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高二历史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 命制范围:岳麓版 必修三 第1-13课 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命制范围:岳麓版必修三第1-13课1、2010年7月14日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教育的权利。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促进教育公平”这一思想的是 (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当仁不让于师”D、“温故知新”2、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 )A、庄子、韩非子B、老子、孔子C、庄子、孔子D、孟子、荀子3、“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此思想主要体现了( )A、儒家的以“礼”治国思想B、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C、墨家的“尚贤与能”思想D、法家的“因时而变”思想4、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5、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
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
’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
’如其言,果愈。
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
’”这则故事反映了 (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6、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秦朝“焚书坑儒”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7、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评价: 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种主张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都是正确的。不同是前者处于封建制度的兴起、确立时期。…..后 者是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
(2)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顾炎武
(1613—1682年)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厦门三中 薛明石羡
请结合明末清初时代特征,运用历 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经济因 素、阶级基础、思想因素、政治因 素等方面概括和归纳明末清初思想 活跃局面形成的背景有哪些?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根本原因) ②阶级:工商业者阶层日益壮大 ③思想: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 ④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 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 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 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 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 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 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 会改革。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 自公卿大夫 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 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顾炎武的观点。
王夫之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 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 揭露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 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 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 之大公哉!”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一、背景 1.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 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 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不少士人试图摆脱“ 四书五经 ” 的 束 缚 , 他 们 冲 破 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一潭死水的思 想文化领域掀起了重重波澜。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二、主张 1.大加鞭挞 程朱理学 ,认为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 一的思考标准。
2.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以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摇撼了“ 存天理,灭人欲 ” 的理论基础。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如何评价李贽的“异端”思想? 精讲: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和工商业 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李贽的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 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其哲 学思想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其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仍坚 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答案: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 原因。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 君贤相”(或“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 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答案: D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 蒙色彩( )
高中历史必修三选择题100道(有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三选择题100道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08淄博高二期末考试)“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该材料的核心思想是()解析:C仔细阅读材料,材料反映的是分权制衡思想。A、人民主权B、社会契约C、分权制衡D、天赋人权2、(2007山东临沂11月高三期中考)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解析:C首先确定“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其次我们可知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其成为正统思想是汉武帝时期。排除④。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2007山东临沂11月高三期中考)孟子认为:“……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解析:A正确解读材料,孟子的这段话不含有把田宅分给农民的意思,可排除④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4、(2007广东广雅中学10月)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依你的理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什么解析:D从材料“伏尔泰对面的卢梭”、“十八世纪”可以判断,罗丹强调的是启蒙思想。由此选D。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D、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政体5、(08徐州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提出这一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解析:D康德认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即应当以人为本,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他的理性批判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材料反映了这个思想。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6、(08年广州执信三校联考)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解析:C材料主要是讲儒家文化对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所以应该是选C。①④材料未体现出来。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7、(2008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显著的特点有解析:B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能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其他三项是两者的共性。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以理性为旗帜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D、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8、(江苏镇江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卷)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主张()解析:B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标准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被称为“异端”思想家。其它,A是孟子,C是顾炎武,D应该是朱熹。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孔子之是非不是判别是非的标准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D、人伦道德的价值内涵在于“三纲五常”9、(2008沂源期中)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解析:A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强调凡事要运用自己的智力,以自己的思维去认识、判断和解决问题,而不依赖天意和神的旨意。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10、(08济宁高二历史)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解析:D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故人们担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11、(2007山东平邑二中10月)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对此正确理解是解析:C普罗泰戈拉强调人作为客观事物的主体,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而C项正是反映了人的主体作用。A、以人的感觉与认识来评判事物客观存在与否的标准B、提倡个人主义以及怀疑一切的思想C、呼唤人类关注社会、政治与法律,解决日常生活发生的问题D、惟有人有资格和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12、(08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解析:D顾炎武反对的是背离了儒家思想的“心学”,故选D。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13、(2007山东平邑二中10月)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解析:A为道家的主张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14、(2007山东昌乐11月高二期中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解析: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才出现的。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15、(2007潍坊高二质检)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①男女平等②议会至上③工商皆本④实行众治解析:C明清三大批判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都是提倡男女平等、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倡以“众治”代替“独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2008徐州二模)“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一副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朱子高于孔子”隐含意思的最佳解释是解析:D仔细阅读材料,体会对联的内在含义。其中朱子暗指朱熹,鼻孔子暗指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的意思就是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C、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的学说高明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17、(08海南高考)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解析:A此题为中西对比,根据各人生活时代加以对比,可判断。