经历。
第5课 一、背景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一)明末“异端”思想家李贽
异端:是指某些少数的宗教团体, 他们的信仰不是正统的,离弃了已经广 被接受的信条。
李 贽
笔记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1.生平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被害致死
2.代表作:《焚书》与《藏书》
1)反对程朱理学将孔孟权威化,认为人人 3.思想主张: ( 否定孔孟权威 有权作出自己的判断 批判程朱理学 (2)反对理是万物的本原,认为万物生于两 即阴阳二气,从根本上动摇了理学的基础 追求物质享受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王 夫 之
黄 宗 羲
顾 炎 武
唯物主义 集大成者
批判君主专 制的急先锋
经世致用 学者代表
三大思想家的思想特色
1、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认为,整个宇宙除了“气”,更无他物。他还指出 “气”只有聚散、往来而没有增减、生灭,所谓有无、 虚实等,都只有“气”的聚散、往来、屈伸的运动形态。 哲学角度: 理在气中 认识论: 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的认识。
李贽
王夫之
焚书、藏书
船山遗书
完整朴素的唯物思想 批判专制、限制君权
黄宗羲 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
求学务实、身体力行
4、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 其思想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具有民主 启蒙的作用。
知识回顾
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战国 孟、荀 继承 隋唐 三教合一 体系更新 秦朝 遭到 打击 宋明 新体系 理学形成 西汉武帝 董仲舒新 儒学“独尊” 正统思想 明清
春秋 孔子 创造 魏晋 佛道 挑战
批判继承 时代特色 新体系
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内容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内容:根据教材概括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
⑴批判程朱理学,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 ⑵批判封建礼教,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发展
⑶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2、评价:
动摇了传统理学的基础, 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今版《焚书》书影
古刻本《焚书》书影
(二)明末清初的三位思想家
李贽:否定孔孟权威,个性自由 王夫之:唯物主义集大成者
内容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身体力行
1、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A、否定君主专制
C、限制君权
B、批判宋明理学和八股取士
D、经世致用
4、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D
)
A、有利于解放思想 B、农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D、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 5、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 的评述,正确的是( D ) 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 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明清之际出现批判思想的历史背景:
请阅读下面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历史背景: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 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 1、政治:专制统治腐败、农民起义打击 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 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 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 发展 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3、思想文化:纲常礼教腐朽、文化专制、西学东渐 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 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 子……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2、倡导经世致用思想:(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在学术方面: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 倡导的经世致用思想有哪些?
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在学术方面:? 在政治方面: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 在政治方面:?
在经济方面:? 在经济方面:工商皆本,发展工商业。
明主治吏,不治民。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ppt 课件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品味“异端”二:
阅读下列有关李贽的“异端”言论并概括其“异端”思想。 富贵利达,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其势然也。是故圣人 顺之,顺之则安之矣” 。“各从所好,各骋所长,各遂其 生,各获其所顾”
提倡个性自由、解放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品味“异端”三:
阅读下列有关李贽的“异端”言论并概括其“异端”思想。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表现在 三个方面:
一是李贽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二是倡导经世致用 三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代表思想家: 黄宗羲、顾 炎武、王夫 之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一)李贽进步思想主张产生的背景:
1、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 界出现了陈腐习气 2、商品经济冲击社会风尚,人们竞相 逐利 3、不少士人试图跳出“四书五经”的 窠穴。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探究一
归纳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背景,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规律 性认识?
政治:①专制统治 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思想:①程朱理学 ②“西学东渐”
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 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有夫妇然后有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万物皆生于两(阴阳二气),不生于一 (万物之源‘理’)”, “更不言一,亦 不言理” 世界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并非“理”是万 物的本原。
李贽的“异端”思想
(1)否定孔孟学说的思想权威,鞭挞程 朱理学
(2)抨击道学伪善,强调个性发展。
(3)提出世界源于“阴阳二气”的观念, 否认“天理”的存在。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万历二十八年(1600),受道学家的排挤与打击,从湖 北麻城辗转河南商城,最后避居河北通州(今北京通州区)。 万历三十年(1602),因在著作中揭露湖北黄安大官僚耿定 向的伪道学而遭人诬告,被明神宗下令以“敢倡乱道,惑世诬 民”罪逮捕入狱。但他以76岁高龄,在狱中仍坚持著述,以 笔墨为武器继续向封建礼教开战。 他视死如归,在写下绝命诗“志 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 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 命归黄泉”后,于同年三月十五 日自刎而死,以示对封建统治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问题探究:
问:你认为材料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主张?
答: 否定孔子绝对的思想权威 3、评价: 动摇了传统理学的基础,茅头直指封建礼教,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王夫之(1619— 1692),湖南衡阳 人,世称船山先生。 参加过抗清斗争, 失败后长期隐居, 著述被汇编为《船 山遗书》。
黄宗羲(1610—1695), 浙江余姚人,世称梨洲 先生。他在明末反对宦 官干政,入清后拒不仕 清,著有《明儒学案》 《明夷待访录》等重要 著作。
问:作者持哪一种观点?其观点在中国还有哪些人持有类似观点?作者在 文中得出怎样的结论?
