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论临沂非遗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临沂非遗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临沂非遗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临沂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沂剧、临沂刺绣、东北大鼓等。

由于种种原因,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的开发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围绕临沂非遗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1.资源保护不到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沂的非遗资源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流失和消亡。

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逐渐减少,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也日益被忽视。

部分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年龄偏大,年轻一代对于非遗文化的认同和接纳程度不高,导致非遗资源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开发利用不充分虽然临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是在旅游业开发利用方面并不充分。

一些非遗项目仍停留在传统手工制作的层面,缺乏对于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调整和改进,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观众。

很多非遗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导致其知名度不高,游客参与度不高。

3.管理机制不完善临沂非遗旅游开发中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

由于涉及相关部门较多,导致各部门之间协调不足,管理缺乏统一规范,一些非遗项目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和实施。

4.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支持与非遗相关的人才和资金支持也是临沂非遗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问题。

缺乏专业的非遗保护和传承人才,导致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难以进行。

由于非遗项目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很多项目却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

二、对策建议1.加强非遗资源的保护和传承针对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可通过建立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相关的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加强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培训和引导,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参与和接纳。

2.优化非遗项目的开发利用结合现代旅游市场需求,对临沂的非遗项目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非遗项目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同时加大对非遗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增强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临沂市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探讨

临沂市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探讨

临沂市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探讨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地带,是山东省最大的地级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临沂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临沂市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临沂市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临沂市旅游业的现状也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

相比于山东省其他重要旅游城市,临沂市在旅游资源的规模和品质上还有一段差距。

临沂市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不高。

尽管临沂市已经采取了一些举措来增强服务质量,但是在一些旅游景区和酒店等方面仍然存在着服务不周、价格不透明等问题。

临沂市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临沂市的旅游宣传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缺乏创新和多样化的手段。

这使得临沂市的旅游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较低。

针对临沂市旅游业面临的问题,在发展方向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

临沂市可以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

临沂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水风光、动植物资源等。

加强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是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开发方面,可以通过建设更多的旅游景区、推出更具特色的旅游线路等方式,丰富游客的选择;在保护方面,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合理规划和利用旅游资源,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破坏。

临沂市旅游业可以注重提升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对游客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临沂市旅游业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服务质量,例如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改善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加强旅游企业的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升临沂市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满足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需求。

临沂市旅游业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

旅游宣传是提高旅游业知名度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临沂市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如建立专业的旅游官方网站,展示临沂市的旅游景点、特色活动等信息;与媒体合作,加大对临沂市旅游业的报道和宣传;参加国内外旅游展览等活动,扩大市场影响力。

论临沂非遗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临沂非遗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临沂非遗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临沂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非遗旅游开发对于临沂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沂的非遗旅游开发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对策来解决。

临沂的非遗旅游开发与传统非遗产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存在脱节现象。

传统的非遗产资源多为手工制作技艺,需要人力、原材料和时间的投入,而非遗旅游开发则更多地追求商业化和快速利益。

为了保持非遗的独特性和纯粹性,应该加强非遗产资源的保护措施,控制过度商业化的发展方向。

临沂的非遗旅游开发缺乏专业人才和相关机构的支持。

非遗旅游涉及到文化传承、旅游规划和营销等多个领域,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和机构来支持和推动。

可以通过建立非遗旅游专业学院或培训机构,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加强非遗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的结合。

临沂的非遗旅游宣传和推广不够到位。

目前,临沂的非遗旅游宣传多以传统的手段为主,缺乏创新和差异化的手段。

可以通过建立非遗旅游宣传专营机构,加大对非遗旅游产品的拍摄和推广,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参与。

临沂的非遗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目前的非遗旅游开发主要以商品制作和展示为主,缺乏与游客的互动和体验。

可以通过加强非遗旅游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推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产品,同时加强对非遗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素质。

要解决临沂非遗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可以从保护传统非遗产资源、加强专业人才和机构支持、改进宣传和推广方式以及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才能够实现临沂非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临沂市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探讨

临沂市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探讨

临沂市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探讨临沂市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临沂市的旅游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对临沂市旅游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临沂市旅游业现状1. 资源优势明显临沂市地处黄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山水相间,既有美丽的山川风光,又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地处临沂的九仙山、天蒙山、三仙山等名山胜景,以及临沂沂河源头、银座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

临沂市还有九院秘境、临沭古城、沂蒙文化园等历史文化古迹,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2.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临沂市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临沂市拥有一批星级酒店和精品民宿,旅游路线和交通便利,满足了游客的居住、饮食和交通需求。

