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菌酶综述

合集下载

溶菌酶

溶菌酶

内容1:溶菌酶简介1.1 溶菌酶溶菌酶(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EC3.2.1.17)又称为胞壁质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

溶菌酶是由129个氨基酸构成的单纯碱性球蛋白,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溶菌酶存在在自然界中,溶菌酶普遍存在于鸟类、家禽的蛋清和哺乳动物的眼泪、唾液、血液、鼻涕、尿液、乳汁和组织细胞中(如肝、肾、淋巴组织、肠道等)。

从木瓜、芜青、大麦、无花果和卷心菜、萝卜等植物中也能分离出溶菌酶,其中以蛋清含量最高。

溶菌酶生理作用在生物体内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生理功能,还可激活血小板,改善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分泌脓液,增强局部防卫功能,具有止血、消肿等作用。

它还可以作为一种宿主抵抗因子,对组织局部起保护作用2:溶菌酶的种类溶菌酶的研究最早是从尼科尔(Nicoile)1907年发表枯草杆菌溶解因子的报告开始的。

两年后,Laschtschenko指出:鸡卵白强烈抑菌作用是酶作用的结果。

1922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Fleming)发现人的唾液、眼泪中存在这种能溶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因其具有溶菌作用,故命名为溶菌酶。

1937年由Abraham与Robinson从卵蛋白中最先分离出晶体溶菌酶,此后人们在人和动物的多种组织、分泌液及某些植物、微生物中也发现了溶菌酶的存在。

根据来源不同,将溶菌酶分为三类(1)动物源溶菌酶⏹动物源溶菌酶包括鸡蛋清溶菌酶及人和哺乳动物溶菌酶。

⏹鸡蛋清溶菌酶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在鸡蛋清中约含有3.5%左右的酶,分子量为14000,其等电点在pH10.8左右,最适效应温度在50℃,化学性质稳定,pH在1.2~11.3之间改变时对酶结构影响很小,pH在4~7范围内100℃处理1min仍有近100%的活力,在210℃条件下加热1.5h仍具有活性。

鸡蛋清溶菌酶在碱性环境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分解G+细菌,但对G-细菌不起作用。

研究表明其它鸟类蛋清溶菌酶也是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但其排列顺序和鸡蛋清溶菌酶不同,并且活性部位也不相同。

溶菌酶文献综述

溶菌酶文献综述

溶菌酶文献综述国内外现状:目前, 国外对溶菌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我国对溶菌酶的研究、应用起步较晚, 虽然相继开展了一些有关溶菌酶提取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溶菌酶制造业规模小、设备和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高等动物组织及分泌物、植物和各种微生物中,在新鲜鸡蛋中含量最高。

国外采用直接结晶法或离子交换树脂法制备溶菌酶。

我国禽蛋厂常用鸡蛋清或蛋壳上残留的蛋清为原料,用724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方法。

溶菌酶作为一种天然蛋白质, 能在胃肠内被消化和吸收, 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因此已被运用到食品工业、医疗诊断、生物技术等方面。

研究方向:1、采用当前的基因工程技术,利用原核或真核生物作为寄主细胞从而为实现大规模生产人溶菌酶。

2、利用溶菌酶专一性水解细胞壁的特点, 可以了解细胞壁的构造; 分解细胞壁后制备的原生质体, 可用于微生物育种以及微生物分类等学术研究和专用试剂。

3、溶菌酶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消化细胞的机理。

4、作为有效抗菌、促生长、可应用、无残留、无污染的饲用抗生素的替代物的研究。

5、开发海洋低温溶菌酶,使之抗氧化并在常温和低温下保持有较高活性。

6人们正研究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溶菌酶,同时还采用酶修饰法先后合成了溶菌酶—环糊精和溶菌酶—半乳甘露聚糖,经过修饰后的溶菌酶不仅抗菌活性稳定,而且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

进展情况:1、用溶菌酶非专一性地降解海洋生物高分子壳聚糖, 使其成为能被人体吸收的、低分子量的、有独特的生理活性和功能性质的低聚壳聚糖。

2、溶菌酶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菌群,降低机体维持和免疫应答对营养的需求,从而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可对肠道微生物进行直接或间接调控起作用。