答: 黄宗羲的观点是“天下为主,君为客”;孟子等先秦儒学思想家“君 为天下之大害”。 问: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 答: 其思想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具有民主启蒙的作用。 ④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问:这些设想在当时是否能够实行?为什么? 不能,因当时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和阻时期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 (2分)促进当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形成“百家争鸣” 的局面。(2分) • 2)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育:设立太学,利用 儒学经典教育官家子弟。(4分) • 3)三教:儒、佛、道:南北朝时期。(4分) • 4)理学;理学成为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在政治生活、 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方面产生深远影响。(4分) • 5)春秋战国孔子、孟子儒学创立了儒学;西汉董仲舒提 出“天人感应”改造了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魏晋时期, 三教并立,儒学出现危机;宋代形成程朱理学。(4分)
2、作用与影响: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②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 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③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 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 比较
4、影响: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
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 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与探究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 ——《管子·牧民》
材料二
两者都是进步思想,当时的时代特征相适应。 前者适应了诸侯割据的形势,后者适应了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
顾炎武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 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 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 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 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 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 。
王夫之是怎样批判程朱理学的?
程朱理学
王夫之
世界本原 理在气先
1、理在气中
方法论 格物致知
唯心主义先验论
天理与人 存天理,灭 欲的关系 人欲
2、考察客观事物 得到正确认识
3、私欲之中, 天理所寓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 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 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C、限制君权
D、经世致用
4、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
是
D
()
A、有利于解放思想
B、农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D、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
5、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D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
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1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导言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 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 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 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 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 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 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 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 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 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影响: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 证学术之风。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 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及其思想
2、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顾炎武 ②提出限制君权的设想 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影响: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主思潮 以深刻启迪,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否定宋明理学
C、批判三纲五常
D、否定君主专制
D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不包括( )
A、个性自由
B、经世致用
C、农工皆本
D、民主共和
B 3、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
A、否定君主专制 B、批判宋明理学和八股取士
C、限制君权
D、经世致用
4、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不
A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的观点(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直击考纲,展示课标【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学法指导: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进步思想家,然后才是知道明清时期有哪些主要进步思想家,这些进步思想家的进步思想是什么。
与宋明理学相比,又有哪些发展。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
(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风气盛行。
冲击传统的道德观念。
(根本原因)(3)思想:八股取士,程朱理学因循守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4)文化: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二.明朝“异端”思想家李贽:(1)政治思想:大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②是万世至伦;肯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2)哲学思想:提出③,源于阴阳二气,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3)影响:①否定“天理”②批判礼教③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4)代表作:《》、《》。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代表人物: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1)王夫之——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哲学思想:a.世界观:强调“①________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b.方法论: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c .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②________的合理性。
著作:《船山遗书》(2)黄宗羲——反对专制暴政,追求平等民主,影响后世民主革命民主思想:a.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公然宣称③________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b.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④________,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要求冲破封建束缚 政治 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政治腐败 思想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是思想界出 现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他少年求学,中年做官,老年入狱
人们在评价他时,通常用到这样的 语言:
离经叛道、狂狷不羁、叛逆者;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早期民主 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不利学术 自由和发展。 3、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未能彻 底突破传统思想的局限。
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思想对比表
政治 共同 思想
反对君主专制 独裁、提倡 “人民为主”
激烈批判封建 专制制度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
1、反对对孔子的迷信,反对绝对权威 2、揭露了道学的虚伪,肯定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 性,倡导个性解放 3、提倡人类平等,反对歧视妇女提倡婚姻自由
4、从根本上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王 夫 之 系统的批判宋明理学,建立比较完整的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反对理学的唯 心主义
文化主张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倡导经世致用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对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评价 1、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对君主专制造成了强烈冲击,对近代民主 思想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3、批判程朱理学,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 力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选择题答案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思考: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并没有形成像西欧 启蒙运动那样起到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为什么? 经济 政治 文化
统治者和道学家称他:敢倡乱道, 惑世诬民; 七十多岁时,他在监狱中割喉自杀, 临终最后一句话:七十老翁何所 求.
结合材料分析:李贽的离经叛道、叛逆有何表现?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言论之一:
“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
论”; “咸以孔子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
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理学
8、批判
继承: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体系,给传统思想注入时代气息。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 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 家思想的发展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特定思想的产生决定 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请结合明清时期政治、 经济、思想的特点分析明清进步思潮产生的背 景?
认为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是”获正身,非失 身”“当大喜,何耻为?”
思想主张:
倡导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言论之四:
“万物生于两,不生于一“ “更不 言一,亦不言理”
思想主张:
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 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 础ຫໍສະໝຸດ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李贽的思想
黄 宗 羲
反对专制主义、宣扬民主思想,提出限 制君权的理论
工商皆本思想
顾 炎 武
经世致用,认为学术应该务实,关乎国 计民生
第 5 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生活的历史背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二)思想主张
经济思想
政治思想
减免赋役;工商皆本
批判揭露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主权 力的设想
顾炎武
《天下郡 国利病书》
王夫之
经世致用
反对天命论、 天知论,建立 唯物主义体系
《读通 鉴论》
天下土地不能 为帝王所得私 有,而应当是 耕者有其田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思想 代表作
经济
批判继承儒 重视手工业 学,构筑具时 和商业,提 代特色的新 倡“经世致用” 思想体系
黄宗羲
“工、商、皆 民生之本” 经世致用
继承“民本” 思想,批判 《明夷待 “君为臣纲” 访录》
反对不切实 际的学风,提 倡实践,求真
不曾低”
思想主张:
反对对孔子的迷信,反对绝对权威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言论之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 乃是“秉赋之自然”。“人皆有私”
“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
思想主张: 认为人皆有私,倡导个性自由发展。反对 “天理”对“人性”的压制。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言论之三: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立: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 “礼”的学说, 2、继承: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 3、重创: 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4、主导: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冲击。 6、融合: 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理学: 宋明时期,儒学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