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茶艺师教学大纲(二)2024

茶艺师教学大纲(二)2024

茶艺师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茶艺师教学大纲(二)是一份为茶艺师培训提供指南的文档。

本大纲的目的是为茶艺师教学提供清晰的结构和内容,以便将茶艺师培训分为几个重要主题,从而确保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全面掌握茶艺技能。

正文内容本大纲将茶艺师教学分为以下五个大点,每个大点包含了五到九个小点,帮助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茶艺技能。

大点1:茶叶知识1.1 不同种类的茶叶及其特点1.2 茶叶的产地与采摘技巧1.3 茶叶的质量评估方法1.4 茶叶的保存和保鲜技巧1.5 茶叶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大点2:茶具与器皿2.1 茶具的分类及特点2.2 茶杯、茶壶和茶盘的使用方法2.3 茶具保养与清洁2.4 茶碟、茶盒和茶刀的用途2.5 茶具的收藏和保养技巧大点3:茶艺表演技巧3.1 茶艺表演的基本要素3.2 茶艺表演的步骤和顺序3.3 茶艺表演中的动作技巧3.4 茶艺表演中的语言与礼仪3.5 茶艺表演的常见错误和纠正方法大点4:茶道文化4.1 中国茶道的发展和历史4.2 茶道的精神与哲学4.3 茶文化与传统习俗4.4 茶文化的地域特色4.5 茶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发展大点5:茶艺师实践5.1 茶艺师的工作准备和组织5.2 茶席的布置和装饰5.3 茶艺师的沟通与服务技巧5.4 茶艺师与客人的互动与表演5.5 茶艺活动的评估与反馈总结茶艺师教学大纲(二)总结了茶艺师培训的关键内容,包括茶叶知识、茶具与器皿、茶艺表演技巧、茶道文化和茶艺师实践。

通过系统学习并实践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成为一名全面掌握茶艺技能的茶艺师。

本大纲为茶艺师培训提供了一个结构和指导,确保学生在茶艺师培训期间获得全面的教学。

茶叶制作加工技术 教案(通用版)

茶叶制作加工技术 教案(通用版)

茶叶制作加工技术教案(通用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茶叶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茶叶加工的流程和工艺。

学生应能够分辨不同种类的茶叶,了解其采摘、储存和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能够掌握茶叶加工所需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应掌握茶叶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茶叶加工的流程和工艺。

2.教学难点:不同种类茶叶的采摘、储存和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茶叶加工所需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采购茶叶:介绍采购茶叶的注意事项和质量鉴别方法。

2.茶叶的采摘和储存:介绍不同种类茶叶的采摘时间、方法和储存要求,以及如何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品质。

3.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详细讲解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加工技巧,如发酵、杀青、揉捻、干燥等。

4.茶叶加工所需的设备和工具:介绍茶叶加工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工具,并现场演示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茶叶成品的展示和品尝:展示不同种类的茶叶成品,并组织学生进行品尝和对比,加深学生对茶叶品质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示范+实践: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茶叶制作的知识和技能。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现场观摩学习:组织学生参观茶叶加工厂或茶园,现场观摩茶叶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茶叶制作工艺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和作业: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茶叶加工的技巧和方法,并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

2.给予客观的评价和奖励:根据学生的练习和作业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茶叶制作的知识和技能。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促进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PPT:通过PPT展示各种茶叶的采摘、储存和加工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茶叶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教学大纲欢迎访问信阳农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教学大纲欢迎访问信阳农