3、氯化溶菌酶医疗效果更广,有浓痰分散、出血抑制、组织修复、消炎镇痛、抗过滤性病毒等作用,因而用氯化溶菌酶的制药有消炎消痔、治感冒、皮肤病及眼、鼻、喉等用药。

4、溶菌酶能使污泥脱水速率加快,泥饼的含水率下降,对环境污水的治理具有一定作用。

溶菌酶综述

溶菌酶综述

溶菌酶的知识应用与临床诊断与研究前景作者:林鹭地址:广西医科大学一: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溶菌酶的理化性质及分类,分离纯化方法,酶活力测定方法,还介绍了溶菌酶在食品﹑医药上的应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二:关键词:溶菌酶分离纯化活力测定临床应用研究现状三:前言:溶菌酶又称脆壁质酶或N 一乙酰壁质聚糖水解酶,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于1922 年在鼻粘液中发现的强力杀菌物质,此后人们在人和动物的多种组织、分泌液及某些植物、微生物中也发现了溶菌酶的存在。

由于溶菌酶本身是一种天然蛋白质,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无毒性的优点,使得溶菌酶在食品上和医药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生物技术中, 溶菌酶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酶, 可以说溶菌酶的发现是近代酶化学研究的最大成果之一[2]。

这里通过对溶菌酶理化性质、分离纯化方法和应用的介绍,使大家对溶菌酶有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以便于对溶菌酶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四:溶菌酶概述1.1 溶菌酶分布[3]溶菌酶名称起源于1922 年,Alexander Fleming 发现人的唾液、眼泪中存在一种可溶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因其具有溶菌作用,就命名为溶菌酶。

此后人们在人和动物的多种组织、分泌液及某些植物、微生物中也发现了溶菌酶的存在。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和人的外分泌液中。

1.2 溶菌酶分类[4]国际酶学委员会根据其底物及作用特点又称其为酰胺酶或粘肽N-乙酰基胞壁酰水解酶,编号E C3.2.1.17,与常见的蛋白酶、淀粉酶一样属水解酶系列。

根据其来源不同一般可将溶菌酶分6 类:C型(chicken)、G型(goose)、无脊椎动物型(invertebrate-type)、噬菌体、细菌和植物来源溶菌酶。

不同来源酶的分子量、氨基酸组成及酶特性各有不同,但三维结构显示来源于共同的进化起源。

目前对C型溶菌酶研究较多,它是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一条多肽链,含有4对二硫键,三维结构为较紧密的椭球形,它广泛存在脊椎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爬行动物及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如昆虫、甲壳类中。

溶菌酶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综述

溶菌酶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综述

溶菌酶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综述
溶菌酶是一种具有溶菌作用的酶类,能够分解细菌细胞壁,从而导致细菌溶解和死亡。

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溶菌酶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溶菌酶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其次,溶菌酶的应用进展主要涉及医药、食品、环境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溶菌酶具有潜在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替代抗生素的候选物。

研究人员已经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证明了溶菌酶对多种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此外,将溶菌酶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抗菌效果,显示出协同作用。

在食品领域,由于溶菌酶对致病菌的特异性作用,可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防腐剂。

在环境领域,溶菌酶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去除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此外,溶菌酶还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溶菌酶可以用于细胞壁的降解,从而释放出目标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用于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此外,溶菌酶还可以应用于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中,用于特定基因的表达和传递,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溶菌酶

溶菌酶

眼泪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胞壁
返回
溶菌酶的分离与提纯
溶菌酶的纯化
离子交换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IEC)是基于 待分离物质的酸碱性、极性等差异,它们与离子 交换剂的亲和力不同,通过离子之间的吸附和脱 吸附而将各组分依次从层析柱中洗脱下来,从而 达到分离目的。 聚丙烯层析柱、 CM Sepharose FF(快速羧甲 基琼脂糖凝胶)、 0.5 M NaCl洗脱溶菌酶、用考 马斯亮蓝G-250检测杂蛋白的洗脱情况。
bacteria)]的细胞壁多糖是N-乙酰氨基葡糖(Nacetylglucosamine, NAG)-N-乙酰氨基葡糖乳酸 (N-acetylmuramic acid, NAM)的共聚物,其中 的NAG及NAM通过β-1,4糖苷键而交替排列。溶 菌酶对于破坏G+细菌的细胞壁较G-细菌强。 )
溶菌酶是一种葡糖苷酶,作用底物是几丁质。 溶菌酶的内部几乎全部是非极性的 (nonpolar) 。疏水的相互作用在溶菌酶的 折叠构象中起重要作用。在溶菌酶分子的表 面,有一个比较深的裂缝,其大小恰好能容 纳多糖底物的6个单糖,这是溶菌酶的活性 部位。活性部位所在的裂缝(cleft)正好被6 个糖残基所装满,水解部位只能发生在D-E 之间。
返回
来源
最早对溶菌酶的研究起于 1907 年发表的枯草芽孢杆菌中的溶解 子,1922年,在人的唾液、眼泪 中存在有能够溶解细胞壁杀死细 菌的酶,因而被命名为溶菌酶。 1937年从卵蛋白中分离出溶菌 酶晶体,揭开了研究溶菌酶的历 史篇章。1965年,英国的菲利普 等用X衍射法对溶菌酶进行研究 分析,第一个完全弄清了溶菌酶 的立体结构。
返回
应用
溶菌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替代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学防腐剂(如苯甲酸及其 钠盐等),以达到延长食品货架期的目的 溶菌酶可以作为婴儿食品的添加剂,主要用于牛 乳的“人乳化”(尤其在欧洲)。 溶菌酶是一种无毒、无害的高盐基蛋白质,且具 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有抗感染和增强抗生素作用 效力,促进血液凝固及止血作用,有组织再生作 用。可以在保健食品中添加一定量以提高保健效 果。