A、孟子和苏格拉底B、关汉卿和达尔文C、王阳明和哥白尼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18、(广东名校联考一)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解析:C黄宗羲的主张中,不可能会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想法,因为他毕竟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排除D,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这一点在什么时候也是这样,排除B,在黄宗羲看来,“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也就是说,他不主张建立一家之法,排除A。由“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来看,他主张建立法治,而不是由君主一人说了算。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19、(08德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为了展示14一17世纪欧洲文明的重大成果,玛丽同学设计了《十日谈》、《蒙娜丽莎》、《哈姆雷特》三张卡片,你认为还应该补充下列哪一张卡片()解析:B题干所述成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同属于这一时期的还有米开朗琪罗的《大卫》。A、《圣经》B、《大卫》C、《九十五条论纲》D、《论法的精神》20、(2007山东乳山11月)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解析: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在处理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可以体现其价值,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其它几项B、D是荀子的观点,C是孟子的观点。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D、“制天命而用之”21、(2008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17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流传着一句民谚: “我的破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下列人物的思想中能体现这一民谚精髓的是解析:C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他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这些主张和题干中的谚语的意思是不谋而合的。A、霍布斯B、康德C、洛克D、伏尔泰22、(08昌乐县高二期末考)“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这句话解析:C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表明,奴隶和其他人一样具有“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因此,他们的权力也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所以,这话强调了天赋人权的思想。A、抨击和批判了奴隶制度B、明确提出人民主权的学说C、强调了天赋人权的思想D、包含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23、(08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话的思想从本质上()解析:C,16世纪前后,欧洲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受到教皇为代表的封建宗教的压制,“信仰得救”的思想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24、(2007山东平邑二中10月)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解析:C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可得,亡国:指易姓改号及改朝换代;亡天下:指人们互相食之,体现了民不聊生,社会退步。A、封建王朝的更替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25、(2007汕头市潮阳一中11月)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解析:材料中主张通过“一种结合的方式”使得大家共同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财富和自由,实际上一种社会契约,赋予结合者以权利和义务,所以选D。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说C、人民主权说D、社会契约论26、(2008海门二模)普罗泰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他的思想体现了()解析:B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内涵。A、资产阶级的本质B、人文主义的本质C、封建主义的本质D、启蒙运动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黄宗羲
呼吁君臣平等
黄宗羲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 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 其非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 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 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生平简介
思想及其影响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三、明清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浙江 宁波余姚人。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 党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 宗羲成年以后加人复社,坚持反宦官 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召募 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 亡后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主要 著作有《明夷待访录》等。
•(2019.4·浙江高考·6)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 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 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 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 (2020·广东广州二模·27)古代有学者认为, 周孔与宋儒的根本区别在于:宋儒“只教人 明理”,而“孔子则教习事”;他还认为只 有“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 据此可知,该学者 • A.主张重建儒家伦理规范 • B.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 C.力图冲破周孔儒学束缚 • D.推崇重利轻义价值观
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自然之性”,反对“存天理, 灭人欲”的理论,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材料2:“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 低”(《焚书》)”;
历史高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二上册知识点总结历史高二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背景、含义、派别、影响)(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
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主张、评价、影响)(1)孔子创立(仁、礼、有教无类)(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君舟民水,仁义王道,通过学“礼”来改变。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背景、主张、措施、影响)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土地兼并问题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集权。
影响:加强了-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宋明理学(背景、影响、比较)1、程朱理学(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继承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经世致用、亡国与亡天下王夫之(著《船山遗书》)唯物论、辩证思想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
历史高二上册知识点汇总一、“开眼看世界”(背景、代表人物、目的、意义)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编译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海国图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第5课 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

第5课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课前预习学案】儒学的发展历程:创立()----初步发展()-----重创()-----成为正统()-----遭遇危机()------三教合一()-------重新振兴()------ (明清之际)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1、政治:2、经济(根源):3、、思想:二、李贽的思想主张:⑴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________大加鞭挞,否认“________”是万世至论,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不应以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⑵认为,追求是禀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应使得到自由发展。
⑶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______”,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并非生自天理。
从根本上否定了__的存在,摇撼了________的理论基础。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
2、思想主张:(1)王夫之: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较为完整的朴素的。
代表作A:从哲学的根本问题入手,强调“”即B: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即通过,由此颠覆了程朱理学“”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C:提出了“”,充分肯定(2)黄宗羲:反对,鼓吹。
代表作A:宣称皇帝是,认为臣对君的关系不是奴仆应该是平等的无需,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B: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设想:最主要的观点是(3)顾炎武:A:针对读书人只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学风,发出的呼唤。
B:主张为学应该,应关乎,致力于社会变革,“”“”C:身体力行,写出《》《》等著作。
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①②四、明清思想批判的影响:①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地位。
②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根植于的发展和的兴起,为。
③这股带有的进步思潮,对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深刻的启迪。
【课堂学习案】一、李贽的思想: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1.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目标导航]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2.特点:离经叛道,自称异端。
3.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3)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4.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1.思想主张2.历史影响: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易错提醒](1)道学家不同于道家。
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
(2)李贽虽然否定孔子权威,斥责礼教虚伪,但他对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抛弃,而是扬弃。
李贽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只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
(3)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概念阐释]“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轻巧识记]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可概括为“三大背景、四大思想家”主题一李贽思想形成的原因、进步性及评价史料一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春寒,“春寒料峭”这个词无法表述今春的气象。狄更斯在他的小说《双城记》里这样判断他所面对的社会:“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我喜欢他 身处黑暗而心存希望的眼光,时光的脚步,因病毒来袭而按下了暂停键,可人心激越跳动的声音不停,因为他们心中有着诗意的春天,每个人都在用诗呼唤一个车水马龙、春意融融的武汉城。掷地有声 的豪迈之语是“不破楼兰誓不还”,如今,变成了白衣壮士出征的画面,铮铮誓言,掷地有声。谁言“春风不度玉门关”,江汉关口的春天暂时关闭了,春风正在江面吹,与春有约,绝不失约,迟到了, 是因为路上耽搁了。武汉的樱花开了吧?在武汉上学的一个学生昨天发来樱花图片,他在图片下写着“春醉樱花”几个字,春天不能被亵渎,掩不住灿烂春色,更扼杀不了人盼春惜春的心。
春天的确晚来了,但我相信,春天的脚步一定会赶上,因为英雄的脚步已经踏出一条春归的路。我仿佛看见他们穿行于病房走廊,尽管被防护服裹住了身体,但他们是不想让春天沾染些微的病毒, 还一个干净的春天给武汉的人民。他们厌恶“蝙蝠侠”,臃肿的样子并不妨碍他们起舞,他们是摧枯拉朽的钢铁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