Markdown文本格式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大纲1. 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指导。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是茶叶产业的核心技术,对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茶叶生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培养茶叶生产与加工技能。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技能和知识: - 理解茶叶生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掌握茶叶制作的常用工艺流程; - 熟悉茶叶生产加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学会茶叶品质评价和改良技术; - 培养分析和解决茶叶生产加工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3.1 茶叶生产加工原理•茶叶生长与形成原理•茶叶采摘与处理原理•茶叶制作与加工原理3.2 茶叶生产加工流程•茶叶采摘与筛选•杀青与烘干•揉捻与发酵•筛分与拣选•包装与贮存3.3 茶叶生产加工设备•茶叶采摘器械与配件•蒸汽杀青机与烘干机•揉捻机与发酵器•筛分器与拣选机•茶叶包装机与贮存设备3.4 茶叶品质评价与改良技术•茶叶质量指标与评价方法•茶叶外观与内在品质的关系•茶叶品质改良技术与方法•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4. 教学方法4.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

4.2 实践教学•利用实验室设备和茶叶生产加工场地,开展茶叶生产加工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3 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解决茶叶生产加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课堂参与与作业 - 实践操作成绩 - 课程论文6. 参考教材•《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导论》•《茶叶生产技术手册》•《茶叶加工工艺与设备》7. 参考网址欢迎访问信阳农业学院网站获取更多关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资讯和资源。

茶叶加工技术教案

茶叶加工技术教案

茶叶加工技术教案教案名称:茶叶加工技术一、教学目标:1.理解茶叶加工的意义和目的;2.掌握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茶叶加工实践。

二、教学内容:1.茶叶加工的意义和目的;2.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3.茶叶加工的工艺流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茶叶在世界茶叶产业中的地位、茶叶的消费量以及中国茶叶的特色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茶叶加工技术的学习热情。

2.知识讲解(30分钟)(1)茶叶加工的意义和目的教师结合茶叶行业的发展和茶叶消费市场的需求,介绍茶叶加工对茶叶品质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解释茶叶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茶叶的原料特色及提升其风味特点。

(2)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教师介绍不同类型茶叶的基本原理,如绿茶的烘青、红茶的发酵等。

解释茶叶加工的原理是针对茶叶酶类、色素、营养物质等成分的特性进行不同处理,以提升茶叶的质量和风味。

(3)茶叶加工的工艺流程教师详细介绍茶叶加工的工艺流程,包括茶叶采摘、嫩叶处理、萎凋、揉捻、发酵(烘青)、杀青、干燥、筛分等各个环节。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使学生对茶叶加工的流程和每个环节的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3.实践操作(50分钟)学生进行茶叶加工的实践操作。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分别选择一种茶叶进行加工。

学生按照茶叶加工的工艺流程,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操作。

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

4.总结归纳(15分钟)学生对实践操作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每组学生展示他们加工的茶叶,讲解每个环节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反思体会的作业,总结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六、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2.能力评价: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总结归纳,评价学生掌握茶叶加工技术的能力;3.反思评价:评价学生对自身实践操作的反思和改进意识。