高中生物溶菌酶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溶菌酶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溶菌酶知识点总结大全溶菌酶是一种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酶类,它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其在生物防御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将对溶菌酶的结构、功能、分类、生物学意义以及在工业和医学上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溶菌酶的结构溶菌酶是一种基本不受糖基化影响的酶,其结构主要由氨基酸序列决定。

人类溶菌酶由1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一个明显的β-折叠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溶菌酶能够紧密地结合到细菌细胞壁的多糖上,从而破坏细胞壁的结构完整性。

二、溶菌酶的功能溶菌酶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生物体的防御机制,对抗外来细菌的侵袭。

它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导致细胞壁破裂,细菌最终溶解死亡。

这种抗菌作用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皮肤和黏膜表面,溶菌酶能够帮助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三、溶菌酶的分类根据溶菌酶的来源和特性,可以将溶菌酶分为几类:1. 鸡蛋溶菌酶:从鸡蛋清中提取,是最常用的溶菌酶之一。

2. 人类溶菌酶:存在于人的唾液、泪液和其他体液中,对维护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3. 植物溶菌酶:在某些植物中也发现有溶菌酶的存在,如菠萝和木瓜。

4. 微生物溶菌酶: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用于对抗其他微生物。

四、生物学意义溶菌酶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首先,它是天然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生物体抵御细菌感染。

其次,溶菌酶还能够调节炎症反应,因为它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

此外,溶菌酶的存在也能够帮助生物体清除死亡的细胞和细胞碎片,维持组织的健康状态。

五、工业和医学应用溶菌酶在工业和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上,溶菌酶可用于食品保鲜,防止食品变质和延长保质期。

在医学上,溶菌酶可用于治疗某些细菌感染,尤其是在对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面前,溶菌酶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

此外,溶菌酶也被用于化妆品和清洁产品中,利用其抗菌特性来保持产品的卫生和安全性。

六、溶菌酶的提取和纯化溶菌酶的提取通常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溶菌酶作为天然微生物防腐剂的应用

溶菌酶作为天然微生物防腐剂的应用

溶菌酶作为天然微生物防腐剂的应用溶菌酶是一种天然无毒、安全高效的蛋白酶。

它专一地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壁,导致细胞死亡。

本文就溶菌酶作为天然微生物防腐剂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标签:溶菌酶;防腐剂;应用引言食品的腐败变质会使其失去自身营养价值,甚至会有有毒物质的产生,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食品的防腐保鲜成为食品工业的重要任务。

目前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方法是添加食品防腐剂。

食品防腐剂有化学合成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之分,研究表明添加化学合成防腐剂,会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质疑[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天然防腐剂备受关注。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允许使用的天然防腐剂有乳酸链菌肽、纳他霉素、溶菌酶和ε-聚赖氨酸(2014年新增)。

这些天然防腐剂中溶菌酶是被较多研究的一种酶制剂,其作为天然的食品防腐剂在食品保鲜行业领域有着较为成熟的应用[2]。

此外,在医学以及酶工程上也均有应用。

1溶菌酶的来源溶菌酶(Lysozyme,LYZ)是1922年由英国细菌学家Fleming在鼻腔分泌物中发现的有抑制细菌生长能力的酶,因这种酶具有溶解细菌的作用,故命名为溶菌酶[3]。

它在家禽和鸟类的蛋清中以及哺乳动物的唾液、泪液、乳汁、血浆、体液、组织细胞内可以被找到,在一些植物中也能被分离出来。

现在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获得[4]。

2溶菌酶的作用機理溶菌酶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专一地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壁。