3. 旅游接待能力增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临沂市的旅游接待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各类景区和旅游景点相继开放,旅游接待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山水风光为主的旅游产业体系。

4. 宣传推广工作不断加强临沂市旅游部门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推广活动,提升了临沂市旅游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临沂市的景点和文化活动纷纷进入各种旅游节目和杂志报道,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1. 景区开发逐步规范临沂市的景区开发日益规范,各个景点都制定了相应的旅游管理规定,保护了风景名胜,并对游客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

2. 旅游产品多元化临沂市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和多元化,不仅有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山水旅游,还有以历史文化为主的古迹探访、乡村旅游等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

这为更多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3. 旅游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临沂市的旅游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供更具特色的旅游活动和服务。

例如开展乡村游、民俗游、户外体验等活动,更好地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4. 旅游业经济效益明显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临沂市的旅游业经济效益显著,旅游业已成为临沂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临沂市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探讨

临沂市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探讨

据 统计 ,0 0年全 市共 接待 国内游 客 3 3 4 万 人 次 , 内旅 游 收入 l. 6亿元 , 20 6. 8 国 69 旅 游 总收入 1 . 4 1 亿元 , 别 比 1 9 7 分 98年增长 6 . ,4 9 和 9 . , G P的 比重达 到 7 5 9 . 52 占 D 3 0 。2 0 年“ .9 0 1 五一” 黄金 周期 间 , 山旅 游 区接 待游客 达 3. 万人 次 , 蒙 36 累计实 现 门票 收入 28 5 6 . 2万 元 ,均 比 去 年 同期 翻 了 一 番 多 , 全 省 重 点旅 游 区 中分 别 居 第 三 位 和 第 九 在
1 旅 游 资源 开 发 力 度 不 够 临 沂 市 旅 游 资 源 丰 富 , 型 多 样 , 型组 合 较 好 , ) 类 类 现行 旅 游 资 源 分 类 体 系 中 的 8种 资 源 类 型 均 有 分 布 。 多 旅 游 区 自然 与 人 文 旅 游 资 源 相 得 益 彰 , 许 具 有 极 强 的 吸 引 力 和 独 特 的 文 化 内涵 。但 是 因 受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限 制 , 沂 市 旅 游 业 起 步 临 晚, 资金 投 入 严重 不 足 , 少 资 源 尚未 得 到 充 分 开 发 利 用 , 缺 乏 深 层 次 的 综 合 开 发 , 游 不 更 旅 产 品 名 牌 少 、 色 不 突 出 , 而 难 以现 实 从 资 源优 势 转 化 为经 济 优 势 。旅 游业 发 展 还 处 于 特 因 起步 阶段 , 游业 收 入 占 GD 的 比重 偏 低 。我 国 旅 游 饭 店 业 早 在 2 旅 P 0世 纪 7 O年 代 末 就 允
的思路和 建议 。
1 临 沂 市旅 游 业发 展 现 状 和 存在 的 问题

论临沂非遗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临沂非遗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临沂非遗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非遗”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传统文化旅游。

临沂市位于华东地区,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然而,临沂的非遗旅游开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首先,临沂非遗旅游开发还存在层次不齐的问题。

在一些景区和旅游项目中,非遗元素被简单地应用和展示,没有真正体现非遗文化的精髓和独特性,这使得游客的体验欠缺深度和情感共鸣。

为此,我们应该注重挖掘非遗文化的内涵,强化非遗元素的特色,让游客通过参观和分享,真正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其次,临沂市的非遗旅游资源整体运营不足,需要更多的整合和协调。

一些非遗项目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信息和引导,同时也不利于相关场馆和从业者的经营和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非遗旅游资源的管理和运营,提高相关从业者的服务和营销能力,达到真正将非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效果。

再次,临沂非遗旅游开发过于注重表面的宣传和热闹的场面,而忽略了非遗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深刻内涵。

许多旅游项目以热闹、吸引、惊喜的主题作为宣传点,而忽略了非遗文化在儒释道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因此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往往只能体验表面的文化现象,而未能真正了解非遗文化的深刻内涵。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非遗文化的宣传和传播,让更多的游客了解非遗,真正体会到非遗文化的价值和内在精神。

最后,临沂非遗旅游开发中还存在一些文化冲突和传承困境。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非遗项目在传承过程中失去了传统的语境和氛围,甚至被一些商家和从业者利用来追求经济效益,这使得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注重非遗文化的传承,尊重非遗文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同时也要承担起保护和传承的责任,以保持和发展非遗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活力。