茶叶制作加工技术 教案

茶叶制作加工技术 教案

茶叶制作加工技术教案第一章:茶叶概述1.1 茶叶的起源与发展1.2 茶叶的分类与品质特征1.3 茶叶的功效与作用1.4 茶叶的冲泡与品鉴第二章:茶叶制作基本原理2.1 茶叶的生物化学成分2.2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2.3 茶叶的制作工艺与技术2.4 茶叶的品质评价与检测第三章:绿茶制作工艺3.1 绿茶的采摘与加工3.2 杀青、揉捻与干燥3.3 绿茶的品质特征与鉴别3.4 绿茶的代表品种及产区第四章:红茶制作工艺4.1 红茶的采摘与加工4.2 发酵、揉捻与干燥4.3 红茶的品质特征与鉴别4.4 红茶的代表品种及产区第五章:乌龙茶制作工艺5.1 乌龙茶的采摘与加工5.2 摊青、揉捻与干燥5.3 乌龙茶的品质特征与鉴别5.4 乌龙茶的代表品种及产区第六章:白茶制作工艺6.1 白茶的采摘与加工6.2 晾晒与干燥6.3 白茶的品质特征与鉴别6.4 白茶的代表品种及产区第七章:黄茶制作工艺7.1 黄茶的采摘与加工7.2 闷黄与干燥7.3 黄茶的品质特征与鉴别7.4 黄茶的代表品种及产区第八章:黑茶制作工艺8.1 黑茶的采摘与加工8.2 堆积与发酵8.3 黑茶的品质特征与鉴别8.4 黑茶的代表品种及产区第九章:茶叶的储藏与保鲜技术9.1 茶叶储藏的基本原则9.2 茶叶储藏的方法与技巧9.3 茶叶保鲜的注意事项9.4 茶叶的储藏与保鲜设备第十章:茶叶销售与市场推广10.1 茶叶的市场现状与趋势10.2 茶叶销售渠道与策略10.3 茶叶品牌建设与推广10.4 茶叶电商发展与创新第十一章:茶叶品质检验与分析11.1 茶叶品质检验的方法与指标11.2 茶叶中有害物质的检测11.3 茶叶品质分析与现代技术11.4 茶叶品质检验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第十二章:茶叶包装与运输12.1 茶叶包装的材料与设计12.2 茶叶包装的环保与安全性12.3 茶叶运输的注意事项12.4 茶叶的国际贸易与运输第十三章:茶文化与中国茶道13.1 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3.2 中国茶道的内涵与实践13.3 茶艺表演与茶会组织13.4 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第十四章:茶叶品牌故事与营销14.1 茶叶品牌的故事与文化14.2 茶叶品牌营销策略14.3 茶叶品牌的国际化发展14.4 茶叶营销案例分析第十五章:茶叶制作加工技术的未来展望15.1 茶叶科技的创新发展15.2 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5.3 茶叶制作加工技术的教育与培训15.4 茶叶产业的发展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茶叶制作加工技术的相关内容,分为十五个章节。

茶叶加工技术 教案

茶叶加工技术 教案
3. 设计和评估不同品种茶叶的香气和香气:向学生提供不同品种茶叶的特征 和区别,并引导他们描述茶叶的香气和香气。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品种 的茶叶,了解不同品种茶叶的特征和区别,并进行评估和讨论。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茶叶加工的过程和茶叶的特点,同时培养学 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评估方法:
1. 参与度和合作能力的评估 2. 对茶叶加工步骤和技术的理解程度的书面测试 3. 对茶叶品质和口感的评估报告
4. 发酵/发酵:发酵是指在揉捻后的茶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促进茶叶内部的 化学反应和氧化过程。发酵的时间和方法取决于茶叶的种类和所需的发酵 程度。有些茶叶需要完全进行的发酵,如红茶和普洱茶,而有些茶叶只需 要进行部分发酵,如乌龙茶。
5. 干燥:干燥发酵/发酵后的茶叶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以去除中的水分,防 止茶叶变质和发霉。干燥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自然干燥、休眠和烘烤等。干 燥后的茶叶可以储存和运输,同时也能保持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2. 杀青:杀青是指将采摘下来的茶叶进行热处理,以终止茶叶内部的酶活 性。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不同的杀青方法和技术。常见的杀青方法包括蒸 青、炒青和烘青。这些方法可以使茶叶保持绿色,并防止茶叶继续发酵。
3. 揉捻:揉捻是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搓揉和压制,以改变茶叶的香气 和释放茶叶内部的汁液。揉捻的目的是促进茶叶的发酵和氧化过程。不同 品种的茶叶有不同的揉捻方法和技术,如手工揉捻、机械揉捻等。
教学时间:
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茶叶加工技术教案大纲,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水 平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调整。教学时间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 调整。对于这个简单的茶叶加工技术教案大纲,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 水平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化和调整。这样可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 配,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帮助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茶叶加工技术教案