其通过水解细胞壁肽聚糖中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肽聚糖支架,由于内部渗透压的作用,使得细胞破裂而使细菌溶解。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90%由肽聚糖组成,因此溶菌酶对其作用十分显著。

3溶菌酶作为天然防腐剂的应用3.1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3.1.1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我国肉制品多经冷冻保藏,但只能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生长,仍有些嗜冷菌会生长,而保藏期较短。

综述溶菌酶的制备及其性质

综述溶菌酶的制备及其性质

综述溶菌酶的制备及其性质Abstract:Lysozyme is a kind of glucoside hydrolytic enzyme,and its molecular weight is about 14000—15000Da.Lysozyme can hydrolyze the glucoside bond β -1,4 between N-acetyl muramic acid,so that it can dissolve the cell wail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bacteriolyze.It can be applied in many areas,for example,in food and drink fields as antiseptic substance and in medical domain as germicide.【实验要求】:通过探索和学习相关内容的理论和技术,熟悉并进一步掌握酶的提取,分离,纯化,检测溶菌酶的生物学性质和理化性质。

【实验原理】 :溶菌酶:是一种有效的抗菌剂,又称胞壁质酶,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

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

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

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来源:自然界中,溶菌酶普遍存在于鸟类和家禽的蛋清中,哺乳动物的鼻涕、唾液、眼泪、尿、血浆、乳汁、淋巴液及鼻黏膜、肠道、腮腺、白细胞、肺、肝、脾、肾的细胞中,以及植物界中的卷心菜、萝卜、无花果、术瓜、大麦中,但以蛋清中含量最丰富。

理化性质:分子量14700;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和丙酮,等电点为10.8,最适pH值6.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菌酶综述
溶菌酶(Lysozyme,EC3.21.17)又称为胞壁质酶(Murami dase).化学名称为N一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N-Acety1 muramidi Glrcanohy.dralase)。

它于1922年由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A,Fleming)在人类的鼻粘液(有的材料为眼泪)中发现的,随后并给它命名为溶菌酶。

1963年由乔利斯和坎菲尔德研究了溶菌酶的一级结构。

1965年英国菲利普及其同事门用x衍射法解析了溶菌酶,是全世界第一个完全弄清了立体结构的酶,是近代酶化学研究的最太成果之一。

它广泛存于鸟类、家禽的蛋清和哺乳动物的眼泪、唾液、血液、鼻涕、尿液、乳汁及组织细胞中(如肝、肾、淋巴组织、肠道等),从术瓜、芜青、大麦、无花果和卷心菜、萝卜等植物中也分离出溶菌酶,其中,以蛋清中含量为最高.约含0.3%.而人乳、眼泪、唾液中的溶菌酶活性远高于蛋清中的溶菌酶的活力。

溶菌酶是一种碱性球蛋白,其分子由129个氨基酸组成,2200个原子,分子量
14388-18000(14388、14500、18000),等电点为10.7-11.0,分子内有4个二硫键交联,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对热也极为稳定,Sbaharu等报告牛奶中的溶菌酶分子量为18000,一级结构尚未清楚。

人乳中的溶菌酶和a-La的一级结构有74%是相同的。

Ⅱ一La是人乳中含量较多的蛋白质。

它对于乳腺中乳糖的合成是必不可少的.是乳糖合成酶的辅酶。

溶菌酶和d-La在生物学上是同源的,但它们的三级结构有很大的区别。

它可溶解许多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膜的糖蛋白类多糖发生加水分解作用。

分子中碱性氨基酸、酰氨残基及芳香族氨基酸较高,如色氨酸的比例较高。

酶的活性中心是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溶菌酶通过其肤键中第35位的谷氨酸和第52位的天门冬氨酸构成的活性部位水解破坏组成徽生物细胞壁的N_一乙酰葡萄糖胺与N一乙酰胞壁质酸间的B一(1,4)糖苷键,使菌体细胞壁溶解而起到杀死细菌(尤其是球菌)的目的。

因此,溶菌酶是一种无毒、无害.安全性很高的高盐基蛋白质.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它不仅能选择性地分解微生物,而且又不作用于其它物质。

该酶对革兰氏的枯草杆菌、耐辐射微球菌有强力分解作用,对大肠杆菌、普通变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也有一定程度的溶解作用.其最有效浓度为0.05%。