总之,临沂市的非遗旅游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进行改进和优化。

只有通过深度挖掘、整合运营、内在价值宣传、文化传承保护等方面的协同发力,才能将临沂市的非遗旅游开发带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让更多的游客感受到临沂非遗旅游的魅力和内涵。

临沂市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探讨

临沂市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探讨

临沂市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临沂市地处山东省中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临沂市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临沂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沂蒙山区的壮丽山水、鲁中平原的田园风光、东夷文化遗址等,各具特色。

临沂市还积极推动旅游业与农业、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文化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文化传承与保护问题等,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和改善。

探讨临沂市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和推动措施,对于促进临沂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提出旅游业是临沂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就业状况和增加居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临沂市旅游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临沂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不足,部分景区开发程度不高、景点单一,难以吸引游客。

旅游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一些景区设施陈旧、管理混乱,给游客带来不良体验。

旅游市场营销手段滞后,宣传力度不足,导致临沂市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知名度不高,竞争力较弱。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游客出行体验受影响,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过度开发可能会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影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如何有效提升临沂市旅游业的竞争力,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仅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的行动,才能为临沂市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

2. 正文2.1 临沂市旅游业现状分析临沂市作为山东省内的一个重要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但目前旅游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临沂市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开发保护

临沂市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开发保护

临沂市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开发保护第一篇:临沂市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开发保护摘要:综合分类整理了临沂市的旅游资源,简单分析了临沂市旅游资源的利用所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行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们认为,首先应构建出临沂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的体系,把整体规划、突出特色、协调发展作为基本的开发理念。

必须深化对资源的认识,提高开发品位,科学定位产品,突出沂蒙个性,准确把握市场,最终实现扩大资源效益。

关键字:临沂市旅游资源分类整理开发利用资源效益Key wordsTravel orientatio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veling;countermeasure;tourist resource;local characteristics一、临沂市旅游业优势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

素以沂蒙山区而著称的山东省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三区九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

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

区位上,东靠日照港、岚山港和连云港,属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范畴,处于山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大省的交界处,南北交汇,海陆兼济,发展空间广阔。

1、交通条件临沂飞机场通达全国十几个城市,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新亚欧大陆桥铁路、沿海铁路大通道在临沂市境内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非常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主干网,2、地理条件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融北国的粗犷风光与南国的鱼米之乡风韵于一体,钟灵毓秀,仪态万方。

北部是绵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

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养生长寿”而闻名,横亘数百里,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集险、奥、幽、旷、奇、雄、秀于一体,遥对泰山,雄奇壮美。

蜿蜒的沂河,如镶嵌的玉带,纵贯全境,充满灵气。

南部的临郯苍平原,沃野万顷,稻花飘香。

3、历史条件临沂古城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分析姓名:房淑月班级:新闻103班学号:1020200303
摘要: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临沂历史悠久,文化浓厚。

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

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旅游颇具特色。

随着临沂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颇有成果,但今后的开发与创新也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临沂旅游;红色精神;古文化;生态环境
1.调研背景
临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朴实,是一块充满活力的热土。

自建国起至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经济大发展,临沂不单是外人眼中的老区。

从一个贫困的山区到一个开放性的现代化都市,临沂的旅游资源日益增多。

而今,临沂已是较有名气的批发性都市,全城有大大小小几十家批发城,以此带动了临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急剧扩大了临沂地区人口的流动性,为临沂地区带来了流动性资金及人才。

综上这些条件,于有形无形间促进了临沂旅游的发展。

全市形成了以《临沂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2个县区旅游发展规划和70余个项目开发建设规划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规划体系,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和一批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2.调研目的
更好的更深入地了解临沂市旅游现状,对旅游资源进行统计概
括,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做好奠基。

从而促进临沂地区旅游产业链条的发展,为临沂吸纳更多的资金。

3.调研内容
3.1.术语和定义
3.1.1什么是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1.2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1.3旅游资源分类
3.1.3.1 分类原则
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

3.1.3.2 分类对象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3.1.3.3 分类结构
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

3.2.临沂地区,旅游资源粗略统计与介绍。

3.2.1.以革命政权建设纪念地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游即红色旅游。

3.2.1.1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
工程来抓,确立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的发展目标,突出红色旅游这个重点,红绿结合、整体推进,全市红色旅游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红色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

被国家旅游局、全国红色旅游协调领导小组确定为全国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

3.2.1.2近年来临沂市共开发建设红色旅游项目24个,规划总投资8.91亿元。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A级红色旅游景区6个,其中4A 级红色景区2家,3A级红色景区1家。