茶叶加工技术教案

茶叶加工技术教案课程名称:茶叶加工技术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茶叶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包括茶叶的采摘、处理、炒制、发酵、干燥等环节。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茶叶加工的原理和流程,掌握茶叶加工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茶叶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术;2. 掌握茶叶的采摘、处理、炒制、发酵、干燥等环节的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对茶叶加工的兴趣和热情;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茶叶加工的概述;2. 茶叶采摘技术;3. 茶叶处理技术;4. 茶叶炒制技术;5. 茶叶发酵技术;6. 茶叶干燥技术;7. 茶叶加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8. 茶叶加工的创新与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茶叶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术;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茶叶加工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4. 案例分析:分析茶叶加工中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茶叶加工厂或茶园的实地考察,加深对茶叶加工的理解。

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2.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评定学生的完成情况;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茶叶加工实验的报告;4. 考试评估:组织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茶叶加工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材参考:1. 《茶叶加工技术与工艺》2. 《茶叶加工实用手册》3. 《茶叶加工与品质评价》备注:教案仅作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茶叶加工技术教学大纲(DOC)

茶叶加工技术教学大纲(DOC)

茶叶加⼯技术教学⼤纲(DOC)《茶叶初制⼯》教学⼤纲⼀、课程的性质、任务及作⽤《茶叶加⼯技术》是茶学专业⼀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核⼼主⼲课程,是发展茶叶⽣产的⼀门应⽤科学。

该课程主要讲授鲜叶性状的内在根据和制茶技术的外在条件与产品质量的转化规律,讲授茶叶加⼯原理、加⼯⼯艺、加⼯⽅法及相关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学员掌握从事茶叶⽣产与加⼯、茶叶营销及茶⽂化传播等职业岗位群⼯作所必须具备或掌握制茶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合理运⽤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制茶品质,降低茶叶加⼯成本;使学⽣在茶叶加⼯实践中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学会主要茶类制造,能独⽴指导和组织茶叶加⼯⽣产,能总结和推⼴先进制茶技术,指导茶叶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公害⽣产,为实现茶业⾼产、优质、⾼效服务;了解国内外制茶科学技术动向。

因此,本课程承担着培养茶学专业⾼级实⽤型专门⼈才和提⾼茶叶⽣产技术的双重任务。

⼆、课程教学⽬标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标是:使学员具备茶学专业实⽤型专门技术⼈才所必需的茶叶加⼯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能发现、分析和解决茶叶加⼯中出现的问题。

技能⽬标要求:1、熟练掌握绿茶的加⼯⼯艺和加⼯技术;能按⼯艺技术和品质要求,组织和独⽴进⾏扁型、卷曲型、⽑峰型和针型等特种绿茶和⼤宗绿茶的加⼯⽣产;能发现、分析及解决绿茶加⼯过程中存在的⼀般技术问题;能运⽤所掌握的技能,总结和推⼴先进制茶技术;能开展⼯艺试验和开发新产品。

2、掌握红茶、青茶、黄茶、⿊茶和⽩茶类的加⼯⼯艺和加⼯技术。

能进⾏红茶、黄茶和青茶加⼯⽣产。

3、掌握绿茶类精制加⼯⼯序与作业技术,掌握成品茶的拼配技术,能按原料和⼯艺技术要求,组织和独⽴进⾏绿茶类精制⽣产。

4、熟练掌握茉莉花茶的加⼯⼯艺和技术,能组织和独⽴进⾏茉莉花茶加⼯⽣产;了解其它花茶的加⼯⽅法和技术。

5、了解茶饮料和速溶茶⽣产技术。

知识⽬标要求:1、熟练掌握绿茶品质形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绿茶加⼯过程中物质变化的规律,相应的加⼯⼯艺及技术措施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初制工》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及作用《茶叶加工技术》是茶学专业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核心主干课程,是发展茶叶生产的一门应用科学。

该课程主要讲授鲜叶性状的内在根据和制茶技术的外在条件与产品质量的转化规律,讲授茶叶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及相关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学员掌握从事茶叶生产与加工、茶叶营销及茶文化传播等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具备或掌握制茶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制茶品质,降低茶叶加工成本;使学生在茶叶加工实践中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主要茶类制造,能独立指导和组织茶叶加工生产,能总结和推广先进制茶技术,指导茶叶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为实现茶业高产、优质、高效服务;了解国内外制茶科学技术动向。