其同植酸、聚合磷酸盐、甘氨酸等结合使用,可大大提高其防腐效果。

由于溶菌酶对多种微生物有很好地抑菌作用,溶菌酶在食品保藏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尤其是在日本、加拿大、美国等。

溶菌酶的分类:
溶菌酶的底物特异性很强,不同来源溶菌酶作用的底物不同。

按溶菌酶的来源可分为蛋清溶菌酶、动物溶菌酶、植物溶菌酶、微生物溶菌酶和细菌噬菌体溶菌酶。

按作用细胞壁不同分为细菌细胞壁溶菌酶和真菌细胞壁溶菌酶。

细菌细胞壁溶菌酶又细分为两种,一种是作用于β-1,4糖苷键的细胞壁溶解酶,另一种是作用于肽链“尾”端和酰胺部分的细胞壁溶解酶。

真菌细胞壁溶菌酶包括酵母菌细胞壁溶解酶和霉菌细胞壁溶解酶。

溶菌酶大体分为5种:(1)内N-乙酰己糖胺酶,此酶同于鸡蛋清溶菌酶,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中的β-1,4糖苷键。

(2)酰胺酶,切断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胺与肽“尾”之间的N乙酰胞壁酸- L-丙氨酸键。

(3)内肽酶,使肽“尾”及肽“桥”内的肽键断裂。

(4)β-1,3、β-1,6葡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此酶分解酵母细胞的细胞壁。

(5)壳多糖酶,这是分解霉菌细胞壁的一种溶菌酶。

溶菌酶的应用:
溶菌酶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体正常体液及组织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它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目前日本已生产出医用溶菌酶,其适应症为出血、血尿、血痰和鼻炎等。

溶菌酶具有破坏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功能,以此酶处理G+细菌得到原生质体,因此,溶菌酶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中细胞融合操作必不可少的工具酶。

溶菌酶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的蛋白质,又具有一定的溶菌作用,因此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现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品、肉食品、蛋糕、清酒、料酒及饮料中的防腐;还可以添入乳粉中,使牛乳人乳化,以抑制肠道中腐败微生物的生存,同时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增殖。

此外,还能利用溶菌酶生产酵母浸膏和核酸类调味料等。

目前实际应用的、业已商品化的是鸡蛋清溶菌酶。

我国是采用蛋厂鸡蛋壳中残留的蛋清为原料生产的,为白色、无臭结晶粉末,味甜。

近年来,人们正研究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溶菌酶,同时还采用酶修饰法先后合成了溶菌酶-环糊精和溶菌酶一半乳甘露聚糖,经过修饰后的溶菌酶不仅抗菌活性稳定,而且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应用于发酵饮料中防腐效果较好。

此外,由于溶菌酶抗菌谱较窄,只对G+细菌起作用,为了加强其溶菌作用,人们常与甘氨酸、植酸、聚合磷酸盐等物质配合使用,以增强对G-细菌的溶菌作用,在食品防腐中效果显著。

有关溶菌酶的最新研究进展:
1、溶菌酶可以固定于一些包装纸上,如湿墙纸和玻璃纸上,应用于医院手术室及食品包装。

如用提取的蛋清溶菌酶配制(2%~3%)的酶液,喷洒于包装纸上或将包装纸浸入酶液(2~3h),取出后在温度50~60℃条件下烘干(酶活力基本不损失),用溶菌酶处理过的包装纸包装煮熟的大豆和新蒸的馒头,结果在贮存近1周的时间内不变味;而用普通纸包装的这些食品贮存1d就会变味(常温下)
发黏。

2、采用固定化技术将溶菌酶固定在HEPA(空气过滤器)上,作为空调的空气净化系统,使其具有高效除尘和杀菌两大功能。

当空气通过滤网时,先滤集捕捉尘粒和细菌,然后将捕捉到的细菌杀灭。

3、用溶菌酶非专一性地降解海洋生物高分子壳聚糖,使其成为能被人体吸收的、低分子量的、有独特的生理活性和功能性质的低聚壳聚糖。

4、海洋溶菌酶在化妆品中具有抑菌的作用。

目前,国内对溶菌酶的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很大差距。

溶菌酶的高端产品主要被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公司垄断,我国的溶菌酶只能作为粗品原料出口,而且高端产品还要依赖进口,这些事实严重阻碍了我国溶菌酶产业的发展。

为了打破上述局面,开发应用价值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溶菌酶相关产品并实现产业国际接轨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可以为溶菌酶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溶菌酶可作为潜在的抗生素替代品添加剂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通过基因工程途径生产溶菌酶可能较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以推动其在医药业、食品加工业、畜牧业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