旅游景区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沂南以临沂市红色文化聚集区这个核心和“组团发展”的总体规划,突出“红嫂家乡”、“山东抗日根据地中心”两大主题,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完成了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战工会纪念馆、鲁中革命烈士陵园、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等景区(点)建设任务,连点成线,规模效应明显;投资1.5亿元开发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规划建设为沂蒙古驿道、红色堡垒村、沂州古山城、常山石头寨、山乡梦工厂和支前农家乐六大功能分区,沂蒙山风起云涌的战斗场面生动再现。

2.以东夷文化为代表的人文历史游。

3.2.2.1临沂历史悠久,文化浓厚,孕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历史文化名人,其名人故居、遗址、陵墓群为临沂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3.2.2.2沂南县古称阳都,是一代贤相诸葛亮的故里。

境内文物古迹、人文景观众多,其中汉代古迹就有近百处。

为实施重点开发,这个县坚持连年重点投入不断线,先后投资改造和新建汉式建筑25万多
平方米,实施了诸葛亮城的规划建设工程。

1972年4月在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发掘出大批兵书竹简,这一考古成果,被列为“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我国第一座遗址性专题博物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于1981年在此兴建,该馆的陈列突出汉墓、竹简、兵法,体现全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作为书生王羲之故居地,书圣文化节已举办多届,成为临沂的重要名片,并直接促进了临沂经济社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3.2.3.以蒙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游。

3.2.3.1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

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融北国的粗犷风光与南国的鱼米之乡风韵于一体,钟灵毓秀,仪态万方。

北部是绵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

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养生长寿”而闻名,横亘数百里,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集险、奥、幽、旷、奇、雄、秀于一体,遥对泰山,雄奇壮美。

蜿蜒的沂河,如镶嵌的玉带,纵贯全境,充满灵气。

南部的临郯苍平原,沃野万顷,稻花飘香。

优美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临沂无限秀美的风光。

3.2.3.2蒙山着锦八百里,沂河泛银五千年,地处沂蒙山区的临沂市内有着众多宏伟秀丽的景观。

为加大蒙山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市场化开发力度,临沂市在2008年底将蒙山云蒙、龟蒙、天蒙、彩蒙四个景区合而为一,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

依托沂河水系资源,开发了地下溶洞、地下画廊等一系列旅游产品,
突出展现临沂生态旅游的特色,让“灵秀山水、亲情沂蒙”的品牌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

生态文化显活力。

为积极融入大美临沂城市休闲旅游带的核心区域,沂南充分发挥境内独特的“两山两泉两河”(蒙山彩蒙景区和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温泉和竹泉、汶河和沂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成全省规模较大的集玉石、奇石、根雕、盆景等艺术品观赏、收藏、展销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同时又是一处自然科学展馆;开发的竹泉旅游景区,是山东省第一个系统开发的古村落文化旅游区,被省旅游局确定为山东省唯一“逍遥游”示范点;建设以松山、铜井两大温泉基地,改造提升的颐尚温泉,按国家4A级旅游区标准建成的江北最大的智圣汤泉旅游度假区,成为以温泉文化为核心的星级旅游度。

3.3.旅游资源开发中需要注意点问题
3.3.1.实施政府主导战略。

出台《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的同时,设立了红色旅游发展办公室,制定红色旅游发展目标并且推出了沂蒙红色旅游线路,表明了临沂市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决心。

3.3.2.是高标准建设旅游景区,大手笔宣传推介,高规格完善配套设施。

组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

让游客来到临沂不仅要感觉到老区人民的热情朴实,还要享受到我们优质的服务。

临沂市旅游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核心的旅游产品,知名度比曲阜、蓬莱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市中心没有存在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这些都限制了临沂市的旅游发展。

临沂
市的旅游发展应突出自己的特色,让外地游客对临沂市的景点有独特的认识和印象
3.3.3. 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坚持以绿色沂蒙留住人,沂蒙精神感染人,沂蒙亲情服务人,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避免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多头管理、无序开发、低水平和项目建设雷同等问题,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引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3.3.
4.可以尝试以沂河为主线,将沂水、汤头、沭河等联系起来,同时串联起各县区的景点,在这条线路上加大投入,开放景点,建立设施,从而大力发展临沂的旅游业。

可以将临沂大水城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利用沂河丰富的水利资源,开发游船等水上旅游项目,并通过水路将沿途的景点串联起来,使景区联合发展。

3.4.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好处
文化塑造灵魂、文化成就产业,临沂通过依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发展旅游经济,不仅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使城市文化这项软实力成为推动临沂建设的强大动力,带动了全市各项事业的日新月异。

加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把这种精神传给更多来到临沂参观游览的人。

让游客都能够感受到革命老区带给他们的精神震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