因此,本课程承担着培养茶学专业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和提高茶叶生产技术的双重任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员具备茶学专业实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所必需的茶叶加工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能发现、分析和解决茶叶加工中出现的问题。

技能目标要求:1、熟练掌握绿茶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能按工艺技术和品质要求,组织和独立进行扁型、卷曲型、毛峰型和针型等特种绿茶和大宗绿茶的加工生产;能发现、分析及解决绿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一般技术问题;能运用所掌握的技能,总结和推广先进制茶技术;能开展工艺试验和开发新产品。

2、掌握红茶、青茶、黄茶、黑茶和白茶类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

能进行红茶、黄茶和青茶加工生产。

3、掌握绿茶类精制加工工序与作业技术,掌握成品茶的拼配技术,能按原料和工艺技术要求,组织和独立进行绿茶类精制生产。

4、熟练掌握茉莉花茶的加工工艺和技术,能组织和独立进行茉莉花茶加工生产;了解其它花茶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5、了解茶饮料和速溶茶生产技术。

知识目标要求:1、熟练掌握绿茶品质形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绿茶加工过程中物质变化的规律,相应的加工工艺及技术措施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2、理解红茶、青茶、黄茶、黑茶和白茶等茶类品质形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红茶、青茶、黄茶、黑茶和白茶等茶类加工过程中物质变化的规律,相应的加工工艺及技术措施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3、茶叶精加工过程中,各项作业的目的、方法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4、掌握茶叶吸附作用、鲜花的吐香特性、花茶加工工艺及技术措施与品质形成的关系;了解蒸压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5、了解茶叶深加工过程中,浸提、浓缩、干燥等有关理论与方法。

职业素质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创业的能力。

2、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学时分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各种茶叶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及相关技术,茶叶深加工加工原理及技术等。

本课程的重点是绿茶(含名优绿茶)及花茶加工的原理、工艺及相关技术,尤其是茶叶加工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

(一)理论教学方案1、理论教学名称《茶叶加工技术》。

2、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本课程《茶叶加工技术》总学时80学时,5学分;第三学期完成48学时,3学分,第四学期完成32学时,2学分。

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见表1。

表1: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一览表(二)实践教学方案1、实践教学名称:《茶叶加工技术实训》2、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茶叶加工技术实训》实践总学时为140学时,总学分为7学分。

第三学期完成20学时,1学分;第四期完成120学时,6学分。

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见表2。

表2:实践教学项目及教学目标、要求一览表3、实践教学组织、场地、设备器材(各项目共用)(1)实践教学组织:由任课教师、实践教辅人员、班委干部组成实践领导组,任课教师担任组长,实践辅带老师、班长、学习委员担任副组长,负责实践的组织管理和指导。

由每位学生为独立单位进行实践操作,班委干部负责仪器的领取和归还。

教师将强调安全教育,实践领导组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实现教学目标。

(2)场地:实践活动主要在实验茶厂、茶叶室、生物检测室和校外教学基地茶厂进行。

(3)设备器材:见表4。

4、实践教学项目设备器材统计表(1)实践教学项目(见表3)表3:《茶叶加工技术实训》实践教学项目管理表(2)实践教学项目设备器材表4:《茶叶加工技术实训》实践教学项目设备器材表四、考核方案(考纲)(一)实践(技能)、理论(知识)、态度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1)实践(技能):采用百分制,选用考纲范围内的实践环节进行现场操作和口试相结合考核。

占总分数的40%。

(2)理论(知识):采用百分制闭卷考试,用符合考纲的2套题经考核部门重新组合后作期末考题。

占总分数的50%。

(3)态度考核:采用百分制,由任课教师根据参加实践操作和课程理论教学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以及半期考试等情况按总分100分打分。

占总分数的10%。

(二)单元技能、知识点的分数分布(双向细目标)表5:知识点的分数分布表表6:各实践项目技能点实践(技能)考核分数分布表(三)实践(技能)考核标准及办法由系业务负责人选择2~3个项目,选本系相关教师或聘请退休教师组成考核组,按所选项目的分数分布表,分别进行口试、操作和综合运用考核,再按所选项目占全部技能项目的比例推算出实践技能成绩的分数值(技能总分为100分)。

(四)理论(知识)考核标准及办法1、知识考核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120分钟,评分采用100分制。

2、知识考核办法在考纲范围内按照知识考核标准出相当于2~3套题的题量及其标准答案要点;由专业、系业务负责人或由教务处专门人员组合出两套考卷供选择,由教务处组织外系人员组成考核组组织考试,考试后由本系非任课教师组成阅卷组客观公正评分。

(五)综合成绩的评定由系考核组将收集起来的知识分、技能分、态度分分别占总分值的40%、50%、10%折算出综合成绩交教务处备案存档。

五、说明(一)关于课堂理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讲授内容主要是教材中各章节的重点理论和制茶科学新成就、新发展,突出重点、难点、讲深讲透疑点,并注意与茶叶营养与色香味化学、茶业机械与设备、茶叶化学、茶叶审评和检验等课程的衔接,注意联系生产实践。

并引导学生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查阅茶叶加工相关资料,自选专题,综合归纳,写成有资料、有内容、有综合分析、条理性好、合乎逻辑的课程论文。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注意介绍制茶科学新成就、新发展。

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适当地采用电化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同时,安排和引导学生自学部分章节。

茶叶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强,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大纲的要求,教学中要运用影像资料,特别是实践教学空缺的内容,使学生对茶叶加工及茶叶加工工艺有较全面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就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二)关于实践教学本课程是茶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承担着培养茶学专业专门人才和提高茶叶生产技术的双重任务,因此这就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必须增强学生茶叶加工的感性认识,强化制茶操作技能培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对本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要及时吸收茶叶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茶业技能应用能力与茶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实验、实习,强化实训、实岗的实践,逐步构建具有茶学专业特色的“实验、专业生产劳动、教学实习、茶叶生产实训、毕业实习”五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实验以制茶工艺参数测定为主;专业生产劳动以增强学生劳动观念为主;教学实习以课程单项技术和方法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初步掌握部分茶叶生产实践技能;生产实训将集中一段时间,以现场操作、模拟训练、岗前培训等形式,模拟茶叶生产加工现场情景,强化茶叶加工技术技能的实际训练。

毕业实习以顶岗方式进行,学生以工人、茶叶技术人员的身份,到企业参与茶叶生产、加工各个岗位的工作实践。

本门课程主要进行相关实验、专业生产劳动、教学实习、茶叶生产实训等环节(层次)的教学工作,毕业实习内容安排在《中小型茶厂生产管理实务》、《毕业设计》和《茶叶高级初制工操作实务》等进行。

茶叶生产的综合性较强,本课程与《茶业机械与设备》、《茶叶商品品质分析技术》和《茶叶栽培与育种》等专业课关系密切,实践教学一般不单独安排,而是集中安排,以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和茶叶生产的特点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并配备较强指导教师队伍进行指导工作。

(三)关于使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使用教材:制茶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安徽农学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91年。

2、教学参考书:(1)制茶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安徽农学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80年(2)茶叶生物化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安徽农学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91 (3)施兆鹏(湖南农业大学)主编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茶叶加工学》农业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4)陈椽编著制茶技术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年6月第一版(5)王泽农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农业出版社 1988年12月第一版(6)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2年(7)王镇恒主编《中国名茶志》农业出版社 2000年2月第一版(8)张堂恒主编《中国制茶工艺》中国轻工出版社 1989年(9)白堃元主编《茶叶加工》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年(10)张堂恒主编《中国茶学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年(11)钱远昭主编《河南茶叶》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年(12)茶叶审评与检验(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湖南农学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9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